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
"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總會有一些白茶,只存在於傳說中。

比如,十五年陳的荒野銀針,還是餅。

比如,1998年的荒野白茶,散茶,還有棗香。

每次聽到這種故事,總是先嚇一跳,然後覺得寒意從胃裡冒起,繼而瀰漫全身......

尤其還有茶友來分享喝過之後的心得體會,那一瞬間,真是很佩服這些勇敢的“嚐鮮派”,這得多有小白鼠的精神,才能如此的勇敢無畏啊。

這些茶友,對白茶,都是真愛啊。

只可惜,所遇非人。所託,非茶。

傳說,畢竟是傳說。

你如果相信了傳說,那就真是《天龍八部》裡的鐘靈了。

天真無邪,單純可愛。

"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總會有一些白茶,只存在於傳說中。

比如,十五年陳的荒野銀針,還是餅。

比如,1998年的荒野白茶,散茶,還有棗香。

每次聽到這種故事,總是先嚇一跳,然後覺得寒意從胃裡冒起,繼而瀰漫全身......

尤其還有茶友來分享喝過之後的心得體會,那一瞬間,真是很佩服這些勇敢的“嚐鮮派”,這得多有小白鼠的精神,才能如此的勇敢無畏啊。

這些茶友,對白茶,都是真愛啊。

只可惜,所遇非人。所託,非茶。

傳說,畢竟是傳說。

你如果相信了傳說,那就真是《天龍八部》裡的鐘靈了。

天真無邪,單純可愛。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總會有一些白茶,只存在於傳說中。

比如,十五年陳的荒野銀針,還是餅。

比如,1998年的荒野白茶,散茶,還有棗香。

每次聽到這種故事,總是先嚇一跳,然後覺得寒意從胃裡冒起,繼而瀰漫全身......

尤其還有茶友來分享喝過之後的心得體會,那一瞬間,真是很佩服這些勇敢的“嚐鮮派”,這得多有小白鼠的精神,才能如此的勇敢無畏啊。

這些茶友,對白茶,都是真愛啊。

只可惜,所遇非人。所託,非茶。

傳說,畢竟是傳說。

你如果相信了傳說,那就真是《天龍八部》裡的鐘靈了。

天真無邪,單純可愛。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總會有一些白茶,只存在於傳說中。

比如,十五年陳的荒野銀針,還是餅。

比如,1998年的荒野白茶,散茶,還有棗香。

每次聽到這種故事,總是先嚇一跳,然後覺得寒意從胃裡冒起,繼而瀰漫全身......

尤其還有茶友來分享喝過之後的心得體會,那一瞬間,真是很佩服這些勇敢的“嚐鮮派”,這得多有小白鼠的精神,才能如此的勇敢無畏啊。

這些茶友,對白茶,都是真愛啊。

只可惜,所遇非人。所託,非茶。

傳說,畢竟是傳說。

你如果相信了傳說,那就真是《天龍八部》裡的鐘靈了。

天真無邪,單純可愛。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2》

荒野銀針,會有2004年的嗎?

讓我們回到2004年去看一看。

那時候,太姥山的茶農,做茶的還不多。大部分在外面打工,或者在白琳開石材廠。

有茶園的,採下來茶青,賣給白琳上來收茶青的茶販子。

有做茶的,基本也是採下來鮮葉,做紅茶(白琳功夫),或者做成綠茶之後,賣給福州那些做茉莉花茶的茶廠,窨制茉莉銀針、茉莉飄雪。

基本上,大白毫和大白茶樹上採下來的茶青,按白茶工藝做成白茶的,比較少。

不想承認,但它就是個很悲催的現實——在白茶很不景氣的那些年,紅茶和綠茶們,佔用了白茶的資源。

當然,時至今日,紅茶和綠茶,早己走下坡路了,當年默默無聞的白茶,成為了茶界最大的流量明星。

在2004年,荒野白茶會有人採嗎?

個人覺得會有。

那時候一般人只會採臺地茶,荒野茶較少人會去採,因為距離遠,也因為採摘困難。但如果說一個人都沒有,那也不符合邏輯,歷史總會有偶然和必然。

故而,按概率來算,肯定會有一到兩個人,閒得無聊,在茶季,路過荒野茶園,或者專程去荒野茶園,採下來那麼幾兩荒野茶芽頭帶回家。

但採下來做成白茶的估計很少,那時候流行紅茶和綠茶,尤其白琳工夫又離太姥山非常近,故而,這批荒野茶的芽頭,做成工夫紅茶的可能性,極大。

這就可以解釋茶友何以喝到2004年的荒野銀針了——按前述理論推論下來,那幾兩採下來的荒野茶針茶青,被做成了工夫紅茶,歷時十幾年之後,它看起來,跟白毫銀針陳化了十幾年的樣子,在外形和顏色上,非常接近了。

所以,當有人神祕地拿出一批銀針,跟你說,我有2004年的荒野銀針,你一看,紅褐色的,不是村姑陳說的做舊老白茶標誌性的黑乎乎咖啡色,再聞一下香氣,也不是做舊老白茶的渥堆味,反而有股歲月的陳味,於是你就把它理所當然地,當成了真正的、荒野老銀針。

但是,我們要以正視聽的是,這就算真的是荒野茶,年份也是真實的,但它是按紅茶的工藝做出來的,也不可能被叫做“荒野銀針”。

頂多,就是等級高一點的,紅茶。

"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總會有一些白茶,只存在於傳說中。

比如,十五年陳的荒野銀針,還是餅。

比如,1998年的荒野白茶,散茶,還有棗香。

每次聽到這種故事,總是先嚇一跳,然後覺得寒意從胃裡冒起,繼而瀰漫全身......

尤其還有茶友來分享喝過之後的心得體會,那一瞬間,真是很佩服這些勇敢的“嚐鮮派”,這得多有小白鼠的精神,才能如此的勇敢無畏啊。

這些茶友,對白茶,都是真愛啊。

只可惜,所遇非人。所託,非茶。

傳說,畢竟是傳說。

你如果相信了傳說,那就真是《天龍八部》裡的鐘靈了。

天真無邪,單純可愛。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2》

荒野銀針,會有2004年的嗎?

讓我們回到2004年去看一看。

那時候,太姥山的茶農,做茶的還不多。大部分在外面打工,或者在白琳開石材廠。

有茶園的,採下來茶青,賣給白琳上來收茶青的茶販子。

有做茶的,基本也是採下來鮮葉,做紅茶(白琳功夫),或者做成綠茶之後,賣給福州那些做茉莉花茶的茶廠,窨制茉莉銀針、茉莉飄雪。

基本上,大白毫和大白茶樹上採下來的茶青,按白茶工藝做成白茶的,比較少。

不想承認,但它就是個很悲催的現實——在白茶很不景氣的那些年,紅茶和綠茶們,佔用了白茶的資源。

當然,時至今日,紅茶和綠茶,早己走下坡路了,當年默默無聞的白茶,成為了茶界最大的流量明星。

在2004年,荒野白茶會有人採嗎?

