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

​炎炎夏日,酷暑難耐,在“出門五分鐘,流汗兩小時”的三伏天,除了抱緊空調,你還需要一碗綠瑩瑩甜津津涼絲絲的解暑神器——綠豆湯。大汗淋漓之後喝上一碗綠豆湯,不僅渾身上下暑意頓消,而且還特別養胃解渴。因綠豆具有清熱解毒、消暑止渴、利水消腫、清膽養胃之功效,故而一到酷暑時節,綠豆湯便成為消暑降溫的清涼佳品。


"

​炎炎夏日,酷暑難耐,在“出門五分鐘,流汗兩小時”的三伏天,除了抱緊空調,你還需要一碗綠瑩瑩甜津津涼絲絲的解暑神器——綠豆湯。大汗淋漓之後喝上一碗綠豆湯,不僅渾身上下暑意頓消,而且還特別養胃解渴。因綠豆具有清熱解毒、消暑止渴、利水消腫、清膽養胃之功效,故而一到酷暑時節,綠豆湯便成為消暑降溫的清涼佳品。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樑永剛|文

"

​炎炎夏日,酷暑難耐,在“出門五分鐘,流汗兩小時”的三伏天,除了抱緊空調,你還需要一碗綠瑩瑩甜津津涼絲絲的解暑神器——綠豆湯。大汗淋漓之後喝上一碗綠豆湯,不僅渾身上下暑意頓消,而且還特別養胃解渴。因綠豆具有清熱解毒、消暑止渴、利水消腫、清膽養胃之功效,故而一到酷暑時節,綠豆湯便成為消暑降溫的清涼佳品。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樑永剛|文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綠豆湯或者豆花兒茶是鄉村夏日的消暑佳品


小得不能再小的綠豆,是豆類家族中的小家碧玉,嬌小玲瓏,綠意盈盈,給人一種楚楚動人的美感。

綠豆雖小,卻很特別,成熟後的綠豆莢,看上去烏黑如炭,莢中內膜卻潔白如雪,裡面的綠豆更是碧綠如玉,可謂是一豆佔三色,頗有“豆裡乾坤大,一豆裝日月”的禪味。


"

​炎炎夏日,酷暑難耐,在“出門五分鐘,流汗兩小時”的三伏天,除了抱緊空調,你還需要一碗綠瑩瑩甜津津涼絲絲的解暑神器——綠豆湯。大汗淋漓之後喝上一碗綠豆湯,不僅渾身上下暑意頓消,而且還特別養胃解渴。因綠豆具有清熱解毒、消暑止渴、利水消腫、清膽養胃之功效,故而一到酷暑時節,綠豆湯便成為消暑降溫的清涼佳品。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樑永剛|文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綠豆湯或者豆花兒茶是鄉村夏日的消暑佳品


小得不能再小的綠豆,是豆類家族中的小家碧玉,嬌小玲瓏,綠意盈盈,給人一種楚楚動人的美感。

綠豆雖小,卻很特別,成熟後的綠豆莢,看上去烏黑如炭,莢中內膜卻潔白如雪,裡面的綠豆更是碧綠如玉,可謂是一豆佔三色,頗有“豆裡乾坤大,一豆裝日月”的禪味。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 成熟的綠豆莢


一把尋常可見的綠豆,在鄉間用途極廣,或熬製成粥,或擀碎為瓣,或泡水生芽,或研磨為面,或去粗成粉,經過村婦巧手的烹飪,調配著一日三餐的粗食淡飯。

因綠豆性寒,祛熱驅火效果好,夏日裡常被鄉人用來熬製綠豆粥或者豆花兒茶。

用綠豆熬製的湯,如果勾面,稠糊糊的,便叫做綠豆湯,簡稱豆湯;清水煮的綠豆,則謂之綠豆茶,又名豆花兒茶。


"

​炎炎夏日,酷暑難耐,在“出門五分鐘,流汗兩小時”的三伏天,除了抱緊空調,你還需要一碗綠瑩瑩甜津津涼絲絲的解暑神器——綠豆湯。大汗淋漓之後喝上一碗綠豆湯,不僅渾身上下暑意頓消,而且還特別養胃解渴。因綠豆具有清熱解毒、消暑止渴、利水消腫、清膽養胃之功效,故而一到酷暑時節,綠豆湯便成為消暑降溫的清涼佳品。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樑永剛|文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綠豆湯或者豆花兒茶是鄉村夏日的消暑佳品


小得不能再小的綠豆,是豆類家族中的小家碧玉,嬌小玲瓏,綠意盈盈,給人一種楚楚動人的美感。

綠豆雖小,卻很特別,成熟後的綠豆莢,看上去烏黑如炭,莢中內膜卻潔白如雪,裡面的綠豆更是碧綠如玉,可謂是一豆佔三色,頗有“豆裡乾坤大,一豆裝日月”的禪味。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 成熟的綠豆莢


一把尋常可見的綠豆,在鄉間用途極廣,或熬製成粥,或擀碎為瓣,或泡水生芽,或研磨為面,或去粗成粉,經過村婦巧手的烹飪,調配著一日三餐的粗食淡飯。

因綠豆性寒,祛熱驅火效果好,夏日裡常被鄉人用來熬製綠豆粥或者豆花兒茶。

用綠豆熬製的湯,如果勾面,稠糊糊的,便叫做綠豆湯,簡稱豆湯;清水煮的綠豆,則謂之綠豆茶,又名豆花兒茶。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鄉諺說:涼水下米,滾水下豆。

熬製綠豆湯或者豆花兒茶,均是待鍋燒開,水燒滾,才將綠豆丟進去,先用大火猛攻,再用小火慢煮,等綠豆開了花兒,也就熬成了。

昔日的鄉間,老輩人窮怕了,也餓怯了,認為包括綠豆在內的各種糧食籽,若是囫圇個煮煮吃了,是糟蹋糧食,也太浪費,添上幾瓢水,做成一鍋飯,才算節省,會過日子。

若是熬綠豆湯,將攪好的麵糊倒入綠豆開了花兒的鍋中,滾上幾滾,蓋住鍋蓋悶上些時即可。

綠豆金貴,熬豆花兒茶自然是豆少水多,半鍋水,一把豆,咕嘟嘟熬出一鍋茶。

炎炎夏日,祛火敗毒的豆花兒茶是農家的最愛,莊稼人從地裡勞作歸來,家人早把一大碗豆花兒茶放涼擺在了桌上,進家捧起碗咕咚咕咚一通暢飲。


"

​炎炎夏日,酷暑難耐,在“出門五分鐘,流汗兩小時”的三伏天,除了抱緊空調,你還需要一碗綠瑩瑩甜津津涼絲絲的解暑神器——綠豆湯。大汗淋漓之後喝上一碗綠豆湯,不僅渾身上下暑意頓消,而且還特別養胃解渴。因綠豆具有清熱解毒、消暑止渴、利水消腫、清膽養胃之功效,故而一到酷暑時節,綠豆湯便成為消暑降溫的清涼佳品。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樑永剛|文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綠豆湯或者豆花兒茶是鄉村夏日的消暑佳品


小得不能再小的綠豆,是豆類家族中的小家碧玉,嬌小玲瓏,綠意盈盈,給人一種楚楚動人的美感。

綠豆雖小,卻很特別,成熟後的綠豆莢,看上去烏黑如炭,莢中內膜卻潔白如雪,裡面的綠豆更是碧綠如玉,可謂是一豆佔三色,頗有“豆裡乾坤大,一豆裝日月”的禪味。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 成熟的綠豆莢


一把尋常可見的綠豆,在鄉間用途極廣,或熬製成粥,或擀碎為瓣,或泡水生芽,或研磨為面,或去粗成粉,經過村婦巧手的烹飪,調配著一日三餐的粗食淡飯。

因綠豆性寒,祛熱驅火效果好,夏日裡常被鄉人用來熬製綠豆粥或者豆花兒茶。

用綠豆熬製的湯,如果勾面,稠糊糊的,便叫做綠豆湯,簡稱豆湯;清水煮的綠豆,則謂之綠豆茶,又名豆花兒茶。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鄉諺說:涼水下米,滾水下豆。

熬製綠豆湯或者豆花兒茶,均是待鍋燒開,水燒滾,才將綠豆丟進去,先用大火猛攻,再用小火慢煮,等綠豆開了花兒,也就熬成了。

昔日的鄉間,老輩人窮怕了,也餓怯了,認為包括綠豆在內的各種糧食籽,若是囫圇個煮煮吃了,是糟蹋糧食,也太浪費,添上幾瓢水,做成一鍋飯,才算節省,會過日子。

若是熬綠豆湯,將攪好的麵糊倒入綠豆開了花兒的鍋中,滾上幾滾,蓋住鍋蓋悶上些時即可。

綠豆金貴,熬豆花兒茶自然是豆少水多,半鍋水,一把豆,咕嘟嘟熬出一鍋茶。

炎炎夏日,祛火敗毒的豆花兒茶是農家的最愛,莊稼人從地裡勞作歸來,家人早把一大碗豆花兒茶放涼擺在了桌上,進家捧起碗咕咚咕咚一通暢飲。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不僅解渴消暑,後味還帶著一股子醇厚的甘甜,滿肚子都覺得滋潤舒坦,猶如絲絲涼風在心頭吹過。

茶喝完了,碗底還沉澱著星星點點的豆花兒,再一仰脖,豆花兒落入口中,使勁嚼上幾下,甜中帶香,餘味悠長。

不過,過去鄉間很少專一燒鍋熬綠豆的,嫌費柴火,最常見的就是在蒸饃時,順便抓把綠豆丟到鍋裡,饃蒸熟了,鍋裡的綠豆也煮爛了。

"

​炎炎夏日,酷暑難耐,在“出門五分鐘,流汗兩小時”的三伏天,除了抱緊空調,你還需要一碗綠瑩瑩甜津津涼絲絲的解暑神器——綠豆湯。大汗淋漓之後喝上一碗綠豆湯,不僅渾身上下暑意頓消,而且還特別養胃解渴。因綠豆具有清熱解毒、消暑止渴、利水消腫、清膽養胃之功效,故而一到酷暑時節,綠豆湯便成為消暑降溫的清涼佳品。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樑永剛|文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綠豆湯或者豆花兒茶是鄉村夏日的消暑佳品


小得不能再小的綠豆,是豆類家族中的小家碧玉,嬌小玲瓏,綠意盈盈,給人一種楚楚動人的美感。

綠豆雖小,卻很特別,成熟後的綠豆莢,看上去烏黑如炭,莢中內膜卻潔白如雪,裡面的綠豆更是碧綠如玉,可謂是一豆佔三色,頗有“豆裡乾坤大,一豆裝日月”的禪味。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 成熟的綠豆莢


一把尋常可見的綠豆,在鄉間用途極廣,或熬製成粥,或擀碎為瓣,或泡水生芽,或研磨為面,或去粗成粉,經過村婦巧手的烹飪,調配著一日三餐的粗食淡飯。

因綠豆性寒,祛熱驅火效果好,夏日裡常被鄉人用來熬製綠豆粥或者豆花兒茶。

用綠豆熬製的湯,如果勾面,稠糊糊的,便叫做綠豆湯,簡稱豆湯;清水煮的綠豆,則謂之綠豆茶,又名豆花兒茶。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鄉諺說:涼水下米,滾水下豆。

