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縣原檢察長蘇知斌工作中倒下:女兒:你在那邊以最美姿態活著

李永芳 法律 王曉玲 社會 封面新聞 2017-06-27

九龍縣原檢察長蘇知斌工作中倒下:女兒:你在那邊以最美姿態活著

蘇知斌(左)下鄉調研。

九龍縣原檢察長蘇知斌工作中倒下:女兒:你在那邊以最美姿態活著

蘇知斌在作工作報告。

九龍縣原檢察長蘇知斌工作中倒下:女兒:你在那邊以最美姿態活著

蘇知斌

近日,四川九龍縣檢察院原黨組書記、檢察長蘇知斌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追授為“全國模範檢察官”;被四川省委追授為“四川省優秀共產黨員”。2016年9月2日,連日不曾休息的蘇知斌在聽取反貪工作彙報時,向後一倒就再也沒能醒來。由於腦溢血發作,妻子、同事眼中的“工作狂”靜靜地躺下了,永遠定格在50歲。帶妻子出去走走;給愛女做滑肉;帶全院幹警搞司改;給愛美的女幹警修健身房……

這一倒,統統變成了空話,“大騙子,你快醒來啊!”

15年紮根石渠,13年獻身爐霍,把生命的最後5年留在九龍,他辦理的400多起案件中,無一錯案。親友在整理他的遺物時發現一篇日記,上面寫著:“我留在高原,繼續走父親沒有走完的路。我一直在做同一個夢,那就是繼承父親的遺志,手擎正義之劍,懲治犯罪,保護良善。”

“大騙子”

說好帶我出去看看 你卻就這樣走了

6月23日,成都雙流街頭,“滴答滴……”一陣手機鈴聲突然在人群中響起。正準備過馬路的李永芳突然停了下來,四處張望,“知斌!”她的聲音小到只有自己能聽到,這是丈夫一直用的手機鈴聲。很快,汽車喇叭聲將她拉回現實:丈夫蘇知斌走了9個月,回不來了。

熟悉的手機鈴聲、9個月沒用的牙刷、丈夫坐過的椅子……任何一個跟蘇知斌有關的物件,都能喚起李永芳對丈夫的記憶。甚至,她有時候會從手機上翻出他的電話號碼,一個人靜靜發呆。“他的東西,我全都沒動,保持原樣。”李永芳說,這種感覺剛開始會很幸福,但持續不了幾秒,揪心的痛就會襲來,“我知道我得放下了,但總感覺他倒下就是這幾天才發生的事。”她記得,丈夫走的時候,靜靜地躺在搶救的病床上,緊閉雙眼,嘴角還有血跡,她伏在丈夫身上哭了很久。看到趕來的女兒痛哭不止,她勸道:“讓你爸爸靜靜躺一會兒吧,他很久沒有睡過安穩覺了。”

李永芳說,出事前,他曾計劃以後帶她出去走一走,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他卻就這樣走了,大騙子!”而在女兒寫給父親的信中說:“再也吃不到你親手做的滑肉、再也不能挽著你的手逛街、再也吃不到你給我買的酸奶。我們一定會好好生活,爸爸,勿念,你在那邊要以最美的姿態活著。”

聽反貪工作彙報時

蘇檢突然倒下

2016年9月2日,蘇知斌在成都參加全省司法體制改革會議,結束後,他叫司機王志華開車回九龍。“說要馬上回去部署司改事宜。”王志華說,就在這時,正在成都辦案的九龍縣檢察院反貪局長鄧明超打來電話,讓蘇檢等他一下,說有案情須當面彙報。“你抓緊時間來,我聽了彙報還要趕回去,院裡事情太多。”蘇知斌掛了電話。

下午5時30分,鄧明超抱著材料趕來,彙報持續了近一個小時。“就在即將討論下一步偵破方案時,蘇檢長長嘆了一口氣,突然身體一軟,向後一仰,癱在了椅子上。”鄧明超說,蘇檢突然沒有動靜,他嚇壞了,朝門外大吼:“王志華,快來幫忙,蘇檢暈倒了!”兩人將蘇知斌抬上車直奔醫院,在送醫途中,鄧明超緊張地探了一下鼻息:“檢察長沒呼吸了!”鄧明超再也控制不住情緒,放聲大哭。

