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革命者”姿態答好新時代的“考卷”'

"


"


以“革命者”姿態答好新時代的“考卷”

◎《南方》雜誌記者/劉龍飛

◎本文責編/王宏旺

近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發佈。這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之際,為改革開放窗口精心譜就的一張發展藍圖,為深圳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發展錨定了航向。

“為什麼是深圳?”“深圳憑什麼?”“深圳準備怎樣幹?”……《意見》中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定位,引起了國內外輿論的高度關注。有評論指出,明確的定位和發展方向,意味著深圳將從改革開放的初心出發,再次邁開加快發展的步伐。

改革開放是中國的“二次革命”。從海邊小漁村到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從不斷解放思想到“殺出一條血路”,深圳的發展歷程,是中國發展的縮影,也是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歷史階段,始終堅持從初心出發,堅持繼續革命,不斷書寫輝煌的集中體現。

中國共產黨成立近百年奮鬥歷程中,堅定革命理想和革命目標,繼承發揚革命精神,是不斷取得成績的關鍵。進入新時代,從革命歷史中明確初心使命,繼承革命精神接續奮鬥,將是引領發展的不竭動力。

守初心擔使命的力量之源

走進青山疊翠的梅州市大埔縣,感受最深的是這個山區紅色歷史與現代發展的交織。由朱德元帥親筆題寫的“八一起義軍三河壩戰役烈士紀念碑”,靜靜地矗立在筆枝尾山山頂。在多個鄉鎮,特色農業和鄉村旅遊項目正在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強勁動力。

1927年9月,中國革命史上一場承前啟後的戰役—三河壩戰役在這裡打響。開國上將蕭克曾評價:“沒有三河壩戰役,便沒有井岡山會師。”2019年5月,廣東省推動老區蘇區振興發展工作現場會在大埔縣召開,研究部署推動全省老區蘇區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實現振興發展。

同樣的地點,不同的時間,看似沒有關係的事件,彰顯的卻是同樣的主題:為人民謀求幸福。而貫穿歷史的,則是從這一主題出發,無數前輩革命者用鮮血開拓革命道路、鑄造革命精神,新時代共產黨人繼承革命精神接續奮鬥。

中國共產黨近百年的歷史,是一部始終不忘最初信念、為實現理想而不斷奮進的歷史。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和歷史都在昭示著,革命者是共產黨人的身份標識和政治本色,革命精神是共產黨人代代相傳的基因密碼,也是守初心擔使命的力量之源。

初心是中國共產黨人革命行動的出發點。自誕生之日起,中國共產黨始終“不忘初心”,牢記“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使命,帶領中國人民努力奮鬥,相繼完成了建立獨立自主的新中國、推進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以及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任務,以實際行動體現了對初心的接續傳承。

長征途中,紅軍將士同敵人進行了600餘次戰役戰鬥,跨越了近百條江河,攀越了40餘座高山險峰,穿越了被稱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二萬五千里路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紅軍戰士犧牲。但是,共產黨人並沒有因此而放棄自己的初心。

新中國成立以來,無論是面對內外交困的國內外形勢,還是面對改革開放初期百廢待興的局面,面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無數共產黨人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實現初心不斷奮鬥。

馬克思主義認為,革命根源於社會內部的深層矛盾,尤其是新的生產關係發展的要求,因而具有某種歷史的必然性,是歷史發展鐵律的具體體現,也是歷史進步的主要途徑。革命是歷史的火車頭,無產階級具有徹底的革命精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不要忘記我們是共產黨人,我們是革命者,不要喪失了革命精神”;強調“革命理想高於天”,指出這“就是精神變物質、物質變精神的辯證法”;強調“要牢記紅色政權是從哪裡來的、新中國是怎麼建立起來的”,指出“在中央蘇區和長征途中,黨和紅軍就是依靠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堅強的革命意志,一次次絕境重生,愈挫愈勇”。這些重要論述,清晰標定了共產黨人的身份圖譜,深刻闡明瞭初心使命與革命精神的內在統一。

有學者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注意挖掘中國革命資源建構中國改革話語,豐富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學說,為建構中國式美好生活圖景提供了寶貴的話語資源。進入新時代,繼續從革命資源中發掘初心與革命的內涵,是中國共產黨不斷前進的永恆課題。

以黨的自我革命推動偉大的社會革命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在嘉興南湖的一艘小小紅船上悄然起航。從此,中國人民有了主心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共產主義鐫刻在自己的旗幟上,從那時起,黨領導人民進行了波瀾壯闊的偉大社會革命。

革命貫穿於整個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也貫穿於新中國成立後的各個發展階段之中。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領導人民進行了28年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在探索中推動了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在總結國內外正反兩方面經驗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人以巨大的政治勇氣、理論勇氣和實踐勇氣撥亂反正,開啟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

