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十字繡,憑什麼她的就被稱為神仙繡出來的?

而花瑤之所以叫花瑤,就是因為女性族人穿得異常之“花”,她們把動物、花卉和祖先都穿在身上。

1997年版的《邵陽市志》這樣描述隆回小沙江、虎形山等地的花瑤:“花瑤女子髮結辮盤於頭,用丈餘長的紅、黃等亮色毛線編織成的結髮帶系扎,層層纏繞,成大圓盤,直徑寬大尺餘,外覆青白色交織的方格布為頭巾,並系以纓須、銀鈴等飾品,五彩繽紛,耀人眼目。花瑤女子普著素色衣、刺花裙,腳系綁腿帶,身縛花腰帶。上衣對襟無領,開口於胸,裡衣長蓋蹩,外衣長近踝骨,袖口與衣下襬均刺上彩色花邊或以花布緄邊。衣釦以紅、藍布結成,裡衣每邊6個,外衣每邊10個。每兩個綴一起,純為裝飾。腰帶以8節以上圓筒形彩布連綴而成。圓筒裙最講究花色,裙以粗紗白布為料,前幅以細股彩色毛線或綵線挑刺成菱形、三角形、梯形、矩形等幾何圖案,裙中、後幅以素色紗線挑刺花、鳥、走獸圖紋,裙腳亦以花布緄邊。綁腿帶以白布為底,邊沿刺花,綁時由下而上,形成節節彩紋。”

同樣是十字繡,憑什麼她的就被稱為神仙繡出來的?

攝影_尹忠

花瑤之“花”,可見一斑。

花瑤有自己的語言,卻沒有自己的文字,挑花就是她們記錄的方式。雖然早有沈從文讚譽其為“世界一流的挑花”,隆回花瑤的挑花卻一直寂寂無聞。直到2001年,在花瑤討僚皈節日期間舉辦的首屆瑤族佳麗服飾風采大賽,引起了國內外對花瑤服飾及其挑花裙的關注。2006年,花瑤挑花被收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大山深處美豔絕倫的“花”,才漸入我們的視野。

世代延續的審美像山川溪流一樣亙古,不過祖先留下的最豐厚的遺產,還是純真的眼睛和靈巧的手。更多圖案,來自花瑤女子的心。

同樣是十字繡,憑什麼她的就被稱為神仙繡出來的?

進入花瑤寨子,看到有婦人坐在自家門口,她們中有的穿著傳統服飾,也有的穿著開衫外套,手裡卻都拿了一塊黑布,右手拈著針,白棉線在布里翻飛。她們看起來並不願意與外人搭話,始終埋頭於手上的工作,時不時與同伴低語幾聲。

若說技術,挑花就是十字繡的針法,比苗繡和蘇繡都要簡單太多;但繡品都是要依照畫稿的,挑花卻不用。花瑤女子從來都是心裡有什麼,手上就出來了,是個心到手到的境界。

“我想挑什麼,就挑什麼。”奉堂妹說。奉是花瑤的大姓,奉姓有很多手藝出眾的女子。53歲的奉堂妹是隆回縣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傑出傳承人,她的作品,被形容為“神仙的挑花”。在虎形山深處的大託村,我們見到了這位花瑤的“神仙”。

奉堂妹沒怎麼出過湖南,大多數時間就在山裡,但這無礙於她的創作,反倒更能保全她的純淨。沒見過真的馬,在畫報上看到,奉堂妹就把畫剪下來記住,把圖案挑花在裙子上,樸拙可愛。她好像就是有這樣的天賦,想到了,就能挑出花來。

同樣是十字繡,憑什麼她的就被稱為神仙繡出來的?

供圖_左漢中

奉堂妹手上正在挑一幅雙鹿圖,兩個月,完成了三分之一。挑花最終都是做成裙子,所以尺寸是大致不變的,圖案豐儉由人。有人統計過,一身挑花筒裙最起碼要挑30萬針,前後耗時約180個工日。

同樣是十字繡,憑什麼她的就被稱為神仙繡出來的?

