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越古稀的杉本博司,為何要耗費四年在曼哈頓建一座「茶室」?

年越古稀的杉本博司,為何要耗費四年在曼哈頓建一座「茶室」?

設想原本很簡單:只是在空蕩的公寓中設計一間茶室。不過,這間茶室非同尋常,因為它也是一件藝術品。設計師是現年 70 歲的藝術家杉本博司,曾有茶室設計的經驗。他在紐約的工作室裡就有間茶室;2014 年,他打造了玻璃茶房「蒙德里安」(Mondrian),坐落於威尼斯 San Giorgio Maggiore 島上,首次亮相於當地的建築雙年展。請杉本設計茶室的是對夫婦,二人都是亞洲藝術的收藏愛好者,並已經收藏有杉本的作品。他們深知杉本出生、成長於東京,現在他一年中總有半年時間住在那裡,因此對於他來說,茶道的意義遠大於文化習俗本身。杉本曾寫道:

16 世紀時,有一定社會地位的日本人開始享用茶道。為客人備茶的日常習慣漸漸上升為一項藝術,好客的主人一絲不苟,就是為了款待貴客。茶道尤其注意挑選茶碗,喝茶必須搭配恰當的色彩和形狀。最後,主人奉茶的一舉一動都必須像 Nijinsky(被稱為 20 世紀芭蕾史上「最偉大的男演員」)的舞蹈一樣優雅。

年越古稀的杉本博司,為何要耗費四年在曼哈頓建一座「茶室」?

藝術家杉本博司設計的紐約私宅。門廳中掛著杉本 2013 年的一幅攝影作品,拍攝的是巴黎東京宮,下方是一塊已有數百年曆史的日本園林石。黑色瓷磚由京都南部奈良的一位陶藝家獨家定製

杉本強調的是日本茶道也擁有西方重視的藝術元素:奉茶之人的動作中蘊含著舞蹈元素,溫涼之水在容器之間能流淌出音樂,瓷碗之形似塑像般精雕細琢。日本種植茶葉最早可追溯至 9 世紀,當時一個日本和尚從中國帶回茶葉種子,種植出茶葉後曾在 815 年為嵯峨天皇奉茶。我們今天熟知的茶道基本由 16 世紀的茶道宗師千利休(Sen no Rikyu)所創設的基礎範式發展而來。茶道講求藝術價值與實用價值的結合 —— 於飲茶間甚至可化敵為友。奉茶動作的和諧優雅與茶的質量幾乎同等重要。杉本的攝影創作最早始於 20 世紀 70 年代,其中包括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內的立體模型,在他的鏡頭下,畫面中的動物與原始人形象共同構成了奇異逼真的場景。他在 1990 年代還拍攝過一些經典建築,那些偉大的建築就像 Gerhard Richter 早期的畫作一樣,在鏡頭中模糊不清。作為一名藝術家,杉本以對影像意義的思考而著稱。此外,他還是一位藝術上的完美主義者,總是同時從古代與當代世界尋求靈感。在他看來,如果忽略掉茶道的懷舊韻味或古色古香,就是忽略了茶道在當代藝術中的美學意義。

年越古稀的杉本博司,為何要耗費四年在曼哈頓建一座「茶室」?

公寓的兩間主衛之一。牆體全部由十和田石製成,衛生間內有一尊柏木質浴缸,下方是從京都廢棄電車站回收利用的舊石,天花板為雪松木質地

在杉本構思這個房間的設計時,起初「僅僅是個茶室」的想法逐漸發生改變,變得更加豐滿、宏大。那對夫婦的公寓有 715 方平米,位於曼哈頓地區一座摩天大廈的高層,最開始僱的建築師中途退出,因此他們的公寓原封未動,牆壁沒有裝飾,水泥地板佈滿灰塵。這對夫婦參觀過杉本在東京的一些建築作品,比如青山的一家飯店和銀座的一所美術館。他們很好奇:杉本會對設計一間公寓感興趣嗎?杉本接下了這份工作,不過當時雙方都未料到這一工程最終耗時四年,其間杉本往返日美多次,將許多稀有材料從日本運送到紐約(比如從京都電車站搶救出的石材,還有巨大而古老的雪松木板),來自日本的專業手工匠人留宿在這裡完善最後的細節,紐約當地的承包商也需要培訓,以應對一些其他具體的建築任務。這項工程還得益於幾位專家的辛勤付出,包括來自布魯克林 YUN Architecture 工作室的 Susan Yun 和 Felix Ade、來自紐約的主承包商 Xhema,還有布魯克林植物園盆景展的前策展人 Julian Velasco,他帶來了兩棵佛羅里達州的榕樹 —— 一棵 75 歲,一棵 80 歲,對它們的外形進行打磨以配合杉本設計的室內花園。

現在,公寓設計已經完工,景觀融洽到了極致 —— 每個房間都與周圍房間融為一體,也都如杉本所言,每個房間都設計成了「日式風格」。應客戶的要求,房間裡掛著他專門設計的藝術品,配套使用他定製的傢俱和燈具裝潢。這個公寓不同於我以往見過的任何住宅。家居設計中,哪怕是最奢華的裝潢,也會透露出主人性格的蛛絲馬跡,有時是位置欠佳的皮質沙發,也可能是離異後保留下來的花草,或是不可避免的、更細微的衝突之處,就像兩個不得不共處一室的人一樣。但這間公寓並非如此。杉本想讓我明白,這整間公寓是件純粹的藝術品

年越古稀的杉本博司,為何要耗費四年在曼哈頓建一座「茶室」?

