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滅亡是因為蠻族入侵?不,讓它滅亡的主因是氣候和瘟疫'

"

公元400年的年初,位於意大利半島上的一座城市,迎來了它所在帝國的皇帝,還有它的執政官。

為了歡迎皇帝和執政官的到來,這座城市的人民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

一位名為克勞迪安的詩人,當時被這座城市的壯美和人民的熱情所感染,在他的詩歌中,無法按捺住對這座城市的讚美:

“從微小的起點,延伸至兩極,從一個無名小城,拓展自己的權勢直至與太陽的光輝同在。”

這並不是詩人的謬讚,這座城市,當得起這樣的歌頌。

因為它的名字叫羅馬。

而從它發展起來的帝國叫羅馬帝國。

作為一個與漢帝國齊名的大帝國,羅馬帝國不僅有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帝國疆域,還有延續上千年的帝國壽命,在這樣巨大的空間和時間維度上,羅馬帝國締造了太多的輝煌,被當世人和後世人讚頌。

正如一句諺語所言,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羅馬帝國的輝煌如此,滅亡也是如此。

關於羅馬帝國為什麼滅亡,已經有大量的學者指出了多種不同原因,有人說帝位傳承製度不穩,有人說帝國的奴隸制度不適應社會發展,有人說持續的戰爭和貴族消費引發了經濟危機,還有最為人所知的原因,蠻族人的入侵。

總之,羅馬帝國政治、經濟、軍事上都有導致滅亡的原因。

不過美國俄克拉何馬大學的教授凱爾·哈珀,在其著作《羅馬的命運》一書中,給出了更令人耳目一新的觀點:

羅馬帝國的滅亡是由多種原因導致的,相對於所謂的皇帝、奴隸、蠻族等廣為人知的“人為因素”,氣候變遷和疾病瘟疫,這些“非人為因素”的自然力量,才是造成羅馬帝國滅亡的決定性原因。

作為俄克拉何馬大學的學士、哈佛大學的碩士和博士,凱爾·哈珀研究的領域主要是橫跨羅馬帝國和中世紀早期的社會和經濟史,他的另一部作品《晚期羅馬世界的奴隸制,公元275—425年》曾經被美國曆史協會獎勵。

不過在這本書裡,除了社會和經濟史料,凱爾·哈珀還參考了大量自然科學資料,利用最前沿的基因科學、氣候科學和疾病科學,勾勒出自然力量在羅馬帝國滅亡中的角色。

"

公元400年的年初,位於意大利半島上的一座城市,迎來了它所在帝國的皇帝,還有它的執政官。

為了歡迎皇帝和執政官的到來,這座城市的人民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

一位名為克勞迪安的詩人,當時被這座城市的壯美和人民的熱情所感染,在他的詩歌中,無法按捺住對這座城市的讚美:

“從微小的起點,延伸至兩極,從一個無名小城,拓展自己的權勢直至與太陽的光輝同在。”

這並不是詩人的謬讚,這座城市,當得起這樣的歌頌。

因為它的名字叫羅馬。

而從它發展起來的帝國叫羅馬帝國。

作為一個與漢帝國齊名的大帝國,羅馬帝國不僅有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帝國疆域,還有延續上千年的帝國壽命,在這樣巨大的空間和時間維度上,羅馬帝國締造了太多的輝煌,被當世人和後世人讚頌。

正如一句諺語所言,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羅馬帝國的輝煌如此,滅亡也是如此。

關於羅馬帝國為什麼滅亡,已經有大量的學者指出了多種不同原因,有人說帝位傳承製度不穩,有人說帝國的奴隸制度不適應社會發展,有人說持續的戰爭和貴族消費引發了經濟危機,還有最為人所知的原因,蠻族人的入侵。

總之,羅馬帝國政治、經濟、軍事上都有導致滅亡的原因。

不過美國俄克拉何馬大學的教授凱爾·哈珀,在其著作《羅馬的命運》一書中,給出了更令人耳目一新的觀點:

羅馬帝國的滅亡是由多種原因導致的,相對於所謂的皇帝、奴隸、蠻族等廣為人知的“人為因素”,氣候變遷和疾病瘟疫,這些“非人為因素”的自然力量,才是造成羅馬帝國滅亡的決定性原因。

作為俄克拉何馬大學的學士、哈佛大學的碩士和博士,凱爾·哈珀研究的領域主要是橫跨羅馬帝國和中世紀早期的社會和經濟史,他的另一部作品《晚期羅馬世界的奴隸制,公元275—425年》曾經被美國曆史協會獎勵。

不過在這本書裡,除了社會和經濟史料,凱爾·哈珀還參考了大量自然科學資料,利用最前沿的基因科學、氣候科學和疾病科學,勾勒出自然力量在羅馬帝國滅亡中的角色。

羅馬帝國滅亡是因為蠻族入侵?不,讓它滅亡的主因是氣候和瘟疫

《羅馬的命運》

正如這本書的副標題——“氣候、疾病和帝國的終結”所言,氣候和疾病,是影響帝國命運的主導因素,但帝國並不是迅速崩潰,那不是一個偉大帝國所該有的命運

凱爾·哈珀在書中說:

“羅馬帝國的終結,並不是一個連續的衰落,最終導致無可避免的毀滅過程,而是一個漫長的,迂迴曲折,充滿偶然的故事。

在這個故事裡,一個有韌性的政治結構對自身進行維護和重組,直到帝國開始解體,首先在西部,然後在東部。”

經歷如此動盪波折的命運,羅馬已經竭盡全力。

正確研究歷史的前提:不能忽視自然力量

人們在研究某個朝代王朝時,總會從人的因素去分析興盛和滅亡的原因。

凱爾·哈珀認為,這樣做固然不錯,但還遠遠不夠。

我們所謂的歷史,從整體上來看,只是地球系統的副產品。而地球這個系統,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地球的物理和生物系統,是在不斷變化的。

假如各國的歷史是一個棋盤,帝王將相是棋盤上的棋子,棋盤的變化,影響了棋子的命運,棋子的命運,也改變了棋盤的結局。

那要是棋盤外的一種力量,直接掀翻了棋盤呢?

不可預知的大自然,就有這種棋盤外的力量,它可以讓棋盤傾斜,改變棋子命運,棋盤結局,甚至直接掀翻它。

就像地球的氣候系統發生變化,地球上的任何一個帝國,都不會逃出它的影響

以前可能是因為條件所限,讓歷史學者對自然這種力量認識不夠。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自然檔案”產生,通過基因科學、氣候科學和疾病科學,可以逐漸還原當時歷史所處的自然環境。

火山爆發、太陽週期、不穩定的氣候以及致命的病毒和細菌,每一個都可能是改變歷史不可預測的非人力量。

正視這種不可忽視的自然力量,是正確研究歷史的前提。

"

公元400年的年初,位於意大利半島上的一座城市,迎來了它所在帝國的皇帝,還有它的執政官。

為了歡迎皇帝和執政官的到來,這座城市的人民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

一位名為克勞迪安的詩人,當時被這座城市的壯美和人民的熱情所感染,在他的詩歌中,無法按捺住對這座城市的讚美:

“從微小的起點,延伸至兩極,從一個無名小城,拓展自己的權勢直至與太陽的光輝同在。”

這並不是詩人的謬讚,這座城市,當得起這樣的歌頌。

因為它的名字叫羅馬。

而從它發展起來的帝國叫羅馬帝國。

作為一個與漢帝國齊名的大帝國,羅馬帝國不僅有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帝國疆域,還有延續上千年的帝國壽命,在這樣巨大的空間和時間維度上,羅馬帝國締造了太多的輝煌,被當世人和後世人讚頌。

正如一句諺語所言,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羅馬帝國的輝煌如此,滅亡也是如此。

關於羅馬帝國為什麼滅亡,已經有大量的學者指出了多種不同原因,有人說帝位傳承製度不穩,有人說帝國的奴隸制度不適應社會發展,有人說持續的戰爭和貴族消費引發了經濟危機,還有最為人所知的原因,蠻族人的入侵。

總之,羅馬帝國政治、經濟、軍事上都有導致滅亡的原因。

不過美國俄克拉何馬大學的教授凱爾·哈珀,在其著作《羅馬的命運》一書中,給出了更令人耳目一新的觀點:

羅馬帝國的滅亡是由多種原因導致的,相對於所謂的皇帝、奴隸、蠻族等廣為人知的“人為因素”,氣候變遷和疾病瘟疫,這些“非人為因素”的自然力量,才是造成羅馬帝國滅亡的決定性原因。

作為俄克拉何馬大學的學士、哈佛大學的碩士和博士,凱爾·哈珀研究的領域主要是橫跨羅馬帝國和中世紀早期的社會和經濟史,他的另一部作品《晚期羅馬世界的奴隸制,公元275—425年》曾經被美國曆史協會獎勵。

不過在這本書裡,除了社會和經濟史料,凱爾·哈珀還參考了大量自然科學資料,利用最前沿的基因科學、氣候科學和疾病科學,勾勒出自然力量在羅馬帝國滅亡中的角色。

羅馬帝國滅亡是因為蠻族入侵?不,讓它滅亡的主因是氣候和瘟疫

《羅馬的命運》

正如這本書的副標題——“氣候、疾病和帝國的終結”所言,氣候和疾病,是影響帝國命運的主導因素,但帝國並不是迅速崩潰,那不是一個偉大帝國所該有的命運

凱爾·哈珀在書中說:

“羅馬帝國的終結,並不是一個連續的衰落,最終導致無可避免的毀滅過程,而是一個漫長的,迂迴曲折,充滿偶然的故事。

在這個故事裡,一個有韌性的政治結構對自身進行維護和重組,直到帝國開始解體,首先在西部,然後在東部。”

經歷如此動盪波折的命運,羅馬已經竭盡全力。

正確研究歷史的前提:不能忽視自然力量

人們在研究某個朝代王朝時,總會從人的因素去分析興盛和滅亡的原因。

凱爾·哈珀認為,這樣做固然不錯,但還遠遠不夠。

我們所謂的歷史,從整體上來看,只是地球系統的副產品。而地球這個系統,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地球的物理和生物系統,是在不斷變化的。

假如各國的歷史是一個棋盤,帝王將相是棋盤上的棋子,棋盤的變化,影響了棋子的命運,棋子的命運,也改變了棋盤的結局。

那要是棋盤外的一種力量,直接掀翻了棋盤呢?

