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王李自成潼關戰敗後的一場小勝,卻改變了整個戰略態勢,被清軍迅速殺害

李自成 愛新覺羅·阿濟格 多鐸 劉宗敏 歷史論古今 2017-06-23

首先民軍後期主要組成部分的後繼者順軍的戰鬥力已經超過明軍了

尤其是野戰的士氣,敢打敢拼,包括起初在北京處於劣勢兵力時主動迎擊清軍和吳軍,敗退回西安以後重新部署發動反擊奪回懷慶,你可能覺得次數寥寥無幾不值一提,但這是由順軍此時的一些根本劣勢導致的,不止牽扯到軍隊的戰鬥力,下面主要對丟失山西后順軍退守陝西直到潼關之戰結束這段時期來分析

不著急看圖,看完文字部分下面還要返回來看的

闖王李自成潼關戰敗後的一場小勝,卻改變了整個戰略態勢,被清軍迅速殺害

李自成攻滅明北京朝廷圖示

闖王李自成潼關戰敗後的一場小勝,卻改變了整個戰略態勢,被清軍迅速殺害

大順政權最大領土圖示

闖王李自成潼關戰敗後的一場小勝,卻改變了整個戰略態勢,被清軍迅速殺害

主要作戰區域地標圖示

首先是清軍在1644年第四季度預備實施的軍事計劃

“十月,清軍分東西兩路進攻大順軍:西路由英親王阿濟格、吳三桂、尚可喜率領經大同、榆林、延安南下,東路由豫親王多鐸、孔有德率領經河南進攻潼關。同時,肅親王豪格率領的一部清軍業已佔領河南、山東一些地方 。十月十九日,清廷以英親王阿濟格為靖遠大將軍,同平西王吳三桂、智順王尚可喜等部,共3萬餘騎,由大同經蒙古迂迴入陝,進攻大順軍。二十五日,又以豫親王多鐸為定國大將軍,同恭順王孔有德、懷順王耿仲明等部,共2萬餘騎,南下進攻南明弘光政權。”

闖王李自成潼關戰敗後的一場小勝,卻改變了整個戰略態勢,被清軍迅速殺害

此時順軍相比於清軍的劣勢一個是缺乏國土縱深和有利地勢,再就是兵力不足

先前作為嫡系的左營和中營於一片石人員裝備損失很大,尤其缺乏馬匹,這對於以騎兵為精銳的順軍而言尤其致命,我希望不要有人拿明史裡動不動“列馬三萬”之類的反駁我

可見懷疑山海關之戰李自成根本就是以步兵為主

而清軍則把原本投降順軍的精銳宣大明軍部隊(姜鑲等所屬)收入麾下,實力大大超過順軍,能夠圍困延綏和榆林的同時威脅西安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此,同時清軍兩路出兵都後顧無憂,而順軍在河南與湖北的兵力因提防南明尤其左良玉部威脅而無法充分機動,等於是順軍在用一半的地盤和軍隊抵抗本來就比自己強大的清軍的全力一擊,處於被以多打少的不利境地

這種情況在一片石之戰前也發生過,湖北白旺部因為左良玉襲擾襄京向東徵中的劉芳亮求援,劉芳亮部分兵三萬支援,導致一片石之戰時李自成可調動精銳部隊減少一萬人左右,被迫用明降軍湊數在一片石將其分佈兩翼卻被清軍率先擊潰結果中軍暴露李自成不得不撤退之後又被追擊後軍打成擊潰戰,可以說順軍面對清軍最大的劣勢就是無法集中兵力而讓清軍一次次獲得局部兵力優勢