個人覺得會有。

那時候一般人只會採臺地茶,荒野茶較少人會去採,因為距離遠,也因為採摘困難。但如果說一個人都沒有,那也不符合邏輯,歷史總會有偶然和必然。

故而,按概率來算,肯定會有一到兩個人,閒得無聊,在茶季,路過荒野茶園,或者專程去荒野茶園,採下來那麼幾兩荒野茶芽頭帶回家。

但採下來做成白茶的估計很少,那時候流行紅茶和綠茶,尤其白琳工夫又離太姥山非常近,故而,這批荒野茶的芽頭,做成工夫紅茶的可能性,極大。

這就可以解釋茶友何以喝到2004年的荒野銀針了——按前述理論推論下來,那幾兩採下來的荒野茶針茶青,被做成了工夫紅茶,歷時十幾年之後,它看起來,跟白毫銀針陳化了十幾年的樣子,在外形和顏色上,非常接近了。

所以,當有人神祕地拿出一批銀針,跟你說,我有2004年的荒野銀針,你一看,紅褐色的,不是村姑陳說的做舊老白茶標誌性的黑乎乎咖啡色,再聞一下香氣,也不是做舊老白茶的渥堆味,反而有股歲月的陳味,於是你就把它理所當然地,當成了真正的、荒野老銀針。

但是,我們要以正視聽的是,這就算真的是荒野茶,年份也是真實的,但它是按紅茶的工藝做出來的,也不可能被叫做“荒野銀針”。

頂多,就是等級高一點的,紅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總會有一些白茶,只存在於傳說中。

比如,十五年陳的荒野銀針,還是餅。

比如,1998年的荒野白茶,散茶,還有棗香。

每次聽到這種故事,總是先嚇一跳,然後覺得寒意從胃裡冒起,繼而瀰漫全身......

尤其還有茶友來分享喝過之後的心得體會,那一瞬間,真是很佩服這些勇敢的“嚐鮮派”,這得多有小白鼠的精神,才能如此的勇敢無畏啊。

這些茶友,對白茶,都是真愛啊。

只可惜,所遇非人。所託,非茶。

傳說,畢竟是傳說。

你如果相信了傳說,那就真是《天龍八部》裡的鐘靈了。

天真無邪,單純可愛。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2》

荒野銀針,會有2004年的嗎?

讓我們回到2004年去看一看。

那時候,太姥山的茶農,做茶的還不多。大部分在外面打工,或者在白琳開石材廠。

有茶園的,採下來茶青,賣給白琳上來收茶青的茶販子。

有做茶的,基本也是採下來鮮葉,做紅茶(白琳功夫),或者做成綠茶之後,賣給福州那些做茉莉花茶的茶廠,窨制茉莉銀針、茉莉飄雪。

基本上,大白毫和大白茶樹上採下來的茶青,按白茶工藝做成白茶的,比較少。

不想承認,但它就是個很悲催的現實——在白茶很不景氣的那些年,紅茶和綠茶們,佔用了白茶的資源。

當然,時至今日,紅茶和綠茶,早己走下坡路了,當年默默無聞的白茶,成為了茶界最大的流量明星。

在2004年,荒野白茶會有人採嗎?

個人覺得會有。

那時候一般人只會採臺地茶,荒野茶較少人會去採,因為距離遠,也因為採摘困難。但如果說一個人都沒有,那也不符合邏輯,歷史總會有偶然和必然。

故而,按概率來算,肯定會有一到兩個人,閒得無聊,在茶季,路過荒野茶園,或者專程去荒野茶園,採下來那麼幾兩荒野茶芽頭帶回家。

但採下來做成白茶的估計很少,那時候流行紅茶和綠茶,尤其白琳工夫又離太姥山非常近,故而,這批荒野茶的芽頭,做成工夫紅茶的可能性,極大。

這就可以解釋茶友何以喝到2004年的荒野銀針了——按前述理論推論下來,那幾兩採下來的荒野茶針茶青,被做成了工夫紅茶,歷時十幾年之後,它看起來,跟白毫銀針陳化了十幾年的樣子,在外形和顏色上,非常接近了。

所以,當有人神祕地拿出一批銀針,跟你說,我有2004年的荒野銀針,你一看,紅褐色的,不是村姑陳說的做舊老白茶標誌性的黑乎乎咖啡色,再聞一下香氣,也不是做舊老白茶的渥堆味,反而有股歲月的陳味,於是你就把它理所當然地,當成了真正的、荒野老銀針。

但是,我們要以正視聽的是,這就算真的是荒野茶,年份也是真實的,但它是按紅茶的工藝做出來的,也不可能被叫做“荒野銀針”。

頂多,就是等級高一點的,紅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總會有一些白茶,只存在於傳說中。

比如,十五年陳的荒野銀針,還是餅。

比如,1998年的荒野白茶,散茶,還有棗香。

每次聽到這種故事,總是先嚇一跳,然後覺得寒意從胃裡冒起,繼而瀰漫全身......

尤其還有茶友來分享喝過之後的心得體會,那一瞬間,真是很佩服這些勇敢的“嚐鮮派”,這得多有小白鼠的精神,才能如此的勇敢無畏啊。

這些茶友,對白茶,都是真愛啊。

只可惜,所遇非人。所託,非茶。

傳說,畢竟是傳說。

你如果相信了傳說,那就真是《天龍八部》裡的鐘靈了。

天真無邪,單純可愛。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2》

荒野銀針,會有2004年的嗎?

讓我們回到2004年去看一看。

那時候,太姥山的茶農,做茶的還不多。大部分在外面打工,或者在白琳開石材廠。

有茶園的,採下來茶青,賣給白琳上來收茶青的茶販子。

有做茶的,基本也是採下來鮮葉,做紅茶(白琳功夫),或者做成綠茶之後,賣給福州那些做茉莉花茶的茶廠,窨制茉莉銀針、茉莉飄雪。

基本上,大白毫和大白茶樹上採下來的茶青,按白茶工藝做成白茶的,比較少。

不想承認,但它就是個很悲催的現實——在白茶很不景氣的那些年,紅茶和綠茶們,佔用了白茶的資源。

當然,時至今日,紅茶和綠茶,早己走下坡路了,當年默默無聞的白茶,成為了茶界最大的流量明星。

在2004年,荒野白茶會有人採嗎?

個人覺得會有。

那時候一般人只會採臺地茶,荒野茶較少人會去採,因為距離遠,也因為採摘困難。但如果說一個人都沒有,那也不符合邏輯,歷史總會有偶然和必然。

故而,按概率來算,肯定會有一到兩個人,閒得無聊,在茶季,路過荒野茶園,或者專程去荒野茶園,採下來那麼幾兩荒野茶芽頭帶回家。

但採下來做成白茶的估計很少,那時候流行紅茶和綠茶,尤其白琳工夫又離太姥山非常近,故而,這批荒野茶的芽頭,做成工夫紅茶的可能性,極大。

這就可以解釋茶友何以喝到2004年的荒野銀針了——按前述理論推論下來,那幾兩採下來的荒野茶針茶青,被做成了工夫紅茶,歷時十幾年之後,它看起來,跟白毫銀針陳化了十幾年的樣子,在外形和顏色上,非常接近了。

所以,當有人神祕地拿出一批銀針,跟你說,我有2004年的荒野銀針,你一看,紅褐色的,不是村姑陳說的做舊老白茶標誌性的黑乎乎咖啡色,再聞一下香氣,也不是做舊老白茶的渥堆味,反而有股歲月的陳味,於是你就把它理所當然地,當成了真正的、荒野老銀針。

但是,我們要以正視聽的是,這就算真的是荒野茶,年份也是真實的,但它是按紅茶的工藝做出來的,也不可能被叫做“荒野銀針”。

頂多,就是等級高一點的,紅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3》

就算真的有2004年的荒野銀針,那數量夠壓餅嗎?

