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獲諾貝爾獎的居里夫人,為何後來要銷燬獎章?愛因斯坦給出答案

愛因斯坦說過:“在所有的著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唯一不為榮譽所腐蝕的人。”

由於發現放射性元素鐳和釙,居里夫人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同時也是兩獲諾貝爾獎的第一人。

兩獲諾貝爾獎的居里夫人,為何後來要銷燬獎章?愛因斯坦給出答案

她說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絕不能守著它,否則將一事無成。諾貝爾獎章被拿來作為孩子的玩具,二戰時還差點被主動銷燬捐獻法國作為軍費……

飽經風雨,磨難重重,最終光耀於天地萬物間。

小時候,很多人都想成為居里夫人,但世間為何只有一個居里夫人?

01

在成為舉世聞名的女科學家之前,居里夫人的日子並不好過。

居里夫人本名瑪麗亞·斯可羅多夫斯卡,1867年出生在波蘭華沙。

彼時,波蘭被沙皇俄國佔領,任何一個波蘭家庭都處在殘酷壓迫之下。

瑪麗亞的母親因長期的肺結核侵擾不得不辭掉工作。父親是一位中學教師,在沙俄政府派駐的校長監視下工作,七口之家靠著一人微薄的工資撐著,生活困苦。

作為家裡最小的孩子,瑪麗亞對生活的苦難感受不深,卻對讀書認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父母避免她被過早“開發”,常會限制她接觸書本,只是讓她去公園玩耍。

一個優秀的人的潛能,是壓不住的。

兩獲諾貝爾獎的居里夫人,為何後來要銷燬獎章?愛因斯坦給出答案

當時波蘭的大學不收女學生,瑪麗亞中學畢業後,不得不做了幾年的家庭教師,一方面貼補家用,另一方面積攢著她求學的錢。

她夢想成為巴黎大學理學院的一名大學生。

相比被沙俄統治的柏林和彼得堡的壓抑,顯然法國巴黎自由的空氣讓她著迷。

24歲那年,她終於成行巴黎,經過刻苦努力,三年中她先後獲得了物理學和數學學士雙學位。

02


1894年,瑪麗亞遇到了一個改變她的名字和人生的人,比埃爾·居里。

兩獲諾貝爾獎的居里夫人,為何後來要銷燬獎章?愛因斯坦給出答案

比埃爾·居里

來巴黎之前,瑪麗亞曾嘗過初戀的苦澀,與學生的戀情無疾而終。入學後,這個26歲的女子將愛情拋諸腦後,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科學研究之中,看起來與浪漫的巴黎格格不入。

瑪麗亞在著名物理學教授李普曼的實驗室工作,研究各種鋼鐵的磁性,苦惱的是,狹小的實驗室總是無法合理安置機器,讓她的實驗無從開展。

比埃爾·居里時年35歲,是法國小有名氣的物理學家。他和哥哥雅克·居里發現了一種重要晶體現象“壓電效應”,後來又在磁性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發現了順磁質的磁化率與溫度成反比,被命名為“居里定律”。

這位法國冉冉上升的青年物理學家,和波蘭女學者瑪利亞的交談,一開始就點燃了火焰。

他們發現了彼此眾多的共性:對科學的熱忱、同樣聰明高尚,相似的成長軌跡,以及失敗的初戀。

在科學的泥土中,愛情萌芽了。

接下來的會面中,比埃爾幾次詢問瑪麗亞結束學業後是否會離開法國,每次瑪利亞都會給出堅定的答案:“波蘭人沒有權利拋棄自己的祖國。”