王志華不敢相信,加速把車開到醫院,跑到醫院急診大廳,“撲通”一聲跪在醫護人員面前:“求求你們救救我們蘇檢,他就像我的父親一樣,求你們一定要把他救活。”在場醫生無不為之動容,迅速安排搶救。半小時後,醫生宣佈,蘇知斌因突發腦溢血離世,年僅50歲。“生病這麼多年,他一拖再拖。”兩個男人在醫院的過道上放聲慟哭。出差成都前,他曾愉快地跟同事告別,承諾早點回來帶領大家做好司改工作,未來五年還要給外地幹警修宿舍、給愛美的女幹警修健身房、給所有的幹警修食堂。“你倒是醒來啊,大騙子!”當晚接到噩耗,同事全部聚到檢察院,哭作一團。

蘇知斌去世後,當地幹部群眾無比悲痛,紛紛自發進行悼念和追思,他扶貧村裡的村民哭著要為他送行。他用水滴石穿、久久為功的實際行動,贏得黨委政府的信任、贏得群眾的尊重和愛戴,被譽為“高原燃燈者”。

工作狂

開顱手術醒來第一句:“法律文書要規範”

2010年7月3日,李永芳口中的“工作狂”倒下了。在此之前,蘇知斌帶領幹警辦理一起搶劫殺人案,為糾正其中1名犯罪嫌疑人的錯誤定性,連續加班4個晝夜幾乎沒有閤眼,造成蛛網膜下腔出血。

當晚10時許,他一頭栽在辦公桌上,不省人事。送到爐霍縣醫院後,病情仍進一步加重,多次嘔吐、流鼻血,曾一度牙關緊閉、全身抽搐,醫院查明其昏倒的主要原因是顱內出血,動用了各種緊急搶救手段才救回一命。醫院診斷其可能還患有冠心病、心肌梗死、顱內疾病或頸椎病。

轉院到成都後,時在成都青羊區檢察院掛職的爐霍縣檢察院幹警仁真趕到醫院。“那一幕我永遠都忘不了。”仁真說,那是在醫院長長的走廊上,“蘇師傅”做完開顱手術被推出搶救室,身上插著很多管子,他當時尚未完全清醒,喃喃自語著。湊近一聽,說的竟是“法律文書要規範,一定要規範……”

醫囑每隔半年須複查

他5年都沒去過一次

這次手術後,醫生讓他休息三個月。可不久後,他揹著李永芳,偷偷溜回了工作崗位。第二年,病情復發,蘇知斌再度被送到成都軍區總醫院。這次,主治醫生黑著臉警告蘇知斌:“一定要休息好,半年必須來複查一次。”然而,直到突然去世,蘇知斌都沒去過。每次出差來了成都,李永芳都勸他去複查,“我請假陪你!”而每次,蘇知斌都一口回絕,“住院複查要兩三天,真沒時間,這樣,下次。”

因為此事,司機王志華也反覆勸過蘇知斌好幾次,“都被他推掉,早知道我該強行把他拉到醫院。”

堅守者

紮根高原33年 “懲治犯罪保護良善”

石渠縣因平均海拔達4526米,石渠縣檢察院有四川“最高”檢察院之稱。蘇知斌的檢察生涯,正是從這裡起步,從1985開始,他在此紮根15年。

在石渠縣檢察院反貪局局長王曉玲的眼裡,滿滿是他20歲的模樣。“那時候,蘇知斌很瘦弱、很安靜。”王曉玲說,時隔多年,石渠檢察院已很難找到蘇知斌的痕跡,但該檢察院的一個傳統,讓她時常想起這個年輕人。那個知識匱乏的年代,檢察院大多不是科班出身,蘇知斌也一樣,遇到不懂的,總是虛心請教,然後翻書求證。久而久之,石渠檢察院裡形成了一種氛圍,每晚8點過,大家在辦公室點著蠟燭翻書、探討案情。“這個燭光下的辯論對石渠檢察院影響很大,至今還保留著大家一起探討案情的傳統。”

“我曾無數次做這樣的夢,父親騎著白駿馬馳騁在石渠廣袤的草原上。父親年紀輕輕來到石渠,投身公安事業。我留在高原,繼續走父親沒有走完的路。我一直在做同一個夢,那就是繼承父親的遺志,手擎正義之劍,懲治犯罪,保護良善。”2015年,蘇知斌在一篇日記中這樣寫道。

