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玉外出避禍,王夫人等卻逼黛玉嫁與北靜王,黛玉淚盡而亡

林黛玉,一位生於姑蘇林家的貴族少女,前世是受了神瑛侍者甘露之恩的絳珠草,投生凡間,只為將一生的眼淚還與恩人,這位恩人便是賈寶玉。

饒是如此,還是有不少人推斷出黛玉最終投湖自盡、自縊而亡甚至病逝的結論,可根據前八十回的線索,黛玉分明是個喜潔之人,連那落花都怕被河水玷汙了去,豈會投湖汙了自己?黛玉分明也是個愛美的少女,也斷不會選擇自縊這種難看的死亡方式;至於黛玉的病,文中根本未有明確提及是何種病情,想來這病不過是為了渲染黛玉的弱柳扶風、悲情氣質罷了。而淚盡而亡才是黛玉的結局。

寶玉外出避禍,王夫人等卻逼黛玉嫁與北靜王,黛玉淚盡而亡

關於黛玉的流淚,文中多次有描寫,比如黛玉也曾和寶玉說過,最近眼淚越發少了。而探春亦打趣過黛玉是個愛流淚的“瀟湘妃子”等等。那麼,黛玉淚盡而逝前,到底經歷了什麼?寶玉在嗎?為何不來安慰她?我們不妨根據各處線索,窺測一二罷。

首先可以肯定,黛玉死時,寶玉是不在賈府的。

《葬花吟》素來被認為是黛玉的詩讖,像曹雪芹的好友富察明義的《題<紅樓夢>》中就有一首關於《葬花吟》的詩句“傷心一首葬花詞,似讖成真自不知”。而在葬花吟中,黛玉寫道:

三月香巢已壘成,樑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樑空巢也傾。

什麼意思呢?兩隻燕子的愛巢都築好了,卻有一隻燕子要遠別,待到次年回來,那愛巢已傾覆,伴侶已消逝了。在這裡,我們不僅僅知道,黛玉這隻孤單的燕子死時寶玉遠在天邊,更由“香巢已壘成”知道,寶黛愛情應該在賈母的做主下,快要有結果了。可惜寶玉卻突然離開。

寶玉為什麼離開?

寶玉外出避禍,王夫人等卻逼黛玉嫁與北靜王,黛玉淚盡而亡

寶玉向來只在女兒堆裡廝混,亦不關心仕途經濟,論理,沒有任何人和事能讓寶玉撇下黛玉獨自離開,除非萬不得已。這萬不得已就是關乎姓名的大事,可寶玉能攤上什麼大事呢?細細想來,文中語焉不詳、影影綽綽提到的“大事”,只有第二十六回,與馮紫英等人提到的“鐵山網打圍”一事,當時馮紫英亦道:

“論理,我該陪飲幾杯才是,只是今兒有一件大大要緊的事,回去還要見家父面回,實不敢領。”

至於這事具體是什麼事,到底有多大,歷來也被猜測紛紛,亦無定論。而極巧的是,在第二十八回,黛玉和寶玉在賈母屋裡,馮紫英等人叫人來再請寶玉,寶玉忙撤身出去,黛玉向外頭說道:

“阿尼陀佛!趕你回來,我死了也罷了”。

寶玉與馮紫英等人屢次提到的“大事”,黛玉又莫名說出這樣的話,可不是泛泛之筆,根據曹雪芹行文詭譎,伏線不出不在,所以這一處細節,大抵在告訴我們,寶玉後來確實離家出走了,而且是因馮紫英等人的“大事”離家出走的,說到底應該是為了避禍。

寶玉外出避禍,王夫人等卻逼黛玉嫁與北靜王,黛玉淚盡而亡

那麼,寶玉避禍期間,賈府發生了什麼?黛玉為何會死?

