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收費制度有望落地 焚燒發電補貼或將取消'

"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近期,住建部等部委印發《關於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要求,46個重點城市到2020年底將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2019年起全面啟動,2025年底前基本建成。

隨著上海率先強制實行垃圾分類,業內專家認為,我國已進入強制垃圾分類時代,固廢產業鏈的廣闊市場空間將加速釋放。對垃圾發電企業而言,熱值提升將增加垃圾發電廠的上網電量,而分類收費制度有望落地,焚燒發電補貼或將逐步取消。

政策加碼

新增3000億元投資空間

本世紀初,我國嘗試推廣垃圾分類制度,但因公民參與率低,“先分後混”現象頻出,一直停滯不前。隨著固廢處理法規體系不斷完善,垃圾分類再次提上日程。

2015年,國務院下發的《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明確要求,加強“生活垃圾分類回收”與“再生資源回收”有效銜接。

“十三五”期間,垃圾分類話題再起,一系列文件相繼發佈。今年6月,住建部發布的《關於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全國46個重點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到2022年,各地級城市至少有1個區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到2025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相關信息顯示,繼上海市後,北京、深圳等18個城市的垃圾分類地方法規陸續生效。同時,政府投入資金推動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固廢產業鏈的廣闊市場空間將加速釋放。

6月25日,《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以下簡稱“《草案》”)首次請提大會審議。此次固廢法大修將垃圾分類寫入法律,並強調加快建立垃圾分類全產業鏈處理系統。同時,生態環境部明確,垃圾分類有望納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

信息顯示,政策加碼為固廢發展提供新的發展機遇,環衛、再生資源、垃圾焚燒等產業將新增3000億元固廢投資市場空間。

發電量上升

或增強盈利能力

垃圾分類將為焚燒發電行業帶來哪些改變?

申萬宏源研報預測,焚燒發電行業有望長期保持高增長,2020年前投資建設端空間接近1000億。對存量項目而言,現有補貼機制下,利好主要體現在預處理流程簡化以及助燃劑使用量的減少。預計試點城市餐廚垃圾處理項目將主要圍繞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一體化綜合處理產業園將成為主流。

據《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及汙染防治技術政策》規定,焚燒適用於進爐垃圾平均熱值高於5000千焦/千克的垃圾,在考慮經濟性的基礎上,業內人士普遍認為7000千焦/千克為最佳經濟熱值點。

中金證券研報分析,垃圾分類將降低溼垃圾比例,提升垃圾焚燒發電量,帶動盈利能力提升。經測算,如果每噸上網電量提升20度,焚燒企業淨利潤有望增長8%—12%。

“熱值提升有利於二噁英的高溫分解。”一位不願具名的垃圾焚燒發電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但是,垃圾分類減少了入爐垃圾總量,熱值的提升能否對衝減量的損失,我們也不能確定,但垃圾分類絕對利大於弊。”

分類收費制度

有望落地

上述《草案》明確,按照產生者付費原則實施生活垃圾處理制度,要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結合生活垃圾分類情況,制定差別化的審過垃圾處理收費標準。生產者付費制度有望納入法治框架。

據瞭解,垃圾焚燒運營的收入主要由兩部分組成:政府支付的垃圾處理服務費,以及垃圾焚燒發電上網帶來的上網電費收入。

目前,我國垃圾處理費有兩種徵收方式,一種隨水費徵收,比如合肥0.3元/方;另一種徵收方式按戶徵收,比如河南漯河市5元/戶。記者梳理髮現,不管何種方式徵收,居民每年支付的處理費最多不超過150元。

E20環境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告訴記者,按照2018年國家發改委綠色價格機制的文件精神推進汙染者付費制度的要求,經過測算大約需要向民眾徵收300元左右(每年每戶)的垃圾處理服務費,才能彌補政府不到一半的垃圾處置費用支出,目前,這些支出只能由政府買單。

天風證券研報分析,若全面推廣垃圾處理收費制度,生活垃圾處理費從政府付費向使用者付費傾斜,提高居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的同時,也減少政府財政負擔。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垃圾分類制度的完善,是否取消焚燒發電補貼,再次引起大家熱議。

薛濤認為:“長遠來看,補貼並不利於垃圾分類的發展;近期而言,補貼佔焚燒廠利潤的一半,如果把補貼下放到地方或者取消,相當於要求地方政府支付上述費用,有可能導致拖欠費用和企業偷工減料的問題。垃圾分類收費制度如若普及,再啟動取消或下放中央對焚燒發電的補貼事宜。”

來源:中國能源報 作者:趙紫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 010-56002763,郵箱 [email protected]

"

相關推薦

推薦中...