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最重要的不是防晒,而是防它

今天是農曆六月初五,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小暑。

俗話說,“小暑小熱,大暑大熱。”從小暑時節開始,我國大部分地區開始進入一年中最熱的時期,以高溫、溼熱天氣為主。

很多人只知道防熱、防溼邪,其實還有一件事很容易被我們忽略,那就是——

防陰暑。

什麼是陰暑呢?它是中醫的一個概念。大家都知道中暑,在中醫裡面,中暑還可以再分為陽暑和陰暑。

中陽暑,一定要儘快救治

夏天最重要的不是防晒,而是防它

2017年,四川巴中一工人中暑

首先說陽暑,一般是指在陽光下曝晒或高熱密閉環境下工作造成的,一般從事戶外工作或體力勞動力,容易受到陽暑的侵襲。中陽暑的主要表現為,高熱、心煩、口渴、大汗、舌苔黃幹,這種中暑往往病情重而危急,甚至會出現多臟器的功能衰竭,一定要儘快救治,一面耽誤病情。

預防這類中暑最好的做法,還是讓身邊從事戶外或重體力工作的親人和朋友,避免在高溫或暴晒環境下工作。

下面就來談談本文要說的重點——防陰暑。

陰暑,就是夏天受寒了

夏天最重要的不是防晒,而是防它

陰暑,明代醫家張景嶽說,“陰暑者,因暑而受寒者也。”它是指由於夏季人們採用不恰當的方式乘涼,或進食過量冷飲,而導致寒邪侵襲人體,進而引發疾病。通俗的解釋,就是夏天受寒了。

一般情況下,老人、兒童、體弱多病者等抵抗力較差的人群,容易受陰暑侵襲。

陰暑最常見的一類症狀是引起外感,北京衛視《養生堂》原主編、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羅大倫指出,中陰暑的主要表現有以下幾點:

1、發熱怕冷;

2、少汗或者無汗;

3、身體酸重;

4、神情昏聵;

5、舌質淡、舌苔白且滿布。

還有一類是脾胃受傷,主要表現是:

1、腹痛腹瀉;

2、渾身無力;

3、關節痠痛。

這些情況容易中陰暑

夏天雖然天氣炎熱,但在放熱的時候,也不要忘記防寒。下面這幾種情況,最容易中陰暑。

1、露宿、睡覺時不穿衣服;

有些人喜歡露宿,或者不穿衣服睡覺,雖然這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但由於夏季暑熱溼盛,人體毛孔開張、腠理疏鬆,加之夏天晝夜溫差較大,晚上溫度相對比較低一些,容易受到感冒的侵襲、

2、在陰寒潮溼的地方乘涼,也容易受到溼邪的侵擾,導致中陰暑。

3、吃寒涼的食物、喝冰水、吃冷飲。

我國中醫腎病學宗師鄒雲翔曾立下這樣一條家規:家人和孩子們不準吃冷飲。在習慣了以“冷”解暑的大部分人來看,這規矩頗有些不近人情。但不能否認,嚴格遵守著父親家規的江蘇省中醫院鄒燕勤主任一家三代,身體都很好,衰老速度也較很多人慢些。

4、睡覺時吹空調、風扇等

三、中了陰暑如何調理?

患陰暑:服藿香正氣丸;

胃腸受寒,可飲生薑紅糖水溫中和胃;

關節冷痛可行關節熱敷,

但脾胃虛寒的人們一定要注意,不能吃太多偏寒偏涼的食材,比如西瓜等,尤其是冰凍的瓜果及飲料等。否則,不但達不到消暑的效果,反而容易引起腸胃不適。

對於小暑養生的禁忌,廣東省中醫院中醫經典科主任顏芳建議,做到以下四個“不宜”:

一不宜風扇空調直吹

二不宜空調溫度過低

三不宜貪食冰凍瓜果

四不宜過食生冷寒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