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上半年,各個電視劇的劇組都在肆無忌憚的侮辱著觀眾的智商和審美,不得不說,天下苦國產劇久矣!

直到最近《長安十二時辰》開播,才打破了今年國產爛劇橫行無忌的局面。

不過,如果李白地下有知,看到了這部劇,他肯定會心生不爽:你們抓狼衛就抓狼衛,吐槽我幹嘛?我吃你們家大米了?

"

今年上半年,各個電視劇的劇組都在肆無忌憚的侮辱著觀眾的智商和審美,不得不說,天下苦國產劇久矣!

直到最近《長安十二時辰》開播,才打破了今年國產爛劇橫行無忌的局面。

不過,如果李白地下有知,看到了這部劇,他肯定會心生不爽:你們抓狼衛就抓狼衛,吐槽我幹嘛?我吃你們家大米了?

《長安十二時辰》:李白最大的毛病是什麼?


一、登天


《長安十二時辰》裡第二集,靖安司司丞李必對著張小敬陳述自己的遠大志向,“李太白一心盼著能參與政務,有朝一日,能為大唐執筆國策。如今四十三歲,卻還只能做這種,後宮冶遊助興輕浮之詞,有如弄臣,其中折辱心酸,如何能解,我比他強…我要做宰相!”。

第十二集,大理寺評事元載評價李白,“李太白,流連平康坊青樓,終日與那些遊俠兒飲酒作樂,仗劍玩耍,他懂什麼怨婦,他見都沒見過,寫的還是自己,抱怨自己一身的本事,朝廷就是裝作看不見”。

在這部劇中,李白包辦了所有主題曲的作詞,一分錢版權費都沒有收,你們怎麼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吐槽咱們的詩仙呢?

而且從太子的心腹,到大理寺八品的小官,都在吐槽。怎麼,你們是不是就欺負咱李白在朝中沒有人撐腰?

"

今年上半年,各個電視劇的劇組都在肆無忌憚的侮辱著觀眾的智商和審美,不得不說,天下苦國產劇久矣!

直到最近《長安十二時辰》開播,才打破了今年國產爛劇橫行無忌的局面。

不過,如果李白地下有知,看到了這部劇,他肯定會心生不爽:你們抓狼衛就抓狼衛,吐槽我幹嘛?我吃你們家大米了?

《長安十二時辰》:李白最大的毛病是什麼?


一、登天


《長安十二時辰》裡第二集,靖安司司丞李必對著張小敬陳述自己的遠大志向,“李太白一心盼著能參與政務,有朝一日,能為大唐執筆國策。如今四十三歲,卻還只能做這種,後宮冶遊助興輕浮之詞,有如弄臣,其中折辱心酸,如何能解,我比他強…我要做宰相!”。

第十二集,大理寺評事元載評價李白,“李太白,流連平康坊青樓,終日與那些遊俠兒飲酒作樂,仗劍玩耍,他懂什麼怨婦,他見都沒見過,寫的還是自己,抱怨自己一身的本事,朝廷就是裝作看不見”。

在這部劇中,李白包辦了所有主題曲的作詞,一分錢版權費都沒有收,你們怎麼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吐槽咱們的詩仙呢?

而且從太子的心腹,到大理寺八品的小官,都在吐槽。怎麼,你們是不是就欺負咱李白在朝中沒有人撐腰?

《長安十二時辰》:李白最大的毛病是什麼?


▲李白:這裡頭的歌詞都是我做的


一群人,瞎說什麼大實話?還要不要抓狼衛了?

不過,誠如李必所言,李白確實一生仕途不順。少年時,他也曾豪氣萬丈,抱負遠大,常常跟諸葛亮一樣,以管仲樂毅自比,他自稱要“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靖一”。

可是,現實卻像是某些關掉濾鏡的網紅,讓人目不忍視。

李白為什麼仕途不順?除去他個人狂放不羈的性格,就是他求取仕途的方法不對。方法不對,則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費。

照理說,以李白的才華,如果他通過正規的科舉考試來取得功名,並非難事。但是,他偏偏不願意走這條路。因為他要的是一步登天,而通過科舉考試,即使是狀元,也要從基層官員開始做起,然後一步一步向上爬。

對於浪漫主義的詩人而言,這絕對是一個枯燥而又乏味的過程。況且,誰也不能保證,自己從基層做起,以後就一定夠成為正國級幹部。

而且,李白青年時期就深受縱橫術的薰陶,“喜談縱橫術, 好語王霸略”,他常自比蘇秦、張儀、管仲、樂毅,自己要像他們一樣從一介布衣一下子成為安邦定國的卿相,實現自己建功立業的遠大抱負。為此,他師從當時著名的縱橫學專家、《長短經》的作者趙蕤,學習縱橫的基本理論和遊說技巧。

所以,從這個理念出發,李白想到的一步登天的路徑,就是攀附權貴。

二、入贅


攀附權貴有很多種方法,李白的第一個方法,就是給高官當上門女婿。

《長安十二時辰》第十二集,元載剛剛吐槽完李白,緊接著就問家中的小丫頭:都打聽清楚了嗎?長安還有哪一位五品以上大員的女兒,未曾婚配的?丫頭回答:就是有,公子現在不過是從八品的小官,都不入流,敢去提親?元載嘆氣:“被休了,回到家中的也行啊!”

這段對話可能是在暗中諷刺李白,因為李白有過兩次政治婚姻的經歷。

第一次是在他27歲時,他跟白素貞一樣,離開四川,辭親遠遊。經人介紹,他與唐高宗時期宰相許圉師的孫女成親,當了許家的上門女婿。

很多學者都同意,李白與許氏的婚姻是一場政治婚姻,是李白為求仕途的謀算之舉。


"

今年上半年,各個電視劇的劇組都在肆無忌憚的侮辱著觀眾的智商和審美,不得不說,天下苦國產劇久矣!

直到最近《長安十二時辰》開播,才打破了今年國產爛劇橫行無忌的局面。

不過,如果李白地下有知,看到了這部劇,他肯定會心生不爽:你們抓狼衛就抓狼衛,吐槽我幹嘛?我吃你們家大米了?

《長安十二時辰》:李白最大的毛病是什麼?


一、登天


《長安十二時辰》裡第二集,靖安司司丞李必對著張小敬陳述自己的遠大志向,“李太白一心盼著能參與政務,有朝一日,能為大唐執筆國策。如今四十三歲,卻還只能做這種,後宮冶遊助興輕浮之詞,有如弄臣,其中折辱心酸,如何能解,我比他強…我要做宰相!”。

第十二集,大理寺評事元載評價李白,“李太白,流連平康坊青樓,終日與那些遊俠兒飲酒作樂,仗劍玩耍,他懂什麼怨婦,他見都沒見過,寫的還是自己,抱怨自己一身的本事,朝廷就是裝作看不見”。

在這部劇中,李白包辦了所有主題曲的作詞,一分錢版權費都沒有收,你們怎麼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吐槽咱們的詩仙呢?

而且從太子的心腹,到大理寺八品的小官,都在吐槽。怎麼,你們是不是就欺負咱李白在朝中沒有人撐腰?

《長安十二時辰》:李白最大的毛病是什麼?


▲李白:這裡頭的歌詞都是我做的


一群人,瞎說什麼大實話?還要不要抓狼衛了?