然而這一次,李自成有一個翻盤的機會

因為清廷除了留下少數兵馬駐防京師及其附近地區外,主要的兵力同時投向西面、南面兩個方向,兩路大軍勢必越走越遠,呼應不靈。阿濟格西征時已經把宣府、大同兩鎮降兵盡調隨徵,“蒐括無遺”,總兵力也只達到八萬人。①而大順軍在山海關戰役中是在同吳三桂部激戰了兩天之後才被清軍主力擊敗的,兵力收縮到陝西一帶迎戰阿濟格一路兵馬,勝負還是個未知數。跡象表明,當時李自成已經得到了清軍將進犯陝北的情報,在陝北地區鎮守延安的有大順政權所封毫侯李過(改名李錦),鎮守榆林的是高一功,他們都是李自成的親信,兵力相當可觀。李自成計劃在陝北打一個大勝仗,狠煞清軍威風。因此,親自率領大批精兵猛將由西安源源北上。《洛川縣誌》記載:“自成遣其部偽侯劉、賀、辜、高等來援。已而,自成親至,率偽汝侯劉宗敏踞洛浹旬。”②《白水縣誌》也記載:“清順治元年冬十二月,賊闖自同州逾白(水),北趨延安逆戰。未幾,復自延安逾白(水)趨同(州)。”③這兩條材料證明,在甲申之冬,李自成統領西安地區的大順軍主力取道同州(今陝西大荔縣)、白水,一直進到洛川,離延安已經不遠了。如果清方戰略計劃沒有發生變化,那麼,李自成、劉宗敏指揮大順軍主力和李過、高一功部陝北駐軍同阿濟格部清軍決戰,勝負尚在未定之天。阿濟格部一旦戰敗,大順軍勢必乘勝追擊,華北局勢就將改觀。

本來如此,然而出現了偏差

然而,就在這個關鍵時刻清廷改變了多鐸部的進軍方向,原因是駐守山西平陽(今臨汾)和河南西部的大順軍向河南懷慶地區發動了反攻,並且取得了勝利。大順軍的懷慶戰役是在清廷命將出師以前部署的。十月初四日,山西垣曲大順軍馬、步二萬餘人已經向東推進;同日在河南蘭陽(今蘭考縣)又出現一支大順軍隊伍帶有“許多旗幟、馬匹欲渡未渡”,有渡河進攻銅瓦廂(由於黃河改道,現銅瓦廂在黃河南岸東面)的跡象。十月初六日,清河南巡撫羅繡錦向朝廷發出了緊急求派援兵的奏疏,其中說:“該臣看得西賊盤踞垣曲,漸至濟源、狐嶺,各路分賊狡詐多端。懷屬地方正衝兩路,而潞安(今山西長治市)一股直抵彰屬(指彰德府,府治在今河南安陽市),均可慮也。臣已分調守衛(指衛輝府,府治在今河南汲縣)之卒以接應,又報南岸賊兵沿河窺渡。伏乞敕部將臣前請大兵速催馬兵兼程前來協力掃蕩,而戰守俱有賴矣。”①同月十五日羅繡錦又向清廷發出“為緊急塘報事”啟本,說:“馬賊一萬有餘,步賊二萬有餘,後未到者還有五六萬,要克取懷(慶)、衛(輝)等府,見今離懷三十里外紮營。……賊之狡謀,其意不止在懷屬,而意欲佔據河口。況大河以南,尚有賊氛,萬一通聯,勢所難圖。……伏乞亟敕兵部,速催大兵星夜兼程前來,以濟救援。”①

懷慶戰役從十月十二日開始,大順軍連續攻克濟源、孟縣,清懷慶總兵金玉和領兵出戰,在柏香鎮幾乎全軍覆沒,金玉和與副將常鼎、參將陳國才等均被擊斃②。大順軍乘勝進攻懷慶府治沁陽縣,清衛輝總兵祖可法連夜帶領軍隊進入沁陽固守待援。消息傳到北京,多爾袞大為震驚。他認識到如果讓多鐸按原定計劃統軍下江南,畿輔、山西、河南的防守兵力嚴重不足,後果不堪設想。因此,他立即下令多鐸改變進軍方向,由南下轉為西進,先解沁陽之圍,然後進攻潼關,打開入陝門戶,同阿濟格部清軍南北合擊大順軍。上引《洛川縣誌》記載李自成、劉宗敏統領大軍北上,走到洛川時忽然停留了整整十天,惟一可以解釋的原因就是已經得到多鐸部清軍向潼關推進的消息。在北面和東面都出現強敵壓境的情況下,大順軍領導集團立刻陷於左右為難的被動地位。李自成只好頓兵不進,等待進一步的消息,何方吃緊即率主力馳向何方。這說明,大順軍發動的懷慶戰役雖然取得了局部的勝利,卻改變了整個戰略態勢,把兩路清軍主力都吸引到自己方面來了。

