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即一切已成過去 鹿晗需要一場“翻身仗”

1990年出生的鹿晗,馬上也要三十歲了,在他即將邁入而立之年之際,卻突遭演藝事業的滑鐵盧,一部電影作品讓他的演藝事業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

由滕華濤執導、鹿晗主演的電影《上海堡壘》上映後遭遇票房和口碑的雙冷遇。在這種情況下,導演滕華濤在採訪中稱“用錯了鹿晗”。之後演員向佐加入論戰,發文稱滕華濤當初會用鹿晗看中的就是他的頂級流量,現在卻把鍋甩在演員身上,沒有身為導演的修養。

流量擔當的標籤已然被揭下,演技實力的招牌卻還沒有豎起……無人知道這場滑鐵盧會伴隨鹿晗多久,但對他來說,更重要的是如何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如何看流量擔當?

鹿晗:沒有人會一直站在頂端

鹿晗,1990年4月20日出生於北京,2008年赴韓國留學。有一天他在韓國購物街——明洞逛街時,被S.M公司星探發掘,2010年簽約成為旗下練習生,2016年7月正式在中國自由開展演藝工作。

從2014年到2018年,四年鹿晗參演了七部電影、兩部電視劇,還有若干綜藝。其間,鹿晗也迎來演藝事業的巔峰,被看做是“頂級流量”:榮登“中國90後十大影響力人物”榜首,並以2.7億財富居2016“中國90後富豪榜”第五位;主演張藝謀執導的好萊塢電影《長城》,飾演士兵彭勇;2017年1月首次登上央視春節聯歡晚會演唱歌曲《愛你一萬年》;主演古裝玄幻劇《擇天記》,該劇平均收視率達1.12,全網播放量突破270億,為周播劇場開創以來非暑期檔收視冠軍;2018年演唱會的上座率在某種程度上證明了他作為歌手的實力——三場演唱會超過十萬人次到場。

娛樂圈從來不缺俊男靚女,在新人輩出的時代,流量很難長久,過氣這件事時刻都在發生,能留下令人叫好的作品才是王道。鹿晗也明白這個道理,他曾坦言:“沒有人會一直站在頂端。”

與其被動接受,不如主動迎接。他自組工作室,並有意識地減少了影視工作的數量,“心態放平就好了”。鹿晗本人對此看得很開,他對自己的業務能力很有信心,還曾擔心大家只看到流量明星身上的流量,而忽略了這個人身上的閃光點。

但是心態放開,並不代表事態就能順利,他主演的電影《上海堡壘》上映以來的票房失利、演技遭受質疑,甚至導演插刀、甩鍋,讓鹿晗第一次嚐到演藝事業跌至谷底的滋味。

票房的大旗該誰抗?

營銷專家:流量創造一切已成過去

當然一部電影能否成功,有很多因素的制約,資深經紀人徐建軍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時分析,《上海堡壘》的失利,導演的選擇、演員的表現都有失誤,很難界定就一定是誰的責任,從導演到演員都應該承擔責任。而選擇流量藝人當主角,並不意味著一定有票房,因為流量就是粉絲,流量高低也會分時段,可能近期因為某一事件流量會走高,但也可能因為藝人出現負面新聞流量就減少。但不管是不是流量藝人,都需要用作品說話。

娛樂營銷專家、娛樂私塾創始人田金雙接受北青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滕華濤說用錯鹿晗,其實可以理解,鹿晗並不適合這個題材,這本來是一場影視領域的商業誤會。

田金雙認為,靠流量支撐票房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導演選演員時,忽視了作品的題材、受眾的審美心理,起步就是錯誤的,在這部作品中,鹿晗並未發揮出自己的演藝優勢,雖然不能說鹿晗在演戲方面沒下過功夫,但明顯他是屬於顏值大於演技的偶像派。這種題材的電影,起用流量明星,的確很難扛起票房的大旗。”田金雙說。

鹿晗僅餘的流量沒能貢獻給電影票房,反而讓他在告別“頂級流量”的路上越走越遠,人們不禁要問:鹿晗們的流量時代真的結束了嗎?他們將何去何從?

流量藝人如何轉型?

