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
"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本文感謝龍周富老師提供圖片和相關參考

悠遊宮,對於八零九零後的瀘州人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對於老一輩的瀘州人來說,也不見的就如數家珍。但是它確實又是瀘州一座不可忽視的歷史遺蹟,關於它的過往和來歷眾說紛紜,由於後期沒有被重視,曾經為瀘縣三中和九中校址,後被徹底廢棄,今天知道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那麼為什麼今天江陽沽酒客要對它重新提及呢?因為這是逝去的老瀘州一段不可磨滅的歷史印記,現在就請大家跟隨江陽沽酒客的文字,去追憶這個川南三大宮之一的前塵往事。

悠遊宮,川南三大宮之一,位於沱江下游的瀘州通灘場(鎮)與自貢長灘場交界處,是始建於公元1931年~1941年間(待考)的區域內的著名宗教建築。主體建築由大山門、六大殿以及一樓二亭、大小廂房、寢所、廚房等附屬建築組成,一說由接引殿、關爺殿、孫子殿、大師殿四個殿,巒樓、觀音樓、王母樓三個樓閣組成,全系宮殿式斗拱翹簷結構,依山勢從低到高依次排列在長約九百米的方形山地上。氣勢宏大,建築優美。解放後,曾先後成為瀘縣三中、瀘州九中校舍使用,今已廢棄。

"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本文感謝龍周富老師提供圖片和相關參考

悠遊宮,對於八零九零後的瀘州人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對於老一輩的瀘州人來說,也不見的就如數家珍。但是它確實又是瀘州一座不可忽視的歷史遺蹟,關於它的過往和來歷眾說紛紜,由於後期沒有被重視,曾經為瀘縣三中和九中校址,後被徹底廢棄,今天知道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那麼為什麼今天江陽沽酒客要對它重新提及呢?因為這是逝去的老瀘州一段不可磨滅的歷史印記,現在就請大家跟隨江陽沽酒客的文字,去追憶這個川南三大宮之一的前塵往事。

悠遊宮,川南三大宮之一,位於沱江下游的瀘州通灘場(鎮)與自貢長灘場交界處,是始建於公元1931年~1941年間(待考)的區域內的著名宗教建築。主體建築由大山門、六大殿以及一樓二亭、大小廂房、寢所、廚房等附屬建築組成,一說由接引殿、關爺殿、孫子殿、大師殿四個殿,巒樓、觀音樓、王母樓三個樓閣組成,全系宮殿式斗拱翹簷結構,依山勢從低到高依次排列在長約九百米的方形山地上。氣勢宏大,建築優美。解放後,曾先後成為瀘縣三中、瀘州九中校舍使用,今已廢棄。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或許很多朋友會問,川南三大宮是一個什麼概念?它包含瀘州今天警校內的長庚宮,瀘州通灘鎮與自貢長灘場交界處的悠遊宮,和江安的丹稜(林)宮並稱為川南三大宮,名聲均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就已經頗具影響,而且各有來歷,其中長庚宮今天只殘存一道門牆,丹稜(林)宮則暫時無從考證,也只剩下一道門牆,而悠遊宮早就成了廢園,但是它又屬於三宮之首。

歷史的偶然有它必然的因素,不知道為什麼,據說三十年代建成的悠遊宮,卻無法在《瀘縣誌》尋覓到它的蹤跡,不見記載,可能性很多,但是一定有它不為人知的祕密。

今天我們很難進一步的考證它的來歷,但是從當地流傳的說法,大約可以總結成文留作參考的情況如下:

"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本文感謝龍周富老師提供圖片和相關參考

悠遊宮,對於八零九零後的瀘州人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對於老一輩的瀘州人來說,也不見的就如數家珍。但是它確實又是瀘州一座不可忽視的歷史遺蹟,關於它的過往和來歷眾說紛紜,由於後期沒有被重視,曾經為瀘縣三中和九中校址,後被徹底廢棄,今天知道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那麼為什麼今天江陽沽酒客要對它重新提及呢?因為這是逝去的老瀘州一段不可磨滅的歷史印記,現在就請大家跟隨江陽沽酒客的文字,去追憶這個川南三大宮之一的前塵往事。

悠遊宮,川南三大宮之一,位於沱江下游的瀘州通灘場(鎮)與自貢長灘場交界處,是始建於公元1931年~1941年間(待考)的區域內的著名宗教建築。主體建築由大山門、六大殿以及一樓二亭、大小廂房、寢所、廚房等附屬建築組成,一說由接引殿、關爺殿、孫子殿、大師殿四個殿,巒樓、觀音樓、王母樓三個樓閣組成,全系宮殿式斗拱翹簷結構,依山勢從低到高依次排列在長約九百米的方形山地上。氣勢宏大,建築優美。解放後,曾先後成為瀘縣三中、瀘州九中校舍使用,今已廢棄。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或許很多朋友會問,川南三大宮是一個什麼概念?它包含瀘州今天警校內的長庚宮,瀘州通灘鎮與自貢長灘場交界處的悠遊宮,和江安的丹稜(林)宮並稱為川南三大宮,名聲均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就已經頗具影響,而且各有來歷,其中長庚宮今天只殘存一道門牆,丹稜(林)宮則暫時無從考證,也只剩下一道門牆,而悠遊宮早就成了廢園,但是它又屬於三宮之首。

歷史的偶然有它必然的因素,不知道為什麼,據說三十年代建成的悠遊宮,卻無法在《瀘縣誌》尋覓到它的蹤跡,不見記載,可能性很多,但是一定有它不為人知的祕密。

今天我們很難進一步的考證它的來歷,但是從當地流傳的說法,大約可以總結成文留作參考的情況如下: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長灘壩,原是自貢市最東邊的一個市鎮,緊貼瀘縣、江安,街臨沱江,坐落平陽,食店簇集,葷、素品種紛呈,抑揚頓挫的招徠顧客聲競相入耳。

清末民初之際,這裡曾經是一個繁華的水碼頭,經常有上千只“鬥載船”停泊。居民多系船民家屬。江安的大米多經這裡轉運,上溯內江,下漂瀘州。隨著造船業的發達,鐵匠鋪也林立街面,小鐵器製作的工藝高超,頗有名氣。從這裡外出的鐵匠,跡遍西南各省、區。鎮周平壩地帶,油菜、蔬菜、棉花等物產豐饒,給瀘州等地市場提供了不少日常生活用品。

“防區”時代,川、滇、黔的軍閥都把這裡視為一塊“肥肉”,相互爭搶,混戰經年,嚴重阻礙了本地經濟的發展。不少人為逃避拉丁派差,背井離鄉,一度造成十室九空的狀況。軍閥們為了阻止紅軍北上,曾在長江北岸的這一帶修築了密密麻麻的碉堡,並駐紮重軍防守。