不過,誠如李必所言,李白確實一生仕途不順。少年時,他也曾豪氣萬丈,抱負遠大,常常跟諸葛亮一樣,以管仲樂毅自比,他自稱要“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靖一”。

可是,現實卻像是某些關掉濾鏡的網紅,讓人目不忍視。

李白為什麼仕途不順?除去他個人狂放不羈的性格,就是他求取仕途的方法不對。方法不對,則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費。

照理說,以李白的才華,如果他通過正規的科舉考試來取得功名,並非難事。但是,他偏偏不願意走這條路。因為他要的是一步登天,而通過科舉考試,即使是狀元,也要從基層官員開始做起,然後一步一步向上爬。

對於浪漫主義的詩人而言,這絕對是一個枯燥而又乏味的過程。況且,誰也不能保證,自己從基層做起,以後就一定夠成為正國級幹部。

而且,李白青年時期就深受縱橫術的薰陶,“喜談縱橫術, 好語王霸略”,他常自比蘇秦、張儀、管仲、樂毅,自己要像他們一樣從一介布衣一下子成為安邦定國的卿相,實現自己建功立業的遠大抱負。為此,他師從當時著名的縱橫學專家、《長短經》的作者趙蕤,學習縱橫的基本理論和遊說技巧。

所以,從這個理念出發,李白想到的一步登天的路徑,就是攀附權貴。

二、入贅


攀附權貴有很多種方法,李白的第一個方法,就是給高官當上門女婿。

《長安十二時辰》第十二集,元載剛剛吐槽完李白,緊接著就問家中的小丫頭:都打聽清楚了嗎?長安還有哪一位五品以上大員的女兒,未曾婚配的?丫頭回答:就是有,公子現在不過是從八品的小官,都不入流,敢去提親?元載嘆氣:“被休了,回到家中的也行啊!”

這段對話可能是在暗中諷刺李白,因為李白有過兩次政治婚姻的經歷。

第一次是在他27歲時,他跟白素貞一樣,離開四川,辭親遠遊。經人介紹,他與唐高宗時期宰相許圉師的孫女成親,當了許家的上門女婿。

很多學者都同意,李白與許氏的婚姻是一場政治婚姻,是李白為求仕途的謀算之舉。


《長安十二時辰》:李白最大的毛病是什麼?



本來,在古代,入贅女婿的社會地位就十分低下,許家人根本就瞧不上李白。加上一朝天子一朝臣,許家已經不再炙手可熱。所以,李白婚後十年,直至妻子因病去世,他都沒有撈到一官半職。

然而,李白並沒有從這次政治婚姻的失敗中汲取教訓。

後來,他又與唐高宗時宰相宗楚客的孫女結婚。這個宗楚客,依附武三思、韋皇后的反革命勢力,因此在朝野中聲名狼藉。李白做宗家的上門女婿,只看到有結交權貴躋身仕途的機會,卻沒有看到宗家大廈將傾的政治危機。

結果,韋氏集團就被臨淄王李隆基,也就是後來的唐玄宗所剷除,宗楚客與弟宗晉卿同時被誅。這也意味著,李白的算盤完全落空。

至於你們問,為什麼李白一介平民,沒有房沒有車沒有存款沒有穩定工作,卻總是能夠娶到名門望族的小姐?

因為人家李白不但風度翩翩,而且文武雙全啊,他的詩文不但是一等一的,連劍術也是一等一的。這樣的青年才子,擱誰誰不要?

三、自薦


李白一步登天的第二個方法,就是直接攀附權貴,希望獲得權貴們的賞識和舉薦。

從二十來歲干謁益州刺史蘇頲開始,李白就一直通過微信給權貴們發送簡歷。公元734年,他給荊州長史兼襄州刺史、山南東道採訪使韓朝宗寫了一封自薦信,這封自薦信的框架結構也幾乎是李白所有自薦信的樣本。

一開頭,李白就給對方戴高帽子:“白聞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何令人之景羨,一至於此耶!豈不以有周公之風,躬吐喔之事,使海內豪俊,奔走而歸之,一登龍門,則聲價十倍!”

然後,他開始介紹起自己狂拽酷炫的本事:“白,隴西布衣,流落楚、漢。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

最後,李白還要再傲嬌一把,自己的文章寫的特別好,你要是想看,就派個書童,帶著紙筆來找我,我抄寫完再送給你。

雖然李白把對方捧成周公,而且自薦信文采斐然,大氣磅礴,但是韓朝宗卻只告訴李白,簡歷放我這裡,你先回去等通知。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可是為什麼韓朝宗沒有給他推薦呢?最大的可能就是自薦信最後的那幾句傲嬌之語,讓韓朝宗看了心裡感覺很不爽,你要我給你推薦,還要我主動去求取你的詩文?這是求人辦事該有的態度麼?

"

今年上半年,各個電視劇的劇組都在肆無忌憚的侮辱著觀眾的智商和審美,不得不說,天下苦國產劇久矣!

直到最近《長安十二時辰》開播,才打破了今年國產爛劇橫行無忌的局面。

不過,如果李白地下有知,看到了這部劇,他肯定會心生不爽:你們抓狼衛就抓狼衛,吐槽我幹嘛?我吃你們家大米了?

《長安十二時辰》:李白最大的毛病是什麼?


一、登天


《長安十二時辰》裡第二集,靖安司司丞李必對著張小敬陳述自己的遠大志向,“李太白一心盼著能參與政務,有朝一日,能為大唐執筆國策。如今四十三歲,卻還只能做這種,後宮冶遊助興輕浮之詞,有如弄臣,其中折辱心酸,如何能解,我比他強…我要做宰相!”。

第十二集,大理寺評事元載評價李白,“李太白,流連平康坊青樓,終日與那些遊俠兒飲酒作樂,仗劍玩耍,他懂什麼怨婦,他見都沒見過,寫的還是自己,抱怨自己一身的本事,朝廷就是裝作看不見”。

在這部劇中,李白包辦了所有主題曲的作詞,一分錢版權費都沒有收,你們怎麼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吐槽咱們的詩仙呢?

而且從太子的心腹,到大理寺八品的小官,都在吐槽。怎麼,你們是不是就欺負咱李白在朝中沒有人撐腰?

《長安十二時辰》:李白最大的毛病是什麼?


▲李白:這裡頭的歌詞都是我做的


一群人,瞎說什麼大實話?還要不要抓狼衛了?

不過,誠如李必所言,李白確實一生仕途不順。少年時,他也曾豪氣萬丈,抱負遠大,常常跟諸葛亮一樣,以管仲樂毅自比,他自稱要“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靖一”。

可是,現實卻像是某些關掉濾鏡的網紅,讓人目不忍視。

李白為什麼仕途不順?除去他個人狂放不羈的性格,就是他求取仕途的方法不對。方法不對,則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費。

照理說,以李白的才華,如果他通過正規的科舉考試來取得功名,並非難事。但是,他偏偏不願意走這條路。因為他要的是一步登天,而通過科舉考試,即使是狀元,也要從基層官員開始做起,然後一步一步向上爬。

對於浪漫主義的詩人而言,這絕對是一個枯燥而又乏味的過程。況且,誰也不能保證,自己從基層做起,以後就一定夠成為正國級幹部。

而且,李白青年時期就深受縱橫術的薰陶,“喜談縱橫術, 好語王霸略”,他常自比蘇秦、張儀、管仲、樂毅,自己要像他們一樣從一介布衣一下子成為安邦定國的卿相,實現自己建功立業的遠大抱負。為此,他師從當時著名的縱橫學專家、《長短經》的作者趙蕤,學習縱橫的基本理論和遊說技巧。

所以,從這個理念出發,李白想到的一步登天的路徑,就是攀附權貴。

二、入贅


攀附權貴有很多種方法,李白的第一個方法,就是給高官當上門女婿。

《長安十二時辰》第十二集,元載剛剛吐槽完李白,緊接著就問家中的小丫頭:都打聽清楚了嗎?長安還有哪一位五品以上大員的女兒,未曾婚配的?丫頭回答:就是有,公子現在不過是從八品的小官,都不入流,敢去提親?元載嘆氣:“被休了,回到家中的也行啊!”

