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用】連維良:務實推進“十舉措”落地 實現信用監管高質量發展'

""【中國信用】連維良:務實推進“十舉措”落地 實現信用監管高質量發展"【中國信用】連維良:務實推進“十舉措”落地 實現信用監管高質量發展【中國信用】連維良:務實推進“十舉措”落地 實現信用監管高質量發展

7月25日,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指導意見》工作部署視頻會在京舉行

"【中國信用】連維良:務實推進“十舉措”落地 實現信用監管高質量發展【中國信用】連維良:務實推進“十舉措”落地 實現信用監管高質量發展

7月25日,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指導意見》工作部署視頻會在京舉行

【中國信用】連維良:務實推進“十舉措”落地 實現信用監管高質量發展"【中國信用】連維良:務實推進“十舉措”落地 實現信用監管高質量發展【中國信用】連維良:務實推進“十舉措”落地 實現信用監管高質量發展

7月25日,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指導意見》工作部署視頻會在京舉行

【中國信用】連維良:務實推進“十舉措”落地 實現信用監管高質量發展【中國信用】連維良:務實推進“十舉措”落地 實現信用監管高質量發展

7月25日,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工作部署視頻會在京舉行。本次視頻會連接了國家、省、市、縣四級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牽頭部門,旨在學習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決策部署,研究落實信用監管《意見》的具體措施。視頻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朱鶴新出席會議並講話,浙江、廣東介紹了各自開展信用監管工作的經驗。

依法監管是信用監管的突出特徵

“加強信用監管是提升現代化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關鍵一環,是‘放管服’改革的重要舉措,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保障。加強信用監管,是今後一個時期各地方各部門開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連維良指出。

記者注意到,《意見》明確了信用監管的主要目標、落實措施和運行機制,提出了22條具體政策。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重點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七個方面。即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是貫穿事前、事中、事後全生命週期的監管機制,是分級分類的監管機制,是大幅提升失信成本的監管機制,是信息充分共享和依法依規充分公開的監管機制,是充分體現以“互聯網+”為特徵的大數據監管機制,是更加註重市場主體權益保護的監管機制,是法治化、標準化、規範化的監管機制。

《意見》“對症下藥”“靶向治理”,特別要求以食品藥品、生態環境、工程質量、安全生產、養老托幼、城市運行安全等與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直接相關的領域為重點,對造成重大損失的失信主體及其相關責任人,依法依規在一定期限內實施市場和行業禁入措施,直至永遠逐出市場。同時,《意見》指出 “監管不能任性”是信用監管的基本原則,保護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是《意見》的重要內容。依法監管、規範監管是信用監管的突出特徵。只有依法依規實施信用監管,才能確保行政行為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

促“十舉措”落地步步“精”心

連維良強調,《意見》的出臺,使各級具體從事信用工作的同志們深受鼓舞。下一步,讓《意見》真正落地,要抓緊做好以下十個“落地”。

一是讓信用承諾落地。全面建立健全信用承諾制度要做到“全覆蓋、樣板化、入記錄、廣公示、問效果”。“全覆蓋”,即推動主動型、審批替代型、信用修復型承諾和行業自律型信用承諾全覆蓋。“樣板化”,即廣泛推廣使用內容充實、可用性強、規範性好、方便易用的信用承諾書樣式。“入記錄”,即要將信用承諾書及履約狀況納入市場主體信用記錄,作為事中、事後監管的重要依據。“廣公示”,即在依法依規的前提下,推動信用承諾書、承諾主體情況、承諾流程等應公示、盡公示。“問效果”,即要全面建立信用承諾問效機制,定期對市場主體的信用承諾進行復核,確保市場主體承諾的事情“說到做到”“有諾必踐”。

二是讓誠信教育落地。要充分利用各級各類政務服務窗口,廣泛開展市場主體誠信教育,重點做到“三個突出”,即“突出個人誠信教育,突出法定代表人誠信教育,突出重點崗位從業者誠信教育”。

三是讓自願註冊落地。落實自願註冊機制應做到“四定”,即“定標準、定渠道、定對象、定目標”。定標準,即制定信用信息自願註冊標準。定渠道,即按照《意見》要求,鼓勵市場主體在“信用中國”網站或其他渠道自願註冊信用信息。定主體,即所有市場主體都應主動註冊填報信用信息。定目標,即年底前,各省級平臺歸集的自願註冊信息要佔到市場主體公共信用信息歸集總量的30%以上。

四是讓信用評價和分級分類監管落地。信用評價是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關鍵舉措。公共信用評價、行業信用評價、市場化第三方信用評價、行業協會商會信用評價互相補充,是支撐分級分類監管的重要基礎。要廣泛應用信用評價結果開展差別化的監管,並根據信用評價結果進行約談、開展培訓。同時,收集好各方對於公共信用評價的建議意見。

五是讓信用報告應用落地。積極拓展信用報告應用,要切實做到“定標準、拓範圍,推互認”。一要“定標準”,探索研究制定分領域、分行業、分用途的信用報告標準,逐步形成格式規範,標準統一、用途明確、使用便捷的信用報告標準體系。二要“拓範圍”,各地方要在政府採購、招標投標、行政審批、市場準入、資質審核等事項中要率先應用信用報告。三要“推互認”。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的省份,應積極推動信用報告結果實現異地互認,為全國範圍內推行異地互認總結實踐經驗與有效做法。

