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煩“創森”工程:綠了荒山 鼓了口袋'

婁煩 油松 合作社 山桃 林業 迎春花 柳樹 太原 綠植 槐樹 山西新聞交通頻道 2019-07-27
""婁煩“創森”工程:綠了荒山 鼓了口袋

走進婁煩南山,從山腳到山頂,山披綠,雲染綠,樹吐綠,處處綠意盎然。油松、柳樹、國槐、山桃等各類樹種深淺不一、錯落有致,一片生機勃勃。

婁煩以水源地保護為重點,以扶貧攻堅合作社為載體,以混交造林為模式,建設起這項“創森”工程。

婁煩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太原市脫貧攻堅主戰場,也是省城重要水源地和生態屏障。

"婁煩“創森”工程:綠了荒山 鼓了口袋

走進婁煩南山,從山腳到山頂,山披綠,雲染綠,樹吐綠,處處綠意盎然。油松、柳樹、國槐、山桃等各類樹種深淺不一、錯落有致,一片生機勃勃。

婁煩以水源地保護為重點,以扶貧攻堅合作社為載體,以混交造林為模式,建設起這項“創森”工程。

婁煩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太原市脫貧攻堅主戰場,也是省城重要水源地和生態屏障。

婁煩“創森”工程:綠了荒山 鼓了口袋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努力在“一個戰場”打贏“兩場攻堅戰”,促進增綠和增收、生態和生計的有機統一。

五年內,累計完成人工造林61萬畝,其中,婁煩“創森”工程佔20餘萬畝。全縣綠化達57%,森林覆蓋率由13.7%提高到28%,通過引導幫扶貧困戶直接參與造林,實現了4.6萬人增收,2.8萬人脫貧。

29萬畝荒山變綠

“我們婁煩承擔著太原最大的‘創森’工程,3年內完成29萬畝任務,實現荒山綠化全覆蓋。”婁煩林業局退耕辦主任曹旭清表示,僅此一項,每年可帶動4000人穩定脫貧。

近日,記者來到了婁煩縣南山,“以前這裡就是荒山荒坡荒溝,滿地雜草,經過這幾年的治理,加上政府財政的支持,如今已是滿目綠植,絲毫沒有當年荒涼的痕跡。”看著眼前這一片青蔥,曹旭清不禁感慨道。

"婁煩“創森”工程:綠了荒山 鼓了口袋

走進婁煩南山,從山腳到山頂,山披綠,雲染綠,樹吐綠,處處綠意盎然。油松、柳樹、國槐、山桃等各類樹種深淺不一、錯落有致,一片生機勃勃。

婁煩以水源地保護為重點,以扶貧攻堅合作社為載體,以混交造林為模式,建設起這項“創森”工程。

婁煩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太原市脫貧攻堅主戰場,也是省城重要水源地和生態屏障。

婁煩“創森”工程:綠了荒山 鼓了口袋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努力在“一個戰場”打贏“兩場攻堅戰”,促進增綠和增收、生態和生計的有機統一。

五年內,累計完成人工造林61萬畝,其中,婁煩“創森”工程佔20餘萬畝。全縣綠化達57%,森林覆蓋率由13.7%提高到28%,通過引導幫扶貧困戶直接參與造林,實現了4.6萬人增收,2.8萬人脫貧。

29萬畝荒山變綠

“我們婁煩承擔著太原最大的‘創森’工程,3年內完成29萬畝任務,實現荒山綠化全覆蓋。”婁煩林業局退耕辦主任曹旭清表示,僅此一項,每年可帶動4000人穩定脫貧。

近日,記者來到了婁煩縣南山,“以前這裡就是荒山荒坡荒溝,滿地雜草,經過這幾年的治理,加上政府財政的支持,如今已是滿目綠植,絲毫沒有當年荒涼的痕跡。”看著眼前這一片青蔥,曹旭清不禁感慨道。

