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寨林氏宗祠,建於乾隆初年,是正己公後裔為紀念太公正己從福建蒲田遷至蘭寨落地生根的標誌性建築。

三江紀事 · 蘭寨林氏宗祠

1560年,正己12歲,和爺爺弘健公隨叔公弘遠公和弘傑公來到雲安(今東壩炮尾)。那時,弘遠公和弘傑公響應明皇朝之詔,從福建南靖來到粵西。經過多年打拼,兄弟二人基業有成。他們見到東安一帶(今雲浮境內)方圓千里風光旖旎,土地肥沃,是個適合定居和謀生之地,就回到福建平和小溪,帶上父親尚奇公的骨灰(葬於漁羅炮棉花地龜仔山)、哥哥弘健、弘健兒子萬淑公、萬淑公的兒子正己、抱一等家人遷往東安。

三江紀事 · 蘭寨林氏宗祠

弘遠公沒有兒子,他對侄兒、侄孫非常疼愛。正己十八歲與陳氏結婚,二十歲時父親過世,正己把當家的重任擔當起來,供養母親和弟妹。正己陸續生下大兒子兆鵾、二兒子兆麟、三兒子兆豸、四兒子兆鴻、五兒子兆鵠。

正己自小飽讀詩書,學問不凡,他給兒子們取的名字都是傳說中或者高大、或者靈敏、或者王者、或者翱翔的動物,他希望兒子們自小有遠大志向,不要庸庸碌碌過一輩子。如四兒子和五兒子的名字,就是選自陳勝沒有起義之前,被人僱傭去務農時對傭者說的“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一話裡。

正己在東壩種菜、養殖家畜挑到西壩賣給當地瑤民。後來生意越來越好,就在西壩租了一間民房留宿。正己高大強健、聰慧過人。他白天干活,晚上讀書。他對兒子們要求非常嚴格,後來,正己把百分之三十五的家業留給在東壩大寨定居的弟弟(抱一公),自己帶著孩子遷往西壩。

正己的5個兒子在他的教導下,學業猛進、開枝散葉,4個考取學士、1個考取秀才。其中兆鵾任職國子監,先後生下仲晦、仲馨、仲英、仲樞、仲著五子;兆麟是東安邑癢生,有大兒子仲康、二兒子仲輝、三兒子仲展。蘭寨的子民現在大多都是二兒子兆麟的後人,部分是大兒子兆鵾的後人;兆豸任職南京禮部儒士,有一子名叫尾宿……五兄弟不負父親起名字的殷殷期望——都取得功名。正己身下有5子13孫32曾孫,他們枝繁葉茂,後裔成千上萬……使林氏在鬱南成為名門望族。現在,蘭寨常住的林氏人口達1500多人,在港澳臺、海外的後裔不計其數。

林氏宗祠佔地900多平方米,青磚綠瓦。宗祠大門每年張貼“祠建百家繩祖武,派分九牧衍箕裘”對聯,寓意為九牧林氏分九支,各自發展,形成林姓大族,宗祠建祠的地點叫做百家莊,蘭寨林氏出自唐代的“九牧林”,後世孝子賢孫都能夠秉承祖先的事業,並將其發揚光大。

林氏宗祠為三進抬樑式磚木架構建築,是林家祭祀歷代祖先和喜慶、婚喪以及重大慶典活動的場所。每年三月初一掃墓時,在家的、外出的,近的、遠的,許多宗親都會放下工作、調班、請假回來蘭寨拜祭先人,在宗祠拜祭先祖和用餐。不論是舉行大活動還是小活動,林氏後人都聚集這裡開會、議事、聚餐等,蘭寨人只要一說到祠堂,就是指林氏宗祠。

林氏宗祠前面是片開闊的田地,直前方二十多米遠有一堵矮牆名為“照壁”,牆下有香基,用於焚化香燭紙錢。聽正己學校退休的林校長說,古人很多講究,要獲取過功名的人才可以建立照壁。

三江紀事 · 蘭寨林氏宗祠

祠堂門前立著的三對石碑名叫“桅杆”。三對石碑分別刻著:“道光三年癸未科殿試狀元及第”、“同治甲戍年科會試進士欽點即用知縣”、“光緒流年庚辰明經進士”等字樣。這些石碑,瀰漫著遠古歲月的氣息,留下深重的歷史味道。

