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潮”中重生的李寧,距離耐克阿迪還有多遠?'

"

要說今年什麼詞最火,“國潮”絕對榜上有名!而標榜“國潮”,順勢而為的李寧絕對是上半年運動品牌的大贏家。那麼,“國潮”中重生的李寧,距離耐克阿迪還有多遠呢?

根據近幾個月的股市來看,自從李寧6月巴黎時裝週走秀後,股價創近9年新高,市值增加逾100億。在港上市的李寧股價昨日上漲逾1%至19.98港元,創下自2010年8月以來的新高,市值已突破460億港元。

"

要說今年什麼詞最火,“國潮”絕對榜上有名!而標榜“國潮”,順勢而為的李寧絕對是上半年運動品牌的大贏家。那麼,“國潮”中重生的李寧,距離耐克阿迪還有多遠呢?

根據近幾個月的股市來看,自從李寧6月巴黎時裝週走秀後,股價創近9年新高,市值增加逾100億。在港上市的李寧股價昨日上漲逾1%至19.98港元,創下自2010年8月以來的新高,市值已突破460億港元。

“國潮”中重生的李寧,距離耐克阿迪還有多遠?

“國潮”中李寧涅槃重生

李寧在中國體育用品的市場地位毋庸多說,按行業市佔率來看,目前排名第二。但是由於安踏有斐樂品牌的影響,若單算主品牌的影響力,李寧無疑是國內體育品牌的第一塊招牌。

李寧是1990年在健力寶集團支持下成立運動服裝公司的,1994年正式更名。早期確定了運動用品的大方向,就開始做自我品牌的設計和研發。通過1992、1996和2000三屆奧運會,確定了“國民體育品牌”的地位。

進入2000年之後,李寧進入快速發展期,與2004年在港交所實現上市。上市後,李寧在全國範圍內不斷拓展門店,2009年之前年均擴張900多家。公司收入增長也在這一階段高達年均34%,最高在國內運動服鞋市場佔有近10%份額,超過阿迪達斯,僅次於耐克。

"

要說今年什麼詞最火,“國潮”絕對榜上有名!而標榜“國潮”,順勢而為的李寧絕對是上半年運動品牌的大贏家。那麼,“國潮”中重生的李寧,距離耐克阿迪還有多遠呢?

根據近幾個月的股市來看,自從李寧6月巴黎時裝週走秀後,股價創近9年新高,市值增加逾100億。在港上市的李寧股價昨日上漲逾1%至19.98港元,創下自2010年8月以來的新高,市值已突破460億港元。

“國潮”中重生的李寧,距離耐克阿迪還有多遠?

“國潮”中李寧涅槃重生

李寧在中國體育用品的市場地位毋庸多說,按行業市佔率來看,目前排名第二。但是由於安踏有斐樂品牌的影響,若單算主品牌的影響力,李寧無疑是國內體育品牌的第一塊招牌。

李寧是1990年在健力寶集團支持下成立運動服裝公司的,1994年正式更名。早期確定了運動用品的大方向,就開始做自我品牌的設計和研發。通過1992、1996和2000三屆奧運會,確定了“國民體育品牌”的地位。

進入2000年之後,李寧進入快速發展期,與2004年在港交所實現上市。上市後,李寧在全國範圍內不斷拓展門店,2009年之前年均擴張900多家。公司收入增長也在這一階段高達年均34%,最高在國內運動服鞋市場佔有近10%份額,超過阿迪達斯,僅次於耐克。

“國潮”中重生的李寧,距離耐克阿迪還有多遠?


也許是期望太大,李寧“本尊”在2008年大放異彩之後,也開始迎來更多的批評的目光,而最多的指責,就是產品“過於樸素、缺乏特點”。

這也使得新生代將NBA如數家珍,肆意討論斑斕青春的同時,對李寧品牌甩在腦後。而阿迪達斯、耐克等國際大牌卻屢屢在設計、明星上出盡風頭。

2010年之後的國內消費水平也在復甦,越來越有錢的消費者也不滿於國貨的“質樸”,李寧從前忠實的消費者也開始叛逃,這使得李寧在2012年虧損20億而跌入谷底。從前不放在眼裡的安踏,在那一年也超越了李寧。

接下來,品牌重塑迫在眉睫。在2010年之後,李寧經歷了兩次調整改革。除了重新對產品的定位進行調整外,還引入了外部戰略投資者,對從產品、渠道到管理全方位進行改革。

"

要說今年什麼詞最火,“國潮”絕對榜上有名!而標榜“國潮”,順勢而為的李寧絕對是上半年運動品牌的大贏家。那麼,“國潮”中重生的李寧,距離耐克阿迪還有多遠呢?