資深經紀人:要通過作品為自己加分

實際上鹿晗遇到的問題,不是他一個人的問題,而是和他同類型的藝人們普遍面臨的現狀,轉型和擺脫流量標籤是當務之急。

田金雙認為,鹿晗們應該通過自身努力尋找機遇,首先提升演技,其次進行相應的商業轉型。鹿晗想要轉型,就需要在作品上下功夫,但他不是影視科班出身,更不是實力派,所以這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田金雙建議,可以不必急於接拍影視作品,而是先介入短視頻的拍攝。隨著5G時代的到來,短視頻逐漸開始向影視業發起衝鋒,受眾有了更多選擇權,視頻社交媒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比如暖男人設的演員郭冬臨,以及王祖藍、羅志祥、薛之謙、吳亦凡等藝人,都通過這種方式發揮了各自的優勢,越來越受到公眾的關注。鹿晗想要打翻身仗,最直接最好的方式就是介入短視頻,把自己的優勢通過短視頻再度預熱。

田金雙認為,以前藝人百分之六十的收益來源於商業廣告,但現在通過短視頻平臺的傳播,很多網絡達人、博主的帶貨能力直接趕超傳統藝人和“小鮮肉”。影視也在向短視頻轉化,“這種情況下鹿晗以及他背後的操盤者也應該進行重新思考,僅僅依靠運氣、機遇是不夠的,現在包裝呈現多元化,對於一個藝人的演藝實力和商業突圍也形成挑戰,同時這也是絕佳的機會。”

徐建軍則認為,流量藝人在接拍作品之前要對每一部作品認真把關,並且要量力而行,以自己是否能把握、勝任角色為最主要的出發點,這樣才能通過作品為自己加分,同時也是對作品的重視和對觀眾的尊重,有了立得住的作品,自然就會得到觀眾和業內的認可。

文藝彈

稱選錯鹿晗為哪般?

《上海堡壘》導演滕華濤在最新接受某自媒體採訪時稱自己用錯了鹿晗,此番話語上了熱搜。滕導這麼做確實有“甩鍋”嫌疑,整體上看似護著鹿晗的——“鹿晗真的很好”、“技術上我對鹿晗沒有意見”,但是,話外音裡還是在說用錯了鹿晗導致全盤皆輸——“我用錯了鹿晗,在一個不適合他的類型裡”、“真的不是鹿晗不好……是不是能讓鹿晗這樣的偶像去演,當時沒判斷好”。

但是,早先滕華濤在影片上映之前的說法可不是這樣的。他表示自己看小說時就覺得這個角色與鹿晗很吻合:“江洋身上有‘少年感’,鹿晗很適合,而且鹿晗非常聰明,他對於導演的要求變化很快,而且很準確,此外因為他會跳舞,所以動作協調性比較好,一些打鬥的場面完成度比較高……有一場是我們最後殺青前拍的那場,就是在飛機上聽到灰鷹小隊的人犧牲了的消息,他表演的不光是哭,內心呈現出來的那個狀態非常好。”

鹿晗在《上海堡壘》中的表現有目共睹,無須特意洗白,但也無須再黑。但是,作為一名資深導演,在影片上映前後對於一個演員的判斷就出現瞭如此大的差異,給人的感覺明顯是在根據輿論風向而推脫自己的責任,這種行為就有點不仗義了。

眾所周知,一部電影作品往往會被特別標註為“某某導演作品”,這說明導演對於一部電影承擔主要的責任,一旦成功也會享有所有的榮耀。而演員是十分被動的,導演、編劇、剪輯的環節一旦出現問題,都會影響電影最終的呈現質量,一個演員在演戲時看不到影片的整體,他看到的只是屬於自己的那一部分片段,演員根本無法左右整部電影的風格與節奏。

而導演的一個功力所在也是調適演員的表演,一旦發現演員的表現與類型不符,那麼導演是應該最迅速的感知者,他需要快速地與演員溝通,做出相應的調整。如果鹿晗的表演與科幻不符,那麼導演為何不幫助他改變?不能僅僅因為鹿晗的偶像身份樹大招風,就覺得後悔。

既然滕華濤導演之前已經在微博上進行了道歉,那乾脆就擔當到底,從劇本和執導水準上找到缺憾;或者乾脆就沉默蓄力,為下部作品而去積極地準備。這時候還忍不住寂寞,受不了委屈,想著借自媒體大號為自己的利益說上兩句,那就是把做人的格局都做小了。如今對外說話的渠道確實挺多的,想辯解、想宣洩分分鐘就能實現,但是,古語說得好,言多必失,尤其在這個網絡如此發達的時代,做好自己、謹言慎行,恐怕才是最正確的路。

文/本報記者 肖揚

來源:北京青年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