這段對話可能是在暗中諷刺李白,因為李白有過兩次政治婚姻的經歷。

第一次是在他27歲時,他跟白素貞一樣,離開四川,辭親遠遊。經人介紹,他與唐高宗時期宰相許圉師的孫女成親,當了許家的上門女婿。

很多學者都同意,李白與許氏的婚姻是一場政治婚姻,是李白為求仕途的謀算之舉。


《長安十二時辰》:李白最大的毛病是什麼?



本來,在古代,入贅女婿的社會地位就十分低下,許家人根本就瞧不上李白。加上一朝天子一朝臣,許家已經不再炙手可熱。所以,李白婚後十年,直至妻子因病去世,他都沒有撈到一官半職。

然而,李白並沒有從這次政治婚姻的失敗中汲取教訓。

後來,他又與唐高宗時宰相宗楚客的孫女結婚。這個宗楚客,依附武三思、韋皇后的反革命勢力,因此在朝野中聲名狼藉。李白做宗家的上門女婿,只看到有結交權貴躋身仕途的機會,卻沒有看到宗家大廈將傾的政治危機。

結果,韋氏集團就被臨淄王李隆基,也就是後來的唐玄宗所剷除,宗楚客與弟宗晉卿同時被誅。這也意味著,李白的算盤完全落空。

至於你們問,為什麼李白一介平民,沒有房沒有車沒有存款沒有穩定工作,卻總是能夠娶到名門望族的小姐?

因為人家李白不但風度翩翩,而且文武雙全啊,他的詩文不但是一等一的,連劍術也是一等一的。這樣的青年才子,擱誰誰不要?

三、自薦


李白一步登天的第二個方法,就是直接攀附權貴,希望獲得權貴們的賞識和舉薦。

從二十來歲干謁益州刺史蘇頲開始,李白就一直通過微信給權貴們發送簡歷。公元734年,他給荊州長史兼襄州刺史、山南東道採訪使韓朝宗寫了一封自薦信,這封自薦信的框架結構也幾乎是李白所有自薦信的樣本。

一開頭,李白就給對方戴高帽子:“白聞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何令人之景羨,一至於此耶!豈不以有周公之風,躬吐喔之事,使海內豪俊,奔走而歸之,一登龍門,則聲價十倍!”

然後,他開始介紹起自己狂拽酷炫的本事:“白,隴西布衣,流落楚、漢。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

最後,李白還要再傲嬌一把,自己的文章寫的特別好,你要是想看,就派個書童,帶著紙筆來找我,我抄寫完再送給你。

雖然李白把對方捧成周公,而且自薦信文采斐然,大氣磅礴,但是韓朝宗卻只告訴李白,簡歷放我這裡,你先回去等通知。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可是為什麼韓朝宗沒有給他推薦呢?最大的可能就是自薦信最後的那幾句傲嬌之語,讓韓朝宗看了心裡感覺很不爽,你要我給你推薦,還要我主動去求取你的詩文?這是求人辦事該有的態度麼?

《長安十二時辰》:李白最大的毛病是什麼?


▲《妖貓傳》中正在作詩的翰林李白


雖然這次自薦失敗了,但是我們的“詩仙”並沒有灰心喪氣,他索性給權貴們“群發短信”:安州李長史、裴長史、邠州鄭長史、唐玄宗的女兒玉真公主、女婿張垍、與皇帝有往來的道士吳筠等……據說有百人之多。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他四十二歲時,玉真公主、道士吳筠和賀知章——也就是《長安十二時辰》的何監,聯名將李白推薦給了唐玄宗。

唐明皇親自迎接李白,令他供奉翰林,主要工作便是給皇上寫詩文娛樂,陪侍皇帝左右。

然而不到兩年,李白就因為感覺翰林的工作沒有什麼實際價值,寫了封離職申請書。按照套路,唐玄宗好歹也應該對詩人挽留一番,沒想到唐玄宗卻大筆一揮,當即批准。

這說明皇帝早就想讓李白走人了,至於原因,可能是因為李白貪杯嗜酒,常常喝的不省人事,酒後胡話連篇,不成體統。

而且,李白雖然只是個候補翰林,沒有正式編制,但好歹也經常接近玄宗和楊貴妃,看到過不少皇帝的私事,萬一他哪天酒後吐真言,洩露出去,造成什麼惡劣的影響可就大事不妙了。

本來,李白完全可以利用這個翰林候補的機會,低調做人,踏實辦事,使自己逐漸成為皇帝的心腹,再在朝中結交一批官員,培植起自己的政治勢力,等到時機成熟,便可以再謀求更高的位置。

但是,李白那酗酒的毛病,令他於放浪形骸之外,復詬病朝堂之中,終於,“詩仙”只能捲起鋪蓋走人。

"

今年上半年,各個電視劇的劇組都在肆無忌憚的侮辱著觀眾的智商和審美,不得不說,天下苦國產劇久矣!

直到最近《長安十二時辰》開播,才打破了今年國產爛劇橫行無忌的局面。

不過,如果李白地下有知,看到了這部劇,他肯定會心生不爽:你們抓狼衛就抓狼衛,吐槽我幹嘛?我吃你們家大米了?

《長安十二時辰》:李白最大的毛病是什麼?


一、登天


《長安十二時辰》裡第二集,靖安司司丞李必對著張小敬陳述自己的遠大志向,“李太白一心盼著能參與政務,有朝一日,能為大唐執筆國策。如今四十三歲,卻還只能做這種,後宮冶遊助興輕浮之詞,有如弄臣,其中折辱心酸,如何能解,我比他強…我要做宰相!”。

第十二集,大理寺評事元載評價李白,“李太白,流連平康坊青樓,終日與那些遊俠兒飲酒作樂,仗劍玩耍,他懂什麼怨婦,他見都沒見過,寫的還是自己,抱怨自己一身的本事,朝廷就是裝作看不見”。

在這部劇中,李白包辦了所有主題曲的作詞,一分錢版權費都沒有收,你們怎麼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吐槽咱們的詩仙呢?

而且從太子的心腹,到大理寺八品的小官,都在吐槽。怎麼,你們是不是就欺負咱李白在朝中沒有人撐腰?

《長安十二時辰》:李白最大的毛病是什麼?


▲李白:這裡頭的歌詞都是我做的


一群人,瞎說什麼大實話?還要不要抓狼衛了?

