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解決了什麼問題?


千秋偉業,百年恰風華正茂。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是,如果我們黨忘掉了初心,忘掉了使命,就會喪失當年奪取政權時期和執政初期的那種蓬勃朝氣、昂揚銳氣和浩然正氣,長期執政就會成為一個讓人十分焦慮的問題。所以,在接近百歲生日之際,我們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本身就是一種鄭重的政治宣示,即:不忘初心,再出發;牢記使命,勇擔當。回望初心,是不忘初心的一個重要方法。

回望初心,可以看見理想

自成立之初,中國共產黨就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為了實現共產主義理想而奮鬥不息,百折不撓。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中國共產黨人之所以能夠守望初心而矢志不渝,就在於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真理,始終注重順應時代潮流,從而為推動社會歷史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中國共產黨人是馬克思主義的忠誠信奉者和堅定踐行者,追根溯源,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是馬克思主義者的初心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產物。

1920年11月,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擬定的《中國共產黨宣言》指出:共產主義者的目的是要按照共產主義者的理想,創造一個新的社會。但是要使我們的理想社會有實現之可能,第一步就得剷除現在的資本制度。

毛澤東指出:“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一百年來,其優秀人物奮鬥犧牲,前仆後繼,摸索救國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十月革命之後,才找到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最好的真理,作為解放我們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國共產黨則是拿起這個武器的倡導者、宣傳者和組織者。”

毛澤東還指出:“我們共產黨人從來不隱瞞自己的政治主張。我們的將來綱領或最高綱領,是要將中國推進到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去的,這是確定的和毫無疑義的。我們的黨的名稱和我們的馬克思主義的宇宙觀,明確地指明瞭這個將來的、無限光明的、無限美妙的最高理想。”

鄧小平指出:“為什麼過去我們能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奮鬥出來,戰勝千難萬險使革命勝利呢?就是因為我們有理想,有馬克思主義信仰,有共產主義信念。”

理想信念動搖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習近平總書記總結蘇聯解體、蘇共垮臺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馬克思主義陣營失守,“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蘇聯歷史、蘇共歷史,否定列寧,否定斯大林,搞歷史虛無主義,思想亂了,各級黨組織幾乎沒任何作用了,軍隊都不在黨的領導之下了。最後,蘇聯共產黨偌大一個黨就作鳥獸散了,蘇聯偌大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就分崩離析了。這是前車之鑑啊!”

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就會在風雨面前東搖西擺。共產黨人沒有自己的私人利益,追求的是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追求的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能走著走著就變了味,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解決了什麼問題?


回望初心,可以看見來路

來路,就是我們黨走過的路。不忘來路,就是不忘我們黨走過的歷程,就是回看走過的路,比較別人的路,遠眺前行的路。

中國共產黨成立時,其歷史背景及客觀存在的基本事實就是,內憂外患、社會危機、艱難困苦。所以,中國共產黨的“本來”,就是在內憂外患、社會危機、艱難困苦的背景中誕生,且依靠人民奮起抗爭、浴血奮戰、一路“趕考”、收穫勝利。我們黨走過的路,既是充滿苦難、曲折、付出的路,也是充滿輝煌、光明、勝利的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輝煌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忘初心,就是不忘我們黨和人民用鮮血、汗水寫就的歷史,不忘充滿著苦難和輝煌、曲折和勝利、付出和收穫的壯麗篇章。

近年來,對於黨史國史軍史中關於抗日戰爭、中國革命、毛澤東、民營經濟發展等爭論層出不窮,各種抹黑英雄、宣揚虛無歷史的現象此起彼伏,這在某種程度上說明,牢記來路,銘記歷史,並不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不忘來路,也包括不要忘記改革開放走過的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我們的初心中佔據重要地位。

改革開放以後,人們曾有疑問:中國搞的還是社會主義嗎?蘇聯解體後,人們曾有疑問:中國的社會主義還能搞多久?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後,人們開始這樣思考,社會主義體制到底具有怎樣的優越性?

世界社會主義500年,經歷了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從一國實踐到多國發展、從遭受嚴重挫折到正在逐漸走出低潮的曲折歷程。曾經,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不僅導致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不復存在,而且對嚮往社會主義的廣大發展中國家帶來嚴重衝擊,很多發展中國家走上照搬西方制度模式的發展道路。那時,有人宣稱“20世紀將以社會主義失敗和資本主義的勝利而告終”,還有人斷定社會主義中國也將隨著“多米諾骨牌”效應而轟然倒下。

我國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就證明,這些話歸根結底說錯了。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團結穩定,經濟持續發展,文化繁榮興盛,生態更加優美。我們用鐵一般的事實向世界宣告,社會主義沒有失敗,科學社會主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我們黨將會把我們的社會不斷推向科學社會主義的境界。

遠眺前行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者鄧小平在20世紀80年代初高瞻遠矚地指出:“我們中國要用本世紀末期的二十年,再加上下個世紀的五十年,共七十年的時間,努力向世界證明社會主義優於資本主義。我們要用發展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實踐,用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建設的實踐,證明社會主義制度優於資本主義制度,讓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的人民認識到,社會主義確實比資本主義好。”

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對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紀中葉分為兩個階段進行安排,並勾畫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美麗藍圖。

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堅持從我國國情出發,探索並形成了符合我國實際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種獨立自主的探索精神、堅持走自己的路的堅定決心,是我們黨不斷從挫折中覺醒、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真諦,也是我們黨的初心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解決了什麼問題?