根據近幾個月的股市來看,自從李寧6月巴黎時裝週走秀後,股價創近9年新高,市值增加逾100億。在港上市的李寧股價昨日上漲逾1%至19.98港元,創下自2010年8月以來的新高,市值已突破460億港元。

“國潮”中重生的李寧,距離耐克阿迪還有多遠?

“國潮”中李寧涅槃重生

李寧在中國體育用品的市場地位毋庸多說,按行業市佔率來看,目前排名第二。但是由於安踏有斐樂品牌的影響,若單算主品牌的影響力,李寧無疑是國內體育品牌的第一塊招牌。

李寧是1990年在健力寶集團支持下成立運動服裝公司的,1994年正式更名。早期確定了運動用品的大方向,就開始做自我品牌的設計和研發。通過1992、1996和2000三屆奧運會,確定了“國民體育品牌”的地位。

進入2000年之後,李寧進入快速發展期,與2004年在港交所實現上市。上市後,李寧在全國範圍內不斷拓展門店,2009年之前年均擴張900多家。公司收入增長也在這一階段高達年均34%,最高在國內運動服鞋市場佔有近10%份額,超過阿迪達斯,僅次於耐克。

“國潮”中重生的李寧,距離耐克阿迪還有多遠?


也許是期望太大,李寧“本尊”在2008年大放異彩之後,也開始迎來更多的批評的目光,而最多的指責,就是產品“過於樸素、缺乏特點”。

這也使得新生代將NBA如數家珍,肆意討論斑斕青春的同時,對李寧品牌甩在腦後。而阿迪達斯、耐克等國際大牌卻屢屢在設計、明星上出盡風頭。

2010年之後的國內消費水平也在復甦,越來越有錢的消費者也不滿於國貨的“質樸”,李寧從前忠實的消費者也開始叛逃,這使得李寧在2012年虧損20億而跌入谷底。從前不放在眼裡的安踏,在那一年也超越了李寧。

接下來,品牌重塑迫在眉睫。在2010年之後,李寧經歷了兩次調整改革。除了重新對產品的定位進行調整外,還引入了外部戰略投資者,對從產品、渠道到管理全方位進行改革。

“國潮”中重生的李寧,距離耐克阿迪還有多遠?


真正的轉折在2015年發生,除了在運營方面精簡成本、增加效率之外,李寧跟上了互聯網發展的節奏,從傳統的“體育運動設備商”向“互聯網+運動生活體驗”發展,同時對產品從設計開始重新深挖,終於漸漸又贏回了市場。2015年公司扭虧,至2018年收入和利潤均高速增長。

如今,李寧帶著“國貨潮”已經在消費升級的加持下,在線上線下形成一定規模和趨勢。

重心轉移 李寧不再“單腳”前行

2018年報顯示,李寧的營收達到105.11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8.4%。淨利增長39%至7.15億,淨利率從5.8%提升至6.8%,毛利率從2015年的42%提升至48.1%。

李寧的主營收入來源是鞋類和服飾。早期鞋類是主導,而近年來,服裝收入的比重不斷上升。2018年,鞋類營收佔比43.8%,服飾為50.6%。公司四大核心品類為籃球、跑步、訓練及運動時尚。

"

要說今年什麼詞最火,“國潮”絕對榜上有名!而標榜“國潮”,順勢而為的李寧絕對是上半年運動品牌的大贏家。那麼,“國潮”中重生的李寧,距離耐克阿迪還有多遠呢?

根據近幾個月的股市來看,自從李寧6月巴黎時裝週走秀後,股價創近9年新高,市值增加逾100億。在港上市的李寧股價昨日上漲逾1%至19.98港元,創下自2010年8月以來的新高,市值已突破460億港元。

“國潮”中重生的李寧,距離耐克阿迪還有多遠?