不過,誠如李必所言,李白確實一生仕途不順。少年時,他也曾豪氣萬丈,抱負遠大,常常跟諸葛亮一樣,以管仲樂毅自比,他自稱要“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靖一”。

可是,現實卻像是某些關掉濾鏡的網紅,讓人目不忍視。

李白為什麼仕途不順?除去他個人狂放不羈的性格,就是他求取仕途的方法不對。方法不對,則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費。

照理說,以李白的才華,如果他通過正規的科舉考試來取得功名,並非難事。但是,他偏偏不願意走這條路。因為他要的是一步登天,而通過科舉考試,即使是狀元,也要從基層官員開始做起,然後一步一步向上爬。

對於浪漫主義的詩人而言,這絕對是一個枯燥而又乏味的過程。況且,誰也不能保證,自己從基層做起,以後就一定夠成為正國級幹部。

而且,李白青年時期就深受縱橫術的薰陶,“喜談縱橫術, 好語王霸略”,他常自比蘇秦、張儀、管仲、樂毅,自己要像他們一樣從一介布衣一下子成為安邦定國的卿相,實現自己建功立業的遠大抱負。為此,他師從當時著名的縱橫學專家、《長短經》的作者趙蕤,學習縱橫的基本理論和遊說技巧。

所以,從這個理念出發,李白想到的一步登天的路徑,就是攀附權貴。

二、入贅


攀附權貴有很多種方法,李白的第一個方法,就是給高官當上門女婿。

《長安十二時辰》第十二集,元載剛剛吐槽完李白,緊接著就問家中的小丫頭:都打聽清楚了嗎?長安還有哪一位五品以上大員的女兒,未曾婚配的?丫頭回答:就是有,公子現在不過是從八品的小官,都不入流,敢去提親?元載嘆氣:“被休了,回到家中的也行啊!”

這段對話可能是在暗中諷刺李白,因為李白有過兩次政治婚姻的經歷。

第一次是在他27歲時,他跟白素貞一樣,離開四川,辭親遠遊。經人介紹,他與唐高宗時期宰相許圉師的孫女成親,當了許家的上門女婿。

很多學者都同意,李白與許氏的婚姻是一場政治婚姻,是李白為求仕途的謀算之舉。


《長安十二時辰》:李白最大的毛病是什麼?



本來,在古代,入贅女婿的社會地位就十分低下,許家人根本就瞧不上李白。加上一朝天子一朝臣,許家已經不再炙手可熱。所以,李白婚後十年,直至妻子因病去世,他都沒有撈到一官半職。

然而,李白並沒有從這次政治婚姻的失敗中汲取教訓。

後來,他又與唐高宗時宰相宗楚客的孫女結婚。這個宗楚客,依附武三思、韋皇后的反革命勢力,因此在朝野中聲名狼藉。李白做宗家的上門女婿,只看到有結交權貴躋身仕途的機會,卻沒有看到宗家大廈將傾的政治危機。

結果,韋氏集團就被臨淄王李隆基,也就是後來的唐玄宗所剷除,宗楚客與弟宗晉卿同時被誅。這也意味著,李白的算盤完全落空。

至於你們問,為什麼李白一介平民,沒有房沒有車沒有存款沒有穩定工作,卻總是能夠娶到名門望族的小姐?

因為人家李白不但風度翩翩,而且文武雙全啊,他的詩文不但是一等一的,連劍術也是一等一的。這樣的青年才子,擱誰誰不要?

三、自薦


李白一步登天的第二個方法,就是直接攀附權貴,希望獲得權貴們的賞識和舉薦。

從二十來歲干謁益州刺史蘇頲開始,李白就一直通過微信給權貴們發送簡歷。公元734年,他給荊州長史兼襄州刺史、山南東道採訪使韓朝宗寫了一封自薦信,這封自薦信的框架結構也幾乎是李白所有自薦信的樣本。

一開頭,李白就給對方戴高帽子:“白聞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何令人之景羨,一至於此耶!豈不以有周公之風,躬吐喔之事,使海內豪俊,奔走而歸之,一登龍門,則聲價十倍!”

然後,他開始介紹起自己狂拽酷炫的本事:“白,隴西布衣,流落楚、漢。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

最後,李白還要再傲嬌一把,自己的文章寫的特別好,你要是想看,就派個書童,帶著紙筆來找我,我抄寫完再送給你。

雖然李白把對方捧成周公,而且自薦信文采斐然,大氣磅礴,但是韓朝宗卻只告訴李白,簡歷放我這裡,你先回去等通知。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可是為什麼韓朝宗沒有給他推薦呢?最大的可能就是自薦信最後的那幾句傲嬌之語,讓韓朝宗看了心裡感覺很不爽,你要我給你推薦,還要我主動去求取你的詩文?這是求人辦事該有的態度麼?

《長安十二時辰》:李白最大的毛病是什麼?


▲《妖貓傳》中正在作詩的翰林李白


雖然這次自薦失敗了,但是我們的“詩仙”並沒有灰心喪氣,他索性給權貴們“群發短信”:安州李長史、裴長史、邠州鄭長史、唐玄宗的女兒玉真公主、女婿張垍、與皇帝有往來的道士吳筠等……據說有百人之多。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他四十二歲時,玉真公主、道士吳筠和賀知章——也就是《長安十二時辰》的何監,聯名將李白推薦給了唐玄宗。

唐明皇親自迎接李白,令他供奉翰林,主要工作便是給皇上寫詩文娛樂,陪侍皇帝左右。

然而不到兩年,李白就因為感覺翰林的工作沒有什麼實際價值,寫了封離職申請書。按照套路,唐玄宗好歹也應該對詩人挽留一番,沒想到唐玄宗卻大筆一揮,當即批准。

這說明皇帝早就想讓李白走人了,至於原因,可能是因為李白貪杯嗜酒,常常喝的不省人事,酒後胡話連篇,不成體統。

而且,李白雖然只是個候補翰林,沒有正式編制,但好歹也經常接近玄宗和楊貴妃,看到過不少皇帝的私事,萬一他哪天酒後吐真言,洩露出去,造成什麼惡劣的影響可就大事不妙了。

本來,李白完全可以利用這個翰林候補的機會,低調做人,踏實辦事,使自己逐漸成為皇帝的心腹,再在朝中結交一批官員,培植起自己的政治勢力,等到時機成熟,便可以再謀求更高的位置。

但是,李白那酗酒的毛病,令他於放浪形骸之外,復詬病朝堂之中,終於,“詩仙”只能捲起鋪蓋走人。

《長安十二時辰》:李白最大的毛病是什麼?


▲哥,咱能少喝點酒麼

四、絕望


就這樣,李白從皇宮財務處結了工資,落寞地離開了長安。

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他都沒有再做什麼工作,而且當了一名旅遊博主,走遍名山大川。直到安史之亂後,李白才真正等來了一個看似不錯的機會。

給予詩人這個機會的人,便是《長安十二時辰》裡那位答應張小敬釋放聞染要求的永王李璘。

永王是玄宗的第十六子,本是最沒有希望成為唐玄宗接班人的皇子之一。不過到了安史之亂時,永王卻被避難蜀中的玄宗冊命為山南、江西、嶺南、黔中四道節度使,一時聲勢頗盛,大有與此時在靈武自行登基的肅宗李亨分庭抗禮之意。

至德元年十二月,永王打著救援河南的旗號,率領舟師由江陵東下。他抵達江西后,其“謀主”韋子春即大力推薦自己的好友李白出來一起共事。

李白的詩文本來就名揚天下,加上韋子春的推薦,永王便邀請此時正在江西的李白出任江淮兵馬都督從事。已經失業很久的李白聞訊欣然前往,還寫下一首感激涕零的詩:

秦趙興天兵,茫茫九州亂。

感遇明主恩,頗高祖逖言。

過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

拔劍擊前柱,悲歌難重論 。

在李白眼裡,這是一個讓自己大展宏圖的機會。他認為永王東巡,目的在於收復河南、掃靜胡塵,自己跟著永王,一定能做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事業。


"

今年上半年,各個電視劇的劇組都在肆無忌憚的侮辱著觀眾的智商和審美,不得不說,天下苦國產劇久矣!