不可預知的大自然,就有這種棋盤外的力量,它可以讓棋盤傾斜,改變棋子命運,棋盤結局,甚至直接掀翻它。

就像地球的氣候系統發生變化,地球上的任何一個帝國,都不會逃出它的影響

以前可能是因為條件所限,讓歷史學者對自然這種力量認識不夠。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自然檔案”產生,通過基因科學、氣候科學和疾病科學,可以逐漸還原當時歷史所處的自然環境。

火山爆發、太陽週期、不穩定的氣候以及致命的病毒和細菌,每一個都可能是改變歷史不可預測的非人力量。

正視這種不可忽視的自然力量,是正確研究歷史的前提。

羅馬帝國滅亡是因為蠻族入侵?不,讓它滅亡的主因是氣候和瘟疫

地球

自然的勝利:永恆的帝國

由於沉迷於它的強大和繁榮,人們稱羅馬帝國為永恆的帝國,羅馬也被稱為永恆之城。

可是再強大的帝國,也是從一個小城崛起的。

羅馬帝國的歷史,分為王政、共和國、帝國三個階段。

王政的歷史太過久遠,難以考證,共和國時期的羅馬軍團,開始崛起,他們用鐵和血掃滅了一個又一個對手,終於在奧古斯都時,建立了自己的帝國。

羅馬人這時已經可以驕傲的,把地中海稱為“我們的海”了。

在奧古斯都去世後的150年裡,羅馬帝國完成了向外擴張的同時,也開啟了自己的全盛時期。

人口迅速增長,甚至達到近7500萬;貿易迅速發展,環地中海,甚至穿越了印度洋,都有貿易航線,四通八達的陸、海路航線不斷的穿梭著;大的城市也不斷湧現,整個帝國全境甚至超過一千座城市;社會財富不斷增加,人們在不斷的消費,光羅馬城每年就消耗1.5億升葡萄酒。

這樣的盛世繁榮,在英國史學家愛德華·吉本的經典作品《羅馬帝國衰亡史》中,被譽為“人類最幸福的時代”,基本上與他所謂的“五賢帝”執政期間相符。

凱爾·哈珀則認為,羅馬帝國能夠獲得這段“最幸福的時代”,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這個時期羅馬的優良氣候。

"

公元400年的年初,位於意大利半島上的一座城市,迎來了它所在帝國的皇帝,還有它的執政官。

為了歡迎皇帝和執政官的到來,這座城市的人民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

一位名為克勞迪安的詩人,當時被這座城市的壯美和人民的熱情所感染,在他的詩歌中,無法按捺住對這座城市的讚美:

“從微小的起點,延伸至兩極,從一個無名小城,拓展自己的權勢直至與太陽的光輝同在。”

這並不是詩人的謬讚,這座城市,當得起這樣的歌頌。

因為它的名字叫羅馬。

而從它發展起來的帝國叫羅馬帝國。

作為一個與漢帝國齊名的大帝國,羅馬帝國不僅有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帝國疆域,還有延續上千年的帝國壽命,在這樣巨大的空間和時間維度上,羅馬帝國締造了太多的輝煌,被當世人和後世人讚頌。

正如一句諺語所言,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羅馬帝國的輝煌如此,滅亡也是如此。

關於羅馬帝國為什麼滅亡,已經有大量的學者指出了多種不同原因,有人說帝位傳承製度不穩,有人說帝國的奴隸制度不適應社會發展,有人說持續的戰爭和貴族消費引發了經濟危機,還有最為人所知的原因,蠻族人的入侵。

總之,羅馬帝國政治、經濟、軍事上都有導致滅亡的原因。

不過美國俄克拉何馬大學的教授凱爾·哈珀,在其著作《羅馬的命運》一書中,給出了更令人耳目一新的觀點:

羅馬帝國的滅亡是由多種原因導致的,相對於所謂的皇帝、奴隸、蠻族等廣為人知的“人為因素”,氣候變遷和疾病瘟疫,這些“非人為因素”的自然力量,才是造成羅馬帝國滅亡的決定性原因。

作為俄克拉何馬大學的學士、哈佛大學的碩士和博士,凱爾·哈珀研究的領域主要是橫跨羅馬帝國和中世紀早期的社會和經濟史,他的另一部作品《晚期羅馬世界的奴隸制,公元275—425年》曾經被美國曆史協會獎勵。

不過在這本書裡,除了社會和經濟史料,凱爾·哈珀還參考了大量自然科學資料,利用最前沿的基因科學、氣候科學和疾病科學,勾勒出自然力量在羅馬帝國滅亡中的角色。

羅馬帝國滅亡是因為蠻族入侵?不,讓它滅亡的主因是氣候和瘟疫

《羅馬的命運》

正如這本書的副標題——“氣候、疾病和帝國的終結”所言,氣候和疾病,是影響帝國命運的主導因素,但帝國並不是迅速崩潰,那不是一個偉大帝國所該有的命運

凱爾·哈珀在書中說:

“羅馬帝國的終結,並不是一個連續的衰落,最終導致無可避免的毀滅過程,而是一個漫長的,迂迴曲折,充滿偶然的故事。

在這個故事裡,一個有韌性的政治結構對自身進行維護和重組,直到帝國開始解體,首先在西部,然後在東部。”

經歷如此動盪波折的命運,羅馬已經竭盡全力。

正確研究歷史的前提:不能忽視自然力量

人們在研究某個朝代王朝時,總會從人的因素去分析興盛和滅亡的原因。

凱爾·哈珀認為,這樣做固然不錯,但還遠遠不夠。

我們所謂的歷史,從整體上來看,只是地球系統的副產品。而地球這個系統,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地球的物理和生物系統,是在不斷變化的。

假如各國的歷史是一個棋盤,帝王將相是棋盤上的棋子,棋盤的變化,影響了棋子的命運,棋子的命運,也改變了棋盤的結局。

那要是棋盤外的一種力量,直接掀翻了棋盤呢?

不可預知的大自然,就有這種棋盤外的力量,它可以讓棋盤傾斜,改變棋子命運,棋盤結局,甚至直接掀翻它。

就像地球的氣候系統發生變化,地球上的任何一個帝國,都不會逃出它的影響

以前可能是因為條件所限,讓歷史學者對自然這種力量認識不夠。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自然檔案”產生,通過基因科學、氣候科學和疾病科學,可以逐漸還原當時歷史所處的自然環境。

火山爆發、太陽週期、不穩定的氣候以及致命的病毒和細菌,每一個都可能是改變歷史不可預測的非人力量。

正視這種不可忽視的自然力量,是正確研究歷史的前提。

羅馬帝國滅亡是因為蠻族入侵?不,讓它滅亡的主因是氣候和瘟疫

地球

自然的勝利:永恆的帝國

由於沉迷於它的強大和繁榮,人們稱羅馬帝國為永恆的帝國,羅馬也被稱為永恆之城。

可是再強大的帝國,也是從一個小城崛起的。

羅馬帝國的歷史,分為王政、共和國、帝國三個階段。

王政的歷史太過久遠,難以考證,共和國時期的羅馬軍團,開始崛起,他們用鐵和血掃滅了一個又一個對手,終於在奧古斯都時,建立了自己的帝國。

羅馬人這時已經可以驕傲的,把地中海稱為“我們的海”了。

在奧古斯都去世後的150年裡,羅馬帝國完成了向外擴張的同時,也開啟了自己的全盛時期。

人口迅速增長,甚至達到近7500萬;貿易迅速發展,環地中海,甚至穿越了印度洋,都有貿易航線,四通八達的陸、海路航線不斷的穿梭著;大的城市也不斷湧現,整個帝國全境甚至超過一千座城市;社會財富不斷增加,人們在不斷的消費,光羅馬城每年就消耗1.5億升葡萄酒。

這樣的盛世繁榮,在英國史學家愛德華·吉本的經典作品《羅馬帝國衰亡史》中,被譽為“人類最幸福的時代”,基本上與他所謂的“五賢帝”執政期間相符。

凱爾·哈珀則認為,羅馬帝國能夠獲得這段“最幸福的時代”,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這個時期羅馬的優良氣候。

羅馬帝國滅亡是因為蠻族入侵?不,讓它滅亡的主因是氣候和瘟疫

羅馬帝國全盛時期

根據現在的氣候科學技術和遺留的自然遺蹟,可以推測出,當時的羅馬帝國氣候,不管是太陽光照,還是溫度、火山活動、降水,都處於一個十分有利的氣候最優期。

不僅風調雨順,甚至旱災和水災都很少,這就對帝國的農業種植和土地開墾起到一個催化劑的作用。

難怪羅馬帝國能夠迅速崛起,並且發展的如此繁榮。

所謂永恆的帝國,很大部分也是自然的勝利。

不過福禍相依,能夠給你帶來榮光的,自然也能讓你滅亡。

羅馬帝國的崛起受益於自然的力量,滅亡也“受益”於自然力量。

瘟疫的侵襲:比戰爭收割人頭還鋒利的鐮刀

盛極而衰,再強大的帝國也難逃自然的法則。

只是不是敗於強大的外敵入侵,首先給了羅馬帝國致命一擊的,而是小小的病菌。

帝國的城市雖然繁榮,但城市的衛生系統實在是非常混亂。

垃圾處理系統,更像是一個排水的洞窟,家庭廁所也不與汙水管道相連接,私人廁所通常就建立在廚房旁邊。

僅羅馬這一個城市,每天就有10萬多磅的人類排洩物,在這樣的衛生處理系統中被“笨拙而又不徹底”的清理,這樣的環境,給了蚊蟲和病菌孳生的自然溫床。

每年的夏末秋初,都是羅馬城人數死亡的高發期,就因為這種環境產生下的細菌性痢疾和傷寒。

連帝國的首都羅馬城都是如此,其他城市的衛生系統,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

公元400年的年初,位於意大利半島上的一座城市,迎來了它所在帝國的皇帝,還有它的執政官。

為了歡迎皇帝和執政官的到來,這座城市的人民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

一位名為克勞迪安的詩人,當時被這座城市的壯美和人民的熱情所感染,在他的詩歌中,無法按捺住對這座城市的讚美:

“從微小的起點,延伸至兩極,從一個無名小城,拓展自己的權勢直至與太陽的光輝同在。”

這並不是詩人的謬讚,這座城市,當得起這樣的歌頌。

因為它的名字叫羅馬。

而從它發展起來的帝國叫羅馬帝國。

作為一個與漢帝國齊名的大帝國,羅馬帝國不僅有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帝國疆域,還有延續上千年的帝國壽命,在這樣巨大的空間和時間維度上,羅馬帝國締造了太多的輝煌,被當世人和後世人讚頌。

正如一句諺語所言,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羅馬帝國的輝煌如此,滅亡也是如此。

關於羅馬帝國為什麼滅亡,已經有大量的學者指出了多種不同原因,有人說帝位傳承製度不穩,有人說帝國的奴隸制度不適應社會發展,有人說持續的戰爭和貴族消費引發了經濟危機,還有最為人所知的原因,蠻族人的入侵。

