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

《美麗玉林行》之荔枝文化說⑦

陸川縣平樂鎮長旺村

不僅有七座保持完整的七星伴月

九廳十八井等具有鮮明特色的客家圍屋

房前屋後還保留有眾多的荔枝樹

古老的荔枝樹與這個曾經富甲一方的村莊

還流傳有與眾不同的鄉土文化故事

……

"

《美麗玉林行》之荔枝文化說⑦

陸川縣平樂鎮長旺村

不僅有七座保持完整的七星伴月

九廳十八井等具有鮮明特色的客家圍屋

房前屋後還保留有眾多的荔枝樹

古老的荔枝樹與這個曾經富甲一方的村莊

還流傳有與眾不同的鄉土文化故事

……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陸川縣平樂鎮長旺村。

相依相伴

古荔樹與圍屋相濡以沫


航拍鏡頭下的長旺村,客家圍屋、田園、青山和綠水,儼然構成了一幅自然美好的田園風景圖。走進長旺村,與特色鮮明的客家圍屋相依相伴的古荔枝樹,讓人過目難忘。

"

《美麗玉林行》之荔枝文化說⑦

陸川縣平樂鎮長旺村

不僅有七座保持完整的七星伴月

九廳十八井等具有鮮明特色的客家圍屋

房前屋後還保留有眾多的荔枝樹

古老的荔枝樹與這個曾經富甲一方的村莊

還流傳有與眾不同的鄉土文化故事

……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陸川縣平樂鎮長旺村。

相依相伴

古荔樹與圍屋相濡以沫


航拍鏡頭下的長旺村,客家圍屋、田園、青山和綠水,儼然構成了一幅自然美好的田園風景圖。走進長旺村,與特色鮮明的客家圍屋相依相伴的古荔枝樹,讓人過目難忘。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客家圍屋、田園、青山和綠水,儼然構成了一幅自然美好的田園風景圖。

"

《美麗玉林行》之荔枝文化說⑦

陸川縣平樂鎮長旺村

不僅有七座保持完整的七星伴月

九廳十八井等具有鮮明特色的客家圍屋

房前屋後還保留有眾多的荔枝樹

古老的荔枝樹與這個曾經富甲一方的村莊

還流傳有與眾不同的鄉土文化故事

……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陸川縣平樂鎮長旺村。

相依相伴

古荔樹與圍屋相濡以沫


航拍鏡頭下的長旺村,客家圍屋、田園、青山和綠水,儼然構成了一幅自然美好的田園風景圖。走進長旺村,與特色鮮明的客家圍屋相依相伴的古荔枝樹,讓人過目難忘。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客家圍屋、田園、青山和綠水,儼然構成了一幅自然美好的田園風景圖。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

《美麗玉林行》之荔枝文化說⑦

陸川縣平樂鎮長旺村

不僅有七座保持完整的七星伴月

九廳十八井等具有鮮明特色的客家圍屋

房前屋後還保留有眾多的荔枝樹

古老的荔枝樹與這個曾經富甲一方的村莊

還流傳有與眾不同的鄉土文化故事

……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陸川縣平樂鎮長旺村。

相依相伴

古荔樹與圍屋相濡以沫


航拍鏡頭下的長旺村,客家圍屋、田園、青山和綠水,儼然構成了一幅自然美好的田園風景圖。走進長旺村,與特色鮮明的客家圍屋相依相伴的古荔枝樹,讓人過目難忘。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客家圍屋、田園、青山和綠水,儼然構成了一幅自然美好的田園風景圖。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村民吳國林說,長旺村所有客家圍屋前後都種有荔枝樹,是吳姓的老祖宗留下來的。240多年前,吳姓先祖來到這裡時,是一片旱地,居住的人並不多。後來,吳姓祖先修水庫通溝渠,把旱地變成了良田,吸引著更多的人來這裡安居樂業。村名因此稱為“蘊珠”,取自“山輝玉蘊,水秀珠藏。山水輝秀,蘊玉藏珠。”

"

《美麗玉林行》之荔枝文化說⑦

陸川縣平樂鎮長旺村

不僅有七座保持完整的七星伴月

九廳十八井等具有鮮明特色的客家圍屋

房前屋後還保留有眾多的荔枝樹

古老的荔枝樹與這個曾經富甲一方的村莊

還流傳有與眾不同的鄉土文化故事

……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陸川縣平樂鎮長旺村。

相依相伴

古荔樹與圍屋相濡以沫


航拍鏡頭下的長旺村,客家圍屋、田園、青山和綠水,儼然構成了一幅自然美好的田園風景圖。走進長旺村,與特色鮮明的客家圍屋相依相伴的古荔枝樹,讓人過目難忘。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客家圍屋、田園、青山和綠水,儼然構成了一幅自然美好的田園風景圖。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村民吳國林說,長旺村所有客家圍屋前後都種有荔枝樹,是吳姓的老祖宗留下來的。240多年前,吳姓先祖來到這裡時,是一片旱地,居住的人並不多。後來,吳姓祖先修水庫通溝渠,把旱地變成了良田,吸引著更多的人來這裡安居樂業。村名因此稱為“蘊珠”,取自“山輝玉蘊,水秀珠藏。山水輝秀,蘊玉藏珠。”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

《美麗玉林行》之荔枝文化說⑦

陸川縣平樂鎮長旺村

不僅有七座保持完整的七星伴月

九廳十八井等具有鮮明特色的客家圍屋

房前屋後還保留有眾多的荔枝樹

古老的荔枝樹與這個曾經富甲一方的村莊

還流傳有與眾不同的鄉土文化故事

……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陸川縣平樂鎮長旺村。

相依相伴

古荔樹與圍屋相濡以沫


航拍鏡頭下的長旺村,客家圍屋、田園、青山和綠水,儼然構成了一幅自然美好的田園風景圖。走進長旺村,與特色鮮明的客家圍屋相依相伴的古荔枝樹,讓人過目難忘。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客家圍屋、田園、青山和綠水,儼然構成了一幅自然美好的田園風景圖。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村民吳國林說,長旺村所有客家圍屋前後都種有荔枝樹,是吳姓的老祖宗留下來的。240多年前,吳姓先祖來到這裡時,是一片旱地,居住的人並不多。後來,吳姓祖先修水庫通溝渠,把旱地變成了良田,吸引著更多的人來這裡安居樂業。村名因此稱為“蘊珠”,取自“山輝玉蘊,水秀珠藏。山水輝秀,蘊玉藏珠。”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

《美麗玉林行》之荔枝文化說⑦

陸川縣平樂鎮長旺村

不僅有七座保持完整的七星伴月

九廳十八井等具有鮮明特色的客家圍屋

房前屋後還保留有眾多的荔枝樹

古老的荔枝樹與這個曾經富甲一方的村莊

還流傳有與眾不同的鄉土文化故事

……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陸川縣平樂鎮長旺村。

相依相伴

古荔樹與圍屋相濡以沫


航拍鏡頭下的長旺村,客家圍屋、田園、青山和綠水,儼然構成了一幅自然美好的田園風景圖。走進長旺村,與特色鮮明的客家圍屋相依相伴的古荔枝樹,讓人過目難忘。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客家圍屋、田園、青山和綠水,儼然構成了一幅自然美好的田園風景圖。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村民吳國林說,長旺村所有客家圍屋前後都種有荔枝樹,是吳姓的老祖宗留下來的。240多年前,吳姓先祖來到這裡時,是一片旱地,居住的人並不多。後來,吳姓祖先修水庫通溝渠,把旱地變成了良田,吸引著更多的人來這裡安居樂業。村名因此稱為“蘊珠”,取自“山輝玉蘊,水秀珠藏。山水輝秀,蘊玉藏珠。”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碑文警示後人要愛護青山綠水。