"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本文感謝龍周富老師提供圖片和相關參考

悠遊宮,對於八零九零後的瀘州人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對於老一輩的瀘州人來說,也不見的就如數家珍。但是它確實又是瀘州一座不可忽視的歷史遺蹟,關於它的過往和來歷眾說紛紜,由於後期沒有被重視,曾經為瀘縣三中和九中校址,後被徹底廢棄,今天知道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那麼為什麼今天江陽沽酒客要對它重新提及呢?因為這是逝去的老瀘州一段不可磨滅的歷史印記,現在就請大家跟隨江陽沽酒客的文字,去追憶這個川南三大宮之一的前塵往事。

悠遊宮,川南三大宮之一,位於沱江下游的瀘州通灘場(鎮)與自貢長灘場交界處,是始建於公元1931年~1941年間(待考)的區域內的著名宗教建築。主體建築由大山門、六大殿以及一樓二亭、大小廂房、寢所、廚房等附屬建築組成,一說由接引殿、關爺殿、孫子殿、大師殿四個殿,巒樓、觀音樓、王母樓三個樓閣組成,全系宮殿式斗拱翹簷結構,依山勢從低到高依次排列在長約九百米的方形山地上。氣勢宏大,建築優美。解放後,曾先後成為瀘縣三中、瀘州九中校舍使用,今已廢棄。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或許很多朋友會問,川南三大宮是一個什麼概念?它包含瀘州今天警校內的長庚宮,瀘州通灘鎮與自貢長灘場交界處的悠遊宮,和江安的丹稜(林)宮並稱為川南三大宮,名聲均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就已經頗具影響,而且各有來歷,其中長庚宮今天只殘存一道門牆,丹稜(林)宮則暫時無從考證,也只剩下一道門牆,而悠遊宮早就成了廢園,但是它又屬於三宮之首。

歷史的偶然有它必然的因素,不知道為什麼,據說三十年代建成的悠遊宮,卻無法在《瀘縣誌》尋覓到它的蹤跡,不見記載,可能性很多,但是一定有它不為人知的祕密。

今天我們很難進一步的考證它的來歷,但是從當地流傳的說法,大約可以總結成文留作參考的情況如下: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長灘壩,原是自貢市最東邊的一個市鎮,緊貼瀘縣、江安,街臨沱江,坐落平陽,食店簇集,葷、素品種紛呈,抑揚頓挫的招徠顧客聲競相入耳。

清末民初之際,這裡曾經是一個繁華的水碼頭,經常有上千只“鬥載船”停泊。居民多系船民家屬。江安的大米多經這裡轉運,上溯內江,下漂瀘州。隨著造船業的發達,鐵匠鋪也林立街面,小鐵器製作的工藝高超,頗有名氣。從這裡外出的鐵匠,跡遍西南各省、區。鎮周平壩地帶,油菜、蔬菜、棉花等物產豐饒,給瀘州等地市場提供了不少日常生活用品。

“防區”時代,川、滇、黔的軍閥都把這裡視為一塊“肥肉”,相互爭搶,混戰經年,嚴重阻礙了本地經濟的發展。不少人為逃避拉丁派差,背井離鄉,一度造成十室九空的狀況。軍閥們為了阻止紅軍北上,曾在長江北岸的這一帶修築了密密麻麻的碉堡,並駐紮重軍防守。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而這鎮側山上的唐代建築裡崖寺,民國初年被改建為“悠遊宮”,殿宇巍峨,卒廓壯麗,每當日照琉璃房頂,折光熠熠,就連幾十裡外的通灘、海潮、石龍等地也為之炫目。宮內原擁有桂、梅等名貴稀特木本花上百種。這就是最初的一個來歷。

更詳細的說法, 民國18 年(1929 年),威遠縣“靜靈寺”慈善會來富順長灘鄉籌建“悠遊宮”。經與長灘鄉慈善會組織商定後,將廟址選擇在清朝後期由長灘鄉地方紳士及善男信女捐款修建的一座四合殿小廟“黑巖寺”。

民國20 年(1931 )動工將“黑巖寺”拆除,在其基礎之上擴建,至民國30 年(1941 ) 建成,歷時整十載。在這之前,據富順縣佛教分會統計,全縣有各種廟宇(不含悠遊宮)217庵,僧眾800餘人,廟產(指田土)2000 餘老石。這些廟宇除唐、宋時期修建一部分外,多數為明、清時期所建。“悠遊宮”也就成為了富順1949 年新中國成立前最後修建的一座多元化廟宇。

"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本文感謝龍周富老師提供圖片和相關參考

悠遊宮,對於八零九零後的瀘州人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對於老一輩的瀘州人來說,也不見的就如數家珍。但是它確實又是瀘州一座不可忽視的歷史遺蹟,關於它的過往和來歷眾說紛紜,由於後期沒有被重視,曾經為瀘縣三中和九中校址,後被徹底廢棄,今天知道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那麼為什麼今天江陽沽酒客要對它重新提及呢?因為這是逝去的老瀘州一段不可磨滅的歷史印記,現在就請大家跟隨江陽沽酒客的文字,去追憶這個川南三大宮之一的前塵往事。

悠遊宮,川南三大宮之一,位於沱江下游的瀘州通灘場(鎮)與自貢長灘場交界處,是始建於公元1931年~1941年間(待考)的區域內的著名宗教建築。主體建築由大山門、六大殿以及一樓二亭、大小廂房、寢所、廚房等附屬建築組成,一說由接引殿、關爺殿、孫子殿、大師殿四個殿,巒樓、觀音樓、王母樓三個樓閣組成,全系宮殿式斗拱翹簷結構,依山勢從低到高依次排列在長約九百米的方形山地上。氣勢宏大,建築優美。解放後,曾先後成為瀘縣三中、瀘州九中校舍使用,今已廢棄。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或許很多朋友會問,川南三大宮是一個什麼概念?它包含瀘州今天警校內的長庚宮,瀘州通灘鎮與自貢長灘場交界處的悠遊宮,和江安的丹稜(林)宮並稱為川南三大宮,名聲均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就已經頗具影響,而且各有來歷,其中長庚宮今天只殘存一道門牆,丹稜(林)宮則暫時無從考證,也只剩下一道門牆,而悠遊宮早就成了廢園,但是它又屬於三宮之首。

歷史的偶然有它必然的因素,不知道為什麼,據說三十年代建成的悠遊宮,卻無法在《瀘縣誌》尋覓到它的蹤跡,不見記載,可能性很多,但是一定有它不為人知的祕密。

今天我們很難進一步的考證它的來歷,但是從當地流傳的說法,大約可以總結成文留作參考的情況如下: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長灘壩,原是自貢市最東邊的一個市鎮,緊貼瀘縣、江安,街臨沱江,坐落平陽,食店簇集,葷、素品種紛呈,抑揚頓挫的招徠顧客聲競相入耳。

清末民初之際,這裡曾經是一個繁華的水碼頭,經常有上千只“鬥載船”停泊。居民多系船民家屬。江安的大米多經這裡轉運,上溯內江,下漂瀘州。隨著造船業的發達,鐵匠鋪也林立街面,小鐵器製作的工藝高超,頗有名氣。從這裡外出的鐵匠,跡遍西南各省、區。鎮周平壩地帶,油菜、蔬菜、棉花等物產豐饒,給瀘州等地市場提供了不少日常生活用品。

