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連良是四大鬚生中最長壽的一位,瀟灑飄逸,被譽為“鬚生泰斗”'

"

本文乃“低調小夥動漫”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馬連良,字溫如,回族。1901年生於北京。他幼年入喜連成社科班,曾向京劇名宿蔡榮貴、葉春善、蕭長華等學戲。十歲登臺演出《定軍山》、《打棍出箱》等。出科|後,他向孫菊仙、賈洪林、劉景然諸名家學戲,並吸收餘(叔巖)派藝術之長。馬連良以清新的唱腔和瀟灑的做功自成一家,受到觀眾歡迎。20世紀30年代他曾組建扶風社,邀集各行名角聯決演出,與葉盛蘭、馬富祿、袁世海、茹富蕙等合作,素以陣容整齊、唱做俱佳博得聲譽。

"

本文乃“低調小夥動漫”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馬連良,字溫如,回族。1901年生於北京。他幼年入喜連成社科班,曾向京劇名宿蔡榮貴、葉春善、蕭長華等學戲。十歲登臺演出《定軍山》、《打棍出箱》等。出科|後,他向孫菊仙、賈洪林、劉景然諸名家學戲,並吸收餘(叔巖)派藝術之長。馬連良以清新的唱腔和瀟灑的做功自成一家,受到觀眾歡迎。20世紀30年代他曾組建扶風社,邀集各行名角聯決演出,與葉盛蘭、馬富祿、袁世海、茹富蕙等合作,素以陣容整齊、唱做俱佳博得聲譽。

馬連良是四大鬚生中最長壽的一位,瀟灑飄逸,被譽為“鬚生泰斗”

馬連良像

1951年冬,馬連良自香港回到北京,受到文藝界的歡迎。不久他成立了馬連良京劇團(北京京劇團前身)。1959年中國京劇院與北京京劇團聯合排演了《赤壁之戰》,馬連良對諸葛亮一角的塑造達到了爐火純青的藝術境界。馬連良在半個多世紀的藝術生涯中,移植、編演了大量的劇目,同時對舞臺藝術作了堅持不懈的改革。從20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他不斷地排演新戲,不斷地有所創造和革新。

"

本文乃“低調小夥動漫”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馬連良,字溫如,回族。1901年生於北京。他幼年入喜連成社科班,曾向京劇名宿蔡榮貴、葉春善、蕭長華等學戲。十歲登臺演出《定軍山》、《打棍出箱》等。出科|後,他向孫菊仙、賈洪林、劉景然諸名家學戲,並吸收餘(叔巖)派藝術之長。馬連良以清新的唱腔和瀟灑的做功自成一家,受到觀眾歡迎。20世紀30年代他曾組建扶風社,邀集各行名角聯決演出,與葉盛蘭、馬富祿、袁世海、茹富蕙等合作,素以陣容整齊、唱做俱佳博得聲譽。

馬連良是四大鬚生中最長壽的一位,瀟灑飄逸,被譽為“鬚生泰斗”

馬連良像

1951年冬,馬連良自香港回到北京,受到文藝界的歡迎。不久他成立了馬連良京劇團(北京京劇團前身)。1959年中國京劇院與北京京劇團聯合排演了《赤壁之戰》,馬連良對諸葛亮一角的塑造達到了爐火純青的藝術境界。馬連良在半個多世紀的藝術生涯中,移植、編演了大量的劇目,同時對舞臺藝術作了堅持不懈的改革。從20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他不斷地排演新戲,不斷地有所創造和革新。

馬連良是四大鬚生中最長壽的一位,瀟灑飄逸,被譽為“鬚生泰斗”