在比埃爾眼裡,瑪麗亞是個“天才的婦女”,他的夢想就是和一位同樣熱衷於研究的女性結合。

他告訴瑪利亞,“你沒有權利拋棄科學”,實際上內心最想說的是“你沒有權利拋棄我”。

這個身材高大、嚴肅優雅的物理學家,雖然比自己大9歲,但在臉上絲毫看不出歲月雕刻的痕跡。他的學識和談吐,以及對物理學的熱情,每次都會感染著自己。

瑪利亞考慮過嫁給一個法國人是怎樣的後果,在波蘭人看來,這無異於叛國。

被愛情炙烤的兩個人,因為現實因素不得不暫時分開。書信成為了彼此交流的唯一工具,比埃爾努力說服瑪利亞回到法國,成為他的妻子,共同做物理研究,許她光明的未來。

比埃爾曾發誓永遠不結婚,青年時候的熱戀,遇到悲哀的結果,使他從此退縮,躲避女人,始終相信結婚與獻身科學的生活是不相容的。

然而,瑪麗亞·斯可羅多夫斯卡這個長著一雙灰色眼睛的波蘭女子,將一切都打破了。

她的天才、勇氣和高尚,與自己之前見到的任何女人都不一樣,擁有著成為偉大人物具備的性格和天賦。

兩獲諾貝爾獎的居里夫人,為何後來要銷燬獎章?愛因斯坦給出答案

十個月之後,瑪麗亞回到了法國。1895年,她接受了親朋好友對她的祝福,接受了比埃爾的求婚,嫁做人婦,自此改名居里夫人,長居法國。

一個人是否愛國,不在於是否生活在哪片土地上,而在於是否心中始終惦念著祖國。

03

婚後的第一年,二人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女兒伊雷娜,後來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居里夫人的生活再也不是簡單的實驗,她要照顧女兒、家庭、在實驗室和廚房忙忙碌碌。然而,她並沒有放棄其中任何一項,對科學的渴望讓她擠出時間來完成了一篇重要論文。

接下來,她和丈夫比埃爾的一個重要發現,讓居里夫婦這個稱呼站上了科學的高峰。

居里夫人從小具有探險家的性格,喜歡嘗試。在看到法國物理學家亨利·伯克勒爾發現金屬中“放射性”現象後,居里夫人非常感興趣,她在實驗室中不斷試驗鈾和釷的放射性,卻發現在不同的礦化物中,釋放的放射性比鈾和釷含量加起來的強度要大很多。

這說明什麼?

說明在礦化物中,還有神祕物質具有強大的放射性,至今仍是未知。

這個放射元素到底是什麼?

居里夫婦和物理學家們探討,但都被簡單粗暴地認為實驗錯誤,並且勸他們謹慎。

他倆做了幾十次的實驗,得到同樣的結果,堅信自己沒有弄錯。與其他物理學家相比,居里夫婦不僅擁有敏銳的嗅覺,重要的是他們的勇氣和行動力。

兩獲諾貝爾獎的居里夫人,為何後來要銷燬獎章?愛因斯坦給出答案

“我們任何一個人的生活都不容易,但是那有什麼關係?我們應該有恆心,尤其要有自信!我們必須相信,我們既然有做某種事情的天賦,那麼無論如何都必須把這種事情做成。”居里夫人曾這樣說。

居里夫婦互相提攜,在無人行進的道路上行走。

1898年4月,居里夫人在瀝青鈾礦和銅鈾雲母中發現兩種比鈾的放射性強得多的元素。

對於第一種可以確定的元素,居里夫人徵求比埃爾的意見,我們給它命名為“釙”(po)好不好?這個字來源於他的祖國波蘭(Poland)的國名。

不久,他們確認了第二種放射性元素,提議命名為“鐳”。

實驗結果公佈後,引發了物理學界和化學界的軒然大波,有人提出質疑:“至今為止,沒有人看見過鐳的原子量。你把鐳指出來,我能看見,就相信它的存在。”

為了讓人信服,居里夫婦花費了四年時間來證實,提取純鐳和純釙。

這一切面臨著極大的困難。首先,瀝青鈾礦礦化物太貴了,而且要從國外運到巴黎,居里夫婦投入全部積蓄仍捉襟見肘。他們不能求助於任何機構,很多人都在等著看他們的笑話。

其次,沒有人願意資助他們一間條件成熟的實驗室,他們只好回到居里夫人原來的小實驗室,那裡四處漏風,旁邊還有一個廢棄的醫學系的解剖室,陰森森的。

正當居里夫婦對高昂的瀝青鈾礦礦化物一籌莫展時,奧地利政府願意支持這兩個怪人原料,鈾礦煉製後的殘渣,並允諾願意以優惠價格出售給他們。

當時的人們無法想象,那些被麻袋裝著的鈾礦殘渣,竟然蘊含著近代物理學的巨大希望。

從1898年到1902年,居里夫婦在舊棚屋中整日與爐火為伴,提煉殘渣中百萬分之一的元素。二人做了分工,比埃爾負責在實驗室內研究鐳的特性;