“防區”時代,川、滇、黔的軍閥都把這裡視為一塊“肥肉”,相互爭搶,混戰經年,嚴重阻礙了本地經濟的發展。不少人為逃避拉丁派差,背井離鄉,一度造成十室九空的狀況。軍閥們為了阻止紅軍北上,曾在長江北岸的這一帶修築了密密麻麻的碉堡,並駐紮重軍防守。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而這鎮側山上的唐代建築裡崖寺,民國初年被改建為“悠遊宮”,殿宇巍峨,卒廓壯麗,每當日照琉璃房頂,折光熠熠,就連幾十裡外的通灘、海潮、石龍等地也為之炫目。宮內原擁有桂、梅等名貴稀特木本花上百種。這就是最初的一個來歷。

更詳細的說法, 民國18 年(1929 年),威遠縣“靜靈寺”慈善會來富順長灘鄉籌建“悠遊宮”。經與長灘鄉慈善會組織商定後,將廟址選擇在清朝後期由長灘鄉地方紳士及善男信女捐款修建的一座四合殿小廟“黑巖寺”。

民國20 年(1931 )動工將“黑巖寺”拆除,在其基礎之上擴建,至民國30 年(1941 ) 建成,歷時整十載。在這之前,據富順縣佛教分會統計,全縣有各種廟宇(不含悠遊宮)217庵,僧眾800餘人,廟產(指田土)2000 餘老石。這些廟宇除唐、宋時期修建一部分外,多數為明、清時期所建。“悠遊宮”也就成為了富順1949 年新中國成立前最後修建的一座多元化廟宇。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悠遊宮”坐落在長灘鄉(富順)與通灘鄉(瀘縣)交界處,地處沱江下游,距沱江四華里。寺廟座北向南,正面向長灘,距長灘場三華里,距通灘場九華里。廟宇的五分之四地屬長灘,五分之一地屬通灘。三面(左、右、正面)均被富地包圍。寺廟建在長約900 米的長方形山上,地形前低後高,後山高出周圍群山150米,廟宇的左、右、後三方都是懸巖峭璧。富瀘公路在右側的懸巖峭壁之下穿過,水、路交通兩便。嚴格意義來來說,富順佔了大頭。

不過解放前富順本來歸屬瀘州,只是後來改革區域劃分,分了家,分不了這份情誼。這個廟宇宮殿倒是成了一個見證。

"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本文感謝龍周富老師提供圖片和相關參考

悠遊宮,對於八零九零後的瀘州人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對於老一輩的瀘州人來說,也不見的就如數家珍。但是它確實又是瀘州一座不可忽視的歷史遺蹟,關於它的過往和來歷眾說紛紜,由於後期沒有被重視,曾經為瀘縣三中和九中校址,後被徹底廢棄,今天知道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那麼為什麼今天江陽沽酒客要對它重新提及呢?因為這是逝去的老瀘州一段不可磨滅的歷史印記,現在就請大家跟隨江陽沽酒客的文字,去追憶這個川南三大宮之一的前塵往事。

悠遊宮,川南三大宮之一,位於沱江下游的瀘州通灘場(鎮)與自貢長灘場交界處,是始建於公元1931年~1941年間(待考)的區域內的著名宗教建築。主體建築由大山門、六大殿以及一樓二亭、大小廂房、寢所、廚房等附屬建築組成,一說由接引殿、關爺殿、孫子殿、大師殿四個殿,巒樓、觀音樓、王母樓三個樓閣組成,全系宮殿式斗拱翹簷結構,依山勢從低到高依次排列在長約九百米的方形山地上。氣勢宏大,建築優美。解放後,曾先後成為瀘縣三中、瀘州九中校舍使用,今已廢棄。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或許很多朋友會問,川南三大宮是一個什麼概念?它包含瀘州今天警校內的長庚宮,瀘州通灘鎮與自貢長灘場交界處的悠遊宮,和江安的丹稜(林)宮並稱為川南三大宮,名聲均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就已經頗具影響,而且各有來歷,其中長庚宮今天只殘存一道門牆,丹稜(林)宮則暫時無從考證,也只剩下一道門牆,而悠遊宮早就成了廢園,但是它又屬於三宮之首。

歷史的偶然有它必然的因素,不知道為什麼,據說三十年代建成的悠遊宮,卻無法在《瀘縣誌》尋覓到它的蹤跡,不見記載,可能性很多,但是一定有它不為人知的祕密。

今天我們很難進一步的考證它的來歷,但是從當地流傳的說法,大約可以總結成文留作參考的情況如下: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長灘壩,原是自貢市最東邊的一個市鎮,緊貼瀘縣、江安,街臨沱江,坐落平陽,食店簇集,葷、素品種紛呈,抑揚頓挫的招徠顧客聲競相入耳。

清末民初之際,這裡曾經是一個繁華的水碼頭,經常有上千只“鬥載船”停泊。居民多系船民家屬。江安的大米多經這裡轉運,上溯內江,下漂瀘州。隨著造船業的發達,鐵匠鋪也林立街面,小鐵器製作的工藝高超,頗有名氣。從這裡外出的鐵匠,跡遍西南各省、區。鎮周平壩地帶,油菜、蔬菜、棉花等物產豐饒,給瀘州等地市場提供了不少日常生活用品。

“防區”時代,川、滇、黔的軍閥都把這裡視為一塊“肥肉”,相互爭搶,混戰經年,嚴重阻礙了本地經濟的發展。不少人為逃避拉丁派差,背井離鄉,一度造成十室九空的狀況。軍閥們為了阻止紅軍北上,曾在長江北岸的這一帶修築了密密麻麻的碉堡,並駐紮重軍防守。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而這鎮側山上的唐代建築裡崖寺,民國初年被改建為“悠遊宮”,殿宇巍峨,卒廓壯麗,每當日照琉璃房頂,折光熠熠,就連幾十裡外的通灘、海潮、石龍等地也為之炫目。宮內原擁有桂、梅等名貴稀特木本花上百種。這就是最初的一個來歷。

更詳細的說法, 民國18 年(1929 年),威遠縣“靜靈寺”慈善會來富順長灘鄉籌建“悠遊宮”。經與長灘鄉慈善會組織商定後,將廟址選擇在清朝後期由長灘鄉地方紳士及善男信女捐款修建的一座四合殿小廟“黑巖寺”。

民國20 年(1931 )動工將“黑巖寺”拆除,在其基礎之上擴建,至民國30 年(1941 ) 建成,歷時整十載。在這之前,據富順縣佛教分會統計,全縣有各種廟宇(不含悠遊宮)217庵,僧眾800餘人,廟產(指田土)2000 餘老石。這些廟宇除唐、宋時期修建一部分外,多數為明、清時期所建。“悠遊宮”也就成為了富順1949 年新中國成立前最後修建的一座多元化廟宇。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悠遊宮”坐落在長灘鄉(富順)與通灘鄉(瀘縣)交界處,地處沱江下游,距沱江四華里。寺廟座北向南,正面向長灘,距長灘場三華里,距通灘場九華里。廟宇的五分之四地屬長灘,五分之一地屬通灘。三面(左、右、正面)均被富地包圍。寺廟建在長約900 米的長方形山上,地形前低後高,後山高出周圍群山150米,廟宇的左、右、後三方都是懸巖峭璧。富瀘公路在右側的懸巖峭壁之下穿過,水、路交通兩便。嚴格意義來來說,富順佔了大頭。