馬連良著戲服

從《借東風》、《十道本》、《白蟒臺》、《蘇武牧羊》、《一捧雪》、《焚綿山》、《清風亭》、《火牛陣》、《胭脂寶褶》、《串龍珠》、《春秋筆》、《十老安劉)到《海瑞罷官》、《趙氏孤兒》等,每齣戲裡都塑造了不同類型、不同性格的藝術形象。他曾把一些摺子戲串成大戲,使人們對劇情的來龍去脈一目瞭然。如他在30年代排演的《蘇武牧羊》,便是在旦角戲《萬里緣》的基礎上增添了“匈奴發兵”、“出使和番”、“衛律勸降”、“蘇武望鄉”等情節,使觀眾對這段歷史故事能窺其全貌。

"

本文乃“低調小夥動漫”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馬連良,字溫如,回族。1901年生於北京。他幼年入喜連成社科班,曾向京劇名宿蔡榮貴、葉春善、蕭長華等學戲。十歲登臺演出《定軍山》、《打棍出箱》等。出科|後,他向孫菊仙、賈洪林、劉景然諸名家學戲,並吸收餘(叔巖)派藝術之長。馬連良以清新的唱腔和瀟灑的做功自成一家,受到觀眾歡迎。20世紀30年代他曾組建扶風社,邀集各行名角聯決演出,與葉盛蘭、馬富祿、袁世海、茹富蕙等合作,素以陣容整齊、唱做俱佳博得聲譽。

馬連良是四大鬚生中最長壽的一位,瀟灑飄逸,被譽為“鬚生泰斗”

馬連良像

1951年冬,馬連良自香港回到北京,受到文藝界的歡迎。不久他成立了馬連良京劇團(北京京劇團前身)。1959年中國京劇院與北京京劇團聯合排演了《赤壁之戰》,馬連良對諸葛亮一角的塑造達到了爐火純青的藝術境界。馬連良在半個多世紀的藝術生涯中,移植、編演了大量的劇目,同時對舞臺藝術作了堅持不懈的改革。從20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他不斷地排演新戲,不斷地有所創造和革新。

馬連良是四大鬚生中最長壽的一位,瀟灑飄逸,被譽為“鬚生泰斗”

馬連良著戲服

從《借東風》、《十道本》、《白蟒臺》、《蘇武牧羊》、《一捧雪》、《焚綿山》、《清風亭》、《火牛陣》、《胭脂寶褶》、《串龍珠》、《春秋筆》、《十老安劉)到《海瑞罷官》、《趙氏孤兒》等,每齣戲裡都塑造了不同類型、不同性格的藝術形象。他曾把一些摺子戲串成大戲,使人們對劇情的來龍去脈一目瞭然。如他在30年代排演的《蘇武牧羊》,便是在旦角戲《萬里緣》的基礎上增添了“匈奴發兵”、“出使和番”、“衛律勸降”、“蘇武望鄉”等情節,使觀眾對這段歷史故事能窺其全貌。

馬連良是四大鬚生中最長壽的一位,瀟灑飄逸,被譽為“鬚生泰斗”

馬連良出演《蘇武牧羊》

此劇於1931年5月23日在北京吉祥戲院首演,由馬連良扮演蘇武,王幼卿扮演胡阿雲,陣容整齊,盛況空前。他在40年代排演的《十老安劉》,是將傳統老生戲《盜宗卷》、小生戲《監酒令》及川劇《淮河營》串在一起,前面加上《封十王》,後面加上《焚漢宮),就構成了漢朝十位老臣討伐呂后和諸呂的鬥爭畫卷,成了一出有頭有尾的“馬派”代表劇目。馬連良的表演俊逸瀟灑,外鬆內緊。

"

本文乃“低調小夥動漫”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馬連良,字溫如,回族。1901年生於北京。他幼年入喜連成社科班,曾向京劇名宿蔡榮貴、葉春善、蕭長華等學戲。十歲登臺演出《定軍山》、《打棍出箱》等。出科|後,他向孫菊仙、賈洪林、劉景然諸名家學戲,並吸收餘(叔巖)派藝術之長。馬連良以清新的唱腔和瀟灑的做功自成一家,受到觀眾歡迎。20世紀30年代他曾組建扶風社,邀集各行名角聯決演出,與葉盛蘭、馬富祿、袁世海、茹富蕙等合作,素以陣容整齊、唱做俱佳博得聲譽。

