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曲30已落幕,入圍”最佳國語男歌手“和”最佳作曲人“兩項大獎的李榮浩遺憾陪跑。然而如今的李榮浩早已不是當年籍籍無名需要一座獎盃開啟事業新版圖的”作曲家“,持續不斷的好作品、火爆秒殺的演唱會、大熱綜藝的歌唱導師,華語樂壇炙手可熱的唱作人。


我們一邊聽李榮浩,一邊打自己的臉


我不禁回憶起初見李榮浩的2013年,”一個高大硬朗小眼睛的安徽大男孩,聊到音樂時有著侃侃而談的自信和傲氣,還有一份傻傻的執著“,6年過去,更成熟,清醒,所幸那份對音樂的執著、堅定,從未改變。


我們一邊聽李榮浩,一邊打自己的臉



我們一邊聽李榮浩,一邊打自己的臉

文/流水紀


我第一次對李榮浩這個名字印象深刻,是因為趙薇的專輯,《我們都是大導演》。在那張2009年發表的唱片裡,李榮浩挑大樑擔任製作人及多首作品創作,讓趙薇呈現出一種自在、迷人又多元化的風格。也在那一年,蔡旻佑很有人氣的KTV金曲《你看不到的天空》作曲一欄上同樣出現“李榮浩”的名字。那時候我在讀大學,不確定這個人是臺灣還是內地的,網上查了查作者資料,於是心裡牢牢記住“這是個很會創作抓耳旋律的音樂人”


第一次見到李榮浩,是2013年初了。那會兒我已經是唱片行業一名從業者,和同行朋友聊天時提到幾個自己一直欣賞但不認識的音樂人,於是正好和榮浩熟識的朋友安排了見面。我們去了榮浩的錄音棚,那時他正埋首做第一張專輯《模特》,一個高大硬朗小眼睛的安徽大男孩,聊到音樂時有著侃侃而談的自信和傲氣,還有一份傻傻的執著。他帶著一點得意和興奮播放還在製作中的幾首主打歌給我們聽,大家聊到他為那些臺灣人氣歌手寫的暢銷金曲,談到為何頻頻用他的曲卻不找他製作,還有他給陳坤、趙薇做的那些散發出不同氣質的唱片,我們聊得很開心,也約好以後一定要合作。


我們一邊聽李榮浩,一邊打自己的臉


後來在第二屆音悅臺頒獎禮,也就是TF BOYS第一次獲得萬眾矚目的那個夜晚,我坐在內場,深陷一堆為了幾個13歲小朋友而聲嘶力竭瘋狂叫喊的少女熟女粉絲陣營裡,頭暈目眩之際,竟然看到榮浩和樑曉雪、鈴凱還有崔龍陽一起登上了五棵松舞臺,作為“音悅人”帶來一段自彈自唱的組曲表演。我很驚喜,但是隨之看到大批女粉絲們紛紛衝向了廁所。活動散場後我給榮浩發微信,他說他就是覺得能在這樣一個舞臺上表演就挺開心了,哪怕他知道那並不是他的主場。反正,一步一步來吧,繼續努力。


再後來,就是他推出第一張專輯《模特》,入圍臺灣金曲獎五項大獎,以黑馬之姿拿下“最佳新人”桂冠,簽約國際大公司華納,最近又發表了他的第二張專輯,名字就是簡簡單單的《李榮浩》。我為榮浩感到開心,也感慨著他之於內地樂壇的意義:說起來,他算是這些年選秀歌手壟斷內地樂壇新人輸出渠道並覆蓋整個樂壇大環境之後,所出現的第一個通過品質和口碑頑強成長起來的“新人”歌手,在他於這個行業堅守十年後!


我們一邊聽李榮浩,一邊打自己的臉


我想我們應該感謝李榮浩,他讓大家注意到“品質”和“口碑”在這樣一個兵荒馬亂的時代,這般一個動盪不安的行業,還是可以發揮些許作用的存在。但對於他最大的肯定,竟然是來自於臺灣。曾經我們對臺灣流行音樂頂禮膜拜,從“潮”開始感受對岸清新海風中吹來的陣陣歌聲,感受流行音樂的別樣魅力。


多年以後,我們終於“熬出頭”,在CD集體衰敗的年代,井然有序的臺灣唱片業也陷入困境,似乎來大陸謀生才是唯一手段,我們可以理直氣壯指責“彎彎”的流水生產線多麼乏善可陳,還是咱自己地大物博,資金豐厚,看看,多少臺灣藝人和製作人都得來大陸混飯吃!可我們真的對好東西給予了清醒的認識和尊重麼?