總之,羅馬帝國政治、經濟、軍事上都有導致滅亡的原因。

不過美國俄克拉何馬大學的教授凱爾·哈珀,在其著作《羅馬的命運》一書中,給出了更令人耳目一新的觀點:

羅馬帝國的滅亡是由多種原因導致的,相對於所謂的皇帝、奴隸、蠻族等廣為人知的“人為因素”,氣候變遷和疾病瘟疫,這些“非人為因素”的自然力量,才是造成羅馬帝國滅亡的決定性原因。

作為俄克拉何馬大學的學士、哈佛大學的碩士和博士,凱爾·哈珀研究的領域主要是橫跨羅馬帝國和中世紀早期的社會和經濟史,他的另一部作品《晚期羅馬世界的奴隸制,公元275—425年》曾經被美國曆史協會獎勵。

不過在這本書裡,除了社會和經濟史料,凱爾·哈珀還參考了大量自然科學資料,利用最前沿的基因科學、氣候科學和疾病科學,勾勒出自然力量在羅馬帝國滅亡中的角色。

羅馬帝國滅亡是因為蠻族入侵?不,讓它滅亡的主因是氣候和瘟疫

《羅馬的命運》

正如這本書的副標題——“氣候、疾病和帝國的終結”所言,氣候和疾病,是影響帝國命運的主導因素,但帝國並不是迅速崩潰,那不是一個偉大帝國所該有的命運

凱爾·哈珀在書中說:

“羅馬帝國的終結,並不是一個連續的衰落,最終導致無可避免的毀滅過程,而是一個漫長的,迂迴曲折,充滿偶然的故事。

在這個故事裡,一個有韌性的政治結構對自身進行維護和重組,直到帝國開始解體,首先在西部,然後在東部。”

經歷如此動盪波折的命運,羅馬已經竭盡全力。

正確研究歷史的前提:不能忽視自然力量

人們在研究某個朝代王朝時,總會從人的因素去分析興盛和滅亡的原因。

凱爾·哈珀認為,這樣做固然不錯,但還遠遠不夠。

我們所謂的歷史,從整體上來看,只是地球系統的副產品。而地球這個系統,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地球的物理和生物系統,是在不斷變化的。

假如各國的歷史是一個棋盤,帝王將相是棋盤上的棋子,棋盤的變化,影響了棋子的命運,棋子的命運,也改變了棋盤的結局。

那要是棋盤外的一種力量,直接掀翻了棋盤呢?

不可預知的大自然,就有這種棋盤外的力量,它可以讓棋盤傾斜,改變棋子命運,棋盤結局,甚至直接掀翻它。

就像地球的氣候系統發生變化,地球上的任何一個帝國,都不會逃出它的影響

以前可能是因為條件所限,讓歷史學者對自然這種力量認識不夠。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自然檔案”產生,通過基因科學、氣候科學和疾病科學,可以逐漸還原當時歷史所處的自然環境。

火山爆發、太陽週期、不穩定的氣候以及致命的病毒和細菌,每一個都可能是改變歷史不可預測的非人力量。

正視這種不可忽視的自然力量,是正確研究歷史的前提。

羅馬帝國滅亡是因為蠻族入侵?不,讓它滅亡的主因是氣候和瘟疫

地球

自然的勝利:永恆的帝國

由於沉迷於它的強大和繁榮,人們稱羅馬帝國為永恆的帝國,羅馬也被稱為永恆之城。

可是再強大的帝國,也是從一個小城崛起的。

羅馬帝國的歷史,分為王政、共和國、帝國三個階段。

王政的歷史太過久遠,難以考證,共和國時期的羅馬軍團,開始崛起,他們用鐵和血掃滅了一個又一個對手,終於在奧古斯都時,建立了自己的帝國。

羅馬人這時已經可以驕傲的,把地中海稱為“我們的海”了。

在奧古斯都去世後的150年裡,羅馬帝國完成了向外擴張的同時,也開啟了自己的全盛時期。

人口迅速增長,甚至達到近7500萬;貿易迅速發展,環地中海,甚至穿越了印度洋,都有貿易航線,四通八達的陸、海路航線不斷的穿梭著;大的城市也不斷湧現,整個帝國全境甚至超過一千座城市;社會財富不斷增加,人們在不斷的消費,光羅馬城每年就消耗1.5億升葡萄酒。

這樣的盛世繁榮,在英國史學家愛德華·吉本的經典作品《羅馬帝國衰亡史》中,被譽為“人類最幸福的時代”,基本上與他所謂的“五賢帝”執政期間相符。

凱爾·哈珀則認為,羅馬帝國能夠獲得這段“最幸福的時代”,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這個時期羅馬的優良氣候。

羅馬帝國滅亡是因為蠻族入侵?不,讓它滅亡的主因是氣候和瘟疫

羅馬帝國全盛時期

根據現在的氣候科學技術和遺留的自然遺蹟,可以推測出,當時的羅馬帝國氣候,不管是太陽光照,還是溫度、火山活動、降水,都處於一個十分有利的氣候最優期。

不僅風調雨順,甚至旱災和水災都很少,這就對帝國的農業種植和土地開墾起到一個催化劑的作用。

難怪羅馬帝國能夠迅速崛起,並且發展的如此繁榮。

所謂永恆的帝國,很大部分也是自然的勝利。

不過福禍相依,能夠給你帶來榮光的,自然也能讓你滅亡。

羅馬帝國的崛起受益於自然的力量,滅亡也“受益”於自然力量。

瘟疫的侵襲:比戰爭收割人頭還鋒利的鐮刀

盛極而衰,再強大的帝國也難逃自然的法則。

只是不是敗於強大的外敵入侵,首先給了羅馬帝國致命一擊的,而是小小的病菌。

帝國的城市雖然繁榮,但城市的衛生系統實在是非常混亂。

垃圾處理系統,更像是一個排水的洞窟,家庭廁所也不與汙水管道相連接,私人廁所通常就建立在廚房旁邊。

僅羅馬這一個城市,每天就有10萬多磅的人類排洩物,在這樣的衛生處理系統中被“笨拙而又不徹底”的清理,這樣的環境,給了蚊蟲和病菌孳生的自然溫床。

每年的夏末秋初,都是羅馬城人數死亡的高發期,就因為這種環境產生下的細菌性痢疾和傷寒。

連帝國的首都羅馬城都是如此,其他城市的衛生系統,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羅馬帝國滅亡是因為蠻族入侵?不,讓它滅亡的主因是氣候和瘟疫

羅馬城

羅馬人雖然建立了一個相互連通、城市化的帝國,隨著這些貿易路線而移動的,不僅只有貨物,還有活躍的細菌。

當這些細菌與當地的環境碰撞,形成一種疾病生態,開始進化之後,再加上交通的連接性,羅馬帝國的悲劇就開始了。

羅馬帝國度過了氣候最優期時,已經接近2世紀末期了,接下來的日子,就不再是一如既往的繁盛了。

公元165年,瘟疫病菌從波斯灣而來,進入羅馬城中,並在第二年,從這裡大爆發,從東向西,一個接著一個城市的傳播,整個地中海西部都被波及。

瘟疫持續到公元172年,軍隊受此影響,也幾乎損失殆盡。

就連貴為皇帝的馬可·奧勒略·安東尼,也在這場瘟疫中難以倖免,這場瘟疫也因此被命名為“安東尼瘟疫”(此後的瘟疫名稱也是一樣的命名原則)。

這場瘟疫的禍首為天花,它收割了大約700萬到800萬的人口,這個統計數字,佔據當時帝國人口的10%左右,真是比戰爭收割人頭還要鋒利。

可帝國並沒有因此迅速倒塌。

對於羅馬帝國來說,從來不缺逆境,能夠在持續的動盪中,擁有維持秩序,從創傷中恢復的強大能力,是一個偉大帝國的韌性所在。

這個韌性系統是由帝國的互相影響的生態系統和統治系統組成的,前者包括農業和人口,後者包括帝國的政治、財政、軍事力量。

不是每一次動盪,都能讓一個帝國傾覆。

現在遭遇到大瘟疫,則是考驗羅馬帝國韌性的時候了。

"

公元400年的年初,位於意大利半島上的一座城市,迎來了它所在帝國的皇帝,還有它的執政官。

為了歡迎皇帝和執政官的到來,這座城市的人民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

一位名為克勞迪安的詩人,當時被這座城市的壯美和人民的熱情所感染,在他的詩歌中,無法按捺住對這座城市的讚美:

“從微小的起點,延伸至兩極,從一個無名小城,拓展自己的權勢直至與太陽的光輝同在。”

這並不是詩人的謬讚,這座城市,當得起這樣的歌頌。

因為它的名字叫羅馬。

而從它發展起來的帝國叫羅馬帝國。

作為一個與漢帝國齊名的大帝國,羅馬帝國不僅有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帝國疆域,還有延續上千年的帝國壽命,在這樣巨大的空間和時間維度上,羅馬帝國締造了太多的輝煌,被當世人和後世人讚頌。

正如一句諺語所言,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羅馬帝國的輝煌如此,滅亡也是如此。

關於羅馬帝國為什麼滅亡,已經有大量的學者指出了多種不同原因,有人說帝位傳承製度不穩,有人說帝國的奴隸制度不適應社會發展,有人說持續的戰爭和貴族消費引發了經濟危機,還有最為人所知的原因,蠻族人的入侵。

總之,羅馬帝國政治、經濟、軍事上都有導致滅亡的原因。

不過美國俄克拉何馬大學的教授凱爾·哈珀,在其著作《羅馬的命運》一書中,給出了更令人耳目一新的觀點:

羅馬帝國的滅亡是由多種原因導致的,相對於所謂的皇帝、奴隸、蠻族等廣為人知的“人為因素”,氣候變遷和疾病瘟疫,這些“非人為因素”的自然力量,才是造成羅馬帝國滅亡的決定性原因。

作為俄克拉何馬大學的學士、哈佛大學的碩士和博士,凱爾·哈珀研究的領域主要是橫跨羅馬帝國和中世紀早期的社會和經濟史,他的另一部作品《晚期羅馬世界的奴隸制,公元275—425年》曾經被美國曆史協會獎勵。

不過在這本書裡,除了社會和經濟史料,凱爾·哈珀還參考了大量自然科學資料,利用最前沿的基因科學、氣候科學和疾病科學,勾勒出自然力量在羅馬帝國滅亡中的角色。

羅馬帝國滅亡是因為蠻族入侵?不,讓它滅亡的主因是氣候和瘟疫

《羅馬的命運》

正如這本書的副標題——“氣候、疾病和帝國的終結”所言,氣候和疾病,是影響帝國命運的主導因素,但帝國並不是迅速崩潰,那不是一個偉大帝國所該有的命運

凱爾·哈珀在書中說:

“羅馬帝國的終結,並不是一個連續的衰落,最終導致無可避免的毀滅過程,而是一個漫長的,迂迴曲折,充滿偶然的故事。

在這個故事裡,一個有韌性的政治結構對自身進行維護和重組,直到帝國開始解體,首先在西部,然後在東部。”

經歷如此動盪波折的命運,羅馬已經竭盡全力。

正確研究歷史的前提:不能忽視自然力量

人們在研究某個朝代王朝時,總會從人的因素去分析興盛和滅亡的原因。

凱爾·哈珀認為,這樣做固然不錯,但還遠遠不夠。

我們所謂的歷史,從整體上來看,只是地球系統的副產品。而地球這個系統,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地球的物理和生物系統,是在不斷變化的。

假如各國的歷史是一個棋盤,帝王將相是棋盤上的棋子,棋盤的變化,影響了棋子的命運,棋子的命運,也改變了棋盤的結局。

那要是棋盤外的一種力量,直接掀翻了棋盤呢?

