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

文|月華安

"

文|月華安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翻開李義山的詩集,每一首皆美,每一首都可以品讀良久,有的甚至需要用一生來品味。

他的深情與靈性,他的沉潛與幽深,他的高傲與自尊,“一寸相思一寸灰”,“只是當時已惘然”,需要用心領略,思之愈深,相思愈深,才知惘然。

記得有人這樣評價過李義山:“喜歡義山者,熙熙然;明白義山者,寥寥然。”

其實李義山的詩也並不是都晦澀難懂,結合他的身世,懂得他的性情,大都可以理解,如果領略並回味之,會有花落波起,水寒清澈之感。

以下精選李義山8首易懂又美麗的詩,讓我們一起走進李義山吧。

"

文|月華安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翻開李義山的詩集,每一首皆美,每一首都可以品讀良久,有的甚至需要用一生來品味。

他的深情與靈性,他的沉潛與幽深,他的高傲與自尊,“一寸相思一寸灰”,“只是當時已惘然”,需要用心領略,思之愈深,相思愈深,才知惘然。

記得有人這樣評價過李義山:“喜歡義山者,熙熙然;明白義山者,寥寥然。”

其實李義山的詩也並不是都晦澀難懂,結合他的身世,懂得他的性情,大都可以理解,如果領略並回味之,會有花落波起,水寒清澈之感。

以下精選李義山8首易懂又美麗的詩,讓我們一起走進李義山吧。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1 樂遊原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傍晚時分,詩人心情不適,於是驅車登上了樂遊原。

眺望遠方,夕陽無限美好,只不過已是黃昏。

清人紀昀評:“百感茫茫,一時交集,謂之悲身世可,謂之憂時事亦可。”

詩人身處晚唐,中興無望,百廢難興,詩人借景抒懷,慨然興嘆!

寥寥20字,樸素、自然,尤其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絕唱絕響千年,餘韻不止,吟出了多少人的心聲啊!

"

文|月華安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翻開李義山的詩集,每一首皆美,每一首都可以品讀良久,有的甚至需要用一生來品味。

他的深情與靈性,他的沉潛與幽深,他的高傲與自尊,“一寸相思一寸灰”,“只是當時已惘然”,需要用心領略,思之愈深,相思愈深,才知惘然。

記得有人這樣評價過李義山:“喜歡義山者,熙熙然;明白義山者,寥寥然。”

其實李義山的詩也並不是都晦澀難懂,結合他的身世,懂得他的性情,大都可以理解,如果領略並回味之,會有花落波起,水寒清澈之感。

以下精選李義山8首易懂又美麗的詩,讓我們一起走進李義山吧。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1 樂遊原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傍晚時分,詩人心情不適,於是驅車登上了樂遊原。

眺望遠方,夕陽無限美好,只不過已是黃昏。

清人紀昀評:“百感茫茫,一時交集,謂之悲身世可,謂之憂時事亦可。”

詩人身處晚唐,中興無望,百廢難興,詩人借景抒懷,慨然興嘆!

寥寥20字,樸素、自然,尤其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絕唱絕響千年,餘韻不止,吟出了多少人的心聲啊!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2 憶梅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久久滯留在他鄉,百無聊賴,只能把心思轉向物華,依依地期待春天。

寒梅最讓人生恨,早來早謝,常常被當作去年的花。

春天百花盛開,可是梅花早已凋落,於是詩人借景抒情,詠梅而抒懷。

詩人當時遠在梓州,今四川,遠離長安,“天涯”兩字,雙關語,一說地理,二說心理。

仕途不順,妻子故去,詩人獨居異鄉,寄任幕府,孤獨苦悶。

看到滿園奼紫嫣紅開遍,詩人心裡似乎得到了一絲慰籍。

但是轉念又想到了梅花,“梅花”此處暗喻,暗指詩人自己,自己猶如梅花早慧,卻早凋。

李義山少年就才氣過人,滿腹理想抱負,可是至今仕途不順,人生坎坷。

詩人嘆嗟“寒梅最堪恨”,意猶未盡,不言而神傷。

"

文|月華安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翻開李義山的詩集,每一首皆美,每一首都可以品讀良久,有的甚至需要用一生來品味。

他的深情與靈性,他的沉潛與幽深,他的高傲與自尊,“一寸相思一寸灰”,“只是當時已惘然”,需要用心領略,思之愈深,相思愈深,才知惘然。

記得有人這樣評價過李義山:“喜歡義山者,熙熙然;明白義山者,寥寥然。”

其實李義山的詩也並不是都晦澀難懂,結合他的身世,懂得他的性情,大都可以理解,如果領略並回味之,會有花落波起,水寒清澈之感。

以下精選李義山8首易懂又美麗的詩,讓我們一起走進李義山吧。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1 樂遊原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傍晚時分,詩人心情不適,於是驅車登上了樂遊原。

眺望遠方,夕陽無限美好,只不過已是黃昏。

清人紀昀評:“百感茫茫,一時交集,謂之悲身世可,謂之憂時事亦可。”

詩人身處晚唐,中興無望,百廢難興,詩人借景抒懷,慨然興嘆!