熬製綠豆湯或者豆花兒茶,均是待鍋燒開,水燒滾,才將綠豆丟進去,先用大火猛攻,再用小火慢煮,等綠豆開了花兒,也就熬成了。

昔日的鄉間,老輩人窮怕了,也餓怯了,認為包括綠豆在內的各種糧食籽,若是囫圇個煮煮吃了,是糟蹋糧食,也太浪費,添上幾瓢水,做成一鍋飯,才算節省,會過日子。

若是熬綠豆湯,將攪好的麵糊倒入綠豆開了花兒的鍋中,滾上幾滾,蓋住鍋蓋悶上些時即可。

綠豆金貴,熬豆花兒茶自然是豆少水多,半鍋水,一把豆,咕嘟嘟熬出一鍋茶。

炎炎夏日,祛火敗毒的豆花兒茶是農家的最愛,莊稼人從地裡勞作歸來,家人早把一大碗豆花兒茶放涼擺在了桌上,進家捧起碗咕咚咕咚一通暢飲。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不僅解渴消暑,後味還帶著一股子醇厚的甘甜,滿肚子都覺得滋潤舒坦,猶如絲絲涼風在心頭吹過。

茶喝完了,碗底還沉澱著星星點點的豆花兒,再一仰脖,豆花兒落入口中,使勁嚼上幾下,甜中帶香,餘味悠長。

不過,過去鄉間很少專一燒鍋熬綠豆的,嫌費柴火,最常見的就是在蒸饃時,順便抓把綠豆丟到鍋裡,饃蒸熟了,鍋裡的綠豆也煮爛了。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豆瓣兒茶是我從小喝到大的祛火必備之物


綠豆是藥食兩用的糧食,能吃也能入藥,古有“濟世良谷”之稱。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綠豆色綠,小豆之屬木者也,通於厥陰、陽明。其性稍平,消腫治痘之功雖同赤豆,而壓熱解毒之力過之。且益氣,濃腸胃,通經脈,無久服枯人之忌。”


"

​炎炎夏日,酷暑難耐,在“出門五分鐘,流汗兩小時”的三伏天,除了抱緊空調,你還需要一碗綠瑩瑩甜津津涼絲絲的解暑神器——綠豆湯。大汗淋漓之後喝上一碗綠豆湯,不僅渾身上下暑意頓消,而且還特別養胃解渴。因綠豆具有清熱解毒、消暑止渴、利水消腫、清膽養胃之功效,故而一到酷暑時節,綠豆湯便成為消暑降溫的清涼佳品。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樑永剛|文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綠豆湯或者豆花兒茶是鄉村夏日的消暑佳品


小得不能再小的綠豆,是豆類家族中的小家碧玉,嬌小玲瓏,綠意盈盈,給人一種楚楚動人的美感。

綠豆雖小,卻很特別,成熟後的綠豆莢,看上去烏黑如炭,莢中內膜卻潔白如雪,裡面的綠豆更是碧綠如玉,可謂是一豆佔三色,頗有“豆裡乾坤大,一豆裝日月”的禪味。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 成熟的綠豆莢


一把尋常可見的綠豆,在鄉間用途極廣,或熬製成粥,或擀碎為瓣,或泡水生芽,或研磨為面,或去粗成粉,經過村婦巧手的烹飪,調配著一日三餐的粗食淡飯。

因綠豆性寒,祛熱驅火效果好,夏日裡常被鄉人用來熬製綠豆粥或者豆花兒茶。

用綠豆熬製的湯,如果勾面,稠糊糊的,便叫做綠豆湯,簡稱豆湯;清水煮的綠豆,則謂之綠豆茶,又名豆花兒茶。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鄉諺說:涼水下米,滾水下豆。

熬製綠豆湯或者豆花兒茶,均是待鍋燒開,水燒滾,才將綠豆丟進去,先用大火猛攻,再用小火慢煮,等綠豆開了花兒,也就熬成了。

昔日的鄉間,老輩人窮怕了,也餓怯了,認為包括綠豆在內的各種糧食籽,若是囫圇個煮煮吃了,是糟蹋糧食,也太浪費,添上幾瓢水,做成一鍋飯,才算節省,會過日子。

若是熬綠豆湯,將攪好的麵糊倒入綠豆開了花兒的鍋中,滾上幾滾,蓋住鍋蓋悶上些時即可。

綠豆金貴,熬豆花兒茶自然是豆少水多,半鍋水,一把豆,咕嘟嘟熬出一鍋茶。

炎炎夏日,祛火敗毒的豆花兒茶是農家的最愛,莊稼人從地裡勞作歸來,家人早把一大碗豆花兒茶放涼擺在了桌上,進家捧起碗咕咚咕咚一通暢飲。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不僅解渴消暑,後味還帶著一股子醇厚的甘甜,滿肚子都覺得滋潤舒坦,猶如絲絲涼風在心頭吹過。

茶喝完了,碗底還沉澱著星星點點的豆花兒,再一仰脖,豆花兒落入口中,使勁嚼上幾下,甜中帶香,餘味悠長。

不過,過去鄉間很少專一燒鍋熬綠豆的,嫌費柴火,最常見的就是在蒸饃時,順便抓把綠豆丟到鍋裡,饃蒸熟了,鍋裡的綠豆也煮爛了。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豆瓣兒茶是我從小喝到大的祛火必備之物


綠豆是藥食兩用的糧食,能吃也能入藥,古有“濟世良谷”之稱。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綠豆色綠,小豆之屬木者也,通於厥陰、陽明。其性稍平,消腫治痘之功雖同赤豆,而壓熱解毒之力過之。且益氣,濃腸胃,通經脈,無久服枯人之忌。”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在鄉間,綠豆瓣兒是常備的夏令祛火之物,泡出來的茶叫做豆瓣兒茶。按照不少人字面上的理解,只有用各類茶葉泡出來的水方可叫做茶,但在豫中平原我的老家一帶,對茶的定義和理解卻不是這樣。

凡是燒開的水都統稱為“茶”,而涼水則被稱之為“水”。

受這種習慣性叫法的影響,老家的鄉人把白開水叫“白茶”,衝入白糖或者紅糖的開水叫“糖茶”,水煮紅薯稱叫“紅薯茶”,水煮蘿蔔叫“蘿蔔茶”,如此一來,水煮或者用滾水泡綠豆瓣兒叫做“豆瓣兒茶”也就不足為怪了。

綠豆瓣兒加工起來並不複雜,將圓滾滾的綠豆在案板上攤平攤均勻,用擀麵杖用力擀上幾個回合,待其完全粉碎即可,連皮帶仁裝入罐頭瓶中備用。

綠豆外面包裹著一層薄薄的皮,叫做綠豆衣,具有比綠豆更強的清熱解毒作用,是綠豆瓣兒中不能少的一樣東西。


"

​炎炎夏日,酷暑難耐,在“出門五分鐘,流汗兩小時”的三伏天,除了抱緊空調,你還需要一碗綠瑩瑩甜津津涼絲絲的解暑神器——綠豆湯。大汗淋漓之後喝上一碗綠豆湯,不僅渾身上下暑意頓消,而且還特別養胃解渴。因綠豆具有清熱解毒、消暑止渴、利水消腫、清膽養胃之功效,故而一到酷暑時節,綠豆湯便成為消暑降溫的清涼佳品。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樑永剛|文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綠豆湯或者豆花兒茶是鄉村夏日的消暑佳品


小得不能再小的綠豆,是豆類家族中的小家碧玉,嬌小玲瓏,綠意盈盈,給人一種楚楚動人的美感。

綠豆雖小,卻很特別,成熟後的綠豆莢,看上去烏黑如炭,莢中內膜卻潔白如雪,裡面的綠豆更是碧綠如玉,可謂是一豆佔三色,頗有“豆裡乾坤大,一豆裝日月”的禪味。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 成熟的綠豆莢


一把尋常可見的綠豆,在鄉間用途極廣,或熬製成粥,或擀碎為瓣,或泡水生芽,或研磨為面,或去粗成粉,經過村婦巧手的烹飪,調配著一日三餐的粗食淡飯。

因綠豆性寒,祛熱驅火效果好,夏日裡常被鄉人用來熬製綠豆粥或者豆花兒茶。

用綠豆熬製的湯,如果勾面,稠糊糊的,便叫做綠豆湯,簡稱豆湯;清水煮的綠豆,則謂之綠豆茶,又名豆花兒茶。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鄉諺說:涼水下米,滾水下豆。

熬製綠豆湯或者豆花兒茶,均是待鍋燒開,水燒滾,才將綠豆丟進去,先用大火猛攻,再用小火慢煮,等綠豆開了花兒,也就熬成了。

昔日的鄉間,老輩人窮怕了,也餓怯了,認為包括綠豆在內的各種糧食籽,若是囫圇個煮煮吃了,是糟蹋糧食,也太浪費,添上幾瓢水,做成一鍋飯,才算節省,會過日子。

若是熬綠豆湯,將攪好的麵糊倒入綠豆開了花兒的鍋中,滾上幾滾,蓋住鍋蓋悶上些時即可。

綠豆金貴,熬豆花兒茶自然是豆少水多,半鍋水,一把豆,咕嘟嘟熬出一鍋茶。

炎炎夏日,祛火敗毒的豆花兒茶是農家的最愛,莊稼人從地裡勞作歸來,家人早把一大碗豆花兒茶放涼擺在了桌上,進家捧起碗咕咚咕咚一通暢飲。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不僅解渴消暑,後味還帶著一股子醇厚的甘甜,滿肚子都覺得滋潤舒坦,猶如絲絲涼風在心頭吹過。

茶喝完了,碗底還沉澱著星星點點的豆花兒,再一仰脖,豆花兒落入口中,使勁嚼上幾下,甜中帶香,餘味悠長。

不過,過去鄉間很少專一燒鍋熬綠豆的,嫌費柴火,最常見的就是在蒸饃時,順便抓把綠豆丟到鍋裡,饃蒸熟了,鍋裡的綠豆也煮爛了。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豆瓣兒茶是我從小喝到大的祛火必備之物


綠豆是藥食兩用的糧食,能吃也能入藥,古有“濟世良谷”之稱。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綠豆色綠,小豆之屬木者也,通於厥陰、陽明。其性稍平,消腫治痘之功雖同赤豆,而壓熱解毒之力過之。且益氣,濃腸胃,通經脈,無久服枯人之忌。”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在鄉間,綠豆瓣兒是常備的夏令祛火之物,泡出來的茶叫做豆瓣兒茶。按照不少人字面上的理解,只有用各類茶葉泡出來的水方可叫做茶,但在豫中平原我的老家一帶,對茶的定義和理解卻不是這樣。

凡是燒開的水都統稱為“茶”,而涼水則被稱之為“水”。

受這種習慣性叫法的影響,老家的鄉人把白開水叫“白茶”,衝入白糖或者紅糖的開水叫“糖茶”,水煮紅薯稱叫“紅薯茶”,水煮蘿蔔叫“蘿蔔茶”,如此一來,水煮或者用滾水泡綠豆瓣兒叫做“豆瓣兒茶”也就不足為怪了。

綠豆瓣兒加工起來並不複雜,將圓滾滾的綠豆在案板上攤平攤均勻,用擀麵杖用力擀上幾個回合,待其完全粉碎即可,連皮帶仁裝入罐頭瓶中備用。

綠豆外面包裹著一層薄薄的皮,叫做綠豆衣,具有比綠豆更強的清熱解毒作用,是綠豆瓣兒中不能少的一樣東西。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 綠豆莢


也可將綠豆放入蒜臼中搉碎,雖然沒有手擀的好,但大致差不多。

現代人懶省事,嫌手工製作綠豆瓣兒麻煩,多用料理機一打了之,快倒是快,問題是打出來的不是豆瓣,而成了碎末兒,拿開水一衝,便成了綠豆糊,和豆瓣兒茶根本不是一回事。

夏日天熱,胃口差,再加上晚上休息不好,極易上火,鄉下人自有祛火良法,不用找郎中,無需包藥吃,只需從瓶中取出一些豆瓣,放入杯中或者碗裡,衝上剛燒開的滾水,蓋上蓋捂一會兒,等到清水泡得綠瑩瑩,豆瓣燙得面蛋蛋,先喝水後吃豆,清熱祛火效果極佳。