居里夫人每天早上照顧完孩子後,便離家穿著破舊的衣服,在院子裡忍受著濃煙和咽喉的疼痛,連續幾小時攪動溶化鍋裡沸騰的放射性材料,提取純鐳鹽。

她要的是精度極高的提取物,卻常被大風和飛屑騷擾,要付出巨大精力與之搏鬥。

在耐心上,男人永遠不是女人的對手。

兩獲諾貝爾獎的居里夫人,為何後來要銷燬獎章?愛因斯坦給出答案

比埃爾開始對這種重複的生活感到厭煩,數度想放棄,居里夫人卻拿出超強的耐心,不斷地堅持和突破。她對比埃爾說,“我希望鐳有美麗的顏色”,我想看到那一天。

“每天都筋疲力盡”,這是她給家人信件中常用的描述。

04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驗,含有鐳的化合物堆積的越來越高,居里夫婦越來越接近心中的設想。

1902年,經過上萬次實驗,從8噸鈾礦殘渣中,居里夫人終於提取出了十分之一克純鐳,並且初步測定了這種新元素原子量為226。

那些質疑的聲音,因為一個不甘放棄的女人,消失不見。

裝在瓶子裡的鐳,散發著藍色的光芒,居里夫人湊上前去,比埃爾看到了夫人眼睛那樣明亮。他撫摸著夫人的頭髮,喃喃的說著話,那是他們的鐳,就像初生的孩子。

為了得到這些鐳,比埃爾的四肢常常無力,健康每況愈下;居里夫人的臉色常年煞白,緊張的神經讓她的體重在四年內降低了七公斤。她的母親因肺結核去世,這個可怕的病症也鑽進了她的身體,不時短促的幾聲咳嗽,都在提醒著她要休息。

然而,居里夫婦二人不能休息,為了繼續實驗,他們需要錢;他們不得不低頭拜訪那些官僚,希望得到教授崗位,來平衡開支。成名之後,居里夫婦被記者和各種宴會包圍,每日疲於應付。比埃爾和居里夫人的身體變得越來越差,他們更希望擁有以前寧靜的生活,從事實驗研究。

鐳不僅是實驗發現,而且可以用於醫學治療癌症,這讓美國比利時等國計劃大規模提取,但他們卻沒有提取純鐳的方法。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對鐳的發現興趣盎然,紛紛來信索取提取鐳的資料和方法。

關於是否公開,比埃爾和居里夫人進行了討論。如果不公開,取得專利執照,就意味著一大筆錢,足以讓一家人過上富足的生活;但二人決定不能這樣做,因為違反科學精神。

他們無比夢想擁有一個條件優秀的實驗室,但最終選擇了繼續與貧窮為伍,將自己的發現公之於眾,造福人類。

他的風溼病越來越嚴重,發作起來四肢無力只能躺在床上。有一次,他低聲對居里夫人抱怨:“我們選擇的工作太苦了。”

居里夫人想反駁他,但只能溫柔地勸慰比埃爾。

05

對於居里夫人來講,讓她一生銘記的日子,除了提取出放射性鐳的那天,就是1906年4月19日。

比埃爾·居里在這一天被馬車撞倒意外離世。

居里夫人從此永遠失去了這個與他並肩作戰的戰友,這個承諾共守一生的愛侶。

當她聽到這個噩耗時,沒有哀嚎,像被什麼擊中一樣,僵硬地詢問送信的人:“比埃爾……死了?他……真的死了?”

她見到了比埃爾那張熟悉的臉,她吻上去,抱著屍體久久不願放開。直至第二天,見到了遠道而來的比埃爾的哥哥雅克·居里,她的眼淚決堤了……

她回憶起比埃爾生前曾對她說:“無論發生了什麼事,即使一個成了沒有靈魂的軀體,還應該照常工作。”

比埃爾走了,留給居里夫人的是,代替比埃爾的教學工作,照顧兩個孩子,繼續完成未竟的科學探索,以及心底的思念。

兩獲諾貝爾獎的居里夫人,為何後來要銷燬獎章?愛因斯坦給出答案

居里夫人和兩個女兒

作為一個成年人,痛苦往往不再是一種真實的東西,而僅是內心的一種感受,一旦好好地去體會它,讓它在你心裡流動,這種感受就會成為一份能量。

06

居里夫人在公眾面前迅速停止了悲傷,她要投入到工作中。

她開始了新的研究實驗計劃,在與人合作中,成功離析了金屬鐳,併發明瞭用鐳射線來測量鐳的重量,製備鐳的第一個國際計量單位,這對放射療法的標準至關重要。

法國科學院提名居里夫人為院士,但遭到了固有偏見的抵制:“女人不能當選為院士!”最終,居里夫人以一票之差落選,成為法國科學界的恥辱。

1911年,瑞典科學院糾正了法國科學院這個錯誤,將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這位44歲的中年女人。居里夫人不僅是世界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人,而且是兩度獲得諾貝爾獎的第一人。