“國潮”中李寧涅槃重生

李寧在中國體育用品的市場地位毋庸多說,按行業市佔率來看,目前排名第二。但是由於安踏有斐樂品牌的影響,若單算主品牌的影響力,李寧無疑是國內體育品牌的第一塊招牌。

李寧是1990年在健力寶集團支持下成立運動服裝公司的,1994年正式更名。早期確定了運動用品的大方向,就開始做自我品牌的設計和研發。通過1992、1996和2000三屆奧運會,確定了“國民體育品牌”的地位。

進入2000年之後,李寧進入快速發展期,與2004年在港交所實現上市。上市後,李寧在全國範圍內不斷拓展門店,2009年之前年均擴張900多家。公司收入增長也在這一階段高達年均34%,最高在國內運動服鞋市場佔有近10%份額,超過阿迪達斯,僅次於耐克。

“國潮”中重生的李寧,距離耐克阿迪還有多遠?


也許是期望太大,李寧“本尊”在2008年大放異彩之後,也開始迎來更多的批評的目光,而最多的指責,就是產品“過於樸素、缺乏特點”。

這也使得新生代將NBA如數家珍,肆意討論斑斕青春的同時,對李寧品牌甩在腦後。而阿迪達斯、耐克等國際大牌卻屢屢在設計、明星上出盡風頭。

2010年之後的國內消費水平也在復甦,越來越有錢的消費者也不滿於國貨的“質樸”,李寧從前忠實的消費者也開始叛逃,這使得李寧在2012年虧損20億而跌入谷底。從前不放在眼裡的安踏,在那一年也超越了李寧。

接下來,品牌重塑迫在眉睫。在2010年之後,李寧經歷了兩次調整改革。除了重新對產品的定位進行調整外,還引入了外部戰略投資者,對從產品、渠道到管理全方位進行改革。

“國潮”中重生的李寧,距離耐克阿迪還有多遠?


真正的轉折在2015年發生,除了在運營方面精簡成本、增加效率之外,李寧跟上了互聯網發展的節奏,從傳統的“體育運動設備商”向“互聯網+運動生活體驗”發展,同時對產品從設計開始重新深挖,終於漸漸又贏回了市場。2015年公司扭虧,至2018年收入和利潤均高速增長。

如今,李寧帶著“國貨潮”已經在消費升級的加持下,在線上線下形成一定規模和趨勢。

重心轉移 李寧不再“單腳”前行

2018年報顯示,李寧的營收達到105.11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8.4%。淨利增長39%至7.15億,淨利率從5.8%提升至6.8%,毛利率從2015年的42%提升至48.1%。

李寧的主營收入來源是鞋類和服飾。早期鞋類是主導,而近年來,服裝收入的比重不斷上升。2018年,鞋類營收佔比43.8%,服飾為50.6%。公司四大核心品類為籃球、跑步、訓練及運動時尚。

“國潮”中重生的李寧,距離耐克阿迪還有多遠?


另一方面,公司早期倚重的經銷商渠道,也漸漸轉向自營。自營零售佔比已經從2008年的12.8%上升至2018年的29.8%,經銷門店營收甚至下降到一半一下。

這幾年異軍突起的是電商業務,自2015年年報單獨開始記錄以來,電商渠道的營收佔比已經從8.6%上升至21.1%。這塊的增長也是李寧近幾年來增長最明顯的。

另外,公司在國際市場上份額還較低。2018年營收只有2.4%來自國際市場,老虎證券投研團隊認為,這與品牌的國際化程度息息相關。雖然已經是國內同類產品中的佼佼者,但是相對其他國際體育用品巨頭來說差距還不小。

成本費用方面,毛利率慢慢上升,說明高端產品的比重也在上升。而廣告支出的費用率下降明顯,一方面是產品競爭力的不斷加強,另一方面是品牌形象的不斷抬升。廣告費用佔主營收入的比例已經從2014年的20.3%下降至2018年的10.4%。

"

要說今年什麼詞最火,“國潮”絕對榜上有名!而標榜“國潮”,順勢而為的李寧絕對是上半年運動品牌的大贏家。那麼,“國潮”中重生的李寧,距離耐克阿迪還有多遠呢?

根據近幾個月的股市來看,自從李寧6月巴黎時裝週走秀後,股價創近9年新高,市值增加逾100億。在港上市的李寧股價昨日上漲逾1%至19.98港元,創下自2010年8月以來的新高,市值已突破460億港元。

“國潮”中重生的李寧,距離耐克阿迪還有多遠?