直到最近《長安十二時辰》開播,才打破了今年國產爛劇橫行無忌的局面。

不過,如果李白地下有知,看到了這部劇,他肯定會心生不爽:你們抓狼衛就抓狼衛,吐槽我幹嘛?我吃你們家大米了?

《長安十二時辰》:李白最大的毛病是什麼?


一、登天


《長安十二時辰》裡第二集,靖安司司丞李必對著張小敬陳述自己的遠大志向,“李太白一心盼著能參與政務,有朝一日,能為大唐執筆國策。如今四十三歲,卻還只能做這種,後宮冶遊助興輕浮之詞,有如弄臣,其中折辱心酸,如何能解,我比他強…我要做宰相!”。

第十二集,大理寺評事元載評價李白,“李太白,流連平康坊青樓,終日與那些遊俠兒飲酒作樂,仗劍玩耍,他懂什麼怨婦,他見都沒見過,寫的還是自己,抱怨自己一身的本事,朝廷就是裝作看不見”。

在這部劇中,李白包辦了所有主題曲的作詞,一分錢版權費都沒有收,你們怎麼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吐槽咱們的詩仙呢?

而且從太子的心腹,到大理寺八品的小官,都在吐槽。怎麼,你們是不是就欺負咱李白在朝中沒有人撐腰?

《長安十二時辰》:李白最大的毛病是什麼?


▲李白:這裡頭的歌詞都是我做的


一群人,瞎說什麼大實話?還要不要抓狼衛了?

不過,誠如李必所言,李白確實一生仕途不順。少年時,他也曾豪氣萬丈,抱負遠大,常常跟諸葛亮一樣,以管仲樂毅自比,他自稱要“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靖一”。

可是,現實卻像是某些關掉濾鏡的網紅,讓人目不忍視。

李白為什麼仕途不順?除去他個人狂放不羈的性格,就是他求取仕途的方法不對。方法不對,則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費。

照理說,以李白的才華,如果他通過正規的科舉考試來取得功名,並非難事。但是,他偏偏不願意走這條路。因為他要的是一步登天,而通過科舉考試,即使是狀元,也要從基層官員開始做起,然後一步一步向上爬。

對於浪漫主義的詩人而言,這絕對是一個枯燥而又乏味的過程。況且,誰也不能保證,自己從基層做起,以後就一定夠成為正國級幹部。

而且,李白青年時期就深受縱橫術的薰陶,“喜談縱橫術, 好語王霸略”,他常自比蘇秦、張儀、管仲、樂毅,自己要像他們一樣從一介布衣一下子成為安邦定國的卿相,實現自己建功立業的遠大抱負。為此,他師從當時著名的縱橫學專家、《長短經》的作者趙蕤,學習縱橫的基本理論和遊說技巧。

所以,從這個理念出發,李白想到的一步登天的路徑,就是攀附權貴。

二、入贅


攀附權貴有很多種方法,李白的第一個方法,就是給高官當上門女婿。

《長安十二時辰》第十二集,元載剛剛吐槽完李白,緊接著就問家中的小丫頭:都打聽清楚了嗎?長安還有哪一位五品以上大員的女兒,未曾婚配的?丫頭回答:就是有,公子現在不過是從八品的小官,都不入流,敢去提親?元載嘆氣:“被休了,回到家中的也行啊!”

這段對話可能是在暗中諷刺李白,因為李白有過兩次政治婚姻的經歷。

第一次是在他27歲時,他跟白素貞一樣,離開四川,辭親遠遊。經人介紹,他與唐高宗時期宰相許圉師的孫女成親,當了許家的上門女婿。

很多學者都同意,李白與許氏的婚姻是一場政治婚姻,是李白為求仕途的謀算之舉。


《長安十二時辰》:李白最大的毛病是什麼?



本來,在古代,入贅女婿的社會地位就十分低下,許家人根本就瞧不上李白。加上一朝天子一朝臣,許家已經不再炙手可熱。所以,李白婚後十年,直至妻子因病去世,他都沒有撈到一官半職。

然而,李白並沒有從這次政治婚姻的失敗中汲取教訓。

後來,他又與唐高宗時宰相宗楚客的孫女結婚。這個宗楚客,依附武三思、韋皇后的反革命勢力,因此在朝野中聲名狼藉。李白做宗家的上門女婿,只看到有結交權貴躋身仕途的機會,卻沒有看到宗家大廈將傾的政治危機。

結果,韋氏集團就被臨淄王李隆基,也就是後來的唐玄宗所剷除,宗楚客與弟宗晉卿同時被誅。這也意味著,李白的算盤完全落空。

至於你們問,為什麼李白一介平民,沒有房沒有車沒有存款沒有穩定工作,卻總是能夠娶到名門望族的小姐?

因為人家李白不但風度翩翩,而且文武雙全啊,他的詩文不但是一等一的,連劍術也是一等一的。這樣的青年才子,擱誰誰不要?

三、自薦


李白一步登天的第二個方法,就是直接攀附權貴,希望獲得權貴們的賞識和舉薦。

從二十來歲干謁益州刺史蘇頲開始,李白就一直通過微信給權貴們發送簡歷。公元734年,他給荊州長史兼襄州刺史、山南東道採訪使韓朝宗寫了一封自薦信,這封自薦信的框架結構也幾乎是李白所有自薦信的樣本。

一開頭,李白就給對方戴高帽子:“白聞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何令人之景羨,一至於此耶!豈不以有周公之風,躬吐喔之事,使海內豪俊,奔走而歸之,一登龍門,則聲價十倍!”

然後,他開始介紹起自己狂拽酷炫的本事:“白,隴西布衣,流落楚、漢。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

最後,李白還要再傲嬌一把,自己的文章寫的特別好,你要是想看,就派個書童,帶著紙筆來找我,我抄寫完再送給你。

雖然李白把對方捧成周公,而且自薦信文采斐然,大氣磅礴,但是韓朝宗卻只告訴李白,簡歷放我這裡,你先回去等通知。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可是為什麼韓朝宗沒有給他推薦呢?最大的可能就是自薦信最後的那幾句傲嬌之語,讓韓朝宗看了心裡感覺很不爽,你要我給你推薦,還要我主動去求取你的詩文?這是求人辦事該有的態度麼?

《長安十二時辰》:李白最大的毛病是什麼?


