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老區蘇區“一個都不掉隊”,江西省政協副主席劉曉莊強調了3個關鍵詞

確保老區蘇區“一個都不掉隊”,江西省政協副主席劉曉莊強調了3個關鍵詞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兩會期間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時要求,“要飲水思源,決不能忘了老區蘇區人民。”“要做好革命老區、中央蘇區脫貧奔小康工作。”

怎樣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重大意義?如何確保老區蘇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一個都不掉隊”?就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全國政協常委、江西省政協副主席劉曉莊。

確保老區蘇區“一個都不掉隊”,江西省政協副主席劉曉莊強調了3個關鍵詞

譜寫了人類反貧困歷史新篇章

記者:在您看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甘肅和福建代表團審議時對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指示有什麼深刻內涵?

劉曉莊:確保老區蘇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一個都不掉隊”的莊嚴承諾,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一條棉被一張床,半口破鍋半間房,留下雞蛋換油鹽,米缸見底薯當糧。”從小在原中央蘇區縣——吉水縣農村長大的我對當年農村缺衣少食的貧窮滋味記憶猶新。

從2012年到2018年,我國貧困人口由9899萬人減少到1660萬人,6年時間減少了8000多萬人,連續6年平均每年減貧1300多萬人;2013年有建檔立卡貧困村12.8萬個,2018年底還剩2.6萬個貧困村;832個貧困縣有一半摘帽……

老區蘇區農村居民收入水平持續提高,生活水平不斷改善,貧困人口大幅減少,農村所發生的鉅變,遠不止於“兩不愁、三保障”,更有“土坯屋建成小洋房、泥巴路硬化機耕道、打穀坪修造健身場”等。老百姓打心底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習近平總書記。

在如此長期鍥而不捨的扶貧開發歷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扶貧開發道路,實實在在為世界減貧事業貢獻了中國的智慧與方案,“譜寫了人類反貧困歷史新篇章”。

“扣扣子”“釘釘子”“擔擔子”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著重強調確保老區蘇區“一個都不掉隊”,您認為這背後有何深意?

劉曉莊: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是我們黨立下的軍令狀。今後不到兩年時間,脫貧攻堅任務更加艱鉅繁重,剩下的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都是難啃的硬骨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攻堅工作到了“最吃勁的時候”。“要飲水思源,決不能忘了老區蘇區人民。”“要做好革命老區、中央蘇區脫貧奔小康工作。”

當下,脫貧攻堅的決戰時刻已經到來,萬眾一心、酣戰尤烈,眾志成城、必勝在我,可謂氣壯山河。然而,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當前脫貧攻堅既面臨一些多年未解決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也面臨不少新情況新挑戰。比如,一些地方為了急於完成脫貧指標,缺乏長遠目標與規劃,搞“輸血式”“注水式”“應景式”“掐苗式”扶貧;或者“幹部幹、群眾看,上面著急、下面不急”,摘掉了“窮帽子”、沒拔掉“窮根子”等。

要確保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讓貧困地區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告別貧窮、持久富裕,實現“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要求,這就需要在戰略部署上“扣扣子”、在任務落實上“釘釘子”、在責任履行上“擔擔子”。

扣緊“釦子”。不僅是眼下貧困地區的經濟收入有增長,貧困群眾的基本生活有保障,更重要的是要找準問題,讓脫貧的成效能夠得以持久。釘牢“釘子”。扶貧要因地制宜,不能千篇一律,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千方百計讓鄉村青年至少學會一門適應現代要求的技術活,從“一次性扶貧”邁向“可持續性脫貧”。壓實“擔子”。避免“一脫了之”“一走了之”,發生“邊脫貧、邊返貧”的現象,建立完善“一幫到底”的長效脫貧責任機制。

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找到問題根源,增強脫貧措施的實效性,當務之急從哪方面入手?

劉曉莊:隨著我國精準脫貧工作向縱深推進,“兩不愁”基本解決了,“三保障”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我去老區蘇區調研時,經常會“四看”(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勞力強不強,四看家庭有無讀書郎),其中前“三看”是指當代脫貧,而“家庭有無讀書郎”,便是未來能否告別貧困的根本之舉。

“不怕一代窮,就怕代代窮”,在農村,11%的貧困人口因貧失學,又因失學而成為新一代貧困人口。貧困相對固化是個大問題。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兩不愁三保障”,很重要的一條就是義務教育要有保障。當務之急應從農村教育入手,控輟保學,要讓寒門子弟都有機會通過教育改變自身命運,切實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建議把農村義務教育擴大到高中階段,同時把職業中等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範疇,增加普及農村高中教育經費預算;千方百計將人力、物力、財力向農村高中傾斜,採用城市支援鄉村的辦法,發展“互聯網+教育”,促進城鄉優質資源共享,推進城鄉高中教育均衡發展;積極弘揚中華傳統的文明追求,傳送知識文化教育的正能量,喚起各個方面對農村教育的關注,最大限度地減少當前農村學生的輟學現象。

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和歷史的檢驗。既要有時代的雄心,心無旁騖,擼起袖子只爭朝夕做好每一件事情,同時也要有歷史的耐心,穩紮穩打,緊扣脫貧成效的可持續性,“不採華名,不興偽事”,為子孫後代打下堅實的幸福基礎。

記者:王磊

編輯:李恆

審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