在正中莊圍屋有一塊碑文,上面寫著伐木者罰的警示。村民吳坤龍告訴我們,先人早就知道青山綠水的重要性,因此立碑文警示後人,後龍山的樹木不能砍,砍樹就被罰款。因此,後龍山的荔枝樹都保留得很好,但在後來,荔枝樹分到各家各戶之後,村民為了起房子,砍掉了很多樹,只剩後龍山和圍屋後花園裡的荔枝樹還保留得比較多。

"

《美麗玉林行》之荔枝文化說⑦

陸川縣平樂鎮長旺村

不僅有七座保持完整的七星伴月

九廳十八井等具有鮮明特色的客家圍屋

房前屋後還保留有眾多的荔枝樹

古老的荔枝樹與這個曾經富甲一方的村莊

還流傳有與眾不同的鄉土文化故事

……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陸川縣平樂鎮長旺村。

相依相伴

古荔樹與圍屋相濡以沫


航拍鏡頭下的長旺村,客家圍屋、田園、青山和綠水,儼然構成了一幅自然美好的田園風景圖。走進長旺村,與特色鮮明的客家圍屋相依相伴的古荔枝樹,讓人過目難忘。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客家圍屋、田園、青山和綠水,儼然構成了一幅自然美好的田園風景圖。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村民吳國林說,長旺村所有客家圍屋前後都種有荔枝樹,是吳姓的老祖宗留下來的。240多年前,吳姓先祖來到這裡時,是一片旱地,居住的人並不多。後來,吳姓祖先修水庫通溝渠,把旱地變成了良田,吸引著更多的人來這裡安居樂業。村名因此稱為“蘊珠”,取自“山輝玉蘊,水秀珠藏。山水輝秀,蘊玉藏珠。”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碑文警示後人要愛護青山綠水。

在正中莊圍屋有一塊碑文,上面寫著伐木者罰的警示。村民吳坤龍告訴我們,先人早就知道青山綠水的重要性,因此立碑文警示後人,後龍山的樹木不能砍,砍樹就被罰款。因此,後龍山的荔枝樹都保留得很好,但在後來,荔枝樹分到各家各戶之後,村民為了起房子,砍掉了很多樹,只剩後龍山和圍屋後花園裡的荔枝樹還保留得比較多。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在長旺村正中隊,我們看到一株古荔樹,樹系粗壯,目測需要好幾個人才能抱得過來。村民吳仁秀說,這是長旺村最古老荔枝樹,品種是香荔,也叫玉麒麟,果實又脆又甜還年年還掛果。今年這株荔枝樹掛果有150公斤,往年最多掛果有350公斤。

在長旺村正中莊圍屋的後花園,75歲的村民吳甲桂指著一株有170多年的荔枝樹介紹,這個品種是禾荔(大造),每年夏至成熟。荔枝果摘下來都是分給居住在圍屋裡的居民吃,不賣。

行走在長旺村,我們發現留存的古荔樹大多數是黑葉原始品種,村裡的荔枝樹都保持原生態,成熟的果實都是留著自己吃或是送給親朋好友,一般不外賣,這跟其他村將荔枝作為經濟收入來源不太一樣。

"

《美麗玉林行》之荔枝文化說⑦

陸川縣平樂鎮長旺村

不僅有七座保持完整的七星伴月

九廳十八井等具有鮮明特色的客家圍屋

房前屋後還保留有眾多的荔枝樹

古老的荔枝樹與這個曾經富甲一方的村莊

還流傳有與眾不同的鄉土文化故事

……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陸川縣平樂鎮長旺村。

相依相伴

古荔樹與圍屋相濡以沫


航拍鏡頭下的長旺村,客家圍屋、田園、青山和綠水,儼然構成了一幅自然美好的田園風景圖。走進長旺村,與特色鮮明的客家圍屋相依相伴的古荔枝樹,讓人過目難忘。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客家圍屋、田園、青山和綠水,儼然構成了一幅自然美好的田園風景圖。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村民吳國林說,長旺村所有客家圍屋前後都種有荔枝樹,是吳姓的老祖宗留下來的。240多年前,吳姓先祖來到這裡時,是一片旱地,居住的人並不多。後來,吳姓祖先修水庫通溝渠,把旱地變成了良田,吸引著更多的人來這裡安居樂業。村名因此稱為“蘊珠”,取自“山輝玉蘊,水秀珠藏。山水輝秀,蘊玉藏珠。”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碑文警示後人要愛護青山綠水。

在正中莊圍屋有一塊碑文,上面寫著伐木者罰的警示。村民吳坤龍告訴我們,先人早就知道青山綠水的重要性,因此立碑文警示後人,後龍山的樹木不能砍,砍樹就被罰款。因此,後龍山的荔枝樹都保留得很好,但在後來,荔枝樹分到各家各戶之後,村民為了起房子,砍掉了很多樹,只剩後龍山和圍屋後花園裡的荔枝樹還保留得比較多。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在長旺村正中隊,我們看到一株古荔樹,樹系粗壯,目測需要好幾個人才能抱得過來。村民吳仁秀說,這是長旺村最古老荔枝樹,品種是香荔,也叫玉麒麟,果實又脆又甜還年年還掛果。今年這株荔枝樹掛果有150公斤,往年最多掛果有350公斤。

在長旺村正中莊圍屋的後花園,75歲的村民吳甲桂指著一株有170多年的荔枝樹介紹,這個品種是禾荔(大造),每年夏至成熟。荔枝果摘下來都是分給居住在圍屋裡的居民吃,不賣。

行走在長旺村,我們發現留存的古荔樹大多數是黑葉原始品種,村裡的荔枝樹都保持原生態,成熟的果實都是留著自己吃或是送給親朋好友,一般不外賣,這跟其他村將荔枝作為經濟收入來源不太一樣。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長旺村至今還保留有眾多荔枝園。

一問才知道,原來這是長旺村曾富甲一方的緣故,荔枝對他們來說,並不是主要的經濟來源,反倒成為人人都可以品嚐的鮮果美食,這個傳統至今不變。

蘊玉藏珠

開拓家園富甲一方

在長旺村,我們深切地感受到,與古荔枝樹相依相伴的長旺村客家圍屋,更是有著說不完的感人故事。

72歲的村民吳仁秀說,吳姓祖先端仁公來這裡開荒種地,把旱地變成良田,富甲一方的歷史一直激勵著後代。當年居住在蘊珠村的吳姓人家,生活富足安逸,四季瓜果常有,逢年過節,宰豬抓魚分發到每戶,日子過得甜蜜蜜。

"

《美麗玉林行》之荔枝文化說⑦

陸川縣平樂鎮長旺村

不僅有七座保持完整的七星伴月

九廳十八井等具有鮮明特色的客家圍屋

房前屋後還保留有眾多的荔枝樹

古老的荔枝樹與這個曾經富甲一方的村莊

還流傳有與眾不同的鄉土文化故事

……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陸川縣平樂鎮長旺村。

相依相伴

古荔樹與圍屋相濡以沫


航拍鏡頭下的長旺村,客家圍屋、田園、青山和綠水,儼然構成了一幅自然美好的田園風景圖。走進長旺村,與特色鮮明的客家圍屋相依相伴的古荔枝樹,讓人過目難忘。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客家圍屋、田園、青山和綠水,儼然構成了一幅自然美好的田園風景圖。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村民吳國林說,長旺村所有客家圍屋前後都種有荔枝樹,是吳姓的老祖宗留下來的。240多年前,吳姓先祖來到這裡時,是一片旱地,居住的人並不多。後來,吳姓祖先修水庫通溝渠,把旱地變成了良田,吸引著更多的人來這裡安居樂業。村名因此稱為“蘊珠”,取自“山輝玉蘊,水秀珠藏。山水輝秀,蘊玉藏珠。”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碑文警示後人要愛護青山綠水。