馬連良是四大鬚生中最長壽的一位,瀟灑飄逸,被譽為“鬚生泰斗”

馬連良像

1951年冬,馬連良自香港回到北京,受到文藝界的歡迎。不久他成立了馬連良京劇團(北京京劇團前身)。1959年中國京劇院與北京京劇團聯合排演了《赤壁之戰》,馬連良對諸葛亮一角的塑造達到了爐火純青的藝術境界。馬連良在半個多世紀的藝術生涯中,移植、編演了大量的劇目,同時對舞臺藝術作了堅持不懈的改革。從20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他不斷地排演新戲,不斷地有所創造和革新。

馬連良是四大鬚生中最長壽的一位,瀟灑飄逸,被譽為“鬚生泰斗”

馬連良著戲服

從《借東風》、《十道本》、《白蟒臺》、《蘇武牧羊》、《一捧雪》、《焚綿山》、《清風亭》、《火牛陣》、《胭脂寶褶》、《串龍珠》、《春秋筆》、《十老安劉)到《海瑞罷官》、《趙氏孤兒》等,每齣戲裡都塑造了不同類型、不同性格的藝術形象。他曾把一些摺子戲串成大戲,使人們對劇情的來龍去脈一目瞭然。如他在30年代排演的《蘇武牧羊》,便是在旦角戲《萬里緣》的基礎上增添了“匈奴發兵”、“出使和番”、“衛律勸降”、“蘇武望鄉”等情節,使觀眾對這段歷史故事能窺其全貌。

馬連良是四大鬚生中最長壽的一位,瀟灑飄逸,被譽為“鬚生泰斗”

馬連良出演《蘇武牧羊》

此劇於1931年5月23日在北京吉祥戲院首演,由馬連良扮演蘇武,王幼卿扮演胡阿雲,陣容整齊,盛況空前。他在40年代排演的《十老安劉》,是將傳統老生戲《盜宗卷》、小生戲《監酒令》及川劇《淮河營》串在一起,前面加上《封十王》,後面加上《焚漢宮),就構成了漢朝十位老臣討伐呂后和諸呂的鬥爭畫卷,成了一出有頭有尾的“馬派”代表劇目。馬連良的表演俊逸瀟灑,外鬆內緊。

馬連良是四大鬚生中最長壽的一位,瀟灑飄逸,被譽為“鬚生泰斗”

馬連良出演《淮河營》

從外觀看,鬆弛自然,行於所當行,止於所當止,身段優美。其實關鍵在於“內勁”十足,他更注重人物內心的刻畫,一招一式,一第一笑,由內而發,所以舉手投足那叫一個“美”!馬派唱腔清新流暢,雅俗共賞。馬連良一改過去老生的平直古板唱腔,在新戲中多采用[原板]、[流水]、[搖板]等節奏明快的板式,加入了抒情的唱腔,通俗流暢,流傳甚廣。早在30年代,馬連良將月琴移到樂隊前排,與京胡協奏,加強了唱腔的力度,優美動聽。

"

本文乃“低調小夥動漫”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馬連良,字溫如,回族。1901年生於北京。他幼年入喜連成社科班,曾向京劇名宿蔡榮貴、葉春善、蕭長華等學戲。十歲登臺演出《定軍山》、《打棍出箱》等。出科|後,他向孫菊仙、賈洪林、劉景然諸名家學戲,並吸收餘(叔巖)派藝術之長。馬連良以清新的唱腔和瀟灑的做功自成一家,受到觀眾歡迎。20世紀30年代他曾組建扶風社,邀集各行名角聯決演出,與葉盛蘭、馬富祿、袁世海、茹富蕙等合作,素以陣容整齊、唱做俱佳博得聲譽。