▲《妖貓傳》中正在作詩的翰林李白


雖然這次自薦失敗了,但是我們的“詩仙”並沒有灰心喪氣,他索性給權貴們“群發短信”:安州李長史、裴長史、邠州鄭長史、唐玄宗的女兒玉真公主、女婿張垍、與皇帝有往來的道士吳筠等……據說有百人之多。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他四十二歲時,玉真公主、道士吳筠和賀知章——也就是《長安十二時辰》的何監,聯名將李白推薦給了唐玄宗。

唐明皇親自迎接李白,令他供奉翰林,主要工作便是給皇上寫詩文娛樂,陪侍皇帝左右。

然而不到兩年,李白就因為感覺翰林的工作沒有什麼實際價值,寫了封離職申請書。按照套路,唐玄宗好歹也應該對詩人挽留一番,沒想到唐玄宗卻大筆一揮,當即批准。

這說明皇帝早就想讓李白走人了,至於原因,可能是因為李白貪杯嗜酒,常常喝的不省人事,酒後胡話連篇,不成體統。

而且,李白雖然只是個候補翰林,沒有正式編制,但好歹也經常接近玄宗和楊貴妃,看到過不少皇帝的私事,萬一他哪天酒後吐真言,洩露出去,造成什麼惡劣的影響可就大事不妙了。

本來,李白完全可以利用這個翰林候補的機會,低調做人,踏實辦事,使自己逐漸成為皇帝的心腹,再在朝中結交一批官員,培植起自己的政治勢力,等到時機成熟,便可以再謀求更高的位置。

但是,李白那酗酒的毛病,令他於放浪形骸之外,復詬病朝堂之中,終於,“詩仙”只能捲起鋪蓋走人。

《長安十二時辰》:李白最大的毛病是什麼?


▲哥,咱能少喝點酒麼

四、絕望


就這樣,李白從皇宮財務處結了工資,落寞地離開了長安。

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他都沒有再做什麼工作,而且當了一名旅遊博主,走遍名山大川。直到安史之亂後,李白才真正等來了一個看似不錯的機會。

給予詩人這個機會的人,便是《長安十二時辰》裡那位答應張小敬釋放聞染要求的永王李璘。

永王是玄宗的第十六子,本是最沒有希望成為唐玄宗接班人的皇子之一。不過到了安史之亂時,永王卻被避難蜀中的玄宗冊命為山南、江西、嶺南、黔中四道節度使,一時聲勢頗盛,大有與此時在靈武自行登基的肅宗李亨分庭抗禮之意。

至德元年十二月,永王打著救援河南的旗號,率領舟師由江陵東下。他抵達江西后,其“謀主”韋子春即大力推薦自己的好友李白出來一起共事。

李白的詩文本來就名揚天下,加上韋子春的推薦,永王便邀請此時正在江西的李白出任江淮兵馬都督從事。已經失業很久的李白聞訊欣然前往,還寫下一首感激涕零的詩:

秦趙興天兵,茫茫九州亂。

感遇明主恩,頗高祖逖言。

過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

拔劍擊前柱,悲歌難重論 。

在李白眼裡,這是一個讓自己大展宏圖的機會。他認為永王東巡,目的在於收復河南、掃靜胡塵,自己跟著永王,一定能做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事業。


《長安十二時辰》:李白最大的毛病是什麼?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永王


然而,大洋彼岸阿甘的媽媽曾經告訴我們,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也不知道下一個吃到的是什麼味道。

永王東巡,儘管在表面上突破了玄宗《命三王制》中所規定的都統範圍,屬於出師無名。但已有很多證據表明,玄宗對永王的東巡是持默許態度的,其目的就是為了對抗肅宗的勢力。肅宗對此自然也是心知肚明,為此,他派人詔逾永王,要求永王掉頭回去。

可是永王卻不理不睬,反而還出兵攻打肅宗控制下的丹陽。於是,肅宗便決定要以強硬的手段來遏制永王、對抗玄宗了。

最終,永王兵敗,而玄宗也不得不在肅宗的壓力下將永王東巡定性為謀反,並下詔將其貶為庶人。

李白作為永王李璘的“同黨”,自然也要受到連帶的懲處。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在大將郭子儀等好友的積極斡旋之下,李白由被砍頭改為流放夜郎。

於是,一向自大的李白就在夜郎這個自大的地方住了下來,直到三年後,肅宗大赦天下,李白才得以從西南那個生活條件極其艱苦的地方回到中原。

朱熹曾經就此事刻薄的譏諷李白:“李白見永王璘反,便從更之,文人之沒頭腦乃爾...李白詩中說王說霸,當時人必謂其果有智略,不知其莽蕩,立見疏脫”。

但是,李白真的對於永王東巡的合法性和潛在危險沒有過一絲的察覺嗎?

對於李白這樣一個一生渴望建功立業的人,當有機會來時,“欲借之以立奇功”的心態便壓倒了一切警覺。所以,李白做出錯誤的判斷,不完全是缺乏政治洞察力,還有因為建功立業的“私心”作祟。

此後,回到中原的李白,還想從軍殺敵,但已然是力不從心了——他都六十一歲了。

不久,詩仙就病逝了。《新唐書》記載,唐代宗繼位後以左拾遺徵召李白,但是召令未到,李白就已經駕鶴西去。折騰了一生,李白都沒有實現自己建功立業的理想。

五、歧路


其實像李白這樣,指望在唐代的官場上一步登天,是一個非常不切實際的想法。

蘇秦、張儀所處的時代,是一個戰亂紛爭的時代,所以蘇秦、張儀這些人可以運用縱橫捭闔之法,在政治和外交上運用聯合或分化的手段,為諸侯國獲取最大的政治利益。

但是到了唐代這樣的大一統王朝,縱橫術早就失去了其用武之地。大一統帝國需要的是具有真正辦事能力的官員,而不是什麼合縱連橫與詭辯之術。

李白深信自己所學之術,可以運籌帷幄鎖乾坤,縱橫捭闔定大事,就完全是不合時宜的妄想。

其次,通過科舉考試取得功名,然後從基層做起,一步步的歷練自己,積累政績,最後才有可能升職加薪,位居三公。

以狄仁傑為例,起先,他是通過科舉考試及第,獲得汴州判佐的職位。儘管這是一個很小的官,但是他在任上盡職盡責,鍛鍊自己的行政能力。

不久,工部尚書閻立本就發現狄仁傑是個德才兼備的人物,誇獎他是“河曲之明珠,東南之遺寶”,並推薦狄仁傑作了幷州都督府法曹。在此任內,狄仁傑努力學習吏治、兵刑等典章制度。憑著對法律事務的熟悉,狄仁傑後來又升任大理寺丞。

就這樣,一步步,狄仁傑最後成為唐朝中興名臣。狄仁傑是通過自己的政績讓伯樂發現自己,舉薦自己,而李白是通過寫自薦信來尋找伯樂發現自己,孰優孰劣,高下立判。

通過從基層做起,可以慢慢的積累自己的政治資源,打下自己的政治根基。朝堂之上的政治鬥爭,波雲詭譎,沒有自己的政治勢力,如何能站穩腳跟?大家看《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太子李亨,雖然是太子,也照樣要與右相林九郎做殊死的搏鬥。

如果太子沒有自己的親信李必、何監、郭利仕等人的支持,估計早就被廢黜了。

李白可曾想過這一點?唐玄宗就算任命你為宰相,你就能真的施展自己的宏圖偉業?你可知道有多少暗流湧動,又有多少殺機四伏?