在科學界,以往人們提到居里這個姓氏,都是以夫婦的名義,比埃爾·居里去世後,人們認為瑪利亞·居里足以單獨扛起這面旗幟。

然而,在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上,居里夫人將自己的成就與比埃爾·居里綁在一起,沒有比埃爾的支持,自己無法達到這樣的高度。

07

在居里夫人聲望達到頂點時,那些躲在背後的同行們卻對她放了冷箭,歪曲詆譭她的寡居生活,這讓她不寒而慄。

多年的放射性物質研究,不斷摧毀身體的造血功能,貧血的症狀常常襲擊她,頭暈、消瘦,臉色蒼白;腎臟也受到了損傷,這幾乎讓她站不起來。

當祖國波蘭要為她籌建實驗室的消息傳到她的耳朵中,她似乎滿血復活,拖著病體前往華沙,完成自己的使命。

在法國,她和比埃爾的夢想就是擁有一座先進的實驗室,也終於要實現了。這次她提出了很多苛刻的要求,一間大房子,豁亮的窗戶每天都可以灑進陽光,甚至還準備安一臺升降電梯。這座充滿著居里夫人設計感的大樓被命名為:鐳研究院:居里樓。

時間來到了1914年。

眾所周知,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年份,戰爭的陰霾讓居里夫人和家人天各一方,她的實驗也幾乎被中斷。波蘭已經被德國佔領,第二祖國法國被德國鐵蹄踐踏,巴黎朝不保夕。

居里夫人想做點有益的事情,她想到了X射線設備可以幫助那些受傷的士兵,不必手術便可確定彈片在體內的位置。

她帶著設備輾轉於各大醫院救死扶傷,所救助的傷員超過100萬。她忘了吃飯,忘了休息,忘了自己身體的病痛,只記得能多救一人,便增加一份希望。

她把自己僅有的金子捐出作為軍費,甚至想到把諾貝爾獎章也銷燬融化,被工作人員嚴詞拒絕了。

居里夫人將她儲備的鐳,不容侵犯的鐳,拿出來供國家用於醫療救助。在她的帶領下,緊急培訓了上百名放射科護士,幫助醫生開展手術。

當戰爭的炮火漸漸熄滅,無數英雄獲得了榮譽,但居里夫人什麼都沒得到,儘管她的貢獻並不弱於那些上戰場的戰士。

她不計較,認為自己收穫良多。

鐳可以廣泛應用於醫療,且被證明是有效的。她的大女兒伊蓮娜成了自己的助手,決心走研究鐳的道路。

還有什麼榮譽比得上呢?

08


居里夫人常有時不我待的感覺,加緊了工作節奏,她擔心鐳研究的命運無常,從實驗室回家後還要寫專著。身體在一天天的垮掉,每次醫生見她都會告誡她:立刻休息,停止工作。

只要有一點活力,她便開啟馬達行駛在探索科學的道路上。

兩獲諾貝爾獎的居里夫人,為何後來要銷燬獎章?愛因斯坦給出答案

1934年,她的女兒伊雷娜和女婿約里奧發現了人工放射現象,於次年同獲諾貝爾化學獎。

全家都是諾貝爾獎,世間僅此一家。

不僅如此,她的實驗室培養了一大批活躍在放射性元素研究陣線上的骨幹科學家。居里夫人多年的心血將人類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然而,好消息並沒有沖掉居里夫人的疾病。由於鐳的強放射性,她得了嚴重的貧血症,急速吞噬著她的身體。

1934年7月4日,居里夫人在療養院去世,享年67歲。

09

兩獲諾貝爾獎的居里夫人,為何後來要銷燬獎章?愛因斯坦給出答案

居里夫人走完了短暫的一生,但給世界留下了永恆的記憶。從波蘭熱愛讀書的孩童,到兩獲諾貝爾獎的第一人。

她的一生承載著愛國夢和科學夢,伴隨著成功與磨難,但她沒有一次消沉和放棄,她用無比強大的信念改變了自己,也改變了世界。

她像一盞探照燈,照亮了民族和世界的未來。

她的祖國波蘭曾受人欺辱,但所有人都尊重這個偉大的波蘭人。

阿根廷詩人博爾赫斯留下這樣的一句話:“世界會變,但是我始終如一。”

我想,這句話似乎為居里夫人訂製。

致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