在正中莊圍屋有一塊碑文,上面寫著伐木者罰的警示。村民吳坤龍告訴我們,先人早就知道青山綠水的重要性,因此立碑文警示後人,後龍山的樹木不能砍,砍樹就被罰款。因此,後龍山的荔枝樹都保留得很好,但在後來,荔枝樹分到各家各戶之後,村民為了起房子,砍掉了很多樹,只剩後龍山和圍屋後花園裡的荔枝樹還保留得比較多。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在長旺村正中隊,我們看到一株古荔樹,樹系粗壯,目測需要好幾個人才能抱得過來。村民吳仁秀說,這是長旺村最古老荔枝樹,品種是香荔,也叫玉麒麟,果實又脆又甜還年年還掛果。今年這株荔枝樹掛果有150公斤,往年最多掛果有350公斤。

在長旺村正中莊圍屋的後花園,75歲的村民吳甲桂指著一株有170多年的荔枝樹介紹,這個品種是禾荔(大造),每年夏至成熟。荔枝果摘下來都是分給居住在圍屋裡的居民吃,不賣。

行走在長旺村,我們發現留存的古荔樹大多數是黑葉原始品種,村裡的荔枝樹都保持原生態,成熟的果實都是留著自己吃或是送給親朋好友,一般不外賣,這跟其他村將荔枝作為經濟收入來源不太一樣。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長旺村至今還保留有眾多荔枝園。

一問才知道,原來這是長旺村曾富甲一方的緣故,荔枝對他們來說,並不是主要的經濟來源,反倒成為人人都可以品嚐的鮮果美食,這個傳統至今不變。

蘊玉藏珠

開拓家園富甲一方

在長旺村,我們深切地感受到,與古荔枝樹相依相伴的長旺村客家圍屋,更是有著說不完的感人故事。

72歲的村民吳仁秀說,吳姓祖先端仁公來這裡開荒種地,把旱地變成良田,富甲一方的歷史一直激勵著後代。當年居住在蘊珠村的吳姓人家,生活富足安逸,四季瓜果常有,逢年過節,宰豬抓魚分發到每戶,日子過得甜蜜蜜。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良塘村曾富甲一方。

"

《美麗玉林行》之荔枝文化說⑦

陸川縣平樂鎮長旺村

不僅有七座保持完整的七星伴月

九廳十八井等具有鮮明特色的客家圍屋

房前屋後還保留有眾多的荔枝樹

古老的荔枝樹與這個曾經富甲一方的村莊

還流傳有與眾不同的鄉土文化故事

……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陸川縣平樂鎮長旺村。

相依相伴

古荔樹與圍屋相濡以沫


航拍鏡頭下的長旺村,客家圍屋、田園、青山和綠水,儼然構成了一幅自然美好的田園風景圖。走進長旺村,與特色鮮明的客家圍屋相依相伴的古荔枝樹,讓人過目難忘。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客家圍屋、田園、青山和綠水,儼然構成了一幅自然美好的田園風景圖。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村民吳國林說,長旺村所有客家圍屋前後都種有荔枝樹,是吳姓的老祖宗留下來的。240多年前,吳姓先祖來到這裡時,是一片旱地,居住的人並不多。後來,吳姓祖先修水庫通溝渠,把旱地變成了良田,吸引著更多的人來這裡安居樂業。村名因此稱為“蘊珠”,取自“山輝玉蘊,水秀珠藏。山水輝秀,蘊玉藏珠。”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碑文警示後人要愛護青山綠水。

在正中莊圍屋有一塊碑文,上面寫著伐木者罰的警示。村民吳坤龍告訴我們,先人早就知道青山綠水的重要性,因此立碑文警示後人,後龍山的樹木不能砍,砍樹就被罰款。因此,後龍山的荔枝樹都保留得很好,但在後來,荔枝樹分到各家各戶之後,村民為了起房子,砍掉了很多樹,只剩後龍山和圍屋後花園裡的荔枝樹還保留得比較多。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在長旺村正中隊,我們看到一株古荔樹,樹系粗壯,目測需要好幾個人才能抱得過來。村民吳仁秀說,這是長旺村最古老荔枝樹,品種是香荔,也叫玉麒麟,果實又脆又甜還年年還掛果。今年這株荔枝樹掛果有150公斤,往年最多掛果有350公斤。

在長旺村正中莊圍屋的後花園,75歲的村民吳甲桂指著一株有170多年的荔枝樹介紹,這個品種是禾荔(大造),每年夏至成熟。荔枝果摘下來都是分給居住在圍屋裡的居民吃,不賣。

行走在長旺村,我們發現留存的古荔樹大多數是黑葉原始品種,村裡的荔枝樹都保持原生態,成熟的果實都是留著自己吃或是送給親朋好友,一般不外賣,這跟其他村將荔枝作為經濟收入來源不太一樣。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長旺村至今還保留有眾多荔枝園。

一問才知道,原來這是長旺村曾富甲一方的緣故,荔枝對他們來說,並不是主要的經濟來源,反倒成為人人都可以品嚐的鮮果美食,這個傳統至今不變。

蘊玉藏珠

開拓家園富甲一方

在長旺村,我們深切地感受到,與古荔枝樹相依相伴的長旺村客家圍屋,更是有著說不完的感人故事。

72歲的村民吳仁秀說,吳姓祖先端仁公來這裡開荒種地,把旱地變成良田,富甲一方的歷史一直激勵著後代。當年居住在蘊珠村的吳姓人家,生活富足安逸,四季瓜果常有,逢年過節,宰豬抓魚分發到每戶,日子過得甜蜜蜜。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良塘村曾富甲一方。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

《美麗玉林行》之荔枝文化說⑦

陸川縣平樂鎮長旺村

不僅有七座保持完整的七星伴月

九廳十八井等具有鮮明特色的客家圍屋

房前屋後還保留有眾多的荔枝樹

古老的荔枝樹與這個曾經富甲一方的村莊

還流傳有與眾不同的鄉土文化故事

……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陸川縣平樂鎮長旺村。

相依相伴

古荔樹與圍屋相濡以沫


航拍鏡頭下的長旺村,客家圍屋、田園、青山和綠水,儼然構成了一幅自然美好的田園風景圖。走進長旺村,與特色鮮明的客家圍屋相依相伴的古荔枝樹,讓人過目難忘。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客家圍屋、田園、青山和綠水,儼然構成了一幅自然美好的田園風景圖。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村民吳國林說,長旺村所有客家圍屋前後都種有荔枝樹,是吳姓的老祖宗留下來的。240多年前,吳姓先祖來到這裡時,是一片旱地,居住的人並不多。後來,吳姓祖先修水庫通溝渠,把旱地變成了良田,吸引著更多的人來這裡安居樂業。村名因此稱為“蘊珠”,取自“山輝玉蘊,水秀珠藏。山水輝秀,蘊玉藏珠。”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碑文警示後人要愛護青山綠水。

在正中莊圍屋有一塊碑文,上面寫著伐木者罰的警示。村民吳坤龍告訴我們,先人早就知道青山綠水的重要性,因此立碑文警示後人,後龍山的樹木不能砍,砍樹就被罰款。因此,後龍山的荔枝樹都保留得很好,但在後來,荔枝樹分到各家各戶之後,村民為了起房子,砍掉了很多樹,只剩後龍山和圍屋後花園裡的荔枝樹還保留得比較多。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在長旺村正中隊,我們看到一株古荔樹,樹系粗壯,目測需要好幾個人才能抱得過來。村民吳仁秀說,這是長旺村最古老荔枝樹,品種是香荔,也叫玉麒麟,果實又脆又甜還年年還掛果。今年這株荔枝樹掛果有150公斤,往年最多掛果有350公斤。

