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美國人眼中凱旋將軍,回國被禁言,他的存被渲染成美國的失敗

文 |羅山

早在1942年7月,也就是史迪威擔任盟軍中緬印戰區美軍司令的僅僅3個月後,蔣介石就趁著美國總統特使柯里訪華之際要求撤換史迪威。此後,蔣介石孜孜不倦地反覆提議,要求美國把史迪威換掉。蔣介石的誠心感動了美國人,羅斯福終於在1944年10月同意了蔣介石的要求。

本是美國人眼中凱旋將軍,回國被禁言,他的存被渲染成美國的失敗

1946 年8 月,史迪威擔任美軍第6 集團軍司令期間所攝,兩個月後他在睡夢中離世

史迪威在接到通知後,只在重慶待了48小時,原因是馬歇爾擔心史迪威心直口快,引發美國媒體的反應,進而影響到美國總統大選的選情以及史迪威的下一步任命工作。此時的美國大選已經進入最後階段,人們都極為緊張地翹首以盼,期待著史迪威歸來。因為史迪威早已被美國媒體渲染為拯救中國的軍事天才,美國大眾只知道這位大英雄要凱旋歸國,卻不知道史迪威是被蔣介石排擠走的,正憋著一肚子的悶氣。而羅斯福的競爭對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杜威在最後關頭的演說中公開宣稱,共產黨已經取得新政的控制權,羅斯福手下一大幫子的地下黨員,史迪威也是一個忠貞的共產主義戰士,否則他為什麼整天就知道黑蔣介石黑國民黨,還總想給延安發點美援?這一系列邏輯推論看上去好像還挺有道理的。羅斯福也慌了,因為從當時的預測結果來看,羅斯福與杜威的選情居然旗鼓相當,當然後來我們都知道這是選情預測的電話調查根本不準。不過羅斯福不敢掉以輕心,他要求對召回史迪威一事嚴格保密,採取防範措施,不讓記者找到史迪威。不過,對於羅斯福,史迪威選擇不能原諒,在重慶的最後48小時裡,他第一時間找來駐重慶的著名記者白修德(1942年河南饑荒的披露者)和布魯克斯·阿特金森,當場公佈了這一爆炸性的消息:自己不是凱旋歸國,而是被蔣介石排擠走的。

對記者而言,這是足以掀掉屋頂的大新聞。這一條新聞顯然無法通過重慶當局的郵政送出去,阿特金森決定立即回國,將這條新聞帶回去。阿特金森乘坐飛機,懷揣著新聞稿,一刻不停地往大洋彼岸趕,從重慶到昆明,從昆明到緬甸,再到印度,到埃及,到突尼斯。在開羅機場,他遇到憲兵要求檢查旅客公文包,每一份文件都不放過,都要打開檢查。幸好阿特金森把新聞稿放在外套口袋裡,逃過一劫。在突尼斯,阿特金森遇到了即使在今天也沒能完全解決的一件事,那就是航班延誤。在機場徘徊的他突然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原來是史迪威的部下、美軍駐延安觀察組成員謝偉思。謝偉思此時奉史迪威命令,正要回國向華盛頓彙報工作,特別是遊說國務院給中國共產黨以援助。揹負這種驚天使命,謝偉思坐飛機還不一路開綠燈?阿特金森把新聞稿交給謝偉思,說這都是史迪威將軍的旨意,請務必安全送到《紐約時報》社,直接到報社裡交給編輯,不要投遞,不要代發。謝偉思如期將稿件送到,但此時畢竟是世界大戰時期,各國都在搞新聞管制和戰時新聞審查,不準發佈不利於團結士氣的言論,稿子被扣下了。《紐約時報》為此奔走鬥爭了整整3天,一方面這封打字機打出來的稿子,誰也沒法證明出自阿特金森之手,報道出現偏差要負責任。另一方面,這事牽扯到大選選情,這時候爆料,其後果難以估量。

本是美國人眼中凱旋將軍,回國被禁言,他的存被渲染成美國的失敗

1945 年9 月2 日,在美國軍艦“密蘇里”號上舉行日本投降簽字儀式,圖為史迪威與美國軍官

兩天後,航班延誤的阿特金森終於趕到紐約,與報社核對了消息來源。這篇新聞直接提交到羅斯福手上。羅斯福經過思考,認為新聞稿也沒有刻意誇大事實,基本還是有理有據,最主要的是,這篇報道通篇在黑蔣介石,這一點羅斯福也是認可的,所以他授權《紐約時報》發表。1944年10月31日,《紐約時報》頭版刊登了這一消息。此時距離總統大選僅剩一週的時間,而史迪威甚至還沒有回到美國。報道中說,史迪威的召回是蔣介石“垂死的反民主政權的勝利政治”,說蔣介石“在中國越來越喪失民心”,而美國卻別無選擇。報道甚至反對向中國派出下一位美國參謀長,認為這“實際上是要我們默認這個不開化的、鐵石心腸的獨裁政權,他們根本不能代表中國人”。

一石激起千層浪,美國媒體對史迪威離開中國這件事幾乎異口同聲地表達了痛心。富有種族偏見的美國媒體人將此事渲染為“樸實、誠懇的美國人敗在了邪惡、狡詐的亞洲人的陰謀詭計之下”。社會上反響之大,就連處於大選關鍵期間的羅斯福都不得不親自出來召開記者發佈會,一再表示史迪威與蔣介石的矛盾不涉及政治,不涉及政策,不涉及戰略,不涉及援華物資,不涉及駝峰航線,不涉及任何人,當然更不涉及杜威說的什麼“紅色陰謀”,是兩人的個性使然,純粹是個性問題。

本是美國人眼中凱旋將軍,回國被禁言,他的存被渲染成美國的失敗

史迪威(右一)正在沖繩指揮作戰

與之相對的是,正當美國新聞界爭吵不休的時候,史迪威終於抵達美國,第二天被悄悄接到華盛頓,一路上採取了嚴格的保密措施,彷彿抓到了外星人一般。史迪威的存在表明美國軍隊向蔣介石屈服,這令史迪威的領導們感到難堪,這些官僚們能想到的解決方案就是讓史迪威禁言。史迪威在美國南部的一個小機場降落,隨後在華盛頓機場也遭到嚴密的保護。在陸軍部,陸軍新聞局局長告誡他,不要發表任何講話。到達華盛頓的當天晚上,馬歇爾來見史迪威。四星上將史迪威要求去前線,哪怕連降三級只帶一個師也好。馬歇爾大笑著對征塵未洗、滿眼血絲的史迪威說,你先休息一個月再說。這實際上是繼續不讓史迪威說話,直到熬過總統大選。

史迪威回加州老家的路途中,無數次被記者追問,他都不置一詞。在加州,他享受到了久違的天倫之樂,牽著愛犬在海邊散步,感到無比寬慰。他也收到了很多來自緬甸與中國的信件,來自曾與他共事的中美軍官,這些信件都表示對史迪威的離去感到十分惋惜。衛立煌就表示,自己曾在與紅軍作戰中取得戰功,獲賞4個縣的稅金。而像史迪威這樣的將軍,至少值十個縣的稅金!

日軍的攻勢並未因史迪威的去留而有所減慢。在史迪威離開中國後不久,日軍相繼攻陷桂林、柳州,完成了打通大陸交通線的作戰目標。在豫湘桂會戰爆發的四個月以來,國民黨政府最後一個通向沿海的通道也丟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