馬連良是四大鬚生中最長壽的一位,瀟灑飄逸,被譽為“鬚生泰斗”

馬連良像

1951年冬,馬連良自香港回到北京,受到文藝界的歡迎。不久他成立了馬連良京劇團(北京京劇團前身)。1959年中國京劇院與北京京劇團聯合排演了《赤壁之戰》,馬連良對諸葛亮一角的塑造達到了爐火純青的藝術境界。馬連良在半個多世紀的藝術生涯中,移植、編演了大量的劇目,同時對舞臺藝術作了堅持不懈的改革。從20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他不斷地排演新戲,不斷地有所創造和革新。

馬連良是四大鬚生中最長壽的一位,瀟灑飄逸,被譽為“鬚生泰斗”

馬連良著戲服

從《借東風》、《十道本》、《白蟒臺》、《蘇武牧羊》、《一捧雪》、《焚綿山》、《清風亭》、《火牛陣》、《胭脂寶褶》、《串龍珠》、《春秋筆》、《十老安劉)到《海瑞罷官》、《趙氏孤兒》等,每齣戲裡都塑造了不同類型、不同性格的藝術形象。他曾把一些摺子戲串成大戲,使人們對劇情的來龍去脈一目瞭然。如他在30年代排演的《蘇武牧羊》,便是在旦角戲《萬里緣》的基礎上增添了“匈奴發兵”、“出使和番”、“衛律勸降”、“蘇武望鄉”等情節,使觀眾對這段歷史故事能窺其全貌。

馬連良是四大鬚生中最長壽的一位,瀟灑飄逸,被譽為“鬚生泰斗”

馬連良出演《蘇武牧羊》

此劇於1931年5月23日在北京吉祥戲院首演,由馬連良扮演蘇武,王幼卿扮演胡阿雲,陣容整齊,盛況空前。他在40年代排演的《十老安劉》,是將傳統老生戲《盜宗卷》、小生戲《監酒令》及川劇《淮河營》串在一起,前面加上《封十王》,後面加上《焚漢宮),就構成了漢朝十位老臣討伐呂后和諸呂的鬥爭畫卷,成了一出有頭有尾的“馬派”代表劇目。馬連良的表演俊逸瀟灑,外鬆內緊。

馬連良是四大鬚生中最長壽的一位,瀟灑飄逸,被譽為“鬚生泰斗”

馬連良出演《淮河營》

從外觀看,鬆弛自然,行於所當行,止於所當止,身段優美。其實關鍵在於“內勁”十足,他更注重人物內心的刻畫,一招一式,一第一笑,由內而發,所以舉手投足那叫一個“美”!馬派唱腔清新流暢,雅俗共賞。馬連良一改過去老生的平直古板唱腔,在新戲中多采用[原板]、[流水]、[搖板]等節奏明快的板式,加入了抒情的唱腔,通俗流暢,流傳甚廣。早在30年代,馬連良將月琴移到樂隊前排,與京胡協奏,加強了唱腔的力度,優美動聽。

馬連良是四大鬚生中最長壽的一位,瀟灑飄逸,被譽為“鬚生泰斗”

馬連良著戲服照

馬連良為了改革臺帳,更新舞臺設施,曾在北京平安電影院先後看了五次美國影片《威爾遜總統傳》。因當時美國總統競選是在劇場內舉行的,他細心觀察了影片中四十八個州的劇場的舞臺設施,最後決定把原來京劇舞臺上描龍繡風的臺帳改為淺色淡雅的天幕,下方飾以古代馬拉戰車的深色圖案,用來襯托臺上人物的造型。他要求演員扮戲要做到“三白”(即護領、水袖、靴底都要潔白),並以身作則,在臺上嚴肅認真,淨化和美化了舞臺,提高了藝術質量。