在長旺村正中莊圍屋的後花園,75歲的村民吳甲桂指著一株有170多年的荔枝樹介紹,這個品種是禾荔(大造),每年夏至成熟。荔枝果摘下來都是分給居住在圍屋裡的居民吃,不賣。

行走在長旺村,我們發現留存的古荔樹大多數是黑葉原始品種,村裡的荔枝樹都保持原生態,成熟的果實都是留著自己吃或是送給親朋好友,一般不外賣,這跟其他村將荔枝作為經濟收入來源不太一樣。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長旺村至今還保留有眾多荔枝園。

一問才知道,原來這是長旺村曾富甲一方的緣故,荔枝對他們來說,並不是主要的經濟來源,反倒成為人人都可以品嚐的鮮果美食,這個傳統至今不變。

蘊玉藏珠

開拓家園富甲一方

在長旺村,我們深切地感受到,與古荔枝樹相依相伴的長旺村客家圍屋,更是有著說不完的感人故事。

72歲的村民吳仁秀說,吳姓祖先端仁公來這裡開荒種地,把旱地變成良田,富甲一方的歷史一直激勵著後代。當年居住在蘊珠村的吳姓人家,生活富足安逸,四季瓜果常有,逢年過節,宰豬抓魚分發到每戶,日子過得甜蜜蜜。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良塘村曾富甲一方。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端仁公,陸川縣橫山鄉良塘村輝益公六世孫。清朝乾隆中期,朝廷鼓勵開墾荒地。1777年,端仁公抓住機遇,跋山涉水考察,毅然選定平樂鎮長旺村定居,並開始修築水庫、造田造地。8年辛勞,建成3座磨刀坑水庫、老屋,造田幾百畝,成為長旺村首富。“善抓機遇,敢於開拓,循事實幹,發家致富”,這是端仁公留給後代的寶貴精神財富。

"

《美麗玉林行》之荔枝文化說⑦

陸川縣平樂鎮長旺村

不僅有七座保持完整的七星伴月

九廳十八井等具有鮮明特色的客家圍屋

房前屋後還保留有眾多的荔枝樹

古老的荔枝樹與這個曾經富甲一方的村莊

還流傳有與眾不同的鄉土文化故事

……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陸川縣平樂鎮長旺村。

相依相伴

古荔樹與圍屋相濡以沫


航拍鏡頭下的長旺村,客家圍屋、田園、青山和綠水,儼然構成了一幅自然美好的田園風景圖。走進長旺村,與特色鮮明的客家圍屋相依相伴的古荔枝樹,讓人過目難忘。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客家圍屋、田園、青山和綠水,儼然構成了一幅自然美好的田園風景圖。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村民吳國林說,長旺村所有客家圍屋前後都種有荔枝樹,是吳姓的老祖宗留下來的。240多年前,吳姓先祖來到這裡時,是一片旱地,居住的人並不多。後來,吳姓祖先修水庫通溝渠,把旱地變成了良田,吸引著更多的人來這裡安居樂業。村名因此稱為“蘊珠”,取自“山輝玉蘊,水秀珠藏。山水輝秀,蘊玉藏珠。”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碑文警示後人要愛護青山綠水。

在正中莊圍屋有一塊碑文,上面寫著伐木者罰的警示。村民吳坤龍告訴我們,先人早就知道青山綠水的重要性,因此立碑文警示後人,後龍山的樹木不能砍,砍樹就被罰款。因此,後龍山的荔枝樹都保留得很好,但在後來,荔枝樹分到各家各戶之後,村民為了起房子,砍掉了很多樹,只剩後龍山和圍屋後花園裡的荔枝樹還保留得比較多。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在長旺村正中隊,我們看到一株古荔樹,樹系粗壯,目測需要好幾個人才能抱得過來。村民吳仁秀說,這是長旺村最古老荔枝樹,品種是香荔,也叫玉麒麟,果實又脆又甜還年年還掛果。今年這株荔枝樹掛果有150公斤,往年最多掛果有350公斤。

在長旺村正中莊圍屋的後花園,75歲的村民吳甲桂指著一株有170多年的荔枝樹介紹,這個品種是禾荔(大造),每年夏至成熟。荔枝果摘下來都是分給居住在圍屋裡的居民吃,不賣。

行走在長旺村,我們發現留存的古荔樹大多數是黑葉原始品種,村裡的荔枝樹都保持原生態,成熟的果實都是留著自己吃或是送給親朋好友,一般不外賣,這跟其他村將荔枝作為經濟收入來源不太一樣。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長旺村至今還保留有眾多荔枝園。

一問才知道,原來這是長旺村曾富甲一方的緣故,荔枝對他們來說,並不是主要的經濟來源,反倒成為人人都可以品嚐的鮮果美食,這個傳統至今不變。

蘊玉藏珠

開拓家園富甲一方

在長旺村,我們深切地感受到,與古荔枝樹相依相伴的長旺村客家圍屋,更是有著說不完的感人故事。

72歲的村民吳仁秀說,吳姓祖先端仁公來這裡開荒種地,把旱地變成良田,富甲一方的歷史一直激勵著後代。當年居住在蘊珠村的吳姓人家,生活富足安逸,四季瓜果常有,逢年過節,宰豬抓魚分發到每戶,日子過得甜蜜蜜。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良塘村曾富甲一方。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端仁公,陸川縣橫山鄉良塘村輝益公六世孫。清朝乾隆中期,朝廷鼓勵開墾荒地。1777年,端仁公抓住機遇,跋山涉水考察,毅然選定平樂鎮長旺村定居,並開始修築水庫、造田造地。8年辛勞,建成3座磨刀坑水庫、老屋,造田幾百畝,成為長旺村首富。“善抓機遇,敢於開拓,循事實幹,發家致富”,這是端仁公留給後代的寶貴精神財富。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

《美麗玉林行》之荔枝文化說⑦

陸川縣平樂鎮長旺村

不僅有七座保持完整的七星伴月

九廳十八井等具有鮮明特色的客家圍屋

房前屋後還保留有眾多的荔枝樹

古老的荔枝樹與這個曾經富甲一方的村莊

還流傳有與眾不同的鄉土文化故事

……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陸川縣平樂鎮長旺村。

相依相伴

古荔樹與圍屋相濡以沫


航拍鏡頭下的長旺村,客家圍屋、田園、青山和綠水,儼然構成了一幅自然美好的田園風景圖。走進長旺村,與特色鮮明的客家圍屋相依相伴的古荔枝樹,讓人過目難忘。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客家圍屋、田園、青山和綠水,儼然構成了一幅自然美好的田園風景圖。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村民吳國林說,長旺村所有客家圍屋前後都種有荔枝樹,是吳姓的老祖宗留下來的。240多年前,吳姓先祖來到這裡時,是一片旱地,居住的人並不多。後來,吳姓祖先修水庫通溝渠,把旱地變成了良田,吸引著更多的人來這裡安居樂業。村名因此稱為“蘊珠”,取自“山輝玉蘊,水秀珠藏。山水輝秀,蘊玉藏珠。”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碑文警示後人要愛護青山綠水。

在正中莊圍屋有一塊碑文,上面寫著伐木者罰的警示。村民吳坤龍告訴我們,先人早就知道青山綠水的重要性,因此立碑文警示後人,後龍山的樹木不能砍,砍樹就被罰款。因此,後龍山的荔枝樹都保留得很好,但在後來,荔枝樹分到各家各戶之後,村民為了起房子,砍掉了很多樹,只剩後龍山和圍屋後花園裡的荔枝樹還保留得比較多。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在長旺村正中隊,我們看到一株古荔樹,樹系粗壯,目測需要好幾個人才能抱得過來。村民吳仁秀說,這是長旺村最古老荔枝樹,品種是香荔,也叫玉麒麟,果實又脆又甜還年年還掛果。今年這株荔枝樹掛果有150公斤,往年最多掛果有350公斤。

