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羅密歐”同樣是愛情悲劇,卻藏著中西不同的愛情觀

莎士比亞說:“愛比殺人重罪更難隱藏,愛情的黑夜有中午的陽光。”

“愛情”一直是古往今來無數作者最喜歡歌頌的主題之一!因此圍繞愛這個主題也產生了數不盡的悽美故事,中國的《梁山伯與祝英臺》與西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便是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

就像大家所熟知的,這兩個愛情故事都是以悲劇結尾:梁山伯與祝英臺最後在墳裡化作了兩隻蝴蝶,因此有了後世那首宛轉悠揚的名曲《梁祝》;羅密歐與朱麗葉雙雙殉情,悽美決絕的結局,讓這部劇成為了莎翁舞臺劇中經久不衰的保留曲目。

“梁祝”、“羅密歐”同樣是愛情悲劇,卻藏著中西不同的愛情觀

《梁山伯與祝英臺》和《羅密歐與朱麗葉》

但細研究之下,同樣是愛情悲劇我們卻能在其中看出中西方截然不同的愛情觀:一個隱忍,一個奔放;一個顧慮重重,一個無所顧忌,這兩種有著天壤之別的行為模式背後,隱藏著兩種截然不同的社會文化。

“隱忍猶豫”與“熱情直接”

《梁祝》中,女扮男裝的祝英臺愛上了同學梁山伯,畢業時她約梁山伯:“二個月內, 可來見訪。”並準備等他來時表露身份,讓他向自己的兄長提親,但因家庭自卑的梁山伯,半年都沒來赴約!

在他終於鼓起勇氣過來時,英臺早已許給他人,“自恨來遲, 懊悔不迭”的梁山伯選擇了隱忍,最後“相思之病,奄奄不起, 至歲底身亡”......

古人受儒家思想的制約,在對待“愛情”的態度上有著一種不可言說的壓抑和猶豫。

“梁祝”、“羅密歐”同樣是愛情悲劇,卻藏著中西不同的愛情觀

《梁山伯與祝英臺》

比如說讓所有人都感到痛心的“寶黛之戀”,黛玉彌留之際正是寶玉拜堂之時;在《白蛇傳》中即使是白素貞如何對許仙全心付出,當法海出現時許仙還是忍不住動搖,與法海一起出家,這才有了後面白素貞一怒之下的“水漫金山”;在“十娘怒沉百寶箱”中,李甲不顧杜十娘對他的真心,把她賣給富商孫富,真心錯付的杜十娘絕望之下選擇了玉石俱焚......

我們雖然一直都在歌頌愛情,但從這些大多以悲劇結尾的愛情故事中,可以看出在潛意識裡我們是不相信愛情的!

傳統中所說的“愛情”大多是指“婚姻”,有句話說“兩個人的結合實際上是兩個家庭的結合”,這就註定了我們講的“愛情”不會獨立存在,這之中夾雜了太多的經濟、利益、地位等等複雜的因素,所以追求愛情的過程中就多了許多的猶豫和柔弱之感......

“梁祝”、“羅密歐”同樣是愛情悲劇,卻藏著中西不同的愛情觀

《紅樓夢》

而在西方社會中,愛情來的更為直接和熱烈:羅密歐與朱麗葉在凱普萊特家的宴會上一見鍾情,夜晚羅密歐便翻牆跳進朱麗葉家,冒著被她家人發現的危險在窗前互訴衷腸。確認對方的心意後便直接找到神父為他們主持婚禮。在被捲入家族紛爭後,他們毅然選擇了以死來化解家族間的世仇!

這種決絕和勇氣在其他的故事中也很常見,比如說《茶花女》中,阿爾芒為了瑪格麗特放棄了父親為他安排好的大好前程;《復活》中聶赫留朵夫為瑪絲洛娃變賣了所有家產;《安東尼與克麗奧佩特拉》中,安東尼為了愛情毅然決然的捨棄了江山!

雖然他們的許多愛情故事也是以悲劇結束,但他們追求愛情的堅決和不屈一直燃燒著。即使是最後沒能在一起,他們對愛情也是堅信不疑並勇敢爭取的,所以在西方的童話中才有了那個一成不變的結尾:王子與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梁祝”、“羅密歐”同樣是愛情悲劇,卻藏著中西不同的愛情觀

《茶花女》

“才子佳人”與“英雄美人”

在中西方的愛情觀中,除了對待愛情的態度不同,女性中意的“白馬王子”類型也有著很大的區別。

在中國傳統的愛情故事中,“佳人”往往喜歡的是“才子”。無論是《梁祝》中的梁山伯,還是《西廂記》中的張生,又或者是《聊齋志異》中的各色有豔遇的男主,無一例外都是“書生才子”的身份。

而在古代“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加上“文官”主政現象的存在,使“讀書人”在一般人眼裡都高人一等,拋開文人心思細膩更懂柔情這一點之外,選擇一個讀書人至少是投資了一隻潛力股,這種觀念依然影響著現在的我們,大多數女性對文質彬彬、有才華的男性有著天然好感。

“梁祝”、“羅密歐”同樣是愛情悲劇,卻藏著中西不同的愛情觀

東西方審美差別

而西方主流審美中,“美人”喜歡的差不多都是“英雄”。比如說特洛伊戰爭的開端是為了贏得美人的青睞、北歐神話中女武神布倫希爾德愛著的是“屠龍英雄”齊格魯德。

這種個人英雄主義色彩極重的審美在電影中體顯的更為突出:比如說《勇敢的心》,還有一系列的超級英雄系列,無一例外都是這種類型,即使是相對於偏俊秀型的羅密歐,都是會提著劍為朋友報仇的主兒!

