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堪回首的馬欄河-大連舊事(自傳第一部35)'

"
"
不堪回首的馬欄河-大連舊事(自傳第一部35)

初中階段,我每天上學放學都要路過馬欄河。大連三十一中的所在地不遠就是馬欄河的入海口。馬欄河流經大連市城區西部,向南注入黃海,是一條季節性河流。全長22公里,流域面積92平方公里。只有雨季或下大雨時河床會成為洩洪道,平時幾乎是乾涸的。大連市現在著名景區星海廣場當年是一片海灘,地名是星海一站,也是馬欄河的南大亭入海口,遠近聞臭數里路,幾乎無人靠近。馬欄河日夜接納城市生活汙水和工業廢水,給周邊環境和星海灣海域造成了嚴重汙染,臭水流經馬欄河,汙泥積滿河床,使馬欄河兩岸人民群眾在臭味之中苦不堪言。

馬欄河是一條洩洪排汙的內河,它流經於馬欄村,被取名為馬欄河。從馬欄村的山谷中出來,一直到大連起重機器製造廠的後門,這一段河谷幾乎是一色的卵石灘。平日裡幾乎看不到河水,只有上游的水庫洩洪或雨季山洪衝擊時,河裡才有較多的水。由於這一段河道兩邊排汙,基本沒有什麼氣味。

爺爺的墳墓在馬欄村的後山上,每年的清明、春節、元霄節我必須要到爺爺的墳上去祭祀,這一段河谷我非常熟悉。春秋季節走這段路,腳下凸凹不平,經常會把腳碰傷。冬天這一段河谷是風場,巨大的穀風揚起雪花吹得行人睜不開眼睛,河谷裡幾乎沒有行人,只有我和幾個不知去做什麼事情的人艱難地在風雪中側身前進。而腳下的河谷此時卻是一面光滑碩大的冰鏡,奇滑無比,一不小心就摔上一跤。冬季掃墓有時我騎自行車去,在冰面上免不了要摔跤,而且摔得更多,更重,每次上山回來身上都要添幾處傷痕。從大連起重機器製造廠的“五一橋”往下,馬欄河逐漸變臭,成為一條臭河。儘管河的兩邊都是馬路,但人們很少在河邊路上散步。

我每天從家裡去學校,每天往返各一個小時,其中有一段路必須從馬欄河裡穿過去。從起重機廠的五一橋開始,河道里是一條又黑又臭的汙水,河谷中幾乎是一色的黑臭泥土,汙黑髮臭的河水七拐八灣地向下遊流去。河邊的路人,橋上的行人,都不得不掩著口鼻急行而去,幾乎沒有人願意在這一帶停留。而最髒、最臭的一段河道卻是從發電廠後面到入海口的南大亭河段。這一段最臭的河谷是我每天往返的必經之路。否則,就得從馬路上走,要多走好幾里路。走捷徑,從這段臭河道中走上幾百米,在最淺處的河水裡擺有十幾塊石頭,供人們過河踏腳而用。有一次上學時我不小心從石頭上掉到河裡,浸透了鞋子,腳上的臭氣惹得同學們一天都離我遠遠的。

三十一中學就座落在這條臭水河邊,每到夏季奇臭無比的氣味薰得人人腦袋脹痛,整天無精打采的。一年四季,靠近河邊的那幾層樓的教室誰也不敢把窗戶打開。即使在冬季,也能聞到河水裡傳出臭氣。所幸的是三年初中有兩年停課,我少受了不少臭河水的氣味。

有一天,大連工礦車輛廠的民兵在馬欄河的對岸搭起一個木頭平臺,平臺搭好後,民兵們集體到三十一中的操場上列隊,並逐次攀上我們學校的樓頂。樓頂上不知什麼時候搭起一個木架,木架上有一條粗大的繩索一直通向對岸。我們在上自習課的時候,突然發現窗外半空的繩索上滑下一個個矯健的身影,原來是工人民兵在進行軍事訓練。平時我們不敢打開窗戶,此時我們什麼都顧不得了,大家把窗戶打開,擠在窗前向外觀看。只見河對岸紅旗飄飄,哨聲陣陣,一隊隊男女民兵從繩索上滑下後,很快又回到學校院裡,再次攀上樓頂用掛鉤掛住繩索滑下去。那些女民兵揹著槍在空中的樣子讓我們自然而然地想起毛澤東的那首詩:“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中國兒女多奇志,不愛紅妝愛武裝。”臭味熏天的馬欄河給我留下唯一美好的記憶也僅此而已。