在長旺村正中莊圍屋的後花園,75歲的村民吳甲桂指著一株有170多年的荔枝樹介紹,這個品種是禾荔(大造),每年夏至成熟。荔枝果摘下來都是分給居住在圍屋裡的居民吃,不賣。

行走在長旺村,我們發現留存的古荔樹大多數是黑葉原始品種,村裡的荔枝樹都保持原生態,成熟的果實都是留著自己吃或是送給親朋好友,一般不外賣,這跟其他村將荔枝作為經濟收入來源不太一樣。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長旺村至今還保留有眾多荔枝園。

一問才知道,原來這是長旺村曾富甲一方的緣故,荔枝對他們來說,並不是主要的經濟來源,反倒成為人人都可以品嚐的鮮果美食,這個傳統至今不變。

蘊玉藏珠

開拓家園富甲一方

在長旺村,我們深切地感受到,與古荔枝樹相依相伴的長旺村客家圍屋,更是有著說不完的感人故事。

72歲的村民吳仁秀說,吳姓祖先端仁公來這裡開荒種地,把旱地變成良田,富甲一方的歷史一直激勵著後代。當年居住在蘊珠村的吳姓人家,生活富足安逸,四季瓜果常有,逢年過節,宰豬抓魚分發到每戶,日子過得甜蜜蜜。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良塘村曾富甲一方。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端仁公,陸川縣橫山鄉良塘村輝益公六世孫。清朝乾隆中期,朝廷鼓勵開墾荒地。1777年,端仁公抓住機遇,跋山涉水考察,毅然選定平樂鎮長旺村定居,並開始修築水庫、造田造地。8年辛勞,建成3座磨刀坑水庫、老屋,造田幾百畝,成為長旺村首富。“善抓機遇,敢於開拓,循事實幹,發家致富”,這是端仁公留給後代的寶貴精神財富。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

《美麗玉林行》之荔枝文化說⑦

陸川縣平樂鎮長旺村

不僅有七座保持完整的七星伴月

九廳十八井等具有鮮明特色的客家圍屋

房前屋後還保留有眾多的荔枝樹

古老的荔枝樹與這個曾經富甲一方的村莊

還流傳有與眾不同的鄉土文化故事

……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陸川縣平樂鎮長旺村。

相依相伴

古荔樹與圍屋相濡以沫


航拍鏡頭下的長旺村,客家圍屋、田園、青山和綠水,儼然構成了一幅自然美好的田園風景圖。走進長旺村,與特色鮮明的客家圍屋相依相伴的古荔枝樹,讓人過目難忘。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客家圍屋、田園、青山和綠水,儼然構成了一幅自然美好的田園風景圖。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村民吳國林說,長旺村所有客家圍屋前後都種有荔枝樹,是吳姓的老祖宗留下來的。240多年前,吳姓先祖來到這裡時,是一片旱地,居住的人並不多。後來,吳姓祖先修水庫通溝渠,把旱地變成了良田,吸引著更多的人來這裡安居樂業。村名因此稱為“蘊珠”,取自“山輝玉蘊,水秀珠藏。山水輝秀,蘊玉藏珠。”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碑文警示後人要愛護青山綠水。

在正中莊圍屋有一塊碑文,上面寫著伐木者罰的警示。村民吳坤龍告訴我們,先人早就知道青山綠水的重要性,因此立碑文警示後人,後龍山的樹木不能砍,砍樹就被罰款。因此,後龍山的荔枝樹都保留得很好,但在後來,荔枝樹分到各家各戶之後,村民為了起房子,砍掉了很多樹,只剩後龍山和圍屋後花園裡的荔枝樹還保留得比較多。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在長旺村正中隊,我們看到一株古荔樹,樹系粗壯,目測需要好幾個人才能抱得過來。村民吳仁秀說,這是長旺村最古老荔枝樹,品種是香荔,也叫玉麒麟,果實又脆又甜還年年還掛果。今年這株荔枝樹掛果有150公斤,往年最多掛果有350公斤。

在長旺村正中莊圍屋的後花園,75歲的村民吳甲桂指著一株有170多年的荔枝樹介紹,這個品種是禾荔(大造),每年夏至成熟。荔枝果摘下來都是分給居住在圍屋裡的居民吃,不賣。

行走在長旺村,我們發現留存的古荔樹大多數是黑葉原始品種,村裡的荔枝樹都保持原生態,成熟的果實都是留著自己吃或是送給親朋好友,一般不外賣,這跟其他村將荔枝作為經濟收入來源不太一樣。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長旺村至今還保留有眾多荔枝園。

一問才知道,原來這是長旺村曾富甲一方的緣故,荔枝對他們來說,並不是主要的經濟來源,反倒成為人人都可以品嚐的鮮果美食,這個傳統至今不變。

蘊玉藏珠

開拓家園富甲一方

在長旺村,我們深切地感受到,與古荔枝樹相依相伴的長旺村客家圍屋,更是有著說不完的感人故事。

72歲的村民吳仁秀說,吳姓祖先端仁公來這裡開荒種地,把旱地變成良田,富甲一方的歷史一直激勵著後代。當年居住在蘊珠村的吳姓人家,生活富足安逸,四季瓜果常有,逢年過節,宰豬抓魚分發到每戶,日子過得甜蜜蜜。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良塘村曾富甲一方。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端仁公,陸川縣橫山鄉良塘村輝益公六世孫。清朝乾隆中期,朝廷鼓勵開墾荒地。1777年,端仁公抓住機遇,跋山涉水考察,毅然選定平樂鎮長旺村定居,並開始修築水庫、造田造地。8年辛勞,建成3座磨刀坑水庫、老屋,造田幾百畝,成為長旺村首富。“善抓機遇,敢於開拓,循事實幹,發家致富”,這是端仁公留給後代的寶貴精神財富。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村民在圍屋裡講述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而吳姓後祖先,承前啟後,各有建樹,把發展經濟、重視教育、樂善好施發展到新高度。他們或修建古扁水壩,造田造地,或開拓商業、典當業,個個成績斐然。到民國,良田千頃,年收租谷萬石,有佔地面積27000平方米、建築面積9377平方米的八座客家圍屋。在廣西捐建渡亭108座,捐建欎林五屬舉子會館和私塾各一座、路邊涼亭數座,鋪石板路10裡。家族蘊玉藏珠,人才輩出,清代五品同知吳裕滄、清道光舉人吳裕淵、廣西軍民府統領吳仲章、民國玉林五屬團總吳仲康、民國軍官吳啟淳吳仁禮、湖南省林業廳廳長吳仁壽、解放軍173師參謀長吳仁佔、留日大學生吳啟宗等子弟,馳騁社會,揚名鄉里。

"

《美麗玉林行》之荔枝文化說⑦

陸川縣平樂鎮長旺村

不僅有七座保持完整的七星伴月

九廳十八井等具有鮮明特色的客家圍屋

房前屋後還保留有眾多的荔枝樹

古老的荔枝樹與這個曾經富甲一方的村莊

還流傳有與眾不同的鄉土文化故事

……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陸川縣平樂鎮長旺村。

相依相伴

古荔樹與圍屋相濡以沫


航拍鏡頭下的長旺村,客家圍屋、田園、青山和綠水,儼然構成了一幅自然美好的田園風景圖。走進長旺村,與特色鮮明的客家圍屋相依相伴的古荔枝樹,讓人過目難忘。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客家圍屋、田園、青山和綠水,儼然構成了一幅自然美好的田園風景圖。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村民吳國林說,長旺村所有客家圍屋前後都種有荔枝樹,是吳姓的老祖宗留下來的。240多年前,吳姓先祖來到這裡時,是一片旱地,居住的人並不多。後來,吳姓祖先修水庫通溝渠,把旱地變成了良田,吸引著更多的人來這裡安居樂業。村名因此稱為“蘊珠”,取自“山輝玉蘊,水秀珠藏。山水輝秀,蘊玉藏珠。”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碑文警示後人要愛護青山綠水。