“國潮”中李寧涅槃重生

李寧在中國體育用品的市場地位毋庸多說,按行業市佔率來看,目前排名第二。但是由於安踏有斐樂品牌的影響,若單算主品牌的影響力,李寧無疑是國內體育品牌的第一塊招牌。

李寧是1990年在健力寶集團支持下成立運動服裝公司的,1994年正式更名。早期確定了運動用品的大方向,就開始做自我品牌的設計和研發。通過1992、1996和2000三屆奧運會,確定了“國民體育品牌”的地位。

進入2000年之後,李寧進入快速發展期,與2004年在港交所實現上市。上市後,李寧在全國範圍內不斷拓展門店,2009年之前年均擴張900多家。公司收入增長也在這一階段高達年均34%,最高在國內運動服鞋市場佔有近10%份額,超過阿迪達斯,僅次於耐克。

“國潮”中重生的李寧,距離耐克阿迪還有多遠?


也許是期望太大,李寧“本尊”在2008年大放異彩之後,也開始迎來更多的批評的目光,而最多的指責,就是產品“過於樸素、缺乏特點”。

這也使得新生代將NBA如數家珍,肆意討論斑斕青春的同時,對李寧品牌甩在腦後。而阿迪達斯、耐克等國際大牌卻屢屢在設計、明星上出盡風頭。

2010年之後的國內消費水平也在復甦,越來越有錢的消費者也不滿於國貨的“質樸”,李寧從前忠實的消費者也開始叛逃,這使得李寧在2012年虧損20億而跌入谷底。從前不放在眼裡的安踏,在那一年也超越了李寧。

接下來,品牌重塑迫在眉睫。在2010年之後,李寧經歷了兩次調整改革。除了重新對產品的定位進行調整外,還引入了外部戰略投資者,對從產品、渠道到管理全方位進行改革。

“國潮”中重生的李寧,距離耐克阿迪還有多遠?


真正的轉折在2015年發生,除了在運營方面精簡成本、增加效率之外,李寧跟上了互聯網發展的節奏,從傳統的“體育運動設備商”向“互聯網+運動生活體驗”發展,同時對產品從設計開始重新深挖,終於漸漸又贏回了市場。2015年公司扭虧,至2018年收入和利潤均高速增長。

如今,李寧帶著“國貨潮”已經在消費升級的加持下,在線上線下形成一定規模和趨勢。

重心轉移 李寧不再“單腳”前行

2018年報顯示,李寧的營收達到105.11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8.4%。淨利增長39%至7.15億,淨利率從5.8%提升至6.8%,毛利率從2015年的42%提升至48.1%。

李寧的主營收入來源是鞋類和服飾。早期鞋類是主導,而近年來,服裝收入的比重不斷上升。2018年,鞋類營收佔比43.8%,服飾為50.6%。公司四大核心品類為籃球、跑步、訓練及運動時尚。

“國潮”中重生的李寧,距離耐克阿迪還有多遠?


另一方面,公司早期倚重的經銷商渠道,也漸漸轉向自營。自營零售佔比已經從2008年的12.8%上升至2018年的29.8%,經銷門店營收甚至下降到一半一下。

這幾年異軍突起的是電商業務,自2015年年報單獨開始記錄以來,電商渠道的營收佔比已經從8.6%上升至21.1%。這塊的增長也是李寧近幾年來增長最明顯的。

另外,公司在國際市場上份額還較低。2018年營收只有2.4%來自國際市場,老虎證券投研團隊認為,這與品牌的國際化程度息息相關。雖然已經是國內同類產品中的佼佼者,但是相對其他國際體育用品巨頭來說差距還不小。

成本費用方面,毛利率慢慢上升,說明高端產品的比重也在上升。而廣告支出的費用率下降明顯,一方面是產品競爭力的不斷加強,另一方面是品牌形象的不斷抬升。廣告費用佔主營收入的比例已經從2014年的20.3%下降至2018年的10.4%。

“國潮”中重生的李寧,距離耐克阿迪還有多遠?