婁煩“創森”工程:綠了荒山 鼓了口袋

在婁煩縣承擔的“創森”工程中,南山佔10萬畝,娘娘窪佔19萬畝,兩邊造林模式、樹種的選擇等都一樣,均位於汾河水庫的西邊,西邊集中連片,便於護林防護,同時形成了汾河水庫的屏障,對水庫水質的淨化和防止水土流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曹旭清坦言,植樹造林之路,並非從一開始就順風順水。首先遇到最大的難題就是道路,山路崎嶇蜿蜒,行走艱難。說是山路,其實很多地方根本沒有路,或被雜草履蓋著,或滿是凸出的石塊,還有很多荊棘。

“運苗運水都不方便,很難進山。”曹旭清回憶道,為了能儘快完成工程進度,婁煩林業局領導經常帶人上山考察,終於在2017年,修建了一條護林防護通道,一是成林後防止森林火災,二是方便運苗和澆水。

這條路從縣城一直循環到郊區,為造林提供了方便。

合作造林好處多

位於縣城南面的婁煩鎮白道村,由於村莊為典型的黃土高原,溝壑相間、崎嶇不平,加上種地收入不高,不少年輕人閒時外出務工,忙時回家種地。

“家有80多歲的老母親,沒辦法外出打工,兩年前,只能在家靠種地謀生,一年收入三四千元。”49歲白道村村民王樑則扛著鋤頭站到南山上指著他們村感嘆道。

如何在一個戰場打贏造林綠化和精準脫貧兩場硬仗?婁煩縣蹚出了生態扶貧路:綠化方式,採用“議標”辦法組織合作社承攬造林工程,優先安排造林區域的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承擔,保證每個合作社有林造。

"婁煩“創森”工程:綠了荒山 鼓了口袋

走進婁煩南山,從山腳到山頂,山披綠,雲染綠,樹吐綠,處處綠意盎然。油松、柳樹、國槐、山桃等各類樹種深淺不一、錯落有致,一片生機勃勃。

婁煩以水源地保護為重點,以扶貧攻堅合作社為載體,以混交造林為模式,建設起這項“創森”工程。

婁煩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太原市脫貧攻堅主戰場,也是省城重要水源地和生態屏障。

婁煩“創森”工程:綠了荒山 鼓了口袋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努力在“一個戰場”打贏“兩場攻堅戰”,促進增綠和增收、生態和生計的有機統一。

五年內,累計完成人工造林61萬畝,其中,婁煩“創森”工程佔20餘萬畝。全縣綠化達57%,森林覆蓋率由13.7%提高到28%,通過引導幫扶貧困戶直接參與造林,實現了4.6萬人增收,2.8萬人脫貧。

29萬畝荒山變綠

“我們婁煩承擔著太原最大的‘創森’工程,3年內完成29萬畝任務,實現荒山綠化全覆蓋。”婁煩林業局退耕辦主任曹旭清表示,僅此一項,每年可帶動4000人穩定脫貧。

近日,記者來到了婁煩縣南山,“以前這裡就是荒山荒坡荒溝,滿地雜草,經過這幾年的治理,加上政府財政的支持,如今已是滿目綠植,絲毫沒有當年荒涼的痕跡。”看著眼前這一片青蔥,曹旭清不禁感慨道。

婁煩“創森”工程:綠了荒山 鼓了口袋

在婁煩縣承擔的“創森”工程中,南山佔10萬畝,娘娘窪佔19萬畝,兩邊造林模式、樹種的選擇等都一樣,均位於汾河水庫的西邊,西邊集中連片,便於護林防護,同時形成了汾河水庫的屏障,對水庫水質的淨化和防止水土流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曹旭清坦言,植樹造林之路,並非從一開始就順風順水。首先遇到最大的難題就是道路,山路崎嶇蜿蜒,行走艱難。說是山路,其實很多地方根本沒有路,或被雜草履蓋著,或滿是凸出的石塊,還有很多荊棘。