寥寥20字,樸素、自然,尤其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絕唱絕響千年,餘韻不止,吟出了多少人的心聲啊!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2 憶梅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久久滯留在他鄉,百無聊賴,只能把心思轉向物華,依依地期待春天。

寒梅最讓人生恨,早來早謝,常常被當作去年的花。

春天百花盛開,可是梅花早已凋落,於是詩人借景抒情,詠梅而抒懷。

詩人當時遠在梓州,今四川,遠離長安,“天涯”兩字,雙關語,一說地理,二說心理。

仕途不順,妻子故去,詩人獨居異鄉,寄任幕府,孤獨苦悶。

看到滿園奼紫嫣紅開遍,詩人心裡似乎得到了一絲慰籍。

但是轉念又想到了梅花,“梅花”此處暗喻,暗指詩人自己,自己猶如梅花早慧,卻早凋。

李義山少年就才氣過人,滿腹理想抱負,可是至今仕途不順,人生坎坷。

詩人嘆嗟“寒梅最堪恨”,意猶未盡,不言而神傷。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3 蟬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蟬棲身綠樹高枝之上,遠離塵俗,所以難以飽腹,蟬鳴悲切聲聲,卻無人同情。

五更時分,鳴聲疏落,幾乎肝腸斷絕,可是滿樹依然碧綠,真乃無情。

詩人官職卑下,行蹤如梗,飄泊不定,故鄉的田園也早已荒蕪。

煩勞了蟬,你的鳴叫,最讓我警醒,我也和你一樣,舉家清苦。

這是一首詠蟬詩,屬於託物詠懷的經典之作。

清朝詩人朱彝尊點贊:“詠物最上乘”,“傳神空際,超超玄著。”

詩人借蟬的清高來抒寫自己的清高,借蟬的個性來表現自己高潔的品格。

借綠樹的無情來說人世薄情。寄託自己的身世遭遇。

初唐虞世南也有蟬詩: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借“棲高飲露、蟬聲遠傳”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標逸韻。

蟬在詩詞中就是代表高潔品質的意象名詞。

"

文|月華安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翻開李義山的詩集,每一首皆美,每一首都可以品讀良久,有的甚至需要用一生來品味。

他的深情與靈性,他的沉潛與幽深,他的高傲與自尊,“一寸相思一寸灰”,“只是當時已惘然”,需要用心領略,思之愈深,相思愈深,才知惘然。

記得有人這樣評價過李義山:“喜歡義山者,熙熙然;明白義山者,寥寥然。”

其實李義山的詩也並不是都晦澀難懂,結合他的身世,懂得他的性情,大都可以理解,如果領略並回味之,會有花落波起,水寒清澈之感。

以下精選李義山8首易懂又美麗的詩,讓我們一起走進李義山吧。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1 樂遊原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傍晚時分,詩人心情不適,於是驅車登上了樂遊原。

眺望遠方,夕陽無限美好,只不過已是黃昏。

清人紀昀評:“百感茫茫,一時交集,謂之悲身世可,謂之憂時事亦可。”

詩人身處晚唐,中興無望,百廢難興,詩人借景抒懷,慨然興嘆!

寥寥20字,樸素、自然,尤其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絕唱絕響千年,餘韻不止,吟出了多少人的心聲啊!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2 憶梅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久久滯留在他鄉,百無聊賴,只能把心思轉向物華,依依地期待春天。

寒梅最讓人生恨,早來早謝,常常被當作去年的花。

春天百花盛開,可是梅花早已凋落,於是詩人借景抒情,詠梅而抒懷。

詩人當時遠在梓州,今四川,遠離長安,“天涯”兩字,雙關語,一說地理,二說心理。

仕途不順,妻子故去,詩人獨居異鄉,寄任幕府,孤獨苦悶。

看到滿園奼紫嫣紅開遍,詩人心裡似乎得到了一絲慰籍。

但是轉念又想到了梅花,“梅花”此處暗喻,暗指詩人自己,自己猶如梅花早慧,卻早凋。

李義山少年就才氣過人,滿腹理想抱負,可是至今仕途不順,人生坎坷。

詩人嘆嗟“寒梅最堪恨”,意猶未盡,不言而神傷。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3 蟬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蟬棲身綠樹高枝之上,遠離塵俗,所以難以飽腹,蟬鳴悲切聲聲,卻無人同情。

五更時分,鳴聲疏落,幾乎肝腸斷絕,可是滿樹依然碧綠,真乃無情。

詩人官職卑下,行蹤如梗,飄泊不定,故鄉的田園也早已荒蕪。

煩勞了蟬,你的鳴叫,最讓我警醒,我也和你一樣,舉家清苦。

這是一首詠蟬詩,屬於託物詠懷的經典之作。

清朝詩人朱彝尊點贊:“詠物最上乘”,“傳神空際,超超玄著。”

詩人借蟬的清高來抒寫自己的清高,借蟬的個性來表現自己高潔的品格。

借綠樹的無情來說人世薄情。寄託自己的身世遭遇。

初唐虞世南也有蟬詩: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借“棲高飲露、蟬聲遠傳”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標逸韻。

蟬在詩詞中就是代表高潔品質的意象名詞。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4 晚晴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