(引用自顧城《南明史》)

懷慶之戰引起清軍警惕把原本準備進攻南明的東路軍西調與從陝北南下的西路軍合擊關中,結果導致準備北上與西路清軍會戰的主力順軍被迫掉頭南下守衛潼關

這跟順軍本身面對清、明以及後來的西多方威脅有關,所謂樹大招風南明甚至一度試圖“聯虜平寇”,在順軍本身鞏固根據地被地形分割為西北(甘陝)、東南(鄂豫)兩部分還要分別應對明、清兩軍後尤其如此,再有後來順、西爭奪漢中,簡直三面環敵,而很多人忽略了這個地勢因素,要知道一片石之後順軍最重要的集結地西京長安的北面可都與清軍勢力範圍交界

阿濟格率領的西路清軍本來預定要攻擊陝西,期間來自西北方的蒙古人還擔當了助攻,我估計可能是土默特部蒙古人

闖王李自成潼關戰敗後的一場小勝,卻改變了整個戰略態勢,被清軍迅速殺害

卷十三“大清兵分道西伐,更糾西人攻臨洮、甘肅以牽之。自成勒邊兵以戰,殺傷甚當。西人數萬騎並進。賊兵潰,遂棄甘肅。吳三桂分兵出居庸關,入宣府。自成屢戰不勝,扼險自保”(彭孫貽《流寇志》)

可見【水經驗】謎團,大順軍在西北戰場對清兵的戰術勝利

結果陝西的防禦形勢遭遇了第一個不利,在陝西完全陷落之前甘肅就丟失了

同時西路軍統帥阿濟格在附屬的蒙古人鄂爾多斯部(回前頭看圖瞭解在什麼地方)獲得馬匹補充之後慢慢悠悠南下攻擊榆林、延安,這時東路軍的多鐸部先於他已經攻到了西安的門戶潼關面前

清朝豫親王多鐸、智順王孔有德、懷順王耿仲明統領的軍隊在懷慶地區擊敗當地大順軍後,於孟津縣渡過黃河,十二月十五日進至陝州(今河南省陝縣)。大順軍張有曾部駐於靈寶縣城外,因兵力有限,被清軍擊敗。多鐸部在二十二日(十二月)推進到距離潼關二十里的地方立營。

(引用自顧城《南明史》)

我沒有查到阿濟格部西路軍具體什麼時候開始攻擊榆林和延安,以及具體什麼時候到達西安,不過就按《南明史》所述1645年(順治二年,弘光元年,永昌二年)1月11日李自成由潼關會同劉宗敏、劉芳亮等率領來援主力奔回西安,1月18日多鐸部佔領西安,2月多鐸和阿濟格均駐於西安來看

阿濟格部應該於12月中旬開始進逼陝北邊牆,先圍攻榆林在12月30日命姜鑲負責圍困,接著自己率軍攻擊延安,12月29日潼關戰役開始,多鐸部與李自成主力順軍接戰,此時阿濟格部應該尚未到達延安,但就李自成察覺阿濟格部威脅後被迫於1月11日退回西安並預備南下撤離來看,大約1月5~7日之間阿濟格部已經開始圍攻延安,消息用快馬花了4~5日到達李自成那裡,阿濟格部花了20餘日攻克延安後南下進軍西安,我們可以從地圖上看出,從延安到西安的距離比從榆林到延安的距離略長,假如我們把多的時間設定為2天,那麼從十二月末從榆林到延安大約花費6天,攻克延安花了20多天算25天,從延安到西安是2+6=9日,再從榆林到延安到攻克延安進軍西安是6+25+9=40日,從12月末算,阿濟格部到達現已經是2月中旬了。

而多鐸部1月18日就佔領西安了,在那等了足足大半月了

於是得到戰役結果的多爾袞怒了:

他喵的你阿濟格幹毛吃的,十月份就讓你打陝西到十二月才動彈結果讓人家東邊的多鐸跑到西邊替你打了西安還讓人家原地等你好幾個星期才來會合是真把遇麼(yume,山東方言)當沉著啊!?

