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打響人才戰 引“鳳凰”向東北飛'

"

(新中國70年)遼寧打響人才戰 引“鳳凰”向東北飛

中新社瀋陽9月6日電 (夏賓 宮旭)“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渴求人才。”遼寧省省長唐一軍在今年中國海外學子創業周(下稱“創業周”)喊出了這樣一番話,凸顯了東北留人難的困境,展示了現在遼寧追逐人才的決心。

今年創業週期間,每天都有大量的項目路演,最多時一天有200場,供創業者與投資方、科研孵化機構對接,讓創業人才大呼過癮。

大連市委書記譚作鈞介紹稱,在上述項目中,涉及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科技、生命科學、潔淨能源的佔比超80%,“目前有些科研項目已經處於產業化的邊緣”。

譚作鈞直言,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人才,而大連要搞“人才大戰”,絕不搞“人口大戰”。“城市需要的就是人才,不惟學歷,城市吸引人才以需求為導向。引進人才不盯大牌盯實用,同時注重本地人才的待遇。”

注重人才待遇已成為遼寧企業的一大共識。大連光洋科技集團董事長於德海指出,要在待遇上體現人才的勞動價值,相關部門制定的政策不能“招來女婿擠走兒子”,既要培養和留住本地人才,也要引得來、留得住國內外人才。

“我們研究院院長收入比我都高。”沈鼓集團董事長戴繼雙說。

始建於1934年的沈鼓集團,在1952年成為中國第一家風機專業製造廠。目前,沈鼓集團擁有1600人的研發團隊,每年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的5%至7%。

戴繼雙表示,近三年來,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得到明顯增強,先後實現了科研攻關283項,新產品729種1123臺,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81項,背後是有了大批創新人才的支撐。“沈鼓集團收入最高的不是領導,是技術骨幹。”

待遇之外,環境和平臺的好壞似乎更能決定人才的去留。

“我們走訪發現,現在人才流失的最重要原因不是缺錢,是缺乏工作平臺。”遼寧省科技廳廳長王大南對記者表示,科技人才最看重的是地方上怎麼用好的平臺留住他、用好他。

王大南進一步稱,為此,遼寧已打造一系列科技研究中心,在人工智能、生物等方向打造國家級平臺,目前省內已有約1500個省級平臺。

此外,要讓人才有事可做也有項目支持。王大南稱,科技引領產業振興,人才供應和產業發展要密切結合,每個人才根據專業特長獲得施展空間,而遼寧在農業、工業等諸多領域建立了對接機制,讓人才有用武之地,並建立完善的支持機制,對省裡拔尖、領軍、青年人才等都進行培養,設立多種基金,根據人才發展不同階段進行項目資助。

王大南說:“我們發現瀋陽和大連的科技人才其實逐漸在迴流,尤其是在智能裝備、汽車製造等領域,省裡引進加回流了很多人才。”

“鳳凰”正向東北飛,人才效應已顯露。

遼寧省委書記陳求發表示,2018年遼寧省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增長32.7%,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5.5%。加快推動沈大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瀋陽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等重大平臺建設,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中科院機器人與智能製造創新研究院正式揭牌。

同時,遼寧大力實施人才服務全面振興三年行動計劃和“興遼英才計劃”,2018年共引進高層次人才2516名,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