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科學家抗議美國科研環境“有毒”,Nature、Science齊發聲


華裔科學家抗議美國科研環境“有毒”,Nature、Science齊發聲

【新智元導讀】近段時間,不少華人科研人員在美國受到不公正對待,他們的處境備受關注。MIT校長勇發全校公開信聲援華裔成員,Nature和Science兩大頂刊也連發文章對此“怪象”進行了討論,並呼籲學術平等。學術界的“至暗時刻”何時才會終結?

“學術平等”的呼籲之聲越發強烈。

如今,學術界的“怪象”可謂是越演越烈:拒籤被查甚至開除,屢屢發生。

前不久,MIT校長Reif勇發公開信:為華裔成員的處境深感心碎,他呼籲不要對學術間諜活動製造毫無根據的懷疑和恐懼的有害氣氛。

而近日,兩大頂刊Nature、Science連發文章對此“怪象”進行了討論。文章都旗幟鮮明的表達了一個觀點:呼籲學術平等

華裔科學家抗議美國科研環境“有毒”,Nature、Science齊發聲

文章地址: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2063-z

華裔科學家抗議美國科研環境“有毒”,Nature、Science齊發聲

文章地址: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5/6448/

Nature:MIT華裔科學家抗議美國科研環境“有毒”

今年5月,在麻省理工學院(MIT)工作的免疫學家陳建柱從新加坡回到美國時,一位美國海關官員把他拉到一邊,問道:“你為外國政府工作嗎?

陳建柱是一位出生在中國的美國公民,在MIT工作了25年。他經常往返亞洲,以前從未遇到過這樣的問題。他說:“這非常具有侵犯性,任何中國血統的人都會成為嫌疑犯。

華裔科學家抗議美國科研環境“有毒”,Nature、Science齊發聲

麻省理工學院的生化學家張曙光(最右)一直在表達對華裔科學家的擔憂

陳建柱的遭遇並非個例,越來越多在美國工作的中國科學家遭受不公正對待。

MIT校長為華人科研人員發聲

作為迴應,世界頂級學府MIT已經和其他著名大學一起,表示支持他們的華裔學者。

上週,MIT校長Rafael Reif 向在MIT工作和學習的教師、科研人員和學生髮表了一封公開信,談到中美關係給科研教育帶來的影響。(詳見新智元報道《MIT校長勇發全校公開信:為華裔成員的處境深感心碎》

公開信中寫道:“我們必須非常小心,不要製造一種毫無根據的懷疑和恐懼的有害氣氛。

然而,教職員工、博士後、研究人員和學生表示,如今在與政府機構打交道時,他們仍感覺受到不公平的審查、汙衊和邊緣化——只因他們有中國血統。

政府機構對他們區別對待華人科學家的指控表示異議,並強調在保持科學誠信和國際合作的同時,必須遏制外國在大學中的不當影響。

但MIT的科學家們描述了近幾個月來與政府官員之間的各種令人不安的經歷,並說他們正在改變自己的行為,以應對校園和全國的環境變化。

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師陳剛說:“目前的氣氛造成了很多心理上的恐懼。”今年早些時候,陳剛縮短了在深圳南方科技大學的工作時間(他在MIT停薪留職,常規七年一度的學術休假),以防止人們認為他可能向中國同事洩露知識產權或科學知識。

華人科學家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

環境的變化是美國政府各部門(包括聯邦調查局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等科學機構)對科研機構施壓的結果,以防外國竊取寶貴的知識產權。

中國背景的科學家——包括美國公民和永久居民——往往是政府調查的焦點,這引起了人們的指責,稱這些研究人員是因為他們的種族而被盯上的。

“只要有中國關係,任何活動都是可疑的。”MIT物理學家Nicholas Fang表示:“這是種族歸納(racial profiling),這才是個真正的問題。”

例如,作為從去年8月開始的“清除計劃”( sweeping initiative )的一部分,美國研究機構在收到通知後,已經解僱了至少五名由NIH資助的中國研究人員。這些指控包括沒有報告中國的資助(Chinese funding),以及在政府支持的項目中,研究人員違反了保密規則。至少有兩名研究人員公開質疑了這些指控。

NIH強烈質疑調查中帶有種族偏見。NIH外部研究副主任Michael Lauer說:“我們的關注點不是針對特定人群,而是針對特定的行為類型。”尤其是未報告外國機構資金資助或與外國機構有僱傭協議的

“所有這些都與種族歸納無關,”Lauer表示:“這些都是非常具體的行為類型,它們關係到NIH做出公平和公正的資金決策的能力。”

Lauer還提到,由於NIH的打擊,大學已經悄悄地解僱了很多的科學家。他證實,自去年8月以來,NIH已向61家研究機構發送了100多封信,信中稱這些機構沒有披露外國資金,而且在大多數(但並非全部)案例中,相關研究人員都是華人。

一位聯邦調查局發言人拒絕對MIT的這封信發表評論,只表示機構不能僅僅根據個人的種族、種族或國籍發起調查。

強有力的質疑

這封信件其實也折射出了MIT日益增長的不安氛圍。

麻省理工學院的華裔科學家向Nature雜誌描述了簽證申請異常、處理過程漫長的情況,還包括海關人員在入境美國時強行盤問、執法人員突然造訪校園等事件。

目前在北大工作、前MIT工程學博士後說:“這真的太可怕了,我覺得僅僅因為我是中國人,就遭受不公平的待遇,是非常沒有必要且不對的。”