"

本文乃“低調小夥動漫”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馬連良,字溫如,回族。1901年生於北京。他幼年入喜連成社科班,曾向京劇名宿蔡榮貴、葉春善、蕭長華等學戲。十歲登臺演出《定軍山》、《打棍出箱》等。出科|後,他向孫菊仙、賈洪林、劉景然諸名家學戲,並吸收餘(叔巖)派藝術之長。馬連良以清新的唱腔和瀟灑的做功自成一家,受到觀眾歡迎。20世紀30年代他曾組建扶風社,邀集各行名角聯決演出,與葉盛蘭、馬富祿、袁世海、茹富蕙等合作,素以陣容整齊、唱做俱佳博得聲譽。

馬連良是四大鬚生中最長壽的一位,瀟灑飄逸,被譽為“鬚生泰斗”

馬連良像

1951年冬,馬連良自香港回到北京,受到文藝界的歡迎。不久他成立了馬連良京劇團(北京京劇團前身)。1959年中國京劇院與北京京劇團聯合排演了《赤壁之戰》,馬連良對諸葛亮一角的塑造達到了爐火純青的藝術境界。馬連良在半個多世紀的藝術生涯中,移植、編演了大量的劇目,同時對舞臺藝術作了堅持不懈的改革。從20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他不斷地排演新戲,不斷地有所創造和革新。

馬連良是四大鬚生中最長壽的一位,瀟灑飄逸,被譽為“鬚生泰斗”

馬連良著戲服

從《借東風》、《十道本》、《白蟒臺》、《蘇武牧羊》、《一捧雪》、《焚綿山》、《清風亭》、《火牛陣》、《胭脂寶褶》、《串龍珠》、《春秋筆》、《十老安劉)到《海瑞罷官》、《趙氏孤兒》等,每齣戲裡都塑造了不同類型、不同性格的藝術形象。他曾把一些摺子戲串成大戲,使人們對劇情的來龍去脈一目瞭然。如他在30年代排演的《蘇武牧羊》,便是在旦角戲《萬里緣》的基礎上增添了“匈奴發兵”、“出使和番”、“衛律勸降”、“蘇武望鄉”等情節,使觀眾對這段歷史故事能窺其全貌。

馬連良是四大鬚生中最長壽的一位,瀟灑飄逸,被譽為“鬚生泰斗”

馬連良出演《蘇武牧羊》

此劇於1931年5月23日在北京吉祥戲院首演,由馬連良扮演蘇武,王幼卿扮演胡阿雲,陣容整齊,盛況空前。他在40年代排演的《十老安劉》,是將傳統老生戲《盜宗卷》、小生戲《監酒令》及川劇《淮河營》串在一起,前面加上《封十王》,後面加上《焚漢宮),就構成了漢朝十位老臣討伐呂后和諸呂的鬥爭畫卷,成了一出有頭有尾的“馬派”代表劇目。馬連良的表演俊逸瀟灑,外鬆內緊。

馬連良是四大鬚生中最長壽的一位,瀟灑飄逸,被譽為“鬚生泰斗”

馬連良出演《淮河營》

從外觀看,鬆弛自然,行於所當行,止於所當止,身段優美。其實關鍵在於“內勁”十足,他更注重人物內心的刻畫,一招一式,一第一笑,由內而發,所以舉手投足那叫一個“美”!馬派唱腔清新流暢,雅俗共賞。馬連良一改過去老生的平直古板唱腔,在新戲中多采用[原板]、[流水]、[搖板]等節奏明快的板式,加入了抒情的唱腔,通俗流暢,流傳甚廣。早在30年代,馬連良將月琴移到樂隊前排,與京胡協奏,加強了唱腔的力度,優美動聽。

馬連良是四大鬚生中最長壽的一位,瀟灑飄逸,被譽為“鬚生泰斗”