1968年10月,知青下鄉大潮把我衝到了寬甸縣,後轉到吉林省。雖然我離開了那所整天聞著河邊臭氣的學校,但我十分懷念無憂無慮的學生時代。學校的每一處角落,我所曾經學習過的教室,操場上的每一條跑道,我都記憶猶新,甚至連當年工人民兵從學校樓頂沿著繩索向馬欄河對岸滑降的情景我都能回憶起來。在離開家鄉的最初十幾年裡,我幾乎每年都回去看看我學習過的母校,都要路過臭氣熏天的馬欄河。

其實,馬欄河原來是大連的一條常流河併成為大連人的主要水源。那時,河水清澈,河底都是沙石,有人又叫它為沙河。河的兩岸草木豐茂,環境優美,很多人都在這裡養馬。據明代巡按御史李輔編寫的《遼東志》記載,當時大連地區是遼東地區的馬政事務中心,也是明代北部邊疆四大苑馬寺之一。由於這裡的養馬戶很多,為了防止丟失馬匹和野獸的侵襲,養馬戶紛紛修起柵欄,使這一帶得名馬欄子,原來的沙河也就改名為馬欄河。沙河源於鞍子嶺,自西北向東南,流經柳樹村、棠梨溝村入西山水庫。出水庫後,經馬欄村,向南轉至台山東側,最後注入黃海。早年,馬欄河下游河床寬闊,沙洲漫灘,被稱為“沙河”。沙河入海又叫“沙河口”,附近的村落叫沙河口村。大連設置市內行政區域的時候,就把沙河口作為區名,從而有了沙河口區。

關於馬欄河還有這樣一個傳說,唐時,太宗李世民派大將薛仁貴東征,屢立戰功,深得唐太宗的賞識,被百姓譽為“飛天將軍”。古時馬欄村有兩個小山包。薛仁貴一次帶兵打仗曾駐紮於此。薛仁貴每次上馬前在一個小山包前將馬攔住,然後踩在小山包上“飛身上馬”向另一個小山包跑馬,到了另一個小山包前他會攔馬下馬。久而久之,人們稱薛仁貴上馬的小山叫“上馬欄”,下馬的小山叫“下馬欄”。由於薛仁貴天天在兩個小山之間跑馬,在兩個小山包之間踩出一道深溝,後來積水成河,被稱為“馬欄河”。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爸爸媽媽在香爐礁的住宅被立交橋工程徵用了,媽媽和爸爸搬到馬欄村離河邊不遠的一處平房。父母在電話中告訴我,大連市政府正在改造馬欄河。我想:如果政府能把這段臭河改造成功,那麼在中國的城市建築史上恐怕也是絕無僅有的奇蹟了。

兩年之後我再次回到家鄉的時候,奇蹟終於變成了現實。從上游到下游的入海口,馬欄河被改造的煥然一新。河床是寬闊的水泥底,兩岸用水泥和塊石砌的既非常整齊又富有藝術性。岸邊的斜坡上種草栽花植樹,由園林工人精心修剪成各種景物,成為一條長長的河濱公園。河道整齊清潔,兩岸花紅草綠,遊人如織。入海口南大亭一帶,海水已經灌進河道,人們可以划船遊玩,還可以在岸邊觀水賞花。從南大亭附近山坡的濱海公路駕車行駛,寬闊蔚藍色的大海一望無遺,公路兩旁五顏六色的花草樹木令人心曠神怡。馬欄河變美了,海濱變美了,大連變得更美了。連過去最不講究服裝衣飾的大連人也變得愛美,賞美和創造美了。

那一次我回大連正值服裝節,一進大連不僅能看到節日盛豔。更可以看到所有的大連人也都面帶笑容,身著靚裝,帶著無限的憧憬和希望而工作、學習、生活、追求著。前些年,馬欄河又有了臭味,大連人民又進行了第二次至第六次大規模地改造工程,如今,馬欄河終於成為家鄉人們真正的樂園。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