不過解放前富順本來歸屬瀘州,只是後來改革區域劃分,分了家,分不了這份情誼。這個廟宇宮殿倒是成了一個見證。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據說從正面看寺廟,一眼能把約45度的從低到高的全是黃色琉璃瓦的宮殿式六大殿盡收眼底,十分壯觀。在全縣二百多座廟宇中,別具一格,絕無僅有。整個寺廟周圍築有紅牆,紅牆內的佔地面積為6853.6平方米,其中廟房建築面積為3300 平方米,比縣文廟佔地6318 平方米多535 平方米,比縣文廟房屋建築面積305 了平方米多243 平方米而成為全縣最大的寺廟。

修建“悠遊宮”的泥、木、石工,均從重慶請來,塑像技師是從川北聘來的。修建“悠遊宮”的經費是從成都、重慶、自貢等地的富商募揖的,共折銀元萬餘元。

“悠遊宮”由主體建築大山門、六大殿以及一樓二亭、大小廂房、寢所、廚房等附屬建築組成。全系宮殿式斗拱翹簷結構,房上是黃色琉璐瓦,屋脊上祥龍盤踞,寶頂直刺蒼誇,四角鰲尖挑起,龍頭昂首向上,下面紅漆立柱落地,彩龍盤繞,美不勝收。

"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本文感謝龍周富老師提供圖片和相關參考

悠遊宮,對於八零九零後的瀘州人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對於老一輩的瀘州人來說,也不見的就如數家珍。但是它確實又是瀘州一座不可忽視的歷史遺蹟,關於它的過往和來歷眾說紛紜,由於後期沒有被重視,曾經為瀘縣三中和九中校址,後被徹底廢棄,今天知道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那麼為什麼今天江陽沽酒客要對它重新提及呢?因為這是逝去的老瀘州一段不可磨滅的歷史印記,現在就請大家跟隨江陽沽酒客的文字,去追憶這個川南三大宮之一的前塵往事。

悠遊宮,川南三大宮之一,位於沱江下游的瀘州通灘場(鎮)與自貢長灘場交界處,是始建於公元1931年~1941年間(待考)的區域內的著名宗教建築。主體建築由大山門、六大殿以及一樓二亭、大小廂房、寢所、廚房等附屬建築組成,一說由接引殿、關爺殿、孫子殿、大師殿四個殿,巒樓、觀音樓、王母樓三個樓閣組成,全系宮殿式斗拱翹簷結構,依山勢從低到高依次排列在長約九百米的方形山地上。氣勢宏大,建築優美。解放後,曾先後成為瀘縣三中、瀘州九中校舍使用,今已廢棄。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或許很多朋友會問,川南三大宮是一個什麼概念?它包含瀘州今天警校內的長庚宮,瀘州通灘鎮與自貢長灘場交界處的悠遊宮,和江安的丹稜(林)宮並稱為川南三大宮,名聲均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就已經頗具影響,而且各有來歷,其中長庚宮今天只殘存一道門牆,丹稜(林)宮則暫時無從考證,也只剩下一道門牆,而悠遊宮早就成了廢園,但是它又屬於三宮之首。

歷史的偶然有它必然的因素,不知道為什麼,據說三十年代建成的悠遊宮,卻無法在《瀘縣誌》尋覓到它的蹤跡,不見記載,可能性很多,但是一定有它不為人知的祕密。

今天我們很難進一步的考證它的來歷,但是從當地流傳的說法,大約可以總結成文留作參考的情況如下: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長灘壩,原是自貢市最東邊的一個市鎮,緊貼瀘縣、江安,街臨沱江,坐落平陽,食店簇集,葷、素品種紛呈,抑揚頓挫的招徠顧客聲競相入耳。

清末民初之際,這裡曾經是一個繁華的水碼頭,經常有上千只“鬥載船”停泊。居民多系船民家屬。江安的大米多經這裡轉運,上溯內江,下漂瀘州。隨著造船業的發達,鐵匠鋪也林立街面,小鐵器製作的工藝高超,頗有名氣。從這裡外出的鐵匠,跡遍西南各省、區。鎮周平壩地帶,油菜、蔬菜、棉花等物產豐饒,給瀘州等地市場提供了不少日常生活用品。

“防區”時代,川、滇、黔的軍閥都把這裡視為一塊“肥肉”,相互爭搶,混戰經年,嚴重阻礙了本地經濟的發展。不少人為逃避拉丁派差,背井離鄉,一度造成十室九空的狀況。軍閥們為了阻止紅軍北上,曾在長江北岸的這一帶修築了密密麻麻的碉堡,並駐紮重軍防守。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而這鎮側山上的唐代建築裡崖寺,民國初年被改建為“悠遊宮”,殿宇巍峨,卒廓壯麗,每當日照琉璃房頂,折光熠熠,就連幾十裡外的通灘、海潮、石龍等地也為之炫目。宮內原擁有桂、梅等名貴稀特木本花上百種。這就是最初的一個來歷。

更詳細的說法, 民國18 年(1929 年),威遠縣“靜靈寺”慈善會來富順長灘鄉籌建“悠遊宮”。經與長灘鄉慈善會組織商定後,將廟址選擇在清朝後期由長灘鄉地方紳士及善男信女捐款修建的一座四合殿小廟“黑巖寺”。

民國20 年(1931 )動工將“黑巖寺”拆除,在其基礎之上擴建,至民國30 年(1941 ) 建成,歷時整十載。在這之前,據富順縣佛教分會統計,全縣有各種廟宇(不含悠遊宮)217庵,僧眾800餘人,廟產(指田土)2000 餘老石。這些廟宇除唐、宋時期修建一部分外,多數為明、清時期所建。“悠遊宮”也就成為了富順1949 年新中國成立前最後修建的一座多元化廟宇。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悠遊宮”坐落在長灘鄉(富順)與通灘鄉(瀘縣)交界處,地處沱江下游,距沱江四華里。寺廟座北向南,正面向長灘,距長灘場三華里,距通灘場九華里。廟宇的五分之四地屬長灘,五分之一地屬通灘。三面(左、右、正面)均被富地包圍。寺廟建在長約900 米的長方形山上,地形前低後高,後山高出周圍群山150米,廟宇的左、右、後三方都是懸巖峭璧。富瀘公路在右側的懸巖峭壁之下穿過,水、路交通兩便。嚴格意義來來說,富順佔了大頭。

不過解放前富順本來歸屬瀘州,只是後來改革區域劃分,分了家,分不了這份情誼。這個廟宇宮殿倒是成了一個見證。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據說從正面看寺廟,一眼能把約45度的從低到高的全是黃色琉璃瓦的宮殿式六大殿盡收眼底,十分壯觀。在全縣二百多座廟宇中,別具一格,絕無僅有。整個寺廟周圍築有紅牆,紅牆內的佔地面積為6853.6平方米,其中廟房建築面積為3300 平方米,比縣文廟佔地6318 平方米多535 平方米,比縣文廟房屋建築面積305 了平方米多243 平方米而成為全縣最大的寺廟。

