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兜裡有一萬,騙子想騙走幾百萬,就是“套路貸”

李麗麗 金融 移動互聯網 高明 珠海網警巡查執法 2019-05-20

你兜裡有一萬,

騙子騙完拉倒,

是普通詐騙;

你兜裡有一萬,

騙子想騙走一百萬甚至幾百萬,

就是“套路貸”。


被“套”住的人生

“低利息、無需抵押、快速放款”的廣告,

在移動互聯網上隨處可見;

受害者不假太多思索邁出了“借款”那一步,

從此自己的人生便被一連串套路“套”住。

到底是騙子太“高明”,

還是公眾缺防備,

抑或是監管出了漏洞?

今天就給大家講講日益猖獗的“套路貸”

有著令人防不勝防的花招與暗網。

騙到一萬元,覬覦一百萬



你兜裡有一萬,騙子想騙走幾百萬,就是“套路貸”

2018年3月,大學生李麗麗不小心弄壞了同學的手機,得掏錢賠給人家。以往需要錢的時候她都是向父母開口,但這次,李麗麗打算自己搞定。

給她信心的是網貸平臺。李麗麗下載了一個叫做“米貸金融”的App,此平臺宣稱無需抵押,“秒放款”,正合李麗麗心意。但李麗麗要付出的代價是,將手機通訊錄向網貸平臺開放。

當李麗麗填完個人信息並提交的那一刻,她還預料不到這會給她和家人帶來一場怎樣的噩夢。

很快有業務人員與她聯繫,在簽了一份手機租賃合同和其他一大堆看不懂的合同後,李麗麗成功貸到3000元,但到手只有2100元,其餘900元是利息,已經事先扣除——這就是此种放款方式必有的“砍頭息”。李麗麗需在一週內還掉3000元本金,逾期要繳納逾期費,每天300元,也就是本金的10%。

李麗麗逾期了。一發不可收拾的悲劇由此開場。接下來一年裡,李麗麗通訊錄上的常用聯繫人全“瘋”了。她的家人、舍友、老師,包括一個遠房表哥都因為受不了騷擾,多次更換電話號碼。但催收公司的陰雲始終籠罩在他們頭頂,每當他們新換了號碼,催收的電話馬上就會打來,繼續騷擾。

一年時間裡,李麗麗的父母為她償還了59萬元的利息及罰金,但居然還欠著米貸金融20多萬元。

感覺李麗麗榨不出什麼油水了,這個團伙便將其劃歸為“無效客戶”,但這不意味著放過了她。李麗麗的信息被轉賣給另一家類似平臺,催命一般的電話繼續撕扯著李麗麗的世界。到警方介入時,李麗麗父母已經為她的一時衝動付出了70多萬元。

“從被‘套路’直到報案,她幾乎遭遇了所有的軟暴力催收手段。”偵辦此案的刑警說,“套路貸”不是在受害人身上騙一筆就收手,而是不計後果地榨乾受害人。

“你兜裡有一萬,騙子騙完拉倒,是普通詐騙;你兜裡有一萬,騙子想騙走一百萬甚至幾百萬,就是‘套路貸’。”

釣鉤有倒刺,上鉤難脫身


你兜裡有一萬,騙子想騙走幾百萬,就是“套路貸”

“套路貸”案件中,受害人往往意識不到自己陷入了“套路”。更有人認為,天底下沒有借錢還不上的事兒。

2018年的一天,一通訴苦電話打破了複員軍人魏大海原本平靜的生活。電話是昔日戰友打來的,訴說了自己在一家網貸平臺借款被“套”的經歷後,戰友臨掛電話時反覆叮囑魏大海千萬不要在宣稱“無抵押、低利息、秒放款”的網貸平臺借錢。魏大海覺得沒有借錢還不上的道理,最後就說了3個字“看我的”。

為了證明給戰友看,魏大海當天晚上就用手機下載了一款網貸App,簽了一份“空白合同”。網貸平臺第二天根據他提供的個人信息給予2000元的額度並放款,借款期限7天。

還款日轉瞬即到,魏大海還真沒準備好錢。催債人一口一個“大哥”叫著,向他推薦另一個網貸平臺,說是可以“借錢還錢”。

魏大海毫未察覺自己落入了“套路貸”最要命的一個陷阱——“轉單平賬”。催債人介紹的新網貸平臺與其所在的“套路貸”公司多為同一團伙開辦,或有合作關係。魏大海在新平臺借了5000元,借款期限也是一週。

又到還款日,魏大海把5000元準備好,但催款人消失了,電話一直無法接通。問不到還款賬戶還不上錢,魏大海急得團團轉。等到電話接通,他已經再次逾期。催款人告訴魏大海,自己的電話暢通,是魏大海的電話出了問題,因此要對逾期負全責,否則他將向法院起訴。

就這樣,魏大海在轉單平賬的“連環套”中越陷越深。

因扛不住夾帶種種騷擾恐嚇的巨大還款壓力,魏大海向家人坦白了自己的衝動,家人為其償還了“借”下的21萬元。只是,好面子的魏大海向家人瞞報了一筆8000元的“債務”。就是這8000元,再次讓魏大海一家陷入“套路”。不到一年時間裡,魏大海及家人累計向各平臺借款32.6萬元,還款69.1萬元。

App也分AB面:A面教做菜,B面放網貸

你兜裡有一萬,騙子想騙走幾百萬,就是“套路貸”