但凡對《紅樓夢》有所涉獵的人,都會對寶玉的一個舉動有所疑惑,那便是,寶玉兩度將北靜王贈與的東西轉贈黛玉,一次是初會時北靜王贈送的鶺鴒手串,另一次則為北靜王送的蓑衣。

我們知道,蔣玉菡曾經送了一條茜香羅汗巾與寶玉,後被寶玉轉贈襲人,而根據前八十回多處暗示,我們知道襲人最終嫁了蔣玉菡。那麼黛玉呢?她與襲人的不同是襲人接受了茜香羅,而黛玉拒絕了手串和蓑衣,蓑衣,北靜王註定與黛玉無緣的。

但是,寶玉兩次轉贈北靜王的物品,自然不是作者憑空一筆,而可以肯定,後文中,北靜王必定要與黛玉有所糾葛,推動情節的發展。而且可以肯定,北靜王與黛玉產生糾葛時,寶玉一定不在黛玉身邊,不然,已北靜王和寶玉的交情,只要寶玉一點明,他斷不會奪人所愛,所以,只能是有人從中作梗,欺騙了北靜王。可是這種糾葛,是怎麼產生的呢?

賈雨村的神助攻

寶玉外出避禍,王夫人等卻逼黛玉嫁與北靜王,黛玉淚盡而亡

賈雨村是黛玉幼年的老師,算是黛玉最早接觸的外姓男子,這位賈雨村可不是一般人,而是貪圖名利、巴高望上、忘恩負義的二班人。賈雨村為了仕途,沒少做滅絕人性的虧心事,比如葫蘆案一事以示好賈府,再比如石呆子一事。

有趣的是這石呆子一事,是因二十幾把扇子而起,而這些扇子都是“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的”做的,世間罕有,價不可估。而這呆子,在文中多被人稱呼寶玉,而竹子,則近似黛玉的別號。這意味著什麼呢?賈雨村此時能奪他人之愛獻好賈赦,以求仕途順利,他日賈府江河日下,賈雨村為了保住榮華,又要奪誰之愛獻好他人呢?

在第七十二回,林之孝的與賈璉道:“雨村降了”,而賈府正逐漸失勢,很明顯賈府已經不能成為賈雨村的靠山了。這時他只有選擇更高層次的人尋求庇護。而北靜王明顯是最合適的人選。

寶玉外出避禍,王夫人等卻逼黛玉嫁與北靜王,黛玉淚盡而亡

賈雨村為何向北靜王獻黛玉?只因幼年時的黛玉,已經不凡,令賈雨村深為讚歎。而更有意味的一次,是作者竟然再次安排賈雨村見到了出落得超逸的黛玉。在第十六回,賈璉護與黛玉從蘇州回來後,文中寫到:

且喜賈璉與黛玉回來,先遣人來報信,明日就可到家,寶玉聽了,方略有些喜意。細問原由,方知賈雨村也進京陛見,皆由王子騰累上保本,此來後補京缺,與賈璉是同宗弟兄,又與黛玉有師從之誼,故同路作伴而來。

為何要提到雨村與黛玉同行一筆?只因為讓雨村再次看到,當初的女學生,越發超逸絕色了。這位賈雨村獻寶北靜王埋下了伏筆。正所謂“玉在櫝中求善價”矣。

寶玉外出避禍,王夫人等卻逼黛玉嫁與北靜王,黛玉淚盡而亡

​賈雨村獻黛玉與北靜王,自然要經過賈府允許,而寶玉離家避禍,彼時賈母去世,家中全由賈政王夫人做主,在賈政眼中,自己兒子配不上黛玉,再由王夫人賈雨村一攛掇,也許獻出黛玉可保寶玉無虞,自然就同意了。這才是寶玉走後,黛玉的“風刀霜劍嚴相逼”啊!

誰料黛玉此生只為寶玉而來,當日連那臭男人拿過的串子都擲而不取,更何況委身於他?所以在無盡的絕望中,日夜拋珠滾玉,直至淚盡而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