以上是我模擬瞎扯的不是本人原話沒有記載

不過按後來看多爾袞確實很對阿濟格很不滿,之後責令其率部追擊退卻的東路大順軍,之後在同年李自成死後,其返回北京之後又提起誤期這事並予以處罰:

複議方出師時,脅宣府巡撫李鑑釋逮問赤城道朱壽及擅取鄂爾多斯、土默特馬,降郡王。

(引用自《明史》)

啊,忘了後面還有個“尋復之”,也就是沒過多久又恢復爵位了看來多爾袞知道這位兄弟的莽夫脾氣也就沒再多在意他,當然多爾袞死後阿濟格種種作死就是另一回事了。

我們再回頭看看陝北戰役

當李自成親自率領駐守西安地區的大順軍主力移往潼關與多鐸部清軍決戰時清阿濟格統領的軍隊也已經進入陝北。其部下有固山額真譚泰等滿軍,平西王吳三桂、智順王尚可喜以及從宣府、大同、山西抽調的漢族降附軍,兵力相當雄厚。

大順軍方面的部署是毫侯李過(改名李錦)守延安,高一功守榆林。

阿濟格軍入邊牆後,命姜瓖統領明朝投降兵將圍攻榆林,自己帶領滿、漢主力經米脂攻延安。

李過部為保衛延安同清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雙方曾七次交鋒,其中大順軍兩次乘夜間出城反擊,都因兵力不夠未能奏效。①據尚可喜的敘述:“賊李錦據延安與膚施縣城相犄角,王分兵圍之二十餘日,未下。王敕諸將佯攻膚施,而陰勒精兵薄延安城,猝用大炮擊之,賊不支,遂宵遁。王與固山(指譚泰)分追,馘斬甚眾,滷獲其甲馬器械不可勝計。”“冬十二月,克延安。”②延安失守後,李過部向西轉移;阿濟格即率清軍主力南下西安。榆林戰役的經過據清方將領報告:“惟榆林守將高一功乃闖賊舊黨,堅拒相抗。英王因西安事大,統兵南征。所遺各鎮官兵攻圍榆林,恐兵馬眾多,無人總統,看得大同鎮臣姜瓖威望素著,於十二月三十日委以總督重權統攝諸軍,職(清委榆林總兵王大業自稱)同寧武總兵高勳、宣府領兵副將今加總兵職銜康鎮邦俱聽指揮,料區區一城自難久守,可計日而下也。”③又唐通報告:“本年正月初五月,臣自綏德赴雙山與賊寫戰書一紙,將一切利害與賊高一功說明,要戰即約定日期即來交戰,如不戰領兵困城。正月十二日差炭窯上百姓投書;十四日未時賊走,榆林有存倉米八百石、豆八十石,民間精壯百姓搶去;止有老弱千餘。”同日夜間,唐通與阿濟格委任的榆林巡撫趙兆麟(原為大順政權官員)、姜瓖等派遣的“撥兒馬”二百名進入榆林;十六日姜瓖、康鎮邦、王大業也進駐榆林。①這說明高一功據守榆林半月之後,主動放棄該地,實力沒有多大損失。②《懷遠縣誌》記載,1645年正月中旬,“高一功拒戰於常樂,敗奔響水,十六日清兵入城(指懷遠縣城)安撫。姜瓖追至波羅,又大破之,高賊遁去”③。

(引用自顧城南明史)

陝北的高一功和李過部打得很頑強,看得出戰鬥力並不弱,然而,面對清軍大軍壓境還有多餘兵力進逼西安,他們的抵抗最終沒能起到作用,西安最終淪陷,高一功、李過部失去戰略上保衛的目標只得突圍撤退,成為了大順軍總退卻時期的西路軍,成為日後與南明合作抵抗到最後的夔東十三家的主要組成部分

闖王李自成潼關戰敗後的一場小勝,卻改變了整個戰略態勢,被清軍迅速殺害

陝西戰役結束後形勢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