很顯然,不夠。

荒野茶,產量是很低的。

因為沒有人管理,沒有人施肥澆水捉蟲除草,它全靠老天爺施捨的雨露,全靠跟周圍的雜草爭搶的養分來維持身體的正常生存。

它又如何能在發芽季,發出大量的,茁壯的芽頭來呢?

出於生物繁衍生息的本能,它發出來的芽頭,必然是所有富餘養分的奮力一擊,必然是茁壯的。

但是,本身就是不很強壯的母體,能發育出來的茁壯的芽頭,必然是屈指可數的。

在這種情況下,有可能,半片山的荒野茶,採上半天,還只能採三四斤白毫銀針茶青,摺合成幹茶,也就一斤左右。

以此類推,整個白毫銀針的茶季下來,總共十來天的時間,就算遇上一個執著的人,天天去採,採到的茶青,也只夠做十來斤幹茶。

再擴大一下,可這個人家的荒野茶園採完了,他不肯放手,每天又兼著採隔壁山頭的、別人家的荒野茶,或者正好那些年沒有人採荒野茶,這個人把全村的他能知道的找到的荒野茶園都採過了,採光了。

但是,客觀情況是,一個人一天只有24小時的時間,除開8小時睡覺,就算餘下的時間都在不停歇地採茶,採遍全村的茶山,也採不了多少量。

頂多增加十來斤茶青罷了。

摺合成成品茶,也就是一天三斤,十天三十斤這個數量。

三十斤荒野白毫銀針幹茶,能壓餅嗎?

不能。

一塊餅七兩,三十斤能壓42塊餅,嗯,還不夠一箱裝的,正常一個茶餅箱,能裝48餅。

2004年,家裡有壓餅設備的人屈指可數。

請一個師傅,就專門為了壓這42塊餅,人家不來的。

送到廠裡去壓,辛苦跑來跑去,就為了不到一箱的的餅,怪折騰。

再說,30斤散茶,很容易賣掉的,除非品質不好,才會積壓在手上——畢竟那時候,白茶的前景還不明朗,採了昂貴的茶青,如果不及時賣給大廠換點錢,那豈不是白辛苦一場?

"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總會有一些白茶,只存在於傳說中。

比如,十五年陳的荒野銀針,還是餅。

比如,1998年的荒野白茶,散茶,還有棗香。

每次聽到這種故事,總是先嚇一跳,然後覺得寒意從胃裡冒起,繼而瀰漫全身......

尤其還有茶友來分享喝過之後的心得體會,那一瞬間,真是很佩服這些勇敢的“嚐鮮派”,這得多有小白鼠的精神,才能如此的勇敢無畏啊。

這些茶友,對白茶,都是真愛啊。

只可惜,所遇非人。所託,非茶。

傳說,畢竟是傳說。

你如果相信了傳說,那就真是《天龍八部》裡的鐘靈了。

天真無邪,單純可愛。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2》

荒野銀針,會有2004年的嗎?

讓我們回到2004年去看一看。

那時候,太姥山的茶農,做茶的還不多。大部分在外面打工,或者在白琳開石材廠。

有茶園的,採下來茶青,賣給白琳上來收茶青的茶販子。

有做茶的,基本也是採下來鮮葉,做紅茶(白琳功夫),或者做成綠茶之後,賣給福州那些做茉莉花茶的茶廠,窨制茉莉銀針、茉莉飄雪。

基本上,大白毫和大白茶樹上採下來的茶青,按白茶工藝做成白茶的,比較少。

不想承認,但它就是個很悲催的現實——在白茶很不景氣的那些年,紅茶和綠茶們,佔用了白茶的資源。

當然,時至今日,紅茶和綠茶,早己走下坡路了,當年默默無聞的白茶,成為了茶界最大的流量明星。

在2004年,荒野白茶會有人採嗎?

個人覺得會有。

那時候一般人只會採臺地茶,荒野茶較少人會去採,因為距離遠,也因為採摘困難。但如果說一個人都沒有,那也不符合邏輯,歷史總會有偶然和必然。

故而,按概率來算,肯定會有一到兩個人,閒得無聊,在茶季,路過荒野茶園,或者專程去荒野茶園,採下來那麼幾兩荒野茶芽頭帶回家。

但採下來做成白茶的估計很少,那時候流行紅茶和綠茶,尤其白琳工夫又離太姥山非常近,故而,這批荒野茶的芽頭,做成工夫紅茶的可能性,極大。

這就可以解釋茶友何以喝到2004年的荒野銀針了——按前述理論推論下來,那幾兩採下來的荒野茶針茶青,被做成了工夫紅茶,歷時十幾年之後,它看起來,跟白毫銀針陳化了十幾年的樣子,在外形和顏色上,非常接近了。

所以,當有人神祕地拿出一批銀針,跟你說,我有2004年的荒野銀針,你一看,紅褐色的,不是村姑陳說的做舊老白茶標誌性的黑乎乎咖啡色,再聞一下香氣,也不是做舊老白茶的渥堆味,反而有股歲月的陳味,於是你就把它理所當然地,當成了真正的、荒野老銀針。

但是,我們要以正視聽的是,這就算真的是荒野茶,年份也是真實的,但它是按紅茶的工藝做出來的,也不可能被叫做“荒野銀針”。

頂多,就是等級高一點的,紅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3》

就算真的有2004年的荒野銀針,那數量夠壓餅嗎?

很顯然,不夠。

荒野茶,產量是很低的。

因為沒有人管理,沒有人施肥澆水捉蟲除草,它全靠老天爺施捨的雨露,全靠跟周圍的雜草爭搶的養分來維持身體的正常生存。

它又如何能在發芽季,發出大量的,茁壯的芽頭來呢?

出於生物繁衍生息的本能,它發出來的芽頭,必然是所有富餘養分的奮力一擊,必然是茁壯的。

但是,本身就是不很強壯的母體,能發育出來的茁壯的芽頭,必然是屈指可數的。

在這種情況下,有可能,半片山的荒野茶,採上半天,還只能採三四斤白毫銀針茶青,摺合成幹茶,也就一斤左右。

以此類推,整個白毫銀針的茶季下來,總共十來天的時間,就算遇上一個執著的人,天天去採,採到的茶青,也只夠做十來斤幹茶。

再擴大一下,可這個人家的荒野茶園採完了,他不肯放手,每天又兼著採隔壁山頭的、別人家的荒野茶,或者正好那些年沒有人採荒野茶,這個人把全村的他能知道的找到的荒野茶園都採過了,採光了。

但是,客觀情況是,一個人一天只有24小時的時間,除開8小時睡覺,就算餘下的時間都在不停歇地採茶,採遍全村的茶山,也採不了多少量。

頂多增加十來斤茶青罷了。

摺合成成品茶,也就是一天三斤,十天三十斤這個數量。

三十斤荒野白毫銀針幹茶,能壓餅嗎?

