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國家驕傲,被稱為“軍中鐵脊樑”,數量比將軍還少
他們是國家驕傲,被稱為“軍中鐵脊樑”,數量比將軍還少
他們是國家驕傲,被稱為“軍中鐵脊樑”,數量比將軍還少
他們是國家驕傲,被稱為“軍中鐵脊樑”,數量比將軍還少
他們是國家驕傲,被稱為“軍中鐵脊樑”,數量比將軍還少
他們是國家驕傲,被稱為“軍中鐵脊樑”,數量比將軍還少
他們是國家驕傲,被稱為“軍中鐵脊樑”,數量比將軍還少
他們是國家驕傲,被稱為“軍中鐵脊樑”,數量比將軍還少
他們是國家驕傲,被稱為“軍中鐵脊樑”,數量比將軍還少
他們是國家驕傲,被稱為“軍中鐵脊樑”,數量比將軍還少
他們是國家驕傲,被稱為“軍中鐵脊樑”,數量比將軍還少
喜樂de小胖
1/10 譚成友,1971年8月出生,遼寧義縣人,1990年12月入伍,現任黑龍江省軍區某巡邏艇大隊代理艇長兼船艇修理技師,一級軍士長軍銜,堅守邊防26年,累計航程8萬餘公里,完成執勤保障任務3000餘次,其總結的“譚氏教學法”被部隊推廣,榮獲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
2/10 裴德山,1969年8月出生,吉林省蛟河市人,現任北部戰區陸軍某裝甲裝備修理大隊高級技師、一級軍士長軍銜,從軍28年,先後修復坦克裝甲車1100餘量,被譽為“軍中的鐵甲神醫”,萬用表、扳手、鉗子就是他的修理工具,先後榮利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他用釘子精神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題,擁有20多項技術成果。
3/10 賈金鋒,1971年1月出生,黑龍江省肇東市,1990年3月入伍,現任北部戰區陸軍某防空旅雷達連班長兼雷達技師,一級軍士長軍銜,入伍27年,累計排除雷達和電站故障近千次,修復各型雷達30餘部,為部隊節省了幾十萬元的裝備大修費,使全部雷達一直保持良好的戰備狀態,榮獲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優秀士官人才獎二等獎、優秀士官人才獎,榮立三等功4次。
4/10 馬西強,1972年10月出生,山東滕州人,1990年12月入伍,現任北部戰區陸軍某陸航團機務一中隊空勤機械師,一級軍士長,先後參加98抗洪搶險救災、08汶川抗震救災,先後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他先後自學了《某型直升機特種設備學》《直升機空氣動力學》等大量書籍,記下了30多萬字的教學筆記,並通過英語四級、俄語初級考試。
5/10 石龍山,1972年出生,遼寧阜新人,1990年12月入伍,現任北部戰區某通信團二營六連外線維護分隊分隊長,一級軍士長,他精通光端、程控、電源、光纜等通信專業,從軍26年,18年在邊遠站組工作,多次參與大項通信保障任務和抗洪搶險任務,被官兵親切地稱為“高空蜘蛛俠”,雖然在平凡的崗位上,卻一步一個腳印收穫了不平凡的成績,先後獲得一等功1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3次。
6/10 王蘭軍,1964年6月出生,黑龍江省雞東縣人,1984年11月入伍,現為北部戰區某工兵器材倉庫保管隊技師、一級軍士長軍銜,入伍32年,他始終懷著一名現代軍人的強烈責任感、使命感和榮譽感,緊貼實戰磨礪意志,立足本職精武強能,先後榮立三等功3次、嘉獎12次、優秀士兵9次、優秀共產黨員9次、優秀保管員16次。
7/10 王啟程,1972年1月出生,1990年12月入伍,現任北部戰區陸軍某工程維護團教導隊教員,一級軍士長軍銜,曾多次參加原濟南軍區組織的大型演習、國防工程施工、野戰伴隨保障等重大任務,獲得過5項科研成果獲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榮立三等功6次。
8/10 楊立功,河南省太康縣人,1974年11月出生,1990年12月入伍,現任北部戰區陸軍某特戰旅無人機大隊近程隊飛行控制技師,一級軍士長軍銜,榮立三等功4次,從一名初中畢業生成長為一名無人機飛行控制技師,從一名對電路一竅不通的戰士,成長為一名會操作會維修無人機的行家裡手,他付出的汗水是常人所無法想象的。
9/10 蔣其常,山東平邑人,1971年3月出生,1990年12月入伍,現任北部戰區陸軍某電子對抗團修理連電源技師,一級軍士長軍銜,先後5次參加全軍電子對抗裝備維修技能比武,奪得2金1銀2銅的好成績,從軍27載,徒弟500餘名。北部戰區陸軍某電子對抗團一級軍士長蔣其常憑藉著一手絕活,對全團數百種型號的國產、進口油機,被稱作“油機大王”。
10/10 項有餘,山東微山人,1972年4月出生,1990年12月入伍,現任北部戰區陸軍某陸航團機務三中隊空勤機械師,一級軍士長軍銜,先後參加98抗洪搶險救災、08汶川抗震救災、青島奧帆賽安保及航拍、國慶60週年首都閱兵等10多次全軍以上大項活動,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在同年兵中,項有餘也是第一個由機械員轉為地面機械師,並很快成為了一名空勤機械師,他的專業知識讓一些專業院校科班出身的機械師們驚歎不已。
2017-08-27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