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好習慣,垃圾分類一定會越做越好'

"

《西安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將於今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標誌著西安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步入法治化軌道,進入垃圾分類“強制時代”。

垃圾分類看似是件小事,卻影響著城市人居環境和綠色可持續發展大局。讓垃圾分類真正落地,百姓是主角。當前,西安市生活垃圾分類已進入倒計時。近日,記者走進西安市相關管理部門和部分小區,實地探訪垃圾分類的準備情況,看這場全民參與的文明“接力賽”如何開展。

從強制到自覺,

觀念轉變是關鍵

8月14日上午,在西安曲江新區龍湖紫都城小區的垃圾投放箱前,一場關於垃圾分類的模擬演練正在進行。

“這個垃圾袋裡怎麼多了個西瓜皮?”小區垃圾分類督導員看到一位居民將廚餘垃圾放入“其他垃圾”的袋子後,耐心指導這位居民將垃圾重新分類進行正確投放。

“垃圾分類看似麻煩,但只要我們每個人都按要求分類投放,慢慢養成好習慣,垃圾分類就一定會越做越好。”參加模擬演練的居民劉先生說。

記者走訪發現,絕大多數小區裡關於垃圾分類的宣傳、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都做得比較到位,不少居民已經開始主動分類投放了。市民普遍積極響應,但最擔心的是怕分類不準確。

“大的分類好掌握,可是有些垃圾還真不知道該怎麼分類,擔心強制垃圾分類實施後因做不到位而受處罰。”家住西安高新區的馬女士說。

“萬事開頭難,最重要的是轉變觀念。”西安市碑林區一位垃圾分類督導員說,“大家一開始在分類上比較容易出錯,但經過引導或者上網查詢後,應該都能做到準確分類投放。”

據西安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統計數據:今年1月至5月,西安市主城區日均清運生活垃圾9000餘噸,而江村溝垃圾填埋場也將於10月達到設計庫容,隨即封場。

對於西安而言,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勢在必行。

西安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生活垃圾處工程師孫建軍表示,垃圾分類是一個長期、複雜而艱鉅的系統工程,需要用客觀、寬容的眼光來看待,需要長期的努力。

從口號到習慣,

小舉動也有“大學問”

8月13日上午,記者跟隨西安市新城區中山門街道垃圾分類宣講小組,參與了一場垃圾分類知識的宣講活動,瞭解生活垃圾分類的要求和方法。

目前,西安市按照“雙四分”要求,將城市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物、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大類,實行投放、收集、轉運、處理四個環節分類處置。在垃圾投放時,可回收物、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分別對應藍色桶、綠色桶、紅色桶和灰色桶。

其中,可回收物是指適宜回收和資源利用的物品,包括紙類、塑料、金屬、玻璃、木料和織物等;廚餘垃圾是指家庭廢棄的固體食物、蛋殼、茶渣等,果蔬和水產市場產生的有機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包括廢充電電池、廢扣式電池、廢燈管、棄置藥品、廢殺蟲劑(容器)、廢油漆(容器)、廢日用化學品、廢水銀產品等;其他垃圾是指除前3項以外的生活垃圾,包括磚瓦陶瓷、渣土、衛生間廢紙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

按照要求,西安市居住區、單位、學校將按照“四分法”的方式進行分類(也可結合處理實施情況自行設定),公共場所仍按照“可回收”“不可回收”方式分類。

“從8月11日起,我們組建了4個垃圾分類宣講小組,在轄區96個居民區進行宣講,‘手把手’教大家怎麼分。”西安市新城區中山門街道工作人員說。

從試點到全面推行,

下決心打好“持久戰”

西安是全省第一個出臺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的城市。“自2017年3月被國家住建部確定為全國首批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城市以來,西安市在生活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方面不斷進行探索和實踐,通過加大宣傳力度、進行分類培訓、開展示範創建等舉措,全力保障分類工作的深入開展。”西安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工作人員介紹。

近幾年,西安已先後制定出臺了《生活垃圾分類十年規劃綱要》和《三年行動方案》,編制《西安市生活垃圾分類指導手冊》《西安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容器設置規範》等規範性文件。

從8月1日起,西安已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實操試點工作。全市每個區(縣)、開發區的每個街道辦事處和園區要選取兩個社區和兩個公共機構作為分類實操試點區域,全面實施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

記者瞭解到,當前西安強制生活垃圾分類的確還面臨著市民分類的自覺意識不強、專業知識欠缺等難點。

“生活垃圾分類是場‘持久戰’‘攻堅戰’。我們堅持城鄉一體,在城區,以機關、學校、社區、醫院、景區為重點,建章立制,設立垃圾分類管理員、指導員、巡查員,定人定崗定責,全程跟蹤監督,率先推進分類工作。目前,臨潼區已創建市級示範單位5家、區級達標單位35家。在農村,啟動7個街道分類試點工作,6個街道實現垃圾無害化處理。全區127個公共機構、49所中小學校園生活垃圾分類實現全覆蓋。”西安市臨潼區委書記王浩說。

孫建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做好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要從社區建設層面統籌,吸引各方參與。這一過程不僅需要相應的法律法規配合,也需要垃圾源頭分類、中間運輸、終端處理全流程把控,需要做好每個環節的相應管理。(記者 劉曌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