“運苗運水都不方便,很難進山。”曹旭清回憶道,為了能儘快完成工程進度,婁煩林業局領導經常帶人上山考察,終於在2017年,修建了一條護林防護通道,一是成林後防止森林火災,二是方便運苗和澆水。

這條路從縣城一直循環到郊區,為造林提供了方便。

合作造林好處多

位於縣城南面的婁煩鎮白道村,由於村莊為典型的黃土高原,溝壑相間、崎嶇不平,加上種地收入不高,不少年輕人閒時外出務工,忙時回家種地。

“家有80多歲的老母親,沒辦法外出打工,兩年前,只能在家靠種地謀生,一年收入三四千元。”49歲白道村村民王樑則扛著鋤頭站到南山上指著他們村感嘆道。

如何在一個戰場打贏造林綠化和精準脫貧兩場硬仗?婁煩縣蹚出了生態扶貧路:綠化方式,採用“議標”辦法組織合作社承攬造林工程,優先安排造林區域的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承擔,保證每個合作社有林造。

婁煩“創森”工程:綠了荒山 鼓了口袋

很快,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在婁煩密集成立起來,共有65個,覆蓋全縣8個鄉鎮,參與造林的貧困人口1503人,通過造林實現脫貧,累計造林13.8萬畝,收益2400萬元。

生態扶貧開始後,婁煩縣“創森”營造林任務激增,2017年至今已完成造林20.3萬畝,後期的近9萬畝今年全部完成。

“自從2017年加入了迎春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一年靠種樹就已掙了2萬多元。”王樑則口中所說的迎春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就是婁煩縣65個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其中一個。

該合作社2017年就承攬該工程1699畝,項目金額達164萬餘元。

“我們合作社建檔立卡貧困戶佔到70%以上。”婁煩縣迎春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社長王永傑表示,項目按包工或計件支付工資。

不論哪種支付方式,一個貧困戶一個月至少能賺3000多元,一年按7個月工作時間,年收入超2萬元。

綠化在“巧”上下功夫

2017年開始,王樑則忙完地裡的活,就到合作社去,扛著鐵鍬滿山跑,“這條防火通道上的油松、山桃等都是我種的。”每天早晨上山,看著滿山精神抖擻、鬱鬱蔥蔥的樹木,王樑則幹活的精氣神都不一樣。

本以為種樹沒啥難度,經過培訓指導,王樑則才發現大有學問。樹種如何搭配?如何保證成活率?栽植、培土、澆水要領有啥?難題一個接著一個。

"婁煩“創森”工程:綠了荒山 鼓了口袋

走進婁煩南山,從山腳到山頂,山披綠,雲染綠,樹吐綠,處處綠意盎然。油松、柳樹、國槐、山桃等各類樹種深淺不一、錯落有致,一片生機勃勃。

婁煩以水源地保護為重點,以扶貧攻堅合作社為載體,以混交造林為模式,建設起這項“創森”工程。

婁煩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太原市脫貧攻堅主戰場,也是省城重要水源地和生態屏障。

婁煩“創森”工程:綠了荒山 鼓了口袋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努力在“一個戰場”打贏“兩場攻堅戰”,促進增綠和增收、生態和生計的有機統一。

五年內,累計完成人工造林61萬畝,其中,婁煩“創森”工程佔20餘萬畝。全縣綠化達57%,森林覆蓋率由13.7%提高到28%,通過引導幫扶貧困戶直接參與造林,實現了4.6萬人增收,2.8萬人脫貧。

29萬畝荒山變綠

“我們婁煩承擔著太原最大的‘創森’工程,3年內完成29萬畝任務,實現荒山綠化全覆蓋。”婁煩林業局退耕辦主任曹旭清表示,僅此一項,每年可帶動4000人穩定脫貧。

近日,記者來到了婁煩縣南山,“以前這裡就是荒山荒坡荒溝,滿地雜草,經過這幾年的治理,加上政府財政的支持,如今已是滿目綠植,絲毫沒有當年荒涼的痕跡。”看著眼前這一片青蔥,曹旭清不禁感慨道。