從小到大,我一直保留著喝豆瓣茶祛火的習慣,效果很好。我也曾將此法推薦給身邊一些從事文字工作的朋友,加班熬夜的時候喝上一些豆瓣兒茶,能清熱祛火,還可以提神。

後來,一些人喜歡上了這個土方,得到了不少益處,但也有不少人服不住那股子豆腥味,一番嘗試後只好作罷。

"

​炎炎夏日,酷暑難耐,在“出門五分鐘,流汗兩小時”的三伏天,除了抱緊空調,你還需要一碗綠瑩瑩甜津津涼絲絲的解暑神器——綠豆湯。大汗淋漓之後喝上一碗綠豆湯,不僅渾身上下暑意頓消,而且還特別養胃解渴。因綠豆具有清熱解毒、消暑止渴、利水消腫、清膽養胃之功效,故而一到酷暑時節,綠豆湯便成為消暑降溫的清涼佳品。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樑永剛|文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綠豆湯或者豆花兒茶是鄉村夏日的消暑佳品


小得不能再小的綠豆,是豆類家族中的小家碧玉,嬌小玲瓏,綠意盈盈,給人一種楚楚動人的美感。

綠豆雖小,卻很特別,成熟後的綠豆莢,看上去烏黑如炭,莢中內膜卻潔白如雪,裡面的綠豆更是碧綠如玉,可謂是一豆佔三色,頗有“豆裡乾坤大,一豆裝日月”的禪味。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 成熟的綠豆莢


一把尋常可見的綠豆,在鄉間用途極廣,或熬製成粥,或擀碎為瓣,或泡水生芽,或研磨為面,或去粗成粉,經過村婦巧手的烹飪,調配著一日三餐的粗食淡飯。

因綠豆性寒,祛熱驅火效果好,夏日裡常被鄉人用來熬製綠豆粥或者豆花兒茶。

用綠豆熬製的湯,如果勾面,稠糊糊的,便叫做綠豆湯,簡稱豆湯;清水煮的綠豆,則謂之綠豆茶,又名豆花兒茶。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鄉諺說:涼水下米,滾水下豆。

熬製綠豆湯或者豆花兒茶,均是待鍋燒開,水燒滾,才將綠豆丟進去,先用大火猛攻,再用小火慢煮,等綠豆開了花兒,也就熬成了。

昔日的鄉間,老輩人窮怕了,也餓怯了,認為包括綠豆在內的各種糧食籽,若是囫圇個煮煮吃了,是糟蹋糧食,也太浪費,添上幾瓢水,做成一鍋飯,才算節省,會過日子。

若是熬綠豆湯,將攪好的麵糊倒入綠豆開了花兒的鍋中,滾上幾滾,蓋住鍋蓋悶上些時即可。

綠豆金貴,熬豆花兒茶自然是豆少水多,半鍋水,一把豆,咕嘟嘟熬出一鍋茶。

炎炎夏日,祛火敗毒的豆花兒茶是農家的最愛,莊稼人從地裡勞作歸來,家人早把一大碗豆花兒茶放涼擺在了桌上,進家捧起碗咕咚咕咚一通暢飲。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不僅解渴消暑,後味還帶著一股子醇厚的甘甜,滿肚子都覺得滋潤舒坦,猶如絲絲涼風在心頭吹過。

茶喝完了,碗底還沉澱著星星點點的豆花兒,再一仰脖,豆花兒落入口中,使勁嚼上幾下,甜中帶香,餘味悠長。

不過,過去鄉間很少專一燒鍋熬綠豆的,嫌費柴火,最常見的就是在蒸饃時,順便抓把綠豆丟到鍋裡,饃蒸熟了,鍋裡的綠豆也煮爛了。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豆瓣兒茶是我從小喝到大的祛火必備之物


綠豆是藥食兩用的糧食,能吃也能入藥,古有“濟世良谷”之稱。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綠豆色綠,小豆之屬木者也,通於厥陰、陽明。其性稍平,消腫治痘之功雖同赤豆,而壓熱解毒之力過之。且益氣,濃腸胃,通經脈,無久服枯人之忌。”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在鄉間,綠豆瓣兒是常備的夏令祛火之物,泡出來的茶叫做豆瓣兒茶。按照不少人字面上的理解,只有用各類茶葉泡出來的水方可叫做茶,但在豫中平原我的老家一帶,對茶的定義和理解卻不是這樣。

凡是燒開的水都統稱為“茶”,而涼水則被稱之為“水”。

受這種習慣性叫法的影響,老家的鄉人把白開水叫“白茶”,衝入白糖或者紅糖的開水叫“糖茶”,水煮紅薯稱叫“紅薯茶”,水煮蘿蔔叫“蘿蔔茶”,如此一來,水煮或者用滾水泡綠豆瓣兒叫做“豆瓣兒茶”也就不足為怪了。

綠豆瓣兒加工起來並不複雜,將圓滾滾的綠豆在案板上攤平攤均勻,用擀麵杖用力擀上幾個回合,待其完全粉碎即可,連皮帶仁裝入罐頭瓶中備用。

綠豆外面包裹著一層薄薄的皮,叫做綠豆衣,具有比綠豆更強的清熱解毒作用,是綠豆瓣兒中不能少的一樣東西。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 綠豆莢


也可將綠豆放入蒜臼中搉碎,雖然沒有手擀的好,但大致差不多。

現代人懶省事,嫌手工製作綠豆瓣兒麻煩,多用料理機一打了之,快倒是快,問題是打出來的不是豆瓣,而成了碎末兒,拿開水一衝,便成了綠豆糊,和豆瓣兒茶根本不是一回事。

夏日天熱,胃口差,再加上晚上休息不好,極易上火,鄉下人自有祛火良法,不用找郎中,無需包藥吃,只需從瓶中取出一些豆瓣,放入杯中或者碗裡,衝上剛燒開的滾水,蓋上蓋捂一會兒,等到清水泡得綠瑩瑩,豆瓣燙得面蛋蛋,先喝水後吃豆,清熱祛火效果極佳。

從小到大,我一直保留著喝豆瓣茶祛火的習慣,效果很好。我也曾將此法推薦給身邊一些從事文字工作的朋友,加班熬夜的時候喝上一些豆瓣兒茶,能清熱祛火,還可以提神。

後來,一些人喜歡上了這個土方,得到了不少益處,但也有不少人服不住那股子豆腥味,一番嘗試後只好作罷。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土法生出的綠豆芽兒是我百吃不厭的夏令菜蔬


綠豆喜溫耐熱,遇水即生芽。


"

​炎炎夏日,酷暑難耐,在“出門五分鐘,流汗兩小時”的三伏天,除了抱緊空調,你還需要一碗綠瑩瑩甜津津涼絲絲的解暑神器——綠豆湯。大汗淋漓之後喝上一碗綠豆湯,不僅渾身上下暑意頓消,而且還特別養胃解渴。因綠豆具有清熱解毒、消暑止渴、利水消腫、清膽養胃之功效,故而一到酷暑時節,綠豆湯便成為消暑降溫的清涼佳品。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樑永剛|文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綠豆湯或者豆花兒茶是鄉村夏日的消暑佳品


小得不能再小的綠豆,是豆類家族中的小家碧玉,嬌小玲瓏,綠意盈盈,給人一種楚楚動人的美感。

綠豆雖小,卻很特別,成熟後的綠豆莢,看上去烏黑如炭,莢中內膜卻潔白如雪,裡面的綠豆更是碧綠如玉,可謂是一豆佔三色,頗有“豆裡乾坤大,一豆裝日月”的禪味。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 成熟的綠豆莢


一把尋常可見的綠豆,在鄉間用途極廣,或熬製成粥,或擀碎為瓣,或泡水生芽,或研磨為面,或去粗成粉,經過村婦巧手的烹飪,調配著一日三餐的粗食淡飯。

因綠豆性寒,祛熱驅火效果好,夏日裡常被鄉人用來熬製綠豆粥或者豆花兒茶。

用綠豆熬製的湯,如果勾面,稠糊糊的,便叫做綠豆湯,簡稱豆湯;清水煮的綠豆,則謂之綠豆茶,又名豆花兒茶。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鄉諺說:涼水下米,滾水下豆。

熬製綠豆湯或者豆花兒茶,均是待鍋燒開,水燒滾,才將綠豆丟進去,先用大火猛攻,再用小火慢煮,等綠豆開了花兒,也就熬成了。

昔日的鄉間,老輩人窮怕了,也餓怯了,認為包括綠豆在內的各種糧食籽,若是囫圇個煮煮吃了,是糟蹋糧食,也太浪費,添上幾瓢水,做成一鍋飯,才算節省,會過日子。

若是熬綠豆湯,將攪好的麵糊倒入綠豆開了花兒的鍋中,滾上幾滾,蓋住鍋蓋悶上些時即可。

綠豆金貴,熬豆花兒茶自然是豆少水多,半鍋水,一把豆,咕嘟嘟熬出一鍋茶。

炎炎夏日,祛火敗毒的豆花兒茶是農家的最愛,莊稼人從地裡勞作歸來,家人早把一大碗豆花兒茶放涼擺在了桌上,進家捧起碗咕咚咕咚一通暢飲。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不僅解渴消暑,後味還帶著一股子醇厚的甘甜,滿肚子都覺得滋潤舒坦,猶如絲絲涼風在心頭吹過。

茶喝完了,碗底還沉澱著星星點點的豆花兒,再一仰脖,豆花兒落入口中,使勁嚼上幾下,甜中帶香,餘味悠長。

不過,過去鄉間很少專一燒鍋熬綠豆的,嫌費柴火,最常見的就是在蒸饃時,順便抓把綠豆丟到鍋裡,饃蒸熟了,鍋裡的綠豆也煮爛了。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豆瓣兒茶是我從小喝到大的祛火必備之物


綠豆是藥食兩用的糧食,能吃也能入藥,古有“濟世良谷”之稱。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綠豆色綠,小豆之屬木者也,通於厥陰、陽明。其性稍平,消腫治痘之功雖同赤豆,而壓熱解毒之力過之。且益氣,濃腸胃,通經脈,無久服枯人之忌。”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在鄉間,綠豆瓣兒是常備的夏令祛火之物,泡出來的茶叫做豆瓣兒茶。按照不少人字面上的理解,只有用各類茶葉泡出來的水方可叫做茶,但在豫中平原我的老家一帶,對茶的定義和理解卻不是這樣。

凡是燒開的水都統稱為“茶”,而涼水則被稱之為“水”。

受這種習慣性叫法的影響,老家的鄉人把白開水叫“白茶”,衝入白糖或者紅糖的開水叫“糖茶”,水煮紅薯稱叫“紅薯茶”,水煮蘿蔔叫“蘿蔔茶”,如此一來,水煮或者用滾水泡綠豆瓣兒叫做“豆瓣兒茶”也就不足為怪了。

綠豆瓣兒加工起來並不複雜,將圓滾滾的綠豆在案板上攤平攤均勻,用擀麵杖用力擀上幾個回合,待其完全粉碎即可,連皮帶仁裝入罐頭瓶中備用。

綠豆外面包裹著一層薄薄的皮,叫做綠豆衣,具有比綠豆更強的清熱解毒作用,是綠豆瓣兒中不能少的一樣東西。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 綠豆莢