越鳥巢幹後,歸飛體更輕。

深居簡出,一個人俯瞰夾城,春天已去,初夏還是清和氣爽。

老天爺憐惜那幽僻處的小草,小草久浸雨水,此刻夕陽灑在小草上,亮晶晶、綠瑩瑩,人世間也珍惜著傍晚時的晴天。

詩人登上高閣,憑欄遠眺,天高地迥,夕陽餘暉,映照著窗櫺。

南方鳥兒的窩巢已被晒乾,傍晚歸巢時,小鳥飛翔的體態格外輕盈。

詩人雨後見幽草而生感發,賦予小草靈性。

詩人的敏感多情在於很自然的就從身邊的幽草發現自己,因此託物抒情,寄託自己的身世之感。

李義山自開成三年即838年以後,便陷入牛李兩黨的黨政派系之爭鬥中,寫此詩時,正值離開長安這個鬥爭漩渦,跟隨鄭亞到桂林當幕府。

所以詩人精神上得到了解脫。借鳥兒“歸飛體更輕”來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心情。

雖然只是晚晴,短暫,但是美好,還是值得期待。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這是一句千古名句,成為象徵積極、樂觀人生態度的經典名詩。

"

文|月華安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翻開李義山的詩集,每一首皆美,每一首都可以品讀良久,有的甚至需要用一生來品味。

他的深情與靈性,他的沉潛與幽深,他的高傲與自尊,“一寸相思一寸灰”,“只是當時已惘然”,需要用心領略,思之愈深,相思愈深,才知惘然。

記得有人這樣評價過李義山:“喜歡義山者,熙熙然;明白義山者,寥寥然。”

其實李義山的詩也並不是都晦澀難懂,結合他的身世,懂得他的性情,大都可以理解,如果領略並回味之,會有花落波起,水寒清澈之感。

以下精選李義山8首易懂又美麗的詩,讓我們一起走進李義山吧。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1 樂遊原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傍晚時分,詩人心情不適,於是驅車登上了樂遊原。

眺望遠方,夕陽無限美好,只不過已是黃昏。

清人紀昀評:“百感茫茫,一時交集,謂之悲身世可,謂之憂時事亦可。”

詩人身處晚唐,中興無望,百廢難興,詩人借景抒懷,慨然興嘆!

寥寥20字,樸素、自然,尤其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絕唱絕響千年,餘韻不止,吟出了多少人的心聲啊!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2 憶梅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久久滯留在他鄉,百無聊賴,只能把心思轉向物華,依依地期待春天。

寒梅最讓人生恨,早來早謝,常常被當作去年的花。

春天百花盛開,可是梅花早已凋落,於是詩人借景抒情,詠梅而抒懷。

詩人當時遠在梓州,今四川,遠離長安,“天涯”兩字,雙關語,一說地理,二說心理。

仕途不順,妻子故去,詩人獨居異鄉,寄任幕府,孤獨苦悶。

看到滿園奼紫嫣紅開遍,詩人心裡似乎得到了一絲慰籍。

但是轉念又想到了梅花,“梅花”此處暗喻,暗指詩人自己,自己猶如梅花早慧,卻早凋。

李義山少年就才氣過人,滿腹理想抱負,可是至今仕途不順,人生坎坷。

詩人嘆嗟“寒梅最堪恨”,意猶未盡,不言而神傷。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3 蟬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蟬棲身綠樹高枝之上,遠離塵俗,所以難以飽腹,蟬鳴悲切聲聲,卻無人同情。

五更時分,鳴聲疏落,幾乎肝腸斷絕,可是滿樹依然碧綠,真乃無情。

詩人官職卑下,行蹤如梗,飄泊不定,故鄉的田園也早已荒蕪。

煩勞了蟬,你的鳴叫,最讓我警醒,我也和你一樣,舉家清苦。

這是一首詠蟬詩,屬於託物詠懷的經典之作。

清朝詩人朱彝尊點贊:“詠物最上乘”,“傳神空際,超超玄著。”

詩人借蟬的清高來抒寫自己的清高,借蟬的個性來表現自己高潔的品格。

借綠樹的無情來說人世薄情。寄託自己的身世遭遇。

初唐虞世南也有蟬詩: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借“棲高飲露、蟬聲遠傳”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標逸韻。

蟬在詩詞中就是代表高潔品質的意象名詞。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4 晚晴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

越鳥巢幹後,歸飛體更輕。

深居簡出,一個人俯瞰夾城,春天已去,初夏還是清和氣爽。

老天爺憐惜那幽僻處的小草,小草久浸雨水,此刻夕陽灑在小草上,亮晶晶、綠瑩瑩,人世間也珍惜著傍晚時的晴天。

詩人登上高閣,憑欄遠眺,天高地迥,夕陽餘暉,映照著窗櫺。

南方鳥兒的窩巢已被晒乾,傍晚歸巢時,小鳥飛翔的體態格外輕盈。

詩人雨後見幽草而生感發,賦予小草靈性。

詩人的敏感多情在於很自然的就從身邊的幽草發現自己,因此託物抒情,寄託自己的身世之感。

李義山自開成三年即838年以後,便陷入牛李兩黨的黨政派系之爭鬥中,寫此詩時,正值離開長安這個鬥爭漩渦,跟隨鄭亞到桂林當幕府。

所以詩人精神上得到了解脫。借鳥兒“歸飛體更輕”來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心情。

雖然只是晚晴,短暫,但是美好,還是值得期待。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這是一句千古名句,成為象徵積極、樂觀人生態度的經典名詩。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5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雨後亭外,竹林清新無塵。

相思之情,飛向遠方,可卻隔著一重又一重的高城。

秋空上,陰雲連日不散,今年的霜期來得晚了。

荷池裡還留有枯殘的荷葉,正好可以聽深夜蕭瑟的雨聲。

大概只有徹夜難眠的人才能聽到雨滴枯荷吧!