修建“悠遊宮”的泥、木、石工,均從重慶請來,塑像技師是從川北聘來的。修建“悠遊宮”的經費是從成都、重慶、自貢等地的富商募揖的,共折銀元萬餘元。

“悠遊宮”由主體建築大山門、六大殿以及一樓二亭、大小廂房、寢所、廚房等附屬建築組成。全系宮殿式斗拱翹簷結構,房上是黃色琉璐瓦,屋脊上祥龍盤踞,寶頂直刺蒼誇,四角鰲尖挑起,龍頭昂首向上,下面紅漆立柱落地,彩龍盤繞,美不勝收。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悠遊宮”每年要辦兩次廟會;一是“春祈會”,每年的二月借觀音會辦七天,一是“秋報會”,每年的九月借王母會辦五天。最熱鬧的是秋報會,每到會期必“降套”。降鴦之夜,人山人海,通霄達且,無數善男債次,虔誠頂佛,祈求趨吉避凶。

“悠遊宮”建成後成為富順瀘縣之第五片區慈善分會,富順的祠德、長灘、飛龍,瀘縣的石豐、礦場、通灘等地的慈善機構裸成為它的下屬組織。

廟宇的主持人以慈善會的名義發起捐田獻土活動,捐得田土130 多老石和荒山一座為廟產,是當時全縣廟宇中擁有廟產最多者。

"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本文感謝龍周富老師提供圖片和相關參考

悠遊宮,對於八零九零後的瀘州人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對於老一輩的瀘州人來說,也不見的就如數家珍。但是它確實又是瀘州一座不可忽視的歷史遺蹟,關於它的過往和來歷眾說紛紜,由於後期沒有被重視,曾經為瀘縣三中和九中校址,後被徹底廢棄,今天知道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那麼為什麼今天江陽沽酒客要對它重新提及呢?因為這是逝去的老瀘州一段不可磨滅的歷史印記,現在就請大家跟隨江陽沽酒客的文字,去追憶這個川南三大宮之一的前塵往事。

悠遊宮,川南三大宮之一,位於沱江下游的瀘州通灘場(鎮)與自貢長灘場交界處,是始建於公元1931年~1941年間(待考)的區域內的著名宗教建築。主體建築由大山門、六大殿以及一樓二亭、大小廂房、寢所、廚房等附屬建築組成,一說由接引殿、關爺殿、孫子殿、大師殿四個殿,巒樓、觀音樓、王母樓三個樓閣組成,全系宮殿式斗拱翹簷結構,依山勢從低到高依次排列在長約九百米的方形山地上。氣勢宏大,建築優美。解放後,曾先後成為瀘縣三中、瀘州九中校舍使用,今已廢棄。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或許很多朋友會問,川南三大宮是一個什麼概念?它包含瀘州今天警校內的長庚宮,瀘州通灘鎮與自貢長灘場交界處的悠遊宮,和江安的丹稜(林)宮並稱為川南三大宮,名聲均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就已經頗具影響,而且各有來歷,其中長庚宮今天只殘存一道門牆,丹稜(林)宮則暫時無從考證,也只剩下一道門牆,而悠遊宮早就成了廢園,但是它又屬於三宮之首。

歷史的偶然有它必然的因素,不知道為什麼,據說三十年代建成的悠遊宮,卻無法在《瀘縣誌》尋覓到它的蹤跡,不見記載,可能性很多,但是一定有它不為人知的祕密。

今天我們很難進一步的考證它的來歷,但是從當地流傳的說法,大約可以總結成文留作參考的情況如下: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長灘壩,原是自貢市最東邊的一個市鎮,緊貼瀘縣、江安,街臨沱江,坐落平陽,食店簇集,葷、素品種紛呈,抑揚頓挫的招徠顧客聲競相入耳。

清末民初之際,這裡曾經是一個繁華的水碼頭,經常有上千只“鬥載船”停泊。居民多系船民家屬。江安的大米多經這裡轉運,上溯內江,下漂瀘州。隨著造船業的發達,鐵匠鋪也林立街面,小鐵器製作的工藝高超,頗有名氣。從這裡外出的鐵匠,跡遍西南各省、區。鎮周平壩地帶,油菜、蔬菜、棉花等物產豐饒,給瀘州等地市場提供了不少日常生活用品。

“防區”時代,川、滇、黔的軍閥都把這裡視為一塊“肥肉”,相互爭搶,混戰經年,嚴重阻礙了本地經濟的發展。不少人為逃避拉丁派差,背井離鄉,一度造成十室九空的狀況。軍閥們為了阻止紅軍北上,曾在長江北岸的這一帶修築了密密麻麻的碉堡,並駐紮重軍防守。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而這鎮側山上的唐代建築裡崖寺,民國初年被改建為“悠遊宮”,殿宇巍峨,卒廓壯麗,每當日照琉璃房頂,折光熠熠,就連幾十裡外的通灘、海潮、石龍等地也為之炫目。宮內原擁有桂、梅等名貴稀特木本花上百種。這就是最初的一個來歷。

更詳細的說法, 民國18 年(1929 年),威遠縣“靜靈寺”慈善會來富順長灘鄉籌建“悠遊宮”。經與長灘鄉慈善會組織商定後,將廟址選擇在清朝後期由長灘鄉地方紳士及善男信女捐款修建的一座四合殿小廟“黑巖寺”。

民國20 年(1931 )動工將“黑巖寺”拆除,在其基礎之上擴建,至民國30 年(1941 ) 建成,歷時整十載。在這之前,據富順縣佛教分會統計,全縣有各種廟宇(不含悠遊宮)217庵,僧眾800餘人,廟產(指田土)2000 餘老石。這些廟宇除唐、宋時期修建一部分外,多數為明、清時期所建。“悠遊宮”也就成為了富順1949 年新中國成立前最後修建的一座多元化廟宇。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悠遊宮”坐落在長灘鄉(富順)與通灘鄉(瀘縣)交界處,地處沱江下游,距沱江四華里。寺廟座北向南,正面向長灘,距長灘場三華里,距通灘場九華里。廟宇的五分之四地屬長灘,五分之一地屬通灘。三面(左、右、正面)均被富地包圍。寺廟建在長約900 米的長方形山上,地形前低後高,後山高出周圍群山150米,廟宇的左、右、後三方都是懸巖峭璧。富瀘公路在右側的懸巖峭壁之下穿過,水、路交通兩便。嚴格意義來來說,富順佔了大頭。

不過解放前富順本來歸屬瀘州,只是後來改革區域劃分,分了家,分不了這份情誼。這個廟宇宮殿倒是成了一個見證。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據說從正面看寺廟,一眼能把約45度的從低到高的全是黃色琉璃瓦的宮殿式六大殿盡收眼底,十分壯觀。在全縣二百多座廟宇中,別具一格,絕無僅有。整個寺廟周圍築有紅牆,紅牆內的佔地面積為6853.6平方米,其中廟房建築面積為3300 平方米,比縣文廟佔地6318 平方米多535 平方米,比縣文廟房屋建築面積305 了平方米多243 平方米而成為全縣最大的寺廟。