回望初心,可以看見本質

本質,從哲學上講,是一個事物之所以成其為這一事物的根據,這一根據存在著,這一事物也就存在著。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本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產黨人堅持的初心,就是對共產主義理想的堅定信仰,就是對黨和人民事業的永遠忠誠。”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牢牢把握“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要求來開展主題教育。回望我們黨自成立之初到實行改革開放、進入新時代,黨員的行動和不同發展階段的黨的決策部署無一不體現了我們黨心繫人民的初心。

守初心,不忘關心人民疾苦。1934年11月,紅軍正走在艱難長征路上。在湖南汝城縣沙洲村,三位疲憊不堪的女紅軍在軍隊駐紮休整時借宿在村民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把她們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給老人留下了。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講述了這個故事,他提到徐解秀老人的話:“什麼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

“半床棉被”的故事裡,女紅軍臨走時說,等革命成功後,一定要送你一條完整的新棉被。不僅分給人民群眾自己的“棉被”,還要為人民群眾送來“新棉被”,為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而矢志奮鬥,這正是共產黨人不忘的初心。

找差距,以人民的呼聲促進工作。1941年邊區政府召開會議研究徵糧問題,一位縣長不幸當場遭雷擊身亡,消息不脛而走。有一個農民藉機發洩不滿說:“雷公為什麼沒有把毛澤東打死呢?”這件事當時引起了強烈反響,毛澤東聽了也很吃驚。經過調查研究認真分析,發現這一年邊區公糧徵收太多了,老百姓負擔太重,有怨言。對此,毛澤東提出:“這就促使我們研究財政經濟問題,搞大生產運動,1942年公糧減少了,1943年也減少了,這就解決了問題。”繼而出現了根據地黨政軍民大團結,齊心協力克服困難,推進革命的生動局面。

回望我們黨實行改革開放的初心,就是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根本出發點,勇擔歷史使命,狠抓落實改革開放政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 是基於對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深刻把握,是基於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的深刻總結,是基於對時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於對人民群眾期盼和需要的深刻體悟。”這是對改革開放歷史由來的深刻總結。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黨和國家面臨何去何從的重大歷史關頭召開。在這之前,鄧小平在不同場合多次追問,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改善叫優越性嗎?不優越叫什麼社會主義呢?1978年9月,他在東北三省視察時,走一路講一路,給出了明確的答案:“我們太窮了,太落後了,老實說對不起人民”;“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根本表現,就是能夠允許社會生產力以舊社會所沒有的速度迅速發展,使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能夠逐步得到滿足”;“我們一定要根據現在的有利條件加速發展生產力,使人民的物質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正是根據鄧小平的意見和建議,中央政治局決定十一屆三中全會要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習近平總書記的七年知青歲月,不僅讓他和當地老百姓結下了深厚情誼,也使他深切瞭解到什麼是中國的農村、什麼是老百姓的喜怒哀樂、什麼是中國的基本國情。習近平總書記對人民的深情和對腳下這片土地的擔當,深深融入到他的人生追求之中。他曾坦誠地說,在他的一生中,對他幫助最大的“一是革命老前輩,一是我那陝北的老鄉們”。不到16歲來到西北黃土地時,習近平總書記也曾一度迷惘、彷徨;22歲離開黃土地時,他已經有了堅定的人生目標——“要為人民做實事”。

2015年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回自己插隊時的陝西省延川縣樑家河村看望父老鄉親時,深情地回憶說:“1969年1月,我邁出人生的第一步,就到了樑家河。在這裡一待就是7年。”“我在這裡當了大隊黨支部書記。從那時起就下定決心,今後有條件有機會,要做一些為百姓辦好事的工作。”

從世界觀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解決了“為什麼出發”的問題;從方法論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解決了“缺失了什麼”的問題;從認識論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解決了“還需要做什麼”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諄諄告誡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不要忘記我們是共產黨人,我們是革命者,不要喪失了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是克服“初老症”的一劑良藥。黨因何而建、因何而立、因何而興、向何而進等基本問題,都可以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獲得深刻教益。因此,“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將使我們黨牢記當初的誓言,紮根群眾的心田,保持進取的精神,挺過征途的難關,迎來幸福的明天。

作者:黃相懷,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科研部處長、副研究員


文章來源於《前線》雜誌2019年第7期,原標題《回望初心再進發》


轉載請註明微信公眾號:前線理論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