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漫畫之變(2)被APP撈起來的“遺珠”

在高峰期電車上埋頭讀著漫畫雜誌的西裝革履的公司職員,這種在外國人眼裡很奇特的日式場景正在慢慢遠去。取而代之的是手機或平板電腦上的漫畫APP。不受場所限制、單手閱讀的優點讓漫畫APP在短短几年時間內迅速普及。頁數和內容不受限制的漫畫APP不僅改變了人們的閱讀方式,以出版社為中心的日本漫畫界的傳統格局也在隨之發生變革。

日本漫畫之變(2)被APP撈起來的“遺珠”

Piccoma(左)與LINE漫畫(右)

點贊數超過250萬

《文學處女》的漫畫已經連載超過70集。該作品講述了不擅長戀愛的出版社女員工和不會談戀愛的帥哥小說家之間的愛情故事,引起讀者的共鳴,累計點贊數超過250萬。2018年,日本TBS系電視臺播放了由森川葵和城田優主演的《文學處女》真人版電視劇。家住愛知縣的作者、中野MAYA花由此進入到人氣作家的行列。直到幾年前,她投給大型商業雜誌的連載作品還接連被拒,甚至一度失去了成為專業漫畫家的自信。

“在商業雜誌上的發展似乎到頂了”,2016年春季,中野MAYA花面對挫折完全失去信心。她的目標曾經是在大型出版社的少女漫畫雜誌上發表連載作品。在5年時間裡,她不斷地投稿,儘管也發表了約10篇完整的作品,但連載作品一直是0。

 自信之作被斃掉

實際上,前面提到的《文學處女》就是被雜誌編輯斃掉過的作品。傾注大量心血的自信之作被拒,中野MAYA花倍感失望,回顧稱“自己的作品和雜誌的理念不相容”。

中野MAYA花小時候因體弱多病經常住院。母親買來的少女漫畫成為了她轉換心情的唯一方式。她喜歡看《CIAO》、《少女朋友》等漫畫,自己也經常畫漫畫裡的人物。但從學校畢業後,這名漫畫少女並未選擇成為漫畫家,而是當了一名普通的公司職員。

日本漫畫之變(2)被APP撈起來的“遺珠”

漫畫家中野MAYAKA的連載作品曾連續被著名商業雜誌拒稿

她分別在服裝行業、房地產企業幹了幾年,在準備尋找新工作時,腦子裡突然浮現出幼年嚮往的漫畫家形象。有了這一念頭後,中野MAYA花開始在漫畫培訓班裡學習基本技術,動手創作作品,但沒想到發表連載作品的門檻如此之高。

Pixiv帶來的轉機

“願意在我們這裡創作嗎?”正當中野MAYA花逐步失去作為漫畫家自信的時候,在推特上收到了這樣一條消息。她曾在插圖網站Pixiv上發表過插圖,LINE漫畫的編輯注意到她的作品,於是發出了邀請。

面對刊登連載的邀請,在滿心歡喜的同時,中野MAYA花心裡也非常不安。當時漫畫APP的知名度不高,“給人的印象是那些沒法在商業雜誌上出道的漫畫家聚集的地方”。是雜誌還是漫畫APP?最終,中野MAYA花非常矛盾地選擇了漫畫APP,但正是這一決定徹底改變了她的人生。

為自己正名

中野MAYA花把此前被商業雜誌斃掉的作品作為漫畫APP上的處女作。她表示,“我自己心裡很有把握”。將曾經被否定的自信之作重新拿出來,這裡面也有為自己正名的想法。

日本漫畫之變(2)被APP撈起來的“遺珠”

轉投漫畫APP的契機來自向插圖網站投稿

2016年7月開始連載後,《文學處女》很快就進入排行榜前列。在LNIE漫畫的原創漫畫當中,每集的瀏覽量、讀者的點贊數都迅速攀升到第一位。開始連載約7個月時舉行了簽名會,不僅是關東地區的讀者,就連東北地區的粉絲也趕來參加,排起了長長的隊伍。中野MAYA花對於作品的自信瞬間變成了確信。

中野MAYA花以每月40頁的速度創作。對於漫畫APP的優勢,她深有感觸地說:“不同於商業雜誌,頁數自由決定,沒有限制”。她同時表示,“總是有好幾本想畫的作品”,在繼續連載《文學處女》的同時,也在構思下一部作品。

備受考驗的“鑑別力”

從紙媒轉投互聯網的不僅僅是作家。LINE漫畫總編中野崇之前在史克威爾·艾尼克斯公司(Square-Enix),曾是青年漫畫雜誌《YOUNG GANGAN》和《BIG GANGAN》的創刊總編。他2017年加入LINE,參與原創作品的編輯工作。因為他看到了漫畫APP受到的限制較少的潛力。

日本漫畫之變(2)被APP撈起來的“遺珠”

