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謖與諸葛亮私交甚好,又是孔明心中的接班人,為何非殺不可?

導語:馬謖與諸葛亮私交甚好,又是孔明心中的接班人,為何非殺不可?

在關羽大意失荊州後,蜀漢開始走下坡路,筆者認為:蜀漢成也荊州,敗也荊州,荊州的丟失是蜀漢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從此以後。蜀漢率軍攻打東吳又在夷陵慘敗。不僅沒有取得勝利還損失了大量的士卒。可以說劉備的元氣大傷。早在三顧茅廬孔明隆中對策的時候他就談到過荊州對於蜀漢的重要性。可以說如今他們失去了這條重要的臂膀,想要再和曹操一爭高下就難上加難了。

馬謖與諸葛亮私交甚好,又是孔明心中的接班人,為何非殺不可?

陸遜火燒連營之後,劉備也扭轉不了敗退之勢最終因病去世在白帝城向孔明託孤。筆者認為這是歷史上的一幕慘劇。而關羽作為荊州的守將卻沒能保護好這片土地負有極大的責任。劉備駕崩後,傳位與他的傻兒子劉禪。眾所周知,劉禪不可能肩負起振興蜀漢的重任。

馬謖與諸葛亮私交甚好,又是孔明心中的接班人,為何非殺不可?

所以擔子又落在了諸葛孔明的肩上。為了不負先帝之託。又為了能匡復漢室安定天下,他毅然決然的承擔起了所有的責任。雖然前方的道路異常艱辛,但也在所不辭。因為這是他心中的理想。俗話說歲月不饒人。當初率性灑脫的孔明已不復存在。

馬謖與諸葛亮私交甚好,又是孔明心中的接班人,為何非殺不可?

那個隱居在襄陽隆中的有志青年如今也已兩鬢斑白。他預感到如果在不付出行動,那就真的沒有時間了。所以他六出祁山對曹魏先後進行了北伐戰爭。為的就是以攻為守,震懾制約曹操。為蜀漢建立優勢。但天不遂人願。幾次北伐戰爭都以失敗告終。

馬謖與諸葛亮私交甚好,又是孔明心中的接班人,為何非殺不可?

尤為可惜的就是孔明的第一次北伐戰爭,本來形勢一片大好。但他卻派與自己私交甚為密切的馬謖去駐守重要的咽喉要道街亭。最終導致了他的失敗。那麼馬謖是怎樣將如此重要的咽喉要道丟失的呢?當時諸葛亮對他那麼信任。他卻沒有完成這次艱鉅的使命。

馬謖與諸葛亮私交甚好,又是孔明心中的接班人,為何非殺不可?

而是一意孤行要將士兵駐紮在孤山之上。最終被張邰的5萬大軍團團圍住全軍覆沒,只領著殘兵敗將逃回了根據地。筆者認為:街亭失守的重要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是諸葛孔明的用人不當,當時劉備在臨終前就告誡過孔明,一定不要重用馬謖此人,因為他只會紙上談兵,誇誇其談,不能堪當大任。但很可惜孔明未能聽從劉備的勸諫,還常常喜歡和馬謖談天論地。

馬謖與諸葛亮私交甚好,又是孔明心中的接班人,為何非殺不可?

這也體現出了孔明的識人用人出現了失誤。也是導致最為重要的街亭失守的根本原因。如果他當初能將身經百戰的姜維或魏延駐守街亭就會是另一番結局了。另一方面。馬謖恃才傲物的品性也是導致他最終失敗的原因。

馬謖與諸葛亮私交甚好,又是孔明心中的接班人,為何非殺不可?

當初的副將王平就曾多次勸解馬謖一定要按照丞相的囑咐將士兵駐紮在道口之上。但他執意要交25,000大軍埋伏在南山上。還對王平說什麼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話。如此看來他只會紙上談兵,根本就沒有一點實戰經驗。與戰國時期的趙括紙上談兵有得一拼。當時趙國撤換掉了身經百戰的廉頗而將年輕毫無作戰經驗的趙括派到了前線結果葬送了自己的40萬大軍。

馬謖與諸葛亮私交甚好,又是孔明心中的接班人,為何非殺不可?

而這一悲劇又在馬謖的身上重演,筆者認為:他是三國時期出現的另一個趙括。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太驕傲,不把別人的話放在眼裡,沒有謙虛的品性怎麼能堪當大任呢?恃才傲物只會將自己和國家推入火坑之中。

馬謖與諸葛亮私交甚好,又是孔明心中的接班人,為何非殺不可?

結果可想而知。得到街亭失守的消息後。諸葛亮大吃一驚,沒想到他賦予厚望的馬謖竟然會將士兵駐紮在山上。從而讓老練的魏國將領張邰切斷了水源。絕望的孔明只能講馬謖打入死牢日後問斬。其實當時馬謖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過錯,並決心悔改,然而孔明還是毅然決然的將他殺掉了,為何孔明一定要這樣做呢?其實筆者認為:孔明別無選擇,他必須殺掉馬謖。首先街亭失守在當時震撼朝野。他必須將馬謖斬首以正軍法。

馬謖與諸葛亮私交甚好,又是孔明心中的接班人,為何非殺不可?

因為當時嚴明的軍法是孔明自己制定的,所以他也必須要遵守嚴格的律法以正軍紀。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馬謖平日和孔明的關係尤為不錯。如果孔明不將馬謖斬首的話會被其他人所詬病。說他是因為念私情所以才不處決馬謖。所以孔明即使有意放過馬謖也無濟於事。其實小編認為:孔明早已將馬謖作為了自己的接班人。而他執意要將重要的咽喉要道街亭交給馬謖就是想讓他在街亭一戰成名,為之後的繼承打下堅實的基礎。

馬謖與諸葛亮私交甚好,又是孔明心中的接班人,為何非殺不可?

可以說馬謖是孔明首選的接班人。而後來接替孔明的蔣琬只不過是一個迫不得已接替他的人物罷了,只能算作是一個過渡人物,肯定不是孔明最初的選擇了。正是因為他與馬謖的交情太好,而又把他當作頂替自己的接班人,所以在馬謖失守街亭後才必須將其斬殺。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戰爭擁有一片大好的形勢,當時孔明佔據了雍涼三郡。而之所以派一個毫無戰功的文職人員去守街亭就是為了給將來的接班做準備。

馬謖與諸葛亮私交甚好,又是孔明心中的接班人,為何非殺不可?

孔明必須要殺掉馬謖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馬謖沒有按照自己預先制定好的戰略部署去排兵佈陣,最終導致了全軍覆沒,所以他罪責難逃,違背了當時嚴明的軍法,而且證據確鑿。所以必須要就地處決以正軍法。事實證明孔明揮淚斬馬謖後在將士們的心中建立了極大的威望。如果他饒恕馬謖將會讓蜀漢的士兵們失去對孔明的信任,所以說比起私交甚好的馬謖來說國家更為重要。

馬謖與諸葛亮私交甚好,又是孔明心中的接班人,為何非殺不可?

諸葛亮不能因為他而置國家和將士們於不顧。而他大義滅親的行為可以穩定朝政,安撫當時混亂的軍心,並且有效的威懾那些搖脣鼓舌的官員。也可以彰顯自己軍令嚴明的為國為民之心。所以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講,馬謖都必須得死。

看了這篇文章,不知道大家有什麼看法,可以在下方積極評論留言,如果您認同此文觀點,歡迎關注我們,每日更新熱點消息

(此文圖片為網絡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