詩人為何徹夜難眠呢?因為詩人在思念友人。

可見李義山的才氣,字字幽微,含蓄而詩意又深情款款,餘韻不絕,意猶未盡。

這首詩是李義山思念友人的抒情詩,寂寥中有清雅之韻。

"

文|月華安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翻開李義山的詩集,每一首皆美,每一首都可以品讀良久,有的甚至需要用一生來品味。

他的深情與靈性,他的沉潛與幽深,他的高傲與自尊,“一寸相思一寸灰”,“只是當時已惘然”,需要用心領略,思之愈深,相思愈深,才知惘然。

記得有人這樣評價過李義山:“喜歡義山者,熙熙然;明白義山者,寥寥然。”

其實李義山的詩也並不是都晦澀難懂,結合他的身世,懂得他的性情,大都可以理解,如果領略並回味之,會有花落波起,水寒清澈之感。

以下精選李義山8首易懂又美麗的詩,讓我們一起走進李義山吧。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1 樂遊原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傍晚時分,詩人心情不適,於是驅車登上了樂遊原。

眺望遠方,夕陽無限美好,只不過已是黃昏。

清人紀昀評:“百感茫茫,一時交集,謂之悲身世可,謂之憂時事亦可。”

詩人身處晚唐,中興無望,百廢難興,詩人借景抒懷,慨然興嘆!

寥寥20字,樸素、自然,尤其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絕唱絕響千年,餘韻不止,吟出了多少人的心聲啊!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2 憶梅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久久滯留在他鄉,百無聊賴,只能把心思轉向物華,依依地期待春天。

寒梅最讓人生恨,早來早謝,常常被當作去年的花。

春天百花盛開,可是梅花早已凋落,於是詩人借景抒情,詠梅而抒懷。

詩人當時遠在梓州,今四川,遠離長安,“天涯”兩字,雙關語,一說地理,二說心理。

仕途不順,妻子故去,詩人獨居異鄉,寄任幕府,孤獨苦悶。

看到滿園奼紫嫣紅開遍,詩人心裡似乎得到了一絲慰籍。

但是轉念又想到了梅花,“梅花”此處暗喻,暗指詩人自己,自己猶如梅花早慧,卻早凋。

李義山少年就才氣過人,滿腹理想抱負,可是至今仕途不順,人生坎坷。

詩人嘆嗟“寒梅最堪恨”,意猶未盡,不言而神傷。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3 蟬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蟬棲身綠樹高枝之上,遠離塵俗,所以難以飽腹,蟬鳴悲切聲聲,卻無人同情。

五更時分,鳴聲疏落,幾乎肝腸斷絕,可是滿樹依然碧綠,真乃無情。

詩人官職卑下,行蹤如梗,飄泊不定,故鄉的田園也早已荒蕪。

煩勞了蟬,你的鳴叫,最讓我警醒,我也和你一樣,舉家清苦。

這是一首詠蟬詩,屬於託物詠懷的經典之作。

清朝詩人朱彝尊點贊:“詠物最上乘”,“傳神空際,超超玄著。”

詩人借蟬的清高來抒寫自己的清高,借蟬的個性來表現自己高潔的品格。

借綠樹的無情來說人世薄情。寄託自己的身世遭遇。

初唐虞世南也有蟬詩: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借“棲高飲露、蟬聲遠傳”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標逸韻。

蟬在詩詞中就是代表高潔品質的意象名詞。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4 晚晴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

越鳥巢幹後,歸飛體更輕。

深居簡出,一個人俯瞰夾城,春天已去,初夏還是清和氣爽。

老天爺憐惜那幽僻處的小草,小草久浸雨水,此刻夕陽灑在小草上,亮晶晶、綠瑩瑩,人世間也珍惜著傍晚時的晴天。

詩人登上高閣,憑欄遠眺,天高地迥,夕陽餘暉,映照著窗櫺。

南方鳥兒的窩巢已被晒乾,傍晚歸巢時,小鳥飛翔的體態格外輕盈。

詩人雨後見幽草而生感發,賦予小草靈性。

詩人的敏感多情在於很自然的就從身邊的幽草發現自己,因此託物抒情,寄託自己的身世之感。

李義山自開成三年即838年以後,便陷入牛李兩黨的黨政派系之爭鬥中,寫此詩時,正值離開長安這個鬥爭漩渦,跟隨鄭亞到桂林當幕府。

所以詩人精神上得到了解脫。借鳥兒“歸飛體更輕”來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心情。

雖然只是晚晴,短暫,但是美好,還是值得期待。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這是一句千古名句,成為象徵積極、樂觀人生態度的經典名詩。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5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雨後亭外,竹林清新無塵。

相思之情,飛向遠方,可卻隔著一重又一重的高城。

秋空上,陰雲連日不散,今年的霜期來得晚了。

荷池裡還留有枯殘的荷葉,正好可以聽深夜蕭瑟的雨聲。

大概只有徹夜難眠的人才能聽到雨滴枯荷吧!