不可預知的大自然,就有這種棋盤外的力量,它可以讓棋盤傾斜,改變棋子命運,棋盤結局,甚至直接掀翻它。

就像地球的氣候系統發生變化,地球上的任何一個帝國,都不會逃出它的影響

以前可能是因為條件所限,讓歷史學者對自然這種力量認識不夠。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自然檔案”產生,通過基因科學、氣候科學和疾病科學,可以逐漸還原當時歷史所處的自然環境。

火山爆發、太陽週期、不穩定的氣候以及致命的病毒和細菌,每一個都可能是改變歷史不可預測的非人力量。

正視這種不可忽視的自然力量,是正確研究歷史的前提。

羅馬帝國滅亡是因為蠻族入侵?不,讓它滅亡的主因是氣候和瘟疫

地球

自然的勝利:永恆的帝國

由於沉迷於它的強大和繁榮,人們稱羅馬帝國為永恆的帝國,羅馬也被稱為永恆之城。

可是再強大的帝國,也是從一個小城崛起的。

羅馬帝國的歷史,分為王政、共和國、帝國三個階段。

王政的歷史太過久遠,難以考證,共和國時期的羅馬軍團,開始崛起,他們用鐵和血掃滅了一個又一個對手,終於在奧古斯都時,建立了自己的帝國。

羅馬人這時已經可以驕傲的,把地中海稱為“我們的海”了。

在奧古斯都去世後的150年裡,羅馬帝國完成了向外擴張的同時,也開啟了自己的全盛時期。

人口迅速增長,甚至達到近7500萬;貿易迅速發展,環地中海,甚至穿越了印度洋,都有貿易航線,四通八達的陸、海路航線不斷的穿梭著;大的城市也不斷湧現,整個帝國全境甚至超過一千座城市;社會財富不斷增加,人們在不斷的消費,光羅馬城每年就消耗1.5億升葡萄酒。

這樣的盛世繁榮,在英國史學家愛德華·吉本的經典作品《羅馬帝國衰亡史》中,被譽為“人類最幸福的時代”,基本上與他所謂的“五賢帝”執政期間相符。

凱爾·哈珀則認為,羅馬帝國能夠獲得這段“最幸福的時代”,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這個時期羅馬的優良氣候。

羅馬帝國滅亡是因為蠻族入侵?不,讓它滅亡的主因是氣候和瘟疫

羅馬帝國全盛時期

根據現在的氣候科學技術和遺留的自然遺蹟,可以推測出,當時的羅馬帝國氣候,不管是太陽光照,還是溫度、火山活動、降水,都處於一個十分有利的氣候最優期。

不僅風調雨順,甚至旱災和水災都很少,這就對帝國的農業種植和土地開墾起到一個催化劑的作用。

難怪羅馬帝國能夠迅速崛起,並且發展的如此繁榮。

所謂永恆的帝國,很大部分也是自然的勝利。

不過福禍相依,能夠給你帶來榮光的,自然也能讓你滅亡。

羅馬帝國的崛起受益於自然的力量,滅亡也“受益”於自然力量。

瘟疫的侵襲:比戰爭收割人頭還鋒利的鐮刀

盛極而衰,再強大的帝國也難逃自然的法則。

只是不是敗於強大的外敵入侵,首先給了羅馬帝國致命一擊的,而是小小的病菌。

帝國的城市雖然繁榮,但城市的衛生系統實在是非常混亂。

垃圾處理系統,更像是一個排水的洞窟,家庭廁所也不與汙水管道相連接,私人廁所通常就建立在廚房旁邊。

僅羅馬這一個城市,每天就有10萬多磅的人類排洩物,在這樣的衛生處理系統中被“笨拙而又不徹底”的清理,這樣的環境,給了蚊蟲和病菌孳生的自然溫床。

每年的夏末秋初,都是羅馬城人數死亡的高發期,就因為這種環境產生下的細菌性痢疾和傷寒。

連帝國的首都羅馬城都是如此,其他城市的衛生系統,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羅馬帝國滅亡是因為蠻族入侵?不,讓它滅亡的主因是氣候和瘟疫

羅馬城

羅馬人雖然建立了一個相互連通、城市化的帝國,隨著這些貿易路線而移動的,不僅只有貨物,還有活躍的細菌。

當這些細菌與當地的環境碰撞,形成一種疾病生態,開始進化之後,再加上交通的連接性,羅馬帝國的悲劇就開始了。

羅馬帝國度過了氣候最優期時,已經接近2世紀末期了,接下來的日子,就不再是一如既往的繁盛了。

公元165年,瘟疫病菌從波斯灣而來,進入羅馬城中,並在第二年,從這裡大爆發,從東向西,一個接著一個城市的傳播,整個地中海西部都被波及。

瘟疫持續到公元172年,軍隊受此影響,也幾乎損失殆盡。

就連貴為皇帝的馬可·奧勒略·安東尼,也在這場瘟疫中難以倖免,這場瘟疫也因此被命名為“安東尼瘟疫”(此後的瘟疫名稱也是一樣的命名原則)。

這場瘟疫的禍首為天花,它收割了大約700萬到800萬的人口,這個統計數字,佔據當時帝國人口的10%左右,真是比戰爭收割人頭還要鋒利。

可帝國並沒有因此迅速倒塌。

對於羅馬帝國來說,從來不缺逆境,能夠在持續的動盪中,擁有維持秩序,從創傷中恢復的強大能力,是一個偉大帝國的韌性所在。

這個韌性系統是由帝國的互相影響的生態系統和統治系統組成的,前者包括農業和人口,後者包括帝國的政治、財政、軍事力量。

不是每一次動盪,都能讓一個帝國傾覆。

現在遭遇到大瘟疫,則是考驗羅馬帝國韌性的時候了。

羅馬帝國滅亡是因為蠻族入侵?不,讓它滅亡的主因是氣候和瘟疫

安東尼瘟疫

比如首先就是要解決物價上漲,軍隊力量薄弱等眼前的困境。

羅馬帝國的韌性經受住了考驗,但帝國的政治和道德機制發生了變化。

最典型的變化就是馬可·奧勒略·安東尼之後,帝國將相更替頻繁,誰讓軍隊在瘟疫中幾乎損傷殆盡呢?為了抵抗蠻族的入侵,手裡有軍隊的人,地位就會不一樣。

羅馬帝國靠著自身的韌性在大瘟疫中保存下來,但已經並不是最初的樣子。

在此後3世紀的西普里安瘟疫中,這種情況幾乎又重演了一次,羅馬帝國依然生存了下來,但帝國的政治和社會問題,也更加的激化。

氣候的變化:抽打蠻族遷徙的“上帝之鞭”

在《權力的遊戲》中,絕境長城之外的異鬼,是維斯特洛大陸內人們不可知的存在。

對於處於地中海周圍的羅馬帝國居民來說,草原是在時間和歷史之外的存在,在他們零星的記載中,草原民族幾乎就不是人,而是像野獸一樣。

他們對於草原民族的認識,就像斯特洛大陸的人們對於異鬼一樣,知之甚少。

不過,在公元4世紀中葉,來自東方的匈奴人,通過歐亞大草原,到達西方,靠著他們胯下的戰馬和手裡的複合弓,不停的向西攻擊,擋在他們面前的各個民族,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倒下。

匈奴人首領阿提拉甚至被稱為“上帝之鞭”

匈奴人打敗哥特人,哥特人被迫向羅馬帝國遷徙。匈奴人自己也沒閒著,也繼續向羅馬帝國前進。

這讓羅馬帝國的邊疆所能承受的壓力,達到了極限。

最終就連羅馬城也在公元410年,被哥特人所攻破。

從此,在帝國的西部,羅馬帝國很難重整軍事力量,恢復到原來的掌控,以至於在5世紀,西部的領土開始一塊又一塊的丟失。

談到匈奴人遷徙的原因,凱爾·哈珀在《羅馬的命運》這本書中,並沒有說匈奴是被我國漢朝軍隊打敗導致的,而是說由於氣候的變化,草原開始長期乾旱,匈奴人在北方草原生存艱難,只得向西遷徙,由此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

"

公元400年的年初,位於意大利半島上的一座城市,迎來了它所在帝國的皇帝,還有它的執政官。

為了歡迎皇帝和執政官的到來,這座城市的人民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

一位名為克勞迪安的詩人,當時被這座城市的壯美和人民的熱情所感染,在他的詩歌中,無法按捺住對這座城市的讚美:

“從微小的起點,延伸至兩極,從一個無名小城,拓展自己的權勢直至與太陽的光輝同在。”

這並不是詩人的謬讚,這座城市,當得起這樣的歌頌。

因為它的名字叫羅馬。

而從它發展起來的帝國叫羅馬帝國。

作為一個與漢帝國齊名的大帝國,羅馬帝國不僅有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帝國疆域,還有延續上千年的帝國壽命,在這樣巨大的空間和時間維度上,羅馬帝國締造了太多的輝煌,被當世人和後世人讚頌。

正如一句諺語所言,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羅馬帝國的輝煌如此,滅亡也是如此。

關於羅馬帝國為什麼滅亡,已經有大量的學者指出了多種不同原因,有人說帝位傳承製度不穩,有人說帝國的奴隸制度不適應社會發展,有人說持續的戰爭和貴族消費引發了經濟危機,還有最為人所知的原因,蠻族人的入侵。

總之,羅馬帝國政治、經濟、軍事上都有導致滅亡的原因。

不過美國俄克拉何馬大學的教授凱爾·哈珀,在其著作《羅馬的命運》一書中,給出了更令人耳目一新的觀點:

