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隴南文化大咖——楊克棟:民俗文化的守望者

隴南 文化 民俗 西和 禮縣 歷史 隴南廣播電視臺 2019-05-24

民俗文化的守望者

尋找隴南文化大咖——楊克棟:民俗文化的守望者

大咖寄語:回眸凝視,我看到了高天遠雲、霞光輝映的美景,但吸引我的還是在人間煙火裡熠熠生輝,深埋於民眾心中的那一束束支撐民族精神的文化之光。

春風拂面的早春,在西和縣一座青磚灰瓦的小院內棕樹露青,探春花開,八十二歲的“隴南山歌王”楊克棟正安靜地享受著早春的暖陽和手中的書籍。

尋找隴南文化大咖——楊克棟:民俗文化的守望者

楊克棟:

隴南山歌要從它的本質上來說,他就是隴南勞動大眾的祖先,在歷史長河中輩輩辛勤創作、代代口傳心授下來的一個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唱什麼呢,唱他們自己的衣食住行、喜怒哀樂、生老病死。

尋找隴南文化大咖——楊克棟:民俗文化的守望者

1958年,楊克棟被分配到一所林場。林場每年有來自不同縣鄉的數百民工從事林業生產。這些民工經常引吭高歌,用山歌抒發內心情感,消除疲勞,這為楊老蒐集山歌提供了難得的機會。

尋找隴南文化大咖——楊克棟:民俗文化的守望者

楊克棟:

有時候到工地了,坐到對面山上,聽一下民工此起彼伏的山歌的聲音。有時候記上一兩首、兩三首,回來以後就記到自己祕不示人的筆記本里。在林場將近20年,我收集了三千三百多首,萌發了不但收集、還想齊集成書的一種夙願。

尋找隴南文化大咖——楊克棟:民俗文化的守望者

1979年,楊克棟調離了林場,他只得抓住每一次下鄉的機會,走村串戶、登門拜訪山歌唱把手,向他們求經問道,探討山歌。

2004年9月,楊克棟用40餘年心血蒐集整理而成的山歌集《仇池風》出版。該書收錄山歌4000餘首,先後有19家報刊、電視臺、網站媒體進行了報道。30餘位著名專家給予該書高度評價。

尋找隴南文化大咖——楊克棟:民俗文化的守望者

楊克棟不僅潛心於隴南山歌的蒐集,更對當地乞巧文化的挖掘、整理、傳承功不可沒。

尋找隴南文化大咖——楊克棟:民俗文化的守望者

中國乞巧民俗傳承人 張月蘭:

外地的慕名而來的大學生研究生,都到他(楊老師)這兒取經,他可以從早上說到下午,那些研究生就說 哎呦,好神奇呀,西和乞巧這一塊兒是非常有研究價值的。

尋找隴南文化大咖——楊克棟:民俗文化的守望者

楊克棟從2003年開始,通過對西和、禮縣七夕風俗的實地考察,撰寫了《仇池乞巧民俗錄》,詳細介紹了西和、禮縣的乞巧民俗,引起了專家學者的高度重視。在他和眾多學者的努力下,西和被命名為中國乞巧文化之鄉。

尋找隴南文化大咖——楊克棟:民俗文化的守望者

楊克棟:

2005年脫稿以後,我就寄到全國各地的專家手裡了,而且反響都相當強烈,引起了專家的高度重視。

尋找隴南文化大咖——楊克棟:民俗文化的守望者

60年的風雨兼程,楊克棟從來沒有放鬆過對民俗文化的保護傳承。近年來,他又利用閒暇之時,整理撰寫的上下兩冊的《隴南老山歌》這本書,也即將出版發行。

尋找隴南文化大咖——楊克棟:民俗文化的守望者

楊克棟:

這裡面有一萬多首山歌,二十多種唱法,整理這麼多的山歌,我就耗費的時間大概就是整整六十年。

尋找隴南文化大咖——楊克棟:民俗文化的守望者尋找隴南文化大咖——楊克棟:民俗文化的守望者

西和一中教師 李鳳鳴:

2018年8月份,楊老師將他近60年來蒐集整理的《隴南老山歌》的初稿拿給了我。我覺得它是對隴南當地的優秀地方文化的一個整理,是難能可貴。

隴南山歌如一條民俗溪流,清澈、歡暢的流淌在大山、村落間,值得搶救、挖掘、研究。如今,八十二歲高齡的楊克棟,珍惜每一天時間,他願將這美妙的歌聲灑遍祖國大地。

尋找隴南文化大咖——楊克棟:民俗文化的守望者

楊克棟:

隴南山歌還默默無聞,是個沒開墾的處女地。現在有一個問題,隴南山歌的搶救保護,用什麼方法去搶救保護,由誰來搶救保護 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

尋找隴南文化大咖——楊克棟:民俗文化的守望者

監製:楊東紅 責任編輯:王偉毅 編輯:葉仰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