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的情與愛:結婚未必有愛情

戀愛 婚姻 小說 青音 聰明孩子養成記 有趣的心理學菌 2019-04-06

一箇中國小夥子和一個美國小夥子談論婚姻。

中國小夥子說:“你們美國人真隨便,一談戀愛就上床!”

美國小夥子答:“你們中國人才隨便,一上床就結婚!”

——青音,摘自《中國式的情與愛》

“中國式”?

“中國式”的情與愛有什麼特色?

催婚,擇偶條件化,媽寶男、公主病盛行?

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的次序顛倒、無性婚姻、婆媳三角關係?

……

這些現象不見得是中國獨有的,但顯然很具有代表性。

01 你相信愛情嗎?

《中國式的情與愛》書中講了一個觀點,說在我們的民族潛意識裡,愛情是悽美的、靠不住的。你看民間傳說裡,七仙女、白素貞都是悲劇結尾,好像追求愛情就沒什麼好下場。

老人教育孩子的時候也經常說,愛情能當飯吃嗎?“嫁漢嫁漢,穿衣吃飯”。

金星曾經主持了一檔帶著父母相親的節目,一個男嘉賓的二姨公然說出的擇偶條件,是長得好看不重要,關鍵是能不能幹活。

中國式的情與愛:結婚未必有愛情

中國式相親

愛情是虛無的,只有物質才是可靠的。把愛情和婚姻分開,是和現有經濟狀況和社會財富積累程度,以及代代相傳的家庭意識有深刻關聯的

但現代社會經濟壓力已經沒那麼嚴重了,為什麼人們還是不太敢相信愛情?

恐怕更重要的是,即便已經走入婚姻,無論男人還是女人,都很少是真正獨立、成熟的人。

情愛中夾帶了太多其它的要求、未被滿足的期待和不當養育帶來的影響,這才是最根本的問題所在。

02 為什麼有些男人的心理髮展水平不如同齡的女性?

這很可能是因為父母之間關係不夠親密,於是母親就主導了“母子聯盟”,培養出非常戀母、內心沒有長大的“媽寶男”。

從這個角度來說,“媽寶男”是有遺傳性的,通常來自於夫妻關係低於親子關係的家庭。

父親的主要責任在於沒有好好愛兒子的母親,而母親的主要責任在於抓住兒子來替代親密關係。

中國式的情與愛:結婚未必有愛情

03 為什麼很多女性有嚴重的“公主病”?

很多女孩對付男人的方法是被教出來的,她的媽媽可能會說:“你跟男人在一起不能吃虧,應該讓他使勁給你花錢,這樣你才能看得出來他是不是足夠愛你。”

情感專家教女人如何迎合、掌控男人,都是這個前提:“女性是弱小的”、“被人佔便宜的”、“需要保護的”。

他們教給女人的不是怎樣去愛,而是如何用權謀和心術去對付男人。

有不少兩性關係的段子都在講男人要做“二十四孝老公”,女人要當公主來養,男人要無限度地滿足女人的情感需求。

表面看來這是女性地位很高的證明,實際卻是建立在女人只能依附於男人愛她才能存在的弱者邏輯上。

中國式的情與愛:結婚未必有愛情

公主病的女人,像癱瘓了一樣被捧在男人的手心裡,如果這個男人有一天不想捧了,她就會被摔得很慘。

我們通常會認為“公主病”是被家裡慣出來的,作者卻提出了一個相反的觀點,這些女孩很多恰恰是在家裡沒有得到滿足的。

公主病就像是在戀愛中退行到一歲之前嬰兒的狀態,“我想要怎麼對待你就怎麼對待你”。她們之所以不停地“作”,其實是想看看,你到底是不是一個願意被我剝削的“媽媽”?

小“作”怡情,大“作”可能誰也受不了了,畢竟做一輩子“媽媽”不是男人該負的責任,就算他願意也未必承受得起。

中國式的情與愛:結婚未必有愛情

04 什麼樣的女人才是真的強大?

中國女人現在是不是特別強大?

有兩個外國老師被在中國街頭看到的情景震驚了,他們總看到女人對著老公或者男朋友發脾氣,甚至還動手打,他們不明白,為什麼中國女人脾氣這麼大?