羅馬帝國的滅亡是由多種原因導致的,相對於所謂的皇帝、奴隸、蠻族等廣為人知的“人為因素”,氣候變遷和疾病瘟疫,這些“非人為因素”的自然力量,才是造成羅馬帝國滅亡的決定性原因。

作為俄克拉何馬大學的學士、哈佛大學的碩士和博士,凱爾·哈珀研究的領域主要是橫跨羅馬帝國和中世紀早期的社會和經濟史,他的另一部作品《晚期羅馬世界的奴隸制,公元275—425年》曾經被美國曆史協會獎勵。

不過在這本書裡,除了社會和經濟史料,凱爾·哈珀還參考了大量自然科學資料,利用最前沿的基因科學、氣候科學和疾病科學,勾勒出自然力量在羅馬帝國滅亡中的角色。

羅馬帝國滅亡是因為蠻族入侵?不,讓它滅亡的主因是氣候和瘟疫

《羅馬的命運》

正如這本書的副標題——“氣候、疾病和帝國的終結”所言,氣候和疾病,是影響帝國命運的主導因素,但帝國並不是迅速崩潰,那不是一個偉大帝國所該有的命運

凱爾·哈珀在書中說:

“羅馬帝國的終結,並不是一個連續的衰落,最終導致無可避免的毀滅過程,而是一個漫長的,迂迴曲折,充滿偶然的故事。

在這個故事裡,一個有韌性的政治結構對自身進行維護和重組,直到帝國開始解體,首先在西部,然後在東部。”

經歷如此動盪波折的命運,羅馬已經竭盡全力。

正確研究歷史的前提:不能忽視自然力量

人們在研究某個朝代王朝時,總會從人的因素去分析興盛和滅亡的原因。

凱爾·哈珀認為,這樣做固然不錯,但還遠遠不夠。

我們所謂的歷史,從整體上來看,只是地球系統的副產品。而地球這個系統,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地球的物理和生物系統,是在不斷變化的。

假如各國的歷史是一個棋盤,帝王將相是棋盤上的棋子,棋盤的變化,影響了棋子的命運,棋子的命運,也改變了棋盤的結局。

那要是棋盤外的一種力量,直接掀翻了棋盤呢?

不可預知的大自然,就有這種棋盤外的力量,它可以讓棋盤傾斜,改變棋子命運,棋盤結局,甚至直接掀翻它。

就像地球的氣候系統發生變化,地球上的任何一個帝國,都不會逃出它的影響

以前可能是因為條件所限,讓歷史學者對自然這種力量認識不夠。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自然檔案”產生,通過基因科學、氣候科學和疾病科學,可以逐漸還原當時歷史所處的自然環境。

火山爆發、太陽週期、不穩定的氣候以及致命的病毒和細菌,每一個都可能是改變歷史不可預測的非人力量。

正視這種不可忽視的自然力量,是正確研究歷史的前提。

羅馬帝國滅亡是因為蠻族入侵?不,讓它滅亡的主因是氣候和瘟疫

地球

自然的勝利:永恆的帝國

由於沉迷於它的強大和繁榮,人們稱羅馬帝國為永恆的帝國,羅馬也被稱為永恆之城。

可是再強大的帝國,也是從一個小城崛起的。

羅馬帝國的歷史,分為王政、共和國、帝國三個階段。

王政的歷史太過久遠,難以考證,共和國時期的羅馬軍團,開始崛起,他們用鐵和血掃滅了一個又一個對手,終於在奧古斯都時,建立了自己的帝國。

羅馬人這時已經可以驕傲的,把地中海稱為“我們的海”了。

在奧古斯都去世後的150年裡,羅馬帝國完成了向外擴張的同時,也開啟了自己的全盛時期。

人口迅速增長,甚至達到近7500萬;貿易迅速發展,環地中海,甚至穿越了印度洋,都有貿易航線,四通八達的陸、海路航線不斷的穿梭著;大的城市也不斷湧現,整個帝國全境甚至超過一千座城市;社會財富不斷增加,人們在不斷的消費,光羅馬城每年就消耗1.5億升葡萄酒。

這樣的盛世繁榮,在英國史學家愛德華·吉本的經典作品《羅馬帝國衰亡史》中,被譽為“人類最幸福的時代”,基本上與他所謂的“五賢帝”執政期間相符。

凱爾·哈珀則認為,羅馬帝國能夠獲得這段“最幸福的時代”,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這個時期羅馬的優良氣候。

羅馬帝國滅亡是因為蠻族入侵?不,讓它滅亡的主因是氣候和瘟疫

羅馬帝國全盛時期

根據現在的氣候科學技術和遺留的自然遺蹟,可以推測出,當時的羅馬帝國氣候,不管是太陽光照,還是溫度、火山活動、降水,都處於一個十分有利的氣候最優期。

不僅風調雨順,甚至旱災和水災都很少,這就對帝國的農業種植和土地開墾起到一個催化劑的作用。

難怪羅馬帝國能夠迅速崛起,並且發展的如此繁榮。

所謂永恆的帝國,很大部分也是自然的勝利。

不過福禍相依,能夠給你帶來榮光的,自然也能讓你滅亡。

羅馬帝國的崛起受益於自然的力量,滅亡也“受益”於自然力量。

瘟疫的侵襲:比戰爭收割人頭還鋒利的鐮刀

盛極而衰,再強大的帝國也難逃自然的法則。

只是不是敗於強大的外敵入侵,首先給了羅馬帝國致命一擊的,而是小小的病菌。

帝國的城市雖然繁榮,但城市的衛生系統實在是非常混亂。

垃圾處理系統,更像是一個排水的洞窟,家庭廁所也不與汙水管道相連接,私人廁所通常就建立在廚房旁邊。

僅羅馬這一個城市,每天就有10萬多磅的人類排洩物,在這樣的衛生處理系統中被“笨拙而又不徹底”的清理,這樣的環境,給了蚊蟲和病菌孳生的自然溫床。

每年的夏末秋初,都是羅馬城人數死亡的高發期,就因為這種環境產生下的細菌性痢疾和傷寒。

連帝國的首都羅馬城都是如此,其他城市的衛生系統,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羅馬帝國滅亡是因為蠻族入侵?不,讓它滅亡的主因是氣候和瘟疫

羅馬城

羅馬人雖然建立了一個相互連通、城市化的帝國,隨著這些貿易路線而移動的,不僅只有貨物,還有活躍的細菌。

當這些細菌與當地的環境碰撞,形成一種疾病生態,開始進化之後,再加上交通的連接性,羅馬帝國的悲劇就開始了。

羅馬帝國度過了氣候最優期時,已經接近2世紀末期了,接下來的日子,就不再是一如既往的繁盛了。

公元165年,瘟疫病菌從波斯灣而來,進入羅馬城中,並在第二年,從這裡大爆發,從東向西,一個接著一個城市的傳播,整個地中海西部都被波及。

瘟疫持續到公元172年,軍隊受此影響,也幾乎損失殆盡。

就連貴為皇帝的馬可·奧勒略·安東尼,也在這場瘟疫中難以倖免,這場瘟疫也因此被命名為“安東尼瘟疫”(此後的瘟疫名稱也是一樣的命名原則)。

這場瘟疫的禍首為天花,它收割了大約700萬到800萬的人口,這個統計數字,佔據當時帝國人口的10%左右,真是比戰爭收割人頭還要鋒利。

可帝國並沒有因此迅速倒塌。

對於羅馬帝國來說,從來不缺逆境,能夠在持續的動盪中,擁有維持秩序,從創傷中恢復的強大能力,是一個偉大帝國的韌性所在。

這個韌性系統是由帝國的互相影響的生態系統和統治系統組成的,前者包括農業和人口,後者包括帝國的政治、財政、軍事力量。

不是每一次動盪,都能讓一個帝國傾覆。

現在遭遇到大瘟疫,則是考驗羅馬帝國韌性的時候了。

羅馬帝國滅亡是因為蠻族入侵?不,讓它滅亡的主因是氣候和瘟疫

安東尼瘟疫

比如首先就是要解決物價上漲,軍隊力量薄弱等眼前的困境。

羅馬帝國的韌性經受住了考驗,但帝國的政治和道德機制發生了變化。

最典型的變化就是馬可·奧勒略·安東尼之後,帝國將相更替頻繁,誰讓軍隊在瘟疫中幾乎損傷殆盡呢?為了抵抗蠻族的入侵,手裡有軍隊的人,地位就會不一樣。

羅馬帝國靠著自身的韌性在大瘟疫中保存下來,但已經並不是最初的樣子。

在此後3世紀的西普里安瘟疫中,這種情況幾乎又重演了一次,羅馬帝國依然生存了下來,但帝國的政治和社會問題,也更加的激化。

氣候的變化:抽打蠻族遷徙的“上帝之鞭”

在《權力的遊戲》中,絕境長城之外的異鬼,是維斯特洛大陸內人們不可知的存在。

對於處於地中海周圍的羅馬帝國居民來說,草原是在時間和歷史之外的存在,在他們零星的記載中,草原民族幾乎就不是人,而是像野獸一樣。

他們對於草原民族的認識,就像斯特洛大陸的人們對於異鬼一樣,知之甚少。

不過,在公元4世紀中葉,來自東方的匈奴人,通過歐亞大草原,到達西方,靠著他們胯下的戰馬和手裡的複合弓,不停的向西攻擊,擋在他們面前的各個民族,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倒下。

匈奴人首領阿提拉甚至被稱為“上帝之鞭”

匈奴人打敗哥特人,哥特人被迫向羅馬帝國遷徙。匈奴人自己也沒閒著,也繼續向羅馬帝國前進。

這讓羅馬帝國的邊疆所能承受的壓力,達到了極限。

最終就連羅馬城也在公元410年,被哥特人所攻破。

從此,在帝國的西部,羅馬帝國很難重整軍事力量,恢復到原來的掌控,以至於在5世紀,西部的領土開始一塊又一塊的丟失。

談到匈奴人遷徙的原因,凱爾·哈珀在《羅馬的命運》這本書中,並沒有說匈奴是被我國漢朝軍隊打敗導致的,而是說由於氣候的變化,草原開始長期乾旱,匈奴人在北方草原生存艱難,只得向西遷徙,由此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

羅馬帝國滅亡是因為蠻族入侵?不,讓它滅亡的主因是氣候和瘟疫

匈奴人入侵羅馬帝國

氣候變化雖然是抽打野蠻人遷徙的“上帝之鞭”,但對於羅馬帝國來說,它的傷害,還不止於“遷徙”了野蠻人。

在6世紀到8世紀的查士丁尼瘟疫中,鼠疫引發了黑死病,又開始大量的收割人命。

在君士坦丁堡中,到處堆滿了屍體,就連屍體及時得到清楚都很難,以至於堆上去的屍體,浸染在下面屍體的膿液裡,以至於這種景象被人們當做末日的到來,稱之為“上帝烈怒的大榨酒池”。

