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年輕人受套路貸所騙成掮客'

李萍 張家港 創業 江蘇 中國日報網 2019-09-05
"

幾年前,作為免費師範生,品學兼優的田浩(化名)為了減輕家庭經濟負擔,萌生創業的想法。

看到周圍很多培訓機構風生水起,他想辦個輔導班給學生做課外輔導。開班需要啟動資金,田浩手頭只有生活費,資金緊張,家庭又因貧困無力支持他。

2014年,他通過線上貸款平臺貸到8000元,用於租房、購買桌椅。然而,由於不善於營銷宣傳,田浩的輔導班沒有招到一個學生,創業以失敗告終。令他想不到的是,由於沒能按時還貸款,平靜的生活被徹底打亂,催收人員不僅電話轟炸,甚至還到學校找他。

“貸款前,我想著每個月生活費節約點兒,培訓班再賺點兒,總能還清的。沒想到,逾期費每天就要1%的利息。”田浩說,當時他承受著巨大壓力,但不敢對家人說,“一是覺得丟人,二是認為自己能扛下來”。

這只是噩夢的開始。

在催收人員的脅迫下,田浩不斷地向其他網絡平臺貸款,甚至寫下了雙倍借條。借貸——還款——再借貸,田浩不斷拆東牆補西牆,然而於事無補,雪球越滾越大,到2015年年底,8000元借款發酵成了一筆鉅款——57萬元。

“那段時間,電話一響,不用看手機,我就知道是要債的。手機裡也都是催款信息,甚至還有恐嚇信息。”催債電話一個接一個,催債手法層出不窮,他被逼得走投無路,只能一天打幾份工。省吃儉用強撐一年的結果,是到2016年年底,債款依舊近60萬元,“只能還掉點兒利息”。

夜深人靜時,深深的悔意總會襲上田浩心頭,近60萬元欠款像塊巨石壓得他喘不過氣來。身心俱疲的他最終不堪重負,將深陷“套路貸”一事告訴了父母。父母痛心之餘,掏光了家底,拼湊了20萬元,田浩又向朋友借了近40萬元,終於還清了借款。

2016年大學畢業,田浩如願受聘進入所在家鄉的一所中學,成為一名中學老師。欠朋友的借款,雖然再不會像之前那樣利滾利,但仍然是一筆鉅額債務。

幾個朋友接連催債,工資短期之內無法還清,於是,田浩將目光再次投向“套路貸”。

“我被套路過,非常瞭解‘套路貸’。想馬上還錢,只能賺快錢,兼職做貸款中介,賺取手續費。”思前想後,田浩在某網絡社交平臺廣泛發佈貸款廣告。

果然,一段時間後,廣告內容得到了回饋。

“網上貸款需要提供哪些資料?”今年4月的一天,江蘇省張家港市的女孩李萍(化名)添加田浩QQ後詢問。於是,田浩用李萍提供的個人資料找到貸款平臺。出乎意料,竟然沒有平臺願意放款給她。“能不能幫忙想想其他辦法?”電話中,李萍懇求道。

對方年輕,心思簡單,同樣急需用錢的田浩短暫停頓後回覆道:“這樣吧,我來想辦法找一些審核比較寬鬆的平臺貸款。我還可以幫你消除借款時提供的資料,不過你的貸款得分一半給我。”

李萍答應了。田浩通過微信公眾號,“幫助”她分3次借款5000元。萍萍實際到手3300元,分了1650元給田浩。

對田浩來說,此時的1650元只是“杯水車薪”。想到數次貸款被騙經歷,他提議道:“這些錢夠不夠用?要不要再多借一些?反正借條可以消掉。”

李萍同意再次貸款1.8萬元,並分兩次支付給田浩5300元保證金。拿到錢的田浩知道謊言終將被拆穿,便將李萍拉黑,直接將5300元據為己有。等不到貸款公司與自己的聯繫,李萍意識到被騙,選擇報警。警方根據聊天、轉賬記錄、銀行卡交易明細等鎖定田浩,將其抓獲。

套路他人貸款,田浩也曾經歷過激烈思想鬥爭——他是“套路貸”受害者,知道其中危害。但想到被騙經歷,以及朋友借款,他還是決定再次嘗試。最終,他因涉嫌詐騙罪面臨司法程序。

經張家港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官的審查,田浩的行為已經構成詐騙罪,但情節輕微,本人無前科劣跡。其詐騙數額剛剛達到立案標準,案發後及時補償被害人損失,並取得諒解。檢察官又陸續打電話給田浩所在學校及田浩戶籍所在居委會,瞭解其一貫表現,並聽取意見。綜合考慮,對他依法作出相對不起訴的決定。

“天上掉的餡餅,腳下踩著陷阱。我差點被‘套路貸’逼瘋,是家人、朋友的幫助讓我走出‘套路貸’。最艱難的日子我都挺過來了,實在不該迷了心竅,為了還錢再去套路他人貸款。”田浩說。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