我們一邊聽李榮浩,一邊打自己的臉


《模特》推出後,內地不少樂評人給出好評推薦,但主流媒體和大眾的反應是冷漠的、不以為意的——這個人給趙薇、王心凌、A-lin、信、劉惜君寫過許多素質不低傳唱度不差的歌又如何?給陳坤、趙薇擔任過製作人又如何?找來陳坤合唱《演員與歌手》又如何?王菲都在微博轉發《作曲家》並稱贊是“帥歌”了又如何?!


這樣繼續的冷漠和不以為意著,習慣懷念過往有多美妙,但對眼前在努力的探索者們視而不見或者不屑一顧,有點像是張愛玲筆下封建沒落家族的遺老遺少,喃喃咒罵現在市場多麼不景氣,作品多麼不用心,唸叨過去了的黃金年代多輝煌,卻不知道真正想要翻開新的一頁,終究是要靠新的人,新的力量!那麼臺灣呢?到了今天,我們可以堂而皇之將蔡依林的《PLAY我呸》和《我的滑板鞋》《小蘋果》一同歸為“2014年度神曲”之類,但是細細研究下人家歌曲的製作理念和水準,真是要用“無地自容”來形容自己吧。


李榮浩的叫好不叫座,或者沒多少叫好就開始陷入譭譽參半尷尬的狀況,也是因為臺灣流行樂壇的矚目而迎來轉機——2014年5月他憑藉《模特》入圍第25屆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歌手獎、最佳新人獎、最佳專輯製作人、最佳國語專輯、最佳作詞獎等五項大獎提名,成為最大黑馬;同年6月奪得第二十五屆臺灣金曲獎最佳新人獎,是內地歌手首次獲得臺灣金曲獎最佳新人獎第一人,9月份簽約華納唱片,歲末隆重推出第二張專輯《李榮浩》……


我們一邊聽李榮浩,一邊打自己的臉


在一連串來自臺灣主流音樂界的褒獎下,內地才姍姍來遲地注意到這個快30歲的男人到底是何方神聖,帶著驚訝點開他的歌曲……很快,我們又打雞血般興奮地給李榮浩貼上了一連串標籤:方大同,陳奕迅,John mayer……拋開那些似是而非的東西,完整聆聽他的一整張專輯,自然會有屬於自己的判斷。詞曲編制唱,李榮浩呈現出一個高水準唱作及製作人歌手的態度,第二張專輯和第一張專輯相比,他進一步放大自己的創作比重,除開篇《喜劇之王》找來黃偉文及倒數第二曲和老搭檔周耀輝合寫《天生》之外,他幾乎包攬了所有歌曲創作。


不過,我寫這篇文章的重點,已經不再是評述他的第二張專輯到底多麼優秀,我只願有更多人可以耐心聆聽他的作品,而不是迫不及待進行質疑。在李榮浩身上,有太多曾經流行音樂黃金年代的閃光點,老實的,老式的,執拗的,執著的,比如堅持使用全真樂器來做音樂,堅持用一種嘔心瀝血的“軸”一點點雕琢詞曲,不完美,可真的夠好夠用心,正因如此,深陷困境但還是能誕生《山丘》的臺灣樂壇和他產生了深深共鳴。


李榮浩的意義,不應該是給樂壇貢獻一個譭譽參半的新人,或一個從默默無聞到金曲加身再到簽入華納的麻雀變鳳凰傳奇, 李榮浩的意義,難道不應該讓大家更加註意到“音樂”和“才華”這件事麼?那麼,與之對應的“品質”和“口碑”還有用嗎?至少,被視為已經沒落的臺灣樂壇選擇給李榮浩熱烈歡迎,我們自己卻後知後覺地迎來了一次尷尬的“打臉”。


我們一邊聽李榮浩,一邊打自己的臉


原文發表於2014年


-EN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