可能是嫌棄只有瘟疫,帝國還不夠折騰,氣候還要來湊一下熱鬧。

在查士丁尼時代,羅馬的氣候進入了“晚古小冰期”,火山噴發,氣溫下降,導致農作物歉收,這種氣溫下降的氣候,一直持續到了7世紀80年代,可以說是跟瘟疫做到了同步,讓瘟疫的破壞,又進一步增加。

令人意外的是,瘟疫和寒冷的氣候,並沒有摧毀羅馬帝國,但也耗盡了帝國最後的力氣。

帝國已經變形的韌性系統,達到了可以承受的極限。

大量的人口消失抽乾了帝國生命的活力,帝國僅存的人口,只剩下了對末日到來的恐懼和悲傷。

"

公元400年的年初,位於意大利半島上的一座城市,迎來了它所在帝國的皇帝,還有它的執政官。

為了歡迎皇帝和執政官的到來,這座城市的人民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

一位名為克勞迪安的詩人,當時被這座城市的壯美和人民的熱情所感染,在他的詩歌中,無法按捺住對這座城市的讚美:

“從微小的起點,延伸至兩極,從一個無名小城,拓展自己的權勢直至與太陽的光輝同在。”

這並不是詩人的謬讚,這座城市,當得起這樣的歌頌。

因為它的名字叫羅馬。

而從它發展起來的帝國叫羅馬帝國。

作為一個與漢帝國齊名的大帝國,羅馬帝國不僅有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帝國疆域,還有延續上千年的帝國壽命,在這樣巨大的空間和時間維度上,羅馬帝國締造了太多的輝煌,被當世人和後世人讚頌。

正如一句諺語所言,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羅馬帝國的輝煌如此,滅亡也是如此。

關於羅馬帝國為什麼滅亡,已經有大量的學者指出了多種不同原因,有人說帝位傳承製度不穩,有人說帝國的奴隸制度不適應社會發展,有人說持續的戰爭和貴族消費引發了經濟危機,還有最為人所知的原因,蠻族人的入侵。

總之,羅馬帝國政治、經濟、軍事上都有導致滅亡的原因。

不過美國俄克拉何馬大學的教授凱爾·哈珀,在其著作《羅馬的命運》一書中,給出了更令人耳目一新的觀點:

羅馬帝國的滅亡是由多種原因導致的,相對於所謂的皇帝、奴隸、蠻族等廣為人知的“人為因素”,氣候變遷和疾病瘟疫,這些“非人為因素”的自然力量,才是造成羅馬帝國滅亡的決定性原因。

作為俄克拉何馬大學的學士、哈佛大學的碩士和博士,凱爾·哈珀研究的領域主要是橫跨羅馬帝國和中世紀早期的社會和經濟史,他的另一部作品《晚期羅馬世界的奴隸制,公元275—425年》曾經被美國曆史協會獎勵。

不過在這本書裡,除了社會和經濟史料,凱爾·哈珀還參考了大量自然科學資料,利用最前沿的基因科學、氣候科學和疾病科學,勾勒出自然力量在羅馬帝國滅亡中的角色。

羅馬帝國滅亡是因為蠻族入侵?不,讓它滅亡的主因是氣候和瘟疫

《羅馬的命運》

正如這本書的副標題——“氣候、疾病和帝國的終結”所言,氣候和疾病,是影響帝國命運的主導因素,但帝國並不是迅速崩潰,那不是一個偉大帝國所該有的命運

凱爾·哈珀在書中說:

“羅馬帝國的終結,並不是一個連續的衰落,最終導致無可避免的毀滅過程,而是一個漫長的,迂迴曲折,充滿偶然的故事。

在這個故事裡,一個有韌性的政治結構對自身進行維護和重組,直到帝國開始解體,首先在西部,然後在東部。”

經歷如此動盪波折的命運,羅馬已經竭盡全力。

正確研究歷史的前提:不能忽視自然力量

人們在研究某個朝代王朝時,總會從人的因素去分析興盛和滅亡的原因。

凱爾·哈珀認為,這樣做固然不錯,但還遠遠不夠。

我們所謂的歷史,從整體上來看,只是地球系統的副產品。而地球這個系統,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地球的物理和生物系統,是在不斷變化的。

假如各國的歷史是一個棋盤,帝王將相是棋盤上的棋子,棋盤的變化,影響了棋子的命運,棋子的命運,也改變了棋盤的結局。

那要是棋盤外的一種力量,直接掀翻了棋盤呢?

不可預知的大自然,就有這種棋盤外的力量,它可以讓棋盤傾斜,改變棋子命運,棋盤結局,甚至直接掀翻它。

就像地球的氣候系統發生變化,地球上的任何一個帝國,都不會逃出它的影響

以前可能是因為條件所限,讓歷史學者對自然這種力量認識不夠。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自然檔案”產生,通過基因科學、氣候科學和疾病科學,可以逐漸還原當時歷史所處的自然環境。

火山爆發、太陽週期、不穩定的氣候以及致命的病毒和細菌,每一個都可能是改變歷史不可預測的非人力量。

正視這種不可忽視的自然力量,是正確研究歷史的前提。

羅馬帝國滅亡是因為蠻族入侵?不,讓它滅亡的主因是氣候和瘟疫

地球

自然的勝利:永恆的帝國

由於沉迷於它的強大和繁榮,人們稱羅馬帝國為永恆的帝國,羅馬也被稱為永恆之城。

可是再強大的帝國,也是從一個小城崛起的。

羅馬帝國的歷史,分為王政、共和國、帝國三個階段。

王政的歷史太過久遠,難以考證,共和國時期的羅馬軍團,開始崛起,他們用鐵和血掃滅了一個又一個對手,終於在奧古斯都時,建立了自己的帝國。

羅馬人這時已經可以驕傲的,把地中海稱為“我們的海”了。

在奧古斯都去世後的150年裡,羅馬帝國完成了向外擴張的同時,也開啟了自己的全盛時期。

人口迅速增長,甚至達到近7500萬;貿易迅速發展,環地中海,甚至穿越了印度洋,都有貿易航線,四通八達的陸、海路航線不斷的穿梭著;大的城市也不斷湧現,整個帝國全境甚至超過一千座城市;社會財富不斷增加,人們在不斷的消費,光羅馬城每年就消耗1.5億升葡萄酒。

這樣的盛世繁榮,在英國史學家愛德華·吉本的經典作品《羅馬帝國衰亡史》中,被譽為“人類最幸福的時代”,基本上與他所謂的“五賢帝”執政期間相符。

凱爾·哈珀則認為,羅馬帝國能夠獲得這段“最幸福的時代”,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這個時期羅馬的優良氣候。

羅馬帝國滅亡是因為蠻族入侵?不,讓它滅亡的主因是氣候和瘟疫

羅馬帝國全盛時期

根據現在的氣候科學技術和遺留的自然遺蹟,可以推測出,當時的羅馬帝國氣候,不管是太陽光照,還是溫度、火山活動、降水,都處於一個十分有利的氣候最優期。

不僅風調雨順,甚至旱災和水災都很少,這就對帝國的農業種植和土地開墾起到一個催化劑的作用。

難怪羅馬帝國能夠迅速崛起,並且發展的如此繁榮。

所謂永恆的帝國,很大部分也是自然的勝利。

不過福禍相依,能夠給你帶來榮光的,自然也能讓你滅亡。

羅馬帝國的崛起受益於自然的力量,滅亡也“受益”於自然力量。

瘟疫的侵襲:比戰爭收割人頭還鋒利的鐮刀

盛極而衰,再強大的帝國也難逃自然的法則。

只是不是敗於強大的外敵入侵,首先給了羅馬帝國致命一擊的,而是小小的病菌。

帝國的城市雖然繁榮,但城市的衛生系統實在是非常混亂。

垃圾處理系統,更像是一個排水的洞窟,家庭廁所也不與汙水管道相連接,私人廁所通常就建立在廚房旁邊。

僅羅馬這一個城市,每天就有10萬多磅的人類排洩物,在這樣的衛生處理系統中被“笨拙而又不徹底”的清理,這樣的環境,給了蚊蟲和病菌孳生的自然溫床。

每年的夏末秋初,都是羅馬城人數死亡的高發期,就因為這種環境產生下的細菌性痢疾和傷寒。

連帝國的首都羅馬城都是如此,其他城市的衛生系統,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羅馬帝國滅亡是因為蠻族入侵?不,讓它滅亡的主因是氣候和瘟疫

羅馬城

羅馬人雖然建立了一個相互連通、城市化的帝國,隨著這些貿易路線而移動的,不僅只有貨物,還有活躍的細菌。

當這些細菌與當地的環境碰撞,形成一種疾病生態,開始進化之後,再加上交通的連接性,羅馬帝國的悲劇就開始了。

羅馬帝國度過了氣候最優期時,已經接近2世紀末期了,接下來的日子,就不再是一如既往的繁盛了。

公元165年,瘟疫病菌從波斯灣而來,進入羅馬城中,並在第二年,從這裡大爆發,從東向西,一個接著一個城市的傳播,整個地中海西部都被波及。

瘟疫持續到公元172年,軍隊受此影響,也幾乎損失殆盡。

就連貴為皇帝的馬可·奧勒略·安東尼,也在這場瘟疫中難以倖免,這場瘟疫也因此被命名為“安東尼瘟疫”(此後的瘟疫名稱也是一樣的命名原則)。

這場瘟疫的禍首為天花,它收割了大約700萬到800萬的人口,這個統計數字,佔據當時帝國人口的10%左右,真是比戰爭收割人頭還要鋒利。

可帝國並沒有因此迅速倒塌。

對於羅馬帝國來說,從來不缺逆境,能夠在持續的動盪中,擁有維持秩序,從創傷中恢復的強大能力,是一個偉大帝國的韌性所在。

這個韌性系統是由帝國的互相影響的生態系統和統治系統組成的,前者包括農業和人口,後者包括帝國的政治、財政、軍事力量。

不是每一次動盪,都能讓一個帝國傾覆。

現在遭遇到大瘟疫,則是考驗羅馬帝國韌性的時候了。

羅馬帝國滅亡是因為蠻族入侵?不,讓它滅亡的主因是氣候和瘟疫

安東尼瘟疫

比如首先就是要解決物價上漲,軍隊力量薄弱等眼前的困境。

羅馬帝國的韌性經受住了考驗,但帝國的政治和道德機制發生了變化。

最典型的變化就是馬可·奧勒略·安東尼之後,帝國將相更替頻繁,誰讓軍隊在瘟疫中幾乎損傷殆盡呢?為了抵抗蠻族的入侵,手裡有軍隊的人,地位就會不一樣。

羅馬帝國靠著自身的韌性在大瘟疫中保存下來,但已經並不是最初的樣子。

在此後3世紀的西普里安瘟疫中,這種情況幾乎又重演了一次,羅馬帝國依然生存了下來,但帝國的政治和社會問題,也更加的激化。

氣候的變化:抽打蠻族遷徙的“上帝之鞭”

