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姓的三大特點,做到這三點你才是真正的黃家人!

漢族各姓都有各自的優良傳統,我們黃氏的優良傳統尤為突出,千百年來,世代相傳,成為我們黃家人的優點,主要有下列三個。

第一,孝悌無雙的江夏流芳

俗話說:“百行之首,以孝為先。”古書《論語》中說:“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可見“孝”是中國文化最高層最根本的內容。

而歷史上的黃氏,正是中國傳統孝道的典範和代表,例如“二十四孝”中,黃姓的孝子有兩個,就是漢朝的黃香和宋朝的黃庭堅。

歷史上黃氏的孝子孝孫,見於史傳、方誌和家譜的不勝枚舉,《中國名人大辭典》中黃姓名人中孝子幾佔十分之一。故明朝人顧清曾稱讚說:“黃氏蓋純孝一脈,累世相承,所以根於心而發之於事者,固有自來也。”

黃姓的三大特點,做到這三點你才是真正的黃家人!

“孝”就是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和老人,並且要“為民族盡大孝”,不做誤國害民的事。“悌”就是團結同輩愛護卑輩和弱小,不但團結本族,相親相愛,而且推及他族,和睦鄉鄰,團結各族人民,就是古語說的“親親而仁民”。

願海內外黃氏宗族,互相勉勵,世世代代繼承我姓的優良傳統——“孝悌無雙”,並不斷髮揚光大,江夏流芳,千秋萬代。

第二,積極進取的開拓精神

縱觀黃氏發展的歷史,自始至終貫穿著積極進取的開拓精神。

根據史學家的考證,黃族的發祥地在今遼河上源之一的黃水一帶,後改稱潢水(在今內蒙古東),輾轉延徙,歷經河北、山東,最後定居中原。由一個崇拜黃鸝鳥的狩獵小氏族,發展成以金鳳凰為標誌,地位次於鳳鳥氏族的農牧鳳鳥氏族。

在上古惡劣的艱難環境和不斷與各族競爭中,生存下來,並不斷髮展壯大,形成一個既善治水,又精製玉器,崇拜黃色的黃族。

在這種社會大變遷中,許多氏族被淘汰了,只有那富有積極開拓精神的氏族,才能適應新環境,生存發展起來,建立黃國,歷夏、商、週三代二千餘年。

黃姓的三大特點,做到這三點你才是真正的黃家人!

正是這種自強不息的開拓精神,學會適應新環境,征服新世界,鼓舞黃氏子孫,遍佈中華大地,渡海到東南亞各國,開荒闢地,走向海外其他各地,把黃氏族性的種子,傳播全世界。

激勵黃氏子孫的開拓精神,歸結起來是:

(1)遠大的眼光,既不安於現狀,又處變不驚,能居安而思危,識否極則泰來;

(2)志在四方,不戀故土,積極向外發展的開拓精神;

(3)頑強的適應能力和艱苦奮鬥的精神,適應並創造新環境;

(4)強烈的自信心和戰勝自然的精神,勇於積極創業。


黃姓的三大特點,做到這三點你才是真正的黃家人!


第三,唸詩認宗的獨特傳統

在海內外黃氏族人中,廣泛流傳著唸詩認親的傳統,既獨特,又突出。在漢族中同姓氏的人,雖然見面時,常常認起宗親來,但卻沒有像黃姓一樣,在認親時總要對方背誦“祖公詩”,甚且進一步要求念“祖媽詩”。

撰寫《中華姓氏通書·黃氏》的劉佑平先生,說這是“一組特殊的文化密碼”。黃姓族人,無論在國內外任何地方,只要能背得出這組“密碼”,便可認祖歸宗,親如家人,不但可得到關照,而且還可“升堂入室”,常常受到非同尋常的濃情厚意的接待。

黃姓的三大特點,做到這三點你才是真正的黃家人!

黃姓的認宗詩,就是峭山公在送子外出創業時,親自吟送的八句詩,俗稱“外八句”,祖媽詩又稱“內八句”。黃氏族譜中,一般都載有這兩首詩,但由於年代久遠,各地輾轉傳抄,文字有很多差別,內容大體相同。

為避免誤會,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潮州、梅州和惠州三府的黃氏子孫共同在潮州城興建大宗祠,各州府縣賢孝裔孫代表,公議重修的祖公媽詩如後,作為各地宗親驗詩認親之用,流傳於粵東各地及海外東南亞等地至現在。

祖公詩(或稱上馬詩)

駿馬登程往異方,任從勝地立綱常。

身居外境猶吾境,久住他鄉即故鄉。

朝夕莫忘親命語,晨昏當薦祖宗香。

根深葉茂同庥慶,三七男兒總熾昌。

祖媽詩

峭老原來娶三妻,官吳鄭妣廿一兒。

興家創業各離去,回猷報命省親儀。

吾年八十難期會,葉落九州同根枝。

不論貧富與貴賤,相逢當念初分時。

黃姓的三大特點,做到這三點你才是真正的黃家人!

按照祖先的遺教,黃氏子孫不論在國內外任何地方,不但要自己努力發揚開拓精神,興家立業,而且彼此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共同富裕,共同繁衍,讓黃氏宗族更加繁榮,讓黃氏精神永遠流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