婁煩“創森”工程:綠了荒山 鼓了口袋

在婁煩縣承擔的“創森”工程中,南山佔10萬畝,娘娘窪佔19萬畝,兩邊造林模式、樹種的選擇等都一樣,均位於汾河水庫的西邊,西邊集中連片,便於護林防護,同時形成了汾河水庫的屏障,對水庫水質的淨化和防止水土流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曹旭清坦言,植樹造林之路,並非從一開始就順風順水。首先遇到最大的難題就是道路,山路崎嶇蜿蜒,行走艱難。說是山路,其實很多地方根本沒有路,或被雜草履蓋著,或滿是凸出的石塊,還有很多荊棘。

“運苗運水都不方便,很難進山。”曹旭清回憶道,為了能儘快完成工程進度,婁煩林業局領導經常帶人上山考察,終於在2017年,修建了一條護林防護通道,一是成林後防止森林火災,二是方便運苗和澆水。

這條路從縣城一直循環到郊區,為造林提供了方便。

合作造林好處多

位於縣城南面的婁煩鎮白道村,由於村莊為典型的黃土高原,溝壑相間、崎嶇不平,加上種地收入不高,不少年輕人閒時外出務工,忙時回家種地。

“家有80多歲的老母親,沒辦法外出打工,兩年前,只能在家靠種地謀生,一年收入三四千元。”49歲白道村村民王樑則扛著鋤頭站到南山上指著他們村感嘆道。

如何在一個戰場打贏造林綠化和精準脫貧兩場硬仗?婁煩縣蹚出了生態扶貧路:綠化方式,採用“議標”辦法組織合作社承攬造林工程,優先安排造林區域的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承擔,保證每個合作社有林造。

婁煩“創森”工程:綠了荒山 鼓了口袋

很快,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在婁煩密集成立起來,共有65個,覆蓋全縣8個鄉鎮,參與造林的貧困人口1503人,通過造林實現脫貧,累計造林13.8萬畝,收益2400萬元。

生態扶貧開始後,婁煩縣“創森”營造林任務激增,2017年至今已完成造林20.3萬畝,後期的近9萬畝今年全部完成。

“自從2017年加入了迎春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一年靠種樹就已掙了2萬多元。”王樑則口中所說的迎春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就是婁煩縣65個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其中一個。

該合作社2017年就承攬該工程1699畝,項目金額達164萬餘元。

“我們合作社建檔立卡貧困戶佔到70%以上。”婁煩縣迎春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社長王永傑表示,項目按包工或計件支付工資。

不論哪種支付方式,一個貧困戶一個月至少能賺3000多元,一年按7個月工作時間,年收入超2萬元。

綠化在“巧”上下功夫

2017年開始,王樑則忙完地裡的活,就到合作社去,扛著鐵鍬滿山跑,“這條防火通道上的油松、山桃等都是我種的。”每天早晨上山,看著滿山精神抖擻、鬱鬱蔥蔥的樹木,王樑則幹活的精氣神都不一樣。

本以為種樹沒啥難度,經過培訓指導,王樑則才發現大有學問。樹種如何搭配?如何保證成活率?栽植、培土、澆水要領有啥?難題一個接著一個。

婁煩“創森”工程:綠了荒山 鼓了口袋

“縣裡針對貧困勞力組建合作社、參與林業生態建設的需要,專門設置林業、果業等培訓科目,開展造林技術培訓,為的就是提高合作社成員造林技術水平,提升造林質量。”曹旭清說,截至目前已培訓千餘人次。