作者還有個臺灣朋友說,大陸女孩子都很想表現自己的優秀,熱衷於說自己去過多少國家,從事多麼高端的行業,有多少人脈,取得多少證書

但你跟她沒辦法交流,因為她一直在支配你,她認為她的意見最正確。這個朋友認為,這樣的女孩很強勢

中國式的情與愛:結婚未必有愛情

在“中國式”戀愛中,兩個人吵架一般道歉的都是男生,因為“女人永遠是對的”,只有這麼做的男人才是好男人。

作者的理解是,中國社會重男輕女的傳統,導致女性在生命早期比男性被忽略的程度嚴重。

女人的強勢,源自缺乏真正的平等。這是一種“矯枉過正”,正說明社會對女性還有很多歧視。

強勢的女人很多是被迫的,真正強大的女人是柔和的,不會用強勢來掩飾不安。

05 說句“我愛你”、“對不起”為什麼這麼難?

作家趙趙寫了一本小說,叫《動什麼別動感情》,說的就是典型的中國式情愛心理。

表達愛就意味著把心毫無保留地敞開,如果你沒有迴應給我愛,或者沒按我期待地迴應,就像你給我插了一把利劍。

中國式的情與愛:結婚未必有愛情

我早就知道你不愛我,而我竟然還這麼渴望去愛你,我怎麼這麼傻?

這其實是一種隱藏的羞恥感:表達真實的情感是一種羞恥,是給了別人機會貶低自己。

真心地道歉、說一句“對不起”也是很難的,因為這代表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給了別人攻擊自己的理由。

在情愛中,我們似乎缺乏負責的能力,既不敢表達愛,也不敢表達恨;而我們的這種不自信,可能來源於沒得到過真正的愛。

母親們如果有愛,她們給孩子的愛會自然流淌;如果母親的心中空蕩蕩的,她們沒得到過愛,卻又去愛孩子,就需要格外地使勁,而且有一種犧牲感,她們會覺得孩子欠她的。

如果是這樣,孩子很容易分裂,因為理智上他們覺得應該感謝父母的付出,但情緒上又非常反感,因為這些年早被控制得夠夠的了。

中國式的情與愛:結婚未必有愛情

但是,他也無法表達恨。

努力想成為一個“好人”,有時候就意味著不能表達真實情感。可是,這樣的好人,走入婚姻時往往對伴侶和孩子都很殘酷。

因為他們常常忽略自己,而他們把伴侶和孩子也當做自己人,所以他也會忽略他們,反而花大量的時間、精力去照顧、體諒那些“外人”。

來訪者小花的母親,再嫁以後不願意對小花表示親近,因為她要用有意忽略她來證明她沒有隻對親生女兒好,她要保持“公平”。

為了一個美好的名聲,犧牲掉本來最該親近的家人,這難道不更是一種虛偽和殘酷嗎?

中國式的情與愛:結婚未必有愛情

06 怎麼破?

不敢愛、不敢恨、不敢相信愛情,要怎麼破?

作者的一個朋友是個單親媽媽,但是她的孩子很健康,因為她教會了他們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愛,學會去愛自己和愛別人;

並不是感情不可信,而是因為我們太害怕表達自己、害怕不被人喜歡、害怕暴露軟弱被傷害,所以只能用各種偽裝來防禦。

但是,只要一天不能面對真實的情感,我們就一天不能從愛中充分得到幸福。

無論是對金錢、性、還是攻擊性,人性本身是自然的,不需要為真實的想法感到羞愧。學會愛的第一步,就是真實地面對自己,讓感情流動起來。

第二件事是負責任,你要為自己做的事負責。

中國式的情與愛:結婚未必有愛情

因為擔心結果,做錯不敢認錯,愛人也不敢表白。

如果永遠只是說一些輕巧的、含糊的話,只是表達出無所謂的態度,就永遠不會真正和對方建立情感聯結,對方能感到的只有不真誠和不被重視。

躲避責任,不可能獲得真摯的感情。

無論愛一個人還是恨一個人,當你敢於表達出來,就需要為這部分情緒負責。但是,只有敢於負責的人才能在關係中成長和收穫真正的愛。

我們不是單純來“要”的,讓情愛滿足我們的不安全感、只想做一個肆無忌憚的孩子;也不是單純來“給”的,希望通過犧牲、一味付出來獲得對方的尊重和認可。

愛是彼此的支持、讚賞和親密,即便我們曾經像個孩子,也會在愛中不斷地成長,終於長成兩個既能依賴又能獨立的人。

就像舒婷在《致橡樹》中寫的一樣:

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也不學痴情的鳥兒,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