袁程程是一家咖啡連鎖店的工作人員,生活原本平淡而安靜。2018年9月的一天,她用手機下載了一款做菜的App,利用上班間隙偷瞄了幾眼,把自己喜歡的幾個菜式收藏下來,打算下班後學一下。沒想到,回到家後這款App卻“變”了,做菜的內容全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滿屏“網貸”App鏈接。

袁程程有點莫名其妙,隨即關閉了App,但映入眼簾的“秒放款”“無抵押”“輕鬆還貸”等字樣,一直在她心裡揮之不去。幾天之後,袁程程又打開了它,點下了申請貸款的按鍵。

袁程程只借了4500元,但在以後的3個月時間裡,被迫在十幾個“網貸”平臺轉單平賬,先後還款6萬多元,債務卻越欠越多。一天之中,袁程程會接到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催款電話,“每天一睜眼,就想著怎麼能籌點錢還上,好把今天熬過去”。

就在袁程程輾轉各個“套路貸”平臺轉單平賬的同時,2018年12月,蘭州警方的網絡技術部門盯上了這個App。警方發現,這個App兼具兩面,一面是功能尋常的App,一面則是“套路貸”犯罪團伙開發的網貸平臺,警方把它命名為“AB面”App。

隨著偵查範圍擴大,警方發現,手機應用平臺上,這種App還不少。

“套路貸”團伙開發了大量的“AB面”App:

在平臺上招徠用戶的A面提供做菜、旅遊、天氣、閱讀一類功能,

B面則暗藏“套路貸”貸款平臺入口。什麼時候讓用戶看A面,什麼時候切換到B面,都由後臺控制。

一個App往往連接著幾十個“套路貸”平臺。

一種警方聞所未聞的App,拉開了一宗“套路貸”要案偵查的序幕,這就是“2·12”案件。

“套路”的“智能程度”:大數據用來耍花招

你兜裡有一萬,騙子想騙走幾百萬,就是“套路貸”

“在追蹤‘套路貸’的時候,深刻感受到‘知識就是金錢’。”一名民警開玩笑地說。

參與“套路貸”的不法分子

有的有大型網絡公司工作經歷,

從業經驗豐富;

有的做過網絡公司的個性推廣;

有的是互聯網金融專業人士出身;

還有的諳熟現代企業管理……

讓他們走到一起的,除了對暴利的渴求,

還有各自在從業中發現的

互聯網金融行業的風險與漏洞。


“現在的‘套路貸’平臺越來越‘正規’。”蘭州市公安局副局長王俊峰說,這些公司不乏入駐高檔寫字樓者,有的甚至披上了“互聯網企業”的華麗外衣,更不必說內部組織架構已經相當嚴密,分工井然,平臺維護部、業務部、財務部、法務部等一應俱全,還引入了前、後端風險防控機制。公司風頭之盛,到了吸引不知情的當地高校前來設立學生實習基地的地步。

以前“套路貸”是撒網式騙人,在各個網上平臺無差別散佈“低息無抵押快速貸款”信息,等待借款人主動聯繫。現在他們大量開發網絡應用,並且用上了大數據分析技術,一旦用戶下載“上鉤”,便把獲取到的用戶信息運用大數據模型加以分析,區分其“可騙價值”,以便精準“套路”。

蘭州市公安局技偵支隊大隊長李剛介紹,“2·12”特大“套路貸”專案中,涉案的“套路貸”公司利用“AB面”App和其他手段非法獲取了482萬人的個人信息,給什麼人看A面,給什麼人看B面,都是根據受害人信息“精確計算”得出的。

比如,同一個“AB面”App,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個地區人下載後只能看到A面,因為這些地區的人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行騙得手不易;對公檢法工作人員及其家屬也顯示A面,因為這些人有相關的違法行為辨別能力,“惹不起”……

專家分析“2·12”特大“套路貸”專案後臺數據發現,我國一個縣有19位用戶,曾在這個公司的App上申請了十餘次借款,一分錢也沒借到。警方懷疑,這19人可能是專業“擼貸”團伙,專門從“套路貸”和其他網貸平臺騙取貸款。“套路貸”團伙雖然不瞭解這些人的具體情況,但大數據分析卻能讓公司貸款審核系統把他們“拒之門外”。

“借款要先通過公司風控系統審查,我們會讀取借款者的通話記錄和通訊錄,如果發現裡面有催收公司的電話,就不借了。”“2·12”案件主要犯罪嫌疑人王某某說,他們還引入人臉識別系統,來驗證借款人提供的身份證信息是否真實。

從警方破獲的“套路貸”案件顯示,“套路貸”公司拿到借款人的隱私信息後,會根據手機通話記錄列出與借款人關係親密者排名。這些數據都會上傳後臺,催收公司獲授權後可登錄查看,以此決定打借款人哪個聯繫人的電話,或者採取哪種方式催收。

不管什麼貸,監管責無旁貸

你兜裡有一萬,騙子想騙走幾百萬,就是“套路貸”

房貸、車貸……如今,各種消費貸款已成為人們生活中耳熟能詳的名詞,帶動了年輕一代為主體的社會人群形成更開放的金錢觀,超前消費需求日益上升。在正規貸款機構門檻過“高”的情況下,這一群體就為不法網絡貸款機構的生存提供了土壤。

問題還有更值得反思的一面。多方位的監管缺失,更為這些網貸機構違法犯罪提供了直接的可乘之機。打造一套規範而有效率、兼顧靈活性與前瞻性的監管制度才是有效監管網絡金融的治本之策。

(本文所涉受害人均為化名)

來源:廣東刑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