他紮根高原33年,一直堅守著從未改變的“檢察夢”。

“他作為一名漢族援藏幹部的兒子,秉承父志,選擇紮根川西高原,一干就是33年,從一名普通法警成長為一名基層檢察院檢察長,把自己對法律的尊崇、對檢察事業的熱愛體現在履職過程中,用生命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對忠誠的深刻感知。”省檢察院黨組書記、代理檢察長馮鍵在談到蘇知斌事蹟時動情地說道,“我們為有這樣一個好乾部感到自豪,要號召全省檢察人員向他學習。”400案件零差錯“要對得起這身制服”

甘孜州十佳檢察官、優秀公務員、個人二等功……“工作狂”換來的不只是堆在家中的一大摞榮譽證書,還有零錯案。

“案件質量是檢察工作的生命線”是他的口頭禪。九龍縣的幹警們記得他的叮囑:“一件錯案,只佔檢察院全年案件的幾個百分點,對於當事人卻是百分之百的錯誤和一生的命運轉折。”

2008年,仁真剛當上公訴科科長,準備對一起盜竊案移送審查起訴。公安局案卷顯示嫌疑人有自首情節,起訴書卻忽略了這點。當仁真把起訴書送給蘇知斌修改時,這位平時和顏悅色的老大哥面色陰沉,反覆追問他是否有遺漏的內容,仁真卻一直未切中要害。那一次,蘇知斌大發雷霆。他把起訴書往桌子上重重一扔:“你代表的是檢察機關,我們要對得起身上這身制服。”這讓仁真羞愧不已,從此業務上不敢再有半點馬虎。

1989年以來,蘇知斌獨自和參與辦理的400多起案件無一錯案,追訴漏罪漏犯10餘件,糾正案件定性不準20餘件。

鋪路人

跑幾個月修通峭壁公路 作家贊是“大功德”

噩耗傳到九龍縣魁多鄉海底村,已是4天之後。恰在這時,海底村支書潘長命因父親去世,正在服喪,但他得到消息,蘇知斌的追悼會將在成都舉行,連夜趕往成都,“我爸是喜喪,如果他還在的話,也一定會讓我去送送蘇檢。”

海底村,位於陡峭的懸崖上,幾乎與世隔絕。與鄉上能聯繫上的,只有一條几百年的老路,年輕人爬山摸崖,一趟至少一天,年長的出門,至少得住一晚。

2013年,海底村是九龍縣檢察院的結對幫扶村,蘇知斌第一次來到這裡,走遍村裡100多戶人家後,他拉著潘長命說,“你們這裡太艱苦了,一定得想辦法修條路。”

潘長命以為這只是一句場面話。誰知,此後每逢節假日,蘇知斌都會來他們村子,“每一戶人都有他電話,我們就認蘇檢。”潘長命說。蘇知斌和魁多鄉黨委書記跑了幾個月後,終於籌到了50萬元修路款。“蘇檢親自去跑水泥,當監工,組織村民參與修路。”潘長命說。2014年,通村公路提前一年完成了擴建硬化,鄉親們將這條路起名叫“航天大道”。

蘇知斌去世後,作家楊獻平曾專門到過海底村,望著讓人腿腳發軟的懸崖和綿延的鄉村路,楊獻平眼中含淚地感嘆:“真是大功德啊!”

高原燃燈者

蘇知斌去世後,當地幹部群眾無比悲痛,紛紛自發進行悼念和追思,他扶貧村裡的村民哭著要為他送行。他用水滴石穿、久久為功的實際行動,贏得黨委政府的信任、贏得群眾的尊重和愛戴,被譽為“高原燃燈者”。

草原追夢者

“我曾無數次做這樣的夢,父親騎著白駿馬馳騁在石渠廣袤的草原上。父親年紀輕輕來到石渠,投身公安事業。我留在高原,繼續走父親沒有走完的路。我一直在做同一個夢,那就是繼承父親的遺志,手擎正義之劍,懲治犯罪,保護良善。”

——蘇知斌日記

峭壁鋪路者

“你們這裡太艱苦了,一定得想辦法修條路。”

——2013年,海底村是九龍縣檢察院的結對幫扶村,蘇知斌第一次來到這裡,走遍村裡100多戶人家後,他拉著海底村支書潘長命說。2014年,通村公路提前一年完成了擴建硬化,鄉親們將這條路起名叫“航天大道”。

封面新聞記者 吳柳鋒 圖由省檢察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