馬連良著戲服照

馬連良為了改革臺帳,更新舞臺設施,曾在北京平安電影院先後看了五次美國影片《威爾遜總統傳》。因當時美國總統競選是在劇場內舉行的,他細心觀察了影片中四十八個州的劇場的舞臺設施,最後決定把原來京劇舞臺上描龍繡風的臺帳改為淺色淡雅的天幕,下方飾以古代馬拉戰車的深色圖案,用來襯托臺上人物的造型。他要求演員扮戲要做到“三白”(即護領、水袖、靴底都要潔白),並以身作則,在臺上嚴肅認真,淨化和美化了舞臺,提高了藝術質量。

馬連良是四大鬚生中最長壽的一位,瀟灑飄逸,被譽為“鬚生泰斗”

馬連良出演《甘露寺》插圖

可以說,馬連良繼程長庚、譚鑫培之後,把老生的表演藝術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報界先驅邵飄萍曾以“鬚生泰斗,獨樹一幟”讚譽之。馬連良主張“革新要有所本,創作要有所需”。他諳熟傳統,又富於創造,形成了瀟灑、飄逸的“馬派”藝術。1959年,馬連良飾演《趙氏孤兒》中的程嬰,在“說破《雪冤圖》”時有個動作就是借鑑傳統戲而設計的:孤兒趙武叫門,程嬰驚恐地向右急轉身、甩髯口、左手掩蓋桌上的畫圖,臉向外場盯住“門”,接唱“叩門聲嚇得我膽戰心驚”。

"

本文乃“低調小夥動漫”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馬連良,字溫如,回族。1901年生於北京。他幼年入喜連成社科班,曾向京劇名宿蔡榮貴、葉春善、蕭長華等學戲。十歲登臺演出《定軍山》、《打棍出箱》等。出科|後,他向孫菊仙、賈洪林、劉景然諸名家學戲,並吸收餘(叔巖)派藝術之長。馬連良以清新的唱腔和瀟灑的做功自成一家,受到觀眾歡迎。20世紀30年代他曾組建扶風社,邀集各行名角聯決演出,與葉盛蘭、馬富祿、袁世海、茹富蕙等合作,素以陣容整齊、唱做俱佳博得聲譽。

馬連良是四大鬚生中最長壽的一位,瀟灑飄逸,被譽為“鬚生泰斗”

馬連良像

1951年冬,馬連良自香港回到北京,受到文藝界的歡迎。不久他成立了馬連良京劇團(北京京劇團前身)。1959年中國京劇院與北京京劇團聯合排演了《赤壁之戰》,馬連良對諸葛亮一角的塑造達到了爐火純青的藝術境界。馬連良在半個多世紀的藝術生涯中,移植、編演了大量的劇目,同時對舞臺藝術作了堅持不懈的改革。從20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他不斷地排演新戲,不斷地有所創造和革新。

馬連良是四大鬚生中最長壽的一位,瀟灑飄逸,被譽為“鬚生泰斗”

馬連良著戲服

從《借東風》、《十道本》、《白蟒臺》、《蘇武牧羊》、《一捧雪》、《焚綿山》、《清風亭》、《火牛陣》、《胭脂寶褶》、《串龍珠》、《春秋筆》、《十老安劉)到《海瑞罷官》、《趙氏孤兒》等,每齣戲裡都塑造了不同類型、不同性格的藝術形象。他曾把一些摺子戲串成大戲,使人們對劇情的來龍去脈一目瞭然。如他在30年代排演的《蘇武牧羊》,便是在旦角戲《萬里緣》的基礎上增添了“匈奴發兵”、“出使和番”、“衛律勸降”、“蘇武望鄉”等情節,使觀眾對這段歷史故事能窺其全貌。

馬連良是四大鬚生中最長壽的一位,瀟灑飄逸,被譽為“鬚生泰斗”