與我們聊天時,奉堂妹總是臉帶笑意,而且非常自信。她說:“我的挑花是要比別人好些。”一點也不驕矜。事實上也確實如此。爽朗活潑的奉堂妹還特別喜歡創新,不僅是挑花上的創新,也會做一些立體的小手工。她拿出自己做的項鍊和耳環,像個少女一樣把它們拎在手裡,喜氣洋洋地宣告:“這是我的發明。”

那是些粽子形的裝飾物品。奉堂妹說就是在包粽子的時候突然有的靈感,想著能不能用彩色的絲線纏成粽子的形狀,做成飾品。於是她就拿硬紙包裹了棉花做成芯子,在外面纏上不同顏色的線,加上流蘇和墜珠,有模有樣,豔麗得怪好看的。奉堂妹會時不時做一些芯子存著,大的如粽子大小,小的也就三四釐米,纏好後就能去集市上賣,一副耳環賣50元。

同樣是十字繡,憑什麼她的就被稱為神仙繡出來的?

奉堂妹家門前有一株梨樹,已經有梨子三三兩兩地熟了,落到地上。屋子旁邊是一方小池塘,裡面種著茭白、慈姑,還養著幾條泥鰍、一些田螺。奉堂妹的丈夫是學校的語文老師,那天他休息在家,從山上挖來了新鮮的嫩筍。他把我們帶到他家後院,讓我們點選午餐的禽畜……這大山裡的二人世界有滋有味,惹人豔羨。

瑤族的稱謂,可以上溯至古時候的“九黎”“三苗”“荊蠻”,唐太宗認為“四夷可使如一家”,從此開始有“莫徭”的稱呼。“莫徭”即免徵徭役的意思。漫漫歷史中,花瑤人有過“莫徭”的自由美好,但更多的則是被稱為“蠻夷”並飽受歧視與欺凌。然而,即使在“入山唯恐不深,入林唯恐不密”的最為困頓的日子裡,據東漢應劭《風俗通義》記載,他們仍“積績木皮,染以草實,好五色衣服”,那份追求美好的心情始終未改。

花瑤挑花中有一種被使用得最多的花紋,音“乾杯約”,漢語叫“花路巖”,是模仿生長在岩石上的一種菌體的圖案。據說每到年成好時,菌體的圖案就會特別明顯,花瑤女兒就將這種寓意吉祥的圖案作為挑花的基本紋樣。

關於神祕的“花路巖”,禹明華副教授也做過一番考證,原來它出自當地一處名為“花綠巖”的勝境。花綠巖位於隆回縣虎形山鄉銅錢坪村,據傳在康熙年間,花瑤奉姓遷徙於此。這裡古木參天,綠樹成蔭,山間巖壁縱橫,溪流直瀉,花瑤先祖就居住在巖壁下的巖洞裡。有一天,風和日麗,休憩的花瑤人忽見巖壁上有兩個美麗的姑娘在刺繡。待人們走近細看時,姑娘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但是巖壁上卻佈滿了岩石花(即瑤語所稱的“乾杯約”),色彩鮮豔,絢麗奪目。於是,花瑤婦女紛紛仿效岩石花的圖案刺繡在自己的衣裙上,花瑤民俗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挑花藝術由此產生。

同樣是十字繡,憑什麼她的就被稱為神仙繡出來的?

挑花的紋樣種類還有很多,比如太陽紋、萬字紋、燈籠紋、牡丹紋、蕨葉紋、勾勾藤紋等。住在山裡的人們喜歡描摹自然,有了叢林,自然還要有動物,於是再繡上懷著崽子的母虎、摘桃子的猴子、對飲的雙鹿,氣息神祕而悠遠。此外,“老鼠嫁女”“對歌定情”等民族傳說和傳統故事也是常用的題材,這些都是祖輩流傳下來的。

現在花瑤姑娘們用的底布是黑色的,以往用的布都是靛藍染的粗布,更為古樸。現在因為織布染布的人少了,而這種機器生產的黑布更為便宜和普遍。她們用的棉線也都是白色的。

上午割草,下午挑花,就是奉堂妹一天的生活。山中天長,必要農作之外,並無其他消遣。那就針耕不輟,畢竟生活裡沒有什麼好操心的。山外人渴慕的“無事小神仙”的生活,在奉堂妹這裡,就是日常的現實。她可以任由心裡的世界生長,再將它們繡到布上。

文字根據線上傳播方式對原作有部分刪改。

撰文:胖菇。攝影:李鋒 等。內容來自:《地道風物.湘西》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