同時,公司的存貨結構不斷改善,18年的存貨週轉天數為78天,同比下降2天。應收賬款週轉天數也從2014年底的70.4天下降到2018年底的35.4天。總資產週轉率從2014年的1.12上升到2018年的1.31。

同時,6個月以內的新品在存貨中的比例漸漸上升,而在渠道商那邊的新品留存率在2017年穩定了下來,老虎證券投研團隊認為,這意味著目前的新品消耗速度較快,用戶接受李寧新品的節奏越來越快。

“國潮”VS耐克、阿迪達斯

雖然服裝已經是一個相對成熟的行業,近5年複合年均增長率只有0.5%,但是運動服飾市場依然還是有較強的增長勢頭,複合年均增長率為4.1%。這個數值雖然沒有互聯網公司的增速那麼大,但是跟大多數國家CPI、全球GDP增速以及很多消費品公司的增長相比,已經是不錯了,因此它在整個服飾產品中的比例也連年上升。

中國是運動服飾產品的主要增長市場,從2014年的200億美元左右上升至2018年的40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接近10%,高於其他國家,預計未來5年的年均增速在10%左右,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

要說今年什麼詞最火,“國潮”絕對榜上有名!而標榜“國潮”,順勢而為的李寧絕對是上半年運動品牌的大贏家。那麼,“國潮”中重生的李寧,距離耐克阿迪還有多遠呢?

根據近幾個月的股市來看,自從李寧6月巴黎時裝週走秀後,股價創近9年新高,市值增加逾100億。在港上市的李寧股價昨日上漲逾1%至19.98港元,創下自2010年8月以來的新高,市值已突破460億港元。

“國潮”中重生的李寧,距離耐克阿迪還有多遠?

“國潮”中李寧涅槃重生

李寧在中國體育用品的市場地位毋庸多說,按行業市佔率來看,目前排名第二。但是由於安踏有斐樂品牌的影響,若單算主品牌的影響力,李寧無疑是國內體育品牌的第一塊招牌。

李寧是1990年在健力寶集團支持下成立運動服裝公司的,1994年正式更名。早期確定了運動用品的大方向,就開始做自我品牌的設計和研發。通過1992、1996和2000三屆奧運會,確定了“國民體育品牌”的地位。

進入2000年之後,李寧進入快速發展期,與2004年在港交所實現上市。上市後,李寧在全國範圍內不斷拓展門店,2009年之前年均擴張900多家。公司收入增長也在這一階段高達年均34%,最高在國內運動服鞋市場佔有近10%份額,超過阿迪達斯,僅次於耐克。

“國潮”中重生的李寧,距離耐克阿迪還有多遠?


也許是期望太大,李寧“本尊”在2008年大放異彩之後,也開始迎來更多的批評的目光,而最多的指責,就是產品“過於樸素、缺乏特點”。

這也使得新生代將NBA如數家珍,肆意討論斑斕青春的同時,對李寧品牌甩在腦後。而阿迪達斯、耐克等國際大牌卻屢屢在設計、明星上出盡風頭。

2010年之後的國內消費水平也在復甦,越來越有錢的消費者也不滿於國貨的“質樸”,李寧從前忠實的消費者也開始叛逃,這使得李寧在2012年虧損20億而跌入谷底。從前不放在眼裡的安踏,在那一年也超越了李寧。

接下來,品牌重塑迫在眉睫。在2010年之後,李寧經歷了兩次調整改革。除了重新對產品的定位進行調整外,還引入了外部戰略投資者,對從產品、渠道到管理全方位進行改革。

“國潮”中重生的李寧,距離耐克阿迪還有多遠?


真正的轉折在2015年發生,除了在運營方面精簡成本、增加效率之外,李寧跟上了互聯網發展的節奏,從傳統的“體育運動設備商”向“互聯網+運動生活體驗”發展,同時對產品從設計開始重新深挖,終於漸漸又贏回了市場。2015年公司扭虧,至2018年收入和利潤均高速增長。

如今,李寧帶著“國貨潮”已經在消費升級的加持下,在線上線下形成一定規模和趨勢。

重心轉移 李寧不再“單腳”前行

2018年報顯示,李寧的營收達到105.11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8.4%。淨利增長39%至7.15億,淨利率從5.8%提升至6.8%,毛利率從2015年的42%提升至48.1%。

李寧的主營收入來源是鞋類和服飾。早期鞋類是主導,而近年來,服裝收入的比重不斷上升。2018年,鞋類營收佔比43.8%,服飾為50.6%。公司四大核心品類為籃球、跑步、訓練及運動時尚。

“國潮”中重生的李寧,距離耐克阿迪還有多遠?


