紀錄片創作理念全面升級

美國 美劇 影視 娛樂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2017-06-16

新的業態變化與新媒體平臺的崛起密切相關,為滿足碎片化的欣賞習慣,紀錄片人也在嘗試積極迎合。但單純地將內容精簡併且平移到網絡而造就的形式之“短”,只是最淺表的時代適應方式,想要讓紀錄片真正“趕上趟兒”,需要的是創作理念的全面升級。

“短一點”很重要,但“短”並不是吸引當下觀眾的關鍵。文獻紀錄片《築夢路上》的熱播是最佳佐證。這部呈現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歷史的紀錄片,採用的是25分鐘一集的“短體量”。作品取得了不錯的收視率,甚至超過了同時段的熱播電視劇。

在紀錄片研究者林旭東看來,觀眾對於“短視頻”的熱情歸根結底是對巨大信息量的追求。近期,一部聚焦社會事件的政法類美國紀錄片憑藉極高的收視與口碑,成為近期紀錄片界的大事件。它的走紅被業內人士歸結為拍攝理念的全面升級——紀錄片全方位地展現真實案件,除了案件審判過程本身的戲劇性發展外,鏡頭觸及大眾文化、兒童教育、階層問題、司法體系等各個方面,堪稱一部展現當代美國社會現狀的“百科全書”。而這種集集推進、以小切口照射大格局的敘事手段,恰恰是熱播美劇的慣用法。

基於新媒體平臺而產生的新藝術樣態,到底應該什麼樣?事實上,在精簡、平移之外,基於共享平臺的內容創新,可以玩出不少新思路。可以預見,全民參與帶來的內容分享與整合,正在為互聯網、為紀錄片創作領域提供越來越多靈感。

(6月14日 《文匯報》 張禎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