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到了,遠離農村的你還記得麥場上那些鮮活的畫面嗎?

芒種前後麥上場,男女老少晝夜忙。

三麥不如一秋長,三秋不如一麥忙

芒種的由來

芒種到了,遠離農村的你還記得麥場上那些鮮活的畫面嗎?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芒種時太陽到達黃經75°。芒種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意指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搶收十分急迫。

民國《新中華社會課本》還曾錄芒種農耕圖並配童謠:“農人忙,農人忙, 農人不忙,我們哪有米糧?”時代的變遷並沒有改變這個忙碌時節的基本屬性。

芒種端午近,麥子滿倉廩

芒種到了,遠離農村的你還記得麥場上那些鮮活的畫面嗎?

如果芒種跟端午節隔得近的話,那麼這一年小麥的收成就相當好,家家戶戶裝小麥的倉囤都是滿的。與之相反的說法是,“夏至端午近,麥子空倉廩”。

今年的芒種是農曆的五月初四,正是所謂的“端午近”、“臨端午”,照這種說法來看的話,今年的麥子、稻米、穀子會大豐收。

麥場上的童年記憶

芒種到了,遠離農村的你還記得麥場上那些鮮活的畫面嗎?

“遠處蔚藍天空下,湧動著金色的麥浪...”當耳邊想起這個音樂的時候,思緒一下子就回到了童年的收麥場景。

收麥子

聽老人講最早是拔麥子,生生的將麥子從土裡拔出來,手上全是血口,血泡,可想而知的艱難。地幹了拔不動,地溼了帶著泥,而且一干就是半個月以上。沒有堅韌不拔的毅力是很難堅持幹下去的。

七十年代有了鐮刀,於是開始割麥子,一般農村家庭從收割小麥到貯藏最少需要兩週的時間。記得小時候還有“麥假”,相信不少人都經歷過“割麥子”,這是個非常累人的活,在30度以上炎炎烈日下,汗流浹背,穿著長衫彎著腰一干就是一天,腰痠背痛手抽筋,換做現在可能都堅持不下來。

芒種到了,遠離農村的你還記得麥場上那些鮮活的畫面嗎?

捆麥子

記得爺爺最會“編麥捆”,所以他是捆麥子的主力,往往父母在前面割麥子,爺爺在後面捆麥子,等湊夠一捆,就捆起來。捆繩編的看似很隨意,但是捆麥捆還是很結實,這就是智慧。

芒種到了,遠離農村的你還記得麥場上那些鮮活的畫面嗎?

軋麥子

壓場,早期的童年記憶是用牛或人工拉著石頭碾子壓,把麥粒壓出來。後來就有了拖拉機,當然效率大大提高了。

芒種到了,遠離農村的你還記得麥場上那些鮮活的畫面嗎?

堆麥垛

把沒有麥粒的麥秸杆堆成麥秸垛,那時候看著大人把麥秸一層層堆起來,覺得好厲害。要知道堆一個既穩定又漂亮的麥秸垛是需要技術含量的。

芒種到了,遠離農村的你還記得麥場上那些鮮活的畫面嗎?

揚麥子

瞅準天氣,起風了就開始“揚麥子”的工作。木杴揚起,麥子和麥糠自然分離,有些不聽話的包皮麥子被掃帚掃到另一邊,麥子一點點成堆,麥糠隨風散落成沙灘。

芒種到了,遠離農村的你還記得麥場上那些鮮活的畫面嗎?

晒麥子

然後再把小麥鋪勻晾晒,晒好一面再翻另一面晒,直到晒透為止,要不會發黴生蟲的。那時候最怕的就是幫大人撐麥袋了,一股土腥味,還是忍著一麻袋一麻袋的往裡灌。整個臉上、鼻孔裡髒的不像樣,甚至還經常會被嗆到。

芒種到了,遠離農村的你還記得麥場上那些鮮活的畫面嗎?

芒種,收貨與希望並存

芒種到了,遠離農村的你還記得麥場上那些鮮活的畫面嗎?

而今呢,一到麥收季,各種大型收割機撲面而來,一家幾畝地,分分鐘就把莊稼割完了,不得不說,科技的進步造福了廣大勞動人民。

“芒種一半茬,農民收麥忙,顆粒歸倉儲,家家樂開花。” ,每一粒糧食都是每個農民的汗水和心血,希望我們一起珍惜糧食,珍惜現在的生活。

芒種時節,是一個收穫與希望並存的時節。願你不畏炎暑,收穫美好,播種希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