詩人為何徹夜難眠呢?因為詩人在思念友人。

可見李義山的才氣,字字幽微,含蓄而詩意又深情款款,餘韻不絕,意猶未盡。

這首詩是李義山思念友人的抒情詩,寂寥中有清雅之韻。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紅樓夢》第四十回,賈母兩宴大觀園。行至荇葉渚,賈母提議坐船。

舟上,寶玉道破荷可恨,欲將其拔去,黛玉卻勸阻道 “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只喜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偏你們又不留著殘荷了。”

黛玉說是不喜李義山的詩,個人認為正是因為她懂李義山,因為李義山的詩正戳到她的痛處,所以說不喜歡了。

可能兩個人太像,彼此看得太透,就如同電荷一般相互排斥了。

"

文|月華安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翻開李義山的詩集,每一首皆美,每一首都可以品讀良久,有的甚至需要用一生來品味。

他的深情與靈性,他的沉潛與幽深,他的高傲與自尊,“一寸相思一寸灰”,“只是當時已惘然”,需要用心領略,思之愈深,相思愈深,才知惘然。

記得有人這樣評價過李義山:“喜歡義山者,熙熙然;明白義山者,寥寥然。”

其實李義山的詩也並不是都晦澀難懂,結合他的身世,懂得他的性情,大都可以理解,如果領略並回味之,會有花落波起,水寒清澈之感。

以下精選李義山8首易懂又美麗的詩,讓我們一起走進李義山吧。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1 樂遊原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傍晚時分,詩人心情不適,於是驅車登上了樂遊原。

眺望遠方,夕陽無限美好,只不過已是黃昏。

清人紀昀評:“百感茫茫,一時交集,謂之悲身世可,謂之憂時事亦可。”

詩人身處晚唐,中興無望,百廢難興,詩人借景抒懷,慨然興嘆!

寥寥20字,樸素、自然,尤其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絕唱絕響千年,餘韻不止,吟出了多少人的心聲啊!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2 憶梅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久久滯留在他鄉,百無聊賴,只能把心思轉向物華,依依地期待春天。

寒梅最讓人生恨,早來早謝,常常被當作去年的花。

春天百花盛開,可是梅花早已凋落,於是詩人借景抒情,詠梅而抒懷。

詩人當時遠在梓州,今四川,遠離長安,“天涯”兩字,雙關語,一說地理,二說心理。

仕途不順,妻子故去,詩人獨居異鄉,寄任幕府,孤獨苦悶。

看到滿園奼紫嫣紅開遍,詩人心裡似乎得到了一絲慰籍。

但是轉念又想到了梅花,“梅花”此處暗喻,暗指詩人自己,自己猶如梅花早慧,卻早凋。

李義山少年就才氣過人,滿腹理想抱負,可是至今仕途不順,人生坎坷。

詩人嘆嗟“寒梅最堪恨”,意猶未盡,不言而神傷。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3 蟬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蟬棲身綠樹高枝之上,遠離塵俗,所以難以飽腹,蟬鳴悲切聲聲,卻無人同情。

五更時分,鳴聲疏落,幾乎肝腸斷絕,可是滿樹依然碧綠,真乃無情。

詩人官職卑下,行蹤如梗,飄泊不定,故鄉的田園也早已荒蕪。

煩勞了蟬,你的鳴叫,最讓我警醒,我也和你一樣,舉家清苦。

這是一首詠蟬詩,屬於託物詠懷的經典之作。

清朝詩人朱彝尊點贊:“詠物最上乘”,“傳神空際,超超玄著。”

詩人借蟬的清高來抒寫自己的清高,借蟬的個性來表現自己高潔的品格。

借綠樹的無情來說人世薄情。寄託自己的身世遭遇。

初唐虞世南也有蟬詩: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借“棲高飲露、蟬聲遠傳”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標逸韻。

蟬在詩詞中就是代表高潔品質的意象名詞。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4 晚晴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

越鳥巢幹後,歸飛體更輕。

深居簡出,一個人俯瞰夾城,春天已去,初夏還是清和氣爽。

老天爺憐惜那幽僻處的小草,小草久浸雨水,此刻夕陽灑在小草上,亮晶晶、綠瑩瑩,人世間也珍惜著傍晚時的晴天。

詩人登上高閣,憑欄遠眺,天高地迥,夕陽餘暉,映照著窗櫺。

南方鳥兒的窩巢已被晒乾,傍晚歸巢時,小鳥飛翔的體態格外輕盈。

詩人雨後見幽草而生感發,賦予小草靈性。

詩人的敏感多情在於很自然的就從身邊的幽草發現自己,因此託物抒情,寄託自己的身世之感。

李義山自開成三年即838年以後,便陷入牛李兩黨的黨政派系之爭鬥中,寫此詩時,正值離開長安這個鬥爭漩渦,跟隨鄭亞到桂林當幕府。

所以詩人精神上得到了解脫。借鳥兒“歸飛體更輕”來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心情。

雖然只是晚晴,短暫,但是美好,還是值得期待。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這是一句千古名句,成為象徵積極、樂觀人生態度的經典名詩。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5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雨後亭外,竹林清新無塵。

相思之情,飛向遠方,可卻隔著一重又一重的高城。

秋空上,陰雲連日不散,今年的霜期來得晚了。

荷池裡還留有枯殘的荷葉,正好可以聽深夜蕭瑟的雨聲。

大概只有徹夜難眠的人才能聽到雨滴枯荷吧!