而就在上個月,美國能源部(DOE)禁止員工參與中國、朝鮮、俄羅斯和伊朗的人才招聘計劃,能源部發言人Kelly Love說:“我們的目標是這些項目,而不是這些人或是因為他們的國籍。”

“學術平等”呼籲之聲愈發強烈

在麻省理工學院發表公開信之前,至少有10所其它院校也發表了類似的聲明,包括耶魯和斯坦福。一些華裔美國科學家團體也發出了警告,總部位於紐約的非營利組織Committee of Concerned scientists也發出了同樣的警告。

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蛋白質生物化學家張曙光在Reif 發表公開信之前就向Reif 提出了擔憂,現在他希望有更多的機構站出來發聲。

過去一週,他與美國和世界各地十多所大學和學會的管理人員進行了接觸,希望建立一個統一的立場,反對對有關中國科學家的偏見。

與此同時,在麻省理工學院工作了30多年的歸化美國公民張先生表示,他將完全放棄美國政府的資助。他表示:“我將從其它來源獲得資金。”他擔心,其他有中國血統的科學家可能會完全離開這個國家

Science社論:任何成員都不應因出身而成為攻擊目標

今天,Science雜誌發表社論“Chinese scientists and security”,重新討論了華裔科學家對美國的貢獻及最近所受到的不公正。

這篇社論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前任院長Elias Zerhouni教授撰文,強調了美國科學和經濟成就大部分歸功於外國出生的科學家的工作,任何團體的成員都不應該因為他們的出身而成為攻擊目標。美國不應以犧牲長期國家利益為代價來服務於短期的安全擔憂。

華裔科學家抗議美國科研環境“有毒”,Nature、Science齊發聲

Elias Zerhouni是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名譽教授,也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前任院長。

以下是Science的社論文章:

美國的許多科學成就和經濟成就都歸功於外國出生的科學家的工作。如今,美國有相當大比例的專利和科學出版物是由中國出身的科學家貢獻的。但一些美國人越來越擔心,中國正不公正地試圖從美國手中奪取知識產權、商業機密和先進技術,這些都不利於雙方的長期關係。作為美國應對這些威脅的一部分舉措,最近有一些在頂尖生物醫學研究機構工作的美籍華裔終身科學家因涉嫌違反信息披露規則、違反保密規定或懷疑涉嫌間諜活動而被解僱。隨著國會尋求保護科學和技術的開放和協作精神,科學界必須在前進的道路上發揮作用。

我們應該記住,多年來,美國的政策制定者一直鼓勵與中國進行科學交流與合作。多年來,在沒有相關機構反對的情況下,由聯邦政府資助的中國出生或美國出生的科學家在中國公開獲得了各種職位。這些“規則”現在被視為嚴重違反了美國的道德規範和知識產權法規,但當時許多美國機構的官員並沒有嚴格執行。因此,科學界中美籍華人感到恐慌、被針對性歧視和恐懼是可以理解的。

美國的科學和技術是其世界競爭力的基石,對這一重要基石的安全和保護至關重要。但與大多數其他國家不同,美國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吸引世界上最優秀和最聰明的人才加入其創新生態系統,因為相對於美國經濟的規模和技術強度而言,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的畢業生數量不足。冒著失去所有或部分在美國接受多年培訓和支持的卓越的美籍華裔科學家的風險,是否符合國家利益?

根據我在學術界、政界和工業界的經驗,大多數中國出生的科學家出於個人和家庭的考慮,願意留在美國。可以想象,中國將對數千名華裔美國科學家回國感到高興。那麼,應該做些什麼呢?

國會正在舉行聽證會,並考慮通過《2019年保障美國科學技術法案》(Securing Americ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t of 2019),作為國防授權法案的一部分——這是一大進步。雖然這項法案在立法部門的進展速度與往常一樣,但時間對我們不利。行政部門應當在科學技術政策辦公室和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主持下,及時建立一個由安全專家、機構代表、學者和傑出的科學家和工程師組成的專家小組,充分辯論有效保護美國科學技術的事實、方法和措施,同時保持美國對外國出生的有才華的科學家的吸引力,尤其是來自中國的科學家。

專家小組應該明確定義外國科學參與的新規則;根據科技領域編制風險矩陣,以指導機構;指導商務部等機構以類似於兩用研究指南的方式執行所有進出口管制規則以及物質和信息轉讓;為所有有關方面制定合規和教育計劃;並找到明確的方法來安撫整個美籍華人科學界。

任何團體的成員都不應該因為他們的出身而成為攻擊目標。美國不應以犧牲長期國家利益為代價來服務於短期的安全擔憂,冒險失去重要的知識資產,比如富有創造性的外國出生的科學家和工程師,讓他們被全球競爭對手搶走。

正如Reif 在信中寫道:

我認為我們應該發出一個響亮而清晰的信號,那就是美國移民對於美國如何成為一個開放、創新和繁榮的國家至關重要。在這樣一個國家,移民是一種氧氣,每一波新的移民浪潮都在為整個身體重新注入能量。

參考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2063-z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5/6448/9

http://news.mit.edu/2019/letter-community-immigration-is-oxygen-0625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