馬連良出演《蘇武牧羊》

此劇於1931年5月23日在北京吉祥戲院首演,由馬連良扮演蘇武,王幼卿扮演胡阿雲,陣容整齊,盛況空前。他在40年代排演的《十老安劉》,是將傳統老生戲《盜宗卷》、小生戲《監酒令》及川劇《淮河營》串在一起,前面加上《封十王》,後面加上《焚漢宮),就構成了漢朝十位老臣討伐呂后和諸呂的鬥爭畫卷,成了一出有頭有尾的“馬派”代表劇目。馬連良的表演俊逸瀟灑,外鬆內緊。

馬連良是四大鬚生中最長壽的一位,瀟灑飄逸,被譽為“鬚生泰斗”

馬連良出演《淮河營》

從外觀看,鬆弛自然,行於所當行,止於所當止,身段優美。其實關鍵在於“內勁”十足,他更注重人物內心的刻畫,一招一式,一第一笑,由內而發,所以舉手投足那叫一個“美”!馬派唱腔清新流暢,雅俗共賞。馬連良一改過去老生的平直古板唱腔,在新戲中多采用[原板]、[流水]、[搖板]等節奏明快的板式,加入了抒情的唱腔,通俗流暢,流傳甚廣。早在30年代,馬連良將月琴移到樂隊前排,與京胡協奏,加強了唱腔的力度,優美動聽。

馬連良是四大鬚生中最長壽的一位,瀟灑飄逸,被譽為“鬚生泰斗”

馬連良著戲服照

馬連良為了改革臺帳,更新舞臺設施,曾在北京平安電影院先後看了五次美國影片《威爾遜總統傳》。因當時美國總統競選是在劇場內舉行的,他細心觀察了影片中四十八個州的劇場的舞臺設施,最後決定把原來京劇舞臺上描龍繡風的臺帳改為淺色淡雅的天幕,下方飾以古代馬拉戰車的深色圖案,用來襯托臺上人物的造型。他要求演員扮戲要做到“三白”(即護領、水袖、靴底都要潔白),並以身作則,在臺上嚴肅認真,淨化和美化了舞臺,提高了藝術質量。

馬連良是四大鬚生中最長壽的一位,瀟灑飄逸,被譽為“鬚生泰斗”

馬連良出演《甘露寺》插圖

可以說,馬連良繼程長庚、譚鑫培之後,把老生的表演藝術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報界先驅邵飄萍曾以“鬚生泰斗,獨樹一幟”讚譽之。馬連良主張“革新要有所本,創作要有所需”。他諳熟傳統,又富於創造,形成了瀟灑、飄逸的“馬派”藝術。1959年,馬連良飾演《趙氏孤兒》中的程嬰,在“說破《雪冤圖》”時有個動作就是借鑑傳統戲而設計的:孤兒趙武叫門,程嬰驚恐地向右急轉身、甩髯口、左手掩蓋桌上的畫圖,臉向外場盯住“門”,接唱“叩門聲嚇得我膽戰心驚”。

馬連良是四大鬚生中最長壽的一位,瀟灑飄逸,被譽為“鬚生泰斗”

馬連良出演《趙氏孤兒》中的程嬰

這段表演生動、逼真,恰到好處。它是化用了《硃砂痣》裡“病鬼”的動作。傳統戲《硃砂痣》裡有個秀才吳惠泉貧病交加,戲班俗稱“病鬼”。他賣掉妻子,不料妻子突然回來了,他驚懼時,有個轉身扶桌而立的身段,很有表現力。馬連良的老師賈洪林、葉春善都擅長扮演“病鬼”。馬連良博採兼收,加以創造,將此身段運用在《趙氏孤兒》中,增強了戲劇效果。1960年,北京京劇團排演史學家吳晗創作的《海瑞罷官》,馬連良飾海瑞,裘盛戎飾徐階,李多奎飾海母。演出後受到觀眾好評。1966年12月16日,馬連良在京逝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