修建“悠遊宮”的泥、木、石工,均從重慶請來,塑像技師是從川北聘來的。修建“悠遊宮”的經費是從成都、重慶、自貢等地的富商募揖的,共折銀元萬餘元。

“悠遊宮”由主體建築大山門、六大殿以及一樓二亭、大小廂房、寢所、廚房等附屬建築組成。全系宮殿式斗拱翹簷結構,房上是黃色琉璐瓦,屋脊上祥龍盤踞,寶頂直刺蒼誇,四角鰲尖挑起,龍頭昂首向上,下面紅漆立柱落地,彩龍盤繞,美不勝收。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悠遊宮”每年要辦兩次廟會;一是“春祈會”,每年的二月借觀音會辦七天,一是“秋報會”,每年的九月借王母會辦五天。最熱鬧的是秋報會,每到會期必“降套”。降鴦之夜,人山人海,通霄達且,無數善男債次,虔誠頂佛,祈求趨吉避凶。

“悠遊宮”建成後成為富順瀘縣之第五片區慈善分會,富順的祠德、長灘、飛龍,瀘縣的石豐、礦場、通灘等地的慈善機構裸成為它的下屬組織。

廟宇的主持人以慈善會的名義發起捐田獻土活動,捐得田土130 多老石和荒山一座為廟產,是當時全縣廟宇中擁有廟產最多者。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瀘州龍周富老師曾經做個一番考證:”清朝太平天國時期,為防禦農民起義軍的進攻,當地地主老財在此修築了一座防禦型山寨,這就是悠遊宮的雛形。至清朝光緒年間,當地地主紳士及善男信女捐款於原址修建了黑巖寺(黑雲寺)。民國18年(1929年)在黑巖寺原址籌建悠遊宮,民國30年(1941年)建成。

解放後,這個地方改辦為醫治傷殘軍人康復醫院。50年代初瀘縣政府在此辦學,大山門上的“悠遊宮”三個大字變成了“瀘縣三中”,區劃調整後又由瀘州江陽區改建為“瀘州九中”,2001年左右完全廢棄。“

此外還有一種傳說,修築此宮初衷,是瀘州一世代紳商的隱私被一名叫"浪洲客"的麻衣術士道破,並卜告將有滅頂之災。於是,紳商誠惶誠恐,萬望術士指點迷津。術士獻計三策,其中輸萬貫不義之財築建道觀一策,坡紳商接受。故始建"悠遊宮",意在洗自己的深重罪孽。

"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本文感謝龍周富老師提供圖片和相關參考

悠遊宮,對於八零九零後的瀘州人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對於老一輩的瀘州人來說,也不見的就如數家珍。但是它確實又是瀘州一座不可忽視的歷史遺蹟,關於它的過往和來歷眾說紛紜,由於後期沒有被重視,曾經為瀘縣三中和九中校址,後被徹底廢棄,今天知道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那麼為什麼今天江陽沽酒客要對它重新提及呢?因為這是逝去的老瀘州一段不可磨滅的歷史印記,現在就請大家跟隨江陽沽酒客的文字,去追憶這個川南三大宮之一的前塵往事。

悠遊宮,川南三大宮之一,位於沱江下游的瀘州通灘場(鎮)與自貢長灘場交界處,是始建於公元1931年~1941年間(待考)的區域內的著名宗教建築。主體建築由大山門、六大殿以及一樓二亭、大小廂房、寢所、廚房等附屬建築組成,一說由接引殿、關爺殿、孫子殿、大師殿四個殿,巒樓、觀音樓、王母樓三個樓閣組成,全系宮殿式斗拱翹簷結構,依山勢從低到高依次排列在長約九百米的方形山地上。氣勢宏大,建築優美。解放後,曾先後成為瀘縣三中、瀘州九中校舍使用,今已廢棄。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或許很多朋友會問,川南三大宮是一個什麼概念?它包含瀘州今天警校內的長庚宮,瀘州通灘鎮與自貢長灘場交界處的悠遊宮,和江安的丹稜(林)宮並稱為川南三大宮,名聲均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就已經頗具影響,而且各有來歷,其中長庚宮今天只殘存一道門牆,丹稜(林)宮則暫時無從考證,也只剩下一道門牆,而悠遊宮早就成了廢園,但是它又屬於三宮之首。

歷史的偶然有它必然的因素,不知道為什麼,據說三十年代建成的悠遊宮,卻無法在《瀘縣誌》尋覓到它的蹤跡,不見記載,可能性很多,但是一定有它不為人知的祕密。

今天我們很難進一步的考證它的來歷,但是從當地流傳的說法,大約可以總結成文留作參考的情況如下: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長灘壩,原是自貢市最東邊的一個市鎮,緊貼瀘縣、江安,街臨沱江,坐落平陽,食店簇集,葷、素品種紛呈,抑揚頓挫的招徠顧客聲競相入耳。

清末民初之際,這裡曾經是一個繁華的水碼頭,經常有上千只“鬥載船”停泊。居民多系船民家屬。江安的大米多經這裡轉運,上溯內江,下漂瀘州。隨著造船業的發達,鐵匠鋪也林立街面,小鐵器製作的工藝高超,頗有名氣。從這裡外出的鐵匠,跡遍西南各省、區。鎮周平壩地帶,油菜、蔬菜、棉花等物產豐饒,給瀘州等地市場提供了不少日常生活用品。

“防區”時代,川、滇、黔的軍閥都把這裡視為一塊“肥肉”,相互爭搶,混戰經年,嚴重阻礙了本地經濟的發展。不少人為逃避拉丁派差,背井離鄉,一度造成十室九空的狀況。軍閥們為了阻止紅軍北上,曾在長江北岸的這一帶修築了密密麻麻的碉堡,並駐紮重軍防守。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而這鎮側山上的唐代建築裡崖寺,民國初年被改建為“悠遊宮”,殿宇巍峨,卒廓壯麗,每當日照琉璃房頂,折光熠熠,就連幾十裡外的通灘、海潮、石龍等地也為之炫目。宮內原擁有桂、梅等名貴稀特木本花上百種。這就是最初的一個來歷。

更詳細的說法, 民國18 年(1929 年),威遠縣“靜靈寺”慈善會來富順長灘鄉籌建“悠遊宮”。經與長灘鄉慈善會組織商定後,將廟址選擇在清朝後期由長灘鄉地方紳士及善男信女捐款修建的一座四合殿小廟“黑巖寺”。