在正中莊圍屋有一塊碑文,上面寫著伐木者罰的警示。村民吳坤龍告訴我們,先人早就知道青山綠水的重要性,因此立碑文警示後人,後龍山的樹木不能砍,砍樹就被罰款。因此,後龍山的荔枝樹都保留得很好,但在後來,荔枝樹分到各家各戶之後,村民為了起房子,砍掉了很多樹,只剩後龍山和圍屋後花園裡的荔枝樹還保留得比較多。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在長旺村正中隊,我們看到一株古荔樹,樹系粗壯,目測需要好幾個人才能抱得過來。村民吳仁秀說,這是長旺村最古老荔枝樹,品種是香荔,也叫玉麒麟,果實又脆又甜還年年還掛果。今年這株荔枝樹掛果有150公斤,往年最多掛果有350公斤。

在長旺村正中莊圍屋的後花園,75歲的村民吳甲桂指著一株有170多年的荔枝樹介紹,這個品種是禾荔(大造),每年夏至成熟。荔枝果摘下來都是分給居住在圍屋裡的居民吃,不賣。

行走在長旺村,我們發現留存的古荔樹大多數是黑葉原始品種,村裡的荔枝樹都保持原生態,成熟的果實都是留著自己吃或是送給親朋好友,一般不外賣,這跟其他村將荔枝作為經濟收入來源不太一樣。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長旺村至今還保留有眾多荔枝園。

一問才知道,原來這是長旺村曾富甲一方的緣故,荔枝對他們來說,並不是主要的經濟來源,反倒成為人人都可以品嚐的鮮果美食,這個傳統至今不變。

蘊玉藏珠

開拓家園富甲一方

在長旺村,我們深切地感受到,與古荔枝樹相依相伴的長旺村客家圍屋,更是有著說不完的感人故事。

72歲的村民吳仁秀說,吳姓祖先端仁公來這裡開荒種地,把旱地變成良田,富甲一方的歷史一直激勵著後代。當年居住在蘊珠村的吳姓人家,生活富足安逸,四季瓜果常有,逢年過節,宰豬抓魚分發到每戶,日子過得甜蜜蜜。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良塘村曾富甲一方。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端仁公,陸川縣橫山鄉良塘村輝益公六世孫。清朝乾隆中期,朝廷鼓勵開墾荒地。1777年,端仁公抓住機遇,跋山涉水考察,毅然選定平樂鎮長旺村定居,並開始修築水庫、造田造地。8年辛勞,建成3座磨刀坑水庫、老屋,造田幾百畝,成為長旺村首富。“善抓機遇,敢於開拓,循事實幹,發家致富”,這是端仁公留給後代的寶貴精神財富。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村民在圍屋裡講述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而吳姓後祖先,承前啟後,各有建樹,把發展經濟、重視教育、樂善好施發展到新高度。他們或修建古扁水壩,造田造地,或開拓商業、典當業,個個成績斐然。到民國,良田千頃,年收租谷萬石,有佔地面積27000平方米、建築面積9377平方米的八座客家圍屋。在廣西捐建渡亭108座,捐建欎林五屬舉子會館和私塾各一座、路邊涼亭數座,鋪石板路10裡。家族蘊玉藏珠,人才輩出,清代五品同知吳裕滄、清道光舉人吳裕淵、廣西軍民府統領吳仲章、民國玉林五屬團總吳仲康、民國軍官吳啟淳吳仁禮、湖南省林業廳廳長吳仁壽、解放軍173師參謀長吳仁佔、留日大學生吳啟宗等子弟,馳騁社會,揚名鄉里。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端仁公祠堂的建築依然彰顯出當年的榮耀。

無論是在吳氏來祖端仁公祠堂,還是在正中莊、大夫第、龍田莊、宜進堂,各有特色的客家圍屋帶來的故事,每一個都令人感到震撼和沉思。

長髮其祥

打造最美的傳統村落

對於長旺村的村民來說,今年特別榮耀,因為村裡今年先後榮獲 “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的光榮稱號,這兩塊含金量十足的牌子,是對長旺村深厚歷史文化的肯定。

"

《美麗玉林行》之荔枝文化說⑦

陸川縣平樂鎮長旺村

不僅有七座保持完整的七星伴月

九廳十八井等具有鮮明特色的客家圍屋

房前屋後還保留有眾多的荔枝樹

古老的荔枝樹與這個曾經富甲一方的村莊

還流傳有與眾不同的鄉土文化故事

……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陸川縣平樂鎮長旺村。

相依相伴

古荔樹與圍屋相濡以沫


航拍鏡頭下的長旺村,客家圍屋、田園、青山和綠水,儼然構成了一幅自然美好的田園風景圖。走進長旺村,與特色鮮明的客家圍屋相依相伴的古荔枝樹,讓人過目難忘。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客家圍屋、田園、青山和綠水,儼然構成了一幅自然美好的田園風景圖。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村民吳國林說,長旺村所有客家圍屋前後都種有荔枝樹,是吳姓的老祖宗留下來的。240多年前,吳姓先祖來到這裡時,是一片旱地,居住的人並不多。後來,吳姓祖先修水庫通溝渠,把旱地變成了良田,吸引著更多的人來這裡安居樂業。村名因此稱為“蘊珠”,取自“山輝玉蘊,水秀珠藏。山水輝秀,蘊玉藏珠。”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碑文警示後人要愛護青山綠水。

在正中莊圍屋有一塊碑文,上面寫著伐木者罰的警示。村民吳坤龍告訴我們,先人早就知道青山綠水的重要性,因此立碑文警示後人,後龍山的樹木不能砍,砍樹就被罰款。因此,後龍山的荔枝樹都保留得很好,但在後來,荔枝樹分到各家各戶之後,村民為了起房子,砍掉了很多樹,只剩後龍山和圍屋後花園裡的荔枝樹還保留得比較多。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在長旺村正中隊,我們看到一株古荔樹,樹系粗壯,目測需要好幾個人才能抱得過來。村民吳仁秀說,這是長旺村最古老荔枝樹,品種是香荔,也叫玉麒麟,果實又脆又甜還年年還掛果。今年這株荔枝樹掛果有150公斤,往年最多掛果有350公斤。

在長旺村正中莊圍屋的後花園,75歲的村民吳甲桂指著一株有170多年的荔枝樹介紹,這個品種是禾荔(大造),每年夏至成熟。荔枝果摘下來都是分給居住在圍屋裡的居民吃,不賣。

行走在長旺村,我們發現留存的古荔樹大多數是黑葉原始品種,村裡的荔枝樹都保持原生態,成熟的果實都是留著自己吃或是送給親朋好友,一般不外賣,這跟其他村將荔枝作為經濟收入來源不太一樣。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長旺村至今還保留有眾多荔枝園。

