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和心理諮詢師談戀愛

戀愛 跳槽那些事兒 玟囈心理 2019-06-08


我想和心理諮詢師談戀愛


我相信長期做心理諮詢的諮詢師一定有遇到過求助者對自己說過這樣的話:“老師,你真好,我們做朋友吧。”又或者“老師,我覺得你特別有魅力,我很想追求你,我們能成為戀人嗎?”

那在此之前,我想先大家說一說關於愛情的三要素:激情、親密和承諾。

激情是一種“強烈地渴望跟對方結合的狀態”。通俗地說,就是見了對方,會有一種怦然心動的感覺,和對方相處,有一種興奮的體驗。性的需要,是引起激情的主導形式,其它自尊、照顧、歸屬、支配、服從也是喚醒激情體驗的源泉。

親密,是兩人之間感覺親近,溫馨的一種體驗。簡單說來,就是能夠給人帶來一種溫暖的感覺體驗。

承諾是指對愛情的忠誠,責任心,排他。也就是結婚誓詞裡說到的“我願意!”,是一種患難與共、至死不渝的承諾,而且我願意為了你放棄整片森林,所以我們領證吧,在法律上我是你唯一且合法的另一半。

但是諮詢師可以跟求助者做朋友,甚至做戀人嗎?答案一定是不可以的。


我想和心理諮詢師談戀愛


因為一開始建立諮詢關係,心理諮詢師就確立了和求助者的職業關係,就是說只是一種職業關係,諮詢結束,關係結束。很多人不太理解,感覺心理諮詢師太清高了,太商業化了。為什麼心理諮詢強調職業關係,對諮詢關係有情感的限制,而不能發展私下的感情呢?這裡面有著一定的科學意義。

首先,諮詢關係拓展到諮詢師外發展,會使心理諮詢師失去中立態度。當諮訪關係走近時,諮詢時就無法站在客觀的立場,多一層關係,就多了一份情感的捲入,諮詢師會很在意你,甚至被你情緒所裹挾,最後諮詢師也會和求助者一樣身心俱疲,從而無法真正幫助你,那麼諮詢便失去了意義。

其次,求助者愛上諮詢師,是因為產生了正移情,就是來訪者把諮詢師當作以往生活中某個重要人物,逐漸對諮詢師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感情,表現得十分友好、敬仰、愛慕。因為心理諮詢師的體貼、細心、關愛、包容。他使你感覺到安全、舒適、被愛、被尊重、被接納與認同。因為心理諮詢師是世界上最好的傾聽者,最好的心靈共鳴者。這個時候,求助者就很容易把生活中失去的愛,轉移到諮詢師身上,比如通過心理諮詢,對母愛或者父愛的尋覓和補償,對戀人的尋覓或者依戀,轉移到諮詢師身上產生愛憐或依賴。


我想和心理諮詢師談戀愛


當然既然有正移情,就一定有負移情。負移情就是來訪者把諮詢師視為過去經歷中某個給他帶來挫折、不快、痛苦或壓抑的對象,或者將從小成長中的憎恨和仇恨,在諮詢過程中轉移到了諮詢師身上,從而在行動上表現出不滿、拒絕、敵對、被動、抵抗,不配合。因為篇幅有限,我們下次講負移情。

最後,諮詢師拒絕跟求助者做朋友,做戀人,是對自我的一種保護。首先心理諮詢師也是普通人,也有自己的煩惱和困惑,而且心理諮詢師也有著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他們也並沒有求助者美化的那麼完美無缺。而諮詢師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斷調節內心的矛盾和衝突,使自己內心保持和諧和安寧,這樣才能更好的在諮詢中以正性積極的心態面對自己的求助者,讓求助者得到更專業幫助。

同時有時候當心理諮詢師去做案例督導或者做個人體驗時,說到自己被某個案例困擾了,覺得自己想不到任何辦法來幫助求助者,自己也覺得很焦慮、煩躁的時候,總會發現,其實自己被求助者的情緒所綁架了。


我想和心理諮詢師談戀愛


所以,如果你跟諮詢師成為朋友,或者戀人,那麼心理諮詢在生活中無意識的言談,或者一些認知觀念,都有可能對求助者產生不好的影響。而且,情緒是具有傳染性的,如果成為了戀人,心理諮詢師也會失去自己的生活,會在你痛苦的情緒中失去方向,最後弄得精神負荷疲憊不堪,失去耐心,無法成為一位職業的心理諮詢師。

其實心理諮詢師也很難,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一些求助者,用誘惑的方式,用脅迫的方式來讓諮詢師滿足自己的願望,但是諮詢師一定要守住這個倫理界限,守住這個界限,是在保護自己,也是在保護求助者。

很多時候諮詢師的無條件接納、包容,確實會讓求助者誤解這是心動的感覺,這是一種親密體驗。但諮詢師的宿命,從誕生之日起就註定是要被來訪者拋棄。當來訪者的移情慢慢修通,來訪者與諮詢師就會建立一種真實、真誠、此時、此刻的關係,與過去關係重現的移情投射相對立,是諮詢關係即將結束的標誌。如果說承諾帶來安全感,做諮詢應該會比談戀愛的安全感高,諮訪關係應該比戀愛關係更加穩定,可有趣的是諮訪關係一般都沒有愛情長久。

其實好的諮詢師聽得很多,說得很少,但每句話可能都是一種新視角,給你一種新體驗,讓你感覺到一片新的天地。他會引發你傾訴的慾望,卻又引導你去思索、自我分析和節制。所以,來訪者與心理諮詢師的關係越簡單,心理諮詢師就能夠更好的幫助到來訪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