民國20 年(1931 )動工將“黑巖寺”拆除,在其基礎之上擴建,至民國30 年(1941 ) 建成,歷時整十載。在這之前,據富順縣佛教分會統計,全縣有各種廟宇(不含悠遊宮)217庵,僧眾800餘人,廟產(指田土)2000 餘老石。這些廟宇除唐、宋時期修建一部分外,多數為明、清時期所建。“悠遊宮”也就成為了富順1949 年新中國成立前最後修建的一座多元化廟宇。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悠遊宮”坐落在長灘鄉(富順)與通灘鄉(瀘縣)交界處,地處沱江下游,距沱江四華里。寺廟座北向南,正面向長灘,距長灘場三華里,距通灘場九華里。廟宇的五分之四地屬長灘,五分之一地屬通灘。三面(左、右、正面)均被富地包圍。寺廟建在長約900 米的長方形山上,地形前低後高,後山高出周圍群山150米,廟宇的左、右、後三方都是懸巖峭璧。富瀘公路在右側的懸巖峭壁之下穿過,水、路交通兩便。嚴格意義來來說,富順佔了大頭。

不過解放前富順本來歸屬瀘州,只是後來改革區域劃分,分了家,分不了這份情誼。這個廟宇宮殿倒是成了一個見證。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據說從正面看寺廟,一眼能把約45度的從低到高的全是黃色琉璃瓦的宮殿式六大殿盡收眼底,十分壯觀。在全縣二百多座廟宇中,別具一格,絕無僅有。整個寺廟周圍築有紅牆,紅牆內的佔地面積為6853.6平方米,其中廟房建築面積為3300 平方米,比縣文廟佔地6318 平方米多535 平方米,比縣文廟房屋建築面積305 了平方米多243 平方米而成為全縣最大的寺廟。

修建“悠遊宮”的泥、木、石工,均從重慶請來,塑像技師是從川北聘來的。修建“悠遊宮”的經費是從成都、重慶、自貢等地的富商募揖的,共折銀元萬餘元。

“悠遊宮”由主體建築大山門、六大殿以及一樓二亭、大小廂房、寢所、廚房等附屬建築組成。全系宮殿式斗拱翹簷結構,房上是黃色琉璐瓦,屋脊上祥龍盤踞,寶頂直刺蒼誇,四角鰲尖挑起,龍頭昂首向上,下面紅漆立柱落地,彩龍盤繞,美不勝收。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悠遊宮”每年要辦兩次廟會;一是“春祈會”,每年的二月借觀音會辦七天,一是“秋報會”,每年的九月借王母會辦五天。最熱鬧的是秋報會,每到會期必“降套”。降鴦之夜,人山人海,通霄達且,無數善男債次,虔誠頂佛,祈求趨吉避凶。

“悠遊宮”建成後成為富順瀘縣之第五片區慈善分會,富順的祠德、長灘、飛龍,瀘縣的石豐、礦場、通灘等地的慈善機構裸成為它的下屬組織。

廟宇的主持人以慈善會的名義發起捐田獻土活動,捐得田土130 多老石和荒山一座為廟產,是當時全縣廟宇中擁有廟產最多者。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瀘州龍周富老師曾經做個一番考證:”清朝太平天國時期,為防禦農民起義軍的進攻,當地地主老財在此修築了一座防禦型山寨,這就是悠遊宮的雛形。至清朝光緒年間,當地地主紳士及善男信女捐款於原址修建了黑巖寺(黑雲寺)。民國18年(1929年)在黑巖寺原址籌建悠遊宮,民國30年(1941年)建成。

解放後,這個地方改辦為醫治傷殘軍人康復醫院。50年代初瀘縣政府在此辦學,大山門上的“悠遊宮”三個大字變成了“瀘縣三中”,區劃調整後又由瀘州江陽區改建為“瀘州九中”,2001年左右完全廢棄。“

此外還有一種傳說,修築此宮初衷,是瀘州一世代紳商的隱私被一名叫"浪洲客"的麻衣術士道破,並卜告將有滅頂之災。於是,紳商誠惶誠恐,萬望術士指點迷津。術士獻計三策,其中輸萬貫不義之財築建道觀一策,坡紳商接受。故始建"悠遊宮",意在洗自己的深重罪孽。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另外據說“悠遊宮”六大殿中供奉的神靈有大佛、孔子、關聖、濟公、觀音、王毋等,它體現了供奉神靈的多元化。與其它廟宇,如水神廟供奉憑爽、火神廟供奉祝融、禹王宮供奉禹王爺、天后宮供奉媽祖、南華宮供奉南華陸祖、川主廟供奉李冰、文廟供奉孔子的單一化不同,是以它取名為"悠遊宮"不受因供奉某一神靈而以神名定廟名的侷限。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從它供奉的多元化神靈看,是屬佛不屬道,因為它把道觀正宗供奉的太上老君、通天教主、太乙真人拒之廟外,一個也不請進。這表明了"悠遊宮"的建造與命名,頗獨具匠心、超凡脫俗。

"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本文感謝龍周富老師提供圖片和相關參考

悠遊宮,對於八零九零後的瀘州人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對於老一輩的瀘州人來說,也不見的就如數家珍。但是它確實又是瀘州一座不可忽視的歷史遺蹟,關於它的過往和來歷眾說紛紜,由於後期沒有被重視,曾經為瀘縣三中和九中校址,後被徹底廢棄,今天知道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那麼為什麼今天江陽沽酒客要對它重新提及呢?因為這是逝去的老瀘州一段不可磨滅的歷史印記,現在就請大家跟隨江陽沽酒客的文字,去追憶這個川南三大宮之一的前塵往事。

悠遊宮,川南三大宮之一,位於沱江下游的瀘州通灘場(鎮)與自貢長灘場交界處,是始建於公元1931年~1941年間(待考)的區域內的著名宗教建築。主體建築由大山門、六大殿以及一樓二亭、大小廂房、寢所、廚房等附屬建築組成,一說由接引殿、關爺殿、孫子殿、大師殿四個殿,巒樓、觀音樓、王母樓三個樓閣組成,全系宮殿式斗拱翹簷結構,依山勢從低到高依次排列在長約九百米的方形山地上。氣勢宏大,建築優美。解放後,曾先後成為瀘縣三中、瀘州九中校舍使用,今已廢棄。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或許很多朋友會問,川南三大宮是一個什麼概念?它包含瀘州今天警校內的長庚宮,瀘州通灘鎮與自貢長灘場交界處的悠遊宮,和江安的丹稜(林)宮並稱為川南三大宮,名聲均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就已經頗具影響,而且各有來歷,其中長庚宮今天只殘存一道門牆,丹稜(林)宮則暫時無從考證,也只剩下一道門牆,而悠遊宮早就成了廢園,但是它又屬於三宮之首。

歷史的偶然有它必然的因素,不知道為什麼,據說三十年代建成的悠遊宮,卻無法在《瀘縣誌》尋覓到它的蹤跡,不見記載,可能性很多,但是一定有它不為人知的祕密。

今天我們很難進一步的考證它的來歷,但是從當地流傳的說法,大約可以總結成文留作參考的情況如下: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長灘壩,原是自貢市最東邊的一個市鎮,緊貼瀘縣、江安,街臨沱江,坐落平陽,食店簇集,葷、素品種紛呈,抑揚頓挫的招徠顧客聲競相入耳。

