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丨《漫長的告別》導演中野量太:用電影思考家庭的意義

繼2017年《滾燙的愛》登陸上海國際電影節後,今年日本導演中野量太又帶著他的新作《漫長的告別》來華了。

專訪丨《漫長的告別》導演中野量太:用電影思考家庭的意義

中野量太導演與《漫長的告別》展架合影

《漫長的告別》改編自中島京子的同名小說,講述了患上阿爾茲海默症的父親(山崎努飾)與妻子曜子(松原智恵子飾)及兩個女兒(竹內結子、蒼井優飾)在接下來的七年間充滿歡笑、哭泣與煩惱的故事。由於題材溫馨催淚、全員演技在線,作品經過北京、香港兩站的展映積累了不錯的口碑,在豆瓣也收穫了8.1分的高分。

專訪丨《漫長的告別》導演中野量太:用電影思考家庭的意義

《漫長的告別》觀影交流會

聽聞《漫長的告別》在本次上海國際電影節也頗為搶手,中野量太“小小的眼睛充滿大大的驚喜”,連連向記者作揖。除了座無虛席,128分鐘的放映還交織著此起彼伏的笑聲與擦拭眼淚鼻涕的抽泣,更有觀眾在映後交流環節談及觸動內心的情節又忍不住潸然淚下。這也讓首次來到上海與觀眾見面的中野量太很是欣慰,“看來我想通過電影傳達給中國影迷的情感,大家都接收到了”。

2009年入行至今,算上時長30分鐘的短片,中野量太滿打滿算也只做了6部作品,除了導演還經常身兼編劇、剪輯等職。“慢工出細活”,2017年《滾燙的愛》口碑大爆,不僅幫助宮澤理惠贏得第40屆日本電影學院獎的最佳女主角,更代表日本參與了當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角逐。中野量太也隨之聲名鵲起,據稱他的又一部新作《淺田家》集合了二宮和也+妻夫木聰的豪華陣容,《滾燙的愛》也有望被中國翻拍。

專訪丨《漫長的告別》導演中野量太:用電影思考家庭的意義

中野量太與觀眾大合影

中野量太毫不掩飾對家庭題材的偏愛,這或許與他來自單親家庭有關,對於家族生活、親人羈絆的思考始終貫穿他的作品。《漫長的告別》是他首部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雖然親人得認知障礙的故事內核比較殘酷,但在閱讀過程中他卻多次會心而笑、很有共鳴,因為他的外祖母也正是一位阿爾茨海默症患者。

“我讀原著時完全投入其中,忘記了思考劇本細節的要務。然而我仍記得要把故事拍成電影,有趣的念頭在腦中愈發愈大。” 中野量太表示,“那時我知道,我找到了想拍成電影的家庭題材。”巧合的是,主演山崎努在接到角色邀約前也閱讀了原著,並認為“父親”一角非他莫屬。

電影節期間,中野量太接受了澎湃新聞的專訪。中野量太希望能通過《漫長的告別》這個特別的故事,為家庭片這一他長期致力拍攝的題材帶來些許改變。而對於觀眾關注的演員表現、結尾設置等問題,他也作出了迴應。

【對話】

澎湃新聞:你的作品《滾燙的愛》《漫長的告別》都有緣在上海和北京的電影節上放映,和中國的影迷之前有過交流嗎?對觀眾給出的迴應滿意嗎?

中野量太:之前沒有來過中國呢,這次(上海國際電影節)是我第一次親自過來。上午我們也有做一場映後見面會,來了很多觀眾,而且大家不僅有認真地看,還很投入感情,提問環節有一位女性觀眾說著說著就落淚了。我很開心,看來我想通過電影傳達給中國影迷的情感,大家都接收到了。

澎湃新聞:為了拍好認知障礙這個點作了哪些努力?