“雨不透不栽,天不連陰不栽,雨過天晴不栽,栽植時先把苗木放入植穴,理好根系,使其均勻舒展,不窩根、不上翹、不外露,覆土的深度也要規範。”王樑則接受專業培訓後,逐漸摸索出一套種樹方法,樹種成活率能達90%以上。

除了種樹有講究外,造林間樹種搭配也有學問,需要結合當地氣候特點,挑選合理的樹種,並搭配種植適當的灌木,不僅能幫助林木儘快適應環境,還能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樹種選擇嚴格按照國家標準來,採用喬灌混交,即油松、山桃進行混交,油松佔比最高達70%。”曹旭清分析道,不同樹種搭配構成的混交林,能充分利用林地環境的光照、水分和養分,起到防風固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及防止大氣汙染的作用,還能預防病蟲害。另外,針葉樹種和闊葉樹種混交,可降低林木的易燃性,既可延緩火災的蔓延速度和發展,又可起到火源隔離作用。

“一年看栽植、兩年看管護、三年看成活。”曹旭清表示,為了保證造一片、成一片、活一片,造林成活率在95%以上,他們建立縣級領導包項目責任制和造林質量管理制,年初建賬、年中檢查、年底結賬。

護林員築起“防火牆”

“從苗木的準備、徵地栽植到幼林撫育、補植,再到新造林的管護,每一個環節都與貧困戶相關聯。”曹旭清說道,現在我們建立了縣、鄉、村三級800餘人的專業護林隊伍,其中一半以上是貧困戶,強化護林防火責任制,嚴厲打擊各類違法毀林行為,有效保護了生態資源。

蘇潤軍是婁煩鎮西果園村的村民,也是一名護林員,除了種地收入外,每年有一萬元的工資,全家就此脫貧。

2013年,蘇潤軍被村委會推薦到鄉鎮當上了護林員。“我愛人身體不好,兩個孩子還在念大學。”蘇潤軍告訴記者,他特別珍惜這份護林員工作。

進入7月,隨著氣溫的升高,森林火險等級達到了4級。天乾物燥,蘇潤軍一整天都保持高度的警惕。

在西果園村附近的那片山林,由於耕地與林區相隔不遠,農民偶爾會燒草燎沿,他就會及時制止,跟農民講解原因,以防火災發生。

這不,他剛“巡山”下來,顧不上喝口水,便又跟著另一撥護林員上了山,就這樣,一天來回上下山四五趟。

曹旭清也表示,為加強重要時期的森林防火安全,林場會將護林員分為幾個組,對重要的山口進行重點看護和巡查,並在山下路口設卡,登記每輛出入山中的車牌號碼。

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也是婁煩人民最大的靠山;生態是最普惠的民生,也是婁煩人民脫貧致富的最好平臺。

相信勤勞智慧的婁煩人民,用百倍的努力,在“一個戰場”上,完勝脫貧攻堅與生態建設兩個攻堅戰!

全媒體記者 馬向敏

記者手記

栽下扶貧樹日子有奔頭

綠化荒山,人們的直覺就是踏踏實實地在山上種樹,其實完全不是那麼簡單的事兒。

協調和當地老百姓的關係、成林後如何防火防蟲、如何提高成活率……這一道道難關都考驗著婁煩人民。

來到婁煩,記者所能看到的是一座荒山變綠了,所能感到的是這裡的空氣變好了,所不知道的是各級部門領導克服了怎樣的困難,給予“創森”工程始終如一的資金和政策上的支持。

我相信婁煩人民在改善生態的同時,還能摘了貧窮的帽子,實現水土治理保持與改善民生的“雙贏”。

精彩推薦

太原新開通多條公交線路!

山西構建開放“新高地”足音鏗鏘

長治市治超辦赴晉中市學習先進治超經驗

來源:太原晚報全媒體

監製:陰小斌 王國青編輯:吳倩

監督熱線|18614238666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關注三晉交通 傳播三晉文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