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隊的夏天》女神合作賽引發的爭議,帶給我們怎樣的思考?

《樂隊的夏天》這檔樂隊比拼的綜藝節目,為了玩盡節目花樣,在搞出“樂隊改編賽”的套路之後,又開啟了類似“選秀比賽幫幫唱”的路數。不同的是,因為樂隊從來都是一個整體,那麼與樂隊合作好壞的評判標準,焦點似乎也就從音樂性,自然而然轉移到了關於樂隊合作整體性的觀感判斷。

這場錄製,小編R姐也在現場全程觀戰,以一個客觀樂迷的視角觀看了整場“女神合作賽”,也親眼目睹了大張偉和專業樂迷老師們的“奇葩說”式battle。所以這裡也想談談自己的看法,來說說全場爭議最大的“倒數”三組表演。

《樂隊的夏天》女神合作賽引發的爭議,帶給我們怎樣的思考?

【倒數第三】:新褲子 x Cindy

當聽到氣質獨特、極具冒險精神的新褲子,請來了曾被全網嘲、被當作主流價值觀反面教材的3unshine女孩作為合作“女神”,這件事情好像有些不可思議,但細細想來又非常合理。

出現在新褲子舞臺上的Cindy,宛如一個叛逆少女化上了誇張的靚妝,偷穿了媽媽的亮片復古裙,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迪斯科舞廳大搖大擺走出來。她無所畏懼,也充滿自信,她向世界大聲呼喊問詢:“所有人都來了嗎?(Everybody is here now?)”好像如果有人不來就不給她面子似的。那一刻,她是全場的diva。

《樂隊的夏天》女神合作賽引發的爭議,帶給我們怎樣的思考?

這讓我想到了新褲子的彭磊。

彭磊和Cindy本質上應該是一種人。畢竟在這個世界上,想活得瀟灑的人有很多,真正能瀟灑的人卻始終沒幾個。彭磊在採訪中說,他現在微信還是要每天拉黑一個人。這句話可能只是他在開玩笑,但你能看得出,他還是一如既往只想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至於別人能不能理解,他並不是那麼在乎。

《樂隊的夏天》女神合作賽引發的爭議,帶給我們怎樣的思考?

VICE有篇寫新褲子文章標題是——

“除了新褲子,中國從未有一支可以影響每一代年輕人的搖滾樂隊。

聽到這樣的盛讚,我們不得不聊到了朋克。

在這一期節目的錄製現場,拿著整季節目音痴人設的馬東老師問了前花兒樂隊主唱大張偉一個問題:朋克到底是什麼?

大張偉說,朋克就是“你愛說什麼就說什麼,你來說我呀,你來罵我呀!”

《樂隊的夏天》女神合作賽引發的爭議,帶給我們怎樣的思考?

彭磊和大張偉,都是曾經被視為中國朋克代表的樂隊主唱。這兩支樂隊當年也同時被劃入北京新聲的標籤下。(北京新聲代表了90年代末中國樂壇最有活力的一幫年輕人。)當他們時隔二十年再一次出現在同一個鏡頭裡,彷彿把我們又帶回了那個搖滾的年代。

大張偉主動提出要和新褲子合唱《過時》,他說那是他一個未完成的夢想。於是他走上舞臺背起吉他,和他心目中的樂隊完成了這首《過時》。大張偉可能是後悔了,當他說出“我放棄那些是對的嗎?我也不知道”的時候。於是他只能發自內心地羨慕:“雖然在大眾中他們沒有我名氣大,但新褲子是我一生中都堅持的一個偶像,也是我永遠的榜樣。”

從遙遠的北京新聲到今天的時代,新褲子崇尚自由、堅持背叛,所以他們永遠年輕,永遠不合時宜,帶來的是時時更新的藝術表達。

這也是為什麼耳帝評價這場合作舞臺說:

“這樣的表演,你不能用唱歌好壞與跳舞好壞的標準去看,這是一個集音樂、時尚、文化觀念並帶有一點波普色彩的藝術呈現,Cindy一身70年代的復古裝扮,像是矯枉過正的豔俗與時髦,用音樂節式的隨意毛糙式演唱講述著自己的出道歷程。二十年前,新褲子是最反傳統、最特別、最新潮的體現,而在當下,3unshine是最另類、最不符合主流審美、出道最匪夷所思、發展最出人意料的存在。”

這場表演所呈現出來的一切,都與傳統意義上的搖滾樂隊有著極大的差異。但是那又有什麼關係呢?

記得現場的專業樂迷表達了這樣一種觀點,值得我們深思:20年前,沒有人知道花兒、新褲子是“朋克”。是時過境遷,人們才冠上了這個態度化的標籤給他們。而誰又敢說,在當下時代瘋狂衝擊著主流視線的C皇,不會是20年後的“朋克”呢?

《樂隊的夏天》女神合作賽引發的爭議,帶給我們怎樣的思考?