中野量太:在影片中飾演父親的山崎老師告訴我,在接到這個offer之前他就看過《漫長的告別》這本小說,而且在看小說時他就認為,如果這本書能電影化的話,主角(父親)一定會來找他。所以能促成這次合作真的很有緣分,他也很有自信和意願去完成這個角色,前期也有邀請我去他家對角色對了很多討論和設計。

專訪丨《漫長的告別》導演中野量太:用電影思考家庭的意義

《漫長的告別》電影情節是按時間軸推進的,從早期到晚期,父親的症狀其實會有一定的變化,但是拍攝卻是跳著拍的,即便是這樣山崎老師心裡也很有譜,在進程打亂的情況下完美地演出了父親認知障礙前後的差異。而且到了影片後期要拍攝爸爸失禁、被剝下褲子的畫面,和山崎老師講了戲之後,他也很配合地說“OK,沒問題”,為了演好這個角色可謂下定決心要做到底了。

專訪丨《漫長的告別》導演中野量太:用電影思考家庭的意義

蒼井優

專訪丨《漫長的告別》導演中野量太:用電影思考家庭的意義

竹內結子

澎湃新聞:你如何評價兩位女主角蒼井優和竹內結子在電影裡的表現?

中野量太:決定拍攝《漫長的告別》後,第一個定下的演員就是“妹妹”蒼井優,然後是“姐姐”竹內結子。我希望她倆能看起來像姐妹,有一些共同點,但又要表現出不一樣的性格美感。這樣的話氣氛就很重要,比如影片中姐妹在咖啡廳喝茶的場景,我們會提前做很多預演,烘托出影片最理想的創作氛圍。

說到蒼井優,她在感情表達上是極其豐富的,可以說是女演員裡獨一無二的存在。而竹內結子這次在電影情感集中的部分表現也很突破,令我很驚訝。同時她也有小可愛的一面,像是後期姐姐和丈夫和好時,竹內結子演繹出的嬌俏可愛的感覺特別棒,我很欣賞。

澎湃新聞:從《滾燙的愛》《漫長的告別》,再到還沒有上映的《淺田家》,都是以一個家庭為主角,展現矛盾與羈絆的影片,你對這一類型是有什麼特別的情結嗎?

中野量太:的確是跟我個人經歷的一些經歷有關。因為我是在只有媽媽和哥哥的單親家庭長大,所以從小就在思考家人和家庭到底是怎樣的定義。雖然直到現在我也沒有對它們作出確切的定義,但是圍繞這個主題做出的思考、積累的經驗會體現在我的電影裡。

澎湃新聞:《漫長的告別》中,你個人最喜歡的一場戲是?

中野量太:應該是蒼井優和山崎努坐在陽臺上對話,然後哭了的那場戲。一開始覺得會很難拍出氛圍,但最後還是很好地達到了我想要的效果。

專訪丨《漫長的告別》導演中野量太:用電影思考家庭的意義

《漫長的告別》海報

澎湃新聞:電影節的映後採訪中,很多觀眾表示,他們最喜歡的是電影海報上旋轉木馬這段情節。

中野量太:其實旋轉木馬這段在原作中只在開頭短暫地出現了一下,但是我個人很想要拍到爸爸在旋轉木馬上露出笑容的溫暖的畫面,拍完我也很滿意,於是就做成了海報。

澎湃新聞:能否說說你為何要這樣安排用孫子來作影片的結尾?

中野量太:這裡我其實想表達的是有關家庭傳宗接代的概念。《漫長的告別》是講到一個家庭的三代人,最後的落點放在孫子,也有孫子接力了前一輩人的故事,向未來踏出步伐這樣的含義。

澎湃新聞:日本電影似乎總是特別擅長把悲傷催淚的事用幽默溫情的方式表達出來,這樣的風格是如何形成的?

中野量太:首先我個人不太認為,日本電影都能有這樣催淚或者搞笑的效果。我想在我的作品中我會非常想要表達的,是角色非常努力、積極地去做某一些事情的過程。而當角色特別積極地做某些事情時,可能觀眾會被感動,但角色積極過頭了的話就會產生滑稽的感覺,也就是笑點。這些算是一根表達線上衍生出的觀眾不同的情緒,但感動要比搞笑更難喚起。當然,我也在努力地讓我的作品呈現出和其他日本電影不一樣的特別之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