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五次“賣身”傳聞 身價高達20億美元 誰能吞下麥德龍中國?

見習記者 鄭婷婷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張傑 北京報道

市場下行,“賣身”似乎成為在華外資賣場的最優解。

7月9日,據彭博社報道,物美集團和永輝超市參與的財團加入了對麥德龍中國業務的最後一輪競購,蘇寧易購已放棄競標。報道稱,交易估值高達20億美元,除了永輝和物美,高瓴資本和騰訊也有可能加入這個投資財團,麥德龍最早將在9月與買家達成協議。

麥德龍中國區相關人員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目前尚未接到總部出售中國業務的相關通知。“麥德龍不會出售中國區業務,我們會進一步完善在華銷售網絡,加快中國業務的發展,尋找合作伙伴是為了更好的延展自身業務能力。”該人士稱。

近一年時間裡,關於麥德龍“賣身”的傳聞已出現四次,這與國內實體零售環境的改變不無關係。新零售的興起,讓外資大賣場在國內的發展正面臨著岔路口。

業績下滑,撤出還是轉型

麥德龍是歐洲在華的三大賣場巨頭之一。根據彭博社的報道,由於麥德龍與沃爾瑪、家樂福等競爭對手以租賃門店為主不同,由於其在中國市場有大量自持物業,加上潛在買家們的競爭激烈,交易估值將高達2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7億元。相比之下,知名度更廣、門店數量眾多的家樂福中國的“賣身價”僅人民幣48億元。

近年來麥德龍的營收增速持續放緩。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9月的財年,麥德龍中國區銷售額為27億歐元(約合209億人民幣),目前麥德龍共在中國的59個城市開設了97家商場,共有1.1萬名員工。

另有數據顯示,2008年時,麥德龍營收攀上巔峰期的679.55億歐元后,開始逐年下降趨勢。到了2015年營收僅592.19億歐元,2016年營收為218.7億歐元,同比大跌63%。

伴隨著業績的逐年下滑,麥德龍出售中國業務的聲音不斷出現。2018年8月,有消息稱麥德龍中國正與復星國際商討收購股份;隨後在去年10月,麥德龍被指正與銀行接觸,為中國業務尋找合作伙伴;再一個月後,麥德龍被曝正與騰訊洽談合作事宜;2019年2月14日,又有消息稱,阿里巴巴正與麥德龍開展股權收購談判。5月27日,有報道稱至少有8家競購者對麥德龍中國業務表達股權收購意向。

在2019年2月的股東大會上,麥德龍集團董事長奧拉夫·科赫曾表示,通過撤資大賣場業務,麥德龍在成為一家純粹的批發企業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2018/19財政年度,還將繼續投資於交付業務的擴張和數字化,進而實現可持續的增長。

“中國的大賣場環境正在改變,外資企業也會跟著變化。要麼自我改革,要麼退出中國市場。退出的方式無非是出售業務,或者讓別人運營。典型的如歐尚就是與大潤發合資運營中國區業務,家樂福則是出售股權。麥德龍本身擁有大量地產,賣掉也是一種方式。”新零售商業分析師雲陽子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誰能接盤

實際上,麥德龍曾經也嘗試過自我改革,進行本土化調整,但效果不佳。2014年,麥德龍在中國試水便利店“合麥家”,不過在開了4家門店後,2017年便全部關門;2018年,麥德龍在上海開了第一家緊湊型商場,並嘗試使用自助收銀機和電子價籤,但並沒有水花。此外,麥德龍也押注了電商,2015年與阿里達成合作入駐天貓國際,但這也沒能振興麥德龍的業績。

不同於一般的零售大賣場,麥德龍更多地是倉儲式賣場。資料顯示,這種賣場將零售與批發存儲相結合,使得賣場使用效率更高,但用戶體驗較差。同時,麥德龍以TO B為主的會員制經營為特點,更多針對酒店、餐飲、中小零售商和企業食堂等B端客戶。這和騰訊等企業的發展方向不謀而合。

此次參與競購的永輝一直以來都在深耕生鮮供應鏈,這也正屬於B2B業務。此前也出現過永輝收購麥德龍的消息,但永輝超市曾發佈公告稱,雖與麥德龍中國有過初步溝通,但並未與其就收購事宜進行實質性商業洽談,也沒有形成任何一致性意見和文件。

永輝超市2018年度業績報告顯示,公司2018年實現營業總收入705.17億元,同比增長20.3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合併淨利潤14.80 億元,同比減少18.52%。這是永輝超市自上市以來第二次出現淨利潤下滑。對於永輝是否會收購麥德龍股份一事,記者致電永輝集團董祕,但截至發稿尚未獲得回覆。

除了永輝,被傳一同參與收購麥德龍的物美集團也正處於高速擴張之中。市場觀點認為,物美收購擁有大量地產的麥德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2018年4月,有報道稱,樂天宣佈向物美集團以14.6億元出售樂天瑪特在北京的21家店鋪。2018年10月,物美方面對外表示,物美已經接手了鄰家70-80家門店,並希望接手其餘門店。今年3月,有媒體報道稱,華潤萬家在北京的多家門店由物美接手。

值得關注的是,有關評級報告指出,近年物美集團股權併購以及業務規模擴張,推動資產及負債規模快速增長,截至2018年6月末,物美集團資產總額、負債總額及所有者權益合計分別為611.70億元、333.38億元和278.32億元。短期借款餘額52.79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餘額52.69億元,公司面臨較大的即期償付壓力。

7月11日,《華夏時報》記者就物美是否會收購麥德龍一事對物美集團採訪,但遭到相關人士拒絕。對於麥德龍中國最終走向,《華夏時報》記者將持續關注。

責任編輯:黃興利 主編:寒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