一問才知道,原來這是長旺村曾富甲一方的緣故,荔枝對他們來說,並不是主要的經濟來源,反倒成為人人都可以品嚐的鮮果美食,這個傳統至今不變。

蘊玉藏珠

開拓家園富甲一方

在長旺村,我們深切地感受到,與古荔枝樹相依相伴的長旺村客家圍屋,更是有著說不完的感人故事。

72歲的村民吳仁秀說,吳姓祖先端仁公來這裡開荒種地,把旱地變成良田,富甲一方的歷史一直激勵著後代。當年居住在蘊珠村的吳姓人家,生活富足安逸,四季瓜果常有,逢年過節,宰豬抓魚分發到每戶,日子過得甜蜜蜜。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良塘村曾富甲一方。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端仁公,陸川縣橫山鄉良塘村輝益公六世孫。清朝乾隆中期,朝廷鼓勵開墾荒地。1777年,端仁公抓住機遇,跋山涉水考察,毅然選定平樂鎮長旺村定居,並開始修築水庫、造田造地。8年辛勞,建成3座磨刀坑水庫、老屋,造田幾百畝,成為長旺村首富。“善抓機遇,敢於開拓,循事實幹,發家致富”,這是端仁公留給後代的寶貴精神財富。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村民在圍屋裡講述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而吳姓後祖先,承前啟後,各有建樹,把發展經濟、重視教育、樂善好施發展到新高度。他們或修建古扁水壩,造田造地,或開拓商業、典當業,個個成績斐然。到民國,良田千頃,年收租谷萬石,有佔地面積27000平方米、建築面積9377平方米的八座客家圍屋。在廣西捐建渡亭108座,捐建欎林五屬舉子會館和私塾各一座、路邊涼亭數座,鋪石板路10裡。家族蘊玉藏珠,人才輩出,清代五品同知吳裕滄、清道光舉人吳裕淵、廣西軍民府統領吳仲章、民國玉林五屬團總吳仲康、民國軍官吳啟淳吳仁禮、湖南省林業廳廳長吳仁壽、解放軍173師參謀長吳仁佔、留日大學生吳啟宗等子弟,馳騁社會,揚名鄉里。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端仁公祠堂的建築依然彰顯出當年的榮耀。

無論是在吳氏來祖端仁公祠堂,還是在正中莊、大夫第、龍田莊、宜進堂,各有特色的客家圍屋帶來的故事,每一個都令人感到震撼和沉思。

長髮其祥

打造最美的傳統村落

對於長旺村的村民來說,今年特別榮耀,因為村裡今年先後榮獲 “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的光榮稱號,這兩塊含金量十足的牌子,是對長旺村深厚歷史文化的肯定。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大夫第圍屋有兩個鑊耳,據說是家境殷實的象徵。

“長髮其祥,克昌厥後”,這是長旺村瑞仁公祠中的題詞,是先祖對後人的美好祝願和期許。長旺村的吳氏發揚客家人自強不息、開拓創新、憂國憂民、愛國愛鄉、勤奮好學、崇文重教、勤儉誠信、團結協作的精神,在各行各業奮鬥拼搏取得好成績。

"

《美麗玉林行》之荔枝文化說⑦

陸川縣平樂鎮長旺村

不僅有七座保持完整的七星伴月

九廳十八井等具有鮮明特色的客家圍屋

房前屋後還保留有眾多的荔枝樹

古老的荔枝樹與這個曾經富甲一方的村莊

還流傳有與眾不同的鄉土文化故事

……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陸川縣平樂鎮長旺村。

相依相伴

古荔樹與圍屋相濡以沫


航拍鏡頭下的長旺村,客家圍屋、田園、青山和綠水,儼然構成了一幅自然美好的田園風景圖。走進長旺村,與特色鮮明的客家圍屋相依相伴的古荔枝樹,讓人過目難忘。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客家圍屋、田園、青山和綠水,儼然構成了一幅自然美好的田園風景圖。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村民吳國林說,長旺村所有客家圍屋前後都種有荔枝樹,是吳姓的老祖宗留下來的。240多年前,吳姓先祖來到這裡時,是一片旱地,居住的人並不多。後來,吳姓祖先修水庫通溝渠,把旱地變成了良田,吸引著更多的人來這裡安居樂業。村名因此稱為“蘊珠”,取自“山輝玉蘊,水秀珠藏。山水輝秀,蘊玉藏珠。”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碑文警示後人要愛護青山綠水。

在正中莊圍屋有一塊碑文,上面寫著伐木者罰的警示。村民吳坤龍告訴我們,先人早就知道青山綠水的重要性,因此立碑文警示後人,後龍山的樹木不能砍,砍樹就被罰款。因此,後龍山的荔枝樹都保留得很好,但在後來,荔枝樹分到各家各戶之後,村民為了起房子,砍掉了很多樹,只剩後龍山和圍屋後花園裡的荔枝樹還保留得比較多。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在長旺村正中隊,我們看到一株古荔樹,樹系粗壯,目測需要好幾個人才能抱得過來。村民吳仁秀說,這是長旺村最古老荔枝樹,品種是香荔,也叫玉麒麟,果實又脆又甜還年年還掛果。今年這株荔枝樹掛果有150公斤,往年最多掛果有350公斤。

在長旺村正中莊圍屋的後花園,75歲的村民吳甲桂指著一株有170多年的荔枝樹介紹,這個品種是禾荔(大造),每年夏至成熟。荔枝果摘下來都是分給居住在圍屋裡的居民吃,不賣。

行走在長旺村,我們發現留存的古荔樹大多數是黑葉原始品種,村裡的荔枝樹都保持原生態,成熟的果實都是留著自己吃或是送給親朋好友,一般不外賣,這跟其他村將荔枝作為經濟收入來源不太一樣。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長旺村至今還保留有眾多荔枝園。

一問才知道,原來這是長旺村曾富甲一方的緣故,荔枝對他們來說,並不是主要的經濟來源,反倒成為人人都可以品嚐的鮮果美食,這個傳統至今不變。

蘊玉藏珠

開拓家園富甲一方

在長旺村,我們深切地感受到,與古荔枝樹相依相伴的長旺村客家圍屋,更是有著說不完的感人故事。

72歲的村民吳仁秀說,吳姓祖先端仁公來這裡開荒種地,把旱地變成良田,富甲一方的歷史一直激勵著後代。當年居住在蘊珠村的吳姓人家,生活富足安逸,四季瓜果常有,逢年過節,宰豬抓魚分發到每戶,日子過得甜蜜蜜。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良塘村曾富甲一方。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端仁公,陸川縣橫山鄉良塘村輝益公六世孫。清朝乾隆中期,朝廷鼓勵開墾荒地。1777年,端仁公抓住機遇,跋山涉水考察,毅然選定平樂鎮長旺村定居,並開始修築水庫、造田造地。8年辛勞,建成3座磨刀坑水庫、老屋,造田幾百畝,成為長旺村首富。“善抓機遇,敢於開拓,循事實幹,發家致富”,這是端仁公留給後代的寶貴精神財富。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村民在圍屋裡講述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而吳姓後祖先,承前啟後,各有建樹,把發展經濟、重視教育、樂善好施發展到新高度。他們或修建古扁水壩,造田造地,或開拓商業、典當業,個個成績斐然。到民國,良田千頃,年收租谷萬石,有佔地面積27000平方米、建築面積9377平方米的八座客家圍屋。在廣西捐建渡亭108座,捐建欎林五屬舉子會館和私塾各一座、路邊涼亭數座,鋪石板路10裡。家族蘊玉藏珠,人才輩出,清代五品同知吳裕滄、清道光舉人吳裕淵、廣西軍民府統領吳仲章、民國玉林五屬團總吳仲康、民國軍官吳啟淳吳仁禮、湖南省林業廳廳長吳仁壽、解放軍173師參謀長吳仁佔、留日大學生吳啟宗等子弟,馳騁社會,揚名鄉里。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端仁公祠堂的建築依然彰顯出當年的榮耀。

無論是在吳氏來祖端仁公祠堂,還是在正中莊、大夫第、龍田莊、宜進堂,各有特色的客家圍屋帶來的故事,每一個都令人感到震撼和沉思。

長髮其祥

打造最美的傳統村落

對於長旺村的村民來說,今年特別榮耀,因為村裡今年先後榮獲 “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的光榮稱號,這兩塊含金量十足的牌子,是對長旺村深厚歷史文化的肯定。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大夫第圍屋有兩個鑊耳,據說是家境殷實的象徵。