也可將綠豆放入蒜臼中搉碎,雖然沒有手擀的好,但大致差不多。

現代人懶省事,嫌手工製作綠豆瓣兒麻煩,多用料理機一打了之,快倒是快,問題是打出來的不是豆瓣,而成了碎末兒,拿開水一衝,便成了綠豆糊,和豆瓣兒茶根本不是一回事。

夏日天熱,胃口差,再加上晚上休息不好,極易上火,鄉下人自有祛火良法,不用找郎中,無需包藥吃,只需從瓶中取出一些豆瓣,放入杯中或者碗裡,衝上剛燒開的滾水,蓋上蓋捂一會兒,等到清水泡得綠瑩瑩,豆瓣燙得面蛋蛋,先喝水後吃豆,清熱祛火效果極佳。

從小到大,我一直保留著喝豆瓣茶祛火的習慣,效果很好。我也曾將此法推薦給身邊一些從事文字工作的朋友,加班熬夜的時候喝上一些豆瓣兒茶,能清熱祛火,還可以提神。

後來,一些人喜歡上了這個土方,得到了不少益處,但也有不少人服不住那股子豆腥味,一番嘗試後只好作罷。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土法生出的綠豆芽兒是我百吃不厭的夏令菜蔬


綠豆喜溫耐熱,遇水即生芽。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昔日鄉間,農家生綠豆芽兒,容器多用俗稱四號盆的瓦盆。頭天晚上,從排缸裡捧兩捧綠豆,放入盆中,澆上清水,浸泡一夜。

第二天,將籠布疊成三四層,溼潤後蓋在綠豆上,起遮光作用。

每日三次往綠豆上衝水,水要澆透,最好浸泡三五分鐘後,控出水分。待綠豆芽兒長至拇指長短時,另找一個瓦盆倒上水,壓在豆芽兒之上,防止其瘋長。

隨著豆芽兒噌噌旺長,越來越長,壓豆芽兒的瓦盆也要隨之添水,增加重量。四五天功夫,四號盆裡的綠豆芽兒就長成了,白亮亮粗艮艮嫩生生,煞是好看。


"

​炎炎夏日,酷暑難耐,在“出門五分鐘,流汗兩小時”的三伏天,除了抱緊空調,你還需要一碗綠瑩瑩甜津津涼絲絲的解暑神器——綠豆湯。大汗淋漓之後喝上一碗綠豆湯,不僅渾身上下暑意頓消,而且還特別養胃解渴。因綠豆具有清熱解毒、消暑止渴、利水消腫、清膽養胃之功效,故而一到酷暑時節,綠豆湯便成為消暑降溫的清涼佳品。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樑永剛|文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綠豆湯或者豆花兒茶是鄉村夏日的消暑佳品


小得不能再小的綠豆,是豆類家族中的小家碧玉,嬌小玲瓏,綠意盈盈,給人一種楚楚動人的美感。

綠豆雖小,卻很特別,成熟後的綠豆莢,看上去烏黑如炭,莢中內膜卻潔白如雪,裡面的綠豆更是碧綠如玉,可謂是一豆佔三色,頗有“豆裡乾坤大,一豆裝日月”的禪味。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 成熟的綠豆莢


一把尋常可見的綠豆,在鄉間用途極廣,或熬製成粥,或擀碎為瓣,或泡水生芽,或研磨為面,或去粗成粉,經過村婦巧手的烹飪,調配著一日三餐的粗食淡飯。

因綠豆性寒,祛熱驅火效果好,夏日裡常被鄉人用來熬製綠豆粥或者豆花兒茶。

用綠豆熬製的湯,如果勾面,稠糊糊的,便叫做綠豆湯,簡稱豆湯;清水煮的綠豆,則謂之綠豆茶,又名豆花兒茶。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鄉諺說:涼水下米,滾水下豆。

熬製綠豆湯或者豆花兒茶,均是待鍋燒開,水燒滾,才將綠豆丟進去,先用大火猛攻,再用小火慢煮,等綠豆開了花兒,也就熬成了。

昔日的鄉間,老輩人窮怕了,也餓怯了,認為包括綠豆在內的各種糧食籽,若是囫圇個煮煮吃了,是糟蹋糧食,也太浪費,添上幾瓢水,做成一鍋飯,才算節省,會過日子。

若是熬綠豆湯,將攪好的麵糊倒入綠豆開了花兒的鍋中,滾上幾滾,蓋住鍋蓋悶上些時即可。

綠豆金貴,熬豆花兒茶自然是豆少水多,半鍋水,一把豆,咕嘟嘟熬出一鍋茶。

炎炎夏日,祛火敗毒的豆花兒茶是農家的最愛,莊稼人從地裡勞作歸來,家人早把一大碗豆花兒茶放涼擺在了桌上,進家捧起碗咕咚咕咚一通暢飲。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不僅解渴消暑,後味還帶著一股子醇厚的甘甜,滿肚子都覺得滋潤舒坦,猶如絲絲涼風在心頭吹過。

茶喝完了,碗底還沉澱著星星點點的豆花兒,再一仰脖,豆花兒落入口中,使勁嚼上幾下,甜中帶香,餘味悠長。

不過,過去鄉間很少專一燒鍋熬綠豆的,嫌費柴火,最常見的就是在蒸饃時,順便抓把綠豆丟到鍋裡,饃蒸熟了,鍋裡的綠豆也煮爛了。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豆瓣兒茶是我從小喝到大的祛火必備之物


綠豆是藥食兩用的糧食,能吃也能入藥,古有“濟世良谷”之稱。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綠豆色綠,小豆之屬木者也,通於厥陰、陽明。其性稍平,消腫治痘之功雖同赤豆,而壓熱解毒之力過之。且益氣,濃腸胃,通經脈,無久服枯人之忌。”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在鄉間,綠豆瓣兒是常備的夏令祛火之物,泡出來的茶叫做豆瓣兒茶。按照不少人字面上的理解,只有用各類茶葉泡出來的水方可叫做茶,但在豫中平原我的老家一帶,對茶的定義和理解卻不是這樣。

凡是燒開的水都統稱為“茶”,而涼水則被稱之為“水”。

受這種習慣性叫法的影響,老家的鄉人把白開水叫“白茶”,衝入白糖或者紅糖的開水叫“糖茶”,水煮紅薯稱叫“紅薯茶”,水煮蘿蔔叫“蘿蔔茶”,如此一來,水煮或者用滾水泡綠豆瓣兒叫做“豆瓣兒茶”也就不足為怪了。

綠豆瓣兒加工起來並不複雜,將圓滾滾的綠豆在案板上攤平攤均勻,用擀麵杖用力擀上幾個回合,待其完全粉碎即可,連皮帶仁裝入罐頭瓶中備用。

綠豆外面包裹著一層薄薄的皮,叫做綠豆衣,具有比綠豆更強的清熱解毒作用,是綠豆瓣兒中不能少的一樣東西。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 綠豆莢


也可將綠豆放入蒜臼中搉碎,雖然沒有手擀的好,但大致差不多。

現代人懶省事,嫌手工製作綠豆瓣兒麻煩,多用料理機一打了之,快倒是快,問題是打出來的不是豆瓣,而成了碎末兒,拿開水一衝,便成了綠豆糊,和豆瓣兒茶根本不是一回事。

夏日天熱,胃口差,再加上晚上休息不好,極易上火,鄉下人自有祛火良法,不用找郎中,無需包藥吃,只需從瓶中取出一些豆瓣,放入杯中或者碗裡,衝上剛燒開的滾水,蓋上蓋捂一會兒,等到清水泡得綠瑩瑩,豆瓣燙得面蛋蛋,先喝水後吃豆,清熱祛火效果極佳。

從小到大,我一直保留著喝豆瓣茶祛火的習慣,效果很好。我也曾將此法推薦給身邊一些從事文字工作的朋友,加班熬夜的時候喝上一些豆瓣兒茶,能清熱祛火,還可以提神。

後來,一些人喜歡上了這個土方,得到了不少益處,但也有不少人服不住那股子豆腥味,一番嘗試後只好作罷。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土法生出的綠豆芽兒是我百吃不厭的夏令菜蔬


綠豆喜溫耐熱,遇水即生芽。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昔日鄉間,農家生綠豆芽兒,容器多用俗稱四號盆的瓦盆。頭天晚上,從排缸裡捧兩捧綠豆,放入盆中,澆上清水,浸泡一夜。

第二天,將籠布疊成三四層,溼潤後蓋在綠豆上,起遮光作用。

每日三次往綠豆上衝水,水要澆透,最好浸泡三五分鐘後,控出水分。待綠豆芽兒長至拇指長短時,另找一個瓦盆倒上水,壓在豆芽兒之上,防止其瘋長。

隨著豆芽兒噌噌旺長,越來越長,壓豆芽兒的瓦盆也要隨之添水,增加重量。四五天功夫,四號盆裡的綠豆芽兒就長成了,白亮亮粗艮艮嫩生生,煞是好看。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在鄉間的諸多芽菜中,綠豆芽兒因清脆爽口四時皆宜,備受人們喜愛。農家吃綠豆芽,以焯水後生調涼拌和油鍋裡熗鍋清炒居多,也可作為稀麵條和撈麵條的隨鍋菜,吃起來脆生生潤滑滑清爽爽。

將綠豆芽兒用開水焯過,加醋油鹽涼拌而食,口感清脆,還可醒酒。也可將綠豆芽兒和韭菜、菠菜等時令青菜一起涼拌,綠白相間,清新悅目。

醋溜綠豆芽兒是一道不錯的農家小菜,炒時需用大火,先將蔥花、辣椒、花椒等作料放入油中熗鍋,待油溫升高後,倒入綠豆芽兒,迅速爆炒一番,撒上鹽,澆上醋,即可出鍋裝盤。


"

​炎炎夏日,酷暑難耐,在“出門五分鐘,流汗兩小時”的三伏天,除了抱緊空調,你還需要一碗綠瑩瑩甜津津涼絲絲的解暑神器——綠豆湯。大汗淋漓之後喝上一碗綠豆湯,不僅渾身上下暑意頓消,而且還特別養胃解渴。因綠豆具有清熱解毒、消暑止渴、利水消腫、清膽養胃之功效,故而一到酷暑時節,綠豆湯便成為消暑降溫的清涼佳品。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樑永剛|文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綠豆湯或者豆花兒茶是鄉村夏日的消暑佳品


小得不能再小的綠豆,是豆類家族中的小家碧玉,嬌小玲瓏,綠意盈盈,給人一種楚楚動人的美感。

綠豆雖小,卻很特別,成熟後的綠豆莢,看上去烏黑如炭,莢中內膜卻潔白如雪,裡面的綠豆更是碧綠如玉,可謂是一豆佔三色,頗有“豆裡乾坤大,一豆裝日月”的禪味。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 成熟的綠豆莢


一把尋常可見的綠豆,在鄉間用途極廣,或熬製成粥,或擀碎為瓣,或泡水生芽,或研磨為面,或去粗成粉,經過村婦巧手的烹飪,調配著一日三餐的粗食淡飯。

因綠豆性寒,祛熱驅火效果好,夏日裡常被鄉人用來熬製綠豆粥或者豆花兒茶。

用綠豆熬製的湯,如果勾面,稠糊糊的,便叫做綠豆湯,簡稱豆湯;清水煮的綠豆,則謂之綠豆茶,又名豆花兒茶。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鄉諺說:涼水下米,滾水下豆。