然而,值得警惕的是,伴隨改革開放的推進,有人提出所謂“告別革命”論,把革命同現代化對立起來。有人認為,隨著中國共產黨角色由革命黨轉型為執政黨,不應該再出現“革命”“鬥爭”等所謂的“暴力”詞語。這種歷史虛無主義、自由主義的社會政治思潮在某些場合甚囂塵上。

這一問題的誤區,在於對革命的認識偏差。在馬克思主義範疇中,廣義的“革命”,既包括上層建築領域中政權更替的政治革命,也包括上層建築領域中思想範式變革的文化革命,更包括經濟基礎和生產力的變革,革命的終極目的是社會革命。

針對過去一個時期社會上和黨內“告別革命”“去革命化”的錯誤思潮、將“執政黨”與“革命黨”對立起來的錯誤認識,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我們黨“並沒有把革命和執政當作兩個截然不同的事情”“我們黨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但同時是馬克思主義革命黨”;強調“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成果,也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繼續”;要求全黨同志保持革命精神、革命鬥志。

不斷推進偉大社會革命,是中國共產黨實現價值追求與奮鬥目標的根本路徑。勇於推進自我革命,則是中國共產黨最鮮明的品格。從成立之初僅幾十人的黨發展到今天,歷史和實踐表明,敢於直面問題,敢於自我淨化與革新,具有超強的自我修復能力,這是黨一直保持長盛不衰生命力的原因所在,也是黨引領社會革命的成功經驗和不竭動力。

1939年10月,抗日戰爭進入關鍵時期,毛澤東在延安旗幟鮮明地提出“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重大命題,從此,中國共產黨就將堅持不懈的社會革命與從嚴治黨的自我革命統籌推進。1978年,正是中國共產黨以徹底的自我革命勇氣開啟了那場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衝破了“左”傾錯誤思想和“兩個凡是”的思想束縛 , 實現了偉大的歷史轉折。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革命理想高於天”到“不忘初心”,再到“大力弘揚將革命進行到底精神”,習近平總書記革命的覺悟、情懷、意志溢於言表。他多次強調,要實現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全黨同志必須保持革命精神、革命鬥志,勇於把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的偉大社會革命繼續推進下去。要把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場偉大社會革命進行好,我們黨必須勇於進行自我革命,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

今天的社會革命,主題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蘊是不忘黨的初心、保持革命精神,進行偉大斗爭、推進偉大事業。始終牢記初心使命,以黨的自我革命推動偉大的社會革命,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對時代的回答。

描繪新時代的革命精神圖譜

有數十年如一日從事青蒿素研究的藥學家屠呦呦;有曾隱姓埋名幾十年,為我國核潛艇事業奉獻了畢生精力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有在1965年“八六”海戰中表現英勇,在頭部重傷情況下堅持戰鬥,被譽為“鋼鐵戰士”的麥賢得……在日前公佈的首次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集中評選建議名單中,一個個熟悉的名字備受關注。

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是國家最高榮譽,體現的是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一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和發展作出傑出貢獻、建立卓越功勳的功勳模範人物。對這些人物進行表彰,既是對他們為革命事業作出貢獻的肯定,也是對他們在奮鬥中體現的寶貴革命精神的弘揚。

在近百年的艱苦奮鬥歷程中,中國共產黨形成了獨特的革命精神譜系,建構了豐碑高聳的一個個精神座標。正是在革命精神的激勵下,中國共產黨人在這片土地上不斷續寫出發展的奇蹟。

從革命時期的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紅巖精神、西柏坡精神,到新中國成立後的抗美援朝精神、鐵人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小崗精神,改革精神,抗洪精神等,再到新世紀以來眾多“時代楷模”“道德模範”“中國好人”所弘揚的精神,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革命精神圖譜,成為激勵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事實上,儘管這些精神光耀於不同時期不同發展階段、閃爍在不同行業不同職業的人身上,但在精神實質上卻是一脈相承。赤膽忠誠的愛國情懷、堅毅頑強的奮鬥意志、精益求精的鑽研品格、敢闖敢試的革新追求、愛崗敬業的摯誠奉獻、助人為樂的古道熱腸等等,無不自始至終充盈瀰漫於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精神圖譜的每個畫面,在時代風輪的快速旋轉中呈現並綻放出繽紛的色彩和耀眼的光芒。