不能。

一塊餅七兩,三十斤能壓42塊餅,嗯,還不夠一箱裝的,正常一個茶餅箱,能裝48餅。

2004年,家裡有壓餅設備的人屈指可數。

請一個師傅,就專門為了壓這42塊餅,人家不來的。

送到廠裡去壓,辛苦跑來跑去,就為了不到一箱的的餅,怪折騰。

再說,30斤散茶,很容易賣掉的,除非品質不好,才會積壓在手上——畢竟那時候,白茶的前景還不明朗,採了昂貴的茶青,如果不及時賣給大廠換點錢,那豈不是白辛苦一場?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總會有一些白茶,只存在於傳說中。

比如,十五年陳的荒野銀針,還是餅。

比如,1998年的荒野白茶,散茶,還有棗香。

每次聽到這種故事,總是先嚇一跳,然後覺得寒意從胃裡冒起,繼而瀰漫全身......

尤其還有茶友來分享喝過之後的心得體會,那一瞬間,真是很佩服這些勇敢的“嚐鮮派”,這得多有小白鼠的精神,才能如此的勇敢無畏啊。

這些茶友,對白茶,都是真愛啊。

只可惜,所遇非人。所託,非茶。

傳說,畢竟是傳說。

你如果相信了傳說,那就真是《天龍八部》裡的鐘靈了。

天真無邪,單純可愛。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2》

荒野銀針,會有2004年的嗎?

讓我們回到2004年去看一看。

那時候,太姥山的茶農,做茶的還不多。大部分在外面打工,或者在白琳開石材廠。

有茶園的,採下來茶青,賣給白琳上來收茶青的茶販子。

有做茶的,基本也是採下來鮮葉,做紅茶(白琳功夫),或者做成綠茶之後,賣給福州那些做茉莉花茶的茶廠,窨制茉莉銀針、茉莉飄雪。

基本上,大白毫和大白茶樹上採下來的茶青,按白茶工藝做成白茶的,比較少。

不想承認,但它就是個很悲催的現實——在白茶很不景氣的那些年,紅茶和綠茶們,佔用了白茶的資源。

當然,時至今日,紅茶和綠茶,早己走下坡路了,當年默默無聞的白茶,成為了茶界最大的流量明星。

在2004年,荒野白茶會有人採嗎?

個人覺得會有。

那時候一般人只會採臺地茶,荒野茶較少人會去採,因為距離遠,也因為採摘困難。但如果說一個人都沒有,那也不符合邏輯,歷史總會有偶然和必然。

故而,按概率來算,肯定會有一到兩個人,閒得無聊,在茶季,路過荒野茶園,或者專程去荒野茶園,採下來那麼幾兩荒野茶芽頭帶回家。

但採下來做成白茶的估計很少,那時候流行紅茶和綠茶,尤其白琳工夫又離太姥山非常近,故而,這批荒野茶的芽頭,做成工夫紅茶的可能性,極大。

這就可以解釋茶友何以喝到2004年的荒野銀針了——按前述理論推論下來,那幾兩採下來的荒野茶針茶青,被做成了工夫紅茶,歷時十幾年之後,它看起來,跟白毫銀針陳化了十幾年的樣子,在外形和顏色上,非常接近了。

所以,當有人神祕地拿出一批銀針,跟你說,我有2004年的荒野銀針,你一看,紅褐色的,不是村姑陳說的做舊老白茶標誌性的黑乎乎咖啡色,再聞一下香氣,也不是做舊老白茶的渥堆味,反而有股歲月的陳味,於是你就把它理所當然地,當成了真正的、荒野老銀針。

但是,我們要以正視聽的是,這就算真的是荒野茶,年份也是真實的,但它是按紅茶的工藝做出來的,也不可能被叫做“荒野銀針”。

頂多,就是等級高一點的,紅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3》

就算真的有2004年的荒野銀針,那數量夠壓餅嗎?

很顯然,不夠。

荒野茶,產量是很低的。

因為沒有人管理,沒有人施肥澆水捉蟲除草,它全靠老天爺施捨的雨露,全靠跟周圍的雜草爭搶的養分來維持身體的正常生存。

它又如何能在發芽季,發出大量的,茁壯的芽頭來呢?

出於生物繁衍生息的本能,它發出來的芽頭,必然是所有富餘養分的奮力一擊,必然是茁壯的。

但是,本身就是不很強壯的母體,能發育出來的茁壯的芽頭,必然是屈指可數的。

在這種情況下,有可能,半片山的荒野茶,採上半天,還只能採三四斤白毫銀針茶青,摺合成幹茶,也就一斤左右。

以此類推,整個白毫銀針的茶季下來,總共十來天的時間,就算遇上一個執著的人,天天去採,採到的茶青,也只夠做十來斤幹茶。

再擴大一下,可這個人家的荒野茶園採完了,他不肯放手,每天又兼著採隔壁山頭的、別人家的荒野茶,或者正好那些年沒有人採荒野茶,這個人把全村的他能知道的找到的荒野茶園都採過了,採光了。

但是,客觀情況是,一個人一天只有24小時的時間,除開8小時睡覺,就算餘下的時間都在不停歇地採茶,採遍全村的茶山,也採不了多少量。

頂多增加十來斤茶青罷了。

摺合成成品茶,也就是一天三斤,十天三十斤這個數量。

三十斤荒野白毫銀針幹茶,能壓餅嗎?

不能。

一塊餅七兩,三十斤能壓42塊餅,嗯,還不夠一箱裝的,正常一個茶餅箱,能裝48餅。

2004年,家裡有壓餅設備的人屈指可數。

請一個師傅,就專門為了壓這42塊餅,人家不來的。

送到廠裡去壓,辛苦跑來跑去,就為了不到一箱的的餅,怪折騰。

再說,30斤散茶,很容易賣掉的,除非品質不好,才會積壓在手上——畢竟那時候,白茶的前景還不明朗,採了昂貴的茶青,如果不及時賣給大廠換點錢,那豈不是白辛苦一場?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總會有一些白茶,只存在於傳說中。

比如,十五年陳的荒野銀針,還是餅。

比如,1998年的荒野白茶,散茶,還有棗香。

每次聽到這種故事,總是先嚇一跳,然後覺得寒意從胃裡冒起,繼而瀰漫全身......

尤其還有茶友來分享喝過之後的心得體會,那一瞬間,真是很佩服這些勇敢的“嚐鮮派”,這得多有小白鼠的精神,才能如此的勇敢無畏啊。

這些茶友,對白茶,都是真愛啊。

只可惜,所遇非人。所託,非茶。

傳說,畢竟是傳說。

你如果相信了傳說,那就真是《天龍八部》裡的鐘靈了。

天真無邪,單純可愛。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2》

荒野銀針,會有2004年的嗎?

讓我們回到2004年去看一看。

那時候,太姥山的茶農,做茶的還不多。大部分在外面打工,或者在白琳開石材廠。

有茶園的,採下來茶青,賣給白琳上來收茶青的茶販子。

有做茶的,基本也是採下來鮮葉,做紅茶(白琳功夫),或者做成綠茶之後,賣給福州那些做茉莉花茶的茶廠,窨制茉莉銀針、茉莉飄雪。

基本上,大白毫和大白茶樹上採下來的茶青,按白茶工藝做成白茶的,比較少。

不想承認,但它就是個很悲催的現實——在白茶很不景氣的那些年,紅茶和綠茶們,佔用了白茶的資源。

當然,時至今日,紅茶和綠茶,早己走下坡路了,當年默默無聞的白茶,成為了茶界最大的流量明星。

在2004年,荒野白茶會有人採嗎?