六是讓市場禁入措施落地。各地方要用好行業禁入機制,及時發現、記錄行業內市場主體失信行為,將嚴重失信者攔在行業領域外,關鍵是要做到“三個一批”,即公開公示一批典型案例;跨地區共享一批市場禁入信息;入法入規一批禁入制度。

七是讓信用修復落地。各地方在貫徹落實信用修復制度時要做到“明標準、嚴程序、查問題”。一要明標準。各地方一方面要嚴格執行已出臺的標準,另一方面要積極探索完善相關領域修復機制,為全國層面制定標準提供實踐經驗和意見建議。二要嚴程序,各地方要嚴格按流程、按規定開展修復,確保修復工作公開、透明。三要查問題,各地方要將修復工作與加強廉政風險防範工作相結合,嚴厲懲處在修復過程中徇私枉法、謀取私利的行為。

八是讓聯合懲戒落地。聯合懲戒是社會信用體系的核心運行機制,也是最管用、最有效、最為成熟的信用手段。深入開展聯合懲戒要做到“一增一降”,即增加報送聯合懲戒案例,降低黑名單企業數量佔全部市場主體的佔比。

九是讓信用自淨建設落地,即治理“不良信用服務機構”措施落地。對違法違規的信用服務機構和不具備相應資質、以信用名義開展信用服務的機構嚴厲查處、堅決清理,營造良好的信用服務市場經營環境。對於“知法犯法”,性質惡劣的嚴重失信信用服務機構,以及冒用信用服務等名義,出具虛假信用報告,或以承諾修復企業信用、提高企業信用等級等名義違規收費等公開行騙行為的,一律堅決逐出市場。

十是讓法治建設措施落地。信用立法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有效運轉的重要基礎,是各項信用機制有效落地的關鍵保障。《意見》明確要求要加快建章立制,制定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相關法律,建立健全信用監管規則和標準。各地方要因地制宜加快出臺信用相關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及規範性文件。

實現高質量發展越“信”越有“禮”

目前,黨中央、國務院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越來越重視,全社會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越來越關注,信用建設工作如何高質量發展?會議提出四點要求。

一是信用手段越管用,越要防止泛用。鼓勵地方開展探索,將信用手段更廣泛地運用於社會治理,但同時要做到“三個防止”“四個注重”:即防止失信行為認定和記入信用記錄的泛化、擴大化;防止失信“黑名單”認定和實施失信懲戒措施的泛化、擴大化;防止個人信用分等其他信用建設舉措應用的泛化、擴大化。更加註重宣傳解讀工作,更加註重工作引導,更加註重依法依規,更加註重發揚民主。

二是信用惠民便企措施越豐富,越要尊重市場規律。一方面要發揮市場機構作用,創新信用惠民便企應用場景。大力實施“信易貸”“信易租”“信易行”“信易遊”等“信易+”項目,讓市民切身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便利。另一方面要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創新運用個人信用分實施激勵。在醫療衛生、圖書借閱、文化體育等領域開展“信易醫”“信易閱”“信用免押”等服務。會議要求,“個人信用分”可以與守信激勵相結合,但不能用於懲戒,不能以“低信用分”為由,限制自然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務的權利和基本的法定權利。

三是社會公眾對信用接受程度越高,越要依法依規。隨著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深入推進,各部門各地方在推進便民惠企、聯合懲戒方面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並且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社會公眾對信用接受度和認同度不斷提高。要在鞏固前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已取得的成果和社會反響的基礎上,依法依規紮實推進各項工作。

四是信用信息越是充分共享,越要重視主體權益保護。要加大對信用信息安全和市場主體權益保護力度,這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必須堅決守住的底線、紅線。重要的是要做到“五個嚴”:一是嚴格依法,始終堅持信息公開公示以依法依規為前提;二是嚴格明責,各地各部門要依照管理權限和職能分工履行各類信息安全監管職責;三是嚴格監管,加大對徵信機構、評級機構、大數據公司違反法律規定,危害信息數據安全,侵犯個人權益和隱私的監管力度;四是嚴格保護,加強對各類平臺、系統、網站等信用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安全保護;五是嚴謹修復,信用修復應嚴格按規定流程和標準開展。

(《中國信用》雜誌記者 何玲 劉夢雨)

《中國信用》

小編有話說

感謝您關注《中國信用》,和我們一起見證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新動態新進展新態勢。公眾號運營以來收到了很多用戶的支持和建議,給了我們很多幫助,在這裡《中國信用》編輯部對大家表示真摯的感謝,你們的支持是我們不斷前行的動力!

為了更好地向大家提供資訊服務,我們針對這段時間大家提出的疑問和建議,對一些事項做統一的答覆和說明,主要有以下幾條:

如何關注公眾號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您發送給朋友或朋友圈。

如何投稿以及和小編互動

歡迎大家提供報道和稿源線索,或對雜誌提出寶貴建議,可在微信後臺與小編們即時互動,也可通過編輯部郵箱聯繫我們:Chinacredit1@163.com

如何訂閱雜誌

請諮詢010-56805037或010-56805193。

如何轉載文章

《中國信用》雜誌及微信公眾號文章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於《中國信用》。

(責編/製作 吳限 審讀 劉夢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