詩人為何徹夜難眠呢?因為詩人在思念友人。

可見李義山的才氣,字字幽微,含蓄而詩意又深情款款,餘韻不絕,意猶未盡。

這首詩是李義山思念友人的抒情詩,寂寥中有清雅之韻。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紅樓夢》第四十回,賈母兩宴大觀園。行至荇葉渚,賈母提議坐船。

舟上,寶玉道破荷可恨,欲將其拔去,黛玉卻勸阻道 “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只喜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偏你們又不留著殘荷了。”

黛玉說是不喜李義山的詩,個人認為正是因為她懂李義山,因為李義山的詩正戳到她的痛處,所以說不喜歡了。

可能兩個人太像,彼此看得太透,就如同電荷一般相互排斥了。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6 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你問我歸期,可是歸期難定,今晚巴山下著大雨呢!淅淅瀝瀝,雨水已漲滿秋池。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一起共剪燭花,依偎傾訴相思之情呢?傾述今宵巴山夜雨中的寂寥與思念。

這首詩寫於宣宗大中二年,即848年,當時李義山身在巴蜀,有評論家說是寄贈友人之詩,說是王氏此時已死。這一說法顯然有問題,因為王氏是大中五年,即851七月病逝的。

筆者還是同意此詩是李義山思念妻子王氏。

無論是寄贈何人,都不妨礙這首抒情七絕傳誦千年,膾炙人口,語淺情深,婉轉雋永。

"

文|月華安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翻開李義山的詩集,每一首皆美,每一首都可以品讀良久,有的甚至需要用一生來品味。

他的深情與靈性,他的沉潛與幽深,他的高傲與自尊,“一寸相思一寸灰”,“只是當時已惘然”,需要用心領略,思之愈深,相思愈深,才知惘然。

記得有人這樣評價過李義山:“喜歡義山者,熙熙然;明白義山者,寥寥然。”

其實李義山的詩也並不是都晦澀難懂,結合他的身世,懂得他的性情,大都可以理解,如果領略並回味之,會有花落波起,水寒清澈之感。

以下精選李義山8首易懂又美麗的詩,讓我們一起走進李義山吧。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1 樂遊原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傍晚時分,詩人心情不適,於是驅車登上了樂遊原。

眺望遠方,夕陽無限美好,只不過已是黃昏。

清人紀昀評:“百感茫茫,一時交集,謂之悲身世可,謂之憂時事亦可。”

詩人身處晚唐,中興無望,百廢難興,詩人借景抒懷,慨然興嘆!

寥寥20字,樸素、自然,尤其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絕唱絕響千年,餘韻不止,吟出了多少人的心聲啊!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2 憶梅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久久滯留在他鄉,百無聊賴,只能把心思轉向物華,依依地期待春天。

寒梅最讓人生恨,早來早謝,常常被當作去年的花。

春天百花盛開,可是梅花早已凋落,於是詩人借景抒情,詠梅而抒懷。

詩人當時遠在梓州,今四川,遠離長安,“天涯”兩字,雙關語,一說地理,二說心理。

仕途不順,妻子故去,詩人獨居異鄉,寄任幕府,孤獨苦悶。

看到滿園奼紫嫣紅開遍,詩人心裡似乎得到了一絲慰籍。

但是轉念又想到了梅花,“梅花”此處暗喻,暗指詩人自己,自己猶如梅花早慧,卻早凋。

李義山少年就才氣過人,滿腹理想抱負,可是至今仕途不順,人生坎坷。

詩人嘆嗟“寒梅最堪恨”,意猶未盡,不言而神傷。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3 蟬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蟬棲身綠樹高枝之上,遠離塵俗,所以難以飽腹,蟬鳴悲切聲聲,卻無人同情。

五更時分,鳴聲疏落,幾乎肝腸斷絕,可是滿樹依然碧綠,真乃無情。

詩人官職卑下,行蹤如梗,飄泊不定,故鄉的田園也早已荒蕪。

煩勞了蟬,你的鳴叫,最讓我警醒,我也和你一樣,舉家清苦。

這是一首詠蟬詩,屬於託物詠懷的經典之作。

清朝詩人朱彝尊點贊:“詠物最上乘”,“傳神空際,超超玄著。”

詩人借蟬的清高來抒寫自己的清高,借蟬的個性來表現自己高潔的品格。

借綠樹的無情來說人世薄情。寄託自己的身世遭遇。

初唐虞世南也有蟬詩: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借“棲高飲露、蟬聲遠傳”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標逸韻。

蟬在詩詞中就是代表高潔品質的意象名詞。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4 晚晴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