個人覺得會有。

那時候一般人只會採臺地茶,荒野茶較少人會去採,因為距離遠,也因為採摘困難。但如果說一個人都沒有,那也不符合邏輯,歷史總會有偶然和必然。

故而,按概率來算,肯定會有一到兩個人,閒得無聊,在茶季,路過荒野茶園,或者專程去荒野茶園,採下來那麼幾兩荒野茶芽頭帶回家。

但採下來做成白茶的估計很少,那時候流行紅茶和綠茶,尤其白琳工夫又離太姥山非常近,故而,這批荒野茶的芽頭,做成工夫紅茶的可能性,極大。

這就可以解釋茶友何以喝到2004年的荒野銀針了——按前述理論推論下來,那幾兩採下來的荒野茶針茶青,被做成了工夫紅茶,歷時十幾年之後,它看起來,跟白毫銀針陳化了十幾年的樣子,在外形和顏色上,非常接近了。

所以,當有人神祕地拿出一批銀針,跟你說,我有2004年的荒野銀針,你一看,紅褐色的,不是村姑陳說的做舊老白茶標誌性的黑乎乎咖啡色,再聞一下香氣,也不是做舊老白茶的渥堆味,反而有股歲月的陳味,於是你就把它理所當然地,當成了真正的、荒野老銀針。

但是,我們要以正視聽的是,這就算真的是荒野茶,年份也是真實的,但它是按紅茶的工藝做出來的,也不可能被叫做“荒野銀針”。

頂多,就是等級高一點的,紅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3》

就算真的有2004年的荒野銀針,那數量夠壓餅嗎?

很顯然,不夠。

荒野茶,產量是很低的。

因為沒有人管理,沒有人施肥澆水捉蟲除草,它全靠老天爺施捨的雨露,全靠跟周圍的雜草爭搶的養分來維持身體的正常生存。

它又如何能在發芽季,發出大量的,茁壯的芽頭來呢?

出於生物繁衍生息的本能,它發出來的芽頭,必然是所有富餘養分的奮力一擊,必然是茁壯的。

但是,本身就是不很強壯的母體,能發育出來的茁壯的芽頭,必然是屈指可數的。

在這種情況下,有可能,半片山的荒野茶,採上半天,還只能採三四斤白毫銀針茶青,摺合成幹茶,也就一斤左右。

以此類推,整個白毫銀針的茶季下來,總共十來天的時間,就算遇上一個執著的人,天天去採,採到的茶青,也只夠做十來斤幹茶。

再擴大一下,可這個人家的荒野茶園採完了,他不肯放手,每天又兼著採隔壁山頭的、別人家的荒野茶,或者正好那些年沒有人採荒野茶,這個人把全村的他能知道的找到的荒野茶園都採過了,採光了。

但是,客觀情況是,一個人一天只有24小時的時間,除開8小時睡覺,就算餘下的時間都在不停歇地採茶,採遍全村的茶山,也採不了多少量。

頂多增加十來斤茶青罷了。

摺合成成品茶,也就是一天三斤,十天三十斤這個數量。

三十斤荒野白毫銀針幹茶,能壓餅嗎?

不能。

一塊餅七兩,三十斤能壓42塊餅,嗯,還不夠一箱裝的,正常一個茶餅箱,能裝48餅。

2004年,家裡有壓餅設備的人屈指可數。

請一個師傅,就專門為了壓這42塊餅,人家不來的。

送到廠裡去壓,辛苦跑來跑去,就為了不到一箱的的餅,怪折騰。

再說,30斤散茶,很容易賣掉的,除非品質不好,才會積壓在手上——畢竟那時候,白茶的前景還不明朗,採了昂貴的茶青,如果不及時賣給大廠換點錢,那豈不是白辛苦一場?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4》

據說,這塊2004年的荒野銀針餅,它味道還澀!

呃,扒完它的出身,扒完它的來歷,這味道的怪異,自然就有脈絡可尋了。

味道澀,只能是萎凋的時候工藝不到位所致。

村姑陳認識的一位茶農,武夷山的,醉心於技術,走訪了白茶綠茶普洱茶各大產區的知名人物。

他與他們的交流,只停留在一個點上,那就是如何讓不好的物質離開茶葉,讓好的物質留下來。

他認為,離開和留下,從來不由茶葉自身選擇,而應該是由高技術的製茶師來把控。

製茶師存在的價值,就是在製茶過程中,讓不好的物質離開,大量離開。讓好的物質留下來,大量保留。

這樣,當茶葉做好,才會展現出最好的那一面。才會有香清甘活的茶湯,安慰我們挑剔的味蕾。

而要讓茶葉當中的不良物質徹底離開,好的物質大量保留,這個最關鍵的環節,於武夷巖茶而言,是走水。於白茶而言,就是萎凋 。

白茶只有兩大工序,萎凋和烘乾。

萎凋的好與壞,直接決定了白茶的品質。烘乾,只是輔助環節。一款白茶真正的品質定型,在萎凋階段結束時,便老早定下了。

所以,當一款白茶的成品茶,味道澀,除開沖泡時用水不當,除開沖泡時投茶量太多,除開沖泡時悶泡坐杯,便只有一種可能,萎凋時工藝不到位,沒有萎凋好。

當然,這款“2004年的荒野銀針”沒有萎凋好,很正常。

為了讓它看起來像是“2004年的老白茶”,製茶師可是費了大力氣的。不但要渥堆,還要發酵,哪裡還有多餘的時間讓它正常萎凋失水呢?

渥堆發酵之後,顏色便變成了“蒼老”的樣子,這才貼合觀眾心目中“2004年的荒野銀針”的大體顏色特徵。

而沒有正常萎凋失水,讓多餘的物質大量離開,便使得呈澀味的物質大量保留了下來。

當你沖泡時,那股澀味,自然就大量浸出到茶湯中。

帶給你澀澀的感受。

"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總會有一些白茶,只存在於傳說中。

比如,十五年陳的荒野銀針,還是餅。

比如,1998年的荒野白茶,散茶,還有棗香。

每次聽到這種故事,總是先嚇一跳,然後覺得寒意從胃裡冒起,繼而瀰漫全身......

尤其還有茶友來分享喝過之後的心得體會,那一瞬間,真是很佩服這些勇敢的“嚐鮮派”,這得多有小白鼠的精神,才能如此的勇敢無畏啊。

這些茶友,對白茶,都是真愛啊。

只可惜,所遇非人。所託,非茶。

傳說,畢竟是傳說。

你如果相信了傳說,那就真是《天龍八部》裡的鐘靈了。

天真無邪,單純可愛。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2》

荒野銀針,會有2004年的嗎?

讓我們回到2004年去看一看。

那時候,太姥山的茶農,做茶的還不多。大部分在外面打工,或者在白琳開石材廠。

有茶園的,採下來茶青,賣給白琳上來收茶青的茶販子。

有做茶的,基本也是採下來鮮葉,做紅茶(白琳功夫),或者做成綠茶之後,賣給福州那些做茉莉花茶的茶廠,窨制茉莉銀針、茉莉飄雪。

基本上,大白毫和大白茶樹上採下來的茶青,按白茶工藝做成白茶的,比較少。

不想承認,但它就是個很悲催的現實——在白茶很不景氣的那些年,紅茶和綠茶們,佔用了白茶的資源。

當然,時至今日,紅茶和綠茶,早己走下坡路了,當年默默無聞的白茶,成為了茶界最大的流量明星。

在2004年,荒野白茶會有人採嗎?