熬製綠豆湯或者豆花兒茶,均是待鍋燒開,水燒滾,才將綠豆丟進去,先用大火猛攻,再用小火慢煮,等綠豆開了花兒,也就熬成了。

昔日的鄉間,老輩人窮怕了,也餓怯了,認為包括綠豆在內的各種糧食籽,若是囫圇個煮煮吃了,是糟蹋糧食,也太浪費,添上幾瓢水,做成一鍋飯,才算節省,會過日子。

若是熬綠豆湯,將攪好的麵糊倒入綠豆開了花兒的鍋中,滾上幾滾,蓋住鍋蓋悶上些時即可。

綠豆金貴,熬豆花兒茶自然是豆少水多,半鍋水,一把豆,咕嘟嘟熬出一鍋茶。

炎炎夏日,祛火敗毒的豆花兒茶是農家的最愛,莊稼人從地裡勞作歸來,家人早把一大碗豆花兒茶放涼擺在了桌上,進家捧起碗咕咚咕咚一通暢飲。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不僅解渴消暑,後味還帶著一股子醇厚的甘甜,滿肚子都覺得滋潤舒坦,猶如絲絲涼風在心頭吹過。

茶喝完了,碗底還沉澱著星星點點的豆花兒,再一仰脖,豆花兒落入口中,使勁嚼上幾下,甜中帶香,餘味悠長。

不過,過去鄉間很少專一燒鍋熬綠豆的,嫌費柴火,最常見的就是在蒸饃時,順便抓把綠豆丟到鍋裡,饃蒸熟了,鍋裡的綠豆也煮爛了。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豆瓣兒茶是我從小喝到大的祛火必備之物


綠豆是藥食兩用的糧食,能吃也能入藥,古有“濟世良谷”之稱。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綠豆色綠,小豆之屬木者也,通於厥陰、陽明。其性稍平,消腫治痘之功雖同赤豆,而壓熱解毒之力過之。且益氣,濃腸胃,通經脈,無久服枯人之忌。”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在鄉間,綠豆瓣兒是常備的夏令祛火之物,泡出來的茶叫做豆瓣兒茶。按照不少人字面上的理解,只有用各類茶葉泡出來的水方可叫做茶,但在豫中平原我的老家一帶,對茶的定義和理解卻不是這樣。

凡是燒開的水都統稱為“茶”,而涼水則被稱之為“水”。

受這種習慣性叫法的影響,老家的鄉人把白開水叫“白茶”,衝入白糖或者紅糖的開水叫“糖茶”,水煮紅薯稱叫“紅薯茶”,水煮蘿蔔叫“蘿蔔茶”,如此一來,水煮或者用滾水泡綠豆瓣兒叫做“豆瓣兒茶”也就不足為怪了。

綠豆瓣兒加工起來並不複雜,將圓滾滾的綠豆在案板上攤平攤均勻,用擀麵杖用力擀上幾個回合,待其完全粉碎即可,連皮帶仁裝入罐頭瓶中備用。

綠豆外面包裹著一層薄薄的皮,叫做綠豆衣,具有比綠豆更強的清熱解毒作用,是綠豆瓣兒中不能少的一樣東西。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 綠豆莢


也可將綠豆放入蒜臼中搉碎,雖然沒有手擀的好,但大致差不多。

現代人懶省事,嫌手工製作綠豆瓣兒麻煩,多用料理機一打了之,快倒是快,問題是打出來的不是豆瓣,而成了碎末兒,拿開水一衝,便成了綠豆糊,和豆瓣兒茶根本不是一回事。

夏日天熱,胃口差,再加上晚上休息不好,極易上火,鄉下人自有祛火良法,不用找郎中,無需包藥吃,只需從瓶中取出一些豆瓣,放入杯中或者碗裡,衝上剛燒開的滾水,蓋上蓋捂一會兒,等到清水泡得綠瑩瑩,豆瓣燙得面蛋蛋,先喝水後吃豆,清熱祛火效果極佳。

從小到大,我一直保留著喝豆瓣茶祛火的習慣,效果很好。我也曾將此法推薦給身邊一些從事文字工作的朋友,加班熬夜的時候喝上一些豆瓣兒茶,能清熱祛火,還可以提神。

後來,一些人喜歡上了這個土方,得到了不少益處,但也有不少人服不住那股子豆腥味,一番嘗試後只好作罷。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土法生出的綠豆芽兒是我百吃不厭的夏令菜蔬


綠豆喜溫耐熱,遇水即生芽。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昔日鄉間,農家生綠豆芽兒,容器多用俗稱四號盆的瓦盆。頭天晚上,從排缸裡捧兩捧綠豆,放入盆中,澆上清水,浸泡一夜。

第二天,將籠布疊成三四層,溼潤後蓋在綠豆上,起遮光作用。

每日三次往綠豆上衝水,水要澆透,最好浸泡三五分鐘後,控出水分。待綠豆芽兒長至拇指長短時,另找一個瓦盆倒上水,壓在豆芽兒之上,防止其瘋長。

隨著豆芽兒噌噌旺長,越來越長,壓豆芽兒的瓦盆也要隨之添水,增加重量。四五天功夫,四號盆裡的綠豆芽兒就長成了,白亮亮粗艮艮嫩生生,煞是好看。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在鄉間的諸多芽菜中,綠豆芽兒因清脆爽口四時皆宜,備受人們喜愛。農家吃綠豆芽,以焯水後生調涼拌和油鍋裡熗鍋清炒居多,也可作為稀麵條和撈麵條的隨鍋菜,吃起來脆生生潤滑滑清爽爽。

將綠豆芽兒用開水焯過,加醋油鹽涼拌而食,口感清脆,還可醒酒。也可將綠豆芽兒和韭菜、菠菜等時令青菜一起涼拌,綠白相間,清新悅目。

醋溜綠豆芽兒是一道不錯的農家小菜,炒時需用大火,先將蔥花、辣椒、花椒等作料放入油中熗鍋,待油溫升高後,倒入綠豆芽兒,迅速爆炒一番,撒上鹽,澆上醋,即可出鍋裝盤。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有經驗的鄉村主婦都知道,綠豆芽兒性寒,烹製醋溜綠豆芽兒時,多少要配上一些薑絲,以中和其寒性;油鹽不宜過多,儘可能保持其清淡的性味和爽口的特點;也不能翻炒過久,否則水分容易流失,吃起來有些柴,口感不好。

醋溜綠豆芽兒爽口開胃,酸酸的,脆脆的,辣辣的,既能下飯,又能下酒,可謂是菜中佳品。

如果卷在烙饃裡吃,風味更是獨特,綠豆芽兒的脆生配上烙饃的勁道,絕對是標配。

綠豆芽兒是名副其實的平民菜蔬,性格平和,溫潤淡雅,雖生為素菜一族,卻能與雞蛋、羊肉等葷菜配合默契,不奪味不串味,既為葷菜增輝添色,又能獨善其身,成就了葷素搭配和睦相處的佳話。

"

​炎炎夏日,酷暑難耐,在“出門五分鐘,流汗兩小時”的三伏天,除了抱緊空調,你還需要一碗綠瑩瑩甜津津涼絲絲的解暑神器——綠豆湯。大汗淋漓之後喝上一碗綠豆湯,不僅渾身上下暑意頓消,而且還特別養胃解渴。因綠豆具有清熱解毒、消暑止渴、利水消腫、清膽養胃之功效,故而一到酷暑時節,綠豆湯便成為消暑降溫的清涼佳品。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樑永剛|文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綠豆湯或者豆花兒茶是鄉村夏日的消暑佳品


小得不能再小的綠豆,是豆類家族中的小家碧玉,嬌小玲瓏,綠意盈盈,給人一種楚楚動人的美感。

綠豆雖小,卻很特別,成熟後的綠豆莢,看上去烏黑如炭,莢中內膜卻潔白如雪,裡面的綠豆更是碧綠如玉,可謂是一豆佔三色,頗有“豆裡乾坤大,一豆裝日月”的禪味。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 成熟的綠豆莢


一把尋常可見的綠豆,在鄉間用途極廣,或熬製成粥,或擀碎為瓣,或泡水生芽,或研磨為面,或去粗成粉,經過村婦巧手的烹飪,調配著一日三餐的粗食淡飯。

因綠豆性寒,祛熱驅火效果好,夏日裡常被鄉人用來熬製綠豆粥或者豆花兒茶。

用綠豆熬製的湯,如果勾面,稠糊糊的,便叫做綠豆湯,簡稱豆湯;清水煮的綠豆,則謂之綠豆茶,又名豆花兒茶。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鄉諺說:涼水下米,滾水下豆。

熬製綠豆湯或者豆花兒茶,均是待鍋燒開,水燒滾,才將綠豆丟進去,先用大火猛攻,再用小火慢煮,等綠豆開了花兒,也就熬成了。

昔日的鄉間,老輩人窮怕了,也餓怯了,認為包括綠豆在內的各種糧食籽,若是囫圇個煮煮吃了,是糟蹋糧食,也太浪費,添上幾瓢水,做成一鍋飯,才算節省,會過日子。

若是熬綠豆湯,將攪好的麵糊倒入綠豆開了花兒的鍋中,滾上幾滾,蓋住鍋蓋悶上些時即可。

綠豆金貴,熬豆花兒茶自然是豆少水多,半鍋水,一把豆,咕嘟嘟熬出一鍋茶。

炎炎夏日,祛火敗毒的豆花兒茶是農家的最愛,莊稼人從地裡勞作歸來,家人早把一大碗豆花兒茶放涼擺在了桌上,進家捧起碗咕咚咕咚一通暢飲。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不僅解渴消暑,後味還帶著一股子醇厚的甘甜,滿肚子都覺得滋潤舒坦,猶如絲絲涼風在心頭吹過。

茶喝完了,碗底還沉澱著星星點點的豆花兒,再一仰脖,豆花兒落入口中,使勁嚼上幾下,甜中帶香,餘味悠長。

不過,過去鄉間很少專一燒鍋熬綠豆的,嫌費柴火,最常見的就是在蒸饃時,順便抓把綠豆丟到鍋裡,饃蒸熟了,鍋裡的綠豆也煮爛了。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豆瓣兒茶是我從小喝到大的祛火必備之物


綠豆是藥食兩用的糧食,能吃也能入藥,古有“濟世良谷”之稱。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綠豆色綠,小豆之屬木者也,通於厥陰、陽明。其性稍平,消腫治痘之功雖同赤豆,而壓熱解毒之力過之。且益氣,濃腸胃,通經脈,無久服枯人之忌。”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在鄉間,綠豆瓣兒是常備的夏令祛火之物,泡出來的茶叫做豆瓣兒茶。按照不少人字面上的理解,只有用各類茶葉泡出來的水方可叫做茶,但在豫中平原我的老家一帶,對茶的定義和理解卻不是這樣。

凡是燒開的水都統稱為“茶”,而涼水則被稱之為“水”。

受這種習慣性叫法的影響,老家的鄉人把白開水叫“白茶”,衝入白糖或者紅糖的開水叫“糖茶”,水煮紅薯稱叫“紅薯茶”,水煮蘿蔔叫“蘿蔔茶”,如此一來,水煮或者用滾水泡綠豆瓣兒叫做“豆瓣兒茶”也就不足為怪了。

綠豆瓣兒加工起來並不複雜,將圓滾滾的綠豆在案板上攤平攤均勻,用擀麵杖用力擀上幾個回合,待其完全粉碎即可,連皮帶仁裝入罐頭瓶中備用。

綠豆外面包裹著一層薄薄的皮,叫做綠豆衣,具有比綠豆更強的清熱解毒作用,是綠豆瓣兒中不能少的一樣東西。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 綠豆莢


也可將綠豆放入蒜臼中搉碎,雖然沒有手擀的好,但大致差不多。

現代人懶省事,嫌手工製作綠豆瓣兒麻煩,多用料理機一打了之,快倒是快,問題是打出來的不是豆瓣,而成了碎末兒,拿開水一衝,便成了綠豆糊,和豆瓣兒茶根本不是一回事。

夏日天熱,胃口差,再加上晚上休息不好,極易上火,鄉下人自有祛火良法,不用找郎中,無需包藥吃,只需從瓶中取出一些豆瓣,放入杯中或者碗裡,衝上剛燒開的滾水,蓋上蓋捂一會兒,等到清水泡得綠瑩瑩,豆瓣燙得面蛋蛋,先喝水後吃豆,清熱祛火效果極佳。

