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掘李自成祖墳隱祕史

李自成 風水 宋朝 郭璞 十三陵 崑崙國史 2018-12-02

中國自古有風水之說,言祖墳風水與後代之間的關係,其實風水大多是環境與社會學的一門綜合學術,很多時候只是找一個環境優美,宜人宜居的地方,但是封建帝王時代,往往以此作為王位合法性和迷信崇拜的途徑。這個理論依據從郭璞的葬書可以找到依據,在鬼吹燈等盜墓筆記小說可以看到多次引用。其中理論是以銅山西崩,靈鍾東應的引申而出,其中一段如下:

經曰:氣感而應,鬼福及人。 父母子孫,本同一氣,互相感召,如受鬼福,故天下名墓,在在有之。蓋真龍發跡,迢迢百里,或數十里,結為一穴。及至穴前,則峰巒矗擁,眾水環繞,疊樟層層,獻奇於後,龍脈抱衛,砂水貧聚。形穴既就,則山川這靈秀,造化之精英,凝結融會於其中矣。苟盜其精英,空竊其靈秀,以父母遺骨藏於融會之地,由是子孫之心寄託於此,因其心之所寄,前能與之感通,以致福於將來也。

崇禎掘李自成祖墳隱祕史

明十三陵

而根據《柳崖外編》、《在園雜誌》、《筠廊偶筆》等記載,闖王家的祖墳佈局比較奇特。

李闖王的祖墳離米脂縣城二百餘里,在三峰子山附近。這亂山,人跡罕至,荒草叢生,亂山之上盡是無名墳冢。米脂縣令邊大綬練總郝光正帶領箭手三十名、鄉夫六十名及艾詔、李誠等,一同起行入山,一晝夜行一百三十里始到其地。隨行的是李自成的同鄉李誠,還帶了名風水先生。時遇大雪,深二尺餘,山路陡滑,馬不能進。下馬步行五六裡,至其山,鳥道崎嶇,久絕人跡,旋開道攀緣而上。又一里許,見窯舍十餘處,牆垣尚存,即闖之莊院也,又過一山,至其墓地,四面山勢環抱,氣概雄奇,林木翳天不下千餘株,大小冢墓二十三座。

崇禎掘李自成祖墳隱祕史

闖王畫像


這個三峰山是以前李闖王家住的老地方,墓地據說是高人指點葬下,風水先生在觀望亂山上的墳冢時,荒草之中,只見有十六個墳冢無形中排成了一個龍形墳陣。當時挖了五六個墓,其骨皆血色油潤,不類遠年枯朽,亦皆無黑碗蹤跡。天晚了,難以下山,都要李闖王家以前的舊窯中烤火補給。天明再钁數冢,而黑碗出現了。這個碗就是葬李海時候的標記,李海是李自成的爺爺,闖王同鄉隨即李誠附和算命先生,據他回憶:莊上傳說闖王祖父下葬掘土時,地面之下有三個空穴,一個空穴裡放著一個黑碗,一個空穴中冒著霧氣,當時就有人說此地有地靈,那黑碗是地靈寶盆,那霧氣是地靈仙氣,那第三個空穴就是陰間貴人的居所。闖王的祖父就安葬在那第三處空穴裡,那第三處空穴的確神奇,在棺槨前點有一盞黑油燈,那黑油燈的火苗遇風不動。蟠龍九蛇,骨黑如墨,額生白毛,長六七寸。其左側稍下一冢,即李守忠墓,頂生榆樹一株,枝葉詭異,用斧砍之。樹斷墓開,中蟠白蛇一條,長尺有二寸,頭角嶄然。隨即取入郝光正順袋中;伐其屍體,骨節間皆綠如銅青,額生黃白毛,亦六七寸許。其餘骨骸有毛者凡七八冢,盡數伐掘。聚火焚化,大小林木一千三百餘株,悉行砍伐,斷其山脈。逆墓已破,王氣已洩,賊勢當自破矣!其黑碗白蛇當時都作為證物,上交了朝廷。