個人覺得會有。

那時候一般人只會採臺地茶,荒野茶較少人會去採,因為距離遠,也因為採摘困難。但如果說一個人都沒有,那也不符合邏輯,歷史總會有偶然和必然。

故而,按概率來算,肯定會有一到兩個人,閒得無聊,在茶季,路過荒野茶園,或者專程去荒野茶園,採下來那麼幾兩荒野茶芽頭帶回家。

但採下來做成白茶的估計很少,那時候流行紅茶和綠茶,尤其白琳工夫又離太姥山非常近,故而,這批荒野茶的芽頭,做成工夫紅茶的可能性,極大。

這就可以解釋茶友何以喝到2004年的荒野銀針了——按前述理論推論下來,那幾兩採下來的荒野茶針茶青,被做成了工夫紅茶,歷時十幾年之後,它看起來,跟白毫銀針陳化了十幾年的樣子,在外形和顏色上,非常接近了。

所以,當有人神祕地拿出一批銀針,跟你說,我有2004年的荒野銀針,你一看,紅褐色的,不是村姑陳說的做舊老白茶標誌性的黑乎乎咖啡色,再聞一下香氣,也不是做舊老白茶的渥堆味,反而有股歲月的陳味,於是你就把它理所當然地,當成了真正的、荒野老銀針。

但是,我們要以正視聽的是,這就算真的是荒野茶,年份也是真實的,但它是按紅茶的工藝做出來的,也不可能被叫做“荒野銀針”。

頂多,就是等級高一點的,紅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3》

就算真的有2004年的荒野銀針,那數量夠壓餅嗎?

很顯然,不夠。

荒野茶,產量是很低的。

因為沒有人管理,沒有人施肥澆水捉蟲除草,它全靠老天爺施捨的雨露,全靠跟周圍的雜草爭搶的養分來維持身體的正常生存。

它又如何能在發芽季,發出大量的,茁壯的芽頭來呢?

出於生物繁衍生息的本能,它發出來的芽頭,必然是所有富餘養分的奮力一擊,必然是茁壯的。

但是,本身就是不很強壯的母體,能發育出來的茁壯的芽頭,必然是屈指可數的。

在這種情況下,有可能,半片山的荒野茶,採上半天,還只能採三四斤白毫銀針茶青,摺合成幹茶,也就一斤左右。

以此類推,整個白毫銀針的茶季下來,總共十來天的時間,就算遇上一個執著的人,天天去採,採到的茶青,也只夠做十來斤幹茶。

再擴大一下,可這個人家的荒野茶園採完了,他不肯放手,每天又兼著採隔壁山頭的、別人家的荒野茶,或者正好那些年沒有人採荒野茶,這個人把全村的他能知道的找到的荒野茶園都採過了,採光了。

但是,客觀情況是,一個人一天只有24小時的時間,除開8小時睡覺,就算餘下的時間都在不停歇地採茶,採遍全村的茶山,也採不了多少量。

頂多增加十來斤茶青罷了。

摺合成成品茶,也就是一天三斤,十天三十斤這個數量。

三十斤荒野白毫銀針幹茶,能壓餅嗎?

不能。

一塊餅七兩,三十斤能壓42塊餅,嗯,還不夠一箱裝的,正常一個茶餅箱,能裝48餅。

2004年,家裡有壓餅設備的人屈指可數。

請一個師傅,就專門為了壓這42塊餅,人家不來的。

送到廠裡去壓,辛苦跑來跑去,就為了不到一箱的的餅,怪折騰。

再說,30斤散茶,很容易賣掉的,除非品質不好,才會積壓在手上——畢竟那時候,白茶的前景還不明朗,採了昂貴的茶青,如果不及時賣給大廠換點錢,那豈不是白辛苦一場?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4》

據說,這塊2004年的荒野銀針餅,它味道還澀!

呃,扒完它的出身,扒完它的來歷,這味道的怪異,自然就有脈絡可尋了。

味道澀,只能是萎凋的時候工藝不到位所致。

村姑陳認識的一位茶農,武夷山的,醉心於技術,走訪了白茶綠茶普洱茶各大產區的知名人物。

他與他們的交流,只停留在一個點上,那就是如何讓不好的物質離開茶葉,讓好的物質留下來。

他認為,離開和留下,從來不由茶葉自身選擇,而應該是由高技術的製茶師來把控。

製茶師存在的價值,就是在製茶過程中,讓不好的物質離開,大量離開。讓好的物質留下來,大量保留。

這樣,當茶葉做好,才會展現出最好的那一面。才會有香清甘活的茶湯,安慰我們挑剔的味蕾。

而要讓茶葉當中的不良物質徹底離開,好的物質大量保留,這個最關鍵的環節,於武夷巖茶而言,是走水。於白茶而言,就是萎凋 。

白茶只有兩大工序,萎凋和烘乾。

萎凋的好與壞,直接決定了白茶的品質。烘乾,只是輔助環節。一款白茶真正的品質定型,在萎凋階段結束時,便老早定下了。

所以,當一款白茶的成品茶,味道澀,除開沖泡時用水不當,除開沖泡時投茶量太多,除開沖泡時悶泡坐杯,便只有一種可能,萎凋時工藝不到位,沒有萎凋好。

當然,這款“2004年的荒野銀針”沒有萎凋好,很正常。

為了讓它看起來像是“2004年的老白茶”,製茶師可是費了大力氣的。不但要渥堆,還要發酵,哪裡還有多餘的時間讓它正常萎凋失水呢?

渥堆發酵之後,顏色便變成了“蒼老”的樣子,這才貼合觀眾心目中“2004年的荒野銀針”的大體顏色特徵。

而沒有正常萎凋失水,讓多餘的物質大量離開,便使得呈澀味的物質大量保留了下來。

當你沖泡時,那股澀味,自然就大量浸出到茶湯中。

帶給你澀澀的感受。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總會有一些白茶,只存在於傳說中。

比如,十五年陳的荒野銀針,還是餅。

比如,1998年的荒野白茶,散茶,還有棗香。

每次聽到這種故事,總是先嚇一跳,然後覺得寒意從胃裡冒起,繼而瀰漫全身......

尤其還有茶友來分享喝過之後的心得體會,那一瞬間,真是很佩服這些勇敢的“嚐鮮派”,這得多有小白鼠的精神,才能如此的勇敢無畏啊。

這些茶友,對白茶,都是真愛啊。

只可惜,所遇非人。所託,非茶。

傳說,畢竟是傳說。

你如果相信了傳說,那就真是《天龍八部》裡的鐘靈了。

天真無邪,單純可愛。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2》

荒野銀針,會有2004年的嗎?