從小到大,我一直保留著喝豆瓣茶祛火的習慣,效果很好。我也曾將此法推薦給身邊一些從事文字工作的朋友,加班熬夜的時候喝上一些豆瓣兒茶,能清熱祛火,還可以提神。

後來,一些人喜歡上了這個土方,得到了不少益處,但也有不少人服不住那股子豆腥味,一番嘗試後只好作罷。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土法生出的綠豆芽兒是我百吃不厭的夏令菜蔬


綠豆喜溫耐熱,遇水即生芽。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昔日鄉間,農家生綠豆芽兒,容器多用俗稱四號盆的瓦盆。頭天晚上,從排缸裡捧兩捧綠豆,放入盆中,澆上清水,浸泡一夜。

第二天,將籠布疊成三四層,溼潤後蓋在綠豆上,起遮光作用。

每日三次往綠豆上衝水,水要澆透,最好浸泡三五分鐘後,控出水分。待綠豆芽兒長至拇指長短時,另找一個瓦盆倒上水,壓在豆芽兒之上,防止其瘋長。

隨著豆芽兒噌噌旺長,越來越長,壓豆芽兒的瓦盆也要隨之添水,增加重量。四五天功夫,四號盆裡的綠豆芽兒就長成了,白亮亮粗艮艮嫩生生,煞是好看。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在鄉間的諸多芽菜中,綠豆芽兒因清脆爽口四時皆宜,備受人們喜愛。農家吃綠豆芽,以焯水後生調涼拌和油鍋裡熗鍋清炒居多,也可作為稀麵條和撈麵條的隨鍋菜,吃起來脆生生潤滑滑清爽爽。

將綠豆芽兒用開水焯過,加醋油鹽涼拌而食,口感清脆,還可醒酒。也可將綠豆芽兒和韭菜、菠菜等時令青菜一起涼拌,綠白相間,清新悅目。

醋溜綠豆芽兒是一道不錯的農家小菜,炒時需用大火,先將蔥花、辣椒、花椒等作料放入油中熗鍋,待油溫升高後,倒入綠豆芽兒,迅速爆炒一番,撒上鹽,澆上醋,即可出鍋裝盤。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有經驗的鄉村主婦都知道,綠豆芽兒性寒,烹製醋溜綠豆芽兒時,多少要配上一些薑絲,以中和其寒性;油鹽不宜過多,儘可能保持其清淡的性味和爽口的特點;也不能翻炒過久,否則水分容易流失,吃起來有些柴,口感不好。

醋溜綠豆芽兒爽口開胃,酸酸的,脆脆的,辣辣的,既能下飯,又能下酒,可謂是菜中佳品。

如果卷在烙饃裡吃,風味更是獨特,綠豆芽兒的脆生配上烙饃的勁道,絕對是標配。

綠豆芽兒是名副其實的平民菜蔬,性格平和,溫潤淡雅,雖生為素菜一族,卻能與雞蛋、羊肉等葷菜配合默契,不奪味不串味,既為葷菜增輝添色,又能獨善其身,成就了葷素搭配和睦相處的佳話。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鮮嫩滑溜的綠豆涼粉是老少皆宜的夏令小吃


豆類作物很有意思,凡是出油的豆類都不出粉,譬如黃豆、黑豆等;與之相反,凡是出粉的都不出油,譬如豌豆、綠豆等。

從綠豆身上提取的澱粉叫綠豆粉,細膩滑嫩,營養豐富,鄉間常用來打涼粉,無論是涼調還是油煎,都不失為一道味道鮮美的農家小吃。


"

​炎炎夏日,酷暑難耐,在“出門五分鐘,流汗兩小時”的三伏天,除了抱緊空調,你還需要一碗綠瑩瑩甜津津涼絲絲的解暑神器——綠豆湯。大汗淋漓之後喝上一碗綠豆湯,不僅渾身上下暑意頓消,而且還特別養胃解渴。因綠豆具有清熱解毒、消暑止渴、利水消腫、清膽養胃之功效,故而一到酷暑時節,綠豆湯便成為消暑降溫的清涼佳品。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樑永剛|文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綠豆湯或者豆花兒茶是鄉村夏日的消暑佳品


小得不能再小的綠豆,是豆類家族中的小家碧玉,嬌小玲瓏,綠意盈盈,給人一種楚楚動人的美感。

綠豆雖小,卻很特別,成熟後的綠豆莢,看上去烏黑如炭,莢中內膜卻潔白如雪,裡面的綠豆更是碧綠如玉,可謂是一豆佔三色,頗有“豆裡乾坤大,一豆裝日月”的禪味。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 成熟的綠豆莢


一把尋常可見的綠豆,在鄉間用途極廣,或熬製成粥,或擀碎為瓣,或泡水生芽,或研磨為面,或去粗成粉,經過村婦巧手的烹飪,調配著一日三餐的粗食淡飯。

因綠豆性寒,祛熱驅火效果好,夏日裡常被鄉人用來熬製綠豆粥或者豆花兒茶。

用綠豆熬製的湯,如果勾面,稠糊糊的,便叫做綠豆湯,簡稱豆湯;清水煮的綠豆,則謂之綠豆茶,又名豆花兒茶。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鄉諺說:涼水下米,滾水下豆。

熬製綠豆湯或者豆花兒茶,均是待鍋燒開,水燒滾,才將綠豆丟進去,先用大火猛攻,再用小火慢煮,等綠豆開了花兒,也就熬成了。

昔日的鄉間,老輩人窮怕了,也餓怯了,認為包括綠豆在內的各種糧食籽,若是囫圇個煮煮吃了,是糟蹋糧食,也太浪費,添上幾瓢水,做成一鍋飯,才算節省,會過日子。

若是熬綠豆湯,將攪好的麵糊倒入綠豆開了花兒的鍋中,滾上幾滾,蓋住鍋蓋悶上些時即可。

綠豆金貴,熬豆花兒茶自然是豆少水多,半鍋水,一把豆,咕嘟嘟熬出一鍋茶。

炎炎夏日,祛火敗毒的豆花兒茶是農家的最愛,莊稼人從地裡勞作歸來,家人早把一大碗豆花兒茶放涼擺在了桌上,進家捧起碗咕咚咕咚一通暢飲。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不僅解渴消暑,後味還帶著一股子醇厚的甘甜,滿肚子都覺得滋潤舒坦,猶如絲絲涼風在心頭吹過。

茶喝完了,碗底還沉澱著星星點點的豆花兒,再一仰脖,豆花兒落入口中,使勁嚼上幾下,甜中帶香,餘味悠長。

不過,過去鄉間很少專一燒鍋熬綠豆的,嫌費柴火,最常見的就是在蒸饃時,順便抓把綠豆丟到鍋裡,饃蒸熟了,鍋裡的綠豆也煮爛了。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豆瓣兒茶是我從小喝到大的祛火必備之物


綠豆是藥食兩用的糧食,能吃也能入藥,古有“濟世良谷”之稱。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綠豆色綠,小豆之屬木者也,通於厥陰、陽明。其性稍平,消腫治痘之功雖同赤豆,而壓熱解毒之力過之。且益氣,濃腸胃,通經脈,無久服枯人之忌。”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在鄉間,綠豆瓣兒是常備的夏令祛火之物,泡出來的茶叫做豆瓣兒茶。按照不少人字面上的理解,只有用各類茶葉泡出來的水方可叫做茶,但在豫中平原我的老家一帶,對茶的定義和理解卻不是這樣。

凡是燒開的水都統稱為“茶”,而涼水則被稱之為“水”。

受這種習慣性叫法的影響,老家的鄉人把白開水叫“白茶”,衝入白糖或者紅糖的開水叫“糖茶”,水煮紅薯稱叫“紅薯茶”,水煮蘿蔔叫“蘿蔔茶”,如此一來,水煮或者用滾水泡綠豆瓣兒叫做“豆瓣兒茶”也就不足為怪了。

綠豆瓣兒加工起來並不複雜,將圓滾滾的綠豆在案板上攤平攤均勻,用擀麵杖用力擀上幾個回合,待其完全粉碎即可,連皮帶仁裝入罐頭瓶中備用。

綠豆外面包裹著一層薄薄的皮,叫做綠豆衣,具有比綠豆更強的清熱解毒作用,是綠豆瓣兒中不能少的一樣東西。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 綠豆莢


也可將綠豆放入蒜臼中搉碎,雖然沒有手擀的好,但大致差不多。

現代人懶省事,嫌手工製作綠豆瓣兒麻煩,多用料理機一打了之,快倒是快,問題是打出來的不是豆瓣,而成了碎末兒,拿開水一衝,便成了綠豆糊,和豆瓣兒茶根本不是一回事。

夏日天熱,胃口差,再加上晚上休息不好,極易上火,鄉下人自有祛火良法,不用找郎中,無需包藥吃,只需從瓶中取出一些豆瓣,放入杯中或者碗裡,衝上剛燒開的滾水,蓋上蓋捂一會兒,等到清水泡得綠瑩瑩,豆瓣燙得面蛋蛋,先喝水後吃豆,清熱祛火效果極佳。

從小到大,我一直保留著喝豆瓣茶祛火的習慣,效果很好。我也曾將此法推薦給身邊一些從事文字工作的朋友,加班熬夜的時候喝上一些豆瓣兒茶,能清熱祛火,還可以提神。

後來,一些人喜歡上了這個土方,得到了不少益處,但也有不少人服不住那股子豆腥味,一番嘗試後只好作罷。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土法生出的綠豆芽兒是我百吃不厭的夏令菜蔬


綠豆喜溫耐熱,遇水即生芽。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昔日鄉間,農家生綠豆芽兒,容器多用俗稱四號盆的瓦盆。頭天晚上,從排缸裡捧兩捧綠豆,放入盆中,澆上清水,浸泡一夜。

第二天,將籠布疊成三四層,溼潤後蓋在綠豆上,起遮光作用。

每日三次往綠豆上衝水,水要澆透,最好浸泡三五分鐘後,控出水分。待綠豆芽兒長至拇指長短時,另找一個瓦盆倒上水,壓在豆芽兒之上,防止其瘋長。

隨著豆芽兒噌噌旺長,越來越長,壓豆芽兒的瓦盆也要隨之添水,增加重量。四五天功夫,四號盆裡的綠豆芽兒就長成了,白亮亮粗艮艮嫩生生,煞是好看。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在鄉間的諸多芽菜中,綠豆芽兒因清脆爽口四時皆宜,備受人們喜愛。農家吃綠豆芽,以焯水後生調涼拌和油鍋裡熗鍋清炒居多,也可作為稀麵條和撈麵條的隨鍋菜,吃起來脆生生潤滑滑清爽爽。

將綠豆芽兒用開水焯過,加醋油鹽涼拌而食,口感清脆,還可醒酒。也可將綠豆芽兒和韭菜、菠菜等時令青菜一起涼拌,綠白相間,清新悅目。

醋溜綠豆芽兒是一道不錯的農家小菜,炒時需用大火,先將蔥花、辣椒、花椒等作料放入油中熗鍋,待油溫升高後,倒入綠豆芽兒,迅速爆炒一番,撒上鹽,澆上醋,即可出鍋裝盤。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有經驗的鄉村主婦都知道,綠豆芽兒性寒,烹製醋溜綠豆芽兒時,多少要配上一些薑絲,以中和其寒性;油鹽不宜過多,儘可能保持其清淡的性味和爽口的特點;也不能翻炒過久,否則水分容易流失,吃起來有些柴,口感不好。

