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你知道多少?貓耳山下有太多的祕密……

臨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你知道多少?貓耳山下有太多的祕密……

提起臨江市,多少人立刻能脫口而出的就是“四保臨江”戰役。是的,作為邊境口岸駐防之城,自古以來,臨江就是重要的軍事要塞,兵家必爭之地。但是,除此之外,有多少人能瞭解另一個臨江?它有著闖關東先民帶來的豐富的民俗遺存,也有自己原生態獨特的關東風貌,開放樂觀、雜糅並蓄。

塞外花開三兩枝,鴨綠江暖臨水知。非遺吉林項目組走進臨江,帶你感受這座有著如畫美景的塞北小城,一個活躍在舌尖上的臨江。

——《非遺吉林》主編 樑芳

臨江,自古以來的要塞之地

臨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你知道多少?貓耳山下有太多的祕密……

早在古渤海國時期,西京鴨綠府領屬(管轄)神、桓、豐、正四州。而神州,正是今天的臨江。鴨綠江是渤海國取道登州,直抵唐都長安城的唯一較近的古道。神州臨江正處在朝貢道上水陸交替轉換的重要位置。

臨江,本不叫臨江,原名為貓耳山。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在此設縣,因靠近鴨綠江改貓耳山為臨江。臨江的交通要塞之地,正是因為它依山靠水而來。臨江地處長白山腹地,早年的山珍與大批木材,包括東北內陸地區向南輸送物資,在陸路交通受侷限的年代,均是要依靠著一這江春水向南流。

臨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你知道多少?貓耳山下有太多的祕密……

而至近代,陸路交通網線逐漸完備後,放排這項工作已經失去了原來的重要意義。用山滕紮緊圓木,將其呈扇尾形進行放排運輸的特殊技藝,就留存成為了吉林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而今,吉林省的高速公路直抵白山,鴨綠江也不再成為必選的物質運輸道路。偶而走在江邊,還可看見對岸的朝鮮居民仍然使用著這條水路,進行古老的放排作業。

四保臨江,必須要記住的歷史

臨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你知道多少?貓耳山下有太多的祕密……

如今不再肩負交通樞紐重任的臨江,顯得悠閒而寧靜,沿江築起的防浪堤上,為市民休閒建設了江心廣場公園。公園的正中央,豎立著陳雲的巨型塑像,代表著他與這座城市不可分割的關係。

內戰時期,臨江是中共南滿分局和南滿軍區的中心。1946年10月19日,國民黨軍8個師約10萬人的軍隊在杜聿明的帶領下,向東北南滿發起進攻,中共南滿根據地被迫壓縮在了臨江、長白、靖宇與撫松4個縣城的狹小地區,情況十分危急。而當時,南滿軍區的主力部隊只有第三與第四兩個縱隊與兩個師不足4萬人。

臨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你知道多少?貓耳山下有太多的祕密……

面對種種不利,就在大部分人都準備撤退,放棄南滿的時候,剛剛就任中共南滿局書記的陳雲在七道江會議上卻做出了堅守南滿的驚人決定,並最終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四保臨江”和“三下江南”是東北戰場上通力合作取得的重大勝利,也進一步奠定了東北戰場由防禦轉向反攻的堅強基礎。

美食記憶,舌尖上的臨江

在吉林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上,臨江的省級非遺共計四項,除了鴨綠江放排以外,其餘三項都與飲食有關。這正說明了臨江人民熱愛生活的一面。

臨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你知道多少?貓耳山下有太多的祕密……

臨江的居民大部分構成,除了原住地的部分滿族以外,大多數是以闖關東的移民為主,還有一部分的朝鮮族居民。依山傍水的地理環境,讓臨江獨享著山珍河鮮、關裡關外的美味珍饈。

長白山的人蔘主要產自臨江所處的白山市,因而也催生了人蔘泡酒業的繁榮。這種且醫且飲的食酒方式,成為了山區小城的主要酒類構成。臨江還陽參酒廠便是這項技藝的非遺保護單位。

而闖關東移民的後裔,更是將山東的飲食習慣帶入了臨江這座東北小城,無論是煎餅,還是扣肉,以及村中自制的粘火勺,無一不體現著原生地的特性,但又同時夾雜著現居地的融合,顯得豐富而有趣。

臨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你知道多少?貓耳山下有太多的祕密……
臨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你知道多少?貓耳山下有太多的祕密……

走進臨江,除了感受山水美景和非遺文化,更重要的發現來自於離臨江城30公里外的冰湖村,這個原生態的闖關東遺民村落給人們留下了太多驚喜。

從19世紀初至今,闖關東可追溯的歷史有約200餘年。時光荏苒,這200餘年過去了,遷移到冰湖村的山東遺民後代,仍然說著一口地道的山東費縣話。在村中聽92歲老人回顧童年,看金把頭還原古老的淘金工藝,一時間,恍若身處世外桃源。

臨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你知道多少?貓耳山下有太多的祕密……

吉林日報社出品

策劃:姜忠孝

攝影:錢文波

編輯:劉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