偉大精神推動偉大事業。在中國革命的不同時期,中國革命精神以其豐富的內涵、獨特的表現、崇高的政治理想和追求、形式的多樣性,為中國革命的勝利提供了堅實的精神動力。

“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是“紅船精神”的深刻內涵,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是黨的先進性之源,也是對馬克思革命精神的發揚和傳承。民主革命中,正是對“紅船精神”等的繼承和發揚,讓黨在千錘百煉中更加堅強。

“改革創新、敢闖敢幹、勇為天下先”的“小崗精神”,以先行先試、大膽探索為特徵的“特區精神”,在改革開放後,激勵全國形成了如火如荼的建設局面,譜寫出一曲曲富含時代氣息的革命精神壯歌。

革命精神圖譜,表明了一脈相承的傳承性、同質性和可弘揚性,揭示了中國革命不同階段任務的獨特性、時空的特質性和環境的變化性。毛澤東曾經指出:“要保持過去革命戰爭時期的那麼一股勁,那麼一股革命熱情,那麼一種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鄧小平曾經把長期革命戰爭中形成的革命精神概括為“革命和拼命精神,嚴守紀律和自我犧牲精神,大公無私和先人後己精神,壓倒一切敵人、壓倒一切困難的精神,堅持革命樂觀主義、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精神”。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指出:“我們是革命者,不要喪失了革命精神。”“大力弘揚將革命進行到底精神。”

革命精神誕生於革命實踐,屬於革命者。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實踐成果。擔當這場社會革命的主角是共產黨人。在新的征程中,中國共黨人必須保持勵精圖治的精神狀態,使“自身必須始終過硬”。

在改革開放中將革命進行到底

對初心使命的認識和對革命精神的理解,如何指導新時代的發展?

改革開放是新時代繼續革命的關鍵內容,是自我革命和社會革命的落腳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我們都要高舉改革開放的旗幟,決不能有絲毫動搖。”“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定不移高舉改革開放旗幟,勇於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不斷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們黨更加自覺地以黨的自我革命來推動黨領導人民進行的偉大社會革命;作為這場偉大社會革命的領導者,中國共產黨必將在改革開放中將黨的自我革命進行到底,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

作為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廣東被寄予了殷切期望,充當著新時代繼續革命的先行者角色。深化對革命的理解,繼承革命精神,堅持繼續革命,是廣東在新的歷史階段必須交出的答卷。

2018年10月,在廣東視察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近代以來廣東就是我國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地,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這是廣東寶貴的精神財富,要繼承發揚好。在改革開放再出發實踐中,廣東要以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展現廣東特有的“精氣神”。

翻開風雲激盪的歷史篇章,廣東革命精神耀眼奪目;追尋南粵大地的革命足跡,紅色事蹟燦若繁星。從1840年開始,廣東就成為反抗外國侵略的前哨,是近現代維新和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到了20世紀20年代,廣州又成為大革命的中心,掀起了波瀾壯闊的社會革命的浪潮。這些豐富的久遠的光榮革命傳統,孕育了頗具特點的廣東革命精神。進入改革開放時期,廣東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改革開放深深熔鑄在廣東發展的基因和血脈之中。

革命是廣東傳統,在不同歷史階段,廣東不斷加快社會革命的步伐,也形成了革命精神:那是一種先天下之憂而憂、變革求新、勇於擔當、不懈奮鬥的救國救民精神,是勇立潮頭、敢想敢幹、敢為人先的精神傳統。

進入新時代,踏上新徵程,在革命精神的激勵下,作為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廣東,更加需要不忘初心,堅持繼續革命。

永葆改革開放初心,書寫未來的發展篇章,需要堅持繼續革命,需要弘揚革命精神。改革開放之所以得到廣大人民群眾衷心擁護和積極參與,最根本的原因在於這項偉業從一開始就深深紮根於人民群眾之中。今天,無論改革開放的領域拓展到哪裡,無論外部條件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只要始終與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越不過的坎。只有永葆革命精神才能不忘改革開放初心,通過在革命性鍛造中堅定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才能解決改革開放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才能堅持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檢驗改革成效的標準,讓改革開放成果更好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繼續當好改革開放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需要堅持繼續革命,弘揚革命精神。從新起點再出發,前行的道路上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征服。新時代需要我們喚回革命精神,繼續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風雨無阻向前進,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廣東改革開放先行一步,發展起來的問題並不比發展時少,改革進程解決了舊矛盾也積累了新問題,利益固化更為突出、利益格局更加複雜。打破既有利益的固化需要自我革命的勇氣和精神。

回望歷史,我們從革命中走來;展望前路,我們將在革命中繼續前行。“革命者”是共產黨人最鮮明的身份特質和恆久不變的政治角色,進入新時代,每一位“革命者”都應該牢記黨的初心和使命,始終保持過去革命戰爭時期的那麼一股勁、那麼一股革命熱情、那麼一種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