醋溜綠豆芽兒爽口開胃,酸酸的,脆脆的,辣辣的,既能下飯,又能下酒,可謂是菜中佳品。

如果卷在烙饃裡吃,風味更是獨特,綠豆芽兒的脆生配上烙饃的勁道,絕對是標配。

綠豆芽兒是名副其實的平民菜蔬,性格平和,溫潤淡雅,雖生為素菜一族,卻能與雞蛋、羊肉等葷菜配合默契,不奪味不串味,既為葷菜增輝添色,又能獨善其身,成就了葷素搭配和睦相處的佳話。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鮮嫩滑溜的綠豆涼粉是老少皆宜的夏令小吃


豆類作物很有意思,凡是出油的豆類都不出粉,譬如黃豆、黑豆等;與之相反,凡是出粉的都不出油,譬如豌豆、綠豆等。

從綠豆身上提取的澱粉叫綠豆粉,細膩滑嫩,營養豐富,鄉間常用來打涼粉,無論是涼調還是油煎,都不失為一道味道鮮美的農家小吃。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紅薯粉做的涼粉,顏色發烏,略顯粗糙,看上去品相不佳,像憨頭憨腦的黑臉漢。

綠豆涼粉的顏值極高,溫潤如玉,細膩光滑,宛如一位清麗可人不施粉黛的村姑。

涼調綠豆涼粉適合夏天吃,從涼粉坨兒上割下一塊,切成細條,倒入盆中,澆上用蒜泥石香陳醋製成的調味汁水,再淋上一些小磨香油,一人扒上一碗,往地上一蹲,吸吸溜溜吃上一氣,渾身暑熱盡消,香氣瀰漫脣齒,涼爽直抵肺腑。


"

​炎炎夏日,酷暑難耐,在“出門五分鐘,流汗兩小時”的三伏天,除了抱緊空調,你還需要一碗綠瑩瑩甜津津涼絲絲的解暑神器——綠豆湯。大汗淋漓之後喝上一碗綠豆湯,不僅渾身上下暑意頓消,而且還特別養胃解渴。因綠豆具有清熱解毒、消暑止渴、利水消腫、清膽養胃之功效,故而一到酷暑時節,綠豆湯便成為消暑降溫的清涼佳品。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樑永剛|文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綠豆湯或者豆花兒茶是鄉村夏日的消暑佳品


小得不能再小的綠豆,是豆類家族中的小家碧玉,嬌小玲瓏,綠意盈盈,給人一種楚楚動人的美感。

綠豆雖小,卻很特別,成熟後的綠豆莢,看上去烏黑如炭,莢中內膜卻潔白如雪,裡面的綠豆更是碧綠如玉,可謂是一豆佔三色,頗有“豆裡乾坤大,一豆裝日月”的禪味。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 成熟的綠豆莢


一把尋常可見的綠豆,在鄉間用途極廣,或熬製成粥,或擀碎為瓣,或泡水生芽,或研磨為面,或去粗成粉,經過村婦巧手的烹飪,調配著一日三餐的粗食淡飯。

因綠豆性寒,祛熱驅火效果好,夏日裡常被鄉人用來熬製綠豆粥或者豆花兒茶。

用綠豆熬製的湯,如果勾面,稠糊糊的,便叫做綠豆湯,簡稱豆湯;清水煮的綠豆,則謂之綠豆茶,又名豆花兒茶。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鄉諺說:涼水下米,滾水下豆。

熬製綠豆湯或者豆花兒茶,均是待鍋燒開,水燒滾,才將綠豆丟進去,先用大火猛攻,再用小火慢煮,等綠豆開了花兒,也就熬成了。

昔日的鄉間,老輩人窮怕了,也餓怯了,認為包括綠豆在內的各種糧食籽,若是囫圇個煮煮吃了,是糟蹋糧食,也太浪費,添上幾瓢水,做成一鍋飯,才算節省,會過日子。

若是熬綠豆湯,將攪好的麵糊倒入綠豆開了花兒的鍋中,滾上幾滾,蓋住鍋蓋悶上些時即可。

綠豆金貴,熬豆花兒茶自然是豆少水多,半鍋水,一把豆,咕嘟嘟熬出一鍋茶。

炎炎夏日,祛火敗毒的豆花兒茶是農家的最愛,莊稼人從地裡勞作歸來,家人早把一大碗豆花兒茶放涼擺在了桌上,進家捧起碗咕咚咕咚一通暢飲。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不僅解渴消暑,後味還帶著一股子醇厚的甘甜,滿肚子都覺得滋潤舒坦,猶如絲絲涼風在心頭吹過。

茶喝完了,碗底還沉澱著星星點點的豆花兒,再一仰脖,豆花兒落入口中,使勁嚼上幾下,甜中帶香,餘味悠長。

不過,過去鄉間很少專一燒鍋熬綠豆的,嫌費柴火,最常見的就是在蒸饃時,順便抓把綠豆丟到鍋裡,饃蒸熟了,鍋裡的綠豆也煮爛了。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豆瓣兒茶是我從小喝到大的祛火必備之物


綠豆是藥食兩用的糧食,能吃也能入藥,古有“濟世良谷”之稱。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綠豆色綠,小豆之屬木者也,通於厥陰、陽明。其性稍平,消腫治痘之功雖同赤豆,而壓熱解毒之力過之。且益氣,濃腸胃,通經脈,無久服枯人之忌。”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在鄉間,綠豆瓣兒是常備的夏令祛火之物,泡出來的茶叫做豆瓣兒茶。按照不少人字面上的理解,只有用各類茶葉泡出來的水方可叫做茶,但在豫中平原我的老家一帶,對茶的定義和理解卻不是這樣。

凡是燒開的水都統稱為“茶”,而涼水則被稱之為“水”。

受這種習慣性叫法的影響,老家的鄉人把白開水叫“白茶”,衝入白糖或者紅糖的開水叫“糖茶”,水煮紅薯稱叫“紅薯茶”,水煮蘿蔔叫“蘿蔔茶”,如此一來,水煮或者用滾水泡綠豆瓣兒叫做“豆瓣兒茶”也就不足為怪了。

綠豆瓣兒加工起來並不複雜,將圓滾滾的綠豆在案板上攤平攤均勻,用擀麵杖用力擀上幾個回合,待其完全粉碎即可,連皮帶仁裝入罐頭瓶中備用。

綠豆外面包裹著一層薄薄的皮,叫做綠豆衣,具有比綠豆更強的清熱解毒作用,是綠豆瓣兒中不能少的一樣東西。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 綠豆莢


也可將綠豆放入蒜臼中搉碎,雖然沒有手擀的好,但大致差不多。

現代人懶省事,嫌手工製作綠豆瓣兒麻煩,多用料理機一打了之,快倒是快,問題是打出來的不是豆瓣,而成了碎末兒,拿開水一衝,便成了綠豆糊,和豆瓣兒茶根本不是一回事。

夏日天熱,胃口差,再加上晚上休息不好,極易上火,鄉下人自有祛火良法,不用找郎中,無需包藥吃,只需從瓶中取出一些豆瓣,放入杯中或者碗裡,衝上剛燒開的滾水,蓋上蓋捂一會兒,等到清水泡得綠瑩瑩,豆瓣燙得面蛋蛋,先喝水後吃豆,清熱祛火效果極佳。

從小到大,我一直保留著喝豆瓣茶祛火的習慣,效果很好。我也曾將此法推薦給身邊一些從事文字工作的朋友,加班熬夜的時候喝上一些豆瓣兒茶,能清熱祛火,還可以提神。

後來,一些人喜歡上了這個土方,得到了不少益處,但也有不少人服不住那股子豆腥味,一番嘗試後只好作罷。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土法生出的綠豆芽兒是我百吃不厭的夏令菜蔬


綠豆喜溫耐熱,遇水即生芽。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昔日鄉間,農家生綠豆芽兒,容器多用俗稱四號盆的瓦盆。頭天晚上,從排缸裡捧兩捧綠豆,放入盆中,澆上清水,浸泡一夜。

第二天,將籠布疊成三四層,溼潤後蓋在綠豆上,起遮光作用。

每日三次往綠豆上衝水,水要澆透,最好浸泡三五分鐘後,控出水分。待綠豆芽兒長至拇指長短時,另找一個瓦盆倒上水,壓在豆芽兒之上,防止其瘋長。

隨著豆芽兒噌噌旺長,越來越長,壓豆芽兒的瓦盆也要隨之添水,增加重量。四五天功夫,四號盆裡的綠豆芽兒就長成了,白亮亮粗艮艮嫩生生,煞是好看。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在鄉間的諸多芽菜中,綠豆芽兒因清脆爽口四時皆宜,備受人們喜愛。農家吃綠豆芽,以焯水後生調涼拌和油鍋裡熗鍋清炒居多,也可作為稀麵條和撈麵條的隨鍋菜,吃起來脆生生潤滑滑清爽爽。

將綠豆芽兒用開水焯過,加醋油鹽涼拌而食,口感清脆,還可醒酒。也可將綠豆芽兒和韭菜、菠菜等時令青菜一起涼拌,綠白相間,清新悅目。

醋溜綠豆芽兒是一道不錯的農家小菜,炒時需用大火,先將蔥花、辣椒、花椒等作料放入油中熗鍋,待油溫升高後,倒入綠豆芽兒,迅速爆炒一番,撒上鹽,澆上醋,即可出鍋裝盤。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有經驗的鄉村主婦都知道,綠豆芽兒性寒,烹製醋溜綠豆芽兒時,多少要配上一些薑絲,以中和其寒性;油鹽不宜過多,儘可能保持其清淡的性味和爽口的特點;也不能翻炒過久,否則水分容易流失,吃起來有些柴,口感不好。

醋溜綠豆芽兒爽口開胃,酸酸的,脆脆的,辣辣的,既能下飯,又能下酒,可謂是菜中佳品。

如果卷在烙饃裡吃,風味更是獨特,綠豆芽兒的脆生配上烙饃的勁道,絕對是標配。

綠豆芽兒是名副其實的平民菜蔬,性格平和,溫潤淡雅,雖生為素菜一族,卻能與雞蛋、羊肉等葷菜配合默契,不奪味不串味,既為葷菜增輝添色,又能獨善其身,成就了葷素搭配和睦相處的佳話。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鮮嫩滑溜的綠豆涼粉是老少皆宜的夏令小吃


豆類作物很有意思,凡是出油的豆類都不出粉,譬如黃豆、黑豆等;與之相反,凡是出粉的都不出油,譬如豌豆、綠豆等。

從綠豆身上提取的澱粉叫綠豆粉,細膩滑嫩,營養豐富,鄉間常用來打涼粉,無論是涼調還是油煎,都不失為一道味道鮮美的農家小吃。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紅薯粉做的涼粉,顏色發烏,略顯粗糙,看上去品相不佳,像憨頭憨腦的黑臉漢。

綠豆涼粉的顏值極高,溫潤如玉,細膩光滑,宛如一位清麗可人不施粉黛的村姑。

涼調綠豆涼粉適合夏天吃,從涼粉坨兒上割下一塊,切成細條,倒入盆中,澆上用蒜泥石香陳醋製成的調味汁水,再淋上一些小磨香油,一人扒上一碗,往地上一蹲,吸吸溜溜吃上一氣,渾身暑熱盡消,香氣瀰漫脣齒,涼爽直抵肺腑。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秋冬天吃綠豆涼粉多是油煎,加入花椒、辣椒等作料,配上蒜苗、韭菜等菜蔬,油燒熱了往鍋裡一倒,煎上些時即可出鍋。