清末民初之際,這裡曾經是一個繁華的水碼頭,經常有上千只“鬥載船”停泊。居民多系船民家屬。江安的大米多經這裡轉運,上溯內江,下漂瀘州。隨著造船業的發達,鐵匠鋪也林立街面,小鐵器製作的工藝高超,頗有名氣。從這裡外出的鐵匠,跡遍西南各省、區。鎮周平壩地帶,油菜、蔬菜、棉花等物產豐饒,給瀘州等地市場提供了不少日常生活用品。

“防區”時代,川、滇、黔的軍閥都把這裡視為一塊“肥肉”,相互爭搶,混戰經年,嚴重阻礙了本地經濟的發展。不少人為逃避拉丁派差,背井離鄉,一度造成十室九空的狀況。軍閥們為了阻止紅軍北上,曾在長江北岸的這一帶修築了密密麻麻的碉堡,並駐紮重軍防守。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而這鎮側山上的唐代建築裡崖寺,民國初年被改建為“悠遊宮”,殿宇巍峨,卒廓壯麗,每當日照琉璃房頂,折光熠熠,就連幾十裡外的通灘、海潮、石龍等地也為之炫目。宮內原擁有桂、梅等名貴稀特木本花上百種。這就是最初的一個來歷。

更詳細的說法, 民國18 年(1929 年),威遠縣“靜靈寺”慈善會來富順長灘鄉籌建“悠遊宮”。經與長灘鄉慈善會組織商定後,將廟址選擇在清朝後期由長灘鄉地方紳士及善男信女捐款修建的一座四合殿小廟“黑巖寺”。

民國20 年(1931 )動工將“黑巖寺”拆除,在其基礎之上擴建,至民國30 年(1941 ) 建成,歷時整十載。在這之前,據富順縣佛教分會統計,全縣有各種廟宇(不含悠遊宮)217庵,僧眾800餘人,廟產(指田土)2000 餘老石。這些廟宇除唐、宋時期修建一部分外,多數為明、清時期所建。“悠遊宮”也就成為了富順1949 年新中國成立前最後修建的一座多元化廟宇。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悠遊宮”坐落在長灘鄉(富順)與通灘鄉(瀘縣)交界處,地處沱江下游,距沱江四華里。寺廟座北向南,正面向長灘,距長灘場三華里,距通灘場九華里。廟宇的五分之四地屬長灘,五分之一地屬通灘。三面(左、右、正面)均被富地包圍。寺廟建在長約900 米的長方形山上,地形前低後高,後山高出周圍群山150米,廟宇的左、右、後三方都是懸巖峭璧。富瀘公路在右側的懸巖峭壁之下穿過,水、路交通兩便。嚴格意義來來說,富順佔了大頭。

不過解放前富順本來歸屬瀘州,只是後來改革區域劃分,分了家,分不了這份情誼。這個廟宇宮殿倒是成了一個見證。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據說從正面看寺廟,一眼能把約45度的從低到高的全是黃色琉璃瓦的宮殿式六大殿盡收眼底,十分壯觀。在全縣二百多座廟宇中,別具一格,絕無僅有。整個寺廟周圍築有紅牆,紅牆內的佔地面積為6853.6平方米,其中廟房建築面積為3300 平方米,比縣文廟佔地6318 平方米多535 平方米,比縣文廟房屋建築面積305 了平方米多243 平方米而成為全縣最大的寺廟。

修建“悠遊宮”的泥、木、石工,均從重慶請來,塑像技師是從川北聘來的。修建“悠遊宮”的經費是從成都、重慶、自貢等地的富商募揖的,共折銀元萬餘元。

“悠遊宮”由主體建築大山門、六大殿以及一樓二亭、大小廂房、寢所、廚房等附屬建築組成。全系宮殿式斗拱翹簷結構,房上是黃色琉璐瓦,屋脊上祥龍盤踞,寶頂直刺蒼誇,四角鰲尖挑起,龍頭昂首向上,下面紅漆立柱落地,彩龍盤繞,美不勝收。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悠遊宮”每年要辦兩次廟會;一是“春祈會”,每年的二月借觀音會辦七天,一是“秋報會”,每年的九月借王母會辦五天。最熱鬧的是秋報會,每到會期必“降套”。降鴦之夜,人山人海,通霄達且,無數善男債次,虔誠頂佛,祈求趨吉避凶。

“悠遊宮”建成後成為富順瀘縣之第五片區慈善分會,富順的祠德、長灘、飛龍,瀘縣的石豐、礦場、通灘等地的慈善機構裸成為它的下屬組織。

廟宇的主持人以慈善會的名義發起捐田獻土活動,捐得田土130 多老石和荒山一座為廟產,是當時全縣廟宇中擁有廟產最多者。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瀘州龍周富老師曾經做個一番考證:”清朝太平天國時期,為防禦農民起義軍的進攻,當地地主老財在此修築了一座防禦型山寨,這就是悠遊宮的雛形。至清朝光緒年間,當地地主紳士及善男信女捐款於原址修建了黑巖寺(黑雲寺)。民國18年(1929年)在黑巖寺原址籌建悠遊宮,民國30年(1941年)建成。

解放後,這個地方改辦為醫治傷殘軍人康復醫院。50年代初瀘縣政府在此辦學,大山門上的“悠遊宮”三個大字變成了“瀘縣三中”,區劃調整後又由瀘州江陽區改建為“瀘州九中”,2001年左右完全廢棄。“

此外還有一種傳說,修築此宮初衷,是瀘州一世代紳商的隱私被一名叫"浪洲客"的麻衣術士道破,並卜告將有滅頂之災。於是,紳商誠惶誠恐,萬望術士指點迷津。術士獻計三策,其中輸萬貫不義之財築建道觀一策,坡紳商接受。故始建"悠遊宮",意在洗自己的深重罪孽。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另外據說“悠遊宮”六大殿中供奉的神靈有大佛、孔子、關聖、濟公、觀音、王毋等,它體現了供奉神靈的多元化。與其它廟宇,如水神廟供奉憑爽、火神廟供奉祝融、禹王宮供奉禹王爺、天后宮供奉媽祖、南華宮供奉南華陸祖、川主廟供奉李冰、文廟供奉孔子的單一化不同,是以它取名為"悠遊宮"不受因供奉某一神靈而以神名定廟名的侷限。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從它供奉的多元化神靈看,是屬佛不屬道,因為它把道觀正宗供奉的太上老君、通天教主、太乙真人拒之廟外,一個也不請進。這表明了"悠遊宮"的建造與命名,頗獨具匠心、超凡脫俗。

川南三大宮之一的悠遊宮,隱藏在瀘州富順交界處,來歷至今是謎

今天我們能知道的就是這些,而很多年也沒有幾個人去悠遊宮瞻仰了,因為多年的廢棄,那裡早就不聚人氣,估計除了當地人,外來的要尋覓頗費功夫,而且也很難導航定位,江陽沽酒客看了瀘州龍老師等人的研究,決定今年抽時間去探訪一番,若是它還有遺存,一定給各位拍下視頻分享,這些瀘州的過往,真不希望就此被淹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