在《權力的遊戲》中,絕境長城之外的異鬼,是維斯特洛大陸內人們不可知的存在。

對於處於地中海周圍的羅馬帝國居民來說,草原是在時間和歷史之外的存在,在他們零星的記載中,草原民族幾乎就不是人,而是像野獸一樣。

他們對於草原民族的認識,就像斯特洛大陸的人們對於異鬼一樣,知之甚少。

不過,在公元4世紀中葉,來自東方的匈奴人,通過歐亞大草原,到達西方,靠著他們胯下的戰馬和手裡的複合弓,不停的向西攻擊,擋在他們面前的各個民族,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倒下。

匈奴人首領阿提拉甚至被稱為“上帝之鞭”

匈奴人打敗哥特人,哥特人被迫向羅馬帝國遷徙。匈奴人自己也沒閒著,也繼續向羅馬帝國前進。

這讓羅馬帝國的邊疆所能承受的壓力,達到了極限。

最終就連羅馬城也在公元410年,被哥特人所攻破。

從此,在帝國的西部,羅馬帝國很難重整軍事力量,恢復到原來的掌控,以至於在5世紀,西部的領土開始一塊又一塊的丟失。

談到匈奴人遷徙的原因,凱爾·哈珀在《羅馬的命運》這本書中,並沒有說匈奴是被我國漢朝軍隊打敗導致的,而是說由於氣候的變化,草原開始長期乾旱,匈奴人在北方草原生存艱難,只得向西遷徙,由此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

羅馬帝國滅亡是因為蠻族入侵?不,讓它滅亡的主因是氣候和瘟疫

匈奴人入侵羅馬帝國

氣候變化雖然是抽打野蠻人遷徙的“上帝之鞭”,但對於羅馬帝國來說,它的傷害,還不止於“遷徙”了野蠻人。

在6世紀到8世紀的查士丁尼瘟疫中,鼠疫引發了黑死病,又開始大量的收割人命。

在君士坦丁堡中,到處堆滿了屍體,就連屍體及時得到清楚都很難,以至於堆上去的屍體,浸染在下面屍體的膿液裡,以至於這種景象被人們當做末日的到來,稱之為“上帝烈怒的大榨酒池”。

可能是嫌棄只有瘟疫,帝國還不夠折騰,氣候還要來湊一下熱鬧。

在查士丁尼時代,羅馬的氣候進入了“晚古小冰期”,火山噴發,氣溫下降,導致農作物歉收,這種氣溫下降的氣候,一直持續到了7世紀80年代,可以說是跟瘟疫做到了同步,讓瘟疫的破壞,又進一步增加。

令人意外的是,瘟疫和寒冷的氣候,並沒有摧毀羅馬帝國,但也耗盡了帝國最後的力氣。

帝國已經變形的韌性系統,達到了可以承受的極限。

大量的人口消失抽乾了帝國生命的活力,帝國僅存的人口,只剩下了對末日到來的恐懼和悲傷。

羅馬帝國滅亡是因為蠻族入侵?不,讓它滅亡的主因是氣候和瘟疫

最終時刻:對帝國命運的感慨

羅馬帝國多年承受的自然災害,讓基督教和猶太教鼓吹的末日論很有市場。同時有末日論市場的,還有位於帝國的東邊的阿拉伯地區。

與帝國人民的悲傷和恐懼不同,在默罕默德的鼓勵和宣揚下,帶有末日狂熱的伊斯蘭教徒們,瘋狂的想用刀劍,去異教徒地區宣揚他的啟示,宣揚末日即將到來和解決的方法。

與之相鄰的羅馬帝國,自然不可避免的要遭受對方的侵擾。

在7世紀三四十年代,羅馬帝國的東部省份被阿拉伯人佔去,地中海地區被生生割裂為不聯繫的兩部分,一個泛地中海帝國已經成為過去,徹底的淪為一個拜占庭殘餘國家,直到最後滅亡。

如果從頭梳理帝國的命運,可以發現伊斯蘭勢力能夠成為壓死帝國的最後一棵稻草,僅僅是坐享其成。

這時候的羅馬帝國,就像一個活的太久,行將就木的老人,在應付了瘟疫、氣候變化、無休止的戰爭這三者一次又一次的連環打擊下,他早已經疲憊不堪,只需稍微用一下力,他就會跌倒。

帝國靠著自身的韌性和摧毀的力量一次次鬥爭,最終摧毀的力量,還是佔據了上風,氣候和疾病就是這種摧毀力量的主力,至於帝國內部韌性系統的協調,只是承受了外部摧毀力量的正常反應而已。

愛德華·吉本曾經對羅馬帝國的命運進行了反思,他驚訝的不是帝國的衰落,而是面對這樣“無休止”的打擊,它竟然維持了這麼長的時間,一次又一次的穩住了陣腳,直到帝國的框架最後再也無法承受。

"

公元400年的年初,位於意大利半島上的一座城市,迎來了它所在帝國的皇帝,還有它的執政官。

為了歡迎皇帝和執政官的到來,這座城市的人民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

一位名為克勞迪安的詩人,當時被這座城市的壯美和人民的熱情所感染,在他的詩歌中,無法按捺住對這座城市的讚美:

“從微小的起點,延伸至兩極,從一個無名小城,拓展自己的權勢直至與太陽的光輝同在。”

這並不是詩人的謬讚,這座城市,當得起這樣的歌頌。

因為它的名字叫羅馬。

而從它發展起來的帝國叫羅馬帝國。

作為一個與漢帝國齊名的大帝國,羅馬帝國不僅有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帝國疆域,還有延續上千年的帝國壽命,在這樣巨大的空間和時間維度上,羅馬帝國締造了太多的輝煌,被當世人和後世人讚頌。

正如一句諺語所言,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羅馬帝國的輝煌如此,滅亡也是如此。

關於羅馬帝國為什麼滅亡,已經有大量的學者指出了多種不同原因,有人說帝位傳承製度不穩,有人說帝國的奴隸制度不適應社會發展,有人說持續的戰爭和貴族消費引發了經濟危機,還有最為人所知的原因,蠻族人的入侵。

總之,羅馬帝國政治、經濟、軍事上都有導致滅亡的原因。

不過美國俄克拉何馬大學的教授凱爾·哈珀,在其著作《羅馬的命運》一書中,給出了更令人耳目一新的觀點:

羅馬帝國的滅亡是由多種原因導致的,相對於所謂的皇帝、奴隸、蠻族等廣為人知的“人為因素”,氣候變遷和疾病瘟疫,這些“非人為因素”的自然力量,才是造成羅馬帝國滅亡的決定性原因。

作為俄克拉何馬大學的學士、哈佛大學的碩士和博士,凱爾·哈珀研究的領域主要是橫跨羅馬帝國和中世紀早期的社會和經濟史,他的另一部作品《晚期羅馬世界的奴隸制,公元275—425年》曾經被美國曆史協會獎勵。

不過在這本書裡,除了社會和經濟史料,凱爾·哈珀還參考了大量自然科學資料,利用最前沿的基因科學、氣候科學和疾病科學,勾勒出自然力量在羅馬帝國滅亡中的角色。

羅馬帝國滅亡是因為蠻族入侵?不,讓它滅亡的主因是氣候和瘟疫

《羅馬的命運》

正如這本書的副標題——“氣候、疾病和帝國的終結”所言,氣候和疾病,是影響帝國命運的主導因素,但帝國並不是迅速崩潰,那不是一個偉大帝國所該有的命運

凱爾·哈珀在書中說:

“羅馬帝國的終結,並不是一個連續的衰落,最終導致無可避免的毀滅過程,而是一個漫長的,迂迴曲折,充滿偶然的故事。

在這個故事裡,一個有韌性的政治結構對自身進行維護和重組,直到帝國開始解體,首先在西部,然後在東部。”

經歷如此動盪波折的命運,羅馬已經竭盡全力。

正確研究歷史的前提:不能忽視自然力量

人們在研究某個朝代王朝時,總會從人的因素去分析興盛和滅亡的原因。

凱爾·哈珀認為,這樣做固然不錯,但還遠遠不夠。

我們所謂的歷史,從整體上來看,只是地球系統的副產品。而地球這個系統,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地球的物理和生物系統,是在不斷變化的。

假如各國的歷史是一個棋盤,帝王將相是棋盤上的棋子,棋盤的變化,影響了棋子的命運,棋子的命運,也改變了棋盤的結局。

那要是棋盤外的一種力量,直接掀翻了棋盤呢?

不可預知的大自然,就有這種棋盤外的力量,它可以讓棋盤傾斜,改變棋子命運,棋盤結局,甚至直接掀翻它。

就像地球的氣候系統發生變化,地球上的任何一個帝國,都不會逃出它的影響

以前可能是因為條件所限,讓歷史學者對自然這種力量認識不夠。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自然檔案”產生,通過基因科學、氣候科學和疾病科學,可以逐漸還原當時歷史所處的自然環境。

火山爆發、太陽週期、不穩定的氣候以及致命的病毒和細菌,每一個都可能是改變歷史不可預測的非人力量。

正視這種不可忽視的自然力量,是正確研究歷史的前提。

羅馬帝國滅亡是因為蠻族入侵?不,讓它滅亡的主因是氣候和瘟疫

地球

自然的勝利:永恆的帝國

由於沉迷於它的強大和繁榮,人們稱羅馬帝國為永恆的帝國,羅馬也被稱為永恆之城。

可是再強大的帝國,也是從一個小城崛起的。

羅馬帝國的歷史,分為王政、共和國、帝國三個階段。

王政的歷史太過久遠,難以考證,共和國時期的羅馬軍團,開始崛起,他們用鐵和血掃滅了一個又一個對手,終於在奧古斯都時,建立了自己的帝國。

羅馬人這時已經可以驕傲的,把地中海稱為“我們的海”了。

在奧古斯都去世後的150年裡,羅馬帝國完成了向外擴張的同時,也開啟了自己的全盛時期。

人口迅速增長,甚至達到近7500萬;貿易迅速發展,環地中海,甚至穿越了印度洋,都有貿易航線,四通八達的陸、海路航線不斷的穿梭著;大的城市也不斷湧現,整個帝國全境甚至超過一千座城市;社會財富不斷增加,人們在不斷的消費,光羅馬城每年就消耗1.5億升葡萄酒。