玄關處暗含「五行」元素,一尊玻璃塑像上嵌有一幅杉本的微型海景圖,下方是纖薄的雪松底座,旁邊是手工打造的一大塊雪松木板,以及取自京都電車站的石頭

「幾周之後,」杉本向我描述他前幾次參觀公寓的經歷時說道,「我會更想望向天空。這是我的概念設想。能看到雲層很不錯。」這裡的視野絕佳,站在 300 米的高度,我能從各個角度看到紐約市:往北看是鬱鬱蔥蔥的中央公園,再往北幾個街區就是敞亮的公園大道;往南看是中城在霧氣瀰漫中失真的天際線;布魯克林和皇后區在東邊延伸開來;哈得孫河與新澤西州則向西邊蔓延。杉本所說的不僅僅是這樣美麗的景象,還有為公寓定製的百葉窗。這些百葉窗的設計基於日本的障子窗門,使用的是竹板與和紙或者桑皮紙製作的框架。不過,杉本悲傷地說,日本已經沒有人用障子窗門了,因為太昂貴了。

用有機玻璃裝配加固後,這些自動化障子看起來更大了,大小或能遮蓋全窗,或能遮蓋窗面的上半或下半部分,這樣可以看得到窗外。障子其實還有更多實用功能,不過在這裡,障子是杉本的核心美學理念。只遮蓋窗戶下半部分的障子效仿的是杉本在 1980 年代拍攝的海景,照片上的黑白海景攝人心魄,天空與海洋將視野分割開來。杉本此前說過,他想要呈現幾千年以前早期人類眼中的景象 —— 那時的景象沒有現代社會中瀰漫的狂亂。他的海景遠遠大於對生活的詩意冥想,更多的是時空的完全變換,也是技藝精良的上乘之作。有些照片中一片漆黑的大海點綴著星點白色波濤,而其他照片中的大海僅在眼前閃閃發光,遠處是濃霧掩蓋下不可看見的遠方。

年越古稀的杉本博司,為何要耗費四年在曼哈頓建一座「茶室」?

廚房全部由手工打造的金屬覆蓋,櫥櫃上的圓窗類似於船隻的舷窗。十和田石桌和藤條椅由杉本在東京開辦的「新素材研究所」設計

放低的窗門還有一個巧妙的好處,那就是遮擋視野,讓人只能看到上方的藍色天空。我獨自坐在主臥床邊,視線遊離於窗外,景色美不勝收,令人無法抗拒。就在剛才,我在廚房裡還看到下方雜然錯落的曼哈頓地區,看到如螞蟻般大小的車停在紅燈前。我覺得自己的胃也在下墜,就好像我正在急速墜落一樣。但是在這裡,我感覺自己彷彿伸手就能抓來一片雲彩。

杉本設計的每一間茶室都有正式的命名,這間公寓中的茶室得名「Ukitsubo」,意思是「空中室內花園」。這個名字來自 11 世紀的日本小說《源氏物語》,故事就發生在奢華高雅的平安皇室。杉本原本的想法是建造一座室內花園,但這個想法在高樓中無法實現,因此他轉而在餐廳的矩形花園中栽植了兩棵樹樁盆景,中間放置了 3 米長的小松石塊。若有光線從窗口打進房間,時間也彷彿靜止一般,營造出無限的悠遠意蘊,兩組蒼鬱盆景露出盤繞的根節(日語為「nebari」,代表「堅韌、頑強」,與樹木婀娜的枝條相得益彰),帶人重回自然

年越古稀的杉本博司,為何要耗費四年在曼哈頓建一座「茶室」?

杉本還堅持儘可能多地使用前現代社會的材料和技藝。玄關地面鋪設的方形瓷磚散發著菸灰光澤,是一位陶藝家手工製作的,這位陶藝家來自京都附近的奈良,家中先人曾為古老的東大寺製作瓷磚。這些瓷磚本應用於屋頂,但杉本更想將它們鋪在地板上,因為這些瓷磚對光線的反射很獨特。牆壁使用的是日本白色的軟泥灰,由專業匠人精心粉刷,雖然牆壁摸起來很光滑,但在自然光下,牆壁上的紋路看起來曲折有致。櫥櫃全部由長條形金屬板覆蓋,同樣是手工打造。公寓的地板則基本使用了未經雕琢的上等雪松木(主臥的地板則有顯著不同,用慄木鋪設而成,表面經手工挖制後斑斑點點;杉本稱,走在上面感覺就像「免費的足底按摩」)。

年越古稀的杉本博司,為何要耗費四年在曼哈頓建一座「茶室」?