越鳥巢幹後,歸飛體更輕。

深居簡出,一個人俯瞰夾城,春天已去,初夏還是清和氣爽。

老天爺憐惜那幽僻處的小草,小草久浸雨水,此刻夕陽灑在小草上,亮晶晶、綠瑩瑩,人世間也珍惜著傍晚時的晴天。

詩人登上高閣,憑欄遠眺,天高地迥,夕陽餘暉,映照著窗櫺。

南方鳥兒的窩巢已被晒乾,傍晚歸巢時,小鳥飛翔的體態格外輕盈。

詩人雨後見幽草而生感發,賦予小草靈性。

詩人的敏感多情在於很自然的就從身邊的幽草發現自己,因此託物抒情,寄託自己的身世之感。

李義山自開成三年即838年以後,便陷入牛李兩黨的黨政派系之爭鬥中,寫此詩時,正值離開長安這個鬥爭漩渦,跟隨鄭亞到桂林當幕府。

所以詩人精神上得到了解脫。借鳥兒“歸飛體更輕”來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心情。

雖然只是晚晴,短暫,但是美好,還是值得期待。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這是一句千古名句,成為象徵積極、樂觀人生態度的經典名詩。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5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雨後亭外,竹林清新無塵。

相思之情,飛向遠方,可卻隔著一重又一重的高城。

秋空上,陰雲連日不散,今年的霜期來得晚了。

荷池裡還留有枯殘的荷葉,正好可以聽深夜蕭瑟的雨聲。

大概只有徹夜難眠的人才能聽到雨滴枯荷吧!

詩人為何徹夜難眠呢?因為詩人在思念友人。

可見李義山的才氣,字字幽微,含蓄而詩意又深情款款,餘韻不絕,意猶未盡。

這首詩是李義山思念友人的抒情詩,寂寥中有清雅之韻。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紅樓夢》第四十回,賈母兩宴大觀園。行至荇葉渚,賈母提議坐船。

舟上,寶玉道破荷可恨,欲將其拔去,黛玉卻勸阻道 “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只喜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偏你們又不留著殘荷了。”

黛玉說是不喜李義山的詩,個人認為正是因為她懂李義山,因為李義山的詩正戳到她的痛處,所以說不喜歡了。

可能兩個人太像,彼此看得太透,就如同電荷一般相互排斥了。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6 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你問我歸期,可是歸期難定,今晚巴山下著大雨呢!淅淅瀝瀝,雨水已漲滿秋池。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一起共剪燭花,依偎傾訴相思之情呢?傾述今宵巴山夜雨中的寂寥與思念。

這首詩寫於宣宗大中二年,即848年,當時李義山身在巴蜀,有評論家說是寄贈友人之詩,說是王氏此時已死。這一說法顯然有問題,因為王氏是大中五年,即851七月病逝的。

筆者還是同意此詩是李義山思念妻子王氏。

無論是寄贈何人,都不妨礙這首抒情七絕傳誦千年,膾炙人口,語淺情深,婉轉雋永。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7 暮秋獨遊曲江

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荷葉初生時相遇戀人,想到不久就要分離,不由生出春恨來。

荷葉枯時戀人辭世,秋恨又成。

只要人在、身在,情就在。

江水滔滔,流不盡心中的惆悵。

這首詩是悼念妻子的悼亡詩,李義山和王氏夫妻甚篤,平日聚少離多,妻子突然離世,詩人心中無限遺憾與悲傷。

此詩為李義山“深情綿邈”的典範代表之作。

"

文|月華安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翻開李義山的詩集,每一首皆美,每一首都可以品讀良久,有的甚至需要用一生來品味。

他的深情與靈性,他的沉潛與幽深,他的高傲與自尊,“一寸相思一寸灰”,“只是當時已惘然”,需要用心領略,思之愈深,相思愈深,才知惘然。

記得有人這樣評價過李義山:“喜歡義山者,熙熙然;明白義山者,寥寥然。”

其實李義山的詩也並不是都晦澀難懂,結合他的身世,懂得他的性情,大都可以理解,如果領略並回味之,會有花落波起,水寒清澈之感。

以下精選李義山8首易懂又美麗的詩,讓我們一起走進李義山吧。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1 樂遊原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傍晚時分,詩人心情不適,於是驅車登上了樂遊原。

眺望遠方,夕陽無限美好,只不過已是黃昏。

清人紀昀評:“百感茫茫,一時交集,謂之悲身世可,謂之憂時事亦可。”

詩人身處晚唐,中興無望,百廢難興,詩人借景抒懷,慨然興嘆!

寥寥20字,樸素、自然,尤其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絕唱絕響千年,餘韻不止,吟出了多少人的心聲啊!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2 憶梅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久久滯留在他鄉,百無聊賴,只能把心思轉向物華,依依地期待春天。

寒梅最讓人生恨,早來早謝,常常被當作去年的花。

春天百花盛開,可是梅花早已凋落,於是詩人借景抒情,詠梅而抒懷。

詩人當時遠在梓州,今四川,遠離長安,“天涯”兩字,雙關語,一說地理,二說心理。

仕途不順,妻子故去,詩人獨居異鄉,寄任幕府,孤獨苦悶。

看到滿園奼紫嫣紅開遍,詩人心裡似乎得到了一絲慰籍。

但是轉念又想到了梅花,“梅花”此處暗喻,暗指詩人自己,自己猶如梅花早慧,卻早凋。

李義山少年就才氣過人,滿腹理想抱負,可是至今仕途不順,人生坎坷。

詩人嘆嗟“寒梅最堪恨”,意猶未盡,不言而神傷。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3 蟬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蟬棲身綠樹高枝之上,遠離塵俗,所以難以飽腹,蟬鳴悲切聲聲,卻無人同情。