這裡要順帶說一下西方的“決鬥”傳統。決鬥剛開始只是為了解決司法上的問題,最早出現在德國的《勃墾第法》。因為當時的司法程序還很簡單,當法官無法判定到底誰對誰錯時,雙方就會被告知下次開庭“帶著你的劍來......”

後來發展到民眾私下也會用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並且盛極一時。《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羅密歐就是因為與朱麗葉的表哥決鬥致其死亡,這才發展出後面的劇情。所以當時整個西方民風偏彪悍,這也就造成了女性對武力強大者天生的崇拜。

“梁祝”、“羅密歐”同樣是愛情悲劇,卻藏著中西不同的愛情觀

不同行為模式後的社會文化

以上中西方對待愛情,無論態度的不同還是審美的不同,都來源於背後所處社會文化的不同。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幾千年的歷史使人們的愛情觀也烙上了不可磨滅的文化印記。我國古代的婚姻制度受儒家思想的影響,講究的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自由戀愛、私定終身都是“不合體統”的,甚至會被懲罰。

只有門當戶對、安心在家相夫教子才是被人們接受的婚姻常態。宋朝時期“程朱理學”開始興起,更是提出了“存天理,滅人慾”這樣違揹人性的政策,從一而終、貞節牌坊這樣的東西被立為標杆,整個社會都在壓抑個性,更別提一直就不被考慮在內的“愛情”!

在這種“高壓”下,愛情這種“非常態”的東西根本沒有生長的土壤,即使是反抗也是帶著文化烙印的反抗,瞻前顧後,反抗得了家庭也反抗不過封建制度!

所以即使是像“牛郎織女”這類看似圓滿的愛情故事中,他們最後也只能屈從於王母娘娘,每年才能見一面。

“梁祝”、“羅密歐”同樣是愛情悲劇,卻藏著中西不同的愛情觀

《牛郎織女》

《湯陰縣誌》中記載著岳飛第二任妻子李娃,不僅幫岳飛照顧內院,還能協助他管理軍事:

“部下軍事有謀叛者,李夫人廉得之,不以言,一日會諸將於門,立命捕斬叛者,一軍肅然。”

夫妻感情非常深厚,但就是這麼德才兼備的女子,被後人稱道的卻是她對婆婆的“孝道”:

李娃在遺言中說道:“死後葬廬山,陪伴岳母姚太夫人”......

為此,宋孝宗還專門賜了她“楚國夫人”的名號。一個女人最在意的,不是與自己的丈夫在一起,而是時刻謹記孝敬公婆來彰顯自己的“孝道”。

我們無意評判她的選擇,只是感慨儒家文化影響之深!即使是現在,這樣本末倒置的家庭關係,在中國家庭中比比皆是。

“梁祝”、“羅密歐”同樣是愛情悲劇,卻藏著中西不同的愛情觀

《精忠岳飛》李娃劇照

而西方社會雖然也經歷了封建思想的禁錮,但相對來說他們的歷史比較短,所受影響並沒有中國般根深蒂固,加之經歷了轟轟烈烈的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倡導的是男女平等、愛情至上!新思想順應形勢迅速被人們接受,並發展成為我們現在看到的西方更為開放和熱情的愛情觀。

與中國傳統女性依附於男性的形式相比,西方自由開放的思想使女性的人格也更為獨立和完整,這樣的前提也孕育了更多敢愛敢恨,更為純粹的愛情。

不一樣的文化,相同的期盼

愛情是文學作品中永恆的題材,就算不去探討它更深層面上的意義,我們也會承認這一點,只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歷過愛情的甜蜜與苦痛!

也正因為它這樣奇妙的感覺,使它成為無數文人創作的來源,也成為整個人類為數不多共同的期盼之一。所以,即使是在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愛情作品中,每個人也都能從中找到共鳴,為書中人物的遭遇淚流滿面、感動唏噓,它的美好是沒有任何事物可以代替的。

現如今,我們這一代人的愛情觀既有著西方開放的愛情觀,但又帶著不可磨滅的中華傳統文化的印記,思想更多元化的我們體驗到的美好便會更多,也更有機會找尋到屬於自己“最好的愛情”!

但無論這段愛情是一段還是一生,都希望你可以記得高曉鬆說的那句:最好的愛情,是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參考資料:

  • 《以跨文化交際理論中價值系統分析對比中西方愛情觀和婚姻觀》樑敏儀
  • 《東西方文化對人與神的愛情觀》邵明偉
  • 《中國人的情與愛》武志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