餐廳地板由屋久島古雪松木製成。左側為餐桌,右側為壽司區。從兩棵無花果盆栽可以看出,杉本原本希望設計一個室內花園

杉本沒有建築執照,不過他也並不在乎這些外在標籤。他曾在用於個人收藏的公寓介紹手冊中寫道:「近來,建築與美術二者愈發相近;不過二者能完美合二為一的實屬罕見。建築在美術面前自愧不如,美術對建築妒功忌能,兩種感覺密不可分。」1996 年,杉本初次涉足建築,那時他負責修復直島上建於中世紀的護王神社。隨後,他與專業建築師 田倫之合作,在日本開辦了名為「新素材研究所」的建築執業機構。該機構曾構建出眾多重要建築,其中包括江浦瞭望臺,這是小田原藝術基金會綜合體的一部分,基金會位於東京南部的神奈川縣,是杉本在 2009 年創立的。江浦瞭望臺的主館由懸臂支撐,周邊是玻璃牆,面朝太陽升起的東方,十分雅緻。杉本熱衷於為老舊的材料找到新用途。在曼哈頓的那間公寓中,餐廳使用的是繩紋雪松木地板,來自於屋久島,雪松年齡已經超過了 1000 歲(如今在屋久島砍伐森林是違法的,杉本使用的雪松木已經保存了一段時間)。幾個世紀以來,屋久島的大風蜚瓦拔木,樹木的年輪也因此彎曲打旋、形狀怪異。房前放置了幾塊大石頭,一塊是玄關盡頭的裝飾,一塊是茶室的臺階,都來自於有著幾百年歷史卻已不復存在的日本花園。杉本一直對奈良寺廟中不經琢飾的雪松情有獨鍾,隨著時間的流逝,黃褐色的雪松日漸顯現出灰綠色來。「1200 年之後,美極了,」杉本說,「顏色會更深。表面依舊美麗動人。」他頓了頓。「不過這棟建築能不能撐過 100 年……」他沒有繼續往下說。我們都明白這就是我們無法獲知的事情了。

年越古稀的杉本博司,為何要耗費四年在曼哈頓建一座「茶室」?

杉本最初只設計了這間鋪設榻榻米的茶室。定製窗戶仿照了日式障子的設計,即使全部展開,也只能看到上方的天空

漫步於公寓中,就一定會想到谷崎潤一郎近一個世紀以前的美學名篇《陰翳禮讚》。這篇名作寫於 1933 年,那時日本的全面現代化剛剛起步,但是用這篇文章來形容當下也恰如其分。谷崎潤一郎對西方的新鮮事物嗤之以鼻,不論是電風扇還是煤氣爐,都讓他覺得不堪入目。日本臣服於更上等的生活(就算是谷崎潤一郎也無法否認,管道和電力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諸多便利),但這樣一來的代價就是,日本喪失了更偉大的東西:日本文化。在燭光下,金漆碗上柔和的光芒更富於深度與意蘊,可在電燈泡的映照下,金漆碗就顯得有些浮誇、笨拙。谷崎潤一郎在文章開頭這樣寫道:

現在,愛好建築的人們一旦營建任何日本風味的房屋時,便會煞費苦心地考慮電燈、煤氣、自來水等設施如何與日式房屋相調和;這種風氣,使沒有建築經驗的人一進入酒家、旅館等交際娛樂場所,也會常常注意這個問題。至於醉心自然景色的風雅之士,將科學文明的效益置之度外,在偏僻的郊野建造草菴式的住宅,那又當別論。但身居城市,又擁有相當人數的家族的人,即使多麼愛好日本風味的建築,近代生活必需的暖室裝置、照明、衛生設備等也不能棄之不用。

年越古稀的杉本博司,為何要耗費四年在曼哈頓建一座「茶室」?

第二間主衛,設有淋浴噴頭和兩塊來自日本的鏽色小松石

在谷崎潤一郎看來,雪松木製成的馬桶、障子,甚至是寺廟的陰暗角落中皆有美的存在,也自有一番韻味 —— 他的著作對杉本影響深遠。二人都認為過往對當代生活有著重要價值。我離開公寓時,又走回這幢大廈看似平淡無奇的大堂,裡面擺放著伊姆斯休閒椅和盆栽蘭花,外面有緩慢行駛的黑色汽車。我突然發現曼哈頓的都麗華美現在看來竟如此雜亂無章,與杉本的縝密設計相比簡直讓人難以忍受。在杉本的設計中,每一根線條、每一個平面、每一叢陰影都經過了深思熟慮。他說:「我的藝術態度與這個空間的靈魂緊密相連。」在他心目中,他拍攝的照片與雪松木地板的年輪密不可分。仔細欣賞木材的紋理之美與盆栽變幻的樹葉,都可見其中的謙遜之道。我猜,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鍾情於更耀眼、更宏偉的事物,而像這樣生活則是懂得舊物的價值。這樣的生活,彌足珍貴。

年越古稀的杉本博司,為何要耗費四年在曼哈頓建一座「茶室」?

撰文:Thessaly La Force

攝影:Anthony Cotsifas

攝影造型:Michael Reynolds

攝影助理:Karl Leitz & Caleb Andriella

翻譯:有譯思 伊人

編排:Antoine Yang

Copyright © 2019 T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