另一方面,公司早期倚重的經銷商渠道,也漸漸轉向自營。自營零售佔比已經從2008年的12.8%上升至2018年的29.8%,經銷門店營收甚至下降到一半一下。

這幾年異軍突起的是電商業務,自2015年年報單獨開始記錄以來,電商渠道的營收佔比已經從8.6%上升至21.1%。這塊的增長也是李寧近幾年來增長最明顯的。

另外,公司在國際市場上份額還較低。2018年營收只有2.4%來自國際市場,老虎證券投研團隊認為,這與品牌的國際化程度息息相關。雖然已經是國內同類產品中的佼佼者,但是相對其他國際體育用品巨頭來說差距還不小。

成本費用方面,毛利率慢慢上升,說明高端產品的比重也在上升。而廣告支出的費用率下降明顯,一方面是產品競爭力的不斷加強,另一方面是品牌形象的不斷抬升。廣告費用佔主營收入的比例已經從2014年的20.3%下降至2018年的10.4%。

“國潮”中重生的李寧,距離耐克阿迪還有多遠?


同時,公司的存貨結構不斷改善,18年的存貨週轉天數為78天,同比下降2天。應收賬款週轉天數也從2014年底的70.4天下降到2018年底的35.4天。總資產週轉率從2014年的1.12上升到2018年的1.31。

同時,6個月以內的新品在存貨中的比例漸漸上升,而在渠道商那邊的新品留存率在2017年穩定了下來,老虎證券投研團隊認為,這意味著目前的新品消耗速度較快,用戶接受李寧新品的節奏越來越快。

“國潮”VS耐克、阿迪達斯

雖然服裝已經是一個相對成熟的行業,近5年複合年均增長率只有0.5%,但是運動服飾市場依然還是有較強的增長勢頭,複合年均增長率為4.1%。這個數值雖然沒有互聯網公司的增速那麼大,但是跟大多數國家CPI、全球GDP增速以及很多消費品公司的增長相比,已經是不錯了,因此它在整個服飾產品中的比例也連年上升。

中國是運動服飾產品的主要增長市場,從2014年的200億美元左右上升至2018年的40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接近10%,高於其他國家,預計未來5年的年均增速在10%左右,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國潮”中重生的李寧,距離耐克阿迪還有多遠?


運動品生產的技術壁壘雖不至於很高,但品牌的樹立絕非一朝一夕。因此,這個行業的集中度相對較高。按照2018年的數據,排名前10的企業市佔率70%(CR10超過70%)。

要論資排輩,耐克和阿迪達斯無論是在國際上還是在國內都處於領先地位,2018年兩家公司的市佔率能到27%。其中耐克在2015-2018年的複合年均增長率為6.5%,阿迪達斯同期的複合年均增長率為12.6%。兩家公司的產品富含“時尚”及“科技”元素,既能滿足消費者審美,又能完成運動的要求。

老虎證券投研團隊認為,品牌效應明顯的頭部企業的另一好處是利潤率較高。兩家公司都在明星市場大方地放血,為的就是引爆市場關注。個性化的熱度,加上公司的營銷策略,使得消費者抗拒無能。

與此同時,國內另一體育用品巨頭安踏,則與李寧走了一條分岔路。在李寧最低谷的那幾年,安踏成功超越李寧成為國內銷售最大的運動品牌商,而後它在併購和收購上動作頻頻,把影響力較大的中高端品牌斐樂也納入麾下。李寧則更注重內生式增長,在經歷了低谷之後更重視自身品牌的塑造。

"

要說今年什麼詞最火,“國潮”絕對榜上有名!而標榜“國潮”,順勢而為的李寧絕對是上半年運動品牌的大贏家。那麼,“國潮”中重生的李寧,距離耐克阿迪還有多遠呢?

根據近幾個月的股市來看,自從李寧6月巴黎時裝週走秀後,股價創近9年新高,市值增加逾100億。在港上市的李寧股價昨日上漲逾1%至19.98港元,創下自2010年8月以來的新高,市值已突破460億港元。

“國潮”中重生的李寧,距離耐克阿迪還有多遠?