不過也有描述比較古怪的記載的兩個版本:地龍飛墜 記載李守忠腦袋後的凹槽裡突然飛出一條銀色小蛇來,這小蛇有三四寸長,有腳會飛,此前一直盤踞在反骨裡,經算命先生那一驚擾,這小蛇突然飛了出來,在空中吞噬起日光來,邊大綬問算命先生這是何物?算命先生道:《葬書》上將這種小蛇叫作地龍,民間有這個說法,墓穴中出現地龍是吉象,說明這個地方是風水寶地,宋朝有個道靜和尚寫過一本玄幻的《入地眼》,他在書中也說,“開冢見龜蛇生氣物,則不可改。”說到這裡,剛才那飛上半空的小蛇墜到了地上,死了。

《柳崖外編》的記載則要更加詳盡。“上有大樹一株,紫藤垂滿,掘至棺,藤根包裹千匝。”以巨斧砍斷藤根,棺材才得以打開,裡面有一小白蛇“頭角已成龍形,止一眼,其身尚未變”,其屍骨上“皆長黃白毛二三四寸不等”,邊大綬並未就此善罷甘休,為了毀盡闖王龍興之氣,闖王先輩的屍骨被挫骨揚灰了,不僅如此,那無形中排列而成的十六個墳冢也盡數被掘毀,亂山樹草也被付之一炬。,邊大綬命令這九十人把附近山林的一千三百餘株大樹,“悉行砍伐,斷其山脈”。劉廷璣說:“剖棺之日,適闖賊兵敗河南,一目為流矢所中——噫,何天意人事符應之速耶!”這個獨眼小蛇竟然跟闖王獨眼附會上了。

回到縣衙,邊大綬在塘報裡報告:“逆墓已破,王氣已洩,賊勢當自破矣!”汪喬年讀了塘報,隨即答覆說:“讀來文,足見門下報國熱忱。但須體訪確實,莫使波及無辜,庶天理順而人功亦易成也。他日滅賊。當以門下之功為首。”。

掘墳之後各人之後的種種命運

崇禎十五年,陝西總督汪喬年在襄城為李自成逮到,“割其舌,磔殺之”;十六年十一月,李自成攻佔西安,親率一路大軍北上,並返里祭祖,懲辦挖墳禍首。大順政權禮部姜學一奉命整修李氏祖墳,祭祖後稱新整修後的祖墳為“皇陵”。而邊大綬在掘墳後遂辭官,不知所終。李自成殺艾詔,以示嚴懲,後又把一個給挖墳出謀定計的賀時雨處死。十七年,邊大綬在其河北靜海縣故里被大順軍捕獲,自思必死無疑,誰知李自成登基大赦天下,撿了一條命,並在其後大順軍的敗退中僥倖逃脫。入清後,邊大綬於 順治元年(1644年)被任為河南修武縣知縣;八年,任太原知府;十三年,以病辭歸。邊大綬由名不見經傳的縣令小吏,因掘李自成的祖墳而一舉成為明末清初的名人,並根據自己從農民軍中逃脫的經歷,撰成《虎口餘生記》,在清初一度流傳甚廣。而李闖王兵敗九宮山,崇禎則自掛於煤山。

至於明朝的皇陵,張獻忠的軍隊在那裡大肆破壞,史料稱“賊焚皇陵,樓殿為燼。燔鬆三十萬株,殺守陵太監六十人,縱高牆罪宗百餘人”也就是說張獻忠的軍隊將明皇陵的地上建築,比如亭臺樓閣等一把火燒為灰燼,而且將明皇陵附近的三十萬株松樹也燒了。

崇禎掘李自成祖墳隱祕史


真是改朝換代,一治一亂,無所不用其極,撫開這段歷史殿堂的蛛絲,除了一條倒黴的冬眠得白化病的蛇和一個貧下中農窮的下葬只有個破碗外,可以看到大明上下朝堂的君臣,除了做此等無稽之事外,並無安邦救民之術。而中國傳統文化,自宋以來,抵禦北方遊牧民族都不行,更別說抵禦西方歐洲海洋和工業文明瞭。文明的革新就是要發揚和批判傳統舊文化,也要更新明辨外來西方文化糟粕。至於寫了甲申三百年祭,書寫明亡清興這段歷史的郭沫若,還真辦了李自成當時都沒辦的事。歷史永遠是個迷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