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黃陵:楊長虎:18年的堅守 只為心中的那片綠

林業 農業 三農 楊樹 黃陵宣傳 2017-04-12

延安黃陵:楊長虎:18年的堅守 只為心中的那片綠

聽聞耄耋之年的勞動模範老楊獻身植樹造林的事蹟已不是一年兩年的事了。出於好奇不解和探求欲,初春時節,筆者來到黃陵縣店頭鎮七豐村,有幸走進老楊苦心經營了近20年的林山,親眼見識了一位老人獻身林業、造福社會的博大胸襟和不懈追求,敬慕之情油然而生。

聞則驚歎

延安黃陵:楊長虎:18年的堅守 只為心中的那片綠

延安黃陵:楊長虎:18年的堅守 只為心中的那片綠

2000年前後,退休閒賦在家年近古稀的林業幹部楊長虎,從報紙、電視上看到中央號召再建一個山川秀美的新西北,他就熱血沸騰,異常激動。心想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長期從事林業工作,雖然退休但身體還硬朗,不能老呆在家裡吃閒飯,要為家鄉的綠化事業做點貢獻。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家人和親友,並說服大家來支持他這一想法,經過多方聯繫和艱辛努力,承包了一塊多年無人耕種的石碴地,從2000年開始,先後投資8萬餘元,經過3年的辛勤勞動,平整出一畦畦可以灌溉的土地,栽上了各種花卉苗木。其中,以松柏為主,還有蓉仙、木槿、楓、楊樹,共150萬株,還有月季、牡丹、芍藥、夾竹桃等。經過精心培育,3年後苗木長勢喜人,成為店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前來參觀購買者絡繹不絕,除收回成本外,經行家測評,這些苗木價值百萬元以上。

由於長期勞累,2006年以後老楊積勞成疾,先後兩次病倒在床。熟識的人們都希望他能有一份安閒的生活,愉快地安度晚年。誰知這些年裡,他卻又與當地生產隊聯繫,重新投資10餘萬元,開墾出店頭西山上一塊荒地,使造林面積由30畝遞增為600多畝!聞之驚歎,100多畝的川山地苗圃,600多畝山地林木,不斷有新的樹苗待出售、不停有新的樹種待栽植、還有六百多畝等待精心管理,年事已高的老楊是如何長年累月地辛苦勞作呀!簡直無法想象!

議則疑惑

多次與熟知此事的人們交談,大家都難得結論,老楊的兒女各有成就、子孫滿堂、工資不少、生活富足,這樣的奔波勞累,真讓人有些難以理解。那浩瀚的工程讓人咂舌,那七旬的年歲叫人驚訝,他的十多年的辛勤勞作沒有一分一釐的外人資助和投入,要想弄也許只有從老楊的人生經歷中去尋得。

追尋楊長虎的足跡對他的執著也許會是一種很好的詮釋,16歲起他就與林業、林木結下了不解之緣,半個世紀鑄就了他魂牽夢繞的林園、林藝、林木情,這唯一的原因方可說明白吧!

楊長虎1938年1月30日出生於店頭鎮七豐行政村,1954年就涉足林業工作了,由於勤奮探索,1958年他在陝西省林業科學研究所工作期間,主要搞《林業速生林豐產技術》、《主要耕作技術措施對林木生長髮育的影響》、《毛白楊光合作用》,《不同樹種造林密度》、《楊樹良種選育》等課題的研究。在那個時期,國家經濟困難,科技才起步不發達,要搞好每一件工作都很困難。

為了解決科研高地取水問題,老楊發明了手搖水車,解決了試驗高地缺水問題。在《毛白楊光合作用》測定時,因樹高無法測試,他用舊木料劃線、打卯、搭架,解決了上樹測定問題。因為樹高修枝難,又發明了鏟割刀,解決了修枝難並使工效提高了三倍以上。楊樹身高病蟲害防治難度較大、病蟲對藥物有了抗性防治難度也大。他採取的辦法是樹上地面用不同的藥物、防治結合,治癒了試驗基地的蟲害。

延安黃陵:楊長虎:18年的堅守 只為心中的那片綠

延安黃陵:楊長虎:18年的堅守 只為心中的那片綠

正因為老楊克服了各種困難,順利地完成了各項試驗任務,曾多次被單位評為五好職工、五好標兵,多次被單位評為林研先進工作者,1963年被評為“陝西省勞動模範”。1989年他調至延安市橋山林業局工作,再一次承擔了《橋山林區森林對降雨分配的試驗研究》,榮獲國家林業部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退休後發揮餘熱,又獲橋山林業局經濟開發獎。這一輝煌的歷程,就是造就老楊這位默默無聞勞動創造者的全部內涵和外延吧!

觀則震撼

走進楊長虎苦心經營的西山林區就是進入一個勞動的場地和成果展現的環境,層層疊疊、林木蔥蘢,遠處墨綠旺盛,眼前鬱鬱蔥蔥,雖近隆冬但林山強勁的生命力瞬間讓人忘卻了時令,猶如跨入了一個久違的生態和諧的景象裡,昔日的石碴荒坡早已蹤跡全無。隨著溝沿爬坡而上,三山兩溝的大景不斷展現:楊樹群、刺柏坡、松樹嶺、成年樹、幼年木,老楊如數家珍:這面坡是何年栽植,工時勞力花費;那架山是啥時拓展,初時荒涼幾何、現時打算如何,每一塊山坡每一處溝壑老楊都有成竹在胸的在規劃和發展。記者眼前的景觀已夠壯美,老楊的籌劃中要做的工作還很多很多。記者徒步觀望已經氣喘吁吁,老楊卻常年挑著茅肥上山;紙上的讚歎只需數日便可寫就,地上的綠化成林需要的是風雨兼程!言語中得知幾乎所有能上山勞作的時日老楊都毫無例外地奔波在三山兩溝之中,一把钁頭、一頂草帽、一雙手套、還有一條扁擔,就這樣長年累月地伴隨著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不懈追求。

清清瘦瘦的身軀、籌劃不息的眼神、永無止境的勞作、無怨無悔的執著,這就是老楊融化在三山兩溝的精神,這就是走進林山走近老楊存留在腦際的一切!爬坡穿林,塵土拂面,日近西斜,雖疲憊不堪,但我無法顧及,整個思緒全都被眼前這位用勞動創造綠色、秀美、環保、生態的古稀之年老人的一切,所牽動,所佔據,所陶醉。

思則深邃

延安黃陵:楊長虎:18年的堅守 只為心中的那片綠

一輩子與林木結下的不解之緣,在許多人都放棄山地種植之際,老楊卻視山地為寶、視荒坡為用武之地,幾年下來他盡其所有,先後投資12萬多元,在六百來畝山地上栽植了成片的油松、柏樹和楊槐。十多年來苗木的培育、林山的栽植、樹木的養護花費了大量的心血,在老楊心裡的天平上已經沒有收與支的平衡與多寡,儘管周圍人們的評價不一,衡度標準各異,但用老楊自己的話說:能為家鄉的生態環境改變,為生態、綠色、和諧的新店頭盡一點微薄之力就是他有生之年的最大願望。

人們有句口頭禪: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提出建設美麗中國。希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有越來越多的人能透過楊長虎的600多畝林木看到中華民族景色秀麗的明日森林,並以楊長虎為楷模,積極投身到這一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造林綠化事業中去,為建設美麗家園獻計出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