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冰箱病”冰箱用對了才行'

"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衛生所 王麗麗

“冰箱病”是指人以不適當的方式食用了存放在冰箱中的食物後,出現的腹痛、腹瀉、嘔吐等腸胃道不適反應。

“冰箱病”的原因有兩個

一方面,冰箱取出的食品溫度與人體溫度相差較大,若快速進食,可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導致生理功能失調,誘發頭痛、上腹陣發性絞痛、噁心、嘔吐等症狀。另一方面,很多人習慣性地認為冰箱就是“保險箱”。食物儲存在冰箱裡是安全的,無論是生、熟食品,只要放入冰箱的食物就不會腐敗變質。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其實,冰箱內存活著種類豐富的微生物,一些嗜冷菌在低溫、低氧環境中都能生長,冰箱中存放的食品成為其重要汙染源,如果食用不當就可能會導致食源性疾病的發生。

如何預防“冰箱病”

食物放一段時間後再食用 從冰箱取出的食物,如冷飲、冷食等,在室溫下放置一段時間後再食用。對於能加熱的食物,如熟食等,應徹底加熱後再食用。

特殊人群少食冷食 兒童、孕婦、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人群以及脾胃虛弱、消化能力較差的人尤其要注意,最好少吃或不吃冷飲、冷食。

定期清理冰箱 冰箱應定期清理、除菌,夏季建議每週一次。正確的流程是斷電、清空,用小蘇打或者洗潔精徹底清洗冰箱內部,並風乾。冰箱門上的橡膠密封圈和縫隙也要記得清洗。

食品分區擺放 冰箱內的食品擺放應分區分類,生熟分開,防止交叉汙染。可用塑料袋、保鮮膜或保鮮盒封裝。

食物不宜擺滿 冰箱內食物不要放得太滿,要留一些空隙,以保證食物內部達到理想溫度。

食用前檢查食品質量 冰箱食品存放的時間不宜過長。食用前,應檢查食品質量,儘量食用新鮮食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