《長安十二時辰》的李必就是因為看到了李白鬱郁不得志的原因,所以才說“他豪冶華麗,我卻務實”。

可以說,沒有李白的失敗經驗,就沒有李必務實的政治思想,沒有李必務實的政治思想,就無法推動整部劇的劇情發展。

李白,儘管在這部劇中沒有露臉,但是他才是這部劇真正的源起。

"

今年上半年,各個電視劇的劇組都在肆無忌憚的侮辱著觀眾的智商和審美,不得不說,天下苦國產劇久矣!

直到最近《長安十二時辰》開播,才打破了今年國產爛劇橫行無忌的局面。

不過,如果李白地下有知,看到了這部劇,他肯定會心生不爽:你們抓狼衛就抓狼衛,吐槽我幹嘛?我吃你們家大米了?

《長安十二時辰》:李白最大的毛病是什麼?


一、登天


《長安十二時辰》裡第二集,靖安司司丞李必對著張小敬陳述自己的遠大志向,“李太白一心盼著能參與政務,有朝一日,能為大唐執筆國策。如今四十三歲,卻還只能做這種,後宮冶遊助興輕浮之詞,有如弄臣,其中折辱心酸,如何能解,我比他強…我要做宰相!”。

第十二集,大理寺評事元載評價李白,“李太白,流連平康坊青樓,終日與那些遊俠兒飲酒作樂,仗劍玩耍,他懂什麼怨婦,他見都沒見過,寫的還是自己,抱怨自己一身的本事,朝廷就是裝作看不見”。

在這部劇中,李白包辦了所有主題曲的作詞,一分錢版權費都沒有收,你們怎麼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吐槽咱們的詩仙呢?

而且從太子的心腹,到大理寺八品的小官,都在吐槽。怎麼,你們是不是就欺負咱李白在朝中沒有人撐腰?

《長安十二時辰》:李白最大的毛病是什麼?


▲李白:這裡頭的歌詞都是我做的


一群人,瞎說什麼大實話?還要不要抓狼衛了?

不過,誠如李必所言,李白確實一生仕途不順。少年時,他也曾豪氣萬丈,抱負遠大,常常跟諸葛亮一樣,以管仲樂毅自比,他自稱要“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靖一”。

可是,現實卻像是某些關掉濾鏡的網紅,讓人目不忍視。

李白為什麼仕途不順?除去他個人狂放不羈的性格,就是他求取仕途的方法不對。方法不對,則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費。

照理說,以李白的才華,如果他通過正規的科舉考試來取得功名,並非難事。但是,他偏偏不願意走這條路。因為他要的是一步登天,而通過科舉考試,即使是狀元,也要從基層官員開始做起,然後一步一步向上爬。

對於浪漫主義的詩人而言,這絕對是一個枯燥而又乏味的過程。況且,誰也不能保證,自己從基層做起,以後就一定夠成為正國級幹部。

而且,李白青年時期就深受縱橫術的薰陶,“喜談縱橫術, 好語王霸略”,他常自比蘇秦、張儀、管仲、樂毅,自己要像他們一樣從一介布衣一下子成為安邦定國的卿相,實現自己建功立業的遠大抱負。為此,他師從當時著名的縱橫學專家、《長短經》的作者趙蕤,學習縱橫的基本理論和遊說技巧。

所以,從這個理念出發,李白想到的一步登天的路徑,就是攀附權貴。

二、入贅


攀附權貴有很多種方法,李白的第一個方法,就是給高官當上門女婿。

《長安十二時辰》第十二集,元載剛剛吐槽完李白,緊接著就問家中的小丫頭:都打聽清楚了嗎?長安還有哪一位五品以上大員的女兒,未曾婚配的?丫頭回答:就是有,公子現在不過是從八品的小官,都不入流,敢去提親?元載嘆氣:“被休了,回到家中的也行啊!”

這段對話可能是在暗中諷刺李白,因為李白有過兩次政治婚姻的經歷。

第一次是在他27歲時,他跟白素貞一樣,離開四川,辭親遠遊。經人介紹,他與唐高宗時期宰相許圉師的孫女成親,當了許家的上門女婿。

很多學者都同意,李白與許氏的婚姻是一場政治婚姻,是李白為求仕途的謀算之舉。


《長安十二時辰》:李白最大的毛病是什麼?



本來,在古代,入贅女婿的社會地位就十分低下,許家人根本就瞧不上李白。加上一朝天子一朝臣,許家已經不再炙手可熱。所以,李白婚後十年,直至妻子因病去世,他都沒有撈到一官半職。

然而,李白並沒有從這次政治婚姻的失敗中汲取教訓。

後來,他又與唐高宗時宰相宗楚客的孫女結婚。這個宗楚客,依附武三思、韋皇后的反革命勢力,因此在朝野中聲名狼藉。李白做宗家的上門女婿,只看到有結交權貴躋身仕途的機會,卻沒有看到宗家大廈將傾的政治危機。

結果,韋氏集團就被臨淄王李隆基,也就是後來的唐玄宗所剷除,宗楚客與弟宗晉卿同時被誅。這也意味著,李白的算盤完全落空。

至於你們問,為什麼李白一介平民,沒有房沒有車沒有存款沒有穩定工作,卻總是能夠娶到名門望族的小姐?

因為人家李白不但風度翩翩,而且文武雙全啊,他的詩文不但是一等一的,連劍術也是一等一的。這樣的青年才子,擱誰誰不要?

三、自薦


李白一步登天的第二個方法,就是直接攀附權貴,希望獲得權貴們的賞識和舉薦。

從二十來歲干謁益州刺史蘇頲開始,李白就一直通過微信給權貴們發送簡歷。公元734年,他給荊州長史兼襄州刺史、山南東道採訪使韓朝宗寫了一封自薦信,這封自薦信的框架結構也幾乎是李白所有自薦信的樣本。

一開頭,李白就給對方戴高帽子:“白聞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何令人之景羨,一至於此耶!豈不以有周公之風,躬吐喔之事,使海內豪俊,奔走而歸之,一登龍門,則聲價十倍!”

然後,他開始介紹起自己狂拽酷炫的本事:“白,隴西布衣,流落楚、漢。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

最後,李白還要再傲嬌一把,自己的文章寫的特別好,你要是想看,就派個書童,帶著紙筆來找我,我抄寫完再送給你。

雖然李白把對方捧成周公,而且自薦信文采斐然,大氣磅礴,但是韓朝宗卻只告訴李白,簡歷放我這裡,你先回去等通知。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可是為什麼韓朝宗沒有給他推薦呢?最大的可能就是自薦信最後的那幾句傲嬌之語,讓韓朝宗看了心裡感覺很不爽,你要我給你推薦,還要我主動去求取你的詩文?這是求人辦事該有的態度麼?

《長安十二時辰》:李白最大的毛病是什麼?