“長髮其祥,克昌厥後”,這是長旺村瑞仁公祠中的題詞,是先祖對後人的美好祝願和期許。長旺村的吳氏發揚客家人自強不息、開拓創新、憂國憂民、愛國愛鄉、勤奮好學、崇文重教、勤儉誠信、團結協作的精神,在各行各業奮鬥拼搏取得好成績。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房前屋後的荔枝樹依舊枝葉茂盛。

古村落作為文化遺產,承載著傳統文化,保護古村落有利於傳統文化的繼承、發展、傳播和交流。長旺村的古村落,是吳姓和其他20多個姓氏人家生活、生產、生存的基本載體,是傳統觀念、習俗、社會與家庭等多元文化孕育而生的本土文化,是一部擁有千姿百態、異彩紛呈、文化厚重的史書。無論是荔枝樹還是客家圍屋,彰顯著濃郁的地域文化,是長旺村的寶貴物質和精神遺產,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

《美麗玉林行》之荔枝文化說⑦

陸川縣平樂鎮長旺村

不僅有七座保持完整的七星伴月

九廳十八井等具有鮮明特色的客家圍屋

房前屋後還保留有眾多的荔枝樹

古老的荔枝樹與這個曾經富甲一方的村莊

還流傳有與眾不同的鄉土文化故事

……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陸川縣平樂鎮長旺村。

相依相伴

古荔樹與圍屋相濡以沫


航拍鏡頭下的長旺村,客家圍屋、田園、青山和綠水,儼然構成了一幅自然美好的田園風景圖。走進長旺村,與特色鮮明的客家圍屋相依相伴的古荔枝樹,讓人過目難忘。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客家圍屋、田園、青山和綠水,儼然構成了一幅自然美好的田園風景圖。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村民吳國林說,長旺村所有客家圍屋前後都種有荔枝樹,是吳姓的老祖宗留下來的。240多年前,吳姓先祖來到這裡時,是一片旱地,居住的人並不多。後來,吳姓祖先修水庫通溝渠,把旱地變成了良田,吸引著更多的人來這裡安居樂業。村名因此稱為“蘊珠”,取自“山輝玉蘊,水秀珠藏。山水輝秀,蘊玉藏珠。”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碑文警示後人要愛護青山綠水。

在正中莊圍屋有一塊碑文,上面寫著伐木者罰的警示。村民吳坤龍告訴我們,先人早就知道青山綠水的重要性,因此立碑文警示後人,後龍山的樹木不能砍,砍樹就被罰款。因此,後龍山的荔枝樹都保留得很好,但在後來,荔枝樹分到各家各戶之後,村民為了起房子,砍掉了很多樹,只剩後龍山和圍屋後花園裡的荔枝樹還保留得比較多。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在長旺村正中隊,我們看到一株古荔樹,樹系粗壯,目測需要好幾個人才能抱得過來。村民吳仁秀說,這是長旺村最古老荔枝樹,品種是香荔,也叫玉麒麟,果實又脆又甜還年年還掛果。今年這株荔枝樹掛果有150公斤,往年最多掛果有350公斤。

在長旺村正中莊圍屋的後花園,75歲的村民吳甲桂指著一株有170多年的荔枝樹介紹,這個品種是禾荔(大造),每年夏至成熟。荔枝果摘下來都是分給居住在圍屋裡的居民吃,不賣。

行走在長旺村,我們發現留存的古荔樹大多數是黑葉原始品種,村裡的荔枝樹都保持原生態,成熟的果實都是留著自己吃或是送給親朋好友,一般不外賣,這跟其他村將荔枝作為經濟收入來源不太一樣。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長旺村至今還保留有眾多荔枝園。

一問才知道,原來這是長旺村曾富甲一方的緣故,荔枝對他們來說,並不是主要的經濟來源,反倒成為人人都可以品嚐的鮮果美食,這個傳統至今不變。

蘊玉藏珠

開拓家園富甲一方

在長旺村,我們深切地感受到,與古荔枝樹相依相伴的長旺村客家圍屋,更是有著說不完的感人故事。

72歲的村民吳仁秀說,吳姓祖先端仁公來這裡開荒種地,把旱地變成良田,富甲一方的歷史一直激勵著後代。當年居住在蘊珠村的吳姓人家,生活富足安逸,四季瓜果常有,逢年過節,宰豬抓魚分發到每戶,日子過得甜蜜蜜。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良塘村曾富甲一方。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端仁公,陸川縣橫山鄉良塘村輝益公六世孫。清朝乾隆中期,朝廷鼓勵開墾荒地。1777年,端仁公抓住機遇,跋山涉水考察,毅然選定平樂鎮長旺村定居,並開始修築水庫、造田造地。8年辛勞,建成3座磨刀坑水庫、老屋,造田幾百畝,成為長旺村首富。“善抓機遇,敢於開拓,循事實幹,發家致富”,這是端仁公留給後代的寶貴精神財富。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村民在圍屋裡講述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而吳姓後祖先,承前啟後,各有建樹,把發展經濟、重視教育、樂善好施發展到新高度。他們或修建古扁水壩,造田造地,或開拓商業、典當業,個個成績斐然。到民國,良田千頃,年收租谷萬石,有佔地面積27000平方米、建築面積9377平方米的八座客家圍屋。在廣西捐建渡亭108座,捐建欎林五屬舉子會館和私塾各一座、路邊涼亭數座,鋪石板路10裡。家族蘊玉藏珠,人才輩出,清代五品同知吳裕滄、清道光舉人吳裕淵、廣西軍民府統領吳仲章、民國玉林五屬團總吳仲康、民國軍官吳啟淳吳仁禮、湖南省林業廳廳長吳仁壽、解放軍173師參謀長吳仁佔、留日大學生吳啟宗等子弟,馳騁社會,揚名鄉里。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端仁公祠堂的建築依然彰顯出當年的榮耀。

無論是在吳氏來祖端仁公祠堂,還是在正中莊、大夫第、龍田莊、宜進堂,各有特色的客家圍屋帶來的故事,每一個都令人感到震撼和沉思。

長髮其祥

打造最美的傳統村落

對於長旺村的村民來說,今年特別榮耀,因為村裡今年先後榮獲 “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的光榮稱號,這兩塊含金量十足的牌子,是對長旺村深厚歷史文化的肯定。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大夫第圍屋有兩個鑊耳,據說是家境殷實的象徵。

“長髮其祥,克昌厥後”,這是長旺村瑞仁公祠中的題詞,是先祖對後人的美好祝願和期許。長旺村的吳氏發揚客家人自強不息、開拓創新、憂國憂民、愛國愛鄉、勤奮好學、崇文重教、勤儉誠信、團結協作的精神,在各行各業奮鬥拼搏取得好成績。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房前屋後的荔枝樹依舊枝葉茂盛。

古村落作為文化遺產,承載著傳統文化,保護古村落有利於傳統文化的繼承、發展、傳播和交流。長旺村的古村落,是吳姓和其他20多個姓氏人家生活、生產、生存的基本載體,是傳統觀念、習俗、社會與家庭等多元文化孕育而生的本土文化,是一部擁有千姿百態、異彩紛呈、文化厚重的史書。無論是荔枝樹還是客家圍屋,彰顯著濃郁的地域文化,是長旺村的寶貴物質和精神遺產,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這些上百年的古荔枝樹,見證了陸川縣這個村曾經富甲一方的傳奇

古老的荔枝樹,見證了當年的蘊珠村240多年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對於長旺村的村民來說,荔枝樹是生命之樹,也見證了吳姓人家在這塊土地上自強不息,創造輝煌的奇蹟。山青水秀,詩意田園,這是上天對長旺村最大的眷顧,他們感恩自然的饋贈,也銘記著心靈手巧的祖輩,無論是身在家鄉,還是客居異鄉, 想起長旺村,他們都有著相同的情感共鳴。

你的家鄉有什麼

與荔枝有關的故事和傳說

歡迎給我們留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