讓我們回到2004年去看一看。

那時候,太姥山的茶農,做茶的還不多。大部分在外面打工,或者在白琳開石材廠。

有茶園的,採下來茶青,賣給白琳上來收茶青的茶販子。

有做茶的,基本也是採下來鮮葉,做紅茶(白琳功夫),或者做成綠茶之後,賣給福州那些做茉莉花茶的茶廠,窨制茉莉銀針、茉莉飄雪。

基本上,大白毫和大白茶樹上採下來的茶青,按白茶工藝做成白茶的,比較少。

不想承認,但它就是個很悲催的現實——在白茶很不景氣的那些年,紅茶和綠茶們,佔用了白茶的資源。

當然,時至今日,紅茶和綠茶,早己走下坡路了,當年默默無聞的白茶,成為了茶界最大的流量明星。

在2004年,荒野白茶會有人採嗎?

個人覺得會有。

那時候一般人只會採臺地茶,荒野茶較少人會去採,因為距離遠,也因為採摘困難。但如果說一個人都沒有,那也不符合邏輯,歷史總會有偶然和必然。

故而,按概率來算,肯定會有一到兩個人,閒得無聊,在茶季,路過荒野茶園,或者專程去荒野茶園,採下來那麼幾兩荒野茶芽頭帶回家。

但採下來做成白茶的估計很少,那時候流行紅茶和綠茶,尤其白琳工夫又離太姥山非常近,故而,這批荒野茶的芽頭,做成工夫紅茶的可能性,極大。

這就可以解釋茶友何以喝到2004年的荒野銀針了——按前述理論推論下來,那幾兩採下來的荒野茶針茶青,被做成了工夫紅茶,歷時十幾年之後,它看起來,跟白毫銀針陳化了十幾年的樣子,在外形和顏色上,非常接近了。

所以,當有人神祕地拿出一批銀針,跟你說,我有2004年的荒野銀針,你一看,紅褐色的,不是村姑陳說的做舊老白茶標誌性的黑乎乎咖啡色,再聞一下香氣,也不是做舊老白茶的渥堆味,反而有股歲月的陳味,於是你就把它理所當然地,當成了真正的、荒野老銀針。

但是,我們要以正視聽的是,這就算真的是荒野茶,年份也是真實的,但它是按紅茶的工藝做出來的,也不可能被叫做“荒野銀針”。

頂多,就是等級高一點的,紅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3》

就算真的有2004年的荒野銀針,那數量夠壓餅嗎?

很顯然,不夠。

荒野茶,產量是很低的。

因為沒有人管理,沒有人施肥澆水捉蟲除草,它全靠老天爺施捨的雨露,全靠跟周圍的雜草爭搶的養分來維持身體的正常生存。

它又如何能在發芽季,發出大量的,茁壯的芽頭來呢?

出於生物繁衍生息的本能,它發出來的芽頭,必然是所有富餘養分的奮力一擊,必然是茁壯的。

但是,本身就是不很強壯的母體,能發育出來的茁壯的芽頭,必然是屈指可數的。

在這種情況下,有可能,半片山的荒野茶,採上半天,還只能採三四斤白毫銀針茶青,摺合成幹茶,也就一斤左右。

以此類推,整個白毫銀針的茶季下來,總共十來天的時間,就算遇上一個執著的人,天天去採,採到的茶青,也只夠做十來斤幹茶。

再擴大一下,可這個人家的荒野茶園採完了,他不肯放手,每天又兼著採隔壁山頭的、別人家的荒野茶,或者正好那些年沒有人採荒野茶,這個人把全村的他能知道的找到的荒野茶園都採過了,採光了。

但是,客觀情況是,一個人一天只有24小時的時間,除開8小時睡覺,就算餘下的時間都在不停歇地採茶,採遍全村的茶山,也採不了多少量。

頂多增加十來斤茶青罷了。

摺合成成品茶,也就是一天三斤,十天三十斤這個數量。

三十斤荒野白毫銀針幹茶,能壓餅嗎?

不能。

一塊餅七兩,三十斤能壓42塊餅,嗯,還不夠一箱裝的,正常一個茶餅箱,能裝48餅。

2004年,家裡有壓餅設備的人屈指可數。

請一個師傅,就專門為了壓這42塊餅,人家不來的。

送到廠裡去壓,辛苦跑來跑去,就為了不到一箱的的餅,怪折騰。

再說,30斤散茶,很容易賣掉的,除非品質不好,才會積壓在手上——畢竟那時候,白茶的前景還不明朗,採了昂貴的茶青,如果不及時賣給大廠換點錢,那豈不是白辛苦一場?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4》

據說,這塊2004年的荒野銀針餅,它味道還澀!

呃,扒完它的出身,扒完它的來歷,這味道的怪異,自然就有脈絡可尋了。

味道澀,只能是萎凋的時候工藝不到位所致。

村姑陳認識的一位茶農,武夷山的,醉心於技術,走訪了白茶綠茶普洱茶各大產區的知名人物。

他與他們的交流,只停留在一個點上,那就是如何讓不好的物質離開茶葉,讓好的物質留下來。

他認為,離開和留下,從來不由茶葉自身選擇,而應該是由高技術的製茶師來把控。

製茶師存在的價值,就是在製茶過程中,讓不好的物質離開,大量離開。讓好的物質留下來,大量保留。

這樣,當茶葉做好,才會展現出最好的那一面。才會有香清甘活的茶湯,安慰我們挑剔的味蕾。

而要讓茶葉當中的不良物質徹底離開,好的物質大量保留,這個最關鍵的環節,於武夷巖茶而言,是走水。於白茶而言,就是萎凋 。

白茶只有兩大工序,萎凋和烘乾。

萎凋的好與壞,直接決定了白茶的品質。烘乾,只是輔助環節。一款白茶真正的品質定型,在萎凋階段結束時,便老早定下了。

所以,當一款白茶的成品茶,味道澀,除開沖泡時用水不當,除開沖泡時投茶量太多,除開沖泡時悶泡坐杯,便只有一種可能,萎凋時工藝不到位,沒有萎凋好。

當然,這款“2004年的荒野銀針”沒有萎凋好,很正常。

為了讓它看起來像是“2004年的老白茶”,製茶師可是費了大力氣的。不但要渥堆,還要發酵,哪裡還有多餘的時間讓它正常萎凋失水呢?

渥堆發酵之後,顏色便變成了“蒼老”的樣子,這才貼合觀眾心目中“2004年的荒野銀針”的大體顏色特徵。

而沒有正常萎凋失水,讓多餘的物質大量離開,便使得呈澀味的物質大量保留了下來。

當你沖泡時,那股澀味,自然就大量浸出到茶湯中。

帶給你澀澀的感受。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總會有一些白茶,只存在於傳說中。

比如,十五年陳的荒野銀針,還是餅。

比如,1998年的荒野白茶,散茶,還有棗香。

每次聽到這種故事,總是先嚇一跳,然後覺得寒意從胃裡冒起,繼而瀰漫全身......

尤其還有茶友來分享喝過之後的心得體會,那一瞬間,真是很佩服這些勇敢的“嚐鮮派”,這得多有小白鼠的精神,才能如此的勇敢無畏啊。

這些茶友,對白茶,都是真愛啊。

只可惜,所遇非人。所託,非茶。

傳說,畢竟是傳說。

你如果相信了傳說,那就真是《天龍八部》裡的鐘靈了。

天真無邪,單純可愛。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2》

荒野銀針,會有2004年的嗎?