照壁、桅杆都是古時候家族中如有人考取了功名或當了大官,在祠堂前建立的,其作用一是宣示功勳,二是光宗耀祖,三是激勵後人。

三江紀事 · 蘭寨林氏宗祠


三江紀事 · 蘭寨林氏宗祠

祠堂中門屏風上方有“明經進士”牌匾,刻著“命鴻臚寺少卿提督廣東全省學政加三級記錄十次馮雨昌為明經進士廣東全省第一名歲貢生林紹楠擬祠堂前之石碑系光緒流年庚辰”字樣。林紹楠考取進士,廣東第一名,成為林氏子民學習和景仰的又一先人。

三江紀事 · 蘭寨林氏宗祠

穿過屏風門是天井,天井中間用青磚鋪砌了條小路,是為了林召棠考取狀元后進來掛“狀元及第”牌匾而砌成,蘭寨人一直稱之為“狀元道”。狀元道用青磚鋪就而成,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人”字型的小道,意為紀念林召棠高中狀元,是人上人,而走過此道的人亦會成為人上人。

祠堂正堂上方懸掛“狀元及第”牌匾,是林召棠高中狀元后親自送回林氏宗祠懸掛,以感謝蘭寨林氏族人的培養。中堂掛著一首讚譽林姓功名功勳贈詩,詩由正己公後裔、鬱南縣已故著名書法家林秉德先生謄寫:

林姓富貴勝中華,

三狀四眼六探花。

五會八解七宰相,

九尚十侍作行家。

三百進士腰金帶,

舉人一千帽烏紗。

貢監生員難屈指,

州府縣令水堆沙。

可見古代林姓家族之顯赫,官員之權貴。

林氏宗祠最有文化氣息的當屬十多副對聯了,每幅對聯都有著深深寓意:

如:進入大門看到的第一副對聯

春入華堂多喜色

花飛玉座有清香

看著這幅對聯,眼前又會出現這樣美麗的畫面——

春天到了,房屋裡面增添了不少喜色,畫有牡丹的畫掛在屋子大堂,為這座房屋帶來了春天的溫暖、春天的生機與喜氣。一陣微風吹來,碧綠的稻田水泛起微波,使人心曠神怡,稻田邊的華堂清香嫋嫋,讓人安寧與寫意。

又如:宗祠第一進與第二進之間天井貼的一聯:

階級從茲分左右

房序自此列東西

此聯意思是臺階從這裡分開左右兩排,房子的順序在這裡分列東西兩個方向。暗中比喻祠堂上的傑出人才分左右排列,就像古代朝堂上文武官員按各自的階級站列;家族的宗支次序排列整齊,左昭右穆,分列東西,真正做到有規有矩,長幼有序。

再如:二廳格木柱上的一聯:

故家喬木盤根固

深谷倚蘭奕葉鮮

此聯意思是林氏世家大族,就像高大的樹木一樣,盤根錯節,深深地紮根於大地上,不斷壯大,世代都有芝蘭般情操高潔之士不斷出現。它出自宋仁宗嘉佑六年為侍御史臣林悅題的御詩:

長林派出下邳先,移入閩邦遠更延。

忠孝有聲天地老,古今無數子孫賢。

故家喬木盤根大,深谷猗蘭奕葉鮮。

上下相承同紀載,三千年後萬斯年。

蒲郡卿家名望族,三仁而下爵王公。

存孤實抗迴天義,報國常懷貫日忠。

德潤丰姿人有異,光添譜牒世無同。

古今記載難窮盡,一代強如一代隆。

可見,從古至今,林氏官員都得到當朝最高權威者的讚頌和褒揚。

還有貼在二廳支柱的一聯:

捐軀維國脈遺腹長林開宗源自博陵始

問禮挽時趨留名論語繼世還從太傅來

此聯是對先祖的深深追憶、懷念和恭敬,其意為——

商朝末年,比干以直諫紂王,受到妖妃蘇妲己陷害,寧死不屈,被紂王挖心,英勇為國捐軀,夫人媯氏星夜逃出朝歌,避難到長林石室(河南衛輝、淇縣一帶),生下一個遺腹子,後被周武王賜姓林(林堅),並封在博陵(今河北省安平縣),林姓的宗源以博陵林堅為受姓始祖,比干是中華林姓的太始祖。春秋末年,魯國人林放向他的老師孔子問禮,想方設法恢復世俗,其名字得以記載在偉大的《論語》這部書裡,還有西漢時的濟南人太子太傅林遵,為《尚書》博士,這些林氏的賢良子孫都能夠繼承祖先的光輝事業。

還有很多對聯都含蘊深刻,有緣讀者可以到蘭寨參觀。

林氏宗祠於2005年被鬱南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12月10日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雲浮融媒中心

作者:李燕媚

內文部分圖片:區偉東

責編:樊思桃

值班主任:趙軍鰻

值班總編:盧利文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