“國潮”中李寧涅槃重生

李寧在中國體育用品的市場地位毋庸多說,按行業市佔率來看,目前排名第二。但是由於安踏有斐樂品牌的影響,若單算主品牌的影響力,李寧無疑是國內體育品牌的第一塊招牌。

李寧是1990年在健力寶集團支持下成立運動服裝公司的,1994年正式更名。早期確定了運動用品的大方向,就開始做自我品牌的設計和研發。通過1992、1996和2000三屆奧運會,確定了“國民體育品牌”的地位。

進入2000年之後,李寧進入快速發展期,與2004年在港交所實現上市。上市後,李寧在全國範圍內不斷拓展門店,2009年之前年均擴張900多家。公司收入增長也在這一階段高達年均34%,最高在國內運動服鞋市場佔有近10%份額,超過阿迪達斯,僅次於耐克。

“國潮”中重生的李寧,距離耐克阿迪還有多遠?


也許是期望太大,李寧“本尊”在2008年大放異彩之後,也開始迎來更多的批評的目光,而最多的指責,就是產品“過於樸素、缺乏特點”。

這也使得新生代將NBA如數家珍,肆意討論斑斕青春的同時,對李寧品牌甩在腦後。而阿迪達斯、耐克等國際大牌卻屢屢在設計、明星上出盡風頭。

2010年之後的國內消費水平也在復甦,越來越有錢的消費者也不滿於國貨的“質樸”,李寧從前忠實的消費者也開始叛逃,這使得李寧在2012年虧損20億而跌入谷底。從前不放在眼裡的安踏,在那一年也超越了李寧。

接下來,品牌重塑迫在眉睫。在2010年之後,李寧經歷了兩次調整改革。除了重新對產品的定位進行調整外,還引入了外部戰略投資者,對從產品、渠道到管理全方位進行改革。

“國潮”中重生的李寧,距離耐克阿迪還有多遠?


真正的轉折在2015年發生,除了在運營方面精簡成本、增加效率之外,李寧跟上了互聯網發展的節奏,從傳統的“體育運動設備商”向“互聯網+運動生活體驗”發展,同時對產品從設計開始重新深挖,終於漸漸又贏回了市場。2015年公司扭虧,至2018年收入和利潤均高速增長。

如今,李寧帶著“國貨潮”已經在消費升級的加持下,在線上線下形成一定規模和趨勢。

重心轉移 李寧不再“單腳”前行

2018年報顯示,李寧的營收達到105.11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8.4%。淨利增長39%至7.15億,淨利率從5.8%提升至6.8%,毛利率從2015年的42%提升至48.1%。

李寧的主營收入來源是鞋類和服飾。早期鞋類是主導,而近年來,服裝收入的比重不斷上升。2018年,鞋類營收佔比43.8%,服飾為50.6%。公司四大核心品類為籃球、跑步、訓練及運動時尚。

“國潮”中重生的李寧,距離耐克阿迪還有多遠?


另一方面,公司早期倚重的經銷商渠道,也漸漸轉向自營。自營零售佔比已經從2008年的12.8%上升至2018年的29.8%,經銷門店營收甚至下降到一半一下。

這幾年異軍突起的是電商業務,自2015年年報單獨開始記錄以來,電商渠道的營收佔比已經從8.6%上升至21.1%。這塊的增長也是李寧近幾年來增長最明顯的。

另外,公司在國際市場上份額還較低。2018年營收只有2.4%來自國際市場,老虎證券投研團隊認為,這與品牌的國際化程度息息相關。雖然已經是國內同類產品中的佼佼者,但是相對其他國際體育用品巨頭來說差距還不小。

成本費用方面,毛利率慢慢上升,說明高端產品的比重也在上升。而廣告支出的費用率下降明顯,一方面是產品競爭力的不斷加強,另一方面是品牌形象的不斷抬升。廣告費用佔主營收入的比例已經從2014年的20.3%下降至2018年的10.4%。

“國潮”中重生的李寧,距離耐克阿迪還有多遠?