讓我們回到2004年去看一看。

那時候,太姥山的茶農,做茶的還不多。大部分在外面打工,或者在白琳開石材廠。

有茶園的,採下來茶青,賣給白琳上來收茶青的茶販子。

有做茶的,基本也是採下來鮮葉,做紅茶(白琳功夫),或者做成綠茶之後,賣給福州那些做茉莉花茶的茶廠,窨制茉莉銀針、茉莉飄雪。

基本上,大白毫和大白茶樹上採下來的茶青,按白茶工藝做成白茶的,比較少。

不想承認,但它就是個很悲催的現實——在白茶很不景氣的那些年,紅茶和綠茶們,佔用了白茶的資源。

當然,時至今日,紅茶和綠茶,早己走下坡路了,當年默默無聞的白茶,成為了茶界最大的流量明星。

在2004年,荒野白茶會有人採嗎?

個人覺得會有。

那時候一般人只會採臺地茶,荒野茶較少人會去採,因為距離遠,也因為採摘困難。但如果說一個人都沒有,那也不符合邏輯,歷史總會有偶然和必然。

故而,按概率來算,肯定會有一到兩個人,閒得無聊,在茶季,路過荒野茶園,或者專程去荒野茶園,採下來那麼幾兩荒野茶芽頭帶回家。

但採下來做成白茶的估計很少,那時候流行紅茶和綠茶,尤其白琳工夫又離太姥山非常近,故而,這批荒野茶的芽頭,做成工夫紅茶的可能性,極大。

這就可以解釋茶友何以喝到2004年的荒野銀針了——按前述理論推論下來,那幾兩採下來的荒野茶針茶青,被做成了工夫紅茶,歷時十幾年之後,它看起來,跟白毫銀針陳化了十幾年的樣子,在外形和顏色上,非常接近了。

所以,當有人神祕地拿出一批銀針,跟你說,我有2004年的荒野銀針,你一看,紅褐色的,不是村姑陳說的做舊老白茶標誌性的黑乎乎咖啡色,再聞一下香氣,也不是做舊老白茶的渥堆味,反而有股歲月的陳味,於是你就把它理所當然地,當成了真正的、荒野老銀針。

但是,我們要以正視聽的是,這就算真的是荒野茶,年份也是真實的,但它是按紅茶的工藝做出來的,也不可能被叫做“荒野銀針”。

頂多,就是等級高一點的,紅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3》

就算真的有2004年的荒野銀針,那數量夠壓餅嗎?

很顯然,不夠。

荒野茶,產量是很低的。

因為沒有人管理,沒有人施肥澆水捉蟲除草,它全靠老天爺施捨的雨露,全靠跟周圍的雜草爭搶的養分來維持身體的正常生存。

它又如何能在發芽季,發出大量的,茁壯的芽頭來呢?

出於生物繁衍生息的本能,它發出來的芽頭,必然是所有富餘養分的奮力一擊,必然是茁壯的。

但是,本身就是不很強壯的母體,能發育出來的茁壯的芽頭,必然是屈指可數的。

在這種情況下,有可能,半片山的荒野茶,採上半天,還只能採三四斤白毫銀針茶青,摺合成幹茶,也就一斤左右。

以此類推,整個白毫銀針的茶季下來,總共十來天的時間,就算遇上一個執著的人,天天去採,採到的茶青,也只夠做十來斤幹茶。

再擴大一下,可這個人家的荒野茶園採完了,他不肯放手,每天又兼著採隔壁山頭的、別人家的荒野茶,或者正好那些年沒有人採荒野茶,這個人把全村的他能知道的找到的荒野茶園都採過了,採光了。

但是,客觀情況是,一個人一天只有24小時的時間,除開8小時睡覺,就算餘下的時間都在不停歇地採茶,採遍全村的茶山,也採不了多少量。

頂多增加十來斤茶青罷了。

摺合成成品茶,也就是一天三斤,十天三十斤這個數量。

三十斤荒野白毫銀針幹茶,能壓餅嗎?

不能。

一塊餅七兩,三十斤能壓42塊餅,嗯,還不夠一箱裝的,正常一個茶餅箱,能裝48餅。

2004年,家裡有壓餅設備的人屈指可數。

請一個師傅,就專門為了壓這42塊餅,人家不來的。

送到廠裡去壓,辛苦跑來跑去,就為了不到一箱的的餅,怪折騰。

再說,30斤散茶,很容易賣掉的,除非品質不好,才會積壓在手上——畢竟那時候,白茶的前景還不明朗,採了昂貴的茶青,如果不及時賣給大廠換點錢,那豈不是白辛苦一場?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4》

據說,這塊2004年的荒野銀針餅,它味道還澀!

呃,扒完它的出身,扒完它的來歷,這味道的怪異,自然就有脈絡可尋了。

味道澀,只能是萎凋的時候工藝不到位所致。

村姑陳認識的一位茶農,武夷山的,醉心於技術,走訪了白茶綠茶普洱茶各大產區的知名人物。

他與他們的交流,只停留在一個點上,那就是如何讓不好的物質離開茶葉,讓好的物質留下來。

他認為,離開和留下,從來不由茶葉自身選擇,而應該是由高技術的製茶師來把控。

製茶師存在的價值,就是在製茶過程中,讓不好的物質離開,大量離開。讓好的物質留下來,大量保留。

這樣,當茶葉做好,才會展現出最好的那一面。才會有香清甘活的茶湯,安慰我們挑剔的味蕾。

而要讓茶葉當中的不良物質徹底離開,好的物質大量保留,這個最關鍵的環節,於武夷巖茶而言,是走水。於白茶而言,就是萎凋 。

白茶只有兩大工序,萎凋和烘乾。

萎凋的好與壞,直接決定了白茶的品質。烘乾,只是輔助環節。一款白茶真正的品質定型,在萎凋階段結束時,便老早定下了。

所以,當一款白茶的成品茶,味道澀,除開沖泡時用水不當,除開沖泡時投茶量太多,除開沖泡時悶泡坐杯,便只有一種可能,萎凋時工藝不到位,沒有萎凋好。

當然,這款“2004年的荒野銀針”沒有萎凋好,很正常。

為了讓它看起來像是“2004年的老白茶”,製茶師可是費了大力氣的。不但要渥堆,還要發酵,哪裡還有多餘的時間讓它正常萎凋失水呢?

渥堆發酵之後,顏色便變成了“蒼老”的樣子,這才貼合觀眾心目中“2004年的荒野銀針”的大體顏色特徵。

而沒有正常萎凋失水,讓多餘的物質大量離開,便使得呈澀味的物質大量保留了下來。

當你沖泡時,那股澀味,自然就大量浸出到茶湯中。

帶給你澀澀的感受。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白茶圈中的海市蜃樓,除了90年代的老白茶,還有2004年的荒野白茶

《5》

所以,這種傳說意味極重的老白茶,它就只適合存在於傳說中。

就像那些坐在神壇上的人,就不適合走到凡間來。

這些號稱十幾年陳的老白茶,也真的不要去喝它。

我們看看就好。

就當是看難得一現的海市蜃樓。

當然,這時候最好要泡一杯新白茶,在2019白毫銀針的毫香與花香裡,深深地感慨,自己從沒有因為好奇,而去嘗試這些“老白茶”。

有些人和物,你註定是不能染指的。

比如,那些做舊茶。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或者直接手機端點擊下方的“瞭解更多”!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