油煎綠豆涼粉吃起來軟香,滑溜中還帶著筋道,可謂是秋冬季節鄉間的一道佳品美味。

麥子是主糧、細糧,磨成的面是白麵、好面;綠豆是粗糧、雜糧,綠豆麵自然就是雜麵。

舊時鄉間,農家留存的綠豆多磨成綠豆麵,以彌補白麵不足,調配一日三餐。綠豆麵可以做成多種吃食,譬如蒸成綠豆糕、炸成綠豆丸子等,但對於算計著過日子的莊戶人家來說,最常做也最經濟實惠的就是芝麻葉綠豆麵條。


"

​炎炎夏日,酷暑難耐,在“出門五分鐘,流汗兩小時”的三伏天,除了抱緊空調,你還需要一碗綠瑩瑩甜津津涼絲絲的解暑神器——綠豆湯。大汗淋漓之後喝上一碗綠豆湯,不僅渾身上下暑意頓消,而且還特別養胃解渴。因綠豆具有清熱解毒、消暑止渴、利水消腫、清膽養胃之功效,故而一到酷暑時節,綠豆湯便成為消暑降溫的清涼佳品。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樑永剛|文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綠豆湯或者豆花兒茶是鄉村夏日的消暑佳品


小得不能再小的綠豆,是豆類家族中的小家碧玉,嬌小玲瓏,綠意盈盈,給人一種楚楚動人的美感。

綠豆雖小,卻很特別,成熟後的綠豆莢,看上去烏黑如炭,莢中內膜卻潔白如雪,裡面的綠豆更是碧綠如玉,可謂是一豆佔三色,頗有“豆裡乾坤大,一豆裝日月”的禪味。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 成熟的綠豆莢


一把尋常可見的綠豆,在鄉間用途極廣,或熬製成粥,或擀碎為瓣,或泡水生芽,或研磨為面,或去粗成粉,經過村婦巧手的烹飪,調配著一日三餐的粗食淡飯。

因綠豆性寒,祛熱驅火效果好,夏日裡常被鄉人用來熬製綠豆粥或者豆花兒茶。

用綠豆熬製的湯,如果勾面,稠糊糊的,便叫做綠豆湯,簡稱豆湯;清水煮的綠豆,則謂之綠豆茶,又名豆花兒茶。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鄉諺說:涼水下米,滾水下豆。

熬製綠豆湯或者豆花兒茶,均是待鍋燒開,水燒滾,才將綠豆丟進去,先用大火猛攻,再用小火慢煮,等綠豆開了花兒,也就熬成了。

昔日的鄉間,老輩人窮怕了,也餓怯了,認為包括綠豆在內的各種糧食籽,若是囫圇個煮煮吃了,是糟蹋糧食,也太浪費,添上幾瓢水,做成一鍋飯,才算節省,會過日子。

若是熬綠豆湯,將攪好的麵糊倒入綠豆開了花兒的鍋中,滾上幾滾,蓋住鍋蓋悶上些時即可。

綠豆金貴,熬豆花兒茶自然是豆少水多,半鍋水,一把豆,咕嘟嘟熬出一鍋茶。

炎炎夏日,祛火敗毒的豆花兒茶是農家的最愛,莊稼人從地裡勞作歸來,家人早把一大碗豆花兒茶放涼擺在了桌上,進家捧起碗咕咚咕咚一通暢飲。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不僅解渴消暑,後味還帶著一股子醇厚的甘甜,滿肚子都覺得滋潤舒坦,猶如絲絲涼風在心頭吹過。

茶喝完了,碗底還沉澱著星星點點的豆花兒,再一仰脖,豆花兒落入口中,使勁嚼上幾下,甜中帶香,餘味悠長。

不過,過去鄉間很少專一燒鍋熬綠豆的,嫌費柴火,最常見的就是在蒸饃時,順便抓把綠豆丟到鍋裡,饃蒸熟了,鍋裡的綠豆也煮爛了。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豆瓣兒茶是我從小喝到大的祛火必備之物


綠豆是藥食兩用的糧食,能吃也能入藥,古有“濟世良谷”之稱。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綠豆色綠,小豆之屬木者也,通於厥陰、陽明。其性稍平,消腫治痘之功雖同赤豆,而壓熱解毒之力過之。且益氣,濃腸胃,通經脈,無久服枯人之忌。”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在鄉間,綠豆瓣兒是常備的夏令祛火之物,泡出來的茶叫做豆瓣兒茶。按照不少人字面上的理解,只有用各類茶葉泡出來的水方可叫做茶,但在豫中平原我的老家一帶,對茶的定義和理解卻不是這樣。

凡是燒開的水都統稱為“茶”,而涼水則被稱之為“水”。

受這種習慣性叫法的影響,老家的鄉人把白開水叫“白茶”,衝入白糖或者紅糖的開水叫“糖茶”,水煮紅薯稱叫“紅薯茶”,水煮蘿蔔叫“蘿蔔茶”,如此一來,水煮或者用滾水泡綠豆瓣兒叫做“豆瓣兒茶”也就不足為怪了。

綠豆瓣兒加工起來並不複雜,將圓滾滾的綠豆在案板上攤平攤均勻,用擀麵杖用力擀上幾個回合,待其完全粉碎即可,連皮帶仁裝入罐頭瓶中備用。

綠豆外面包裹著一層薄薄的皮,叫做綠豆衣,具有比綠豆更強的清熱解毒作用,是綠豆瓣兒中不能少的一樣東西。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 綠豆莢


也可將綠豆放入蒜臼中搉碎,雖然沒有手擀的好,但大致差不多。

現代人懶省事,嫌手工製作綠豆瓣兒麻煩,多用料理機一打了之,快倒是快,問題是打出來的不是豆瓣,而成了碎末兒,拿開水一衝,便成了綠豆糊,和豆瓣兒茶根本不是一回事。

夏日天熱,胃口差,再加上晚上休息不好,極易上火,鄉下人自有祛火良法,不用找郎中,無需包藥吃,只需從瓶中取出一些豆瓣,放入杯中或者碗裡,衝上剛燒開的滾水,蓋上蓋捂一會兒,等到清水泡得綠瑩瑩,豆瓣燙得面蛋蛋,先喝水後吃豆,清熱祛火效果極佳。

從小到大,我一直保留著喝豆瓣茶祛火的習慣,效果很好。我也曾將此法推薦給身邊一些從事文字工作的朋友,加班熬夜的時候喝上一些豆瓣兒茶,能清熱祛火,還可以提神。

後來,一些人喜歡上了這個土方,得到了不少益處,但也有不少人服不住那股子豆腥味,一番嘗試後只好作罷。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土法生出的綠豆芽兒是我百吃不厭的夏令菜蔬


綠豆喜溫耐熱,遇水即生芽。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昔日鄉間,農家生綠豆芽兒,容器多用俗稱四號盆的瓦盆。頭天晚上,從排缸裡捧兩捧綠豆,放入盆中,澆上清水,浸泡一夜。

第二天,將籠布疊成三四層,溼潤後蓋在綠豆上,起遮光作用。

每日三次往綠豆上衝水,水要澆透,最好浸泡三五分鐘後,控出水分。待綠豆芽兒長至拇指長短時,另找一個瓦盆倒上水,壓在豆芽兒之上,防止其瘋長。

隨著豆芽兒噌噌旺長,越來越長,壓豆芽兒的瓦盆也要隨之添水,增加重量。四五天功夫,四號盆裡的綠豆芽兒就長成了,白亮亮粗艮艮嫩生生,煞是好看。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在鄉間的諸多芽菜中,綠豆芽兒因清脆爽口四時皆宜,備受人們喜愛。農家吃綠豆芽,以焯水後生調涼拌和油鍋裡熗鍋清炒居多,也可作為稀麵條和撈麵條的隨鍋菜,吃起來脆生生潤滑滑清爽爽。

將綠豆芽兒用開水焯過,加醋油鹽涼拌而食,口感清脆,還可醒酒。也可將綠豆芽兒和韭菜、菠菜等時令青菜一起涼拌,綠白相間,清新悅目。

醋溜綠豆芽兒是一道不錯的農家小菜,炒時需用大火,先將蔥花、辣椒、花椒等作料放入油中熗鍋,待油溫升高後,倒入綠豆芽兒,迅速爆炒一番,撒上鹽,澆上醋,即可出鍋裝盤。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有經驗的鄉村主婦都知道,綠豆芽兒性寒,烹製醋溜綠豆芽兒時,多少要配上一些薑絲,以中和其寒性;油鹽不宜過多,儘可能保持其清淡的性味和爽口的特點;也不能翻炒過久,否則水分容易流失,吃起來有些柴,口感不好。

醋溜綠豆芽兒爽口開胃,酸酸的,脆脆的,辣辣的,既能下飯,又能下酒,可謂是菜中佳品。

如果卷在烙饃裡吃,風味更是獨特,綠豆芽兒的脆生配上烙饃的勁道,絕對是標配。

綠豆芽兒是名副其實的平民菜蔬,性格平和,溫潤淡雅,雖生為素菜一族,卻能與雞蛋、羊肉等葷菜配合默契,不奪味不串味,既為葷菜增輝添色,又能獨善其身,成就了葷素搭配和睦相處的佳話。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鮮嫩滑溜的綠豆涼粉是老少皆宜的夏令小吃


豆類作物很有意思,凡是出油的豆類都不出粉,譬如黃豆、黑豆等;與之相反,凡是出粉的都不出油,譬如豌豆、綠豆等。

從綠豆身上提取的澱粉叫綠豆粉,細膩滑嫩,營養豐富,鄉間常用來打涼粉,無論是涼調還是油煎,都不失為一道味道鮮美的農家小吃。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紅薯粉做的涼粉,顏色發烏,略顯粗糙,看上去品相不佳,像憨頭憨腦的黑臉漢。

綠豆涼粉的顏值極高,溫潤如玉,細膩光滑,宛如一位清麗可人不施粉黛的村姑。

涼調綠豆涼粉適合夏天吃,從涼粉坨兒上割下一塊,切成細條,倒入盆中,澆上用蒜泥石香陳醋製成的調味汁水,再淋上一些小磨香油,一人扒上一碗,往地上一蹲,吸吸溜溜吃上一氣,渾身暑熱盡消,香氣瀰漫脣齒,涼爽直抵肺腑。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秋冬天吃綠豆涼粉多是油煎,加入花椒、辣椒等作料,配上蒜苗、韭菜等菜蔬,油燒熱了往鍋裡一倒,煎上些時即可出鍋。

油煎綠豆涼粉吃起來軟香,滑溜中還帶著筋道,可謂是秋冬季節鄉間的一道佳品美味。

麥子是主糧、細糧,磨成的面是白麵、好面;綠豆是粗糧、雜糧,綠豆麵自然就是雜麵。

舊時鄉間,農家留存的綠豆多磨成綠豆麵,以彌補白麵不足,調配一日三餐。綠豆麵可以做成多種吃食,譬如蒸成綠豆糕、炸成綠豆丸子等,但對於算計著過日子的莊戶人家來說,最常做也最經濟實惠的就是芝麻葉綠豆麵條。


千萬別小瞧了綠豆


· 綠豆糕


在我的童年記憶中,母親偶爾會給我們改善一下生活,那便是做上一頓香噴噴的芝麻葉綠豆麵條,綠豆麵條勁道滑溜,浸透著綠豆的自然醇香。

芝麻葉香味濃郁,粘染著芝麻的清香厚實,給少油缺肉的寡淡日子帶來了幾絲亮色,是農人們百吃不厭老少皆宜的好飯食。

(圖片來源於網絡)

//////////


樑永剛

男,1977年生,河南平頂山人

散文作品《風吹過村莊》2016年4月入圍首屆浩然文學獎

現供職於河南省平頂山市人大常委會研究室



歡 迎 投 稿

郵箱 [email protected]

豫記系頭條號簽約作者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salome1203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