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質蘭心的林黛玉

作者

歸途如虹

林黛玉是一個蕙質蘭心的女子,這從書中的幾個例子就可以看得出來。

《紅樓夢》第三十七回寫到,在賈探春的號召組織之下,大觀園成立了詩社。林黛玉提出了一個建議:

“既然定要起詩社,咱們都是詩翁了,先把這些姐妹叔嫂的字樣改了才不俗。”

這個建議立即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這個建議體現出了林黛玉不凡的心思。

林黛玉提出這樣一個建議,是希望大家在參與詩社活動的時候,可以暫時忘記自己在世俗生活當中的身份,真心誠意地把自己看成是一個詩人,也把其餘詩社成員看成是和自己平等的,有共同精神追求的人。

林黛玉也希望詩社可以讓大家真正從俗務當中擺脫出來,讓大家在作詩的過程當中,得到心靈的解放,情感的陶冶。

由此可見,林黛玉對詩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

第四十回,林黛玉對賈寶玉說:

“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只喜歡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偏你們又不留著殘荷了。”

林黛玉的這番話讓賈寶玉立刻決定要保留這些殘荷。

這番話體現出以下幾點:

第一,林黛玉並不是一個在心愛的人面前唯唯諾諾,言聽計從,沒有絲毫主見的人。

第二,林黛玉審美品味不俗,願意欣賞殘缺美。

第三,林黛玉內心悲憫,珍惜並不完美的存在,並且懂得其意義。

第四,林黛玉是一個感情非常清晰,非常深摯的人,對於自己無法正大光明地表達情感而感到無奈,因此她對李商隱詩歌當中那種朦朧的,隱晦的,說不清道不明的感情不感興趣。

第五,林黛玉追求詩意生存,內心極度優雅

蕙質蘭心的林黛玉

第四十二回,林黛玉對賈惜春說到:

“別的草蟲不畫罷了,昨兒‘母蝗蟲’不畫上,豈不缺了典!”

她這是在提醒惜春,不要忘了,把劉姥姥也畫進去。林黛玉覺得這樣還不夠,繼續說到:

“你快畫罷,我連題跋都有了,就叫作《攜蝗大嚼圖》。”

林黛玉的這一番話,逗得大家鬨然大笑,前仰後合。

我覺得林黛玉這樣說,不是因為她看不起劉姥姥。相反,她是認為劉姥姥有資格和大觀園裡的眾人一起出現在賈惜春的畫裡面。

這說明,林黛玉是以一種平等的眼光在看待劉姥姥的

的確,林黛玉是說劉姥姥是草蟲。但是大家不要忽略了,林黛玉把自己也稱作是一個草木之人。

林黛玉這樣稱呼劉姥姥,說不定是因為劉姥姥的境遇,讓她想到了,“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第四十四回,林黛玉和薛寶釵說道:

“這王十朋也不通的很,不管在那裡祭一祭罷了,必定跑到江邊子上來作什麼!俗語說,‘睹物思人’,天下的水總歸一源,不拘那裡的水舀一碗看著哭去,也就盡情了。”

這一段話裡面,大有深意。

林黛玉這段話表面上是在對薛寶釵說,實際上是說給賈寶玉聽的。

她很清楚,賈寶玉是去祭奠金釧去了。

她是在提醒賈寶玉,沒必要跑那麼遠,形式是次要的,心意才重要。

賈寶玉沒有對林黛玉的話做出任何迴應,不過已經心領神會。

後來,在第五十八回,賈寶玉把同樣的道理告訴了芳官,讓她囑咐藕官以後不可燒紙錢。

這說明賈寶玉和林黛玉之間的確是心有靈犀

蕙質蘭心的林黛玉

第四十五回,林黛玉對賈寶玉說:

“跌了燈值錢,跌了人值錢?你又穿不慣木屐子。那燈籠命他們前頭照著。這個又輕又巧又亮,原是雨地裡自己拿著的,你自己手裡拿著這個,豈不好?明兒再送來。就失了手也是有限的,怎麼忽然又變出這‘剖腹藏珠’的脾氣來!”

這段話是非常讓人感動的。

這段話之所以讓人感動,不僅僅是因為林黛玉對賈寶玉的關懷體貼,也是因為林黛玉把人看得比物重要

這是《紅樓夢》當中非常重要的思想之一。

曹雪芹希望讀者明白的,就是一個人不應該為了身外之物而讓自己的生命質量而有所減損。

第四十八回,林黛玉對香菱說道:

“正是這個道理。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作‘不以詞害意’。”

林黛玉的這段話體現出林黛玉對詩歌本質的不俗理解

林黛玉認為,作詩不是玩文字遊戲,而是表達心聲。

林黛玉希望,香菱學詩,不要只被詩歌的表面文辭所吸引,而是要用心體會詩歌的內在意蘊。

從以上幾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林黛玉是一個具有深刻思想,高尚情懷,不俗才情,細膩心思的人

這樣一個林黛玉,當然值得我們欣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