▲《妖貓傳》中正在作詩的翰林李白


雖然這次自薦失敗了,但是我們的“詩仙”並沒有灰心喪氣,他索性給權貴們“群發短信”:安州李長史、裴長史、邠州鄭長史、唐玄宗的女兒玉真公主、女婿張垍、與皇帝有往來的道士吳筠等……據說有百人之多。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他四十二歲時,玉真公主、道士吳筠和賀知章——也就是《長安十二時辰》的何監,聯名將李白推薦給了唐玄宗。

唐明皇親自迎接李白,令他供奉翰林,主要工作便是給皇上寫詩文娛樂,陪侍皇帝左右。

然而不到兩年,李白就因為感覺翰林的工作沒有什麼實際價值,寫了封離職申請書。按照套路,唐玄宗好歹也應該對詩人挽留一番,沒想到唐玄宗卻大筆一揮,當即批准。

這說明皇帝早就想讓李白走人了,至於原因,可能是因為李白貪杯嗜酒,常常喝的不省人事,酒後胡話連篇,不成體統。

而且,李白雖然只是個候補翰林,沒有正式編制,但好歹也經常接近玄宗和楊貴妃,看到過不少皇帝的私事,萬一他哪天酒後吐真言,洩露出去,造成什麼惡劣的影響可就大事不妙了。

本來,李白完全可以利用這個翰林候補的機會,低調做人,踏實辦事,使自己逐漸成為皇帝的心腹,再在朝中結交一批官員,培植起自己的政治勢力,等到時機成熟,便可以再謀求更高的位置。

但是,李白那酗酒的毛病,令他於放浪形骸之外,復詬病朝堂之中,終於,“詩仙”只能捲起鋪蓋走人。

《長安十二時辰》:李白最大的毛病是什麼?


▲哥,咱能少喝點酒麼

四、絕望


就這樣,李白從皇宮財務處結了工資,落寞地離開了長安。

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他都沒有再做什麼工作,而且當了一名旅遊博主,走遍名山大川。直到安史之亂後,李白才真正等來了一個看似不錯的機會。

給予詩人這個機會的人,便是《長安十二時辰》裡那位答應張小敬釋放聞染要求的永王李璘。

永王是玄宗的第十六子,本是最沒有希望成為唐玄宗接班人的皇子之一。不過到了安史之亂時,永王卻被避難蜀中的玄宗冊命為山南、江西、嶺南、黔中四道節度使,一時聲勢頗盛,大有與此時在靈武自行登基的肅宗李亨分庭抗禮之意。

至德元年十二月,永王打著救援河南的旗號,率領舟師由江陵東下。他抵達江西后,其“謀主”韋子春即大力推薦自己的好友李白出來一起共事。

李白的詩文本來就名揚天下,加上韋子春的推薦,永王便邀請此時正在江西的李白出任江淮兵馬都督從事。已經失業很久的李白聞訊欣然前往,還寫下一首感激涕零的詩:

秦趙興天兵,茫茫九州亂。

感遇明主恩,頗高祖逖言。

過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

拔劍擊前柱,悲歌難重論 。

在李白眼裡,這是一個讓自己大展宏圖的機會。他認為永王東巡,目的在於收復河南、掃靜胡塵,自己跟著永王,一定能做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事業。


《長安十二時辰》:李白最大的毛病是什麼?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永王


然而,大洋彼岸阿甘的媽媽曾經告訴我們,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也不知道下一個吃到的是什麼味道。

永王東巡,儘管在表面上突破了玄宗《命三王制》中所規定的都統範圍,屬於出師無名。但已有很多證據表明,玄宗對永王的東巡是持默許態度的,其目的就是為了對抗肅宗的勢力。肅宗對此自然也是心知肚明,為此,他派人詔逾永王,要求永王掉頭回去。

可是永王卻不理不睬,反而還出兵攻打肅宗控制下的丹陽。於是,肅宗便決定要以強硬的手段來遏制永王、對抗玄宗了。

最終,永王兵敗,而玄宗也不得不在肅宗的壓力下將永王東巡定性為謀反,並下詔將其貶為庶人。

李白作為永王李璘的“同黨”,自然也要受到連帶的懲處。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在大將郭子儀等好友的積極斡旋之下,李白由被砍頭改為流放夜郎。

於是,一向自大的李白就在夜郎這個自大的地方住了下來,直到三年後,肅宗大赦天下,李白才得以從西南那個生活條件極其艱苦的地方回到中原。

朱熹曾經就此事刻薄的譏諷李白:“李白見永王璘反,便從更之,文人之沒頭腦乃爾...李白詩中說王說霸,當時人必謂其果有智略,不知其莽蕩,立見疏脫”。

但是,李白真的對於永王東巡的合法性和潛在危險沒有過一絲的察覺嗎?

對於李白這樣一個一生渴望建功立業的人,當有機會來時,“欲借之以立奇功”的心態便壓倒了一切警覺。所以,李白做出錯誤的判斷,不完全是缺乏政治洞察力,還有因為建功立業的“私心”作祟。

此後,回到中原的李白,還想從軍殺敵,但已然是力不從心了——他都六十一歲了。

不久,詩仙就病逝了。《新唐書》記載,唐代宗繼位後以左拾遺徵召李白,但是召令未到,李白就已經駕鶴西去。折騰了一生,李白都沒有實現自己建功立業的理想。

五、歧路


其實像李白這樣,指望在唐代的官場上一步登天,是一個非常不切實際的想法。

蘇秦、張儀所處的時代,是一個戰亂紛爭的時代,所以蘇秦、張儀這些人可以運用縱橫捭闔之法,在政治和外交上運用聯合或分化的手段,為諸侯國獲取最大的政治利益。

但是到了唐代這樣的大一統王朝,縱橫術早就失去了其用武之地。大一統帝國需要的是具有真正辦事能力的官員,而不是什麼合縱連橫與詭辯之術。

李白深信自己所學之術,可以運籌帷幄鎖乾坤,縱橫捭闔定大事,就完全是不合時宜的妄想。

其次,通過科舉考試取得功名,然後從基層做起,一步步的歷練自己,積累政績,最後才有可能升職加薪,位居三公。

以狄仁傑為例,起先,他是通過科舉考試及第,獲得汴州判佐的職位。儘管這是一個很小的官,但是他在任上盡職盡責,鍛鍊自己的行政能力。

不久,工部尚書閻立本就發現狄仁傑是個德才兼備的人物,誇獎他是“河曲之明珠,東南之遺寶”,並推薦狄仁傑作了幷州都督府法曹。在此任內,狄仁傑努力學習吏治、兵刑等典章制度。憑著對法律事務的熟悉,狄仁傑後來又升任大理寺丞。

就這樣,一步步,狄仁傑最後成為唐朝中興名臣。狄仁傑是通過自己的政績讓伯樂發現自己,舉薦自己,而李白是通過寫自薦信來尋找伯樂發現自己,孰優孰劣,高下立判。

通過從基層做起,可以慢慢的積累自己的政治資源,打下自己的政治根基。朝堂之上的政治鬥爭,波雲詭譎,沒有自己的政治勢力,如何能站穩腳跟?大家看《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太子李亨,雖然是太子,也照樣要與右相林九郎做殊死的搏鬥。

如果太子沒有自己的親信李必、何監、郭利仕等人的支持,估計早就被廢黜了。

李白可曾想過這一點?唐玄宗就算任命你為宰相,你就能真的施展自己的宏圖偉業?你可知道有多少暗流湧動,又有多少殺機四伏?

《長安十二時辰》的李必就是因為看到了李白鬱郁不得志的原因,所以才說“他豪冶華麗,我卻務實”。

可以說,沒有李白的失敗經驗,就沒有李必務實的政治思想,沒有李必務實的政治思想,就無法推動整部劇的劇情發展。

李白,儘管在這部劇中沒有露臉,但是他才是這部劇真正的源起。

《長安十二時辰》:李白最大的毛病是什麼?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