LINE漫畫的中野崇也是從雜誌轉投而來

中野崇表示,“紙質雜誌如果不鎖定讀者範圍,就無法成功運營”。面向初高中女生、面向男性公司職員、面向小學生……,雜誌要有自己事先定位好的讀者,編輯和作家也必須根據媒體對作品進行調整。即使是有發展前景的作品,如果不符合雜誌的風格,也會被斃掉。不過,“APP上可刊登任何類型的作品”,這是其優勢所在。

也有人指出,漫畫APP上的作品魚龍混雜,讀者評價低的作品會被下線,評價高的話會排版在顯著位置。評判標準的清晰明瞭和較低的出道門檻讓很多新人作家參與進來。中野崇表示,“原創作品中,幾乎都是首次連載的漫畫家。空有一身才能卻被埋沒的漫畫家有很多”。

日本漫畫之變(2)被APP撈起來的“遺珠”

在《少年Jump》度過少年黃金期的安江亮太目前在漫畫王任總編一職

網絡評價有時會超出總編的“鑑別力”。日本DeNA公司2013年推出的APP“漫畫王”上刊登的《欺凌的時間》也曾遭到大型商業雜誌拒稿,但在網上備受歡迎,電子書單行本銷量已超過8萬冊。

這不僅僅是因為APP可刊登作品的範圍較廣。與雜誌相比,APP向海外市場傳播更加容易,可以進一步擴大讀者。

日本漫畫家協會理事、漫畫家赤松健(50歲)表示,“銷售到全球才是漫畫生存下去的唯一希望”,強調了在日本國內漫畫市場逐漸萎縮背景下APP的發展前景。

銷售額僅200日元

APP還改變了漫畫的商業模式。在調查公司Mobile Index的漫畫APP銷售額排名中,僅次於LINE漫畫排在第二位的是KaKao日本運營的“Piccoma”。該公司從2016年開始提供服務,比LINE漫畫晚3年,如今業績堅挺。後起之秀的APP採用了一種全新的業務機制——等24小時就可以免費看更新的漫畫。

日本漫畫之變(2)被APP撈起來的“遺珠”

KaKao日本公司的社長金在龍以用戶等24小時就可以免費看下一章漫畫的業務模式開拓市場

“免費就沒有利潤”,最初出版業並不看好KaKao日本公司社長金在龍(42歲)的商業模式。剛開始響應Piccoma的只有日本文藝社和竹書房2家出版社。剛提供服務不久的某一天,iOS版APP上只有200日元銷售額,而安卓版的為0日元。結果很悲慘,金在龍苦笑道:“完全超出想象。那一天至今都無法忘懷”。

不過,這種獨特的銷售機制隨後獲得了讀者和出版社的支持。這是因為它與其他APP不同,沒有廣告。如果在APP裡刊登遊戲等廣告,短期內雖會獲得收益,但也有可能被遊戲奪走消費者。金在龍表示,“因為APP上只賣漫畫,沒有其他銷售方式,所以得到了出版社的信賴”。目前Piccoma已有100多家出版社為其提供漫畫作品。

日本漫畫之變(2)被APP撈起來的“遺珠”

Piccoma上的漫畫要想在第一時間讀到就得付費。“如果養成讀漫畫的習慣,會付費讀一些有趣的作品”。該APP的目的是宣傳免費,讓讀者養成每天讀漫畫的習慣,再去購買喜歡的作品,進而實現良性循環。

 電子漫畫逆襲紙質漫畫

深受讀者喜愛的作品接連亮相,注重讀者的漫畫APP已成為驅動市場的原動力。根據日本出版科學研究所的統計,2017年電子漫畫的單行本市場規模(推算值)為1711億日元,首次超過紙質漫畫單行本(1666億日元)。

與出版社相比,漫畫APP可減少編輯人數,漫畫發表前的成本也較低,於是各公司競相推出漫畫APP。據Mobile Index介紹,日本年銷售額超過7億日元的漫畫APP有9個以上,此外小規模的漫畫APP也陸續亮相。APP間的讀者爭奪戰日益激化。

日本漫畫在封閉環境裡獨自進化

那麼今後雜誌的漫畫只要放在APP上就可以了嗎?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在APP帶來的變化中,不容疏忽的是閱讀方式的變化。

日本漫畫之變(2)被APP撈起來的“遺珠”

自上而下縱向滾動閱讀的漫畫

從右側頁面的右上角向左下角閱讀,或是從左側頁面的右上角閱讀的方式實際上是日本獨特的閱讀方式。配合目光的移動,在分鏡上花心思,從而體現臨場感,這種方式據傳是由手塚治蟲發明的。不過,放眼全球的漫畫市場,創始於金在龍出生地韓國、支持智能手機縱向閱讀方式的“Webtoon”正在席捲市場。

LINE漫畫總編中野崇表示,Webtoon是按照漫畫的英文詞語“Cartoon”造出的新詞,但“當今是全球標準。日本漫畫正在加拉帕戈斯化(指在封閉環境裡獨自進化)”。放眼全球,創作Webtoon類型作品的日本籍漫畫家也在不斷增加。通過《哆啦A夢》和《七龍珠》等人氣漫畫,引領全球漫畫文化的日本正從漫畫閱讀方式這一根本上受到海外的挑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