同時,公司的存貨結構不斷改善,18年的存貨週轉天數為78天,同比下降2天。應收賬款週轉天數也從2014年底的70.4天下降到2018年底的35.4天。總資產週轉率從2014年的1.12上升到2018年的1.31。

同時,6個月以內的新品在存貨中的比例漸漸上升,而在渠道商那邊的新品留存率在2017年穩定了下來,老虎證券投研團隊認為,這意味著目前的新品消耗速度較快,用戶接受李寧新品的節奏越來越快。

“國潮”VS耐克、阿迪達斯

雖然服裝已經是一個相對成熟的行業,近5年複合年均增長率只有0.5%,但是運動服飾市場依然還是有較強的增長勢頭,複合年均增長率為4.1%。這個數值雖然沒有互聯網公司的增速那麼大,但是跟大多數國家CPI、全球GDP增速以及很多消費品公司的增長相比,已經是不錯了,因此它在整個服飾產品中的比例也連年上升。

中國是運動服飾產品的主要增長市場,從2014年的200億美元左右上升至2018年的40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接近10%,高於其他國家,預計未來5年的年均增速在10%左右,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國潮”中重生的李寧,距離耐克阿迪還有多遠?


運動品生產的技術壁壘雖不至於很高,但品牌的樹立絕非一朝一夕。因此,這個行業的集中度相對較高。按照2018年的數據,排名前10的企業市佔率70%(CR10超過70%)。

要論資排輩,耐克和阿迪達斯無論是在國際上還是在國內都處於領先地位,2018年兩家公司的市佔率能到27%。其中耐克在2015-2018年的複合年均增長率為6.5%,阿迪達斯同期的複合年均增長率為12.6%。兩家公司的產品富含“時尚”及“科技”元素,既能滿足消費者審美,又能完成運動的要求。

老虎證券投研團隊認為,品牌效應明顯的頭部企業的另一好處是利潤率較高。兩家公司都在明星市場大方地放血,為的就是引爆市場關注。個性化的熱度,加上公司的營銷策略,使得消費者抗拒無能。

與此同時,國內另一體育用品巨頭安踏,則與李寧走了一條分岔路。在李寧最低谷的那幾年,安踏成功超越李寧成為國內銷售最大的運動品牌商,而後它在併購和收購上動作頻頻,把影響力較大的中高端品牌斐樂也納入麾下。李寧則更注重內生式增長,在經歷了低谷之後更重視自身品牌的塑造。

“國潮”中重生的李寧,距離耐克阿迪還有多遠?


安踏在2011年的行業庫存擠壓期的調整節奏明顯更優,因此它也更快地走出是瓶頸。

當然,它清理庫存也讓渠道和經銷商分擔了不少壓力。與經銷商的利潤分配環節不夠透明,也是安踏成為近期屢次被做空機構盯上的關鍵點之一。此外,斐樂品牌對安踏的貢獻驚人,一方面消費升級的紅利更有利於中高端產品的銷售,另一方面,好得“不太真實”的業績也讓做空機構質疑。

相比之下,李寧的增長則更多的建立在重新崛起的自身品牌影響力,尤其是冉冉升起的“國潮”。只要利用好這些優勢,李寧的利潤率提升還非常有空間。

而6月24日的業績預喜中,李寧也提到了聯營公司一次性非經營性收益的影響。除了紅雙喜等已經在公司財報中披露的,李寧主要與一些戶外運動用品、舞蹈、瑜伽時尚健身產品等公司聯營,而這類產品正好是近幾年發展勢頭迅猛的細分運動產品公司。李寧的子品牌,尤其是童裝和青少年部分的“李寧Young”的增長潛力巨大。在二胎的刺激下,未來對童裝的需求也不斷增長。

此外,安踏最近遭做空機構的質疑,也會一定程度轉移投資者的目標,李寧或可從中受益。

雖然整體的產品都與運動相關,也會呈現出消費產品的週期性,但是在預計未來李寧的營收和利潤的時候,也不妨對這部分的收益有所期待。

市場並非一片明朗,潛在風險仍需謹慎


不過,考慮到社會零售整體銷售今年以來是呈下降趨勢,CPI中服裝部分是負增長,儘管運動服飾類的增長大於整體服裝,但如果整個行業持續萎靡,無論在價格還是整體收入上都會對整個行業的公司產生壓力,李寧也不例外。

消費品是有周期性的,李寧對其自身產品的擴張目前勢頭良好,但是消費者的審美以及服飾類的潮流趨勢不斷改變、門店的擴張、同行的市場競爭等,都會給持續性的是增長也帶來壓力。

因此想要繼續領跑運動品牌,李寧恐怕還是要花費好一番功夫才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