五更時分,鳴聲疏落,幾乎肝腸斷絕,可是滿樹依然碧綠,真乃無情。

詩人官職卑下,行蹤如梗,飄泊不定,故鄉的田園也早已荒蕪。

煩勞了蟬,你的鳴叫,最讓我警醒,我也和你一樣,舉家清苦。

這是一首詠蟬詩,屬於託物詠懷的經典之作。

清朝詩人朱彝尊點贊:“詠物最上乘”,“傳神空際,超超玄著。”

詩人借蟬的清高來抒寫自己的清高,借蟬的個性來表現自己高潔的品格。

借綠樹的無情來說人世薄情。寄託自己的身世遭遇。

初唐虞世南也有蟬詩: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借“棲高飲露、蟬聲遠傳”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標逸韻。

蟬在詩詞中就是代表高潔品質的意象名詞。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4 晚晴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

越鳥巢幹後,歸飛體更輕。

深居簡出,一個人俯瞰夾城,春天已去,初夏還是清和氣爽。

老天爺憐惜那幽僻處的小草,小草久浸雨水,此刻夕陽灑在小草上,亮晶晶、綠瑩瑩,人世間也珍惜著傍晚時的晴天。

詩人登上高閣,憑欄遠眺,天高地迥,夕陽餘暉,映照著窗櫺。

南方鳥兒的窩巢已被晒乾,傍晚歸巢時,小鳥飛翔的體態格外輕盈。

詩人雨後見幽草而生感發,賦予小草靈性。

詩人的敏感多情在於很自然的就從身邊的幽草發現自己,因此託物抒情,寄託自己的身世之感。

李義山自開成三年即838年以後,便陷入牛李兩黨的黨政派系之爭鬥中,寫此詩時,正值離開長安這個鬥爭漩渦,跟隨鄭亞到桂林當幕府。

所以詩人精神上得到了解脫。借鳥兒“歸飛體更輕”來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心情。

雖然只是晚晴,短暫,但是美好,還是值得期待。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這是一句千古名句,成為象徵積極、樂觀人生態度的經典名詩。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5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雨後亭外,竹林清新無塵。

相思之情,飛向遠方,可卻隔著一重又一重的高城。

秋空上,陰雲連日不散,今年的霜期來得晚了。

荷池裡還留有枯殘的荷葉,正好可以聽深夜蕭瑟的雨聲。

大概只有徹夜難眠的人才能聽到雨滴枯荷吧!

詩人為何徹夜難眠呢?因為詩人在思念友人。

可見李義山的才氣,字字幽微,含蓄而詩意又深情款款,餘韻不絕,意猶未盡。

這首詩是李義山思念友人的抒情詩,寂寥中有清雅之韻。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紅樓夢》第四十回,賈母兩宴大觀園。行至荇葉渚,賈母提議坐船。

舟上,寶玉道破荷可恨,欲將其拔去,黛玉卻勸阻道 “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只喜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偏你們又不留著殘荷了。”

黛玉說是不喜李義山的詩,個人認為正是因為她懂李義山,因為李義山的詩正戳到她的痛處,所以說不喜歡了。

可能兩個人太像,彼此看得太透,就如同電荷一般相互排斥了。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6 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你問我歸期,可是歸期難定,今晚巴山下著大雨呢!淅淅瀝瀝,雨水已漲滿秋池。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一起共剪燭花,依偎傾訴相思之情呢?傾述今宵巴山夜雨中的寂寥與思念。

這首詩寫於宣宗大中二年,即848年,當時李義山身在巴蜀,有評論家說是寄贈友人之詩,說是王氏此時已死。這一說法顯然有問題,因為王氏是大中五年,即851七月病逝的。

筆者還是同意此詩是李義山思念妻子王氏。

無論是寄贈何人,都不妨礙這首抒情七絕傳誦千年,膾炙人口,語淺情深,婉轉雋永。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7 暮秋獨遊曲江

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荷葉初生時相遇戀人,想到不久就要分離,不由生出春恨來。

荷葉枯時戀人辭世,秋恨又成。

只要人在、身在,情就在。

江水滔滔,流不盡心中的惆悵。

這首詩是悼念妻子的悼亡詩,李義山和王氏夫妻甚篤,平日聚少離多,妻子突然離世,詩人心中無限遺憾與悲傷。

此詩為李義山“深情綿邈”的典範代表之作。

“留得枯荷聽雨聲”:李義山的這8首詩,沒有晦澀、意境絕美

8 贈荷花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一般人對待花和葉的態度不一樣,把花栽在金盆中,卻任綠葉自生自滅,化為塵土。

只有荷花,是紅花與綠葉相配相映,荷葉卷舒自如,荷花開合自然,相互映襯,完美自然。

荷花與荷葉互相交映,長長久久,當荷花凋謝之時,荷葉也幾近凋落,真是讓人愁苦啊!

本是同根生,但在一般人眼中,花備受呵護,葉卻遭到遺棄。

但是荷花是君子,高潔脫俗,真誠,不媚於世,荷花與荷葉共生共榮,非常可貴。

詩人具有非常敏銳的感受力,借荷花含蓄委婉地表達自己渴求知己,渴望被人賞識,從而施展自己抱負的心聲。

圖片源自網絡

作者簡介:月華安

看山看水辰光靜,有詩有酒月華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