倒數第二:海龜先生 x 薛凱琪

海龜先生和薛凱琪的緣分,源自於貝斯手蔣晗對薛凱琪的喜愛。兩組看似毫不搭界的音樂人,通過一次奇妙的合作,帶來了意外的化學反應。尤其是主唱李紅旗與薛凱琪採用平行復調的和聲方式演唱的部分,讓我們透過歌曲的編排,聽到音樂背後的表達。

節目組特意為我們科普了一下平行復調——

復調就是有兩個主旋律,兩個主旋律同樣重要,互相呼應。有些復調是可以相交的。(例如83射鵰英雄傳主題曲《鐵血丹心》,羅文與甄妮的聲音就是有些地方平行,有些地方交叉。)而有些則一直保持平行,例如這次海龜先生和薛凱琪合作的《咿呀呀》所希望呈現平行的效果。

李紅旗解釋,之所以這麼編排,除了創新歌曲音樂層面的體驗感之外,也是在隱喻一種平行不相交的愛情。有著詩意氣質的男生用文辭表達對女生的愛,可他們之間心靈契合卻終究無法在一起。

《樂隊的夏天》女神合作賽引發的爭議,帶給我們怎樣的思考?

然而對於這首歌曲,一向直白犀利的“黑刀老師”卻有著不太積極的評價:

“我沒投(海龜先生)。之前錄這個節目的時候,我遇到他們的經紀人,我跟他們說,你一定要替我跟李紅旗表達,我太愛這個樂隊了。但是今天這場從作品的層面,以及現場的呈現來講,都比我預期的要差上太多了。因為他們為了去‘遷就’合作者,而犧牲了太多原本屬於樂隊的氣質也好,光芒也好。”

有網友認為,這是一種非常雙標的評價,因為當你在罵別人說‘你不像你自己’的時候,這件事本身就已經惡意滿滿了。至於你自己是什麼?他們在做的究竟是什麼樣的音樂,也許只有他們自己才知道。

《樂隊的夏天》女神合作賽引發的爭議,帶給我們怎樣的思考?

但我個人則是認為,合作本身無關遷就與否,如果女神合作賽的賽制是為樂隊另尋一位“女主唱”的話,相當於這場舞臺表演是為了成就一個全新的樂隊,那麼最終的目標也是為實現彼此互相成就的一個合作,也就談不上“誰來遷就誰”了。

倒數第一:旅行團樂隊 x 周潔瓊

老狼說,看《樂隊的夏天》最讓他感動的一支樂隊就是旅行團。很多比較酷的樂隊可能持一個觀望的態度,但是旅行團整個過程都特別的認真:他們想,既然決定來參加遊戲,就要給出最好的表現去完成這場遊戲。

對於旅行團而言,參加《樂隊的夏天》是個重要的事情。他們唱過很多音樂節,唱過很多live house,但還沒有太多機會把自己的歌唱給屏幕前的很多人聽。所以他們在綜藝的舞臺上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用他們一貫的快樂搖滾心,希望做音樂給更多更廣的聽眾聽。

《樂隊的夏天》女神合作賽引發的爭議,帶給我們怎樣的思考?

所以這場女神合作賽,他們沒有被“不適合樂隊”、“不搖滾”、“太晚會”這樣的標籤左右,而是態度明確而堅定:被別人的看法改變自己,才是真正的“不搖滾”。為什麼樂隊表演不能唱跳?旅行團就是要做自己想做的表演。

《週末玩具》是旅行團自己的歌,也是我個人在旅行團新專輯《感+》裡最喜歡的一首作品。這首歌的動機來自於我們共同生活的城市,車水馬龍朝九晚五,人們的生活快速匆忙,坐在堵在CBD的車裡,焦慮地探著窗外,幻想腳底有一個衝浪板,在車流的都市裡衝浪,在落日霞光中穿行至週末的派對。

《樂隊的夏天》女神合作賽引發的爭議,帶給我們怎樣的思考?

每當歡樂的女聲合唱響起——

City people City life

City crazy City night

City girls and City boys

City music City toy

我們終於找到自己的週末派對,不再一個人是一座島嶼,你我也能連城陸地。

旅行團有“私心”,他們就是想借用節目組強大的資源和經費,去完成自己最想完成的演出:他們的初衷根本不是大家爭議的所謂破不破圈兒,他們其實就是想邀請女孩兒們來到自己的“週末派對”,讓一個“唱跳俱佳”的女主唱來加入樂隊,讓許許多多女孩兒和他們一起唱歌、跳舞。所以最後呈現出的舞臺效果,就是旅行團對於《週末玩具》這首歌最初的構想和規劃。如果非說改變,改變的也只是過去的演出形式,一定不是樂隊本身。

《樂隊的夏天》女神合作賽引發的爭議,帶給我們怎樣的思考?

搖滾樂本來是如此包容、多元、有趣的一種表達形式。很多的搖滾樂迷不喜歡聽流行市場的東西,也許就是因為認為其傳統、保守、教條、缺乏態度。所以,對於搖滾樂隊呈現的音樂表達,就更不應該被限制、被束縛、被隔絕。

當然,小編還看到了這樣的一番評論:

“在當今的音樂界,流行樂是主流,搖滾樂是小眾。《樂隊的夏天》給了搖滾樂做主角的機會,流行樂終於小眾了一回。所以這個票數是應得的。”

看了這個評論,對這樣的票數,我也能夠釋然一些了。

-END-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平臺立場。

文章原創,圖片源於網絡,如有異議請聯繫後臺。)

樂·現場 | Vol.2 王梵瑞與鼓樓先生

廖俊濤2019全國巡演啟動,帶上你的蘋果來赴約

一個源於愛情建立的合唱團

《樂隊的夏天》女神合作賽引發的爭議,帶給我們怎樣的思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