這樣的盛世繁榮,在英國史學家愛德華·吉本的經典作品《羅馬帝國衰亡史》中,被譽為“人類最幸福的時代”,基本上與他所謂的“五賢帝”執政期間相符。

凱爾·哈珀則認為,羅馬帝國能夠獲得這段“最幸福的時代”,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這個時期羅馬的優良氣候。

羅馬帝國滅亡是因為蠻族入侵?不,讓它滅亡的主因是氣候和瘟疫

羅馬帝國全盛時期

根據現在的氣候科學技術和遺留的自然遺蹟,可以推測出,當時的羅馬帝國氣候,不管是太陽光照,還是溫度、火山活動、降水,都處於一個十分有利的氣候最優期。

不僅風調雨順,甚至旱災和水災都很少,這就對帝國的農業種植和土地開墾起到一個催化劑的作用。

難怪羅馬帝國能夠迅速崛起,並且發展的如此繁榮。

所謂永恆的帝國,很大部分也是自然的勝利。

不過福禍相依,能夠給你帶來榮光的,自然也能讓你滅亡。

羅馬帝國的崛起受益於自然的力量,滅亡也“受益”於自然力量。

瘟疫的侵襲:比戰爭收割人頭還鋒利的鐮刀

盛極而衰,再強大的帝國也難逃自然的法則。

只是不是敗於強大的外敵入侵,首先給了羅馬帝國致命一擊的,而是小小的病菌。

帝國的城市雖然繁榮,但城市的衛生系統實在是非常混亂。

垃圾處理系統,更像是一個排水的洞窟,家庭廁所也不與汙水管道相連接,私人廁所通常就建立在廚房旁邊。

僅羅馬這一個城市,每天就有10萬多磅的人類排洩物,在這樣的衛生處理系統中被“笨拙而又不徹底”的清理,這樣的環境,給了蚊蟲和病菌孳生的自然溫床。

每年的夏末秋初,都是羅馬城人數死亡的高發期,就因為這種環境產生下的細菌性痢疾和傷寒。

連帝國的首都羅馬城都是如此,其他城市的衛生系統,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羅馬帝國滅亡是因為蠻族入侵?不,讓它滅亡的主因是氣候和瘟疫

羅馬城

羅馬人雖然建立了一個相互連通、城市化的帝國,隨著這些貿易路線而移動的,不僅只有貨物,還有活躍的細菌。

當這些細菌與當地的環境碰撞,形成一種疾病生態,開始進化之後,再加上交通的連接性,羅馬帝國的悲劇就開始了。

羅馬帝國度過了氣候最優期時,已經接近2世紀末期了,接下來的日子,就不再是一如既往的繁盛了。

公元165年,瘟疫病菌從波斯灣而來,進入羅馬城中,並在第二年,從這裡大爆發,從東向西,一個接著一個城市的傳播,整個地中海西部都被波及。

瘟疫持續到公元172年,軍隊受此影響,也幾乎損失殆盡。

就連貴為皇帝的馬可·奧勒略·安東尼,也在這場瘟疫中難以倖免,這場瘟疫也因此被命名為“安東尼瘟疫”(此後的瘟疫名稱也是一樣的命名原則)。

這場瘟疫的禍首為天花,它收割了大約700萬到800萬的人口,這個統計數字,佔據當時帝國人口的10%左右,真是比戰爭收割人頭還要鋒利。

可帝國並沒有因此迅速倒塌。

對於羅馬帝國來說,從來不缺逆境,能夠在持續的動盪中,擁有維持秩序,從創傷中恢復的強大能力,是一個偉大帝國的韌性所在。

這個韌性系統是由帝國的互相影響的生態系統和統治系統組成的,前者包括農業和人口,後者包括帝國的政治、財政、軍事力量。

不是每一次動盪,都能讓一個帝國傾覆。

現在遭遇到大瘟疫,則是考驗羅馬帝國韌性的時候了。

羅馬帝國滅亡是因為蠻族入侵?不,讓它滅亡的主因是氣候和瘟疫

安東尼瘟疫

比如首先就是要解決物價上漲,軍隊力量薄弱等眼前的困境。

羅馬帝國的韌性經受住了考驗,但帝國的政治和道德機制發生了變化。

最典型的變化就是馬可·奧勒略·安東尼之後,帝國將相更替頻繁,誰讓軍隊在瘟疫中幾乎損傷殆盡呢?為了抵抗蠻族的入侵,手裡有軍隊的人,地位就會不一樣。

羅馬帝國靠著自身的韌性在大瘟疫中保存下來,但已經並不是最初的樣子。

在此後3世紀的西普里安瘟疫中,這種情況幾乎又重演了一次,羅馬帝國依然生存了下來,但帝國的政治和社會問題,也更加的激化。

氣候的變化:抽打蠻族遷徙的“上帝之鞭”

在《權力的遊戲》中,絕境長城之外的異鬼,是維斯特洛大陸內人們不可知的存在。

對於處於地中海周圍的羅馬帝國居民來說,草原是在時間和歷史之外的存在,在他們零星的記載中,草原民族幾乎就不是人,而是像野獸一樣。

他們對於草原民族的認識,就像斯特洛大陸的人們對於異鬼一樣,知之甚少。

不過,在公元4世紀中葉,來自東方的匈奴人,通過歐亞大草原,到達西方,靠著他們胯下的戰馬和手裡的複合弓,不停的向西攻擊,擋在他們面前的各個民族,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倒下。

匈奴人首領阿提拉甚至被稱為“上帝之鞭”

匈奴人打敗哥特人,哥特人被迫向羅馬帝國遷徙。匈奴人自己也沒閒著,也繼續向羅馬帝國前進。

這讓羅馬帝國的邊疆所能承受的壓力,達到了極限。

最終就連羅馬城也在公元410年,被哥特人所攻破。

從此,在帝國的西部,羅馬帝國很難重整軍事力量,恢復到原來的掌控,以至於在5世紀,西部的領土開始一塊又一塊的丟失。

談到匈奴人遷徙的原因,凱爾·哈珀在《羅馬的命運》這本書中,並沒有說匈奴是被我國漢朝軍隊打敗導致的,而是說由於氣候的變化,草原開始長期乾旱,匈奴人在北方草原生存艱難,只得向西遷徙,由此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

羅馬帝國滅亡是因為蠻族入侵?不,讓它滅亡的主因是氣候和瘟疫

匈奴人入侵羅馬帝國

氣候變化雖然是抽打野蠻人遷徙的“上帝之鞭”,但對於羅馬帝國來說,它的傷害,還不止於“遷徙”了野蠻人。

在6世紀到8世紀的查士丁尼瘟疫中,鼠疫引發了黑死病,又開始大量的收割人命。

在君士坦丁堡中,到處堆滿了屍體,就連屍體及時得到清楚都很難,以至於堆上去的屍體,浸染在下面屍體的膿液裡,以至於這種景象被人們當做末日的到來,稱之為“上帝烈怒的大榨酒池”。

可能是嫌棄只有瘟疫,帝國還不夠折騰,氣候還要來湊一下熱鬧。

在查士丁尼時代,羅馬的氣候進入了“晚古小冰期”,火山噴發,氣溫下降,導致農作物歉收,這種氣溫下降的氣候,一直持續到了7世紀80年代,可以說是跟瘟疫做到了同步,讓瘟疫的破壞,又進一步增加。

令人意外的是,瘟疫和寒冷的氣候,並沒有摧毀羅馬帝國,但也耗盡了帝國最後的力氣。

帝國已經變形的韌性系統,達到了可以承受的極限。

大量的人口消失抽乾了帝國生命的活力,帝國僅存的人口,只剩下了對末日到來的恐懼和悲傷。

羅馬帝國滅亡是因為蠻族入侵?不,讓它滅亡的主因是氣候和瘟疫

最終時刻:對帝國命運的感慨

羅馬帝國多年承受的自然災害,讓基督教和猶太教鼓吹的末日論很有市場。同時有末日論市場的,還有位於帝國的東邊的阿拉伯地區。

與帝國人民的悲傷和恐懼不同,在默罕默德的鼓勵和宣揚下,帶有末日狂熱的伊斯蘭教徒們,瘋狂的想用刀劍,去異教徒地區宣揚他的啟示,宣揚末日即將到來和解決的方法。

與之相鄰的羅馬帝國,自然不可避免的要遭受對方的侵擾。

在7世紀三四十年代,羅馬帝國的東部省份被阿拉伯人佔去,地中海地區被生生割裂為不聯繫的兩部分,一個泛地中海帝國已經成為過去,徹底的淪為一個拜占庭殘餘國家,直到最後滅亡。

如果從頭梳理帝國的命運,可以發現伊斯蘭勢力能夠成為壓死帝國的最後一棵稻草,僅僅是坐享其成。

這時候的羅馬帝國,就像一個活的太久,行將就木的老人,在應付了瘟疫、氣候變化、無休止的戰爭這三者一次又一次的連環打擊下,他早已經疲憊不堪,只需稍微用一下力,他就會跌倒。

帝國靠著自身的韌性和摧毀的力量一次次鬥爭,最終摧毀的力量,還是佔據了上風,氣候和疾病就是這種摧毀力量的主力,至於帝國內部韌性系統的協調,只是承受了外部摧毀力量的正常反應而已。

愛德華·吉本曾經對羅馬帝國的命運進行了反思,他驚訝的不是帝國的衰落,而是面對這樣“無休止”的打擊,它竟然維持了這麼長的時間,一次又一次的穩住了陣腳,直到帝國的框架最後再也無法承受。

羅馬帝國滅亡是因為蠻族入侵?不,讓它滅亡的主因是氣候和瘟疫

君士坦丁堡之戰

以史為鑑,可以明得失。

凱爾·哈珀寫作這本《羅馬的命運》,解釋了羅馬帝國滅亡的原因:

相對於羅馬帝國內部帝王將相等人為因素,氣候和瘟疫這些來自自然的力量,才是影響這個帝國命運的主要因素。

同時,還有凱爾·哈珀對現狀的反思。

我們現在所面對的現狀,自然力量變異比以前更為強大,交通更加便利,人類自詡擁有控制和戰勝自然的力量,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像極了當時繁榮的羅馬帝國。

自然環境創造並毀滅了歷史,羅馬帝國是滅亡了,它所代表的人類和自然相遇的故事,卻還在繼續上演。

正如凱爾·哈珀在書中的敦敦提醒:

羅馬帝國的例子提醒我們,氣候變化和細菌進化以令人驚訝的方式塑造了我們居住的世界。

羅馬的命運可以提醒我們,大自然是狡猾而且反覆無常的。進化的強大力量可以在瞬間改變世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